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圣经库 > 11列王纪上 > 正文

列王纪上08--SDA圣经注释

第 8 章

提要:1 奉献圣殿的盛典。12,54 所罗门的祝福。22 所罗门的祷告。62 所罗门献平安祭。

1 那时,所罗门将以色列的长老和各支派的首领,并以色列的族长,招聚到耶路撒冷,要把耶和华的约柜从大卫城就是锡安运上来。

  所罗门……招聚。关于奉献圣殿盛典的记录构成了圣经中最感人的篇章之一,语言优美,深具属灵意义。多世纪以来,教会领袖们在奉献敬拜场所的时候,都从中找到灵感和鼓励的话语。本章和前一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在前一章看了有关圣殿的器皿在礼仪和技术上的细节。在本章我们认识到与上帝的殿有关的事物更深的意义──我们和上帝自己有了接触。这两章都向我们提供了一幅真实完整的,关于圣殿及其意义的画面,缺一不可。

  所罗门是领导献殿各项活动的重要人物。他的王者风范给人深刻的印象。他不单是王,仅处理属世的国家事务。他现在显然在为上帝履行宗教服务。这种服务不是要降低,而是要加强他作为王的尊严。他像我们期待的那样行使王权,并且做得更多。他招聚全国的长老并指示行动的安排。人们可能会认为要由祭司担负并领导这一显然属于宗教的职能,但事实不是如此。是王主持奉献圣殿,呈上奉献的祷告,训勉百姓忠于上帝,向人民宣布上帝的祝福。

  所罗门为上帝所任命在祂圣工中担任领袖的人树立了一个属灵领导的榜样。不幸的是,这种领导只持续了很短的一个时期。如果一个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属世和属灵的尊荣上,他不久就要落入自我崇拜的试探之中了。谦卑,献身,顺从很快就会被骄傲,野心和放纵代替,曾经一度用于尊荣上帝的恩赐被用于自私的目的和世俗的野心,结果曾那么明显地被上帝悦纳的证据所包围的所罗门,竟堕落为一个暴君。他的国家在他死后即刻陷入分裂之中。以色列国也随从他的榜样,丢掉了在地上寻求安宁和富足的秘诀,一个曾经繁荣昌盛的神权国家竟沦为腐败荒凉的废墟。

  各支派的首领。在将约柜护送上摩利亚山时以色列所有的领袖都到场了。以色列的百姓,众长老,各支派的首领以及各族族长汇聚成了巨大的群体。当大卫将那“坐在二基路伯上”的上帝的约柜从亚比拿达家运出来的时候,所“挑选的人”共计有三万(撒下6:1-5)。

  约柜。献殿仪式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将约柜从大卫城护送到圣殿中的至圣所。当大卫将上帝的约柜从俄别以东家送到他在自己的城中建造的会幕时,那是一个大大喜乐并庄严肃穆的场景(撒下6:12-19)。约柜中的两块法版是圣所中最重要的东西。

2 以他念月,就是七月,在节前,以色列人都聚集到所罗门王那里。

  以他念月。这里只说月份,没有说是哪一年。很多人认为这是圣殿建成后的第二年。圣殿是在布勒月,就是八月建造完成(王上6:38)。既然献殿仪式发生在以他念月,也就是七月,那么这是在圣殿落成十一个月后举行的。还有些人认为献殿仪式是在几年后才举行的,可能在一个禧年,或者是所罗门登基后二十四年,即圣殿建成十三年后(王上7:1)。

  大流亡后七月被称为提什利(Tishri)月,这个名称来自阿卡得或早期巴比伦的Tashritu,意思是“开始”,暗示着一种日历从这个月份开始。联合王国和犹大国的民事历都开始于提什利月。这个月的头一日是圣会(民29:1),是新年的开始,十日是赎罪日,要将火祭献给耶和华(民29:7;利16:29,30;23:27),十五日开始守住棚节(民29:12;利23:34;申16:13;尼8:14-18;结45:25)。这个月的开始大致相当于公历九月或十月的新月。

3 以色列长老来到,祭司便抬起约柜,

  祭司。代下5:4为“利未人抬起约柜。”所有的祭司都是利未人(书3:3),但利未的子孙并不都是祭司。在路上抬约柜的任务应由利未支派哥辖族的子孙完成(民3:31;4:15;代上15:2-15)。但是哥辖的子孙只有等到亚伦和他的儿子将约柜预备妥当才可来抬(民4:5,15)。在过约旦河以及围绕耶利哥城时约柜是由祭司来抬的(书3:6-17;6:6)。将约柜抬进所罗门圣殿的至圣所,这个重要的任务要由祭司中的某些首领来完成(见代上15:11,12)。

