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圣经库 > 02出埃及记 > 正文

出埃及记09--SDA圣经注释

第 九 章

提要:1 畜疫之灾。8 疮灾。13 雹灾的警告。22 雹灾。27 法老请求摩西,35 但又硬了心。

1 耶和华吩咐摩西说:“你进去见法老,对他说:‘耶和华希伯来人的上帝这样说:容我的百姓去,好事奉我。

2 你若不肯容他们去,仍旧强留他们,

3 耶和华的手加在你田间的牲畜上,就是在马、驴、骆驼、牛群、羊群上,必有重重的瘟疫。

  加在你田间的牲畜。迄今为止,灾难都是针对埃及人,而不是针对他们财产的。在前一个灾难中,财产可能受到一定的影响(见出8:24),但除此以外,各种灾难都只是造成烦恼与痛苦而已。现在,财产将要受到影响。剥夺百姓财富的灾难会不会比对仅使他们个人受苦的灾难更能对法老起作用,现在还不清楚。有鉴于此,上帝的手第一次加在了他们的一切的家畜上。

  马。喜克索斯人入侵以前,埃及是没有马的。因此法老送给亚伯拉罕的牲口中就没有马(创12:16)。马在第十八王朝时才开始在埃及普及。似乎主要用于战争。

  骆驼。公元前十三世纪以前,骆驼并没有在整个古近东地区广泛使用,所以在较早的圣经记载中很少提到。但是从埃及,叙利亚巴勒斯坦和美索不达米亚所发现的公元前三千到二千年的骆驼画像,说明这种动物远远早于公元前十三世纪前就偶有驯养了(见创12:16;24:11注释)。

  瘟疫。这里所指的是牲畜的瘟疫,故可译为“畜疫”。家畜的流行病在埃及时有发生。有时甚至导致大量牲畜的死亡。但这次瘟疫的预告,它准时的发生,它的严重性,以及希伯来人的牲畜未受影响,均证明这是一个神迹。

4 耶和华要分别以色列的牲畜和埃及的牲畜,凡属以色列人的,一样都不死。’”

5 耶和华就定了时候,说:“明天耶和华必在此地行这事。”

  就像上一次灾难一样,这一次灾难也指定了发生的时间(出8:23),为了使法老看出这是上帝的惩罚。而且那些相信摩西话语的人想把牲畜从田间赶回来也需要时间(见出9:3)。

6 第二天,耶和华就行这事。埃及的牲畜几乎都死了,只是以色列人的牲畜,一个都没有死。

  埃及的牲畜。即田间所有的牲畜(第3节)。到了下一个灾难的时候,许多埃及人仍拥有牲畜(第19节)。许多埃及人把牲畜从田间赶回来,表明他们深信上帝的大能,并受二连三地发生的灾难所影响。

  一个都没有死。关于以色列人与埃及人的区别,见出8:22注释。

7 法老打发人去看,谁知以色列人的牲畜连一个都没有死。法老的心却是固执,不容百姓去。

  法老第一次对灾难表示好奇。尽管事情的发生符合摩西的预告,他却没当回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次灾难对他的影响不及其他的灾难。他显然没有遭受重大的个人损失。他也不在乎百姓的经济损失。他可能把以色列牲畜的幸免于难解释为歌珊的空气较有益于健康,或以色列人饲养牲畜较有经验,因为他们是专业的牧人。顽固的心总会为其所认定的事找出理由。

8 耶和华吩咐摩西、亚伦说:“你们取几捧炉灰,摩西要在法老面前向天扬起来。

  取。和第三灾一样,第六灾也是没有预告的,尽管这个神迹要在国王面前施行。这可能发生在他前往河边参加每日仪式的路上(见出7:15;8:20)。

  炉灰。学者们对于“灰”的原文有各种理解。有些学者认为是指“烟灰”。“炉”是指熔炉。这个灾难似乎特别应验了四百年以前对亚伯拉罕的应许(《先祖与先知》第267页)。

9 这灰要在埃及全地变作尘土,在人身上和牲畜身上成了起泡的疮。”

  起泡的疮。或“脓肿”。这种疾病的性质不明。有人认为是指所谓的尼罗河疮。这是埃及百姓在尼罗河年度泛滥快结束时常患的疾病,会导致难以忍受的瘙痒。这种疾病在埃及非常流行,所以很难被视为超自然的现象,除非其严重性是史无前例的。也有人认为这是指天花或类似于大麻风的皮肤病。

