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圣经库 > 07士师记 > 正文

士师记10--SDA圣经注释

第 10 章

提要:1 陀拉在沙密作以色列的士师。 3 睚珥的三十个儿子有三十座城邑。 6非利士人和亚扪人欺压以色列人。 10 他们在痛苦中哀求上帝,上帝要他们去求假神。 15 他们悔改后,上帝就怜悯他们。

1 亚比米勒以后,有以萨迦人朵多的孙子、普瓦的儿子陀拉兴起,拯救以色列人。他住在以法莲山地的沙密。

亚比米勒以后。本节没有提供线索说明在亚比米勒死后和陀拉作士师之间是否有时间间隔。

陀拉。陀拉和他父亲普瓦属以萨迦支派。他们是按以萨迦的两个儿子命名的(创46:13;民26:23)。在大卫的时代,陀拉族以产生大能的勇士著称(代上7:1,2)。陀拉似乎是该支派唯一的一个士师。

  拯救。此句话暗示,尽管亚比米勒的统治邪恶,他还是为以色列作了一些防御外敌的工作,至少遏制了他们。

  以法莲山地。以萨迦支派通常住在以法莲山的北部,在埃斯德赖隆草原的那一边。显然该支派有一部分人居住在一般被认为属于玛拿西和以法莲的地域。

2 陀拉作以色列的士师二十三年,就死了,葬在沙密。

  除了陀拉作以色列的士师二十三年以外,就再没有什么关于他的记载了。这显然是因为在他作士师期间没有外敌入侵的重大战争。在和平时期治理好一个国家并不比在战争中战胜敌人同样值得称道。可是陀拉作以色列的士师究竟如何有效,圣经并未阐述。他对耶和华的敬畏可以从下面的话中看出来:“亚比米勒死后,在一些敬畏耶和华的士师的治理下,暂时遏制了拜偶像的风气”(《先祖与先知》557页)。

3 在他以后有基列人睚珥兴起,作以色列的士师二十二年。

基列人。基列在约旦河以东,基尼烈海南端和盐海北端之间。

  睚珥。民32:41提到了一个摩西的同时代人名叫睚珥,属玛拿西支派,攻占了基列的一些城镇并住在那里。我们可以猜测这里提到的睚珥也是属玛拿西支派的。

  作以色列的士师。这样的措辞从未用在残忍的亚比米勒身上,只是说他“管理”以色列。睚珥的治理一定像其他士师一样智慧和有益。

4 他有三十个儿子,骑着三十匹驴驹。他们有三十座城邑,叫作哈倭特睚珥,直到如今,都是在基列地。

  三十个儿子。这几乎可以证明睚珥和基甸一样是一夫多妻。

  三十匹驴驹。所罗门时代以前,以色列没有马匹,拥有驴驹是财富,尊荣和高贵的标志。这个情况纪录下来是要表明一个人拥有三十个儿子的充盈福份。作为首领或官长,他们享受着拥有坐骑的尊荣和声望

  哈倭特睚珥。直译是“睚珥的帐棚村庄”。这个地区的命名是在摩西的时代。以前的哪个睚珥从巴珊王噩的国夺取了一些村庄(民32:41;申3:14)。同时,更多的城邑建成或夺取过来,以至于到睚珥作以色列士师的时候,就能给他的每一个儿子一座城邑,让他们作那里的官长。

  基列。直译是“艰难”或“崎岖”。此名源自山脉崎岖不平的特点。雅博河把基列一分为二(申3:12;书12:2,5)。南面一半由以色列人从亚摩利王西宏手中获得(书12:2)。迦得支派住在南面,北面一半落入玛拿西的控制。基列在圣经里有时泛指约旦河以东的全地,北边远至但(申34:1)。

5 睚珥死了,就葬在加们。

6 以色列人又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去事奉诸巴力和亚斯他录,并亚兰的神、西顿的神、摩押的神、亚扪人的神、非利士人的神,离弃耶和华,不事奉他。