4 祭司和利未人将耶和华的约柜运上来,又将会幕和会幕的一切圣器具都带上来。

  会幕。会幕当时在基遍(代上16:39,40;代下1:3),但是约柜存放在耶路撒冷大卫所支搭的帐幕里(撒下6:2,16,17;代上15:1;代下1:4)。今后以色列只有一个全国性的敬拜中心,基遍的会幕和大卫城帐幕里的圣物都要运到摩利亚山的圣殿里使用或储藏(见《先知与君王》38页)。各部分祭司和利未人可能现在都排着严肃的队伍将交托他们保管的圣器具带上来。根据摩西的律法,哥辖的子孙负责约柜、摆放陈设饼的桌子、灯台、祭坛和圣所的器皿,革顺的子孙负责帐幕和罩棚,米拉利的子孙负责帐幕的板,柱子和院子(民3:25-37)。

5 所罗门王和聚集到他那里的以色列全会众,一同在约柜前献牛羊为祭,多得不可胜数。

  献牛羊为祭。盛典献祭的壮观场面相当于大卫将约柜从俄别以东的家运到大卫城时的场合(撒下6:13;代上15:26)。

6 祭司将耶和华的约柜抬进内殿,就是至圣所,放在两个基路伯的翅膀底下。

  进内殿。约柜被抬进至圣所,放在象征上帝临格的两个基路伯之间,显示上帝律法的神圣性。这律法是上帝品格的写真,上帝是神圣的,所以祂的律法也是神圣、公义、纯洁的。

7 基路伯张着翅膀在约柜之上,遮掩约柜和抬柜的杠。

  遮掩约柜。表示天军对上帝律法的尊重。

8 这杠甚长,杠头在内殿前的圣所可以看见,在殿外却不能看见,直到如今还在那里。

  杠。出25:15说这杠不可从约柜的环内抽出来。但按现在摆放的位,杠头似乎能被人从圣所中看见。约柜似乎以垂直于圣殿的方位,即南北方向摆放,不仅约柜连它的杠子也被基路伯的翅膀遮盖。在帐幕中有幔子将圣所和至圣所隔开(出26:31-33),为防止在圣所中的人看到约柜。在圣所中显然有一道隔墙(见王上6:16注释),似乎还有一层幔子(代下3:14)。我们都知道希律圣殿的幔子在耶稣死于十字架时从上到下裂为两半(太27:51;可15:38;路23:45)。抬约柜的杠子可能有一部分露出在幔子之外,透过敞开的门而被圣所中的人看到。见王上6:31注释。

  直到如今。说明本章写于尼布甲尼撒毁坏圣殿之前。《列王纪》的编纂最终完成之后,圣殿被毁,其中的器皿也被带回巴比伦(王下14:13,14;25:9,13-17)。《列王纪》记载中的许多内容显然写于大流亡之前,并在编纂完成时保留了原来的形式。

9 约柜里惟有两块石版,就是以色列人出埃及地后,耶和华与他们立约的时候摩西在何烈山所放的。除此以外,并无别物。

  并无别物。这句话和代下5:10的重复似乎都说明在约柜中除了两块石版没有其它东西。但来9:4提到盛吗哪的金罐和亚伦发芽的杖。这些东西原来奉命放在“法柜前”(出16:33,34;民17:2-10)。有人将这句话理解为约柜前的一个位置,但也可能指约柜里的法版之前(见《早期著作》32页)。这些记录并无矛盾,因为在以色列历史的多事之秋,这些宝贵的物品可能转移了,眼下它们不在约柜中。

  这里对两块法版的特别尊重,特别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法版如此放在约柜中,上帝就在其上与祂的子民相会(出25:22),所以律法与上帝永远不能分开。圣殿中最神圣的地方是至圣所,至圣所中最神圣的是装有上帝律法的约柜。上帝的律法就像上帝本身一样,是圣洁和永恒的。凡是能用来将律法的永恒神性深深印在祂子民心中的努力,上帝在有关祂圣殿的规定中都已作出出。在旧约中,这部律法写在石版上;新约中,这律法写在义人的心中(耶31:31-33)。

10 祭司从圣所出来的时候,有云充满耶和华的殿;

  充满耶和华的殿。这荣耀的云彩象征上帝的临格,就像西奈山上(出24:15-18)和奉献会幕时(出40:34-38)出现的云彩一样。以西结在异象中也看到相似的荣光充满上帝殿中(结10:4)。正当众祭司扬声赞美上帝的时候,祂的荣耀以云彩的形式出现在圣殿中(代下5:13)。

11 甚至祭司不能站立供职,因为耶和华的荣光充满了殿。

  不能站立。上帝临格的荣耀非常强烈,以致供职的祭司被迫暂时退去。会幕第一次支起时摩西不能进去是因为上帝的荣光充满了帐幕(出40:35)。以赛亚在异象中看见上帝时,神圣的荣耀充满圣殿。以赛亚因为距耶和华的面太近而感到自己就要灭亡了(赛6:1-5)。耶稣的门徒在主登山变像时也因被上帝荣耀的云彩所笼罩而惊恐战栗(路9:34)。为什么人在上帝临格时会有这种反应呢?这是因为上帝的本性,祂的伟大和神圣,祂的庄严和崇高,祂的尊贵和能力。人在自然的强大力量面前还要肃穆敬畏,自然的主宰天上的君王,祂的神圣何等无限,罪人在祂面前是不能继续存活的。上帝就像焚烧的烈火,一切不圣洁的人靠近祂都不免要被毁灭。

