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十三 章
提要:1 头生的归上帝为圣。3 吩咐记念逾越节。11 牲畜中头生的要分别出来。17 以色列人离开埃及,带走约瑟的遗骨。20 他们来到以倘。21 上帝借着云柱和火柱引领他们。
1 耶和华晓谕摩西说:
2 “以色列中凡头生的,无论是人是牲畜,都是我的,要分别为圣归我。”
这个命令是在出埃及的那一天颁布的(见出12:51)。只限于头生的雄性。因为只有他们才受第十灾的威胁。“头生的”原文是“凡初开子宫的”,说明只包括既是长子又是母亲头胎的。他们的分别为圣与逾越节密切相关。耶和华拯救了以色列中头生的,所以他们成了祂的特殊产业,应当奉献给祂。
3 摩西对百姓说:“你们要记念从埃及为奴之家出来的这日,因为耶和华用大能的手将你们从这地方领出来。有酵的饼都不可吃。
这个吩咐在旅程第一天结束的时候很有说服力(见出12:37),因为希伯来人如此显著地体验到他们上帝大能的手。埃及人不仅允许他们离去,而且催促他们上路。以色列人充分体会到他们已脱离了“为奴之家”。
有酵的饼都不可吃。见出12:15-20。
4 亚笔月间的这日是你们出来的日子。
你们出来。见出12:37,51。
亚笔月。第一次提到这个月的名称。关于亚笔月在希伯来宗教年历中的意义和地位,见出12:2注释。
5 将来耶和华领你进迦南人、赫人、亚摩利人、希未人、耶布斯人之地,就是他向你的祖宗起誓应许给你那流奶与蜜之地,那时你要在这月间守这礼。
迦南人……之地。见出3:8注释。
就是他……起誓。见创15:18;24:7;参出6:8。
这礼。见出12:25。
6 你要吃无酵饼七日,到第七日要向耶和华守节。
第6-8节重复了出12章,特别是第15,16,19,26,27节中的各种说法和规定。
7 这七日之久,要吃无酵饼;在你四境之内不可见有酵的饼,也不可见发酵的物。
8 当那日,你要告诉你的儿子说:‘这是因耶和华在我出埃及的时候为我所行的事。
9 这要在你手上作记号,在你额上作纪念,使耶和华的律法常在你口中,因为耶和华曾用大能的手将你从埃及领出来。
有些学者认为这条指示直到列王时代甚至是马加比的时代才得到正式执行。关于犹太人把律法的条文戴在左臂和额头上的圣经外明确证据来自大约基督的时代。犹太人称之为经匣(tephillin),本意为“祈祷”,希腊语为phulakterion(太23:5),英语为phylactery。这些经匣是用洁净动物的皮做成的小匣子。缝在皮带上,好系在十三岁以上男子两眼正中的上方的额前以及左臂上。头上经匣的四个格子里分别装着写在羊皮纸上的以下经文:出13:2-10;13:11-16;申6:4-9;11:13-21,共30节。手臂上的经匣只有一个格子,装有写在一整张羊皮上的上述四段经文。这个经匣是戴在左臂比肘部略高一点的位置,以便贴近心脏。这样做大概是为了遵守申6:6命令:“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话,都要记在心上”。敬虔的犹太人在每天早祷的时候习惯佩带这些经匣。有些自称虔诚的人整天都戴着。为了装出虔诚的样子,他们往往做宽带子以使经匣更为显眼。基督在太23:5中严厉批评了这种做法。保守的犹太人至今仍佩带经匣。
众所周知,埃及人经常佩带护身符。这些护身符是一些小蒲纸卷,上面写着符咒。后来以色列人可能从埃及人那里学来了这种迷信的做法。但上帝并不想让犹太人按字面理解这里“在你手上作记号,在你额上作纪念”的吩咐(《历代愿望》第612页)。祂只是说在心灵和思想中,在理智和情感上接受公义的原则,在生活中运用这些原则。
10 所以你每年要按着日期守这例。’”
就是无酵饼的例(见第3,5,7节;参出12:14,24)。
11 “将来,耶和华照他向你和你祖宗所起的誓将你领进迦南人之地,把这地赐给你,
见出3:8注释。
12 那时你要将一切头生的,并牲畜中头生的,归给耶和华;公的都要属耶和华。
这句话特别适用于头生的牲畜。它们应从羊群或牛群中分别出来归给耶和华,免得与其他的小绵羊、小山羊和牛犊相混。它们不是马上奉献的(利22:27),所以要分出来等到上帝吩咐时再作处理。
13 凡头生的驴,你要用羊羔代赎;若不代赎,就要打折它的颈项。凡你儿子中头生的都要赎出来。
凡头生的驴。民18:15关于赎出一切不洁净牲畜的指示,表明驴在这条吩咐中是一切不洁净牲畜的代表。
