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圣经库 > 06约书亚记 > 正文

约书亚记09--SDA圣经注释

第 九 章

提要:1 诸王联合与以色列人争战。3 基遍人采用诡计与以色列人立约。16 于是他们被判永远为奴。

1 约但河西,住山地、高原,并对着黎巴嫩山沿大海一带的诸王,就是赫人、亚摩利人、迦南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的诸王,听见这事,

  诸王。这些王听到消息以后无疑既生气又害怕,所以就召集了紧急会议。他们不但听说了耶利哥和艾城的沦陷,无疑也听说了以巴路山的大会。在那里以色列人宣布耶和华的律法是迦南全地的律法。以巴路山的大会表明以色列人将成为这里唯一的主人。迦南人的怒气可能盖过了他们的恐惧。他们决心联合抵抗,希望阻止对其领土的入侵。关于“诸王”,见《约书亚记》序言。

  约旦河西。原文是“约旦河那边”。这句话可能是作者在约旦河东写的,也可能他刚过河。如果他已经在巴勒斯坦安家,就不大可能这样写。这证明至少《约书亚记》的这一部分是很早写的。如果作者不是在河东,或者自认为在河东,“约旦河那边”就是指河东了(见士5:17)。

  山地。指巴勒斯坦中部的山区,后来成为犹大和以法莲的领土。“高原”指现在的谢费拉地区,或西部丘陵。“沿大海一带”包括非利士和沙伦的沿海地带。

2 就都聚集,同心合意的要与约书亚和以色列人争战。

  同心合意。直译是“异口同声”。“口”常用来指“命令”。本节可能是这个意思。六个民族合兵统一指挥以应付危机。虽然他们属于不同的民族,有各自的利益,无疑也常常彼此不和,但他们要联合起来抵抗上帝的子民。对义人的仇恨是他们联合的基础。恶人往往都是这样的。例如对基督的敌意曾把彼拉多和希律联合起来。到了末日,这种敌意也会把一切宗教和政治势力都联合起来反对上帝的真正余民,就是那“守上帝诫命和耶稣真道的”(启12:17)。

3 基遍的居民听见约书亚向耶利哥和艾城所行的事,

  基遍。直译是“山丘”。 基遍位于丘陵地带,里面有一个水池。耶利米称之为“大水池”(耶41:12)。它在耶路撒冷西北约9公里处通往约帕的路上。其中所住的希未人(书9:7;见创10:17注释)包括在本章1,2节的联盟中。基遍人听到耶利哥和艾城毁灭的消息以后,意识到抵抗以色列人是徒然的,就精心策划了一个计谋来讨好以色列人,与他们立约。

  有些学者认为希未人(见创10:17注释)就是何利人(见创36:20注释)。七十士译本为称希未人为何利人(Chorrhaion)。如果这种说法是对的,那么来自亚美尼亚凡湖西南的何利人在赫人来到以前就定居在基遍一带。

  基遍人的政体多少有些民主,因为基遍的使者说是他们的长老和那地的一切居民派他们来的(第11节)。如果他们有国王统治的话,他一定会骄傲自大,不肯向以色列人低头,于是基遍人就可能与迦南诸王结盟了。基遍人大概向以巴路山派出了探子,听到了律法的宣读,以及上帝给以色列人(见申7:1-3)不可怜悯迦南人,在战争中不可宽恕他们,也不可与他们立约(见出23:32)的命令。基遍人决定不抵抗,至少表达了他们对以色列人上帝之大能一定的信心。他们愿意与以色列人立约,包括保证放弃偶像崇拜并接受对耶和华的崇拜(《先祖与先知》506页)。