  圣殿中的云彩不是上帝,而是祂用来遮掩祂荣光的手段,免得见到的人灭亡。上帝的荣耀显在殿中是如此伟大,以致尽管用云彩遮掩,供职的祭司还是不能站立,不得不怀着神圣的敬畏暂时退出。当约柜被送进耶和华的帐幕时,也许正是意识到上帝的临格,使大卫发出称颂和赞美的话(代上16:25,27,34)。

12 那时所罗门说:耶和华曾说,祂必住在幽暗之处。

  那时所罗门说。上帝临格的惊人显现和祂的伟大,使所罗门深受感动。他的心灵震撼,不由地说出这句话来。他说话时的感情包含着敬畏和喜乐。这些话不是提前精心准备好的,由于刚才见到的景象他自然而然发出这些奇妙和赞美的话语。

  幽暗之处。黑暗和荣耀相伴,密云和光明相随,这些所罗门都亲眼见到,因此他确信耶和华就在那里(结48:35)。所罗门想到了先辈们见证的类似景象——耶和华在西奈山的密云中显现(出19:9),荣耀的云彩充满旷野中的会幕(出40:34,35)。结果他认出这云彩是耶和华神圣临格的记号,是上帝悦纳他所建之圣殿的凭据。他头一句话解释了所见证的现象。这是上帝同在的证据。祂与我们同在,我们不要害怕,只要在这光荣的场合中凡事感恩。

13 我已经建造殿宇作你的居所,为你永远的住处。

  居所。这圣殿是为上帝建造的居所。当帐幕第一次在旷野建好时,上帝说,“又当为我造圣所,使我可以住在他们中间”(出25:8)。现在圣所建成了,耶和华临格其中与祂的子民交通。

  住处。以色列从前有圣所,但没有固定在一个地方。帐幕在旷野到处漂泊。甚至到了应许之地它还是没有固定的所在。它在示罗三百年,直到以色列人的罪使它再次移动,第一次到了挪伯(撒上21:1-6;《先祖与先知》656页),后来又到基遍(代上16:39,40;代下1:3)。现在圣殿最终落成,上帝的约柜有了一个固定的居所,上帝可以永远住在其中。上帝甚愿永远与祂的子民同在,只要以色列对祂保持忠诚,这所光荣的建筑就会永远存在(《先知与君王》46页)。所罗门回想起过去数年预备和建造圣殿的艰辛与努力,意识到他的任务已经完成,上帝所居住与祂的子民同在的住所业已建成,他心里是何等的喜乐啊!

14 王转脸为以色列会众祝福,以色列会众就都站立。

  王转脸。《历代志》记载,所罗门造了一个高三肘的铜台放在院中的祭坛前(代下6:12,13)。他就是站在这上面向会众说话的。此刻所罗门庄严地看着被耶和华的荣耀充满的圣殿,上帝充满了他的思想,他这些话是向上帝说的。现在他从圣殿转脸对他面前的会众讲话。

  以色列会众就都站立。民众在注目和敬畏中站立,无疑也分享着这个场合的喜乐和庄严,并急切地等待王亲切的祝福。

15 所罗门说:“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是应当称颂的!因祂亲口向我父大卫所应许的,也亲手成就了。

  耶和华……是应当称颂的。所罗门为百姓祝福,但他首先想到作为万福根源的上帝。他心中充满喜乐和尊重,深情地提述上帝为他父亲大卫所作的,将自己有关圣殿的旨意告诉了大卫。上帝是通过先知拿单告诉大卫,不是由他,而是他的儿子所罗门来建造圣殿(撒下7:4-13)

16 他说:‘自从我领我民以色列出埃及以来,我未曾在以色列各支派中选择一城建造殿宇为我名的居所,但拣选大卫治理我民以色列。’”

  我拣选大卫。上帝的选择不是出于盲目和偏见,而是出于智慧和慈爱。就像祂在万民中拣选以色列,在以色列众多的城邑中选择耶路撒冷,同样,他拣选大卫的目的是为了使地上的人蒙福并得拯救。上帝拣选大卫看的不是外表,而是内心(撒上16:7)。

17 所罗门说:“我父大卫曾立意,要为耶和华以色列上帝的名建殿。

  大卫曾立意。大卫的愿望是尊崇和荣耀上帝,所以他想为耶和华建造一处居所。如果人们关心上帝的居所过于自己的房屋,渴望建立上帝的国高于建立人的国,这个世界将是何等的不同啊!大卫心里想应该为上帝建造居所,结果圣殿就建起来了。庄严的圣殿是从谦卑朴实的人心里开始的。

18 耶和华却对我父大卫说:‘你立意为我的名建殿,这意思甚好。

  这意思甚好。大卫的动机是好的,但不完全符合上帝的旨意。上帝是要建造一所圣殿,但由于大卫一生征战,耶和华不希望他成为圣殿的建造者(代上22:7,8;代上28:3)。