10 摩西、亚伦取了炉灰,站在法老面前。摩西向天扬起来,就在人身上和牲畜身上成了起泡的疮。

11 行法术的在摩西面前站立不住,因为在他们身上和一切埃及人身上都有这疮。

  此前,在施行神迹时似乎总有术士在场,虽然他们未能伪造出神迹来。这一次灾难严重地降在他们身上,以致他们无法朝见国王,只能逃回家中寻求保护和治疗。

12 耶和华使法老的心刚硬,不听他们,正如耶和华对摩西所说的。

  见出4:21注释。

13 耶和华对摩西说:“你清早起来,站在法老面前,对他说:‘耶和华希伯来人的上帝这样说:容我的百姓去,好事奉我。

  站在法老面前。第六灾对法老刚硬的心没有产生作用。他既不同情百姓的疾苦,也不在乎自身的苦难。因此摩西奉命再次来到他面前,宣布更严重,更可怕的惩罚。

  对他说。摩西重复以前说过的信息,表明上帝是不变的(见出8:1, 20;9:1等)。接下去一大段新的话含有对最刚硬的罪人最严厉的警告。

14 因为这一次我要叫一切的灾殃临到你和你臣仆并你百姓的身上,叫你知道在普天下没有象我的。

  这句话强调不久的将来和最近的过去是大不一样的,并告诉国王,上帝要降给他比过去重得多的惩罚。将有更严厉更频繁的灾难降临,主要是针对他顽固的精神。他的长子,就是王位继承人的死亡,将使他刚硬的心屈服。他甚至会请求以色列人离去,恳求他们的领袖,也就是他最大的敌人为他祝福(出12:32)。

15 我若伸手用瘟疫攻击你和你的百姓,你早就从地上除灭了。

  在希伯来语中,本节的动词是完成时而不是将来时,故表面上似乎有矛盾(详见第16节注释)。

16 其实,我叫你存立,是特要向你显我的大能,并要使我的名传遍天下。

  上帝继续解释祂不消灭法老的原因。其实法老的顽固早就该受到惩罚了。这里提出两条理由:一,使法老可以体验并承认真神的大能,并不断地被迫将荣耀归给耶和华;二,使上帝的名在全地得到宣扬。这一切都完全应验了。法老不仅被迫承认上帝无比的大能,也承认了祂的公义(见第27节)。出埃及前后的事件举世皆知。按照埃及人不记坏事的惯例,他们的碑文上没有留下有关出埃及的任何记载。但他们无法阻止这些大事传到其他国家(见出15:14;书2:10等)。这些“奇事” 虽然是三千多年前“在埃及地,在琐安田”发生的(诗78:12),但今天在世界各国却以一千多种语言被人们阅读,被无数传道人所宣讲,并为数以百万计的犹太人和基督徒所相信。有什么预言能比对埃及国王的这个预言更加准确地应验呢?

  英文KJV版把出9:15, 16节译为将来时(见第15节注释),使人们对上帝的品格以及祂与人相处的方式产生了误解,好象上帝已预定法老采取抗拒上帝的政策,以便利用他的心地刚硬。这就进一步推导出上帝使他生存,并登上埃及王位,是注定他与上帝的旨意作对。这样的推论与圣经明确的话语是相违背的。圣经确认,上帝从来没有预定任何人的命运。祂也不强迫人的意志(见书24:15;赛55:1;约1:12;约3:16;约7:37;启22:17等)(见《教育论》第174-178,238, 304页)。

17 你还向我的百姓自高,不容他们去吗?

  这句话暗示,即使到了今天,法老仍可以避免以后降在他和他百姓身上的灾难。他仍有机会决定是否与上帝合作。本节在希伯来语中不是疑问句,而是陈述句,但意思是一样的。

18 到明天约在这时候,我必叫重大的冰雹降下,自从埃及开国以来,没有这样的冰雹。

  到明天约在这时候。设定灾难开始的时间,是要向国王证明耶和华是天地的主;各种自然的力量,以及埃及偶像崇拜的一切对象,都是祂的大能所创造,并服从祂的旨意。这些被埃及人视为神明的事物根本帮不了他们,而是在他们敌人之上帝的控制之下。祂现在要用它们作为惩罚敬拜它们之人的工具。上帝是多么憎恨偶像崇拜啊!

