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十四 章
1 智慧妇人建立家室;愚妄妇人亲手拆毁。
如果没有聪明勤劳的女人管理,家庭就不稳固。家里的女人如果愚蠢,她不但会疏忽安排家务,而且因为她愚昧的行为,在外面树敌,在家里惹起争端(见箴24:3;31:10-31)。
2 行动正直的,敬畏耶和华;行事乖僻的,却藐视他。
敬畏耶和华。义人的敬畏和罪人在展望前途和命运时的恐惧是完全不同的。
藐视他。渺小的人类,只是宇宙中的微尘,竟敢藐视创造和掌管着浩大宇宙中无数恒星及周围行星的主,妄称祂的圣名,这是多么奇怪的事实啊!。
3 愚妄人口中骄傲,如杖责打己身;智慧人的嘴必保守自己。
智慧人的话语是谦虚友善的。这样的话语能赢得朋友,防止伤害(见箴13:3;15:1)。
4 家里无牛,槽头干净;土产加多乃凭牛力。
干净。就是“空的”。要使槽头和谷仓满溢,就需要农民辛勤劳动,耕牛犁地脱谷有力。凡不关照自己农田的人不可能得到丰盛的回报(见箴12:11;28:19)。
“干净”的原文bar可以指“品德的纯洁”(诗19:8;24:4),但似乎没有 “空”的意思。Bar 也可以译为“五谷”(创41:35等)。稍加改动,就能译为“家里无牛无粮”。
5 诚实见证人不说谎话;假见证人吐出谎言。
义人自然会说真话(见箴12:17注释),伪证人则会撒谎。诚实的见证人不会也不愿意说谎(见箴13:5)。
6 亵慢人寻智慧,却寻不着;聪明人易得知识。
没有智慧和有智慧的人,区别在于寻求的态度。亵慢人不肯接受指教,所以“寻不着”智慧。聪明人谦卑受教。他并不盲目接受所有的话语,而是倾听考察所听到的一切。结果他获得许多有价值的知识(诗25:9;帖前5:21)。
7 到愚昧人面前,不见他嘴中有知识。
本节强调箴13:20的教训。与愚昧顽梗的人交往,是有损无益的。
8 通达人的智慧在乎明白己道;愚昧人的愚妄乃是诡诈(或作:自叹)。
愚昧的人欺骗别人,以为会有利益。他没有考虑自己行为的后果。通达人的智慧在于他审慎考虑自己的每一个计划和行动。他所追求的道路是以通向永生为目标的。他知道自己的内心有一种力量在运作。否则他就会迷路(见耶17:9;弗5:15)。
9 愚妄人犯罪,以为戏耍(或作:赎愆祭愚弄愚妄人);正直人互相喜悦。
戏耍(yalis)。这是单数的动词,需要单数的主语。故可译为“罪孽嘲笑愚昧人”。不管愚昧人有没有嘲笑罪孽,罪孽肯定会嘲笑他们的,因为他们不明白罪恶对于他们的控制力(见箴5:22;《教育论》第291页)。
10 心中的苦楚,自己知道;心里的喜乐,外人无干。
尽管朋友和亲人对于我们的悲欢会了解一些,但他们无法进入我们的内心,体验我们的一切痛苦和忧伤。他们也无法充分理解我们的快乐。然而耶稣知道我们最深的悲伤,并分享我们最大的喜乐(见《历代愿望》第327页)。
11 奸恶人的房屋必倾倒;正直人的帐棚必兴盛。
帐棚(’ohel)。本节对“房屋”和“帐篷” 进行比较。恶人会为今生制定一切的计划。他要为自己营造安舒的住所。但义人必须记住自己只是客旅。他一路支搭帐篷,正在前往上帝的城(见来11:9,10)。恶人的房屋迟早要倒塌,使他骄傲的主人在公义的审判者面前恐惧战惊,无家可归。义人的帐篷将成为他平安快乐的居所,直到他走完路程。他等候永生国度的来临。在那里他将拥有辉煌永恒的宅邸(见箴3:33;12:7;太7:24-27)。
12 有一条路人以为正,至终成为死亡之路。