凡你儿子中头生的。以色列人的长子也要归耶和华为圣。但不是按照异教的形式,在祭坛上宰杀和焚烧婴儿,而是把他们当作活祭献给耶和华,用他们身心的一切能力侍奉祂。后来上帝把利未支派分别出来侍奉祂,代替其他支派的长子(见出32:26-28;民3:12,13)。同时每一个头生的以色列人都要用五舍客勒的银子从耶和华那里“赎”回来,如民3:47;18:16中所规定的。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在许多国家里都有奉献长子从事宗教事务的习惯。
14 日后,你的儿子问你说:‘这是什么意思?’你就说:‘耶和华用大能的手将我们从埃及为奴之家领出来。
见出12:26注释。
15 那时法老几乎不容我们去,耶和华就把埃及地所有头生的,无论是人是牲畜,都杀了。因此,我把一切头生的公牲畜献给耶和华为祭,但将头生的儿子都赎出来。
直译为“法老硬着心不容我们去”。参出4:21注释。
16 这要在你手上作记号,在你额上作经文,因为耶和华用大能的手将我们从埃及领出来。’”
见第9节注释。
17 法老容百姓去的时候,非利士地的道路虽近,上帝却不领他们从那里走;因为上帝说:“恐怕百姓遇见打仗后悔,就回埃及去。”
从那里走。见第18节注释。在以色列人的第一个宿营地疏割,他们的组织工作可能已经完成。为此曾作出一些规定(《先祖与先知》第281页)。从埃及到迦南最短和最直接的路线应当是沿海边大道到迦萨。迦萨离疏割约250多公里。他们在准备好夺取迦南以前,必须组织成一个国家,学会信靠他们还不很了解的上帝。作为一个奴隶民族,他们既没有武装也不习惯于作战(《先祖与先知》第282页)。在他们准备好与上帝合作征服迦南以前,必须进行一场属灵上,知识上和政治上的改革。
就回埃及去。以色列人以后的态度表明,他们是多么容易只遭遇一点失败或挫折,就要回去重新为奴啊(见民14:4)!如果他们知道将会面临什么,他们可能永远也不愿意离开埃及。他们原来可能以为只要几周就能到达迦南。
18 所以上帝领百姓绕道而行,走红海旷野的路。以色列人出埃及地,都带着兵器上去。
领百姓绕道。上帝不让以色列人走最直接的路,而领他们绕道而行。上帝原已通知摩西,要以色列人离开埃及以后到何烈山集合(出3:12)。因此他早就知道他们所要走的路线。这无疑和他最近从米甸回埃及所走的是同一条路。于是百姓从疏割向南(《先祖与先知》第282页),来到了以倘旷野的边缘(第20节)。到他们经过以倘进入旷野以后,才有云柱显现引领他们(第21节)。
走……的路。或“向……”(见结8:5;21:2等)。这里和出13:17一样,摩西所指的并不是他们的最终目的地,而是他们在离开埃及以后所要走的路线。他们不是“向”非利士地走去,而是“向”红海走去。摩西所指的旷野在埃及和红海之间。
红海旷野。位于埃及和红海之间(见上文),而不是西奈半岛上的旷野。这是因为:一,正如上文所提到的,希伯来语的语法结构表明红海是这个阶段行程的目的地。二,第17节的并列结构“往非利士地”要求第18节的意思必须是“往红海”。三,摩西马上指出“旷野”是他们离开以就要进入的地方(第20节)。四,这是怀爱伦所指的旷野(《先祖与先知》第282, 283页)。
上帝选择红海路线有两个目的:一, 以色列人没有武装,也没有受过军事训练,所以还没有做好对付好战的非利士人的准备(见第17节注释)。以色列人能够理解这个原因,所以这也是上帝这时给他们的理由(第17节)。二,正如上帝已经指示摩西的(出3:12),祂要在何烈山与百姓相会。在那里他们要建立正式的国家组织;上帝要以他们作为一个民族而与他们立约;祂要在那里向他们颁布祂的神圣律法;要设立圣所的各项崇事。以色列人还没有准备好理解或欣赏这些事情的必要性;所以上帝现在还没有提。
西奈半岛南部相对闭塞的环境,特别适合于上帝成就带领祂的子民到何烈山附近所要实现的旨意。这个崎岖荒凉的半岛两边都被红海所环绕,还有一边是巴兰的大沙漠。百姓不仅可以领受祂要给他们的指示,而且他们在崎岖的荒漠中长途疲惫的跋涉所带来的缺乏,使他们有机会可以学习信靠祂。这是他们准备担负征服迦南的艰难任务前所必需的训练。