  重大的冰雹。下雨,特别是下冰雹在埃及是很罕见的。开罗地区的年降水量只有5厘米。开罗以南很少降雨。有时几年也不下一滴雨。所以第23、24节所描述的冰雹是极不寻常的,可以被视为上帝的惩罚(见第27节)。

  自从埃及开国以来。这是摩西把埃及习语译成希伯来语的又一个例子。这句话和其他许多例子证明作者非常熟悉埃及语。第24节“自从埃及成国以来”也表达了相同的意思。许多埃及碑文都提到古时他们的第一位国王把许多部落联合成为一个国家。

19 现在你要打发人把你的牲畜和你田间一切所有的催进来;凡在田间不收回家的,无论是人是牲畜,冰雹必降在他们身上,他们就必死。’”

  即使在惩罚之中,上帝仍表现出仁慈。祂把迫近的厄运警告埃及人,劝他们看守好自己和自己的财产。法老和他的臣仆如果接受了这仁慈的警告,人畜都将幸免于难。但如果他们不听警告,就会造成生命的巨大损失(第25节)。

20 法老的臣仆中,惧怕耶和华这话的,便叫他的奴仆和牲畜跑进家来。

  第一次提到有埃及人学会惧怕耶和华了。各大灾的影响使他们许多人逐渐认识到希伯来人的上帝的确是一位大能的上帝。他们可能还不知道祂是独一的真神,只知道尊敬和服从祂是有好处的。出埃及时离开的,显然不单是希伯来人(参民11:4),还有“许多闲杂人”与这些奴隶一起离开埃及(出12:38)。由于灾难,许多埃及人认定加入被藐视的希伯来人,至少在名义上效忠他们的上帝是有利益的。在第七灾时,第一次指出埃及人中的不同态度。此前,他们似乎是一致反对以色列人的。“法老的臣仆”中有人接受了摩西的警告(出9:19),因预期风暴的来临而把他们的牲畜和牧人都催了进来。

21 但那不把耶和华这话放在心上的,就将他的奴仆和牲畜留在田里。

  危害人畜性命的雹灾在整个埃及是从未发生过的,并且似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摩西和亚伦一定被埃及民众“以为他是说戏言”的(创19:14),就象罗得在他女婿们面前那样。

22 耶和华对摩西说:“你向天伸杖,使埃及遍地的人身上和牲畜身上,并田间各样菜蔬上,都有冰雹。”

  向天伸杖是合适的,因为这个灾难是从天上降下来的。亚伦在第一灾和第二灾时是伸杖在水面上的(出7:19,20;8:6)。在第三灾中他伸杖在“地上的尘土”上(出8:17)。

23 摩西向天伸杖,耶和华就打雷下雹,有火闪到地上;耶和华下雹在埃及地上。

  摩西。从第七灾开始,摩西成了上帝的唯一代表。法老仍召见摩西和亚伦作为以色列人的代表(第27节;出10:8),因为从灾难一开始,他就一直在与他们打交道。但摩西现在成为上帝在国王面前的代言人和上帝惩罚的执行者。他现在已不再胆怯和恐惧,乃是上帝事业的坚强卫士,直到生命的结束。

  打雷下雹,有火。所预言的只是冰雹,但在暖和的天气中常伴随着闪电和打雷。“有火闪到地上”这种奇怪的闪电现象就好象是流星一样。

24 那时,雹与火搀杂,甚是厉害,自从埃及成国以来,遍地没有这样的。

25 在埃及遍地,雹击打了田间所有的人和牲畜,并一切的菜蔬,又打坏田间一切的树木。

  雹。闪电虽然很厉害,冰雹造成的破坏更大。正如预先所警告的(第19节),露天的牧人和牲畜都被打死了。

  击打了……一切的菜蔬。这不是从绝对意义上说的,因为根据出10:5,仍有一些菜蔬留了下来。所以本节指的是庄稼和果树。据出9:31,大麦和麻全毁了,而其他农作物的受害程度则要小一些。