19 只是你不可建殿,惟你所生的儿子必为我名建殿。’

  你不可建殿。上帝表达了对大卫想法的赞许,但祂指示说,这项工作应由另外一人来完成。常常有人心中产生了一个高尚的想法,要为上帝做些什么,但由于一些不一定能被明了的原因,比如缺乏经验、能力和训练,上帝就凭着祂的智慧指出,这项工作应由别人来做。大卫对上帝旨意的顺从显示了他的智慧和深刻的宗教经验。

20 现在耶和华成就了祂所应许的话,使我接续我父大卫坐以色列的国位,又为耶和华以色列上帝的名建造了殿。

  成就了祂所应许的话。上帝的旨意是由所罗门代替他的父亲大卫来建造圣殿。这个计划现在已经实现了。人可以顽固地反抗上帝的旨意,而使自己和别人的生活不快乐。与上帝合作才能使上帝的工作得到最充分的进展。在圣殿的建造中,所罗门与上帝的旨意和谐一致,使自己成为上天倾福的导管。这样耶和华才会实现祂的应许。所罗门只是器皿,上帝才是真正的推动力量。

21 我也在其中为约柜预备一处。约柜内有耶和华的约,就是祂领我们列祖出埃及地的时候,与他们所立的约。”

  约。这里称十诫为“约,”因为这些诫命构成了上帝与祂子民立约的基础。这约的计划是使律法中启示的神圣原则重现在人的心里。因此律法在这里被比作约。从人类最早的历史开始,上帝就希望将祂神圣的律法写在人心里。

22 所罗门当着以色列会众,站在耶和华的坛前,向天举手说:

  《历代志》的记录更加详细。所罗门致奉献辞时是站着的(代下6:12)。但现在他结束了致辞,就“跪下”(代下6:13)作奉献祷告。

23 “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啊,天上地下没有神可比你的!你向那尽心行在你面前的仆人守约施慈爱;

24 向你仆人我父大卫所应许的话现在应验了。你亲口应许,亲手成就,正如今日一样。

  应验。所罗门一开始祷告,先感谢赞美上帝实现了对他父亲大卫的应许──他的后裔要作王并建造圣殿,并祈求上帝继续保证他的国祚不断。

25 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啊,你所应许你仆人我父大卫的话说:‘你的子孙若谨慎自己的行为,在我面前行事象你所行的一样,就不断人坐以色列的国位。’现在求你应验这话。

26 以色列的上帝啊,求你成就向你仆人我父大卫所应许的话。

27 “上帝果真住在地上吗?看哪,天和天上的天尚且不足你居住的,何况我所建的这殿呢?

  圣所的建造是要作为上帝的居所。大卫移动了约柜之后,承认上帝拣选了锡安并“愿意当作自己的居所,”且应许将它作为自己“永远安息之所”。祂要住在那里(诗132:13,14)。但当所罗门想到上帝的伟大和庄严时,他无法理解这样的一位上帝怎能居住在地上,住在他所建造的圣殿中呢?祂永远长存,“用手心量诸水,用手虎口量苍天,用升斗盛大地的尘土,用秤称山岭,用天平平冈陵”(赛40:12)。这里表达的思想显示了贯穿于圣经中的一项永恒的对比。一方面是有关无限上帝最为深刻不变的观念。祂永恒、隐秘而不可思议,是至高至圣的主宰,“万王之王,万主之主”(启19:16)。另一方面又是一个同样形象的观念,即无限的耶和华离我们很近,是人类的朋友,是每一个人的伴侣;祂与我们同行共话,又住在地上人手为祂建造的圣所里。如此伟大崇高的上帝,竟愿降格屈尊,承认我们必朽的人类,来住在木石建造的圣所中,也住在人心中。 这一切永远让人惊叹不已

28 惟求耶和华我的上帝垂顾仆人的祷告祈求,俯听仆人今日在你面前的祈祷呼吁。

  垂顾。这些话受他心中敬畏和谦卑之感情的激励由衷地从他口中发出。人完全不配拥有全宇宙之创造主的友谊。地上的一所殿宇不能赚得至高至圣者的同在。“祂铺张穹苍如幔子,展开诸天如可住的帐棚”(赛40:22)。尽管人类是不配的,尽管这所殿宇也是不配的,但所罗门祷告上帝仍会从祂天上的真居所昼夜查看这地上的圣殿,倾听人发出的最真诚的祷告。

29 愿你昼夜看顾这殿,就是你应许立为你名的居所;求你垂听仆人向此处祷告的话。

30 你仆人和你民以色列向此处祈祷的时候,求你在天上你的居所垂听,垂听而赦免。

  赦免。所罗门认识到任何向上帝祷告的人都需要赦免。在所罗门为自己和他的百姓所作的真诚祷告中,弥漫着这种自觉有罪并感到需要赦免的精神(34,36,39,50节)。所罗门知道祷告的人最真诚的愿望就是罪得赦免。他也知道一个人祈求得到回答的希望主要取决于上帝赦罪的恩典。