都带着兵器。原文有多种解释。有些注释家认为这是指“武装”,“束腰”,或“编成五个师”。还有些注释家大它解释为“列阵”,“排队”,或“五人并肩”前进。许多译者把书1:14;4:12;士7:11等经文中的该词理解为“武装”。但有人要问,这些卑微的奴隶从哪里获得的武器,又在什么时候接受武器使用的训练呢?这种译法不会是正确的,因为“他们没有武装,不习惯战争”(《先祖与先知》第282页)。不论如何理解,本节都是表达以色列人在离开埃及时不是一群乌合之众,而是在一个在英明果断的领袖率领下组织严密的群体(见《先祖与先知》第281页)。
19 摩西把约瑟的骸骨一同带去;因为约瑟曾叫以色列人严严地起誓,对他们说:“上帝必眷顾你们,你们要把我的骸骨从这里一同带上去。”
虽然这里和约瑟遗体安葬在示剑的记录(书24:32)都没有提到雅各的其他儿子,但司提反在公会前的讲话似乎暗示所有的先祖都“被带到示剑”(徒7:15,16)。以色列人保留了约瑟的骸骨并实现了他在迦南安葬的遗愿(见创50:24-26),这说明他们从来没有忘记得救的应许。
20 他们从疏割起行,在旷野边的以倘安营。
根据本节经和民33:6,以色列人的第二个宿营地在“旷野边”。具体位置尚未认定。希伯来语的以倘可能译自埃及语khetem(“要塞”)。埃及文献告诉我,从地中海到苏伊士湾曾有一道边境防线(见出2:15注释),其目的显然就是防御东部旷野的部落入侵埃及,同时也是为了控制埃及与亚洲之间的贸易。由于这些边境的要塞位于东部旷野的边缘,本节所指的很可能就是其中的一个。至少就摩西而言,这些边寨阻止不了个别逃亡者过境进入旷野(见出2:15注释),但以色列大军若未经卫兵许可是无法通过的。法老显然只想让希伯来人进入东部的埃及旷野敬拜上帝。也许到了边境卫兵报告说以色列人要穿过旷野前往红海去,法老才出兵追赶(出14:3;《先祖与先知》第283页)。
21 日间,耶和华在云柱中领他们的路;夜间,在火柱中光照他们,使他们日夜都可以行走。
云柱。摩西曾担任埃及的将领(《先祖与先知》第245页),并曾从法老手下逃亡(见出2:15注释),所以非常熟悉行军的一般路线。上帝还指示他要把以色列人带到何烈山(出3:12)。但为了使百姓信服上帝的引导,并指示摩西精确的行军路径,上帝就亲自指引了他们每日的旅程。摩西在出13:18中说过,是上帝在带领以色列人,现在他解释祂如何引领。古代的军事统帅有时会以烟或火为信号来引导部队前进在没有道路的荒地中。但以色列人的云柱和火柱不是用普通的方法制造出来的,而是基督临格的神奇表现(林前10:1-4,9;《先祖与先知》第366页);是基督在他们离开以倘进入旷野时在他们面前显现。当时似乎只有一个“柱”(出14:24),在黑暗中发光时仍被称为“云柱”( 出14:19)或简称“云彩”(民9:21)。这柱白天在阳光下显为乌云,但在夜间却显为明亮的光(民9:15,16)。耶和华在这云彩中与祂的百姓同在。祂从云中向摩西说话。耶和华的荣耀在那里显现(出16:10;40:34)。耶和华曾以类似的方式在烧着的荆棘中向摩西显现(出3:2),后来又在西奈山的雷轰和闪电中显现(出19:16,18)。火和云象征上帝的领导和保护。
日夜都可以行走。我们不要以这句话为据,推测上帝让以色列人昼夜不停地行军。这是说他们昼夜都在旅途上,直到目的地。正如本节上半部分所说的,云柱在白天引导他们行军,在夜间照亮他们的营地。“日夜都可以行走”是指云柱不离开他们。包括了夜间的安营和白天的行走。
22 日间云柱,夜间火柱,总不离开百姓的面前。
最后一次明确提到云彩是在民16:42,但在民20:6中也有暗示。据尼9:19和民9:15-23,我们可以断定云柱和火柱在以色列人旷野飘流的整个过程中一直与他们同在。《约书亚记》没有提到它,说明它可能在四十年结束,以色列人准备过约但河之时消失了。
云柱在漫长的旅途中与以色列人同在,即使是在他们悖逆的时候,这就向基督徒的保证,上帝是不会在他的人生路途中随便离开他的。耶稣对门徒的应许:“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20),从来没有在任何一位愿意随祂引领的人身上失效过。在人生的经历中,上帝从来没有上帝撤回自己。祂不仅在在最光明的喜乐成功之日与我们同在,也在最黑暗的痛苦失望之夜与我们同在。的确,我们在夜间需要祂,因为我们意识到自己的需要,但我们在白天容易感到自信时可能更需要祂。那看得见的云柱不再出现,但上帝的同在依然可以在个人,教会和国家的经验中被体会到。眼睛明亮、能觉察耶和华引导的人是有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