本节所提到的死亡之路并不是盲目或无意踏入的。人们在选择的时候,至少认定这条路眼下还是不错的。这里警告人不要依靠自己意识的引导,而不考虑它是否与上帝的教诲相抵触。许多自以为上帝会认可更改祂准确要求的人,最后发现他们丧失了一切。罗马巡抚彼拉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虽然他可能不熟悉圣经,但永生之“道”亲自以言行来指教他。巡抚以为他与罪恶妥协,仍能保持自己的财富和地位,但妥协的结果是耻辱和死亡(太27:11-26;《历代愿望》第738页)。
13 人在喜笑中,心也忧愁;快乐至极就生愁苦。
说明有许多人用笑容来掩盖自己内心的忧伤。伪装的快乐最后只能是悲哀(见传7:4)。
14 心中背道的,必满得自己的结果;善人必从自己的行为得以知足。
心中背道的。背道的人是明知故犯。他们自私的满足很快就会变成厌倦和不满,尽管这种不满并不能他悔改。
从自己。背道的人将结满恶果,正如义人结满了善果(见赛3:10)。七十士译本译为“顽梗将的人充满他自己的途径,义人则充满他自己的观念”。
15 愚蒙人是话都信;通达人步步谨慎。
愚蒙人(pethi)。从褒义上讲,是指虚心受教的人。从贬义上讲,是指容易受骗的人。
16 智慧人惧怕,就远离恶事;愚妄人却狂傲自恃。
智慧人知道在每一条道路上都有敌人的陷阱,所以他用上帝的道仔细检查一切行动和新的意念。但愚妄人的狂傲自恃会使他成为撒但的掠物。仇敌很容易把他引入无法逃脱的陷阱(见箴22:3;28:26)。
17 轻易发怒的,行事愚妄;设立诡计的,被人恨恶。
诡计(mezimmoth)。该词的褒义是“谋略”(箴1:4;2:11;3:21;5:2),贬义是“诡计”,如箴12:2和本节。如果理解为“诡计”,本节就不没有缺乏通常的对比平行。七十士译本保留了平行句法,译为“易怒的人行事不加考虑,明理的人能忍受许多的事”。
18 愚蒙人得愚昧为产业;通达人得知识为冠冕。
见第15节注释。愚蒙人不肯学习,故意选择做愚蒙之父的后嗣。审慎的人则寻求智慧,并接受知识作为荣耀和胜利的冠冕。
19 坏人俯伏在善人面前;恶人俯伏在义人门口。
本节不一定在今生实现,但即使在今生,恶人有时也不得不在义人面前低头屈膝。正如寓言里的财主愿意向亚伯拉罕和拉撒路低头(路16:19-31),所有的恶人必将在新耶路撒冷城外屈身,承认他们被排除在天国之外是公正的(见启20:9,12;《善恶之争》第666-669页)。
20 贫穷人连邻舍也恨他;富足人朋友最多。
穷人往往是配得荣誉的,而富人则往往卑鄙又傲慢。但穷人却被人忽视,富人则受人称赞(见雅2:1-6;参箴18:5;24:23;28:21)。
21 藐视邻舍的,这人有罪;怜悯贫穷的,这人有福。
22 谋恶的,岂非走入迷途吗?谋善的,必得慈爱和诚实。
岂非走入迷途么?这是一个起强调作用的反问句。即使没有上帝和没有永生的报酬,“谋善”依然是值得的。他们会在周围的人身上遇见良善和诚实。慈爱和诚实是相结合的(诗61:7;85:10;箴3:3;16:6)。
23 诸般勤劳都有益处;嘴上多言乃致穷乏。
24 智慧人的财为自己的冠冕;愚妄人的愚昧终是愚昧。
财。显然不是指物质的财富,因为智慧人往往比较贫穷。但智慧人会利用所拥有的给自己带来荣誉。他们还拥有属灵和知识方面的财富。
愚昧('iwweleth)。该词在本节出现两次。其词根'ul的意思是:一,“愚昧”;二,“强壮”,“高升”。有人认为所罗门在使用古代所常见的双关手法。第一个'iwweleth指“愚昧”,第二个'iwweleth指“高升”。这就得出了以下的箴言:“智慧人使用财富成为他们的装饰;愚妄人得到高升,非但不是荣耀,反而暴露他们的愚昧”。但这种解释只是推测。虽然这个词根有两种意思,但本节的派生词没有“高升”的含义。
25 作真见证的,救人性命;吐出谎言的,施行诡诈。
当人的生命因诬告而处在危险之中的时候,诚实人的勇敢见证会解救他们。如果草率接受虚谎的证词,整个司法体系就不可靠了。
