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八 章
提要:1 举行宗教仪式宣读律法书。9 安慰百姓。13 百姓热心听从教诲。16 守住棚节。
1 到了七月,以色列人住在自己的城里。那时,他们如同一人聚集在水门前的宽阔处,请文士以斯拉将耶和华藉摩西传给以色列人的律法书带来。
他们如同一人聚集。尼8章的前言与拉3章一样(尼7:73,参拉3:1)。用同样的话描述了百姓在七月初聚集做同样的事情。但这次集会的目的与拉3章不同。在《以斯拉记》里,他们聚集是为了修复燔祭坛和献祭;现在他们聚集是为了纪念七月的大节期和接受宗教训诲。百姓似乎不是招集来的,而是按习惯来到圣殿。十三年以前以斯拉从巴比伦回来以后,可能就设立了这样的聚会,以至犹太人已经养成习惯,每当民用年历开始(见本书卷二110页),就聚集到耶路撒冷,听取教诲并纪念该月的三大节期:吹角节、赎罪日和住棚节(利23:24-43;见出23:14;申6:16注释)。
水门。见尼3:26注释。
请。值得注意的是百姓自愿前来求教。虽然他们中有许多人疏忽了律法的遵守,但他们怀有听讲律法的愿望。他们不满足于现状,希望在属灵经验上达到更高的境地。他们相信听聆上帝的话语对他们会有好处。
文士以斯拉。见拉7:6注释。
律法书。百姓熟悉这里所提到、以斯拉所精通的《摩西五经》。
2 七月初一日,祭司以斯拉将律法书带到听了能明白的男女会众面前。
这是犹太民用年历的元旦(见本书卷二110页)。七月初一是吹角节,有别于其他月初,要停工举行庄严的集会,纪念大节日(利23:23-25;民29:1-6)。
3 在水门前的宽阔处,从清早到晌午,在众男女、一切听了能明白的人面前读这律法书。众民侧耳而听。
教诲延续了五六个小时。据4-8节的描写,不完全是朗读,其间穿插着利未人对律法的解释。
4 文士以斯拉站在为这事特备的木台上。玛他提雅、示玛、亚奈雅、乌利亚、希勒家,和玛西雅站在他的右边;毗大雅、米沙利、玛基雅、哈顺、哈拔大拿、撒迦利亚,和米书兰站在他的左边。
站在。可能是六位祭司站在以斯拉的右边,左边还有七个人。次经《以斯得拉一书》里,提到有七个人站在他右边,在亚奈雅和乌利亚之间插入亚撒利雅。乌利亚可能是尼3:4,21中米利末的父亲;玛西雅可能是尼3:23中亚撒利雅的父亲;毗大雅是在尼3:25中有列出。如果我们接受《以斯得拉一书》的记载,插入的是亚撒利雅也许就是尼3:23里的亚撒利雅。米书兰出现在尼3:4,6中;玛基雅出现在尼3:11,14,31中。
特备的木台。参王下11:14和23:3中的`ammud (“柱”)。这里的希伯来语为migdal,通常意为“塔”。若理解为“塔”,那就一定有一个高架;本节译为“木台”是有道理的,这样,所有的百姓就容易看见和听见以斯拉和他的同伴说话了。
5 以斯拉站在众民以上,在众民眼前展开这书。他一展开,众民就都站起来。
犹太人公众集会通常是坐着听的,但偶然要站起来祈祷。他们不会站立整整六个小时听宣读和讲解。据拉比的传说,从摩西的时候起,以色列人在宣读律法时都要站起来听的。
6 以斯拉称颂耶和华至大的上帝;众民都举手应声说:“阿们!阿们!”就低头,面伏于地,敬拜耶和华。
以斯拉称颂耶和华至大的上帝。以斯拉的称颂可能是以感恩开始的,就像大卫一样(代上29:10),但不会像代上16:8-36那样用一个整篇诗。
阿们,阿们。以重复来表示强烈的感情(见王下11:14;路23:21)。
众民都举手。关于犹太人举手祈祷的习惯,见诗134:2;提前2:8等。
面伏于地。参代下7:3。
7 耶书亚、巴尼、示利比、雅悯、亚谷、沙比太、荷第雅、玛西雅、基利他、亚撒利雅、约撒拔、哈难、毗莱雅,和利未人使百姓明白律法;百姓都站在自己的地方。
和利未人。本节所提到的都是利未人(关于其中一些人,见尼9:4,5),所以要么把希伯来语we(“和”)理解为“其余的”,要么理解为“即”。
百姓都站。他们不可能站六个小时听宣读和教诲。这里的意思是百姓留在原地没有分散。人人都深深喜欢和渴慕属灵的粮食。
8 他们清清楚楚地念上帝的律法书,讲明意思,使百姓明白所念的。
清清楚楚地。希伯来语是mephorash(“解释”),其词根是parash(“分开”,“说明”,见拉4:18注释)。虽然parash 在《旧约》出现多次,但其准确词义不明。尽管有“清楚”之意,许多学者仍倾向于译为“解释”,强调让人在心中理解其意义,而不仅是耳朵听清楚。前者显然包含着后者,因为听众必须先听清楚,才能明白其含义。还有人认为是指“按章节”,即依次宣读和解释律法的各个段落。有人认为这种用希伯来语朗读一段,再用亚兰语进行解释的习惯是在被掳回归以后形成的。当时亚兰语开始代替希伯来语(见尼13:24)成为百姓的通用语(见本书卷一第29,30页;见路4:16注释)。
讲明意思。指利未人把希伯来语译成通行的亚兰语。
根据第5-8节,似乎只有利未人在宣读和讲解律法。以斯拉只是打开律法书(第5节)和主持大会。但第2,3节说以斯拉亲自向集会的百姓宣读。第4-8节更加详细地描写了第2,3节的事。以斯拉可能是第一个宣读者,然后有利未人参与朗读和解释律法。但不知道十三位利未人是轮流解释律法呢,还是同时对不同组别的百姓进行讲解。后一种看法似乎对一些。