4 就设诡计,假充使者,拿旧口袋和破裂缝补的旧皮酒袋驮在驴上,

  设诡计。如果约书亚求问上帝,基遍人的诡计马上就会戳穿。但就像在艾城一样,他又一次忽略了这样做。

  假充使者。该词在圣经其他地方没有出现。原意是“旋转”。只出现在阿拉伯语中。如果用d 替换r (这两个字母在在希伯来文中很容易混淆),该词就译成“准备行装”,与第12节中“带出来的这饼还是热的”意思就一样了。这种译法与许多手稿和古代译本相吻合,如七十士译本和叙利亚译本。可以理解为他们要装扮成使者。“准备行装”似乎更符合上下文。

5 将补过的旧鞋穿在脚上,把旧衣服穿在身上;他们所带的饼都是干的,长了霉了。

6 他们到吉甲营中见约书亚,对他和以色列人说:“我们是从远方来的,现在求你与我们立约。”

  以色列人回到了耶利哥吉甲(靠近耶利哥)原来的营地,而不是一些人所认为的是靠近示剑的新吉甲(见《先祖与先知》505页;王下2:1)。书9:17说以色列人从吉甲的营地起程,第三天到达基遍。但示剑离基遍很近,根本用不了三天。书10:7所说“约书亚上去”更证明了以色列人的营地是在约旦河谷。

7 以色列人对这些希未人说:“只怕你们是住在我们中间的;若是这样,怎能和你们立约呢?”

  以色列人。原文是单数,但后面的动词是复数,说明这里指的是“以色列”的个人。七十士译本为 “以色列的孩子”。叙利亚译本为“以色列家”。显然谈判是由首领来实施的。

  希未人。见第三节注释。

  立约。以色列人可以与远方的城邑缔结和约,但不可以与附近的七个迦南民族讲和(申7:1,2;20:10-15)。必须把他们全部消灭(申20:17),免得以色列人受他们虚假宗教和败坏品行的污染。故一再指示以色列人不可与他们立约(见出32;34:12;申:2;20:16-18)。基遍人似乎知道这条命令,因所以设法冒充来自远方的人。

8 他们对约书亚说:“我们是你的仆人。”约书亚问他们说:“你们是什么人?是从哪里来的?”

  这样说可能是出于礼貌,而不是心悦诚服(见创32:4,18;50:18;王下10:5;16:7),只是为了让以色列人动心。基遍人无疑想作出一些如纳贡之类让步,但希望条约尽可能对他们有利。然而他们精心编织的答复并不能使约书亚满意。这可以从他对他们所提的问题中看出来。他在疑惑不定的时候应该求问上帝。他可能像现今的很多基督徒那样,感到自己不需要麻烦上帝就能处理好事情。但上帝吩咐我们把一切问题都带到祂面前来。不要觉得会麻烦祂,增加祂的负担。如果我们把一切问题都带到主的面前,不依靠自己的聪明,就能避开许多的陷阱(箴3:5-7)。

9 他们回答说:“仆人从极远之地而来,是因听见耶和华你上帝的名声和他在埃及所行的一切事,

  因耶和华的名。这句话表明基遍人已在一定的程度上追求上帝了。他们只有一点认识,就实行自己有限的亮光。他们的手段固然不对,但他们开始侍奉真神,这总是对的。他们虽然不了解整个事情的缘由,但他们知道耶和华为以色列人所行的事,要远超过任何所谓的神为其百姓所做的。他们据此开始权衡那些“神”的价值。上帝尊重他们有限的信心,不允许以色列人取消对他们的保证。上帝按照人的现状接纳他们,并设法引导他们进入更完美的侍奉。有些人开始侍奉上帝时动机完全是错误的,但上帝接纳他们的降服,并帮助产生更良好的动机。基遍人就是这样。就属灵的特权而言,他们拥有立约的全部福气。

  祂所行的一切事。基遍人故意只列举发生在埃及和约旦河东的事。如果他们提到耶利哥和艾城,谎言就会被戳穿。因为远道而来之人,一般是来不及知道最近发生之事的。

10 并他向约但河东的两个亚摩利王,就是希实本王西宏和在亚斯他录的巴珊王噩一切所行的事。

11 我们的长老和我们那地的一切居民对我们说:‘你们手里要带着路上用的食物去迎接以色列人,对他们说:我们是你们的仆人;现在求你们与我们立约。’