31 “人若得罪邻舍,有人叫他起誓,他来到这殿在你的坛前起誓,

  得罪邻舍。这是一系列针对特殊事例祷告的开头,一共七件,祈求上帝赦罪的恩典。第一件涉及个人得罪自己的邻舍。

32 求你在天上垂听,判断你的仆人:定恶人有罪,照他所行的报应在他头上;定义人有理,照他的义赏赐他。

  定恶人有罪。所罗门在这里祈求上帝让罪恶的行为和公义的道路都在相关的人生活中结出公正的果实。许多人的认识到,不论善恶都会在世上结出果子来,各从其类。“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加6:7)。“行为正直的,有公义保守;犯罪的,被邪恶倾覆”(箴13:6;另见箴14:34;箴11:5,19)。当以色列倾倒时,完全可以说:“以色列啊,你自取败坏”。你是因自己的罪孽跌倒了”(何13:9;何14:1)。

33 “你的民以色列若得罪你,败在仇敌面前,又归向你,承认你的名,在这殿里祈求祷告,

  以色列……,败。以色列建国之前上帝就准确地预见到悖逆所带来的结果。以色列民将要败在他们仇敌面前(利26:14,17;申28:15,25)。上天保护的恩典将要收回,他们的仇敌将被允许奴役他们,将他们降卑。

  又归向你。惩戒常常带来悔改,因为当上帝“在世上行审判的时候,”“地上的居民就学习公义”(赛26:9)。所罗门没有祈求上帝饶恕并施恩典给那些继续悖逆犯罪的人,而是恳求祂怜悯那些认识到自己的过犯转而归向上帝的人。对于这些悔改的人,上帝是信实的,赦免也是确定的(约一1:9)。

34 求你在天上垂听,赦免你民以色列的罪,使他们归回你赐给他们列祖之地。

35 “你的民因得罪你,你惩罚他们,使天闭塞不下雨;他们若向此处祷告,承认你的名,离开他们的罪,

  闭塞。当上帝撤回保护的手时,大自然的力量往往变成惩罚的工具。所罗门假设摩西所发旱灾惩罚的警告(利26:19;申28:23,24)将来会应验。

36 求你在天上垂听,赦免你仆人以色列民的罪,将当行的善道指教他们,且降雨在你的地,就是你赐给你民为业之地。

37 “国中若有饥荒、瘟疫、旱风、霉烂、蝗虫、蚂蚱,或有仇敌犯境围困城邑,无论遭遇什么灾祸疾病,

  饥荒。这里所列的灾难在摩西的律例中都警告过了(利26:16,20,25;申28:22,35,38,42)。当人背弃了公义的道路时,这些灾难就会增加,人经历了这些自然界的事就知道上帝保护的手已经收回了。

38 你的民以色列,或是众人,或是一人,自觉有罪(原文作“灾“),向这殿举手,无论祈求什么,祷告什么,

  罪(原文作“灾“)。人“自觉有罪”,就是承认自己的罪,以及这罪是如何给世界带来祸患,使地土荒凉的。地上的瘟疫起源于人心的疫病。除非认识到罪的邪恶,将罪铲除净尽,否则没有希望消除困扰这世界并使其彻底荒凉毁坏的疫病。

39 求你在天上你的居所垂听赦免。你是知道人心的,要照各人所行的待他们(惟有你知道世人的心),

  你是知道人心的。只有上帝真正了解人心。许多人对自己内心的邪恶知之甚少或完全不了解,罪带给他们和世界的恶果就在那里潜伏隐藏着。上帝知道人心,祂知道如何改变人心,如何为人造一颗“清洁的心”,使他里面重新有“正直的灵”(诗51:10)。

40 使他们在你赐给我们列祖之地上一生一世敬畏你。

41 “论到不属你民以色列的外邦人,为你名从远方而来,

  这里话题一转,令人十分激动和快乐,从遥远异邦之地来的人也敬畏并崇拜上帝。

42 (他们听人论说你的大名和大能的手,并伸出来的膀臂)向这殿祷告,

  耶和华不只是以色列人的上帝,祂是天下万民的上帝。祂的旨意正是要通过以色列人使祂的名传遍天下,好使地上每个角落的人都听到祂的良善和恩典并和以色列一样参与对祂的崇拜。

43 求你在天上你的居所垂听,照着外邦人所祈求的而行,使天下万民都认识你的名,敬畏你象你的民以色列一样;又使他们知道我建造的这殿是称为你名下的。

  所罗门这次所表现的精神和他后来感染希伯来人的精神是何等不同啊!上帝的约不只包括一个民族,而是包括万民。祂的恩典不仅给希伯来人的,也给凡愿意认识祂的人。圣殿第一次建造时,所罗门想起了其他地方的外邦人。他们可能也听说过上帝恩典的约并愿意来圣殿敬拜祂。以色列要做照亮全世界的光。如果他们忠于自己神圣的使命,国家就不会灭亡,而是一直发展直到包括地上所有的国家。耶路撒冷将成为世界的首都,圣殿也会变成生命河的泉源,为万民带来健康和医治(亚14:8)。