9 省长尼希米和作祭司的文士以斯拉,并教训百姓的利未人,对众民说:“今日是耶和华你们上帝的圣日,不要悲哀哭泣。”这是因为众民听见律法书上的话都哭了;
省长。见拉2:63注释。
不要悲哀。所宣读的段落一定使与会的群众大受感动。朗读的圣经包括《申命记》的一些段落,《妥拉》的其他部分。所选的内容是要使百姓认识到自己违背了上帝的命令,并提醒他们犯罪的惩罚。他们感动得伤心哭泣。所以尼希米,以斯拉和利未人就鼓励和安慰他们。
10 又对他们说:“你们去吃肥美的,喝甘甜的,有不能预备的就分给他,因为今日是我们主的圣日。你们不要忧愁,因靠耶和华而得的喜乐是你们的力量。”
分给他。参斯9:19,22。富有的人应该分东西给穷苦的人,特别是在节期中,以便使大家一同欢乐(见申16:14)。
一般人有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犹太人的宗教是阴郁而苦行式的。他们的仪式和礼节的确繁杂而严肃,但他们的崇祀也有很大的乐趣。宗教仪式中包括感恩祭,其大部分是奉献者和朋友们在节日进餐时吃掉的(申27:6,7)。安息日按照原先的计划,绝不像有些人所想象的那样郁闷。它是属灵上欢乐和高兴的日子(赛58:14)。在其他特殊的宗教礼节中,只有一个是需要百姓“刻苦己心”(利23:27)的。其他都是为了纪念上帝的良善,并向上帝献上称颂。
11 于是利未人使众民静默,说:“今日是圣日;不要作声,也不要忧愁。”
12 众民都去吃喝,也分给人,大大快乐,因为他们明白所教训他们的话。
13 次日,众民的族长、祭司,和利未人都聚集到文士以斯拉那里,要留心听律法上的话。
民用年历的元旦上午用来听律法书的训诲,下午就过起快乐的节日。百姓显然各回自己的家去了。但各家长和城镇的首领在第二天要与祭司和神职工作人员聚集,听取有关宗教年历七月份其他活动的指示(见本书卷二109,110页)。
14 他们见律法上写着,耶和华藉摩西吩咐以色列人要在七月节住棚,
关于住棚节的律法,见利23:39-43。申16:13,14要求百姓欢乐地过节。住棚子的习惯是依据利23:43。这种习惯后来显然不用了,先是在被掳期间,后是在所罗巴伯的短暂复兴以后(拉3:4)。
15 并要在各城和耶路撒冷宣传报告说:“你们当上山,将橄榄树、野橄榄树、番石榴树、棕树,和各样茂密树的枝子取来,照着所写的搭棚。”
当上山。现存的文本似乎暗示这句话引自经文,但事实并非如此。七十士译本避开了这个难点,在“说”前面加上“以斯拉”。
野橄榄树。希伯来语是`es shemen,直译为“油树”。但野橄榄几乎不含油。所以有人认为它是指一种含树脂的树,可能是冷杉树。据王上6:23,31,32,其木质可用作木材。但野橄榄树枝是不能用来搭棚的木质。
棕树。即椰枣树。
茂密树。又见利23:40,含义不明。可能指叶子茂盛的树木。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少了利23章里的两种树,多了三种树:橄榄树、野橄榄树和番石榴树。
16 于是百姓出去,取了树枝来,各人在自己的房顶上,或院内,或上帝殿的院内,或水门的宽阔处,或以法莲门的宽阔处搭棚。
房顶。东方房屋的平顶和周围的庭院便于支搭帐棚,可供耶路撒冷的居民使用。来自乡间的人(见第15节)则安排在城市的空地和圣殿的院子里。那里可以住很多人。
水门。见第1节,及尼3:26注释。
以法莲门。据尼12:38,39,以法莲门位于宽墙和古门之间,所以是在西墙上。尼3章没有提到这个门,其原因要么是尼3:6-8的清单有遗漏,要么这个门是在尼希米到达以前竣工的。如果攻城的仇敌没有烧毁这个门(见尼1:3),那就不需要修复了。
17 从掳到之地归回的全会众就搭棚,住在棚里。从嫩的儿子约书亚的时候直到这日,以色列人没有这样行。于是众人大大喜乐。
约书亚。见出17:9等。这个名字的希腊语形式与“耶稣”相同(见徒7:45;来4:8;见太1:1注释)。
以色列人没有这样行。不是说以色列人从进入迦南的约书亚时代起就没有纪念节期。因为根据拉3:4,那些从被掳中归回的人从回归的第一年起就遵守了节期。在描述所罗门圣殿的奉献典礼时也提到了类似的庆典(代下7:10;王上8:65)。所以本文一定是指从约书亚的日子以来,没有举行过现在这样规模的庆典(见第14节注释)。
18 从头一天直到末一天,以斯拉每日念上帝的律法书。众人守节七日,第八日照例有严肃会。
以斯拉每日念。每日有系统地宣读律法,暗示这是一个安息年。百姓按照申31:10-13的规定,进行宣读律法的活动。
众人守节。见利23:34;民29:12-34;申16:13。
第八日。第八日的庄严集会是利23:36和民29:35所规定的。
照例。可能指一种惯例。是他们持续遵守节期的许多事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