  我们的长老。由此可见基遍及其各城是没有国王统治的(见第3节注释)。

12 我们出来要往你们这里来的日子,从家里带出来的这饼还是热的;看哪,现在都干了,长了霉了。

  长了霉。该词的原文在《旧约》中只出现过三次。两次在本章(5,12节)。一次在王上14:3,译为“薄饼”,不可能译为“长了霉”。本节为什么这样译呢?有人认为这里应和《列王记》翻得一样。况且在《约书亚记》中,该词前面的动词都是完成时态。所以直译是“看哪,现在都干了,成薄饼了。但大多数翻译者和评论者都认为是“长了霉了”。

13 这皮酒袋,我们盛酒的时候还是新的;看哪,现在已经破裂。我们这衣服和鞋,因为道路甚远,也都穿旧了。”

14 以色列人受了他们些食物,并没有求问耶和华。

  受了他们这些食物。可能比另一种译法更好一些:“以色列人因他们的食物而接纳了他们”。许多注释家接受后一种译法,尽管原文不一定有这样的意思。他们认为这样更符合上下文。希伯来领袖们亲自品尝,抚摩和测试了他们的食物,以便作出判断。他们这样做以后,就确信了自己的判断。这次的考验与他们第一次试图攻取艾城时不一样,否则他们会识破试探者的新伪装。魔鬼有很多诡计。他要为受害者挑选最合适的。单靠人的智慧,我们在任何事上都是不安全的。

  没有求问耶和华。上帝已经安排藉着祭司以利亚撒,用乌陵和土明来显示祂的旨意(民27:18-23)。约书亚在作出决定的重要时刻应该这样寻求上帝的引导。我们不知道上帝在这件事上会如何答复。很可能祂仍然会饶恕基遍人。上帝的怜悯欢迎任何寻求祂拯救的人。上帝固然不允许祂的子民和迦南人立约,但这只是为了不让以色列人效法当地居民的堕落行为。这些异教民族中的任何人,如果能像喇合那样,转离可憎之事而寻求上帝的怜悯,祂就会接纳他们,就像后来祂接纳尼尼微人那样(拿3:10)。但所有问题的最后决定权在于上帝。惟有祂能真正鉴察人心。祂不会把这种决定权交给人。虽然祂下令消灭所有的迦南人,但这并不意味着祂不能在特殊情况下作出变动。上帝没有授权以色列人哪怕与一个城市立约,否则迦南人可能会假装悔改。这种欺骗将迅速蔓延。当地的许多居民都会假装悔改,心里依然在拜偶像。

  现今上帝的工人仍要十分小心,来确认一个人有没有信心的凭据,再接纳他立下信心之约。他不可自作主张,而要谦卑真诚地寻求上帝的引导(诗2:8)。

15 于是约书亚与他们讲和,与他们立约,容他们活着;会众的首领也向他们起誓。

  会众的首领。直译是“受推举的人”,即各支派的领袖。

16 以色列人与他们立约之后,过了三天才听见他们是近邻,住在以色列人中间的。

17 以色列人起行,第三天到了他们的城邑,就是基遍、基非拉、比录、基列耶琳。

  第三天。即他们起程前往基遍的第三天。所以他们走了两天的路程。这证明他们不是像一些人所想的,是从新吉甲出发的。因为从新吉甲到基遍只要几个时间。和约签定、使者离开以后三天,以色列人发现基遍人的城就在附近。他们受骗了。也许是一些叛逃者告诉他们的,也许是以色列的探子发现了真情。约书亚命令下以色列军队马上进发前去调查。也许约书亚想修改因基遍人的欺骗而立的约,并看看可以如何利用他们的城邑。