44 “你的民若奉你的差遣,无论往何处去与仇敌争战,向耶和华所选择的城与我为你名所建造的殿祷告,

45 求你在天上垂听他们的祷告祈求,使他们得胜。

46 “你的民若得罪你(世上没有不犯罪的人),你向他们发怒,将他们交给仇敌掳到仇敌之地,或远或近,

  你的民若得罪。这是所罗门最后的请求。他几乎是带着预言的先见,想到将来的日子,以色列民因为罪的缘故被耶和华遗弃,落到仇敌手中,被掳往他们所不认识的外邦。摩西曾清楚地预言过这种可能性(申28:45,49-52,63,64)。

  不犯罪的人。所罗门知道人肉体的软弱,知道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国家不会犯罪,因此一幅悲凉的画面呈现在他眼前:以色列人严重得罪耶和华,以致祂不再与他们同在,结果他们落入仇敌的手中。他恳切地祈求上帝在这一悲惨的时刻纪念自己的百姓。光荣与坟墓之间的间隔是多么短暂啊!圣殿建成,又被摧毁,一日荣耀,一日厄运。在这奉献的时刻,尽管所罗门很清楚罪恶必然带来的毁灭,他还是扬声恳切地祷告,祈求上帝将这殿永远作为自己的居所。我们在他的祷告中发现了喜乐和忧伤,荣耀和灰尘,尊荣和羞耻的奇异结合。很少有人能像所罗门在将圣殿奉献给上帝的时刻这样带着如此崇高的希望,以及如此谦卑的精神为百姓祷告。这是应许和预言的祷告,关乎上帝荣耀的异像和罪人的卑微。

47 他们若在掳到之地想起罪来,回心转意,恳求你说:‘我们有罪了,我们悖逆了,我们作恶了’;

  回心转意。最悲惨的时刻总有一线希望。不论以色列人因为罪恶堕落到何等地步,只要他们醒过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顽梗并选择正路,他们仍会蒙上帝的恩眷。

48 他们若在掳到之地尽心尽性归服你,又向自己的地,就是你赐给他们列祖之地和你所选择的城,并我为你名所建造的殿祷告,

  向自己的地。但以理在巴比伦祷告时总是跪在朝着耶路撒冷的窗前(但6:10)。

49 求你在天上你的居所垂听他们的祷告祈求,为他们伸冤;

50 饶恕得罪你的民,赦免他们的一切过犯,使他们在掳他们的人面前蒙怜恤。

  饶恕得罪你的民。这个祷告是所罗门在大流亡之前三个半世纪发出的,与但以理在巴比伦之囚临近结束时(但9:2-19)所作的祷告十分相似。此时奉献圣殿似乎没有必要作这样的祷告。所罗门在圣灵的启示下,预见到将来这个壮丽的圣殿要沦为废墟,应许之地要成为荒凉痛苦之地,以色列人将被遗弃在异邦。在这以色列国最光荣强盛的时刻,所罗门的祷告竟与但以理在他的国家最羞耻时的祷告相同,这是一件让人感到悲壮动容的事实。两个祷告都是需要的,都蒙垂听了。所罗门献上的不仅是一个祷告,更是一个警告的信息,要帮助以色列扭转罪孽带来的厄运。但以理的祷告升到天上的上帝那里。祂在等待着祂子民真诚的悔改,之后才允许他们从被掳之地回归故园。

51 因为他们是你的子民,你的产业,是你从埃及领出来脱离铁炉的。

  他们是你的子民。以色列作为一个特别的民族存在的原因,就是耶和华将他们从万民中拣选出来并将他们建立在应许之地(出19:4-6;申9:29;撒下7:23;诗135:4)。既然以色列属于上帝,他们就有“祂会爱他们,帮助他们”的保证。祂公义的右手会扶持他们。在最艰难的时刻他们也无须害怕(申33:26,27;赛41:8-14;赛43:1-6)。既然上帝最关心祂子民的幸福,祂的儿女应感到自己有权恳求祂不要丢弃自己的产业。然而单是这样并不能保证他们的成功。上帝的应许是有条件的。期待福气的人必须满足这些条件。

  从埃及领出来。从埃及得到拯救乃是历史。上帝将以色列人从埃及领出来脱离铁炉是一件不能更改的事实。所罗门从中发现了一个有力的证据──以色列被外敌的铁蹄践踏时可以得到拯救。耶利米后来将从巴比伦得救和从埃及得救进行了比较。他说:“日子将到,人必不再指着那领以色列人从埃及地上来之永生的耶和华起誓”,却要“指着那领以色列人从北方之地上来的耶和华起誓”(耶16:14,15;23:7,8)。