26 惟独以色列人所住的歌珊地没有冰雹。

  见出8:22;9:4;10:23。

27 法老打发人召摩西、亚伦来,对他们说:“这一次我犯了罪了。耶和华是公义的;我和我的百姓是邪恶的。

  雹灾对国王所起的作用超过以前的任何一次灾难。这是第一个造成人员死亡的灾难,是他所见过最可怕的神能显现(第24节)。法老比以前谦卑多了。虽然他曾两次召见摩西,要求他撤消灾难(出8:8,28),但这是位骄傲的国王第一次承认错误。不过“这一次”一词说明国王的认罪不代表真诚的悔改,而是因为害怕恐怖的闪电和毁灭性的冰雹,不是真正为罪而伤心。

28 这雷轰和冰雹已经够了。请你们求耶和华,我就容你们去,不再留住你们。”

  国王再次承诺,只要灾难停止,就让希伯来人走。

29 摩西对他说:“我一出城,就要向耶和华举手祷告;雷必止住,也不再有冰雹,叫你知道全地都是属耶和华的。

  出城。可能是孟斐斯或泰尼斯,更有可能是国王所居住的泰尼斯(见出7:15注释),也是摩西和亚伦奉上帝差遣去朝见国王,或被他召见时所去的城市。

  举手。这是圣经中举手祷告的例子之一。不仅摩西这样祷告,约伯(伯11:13),所罗门(代下6:13)和以斯拉(拉9:5)也这样祷告。

  全地都是属耶和华的。不单指埃及。因为上帝的旨意始终是教导人不要以祂为地区性的神,而是天地的主宰。

30 至于你和你的臣仆,我知道你们还是不惧怕耶和华上帝。”

  摩西知道,一旦灾情缓解,国王必然故态复萌。但他仍敢在国王面前说真话。真正敬畏上帝乃是借着顺从祂的诫命。然而法老的恐惧和魔鬼一样,“也信,却是战惊”(雅2:19)。虔诚的敬畏会导致顺从,而法老心中的惧怕却会使他做出虚假的承诺,并犯更大的罪。真正“敬畏耶和华”不是法老那种低声下气的恐惧,而是因意识到上帝的无比尊荣和能力而产生的虔敬。

31 (那时,麻和大麦被雹击打;因为大麦已经吐穗,麻也开了花。

  麻。关于受灾农作物的信息说明灾情发生的大概时间。埃及人种植亚麻是因为他们喜欢穿麻衣。祭司只穿亚麻制品。

  也开了花。说明这个灾难发生在一月底或二月初。

  大麦。大麦大致也在这时吐穗,通常在三月份收割。大麦主要用来酿酒,作为古埃及人的普通饮料;也可用来作马的饲料,或做成贫民所吃的面包。

32 只是小麦和粗麦没有被击打,因为还没有长成。)

  小麦。埃及小麦的收成大约要比大麦晚一个月开始,直到四月上旬。

  粗麦。原文指一种次等小麦,在埃及一般作为第二茬的庄稼种植。正如碑文所记,这种作物古代比现在更为普遍。若与小麦同时播种,就同时成熟,都在在三月底。

  麻和大麦被摧毁,而小麦和粗麦没有被毁,证明雹灾发生在一月底或二月初,是在出埃及前的两、三个月。关于十大灾延续的时间,见出7:25;9:31注释。

33 摩西离了法老出城,向耶和华举手祷告;雷和雹就止住,雨也不再浇在地上了。

34 法老见雨和雹与雷止住,就越发犯罪;他和他的臣仆都硬着心。

  正如摩西所预言的,国王执迷不悟, “硬着心”。他的官员们显然都支持他。但下一个灾难却使他们认识到继续对抗是无用的(出10:7)。他们支持法老不知是由于盲从,还是因为不信服上帝的大能。

  象以前的一些灾难一样,第七灾证明因畏惧而生的悔改是毫无价值的。上帝本可以这样获得全人类的服从,但压服是没有好处的,因为不会赢得人心。认识上帝不是藉着恐惧的狂澜和烈焰,而是藉着对人心所发微小的声音。许多罪人都曾经过恐惧之门,在那里听见祂的声音,承认祂的大能和自己的不配,但只有当静下心来听清那声音时,人的品格才会发生变化。

35 法老的心刚硬,不容以色列人去,正如耶和华藉着摩西所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