  他们的城邑。“基遍“,意为“山丘”。“基非拉“意为“少壮的狮子”。“比录”意为“水井”,后来都划归便雅悯支派(书18:25,26)。基列耶琳归犹大(书15:60)。约柜曾安放在基列耶琳,直到它被大卫运往耶路撒冷(撒上6:21;7:1,2;撒下6:2)。基遍现在叫伊吉布(ej-J?b),基非拉叫凯夫里丘(Tell Kef?reh),基列耶琳叫阿萨尔丘(Tell el-Azhar)。

18 因为会众的首领已经指着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向他们起誓,所以以色列人不击杀他们;全会众就向首领发怨言。

  虽然百姓埋怨他们的首领。首领签订这样的协议也确实错了,以色列人仍觉得有义务遵守诺言。承诺一旦作出,只要它不勉强人去做坏事,就应该视为神圣(见箴12:22;诗24:4;15:4;《先祖与先知》506页)。以色列的领袖由于自己的错误而给全会众带来了麻烦。为了自己的信誉,他们觉得仍要遵守诺言。身负重任的人需要非常小心,以免依靠自己的判断而给全会众带来麻烦。

19 众首领对全会众说:“我们已经指着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向他们起誓,现在我们不能害他们。

20 我们要如此待他们,容他们活着,免得有忿怒因我们所起的誓临到我们身上。”

  如果需要通过犯罪来实现诺言,那它就不再具有约束力,因为我们没有义务犯罪(见士11:29-40)。虽然首领们贸然犯了错,仍不应违背自己的诺言,哪怕自己要受到伤害(诗15:4)。上帝显然赞成他们这样做。后来扫罗违背了诺言,祂就很不喜欢(撒下21:1-3)。

21 首领又对会众说:“要容他们活着。”于是他们为全会众作了劈柴挑水的人,正如首领对他们所说的话。

  根据23和27节,这种杂役是为会众和上帝的殿服务的。这些工人在百姓中的地位是最低的(申29:10,11)。这种劳役都是由他们中的外人来做的,作为对基遍人的惩罚。如果基遍人与以色列人以诚相待,他们的性命仍会保全,但就不用做这些杂役了。但咒诅也可以转化为福气。他们确实是仆人,但他们是在为上帝的殿效劳。藉着在上帝的殿里服役,他们很容易认识真神。因此,他们所受的影响防止了他们回到祖先的偶像崇拜中去。他们虽然是以色列人的仆役,但他们是属于耶和华的自由民。因为在侍奉上帝中,最低的职位也是自由的。祂的工作本身就是报酬。有人认为《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中的“尼提宁”就是基遍人(拉2:70;8:20;尼7:60),因为尼提宁是圣殿的仆役。希伯来文nethinim 意思是“奉献的人”,所以有可能是基遍人。根据撒下21:1-9,基遍人显然一直生活到大卫的时代。但扫罗的错误热心差一点灭绝了他们。后来大卫给了他们新的职任。他们就成了尼希米时代的“尼提宁”人。

22 约书亚召了他们来,对他们说:“为什么欺哄我们说‘我们离你们甚远’呢?其实你们是住在我们中间。

23 现在你们是被咒诅的!你们中间的人必断不了作奴仆,为我上帝的殿作劈柴挑水的人。”

24 他们回答约书亚说:“因为有人实在告诉你的仆人,耶和华你的上帝曾吩咐他的仆人摩西,把这全地赐给你们,并在你们面前灭绝这地的一切居民,所以我们为你们的缘故甚怕丧命,就行了这事。

25 现在我们在你手中,你以怎样待我们为善为正,就怎样做吧!”

26 于是约书亚这样待他们,救他们脱离以色列人的手,以色列人就没有杀他们。

27 当日约书亚使他们在耶和华所要选择的地方,为会众和耶和华的坛作劈柴挑水的人,直到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