52 愿你的眼目看顾仆人,听你民以色列的祈求,无论何时向你祈求,愿你垂听。

53 主耶和华啊,你将他们从地上的万民中分别出来作你的产业,是照你领我们列祖出埃及的时候,藉你仆人摩西所应许的话。”

  你的产业。这是所罗门所能找到的最终最有力的理由,要求上帝纪念祂的子民以色列人。根据上帝一再的主张和应许,他们是祂的产业。耶和华通过摩西说,祂要从地上的万民中拣选以色列人特作自己的民(出19:5,6;申14:2)。他们是“产业的子民”(申4:20;参见9:26,29)。如果耶和华现在抛弃他们,那就有损于祂圣名的尊荣(出32:12,13;民14:13,14)。每当急难困苦之时,最真诚的恳求升到上帝那里,耶和华会为祂名的荣耀(诗79:9,10),为祂的圣城和呼求祂名的百姓的缘故(但9:19)拯救他们。在以西结的时代,上帝宣称正是因为祂“名的缘故,免得我名在他们所住的列国人眼前被亵渎”(结20:9,14;参见20:22),祂施行大能大力将以色列人从埃及地领出来。

54 所罗门在耶和华的坛前屈膝跪着,向天举手,在耶和华面前祷告祈求已毕,就起来,

  祈求已毕。所罗门献上了一个最精彩最感人的祈祷,不仅包括以色列人还包括遥远的外邦人,既为个人也是为整个民族,既是为现在站在圣殿院子里的人也为将来世代还没有出生的人,既为了忠于耶和华事业的人也为了那些脚步偏行正路的人。真的,整个祷告最动人的特色在于它深切真挚地关怀那些发现自己最需要上帝神圣恩典的人,关心那些得罪耶和华但悔改并需要重新被收纳的人。这样的祷告只能出自一颗充满仁爱与同情的心,一颗被上帝的怜悯与慈爱所温暖的心。在所罗门的祷告中没有修辞的虚饰,没有夸张的表演,没有企图博得大众的欢呼,只是想让这恳求的话语达到上帝的耳中。这种祷告是真诚的,是出自一位属上帝之人的嘴唇。祷告结束后,耶和华显示了祂的悦纳,再次彰显了祂的大能和奇迹,从天上降火下来烧尽了燔祭,并使祂的荣光充满全殿(代下7:1-3)。

55 站着,大声为以色列全会众祝福,说:

  为以色列全会众祝福。这次正式的祝福确是一项宗教行为。亚伦和他的儿子们被授予特殊的职责和权利宣布上帝的祝福(民6:23-26)。所罗门现在宣布最后祝福的话,表明他非常重视属灵的事。作为国王,他不仅关心普通的国家事务,还关心自己臣民的属灵福分。

56 “耶和华是应当称颂的!因为祂照着一切所应许的赐平安给祂的民以色列人,凡藉祂仆人摩西应许赐福的话,一句都没有落空。

  没有落空。约书亚说过类似的话(书21:45;23:14)。上帝的话决不落空。上帝对祂的子民发出过很多应许,并且全部实现(来10:23)。如果人没有得到耶和华所应许赐给他们的福,那原因一定是在人这方面。耶和华曾应许将巴勒斯坦赐给亚伯拉罕和他的子孙作为永远的产业(创12:7;创13:15;创17:8),但亚伯拉罕属肉体的后裔因为悖逆耶和华干犯祂的诫命而被剥夺了这份产业(王下17:7-23;耶7:3-15;耶25:4-9)。

57 愿耶和华我们的上帝与我们同在,象与我们列祖同在一样,不撇下我们,不丢弃我们,

  上帝与我们同在。上帝是慈爱的。祂希望与祂的子民同在。圣殿的建造使祂可以住在他们中间(出25:8;王上6:12,13)。耶稣到这世上来被称作以马内利,“上帝与我们同在”(太1:23)。当祂离开时,祂应许要常与我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20)。上帝真子民心中最高的愿望最深的期待就是得见上帝的面(诗42:1,2;启22:20,21)。

58 使我们的心归向祂,遵行祂的道,谨守祂吩咐我们列祖的诫命、律例、典章。

  使我们的心归向祂。跟从耶和华的脚步,遵守祂的诫命,是上帝栽培在人心中的愿望。上帝的圣灵不断地工作,引领人走真理和顺从的道路。一个人越接近耶和华,他就越想完全抛弃地上罪恶的事情,越想准备好去做上帝要求的一切事。上帝的灵引领人顺从并愿意遵守律法的要求,但他决不强迫人的意志。什么时候人愿意顺从,上帝就会引导他学会顺从。人越靠近耶和华,上帝的思想就会越变成他的想法,上帝的道路就变成他的道路。当一个人心存谦卑自愿来到上帝面前,渴望学习祂的道并行在其中(诗119:26,27,30,32-36)时,他就开始发现顺从上帝不仅是一项义务而是一件喜乐的事,并发现上帝的诫命不是重轭而是使人得真自由的律法(诗119:45,47,97;雅1:25;雅2:12)。