  又行……恶的事。从基甸铲除普遍的背道,并推翻米甸人的压迫以后,许多年过去了。现在又有大批的百姓再次转向偶像崇拜。七个异教神灵成为新的崇拜对象。这些是以色列周围各国的神。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范围上都反映出偶像崇拜的严重程度。

  巴力和亚斯他录。见士2:11,13注释。

  亚兰的神。亚兰(或叙利亚)是从腓尼基延伸到幼发拉底河的一个国家。大马士革是这一地区最知名的城市。这个地区主要的神是哈得,巴力,莫特和雅娜。《旧约》提到一个叫“临门”的神(王下5:18)。

  西顿的神。即腓尼基的神。这里只提到大城市。腓尼基人的神也是迦南人和叙利亚人的神。

  摩押的神。摩押石碑和《列王纪》(王上11:33等)表明该神是基抹。

  亚扪人的神。亚扪人的神明之中有一个是摩洛(王上11:7,33;见利18:21注释)。

  非利士人的神。这是非利士人从迦南人那里接收过来的神,最著名的就是大衮和巴力-西布。

7 耶和华的怒气向以色列人发作,就把他们交在非利士人和亚扪人的手中。

  亚扪人。此时以色列最严重的威胁可能来自东方。亚扪人正在征服约旦河对面的各支派。亚扪人是来自沙漠东部的一个游牧民族。非利士人也变得越来越强大,并在犹大和但欺压以色列人。在那里参孙成为反抗非利士统治的中心(士13:1-5)。

8 从那年起,他们扰害欺压约但河那边、住亚摩利人之基列地的以色列人,共有十八年。

9 亚扪人又渡过约但河去攻打犹大和便雅悯,并以法莲族。以色列人就甚觉窘迫。

  在基列战胜各支派节节胜利的鼓舞下,亚扪人越战越勇,他们渡过约旦河,开始袭击住在巴勒斯坦中心地带的犹大,便雅悯和以法莲支派。

10 以色列人哀求耶和华说:“我们得罪了你;因为离弃了我们上帝,去事奉诸巴力。”

  至少以色列人的这种哀求是值得称道的,但他们的认罪和求助仍不能被接受,因为他们没有真正的悔改。耶和华对罪人向衪发出的最微小的呼求都有所回应,并设法引罪人真正悔改。

11 耶和华对以色列人说:“我岂没有救过你们脱离埃及人、亚摩利人、亚扪人,和非利士人吗?

  这里虽然没有说明耶和华怎样向以色列人讲话,但一定是借着先知(《先祖与先知》第557页)。先知信息的责任是提醒悖逆的百姓他们对上帝的忘恩负义。他们忘记了上帝拯救他们的奇妙作为,没有从偶像崇拜的败坏行为中吸取教训。

  亚摩利人。见书10:5-27。

  亚扪人。见创19:38注释。

  非利士人。见士3:31注释。

12 西顿人、亚玛力人、马云人也都欺压你们;你们哀求我,我也拯救你们脱离他们的手。

  西顿人。见本卷注释67-71页。

  亚玛力人。他们与摩押人(士3:12,13)和米甸人(士6:3)联盟。

  马云人。没有上帝将以色列人从马云人手中拯救出来的记录,象前面简略地提到的上帝拯救以色列人脱离亚扪人,非利士人和西顿人那样。他们可能与代下26:7和代下20:1以及代上4:41中提到的米乌尼人是同一民族。如果是这样,那么他们居住在盐海南部地区。关于这些事件的简短信息说明,《士师记》没有描述这一时期的详尽历史,而只是讲述了与以色列人的行为以及上帝对他们实施帮助的相关事件,作为例证和说明。

13 你们竟离弃我,侍奉别神!所以我不再救你们了。

  这种警告是有前提的(耶18:7,8),正如后来的事件所显明的。

14 你们去哀求所选择的神;你们遭遇急难的时候,让他救你们吧!”