26 敬畏耶和华的,大有倚靠;他的儿女也有避难所。
27 敬畏耶和华就是生命的泉源,可以使人离开死亡的网罗。
参箴8:13;19:23。
28 帝王荣耀在乎民多;君王衰败在乎民少。
帝王的荣耀不在战争和征服,而在于众多的百姓生活在和平与安定之中。
29 不轻易发怒的,大有聪明;性情暴躁的,大显愚妄。
本节的语序暗示自制会带来大彻大悟。这是真的。人越聪明就越自制,这也是真的。据说谅解一切就会饶恕一切。人的遗传和环境会对他的性情产生很大的影响。当我们了解了造成别人不信任或生气的原因时,我们的怒气就减弱了。这并不是说人的品格是由环境决定的,从而给人犯罪提供了借口。但遗传和环境往往大大妨碍了成功品格的形成。
性情暴躁的人在众人面前暴露了自己的愚妄。他暴露出自己缺乏悟性和自制。这是愚昧人的主要特征。最聪明的人一旦发了脾气,也会失去了他的智慧,变成愚昧人。他行事智慧的习惯本来可以防止他像愚昧人那样发脾气的。但他头脑发热,约束不住自己的言行(见民20:7-13;《先祖与先知》第417-421页)。
30 心中安静是肉体的生命;嫉妒是骨中的朽烂。
心中安静会使全身安静。许多真实的疾病是因隐藏着妒忌,罪恶和怒火而引起的。恢复心灵的平静和信靠就会带来痊愈(见《服务真诠》第241-258页)。
31 欺压贫寒的,是辱没造他的主;怜悯穷乏的,乃是尊敬主。
不论何时何地,只要忽视圣经中上帝的启示,人们就会普遍疏忽和藐视穷人。这种态度与圣经的教诲完全不同。圣经说上帝把穷人托付给祂比较幸运的百姓(见约12:8)。以色列的土地法要求每个家庭都要持有一块土地。他们还有许多改善不幸者命运的规定(见利25:10,23-28;申15:7-11;《服务真诠》第184,185页)。
上帝允许贫穷存在,在某种程度上为了显明犯罪和懒惰的后果,并考验祂子民慷慨之心。不帮助穷人,实际上就是羞辱和悖逆众人的天父(见可10:21;14:7;加2:10)。
32 恶人在所行的恶上必被推倒;义人临死,有所投靠。
恶人面临着灾难,没有上帝维护的保证,因为他在平安和兴旺的时候没有忠实地侍奉祂。义人面临死亡时会保持着一生陪伴他的平静信靠。
33 智慧存在聪明人心中;愚昧人心里所存的,显而易见。
本节可以理解为“智慧安静地住在智慧者的心中,但愚昧人大声喧嚷他们里面的愚昧”。七十士译本后半句为“愚昧人心里看不见智慧”。
34 公义使邦国高举;罪恶是人民的羞辱。
这里的公义指各方面的善行。就个人而言,善行或恶行的后果不一定马上表现出来。有些义人一生贫困和痛苦,恶人却在享受罪中之乐。诗人目睹了这种表面上违背神圣法则的现象。他只有通过展望将来的奖赏,才明确了上帝对待人类的方式(诗73篇)。但就国家而言,这句话似乎比较现实,尽管时间可能慢一些。每一个国家都有一段试验的时期,看看他们是否愿意实行上帝的旨意。如果他们拒绝上帝的原则,就是自取灭亡(见《先知与君王》第502,535页)。
35 智慧的臣子蒙王恩惠;贻羞的仆人遭其震怒。
王恩惠。虽然上帝允许祂的儿女遭遇苦难,以便让他们学习教训,好为永生作准备,虽然有些作恶的人会暂时逃脱行为上的报应,但总的说来,这句箴言仍然是真实的。不可歪曲这句话和其他表达普遍真理的话,指责遭遇苦难的个人或国家有罪,或断言享受义人福气的人就一定是义人(见《历代愿望》第470,471页)。
智慧的臣子。在耶稣的比喻和其他教训中一再重复本节所表达的真理。银子(路19:11-27)和才干(太25:14-30)的比喻,特别强调了这种对比。那些假装侍奉却在行为上不检点的人,将会受到指责和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