59 我在耶和华面前祈求的这些话,愿耶和华我们的上帝昼夜垂念,每日为祂仆人与祂民以色列伸冤,

60 使地上的万民都知道惟独耶和华是上帝,并无别神。

  万民。这是上帝伟大的旨意,也应是上帝国中每一个儿女心中的最高愿望──使全地的人都认识耶和华,与祂交往,侍奉祂。

61 所以你们当向耶和华我们的上帝存诚实的心,遵行祂的律例,谨守祂的诫命,至终如今日一样。”

  存诚实的心。圣经说明品格的完全是进入天国的条件。完全的标准就是上帝的诫命所彰显仁爱公义的原则(太19:16-21;路10:25-28;申5:2-22,29-33;6:3-5)。《旧约》的表号所启示,《新约》所充分说明的福音,告诉我们如何达到所罗门说的完全。

62 王和以色列众民一同在耶和华面前献祭。

63 所罗门向耶和华献平安祭,用牛二万二千,羊十二万。这样,王和以色列众民为耶和华的殿行奉献之礼。

  所罗门……献。所罗门此时献祭不是在行使祭司的职权;他像众人所做的一样,将自己的祭物带来献给耶和华(利2:1;3:7,12)。这里提到的祭是平安祭。在这种祭礼中,只有一部分祭物烧在坛上,作“献与耶和华为馨香的火祭”(利3:3-5,14-17)。其余部分由献祭者本人和他的家人或朋友吃掉(利7:15-21)。这种祭不是赎罪祭,而是怀着感谢和喜乐献给上帝的感恩祭,借以承认自己所得的一切福气都是来自上帝。这是一个欢乐喜庆的场合,有很多人参加(撒下6:18,19;代上16:2,3)。奉献圣殿时祭牲的数量是很多的,但要记住参加典礼的人也很多,是“从哈马口直到埃及小河所有的以色列人,都聚集成为大会”。他们在那里守节共十四日(王上8:65)。

64 当日,王因耶和华殿前的铜坛太小,容不下燔祭、素祭,和平安祭牲的脂油,便将耶和华殿前院子当中分别为圣,在那里献燔祭、素祭,和平安祭牲的脂油。

  铜坛。《列王纪》中没有提到这铜祭坛的结构,但在代下4:1有介绍。这坛极大,长10米,宽10米,高5米。但由于祭物的数量太多,祭坛在这场合不够用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祭司就将整个“院子当中”分别为圣,当作一个大的祭坛,在那里献各种祭物(见代下7:7)。

65 那时,所罗门和以色列众人,就是从哈马口直到埃及小河所有的以色列人,都聚集成为大会,在耶和华我们的上帝面前守节七日又七日,共十四日。

  守节。节期一共守了十四天,七月二十三日王遣散众民(代下7:10)。因此节期开始于七月十日,就是神圣的赎罪日(利16:29,30;23:27;民29:7)。这个月还有住棚节,开始于本月十五日并持续七天(利23:34,39)。这期间人们要住在用树枝搭成的棚子里(利23:34,40-42)。

  哈马口。哈马口是应许之地的最北界(见民13:21;民34:8;书13:5;士3:3;王下14:25;代上13:5;摩6:14)。关于“哈马口”的位置,见民34:8和书13:5注释。黎巴嫩山脉和前黎巴嫩山脉之间巨大的山谷,即希腊人所说的Coele-Syria,是巴勒斯坦北部主要的入口。侵略者沿这条山谷南下就能攻入巴勒斯坦。

  埃及小河。这里“河”的希伯来文不是常用的nahar,而是nachal。这是一条溪流,在旱季可能干涸。该词在伯6:15译成“溪水。”这里提到的可能是Wadi el-`Ar?sh,在巴勒斯坦的最南端(民34:5;书15:4;书15:47;王下24:7;赛27:12),迦萨西南80公里处(见本卷注释769页地图)。

66 第八日,王遣散众民;他们都为王祝福。因见耶和华向他仆人大卫和他民以色列所施的一切恩惠,就都心中喜乐,各归各家去了。

  家。参书22:4,6-8;士7:8;士20:8;撒上4:10;13:2;撒下18:17;20:1;王上12:16。

  心中喜乐。真宗教是一件快乐的事。人与上帝和好,心中就有真正幸福和安静满足的精神,是别人体会不到的。圣殿的奉献礼成为参与者感动和喜乐的泉源。彼此之间的交谊,歌唱赞美上帝,纪念祂的福气,因祂的圣名而将荣耀与尊崇归给祂,他们所得到的平安、喜乐和满足是世上任何娱乐都不能带来的。当人将本属上帝的东西归给上帝之后,他就可以满心平安喜乐地出去进行他日常的工作了。圣经告诉我们,这些敬拜者非常高兴,不仅因为耶和华对他们所显的恩慈,也因上帝对大卫和他儿子所施的恩惠(代下7:10)。何处君王和百姓彼此祝福,彼此代祷,为对方的福祉和平安而努力,相互谋求幸福和昌盛,这地就有福了(见诗85: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