  让他救你们吧!这个反话一定寓意深刻,因为以色列人转而侍奉的神是欺压他们的外族神灵。在此上帝怀着忧伤对他们讲话,就像一个父亲对一个不懂事的孩子讲道理,尖锐的指责是为激励和促使孩子认真思考。尽管上帝拒绝接受以色列人发出的哀求,但祂不会永远丢弃他们。祂实行严厉而重大的惩罚。我们应该记住这里的拒绝只是在以色列民族履行上帝的约失败的条件下发出的。对以色列个人得救的大门依然是敞开的。在这背道的黑暗岁月里,只有少数的余民能继续拒绝拜巴力。

15 以色列人对耶和华说:“我们犯罪了,任凭你随意待我们吧!只求你今日拯救我们。”

  以色列人在痛苦中承认他们的过失,并请求耶和华以任何祂认为合宜的方式惩罚他们,只要能救他们脱离敌人之手。就像后来的大卫,宁愿投入耶和华之手,因为祂大有怜悯之心,但是人的残酷他们已经受够了。

16 以色列人就除掉他们中间的外邦神,侍奉耶和华。耶和华因以色列人受的苦难,就心中担忧。

  就除掉他们中间的外邦神。耶和华尖锐,严肃而又慈爱的指责由先知传出,收到了预想的效果。百姓后悔他们的所作所为,所结出的果子表明他们的悔改是真实的。

就心中担忧。直译是“就缩短”。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祂变得没有耐心”。即上帝不再忍受以色列的苦难。祂对以色列人的怜悯和对他们压迫者的义愤之复杂感情混合在一起,使得祂采取行动。祂不再袖手旁观,无论何时,只要人借着祷告和诚实的悔改,呼求仁慈的上帝,祂就会像一位温慈的父亲那样垂听他们的恳求。

人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时不会总是展现上帝这样的品质,即使他们表示要跟从基督的脚步而行,但他们仍在别人寻求和解时耿耿于怀。既然上帝都把怜悯施予反叛的以色列,那么他们在那热情的恳求面前如何保持无动于衷呢,心存忌恨是许多表面虔敬的基督徒最常见的特征。无罪的上帝遭受了人们肆意的对待,却不断地饶恕,然而,声称为上帝儿女的人却常常满怀恶意和仇恨。人们应该在主祷文的恳求中严肃的思考,“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太 6:12)。

17 当时亚扪人聚集,安营在基列。以色列人也聚集,安营在米斯巴。

  聚集。直译是“被呼召在一起”,“被召集起来”。

  安营在基列。在过去十八年里,亚扪人每一个季度来到以色列人的领土掠抢农作物并强求贡物。他们无疑再次期待奴役以色列民,就像他们以前每年从以色列民那里榨取贡物一样。

  以色列人也聚集。上帝的指责通过同样的途径带给以色列(11-14节)。他们可能收到了上帝接受他们悔改的信息,现在他们鼓起足够的勇气计划进行抵抗。

  米斯巴。直译是“瞭望点”。该词一般表示高墙上的瞭望塔或观察点。这个地方可能是“基列的米斯巴”(士11:29),也可能是雅各和拉班分别时所在的米斯巴(创31:25,49)。有人认为基列的米斯巴和拉抹·米斯巴(书13:26)就是基列的拉抹(书20:8;王上4:13;22:3,6)。它位于迦得的领地,是一个坚固的要地。

18 基列的民和众首领彼此商议说:“谁能先去攻打亚扪人,谁必作基列一切居民的领袖。”

  约旦河东的支派首领已与武装起来的以色列人一致行动,聚集在一起抵抗亚扪人,但在集合后,他们感到需要一位英勇善战,外交娴熟,能结合各派力量组成战斗能力的领袖。那时,战争的结果取决于一场战役。众首领意识到他们必须认真挑选,在其它危险时刻上帝拣选了领袖,但此时祂尚未指明作出的选择,所以基列的民被迫用自己最神圣的判断力,从他们中选出一位。上帝对尊重他们的选择,降圣灵在所拣选的领袖身上(士11:29)。他的品格或许不是最完美的,但既然上帝选择藉着人来工作,祂就会依照人的选择来作决定。即或是今天,上帝仍然是透过不完全的人来开展工作。我们如果能更好的明白这样的事实,就会对上帝所选召侍奉祂的人少一些评头论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