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圣经库 > 41马可福音 > 正文

马可福音09--SDA圣经注释

第 9 章

提要:2 基督变像。11 教导门徒关于以利亚来临的事:14 赶出聋哑的鬼:30 预言自己的死与复活:33 劝勉门徒要谦卑:38 吩咐他们不要禁止不敌挡他们的人,也不要得罪任何忠实的人。

1 耶稣又对他们说:“我实在告诉你们,站在这里的,有人在没尝死味以前,必要看见上帝的国大有能力临到。”

本节更适合作为第8章最后一节(参太16:28;路9:27)。

[基督变像:可9:2-13=太17:1-13=路9:28-36。注释主要在《马太福音》]。

2 过了六天,耶稣带着彼得、雅各、约翰暗暗的上了高山,就在他们面前变了形像,

3 衣服放光,极其洁白,地上漂布的,没有一个能漂得那样白。

有文本为“洁白如雪”。

4 忽然,有以利亚同摩西向他们显现,并且和耶稣说话。

5 彼得对耶稣说:“拉比(就是夫子),我们在这里真好!可以搭三座棚,一座为你,一座为摩西,一座为以利亚。”

6 彼得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因为他们甚是惧怕。

7 有一朵云彩来遮盖他们;也有声音从云彩里出来,说:“这是我的爱子,你们要听祂。”

8 门徒忽然周围一看,不再见一人,只见耶稣同他们在那里。

9 下山的时候,耶稣嘱咐他们说:“人子还没有从死里复活,你们不要将所看见的告诉人。”

10 门徒将这话存记在心,彼此议论“从死里复活”是什么意思。

  将这话存记在心。虽然门徒错过了许多从经验中学习的特权,但他们显然对基督所说祂要从死里复活的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他们不领会弥赛亚受苦的概念,仍旧盲从弥赛亚为一个强大征服者的流行观念(见路4:19注释)。

  从死里复活。门徒们感到困惑的是,他们认为将要成为弥赛亚的这一位怎么会遇到这种事呢。

11 他们就问耶稣说:“文士为什么说以利亚必须先来?”

12 耶稣说:“以利亚固然先来复兴万事;经上不是指着人子说,祂要受许多的苦被人轻慢呢?

  经上。见诗22;赛53等;见路24:26注释。

  人子。耶稣常以“人子”自称(见太1:1注释;可2:10)。

  被人轻慢。或“受人嘲笑”。

13 我告诉你们,以利亚已经来了,他们也任意待他,正如经上所指着他的话。”

[ 被鬼附着的男孩:可9:14-29=太17:4-21=路9:37-43a。注释主要在《马可福音》。见本卷注释221页地图;231页图表] 。

14 耶稣到了门徒那里,看见有许多人围着他们,又有文士和他们辩论。

  耶稣到了门徒那里。耶稣变像的第二天,祂和三个门徒从变像的山来到下面的平原。其他九个门徒在那里等他们回来(见路9:37;参《历代愿望》426页)。耶稣变像的山可能在圣经中特别提到的两个加利利“平原”——革尼撒勒平原(见路5:1注释)或耶斯列平原中的任何一个附近。那座没有提名字的山可能离这两个“平原”中的一个不远(见太17:1注释)。

  文士。见本卷注释第55页。

  和他们辩论。文士的态度显然抱有敌意。只有马可提到这个细节。这些心怀敌意的文士可能属于“从耶路撒冷来”的人,目的是要离间百姓与耶稣的关系,并回去汇报祂的言行(见可7:1;太16:1注释)。他们与往常一样,通过门徒来攻击耶稣(见可2:16,18,24;7:5)。这次他们试图借口门徒无力制服一个鬼,而把耶稣和祂的门徒说成是骗子(参《历代愿望》427页)。

15 众人一见耶稣,都甚希奇,就跑上去问祂的安。

  甚希奇。耶稣走近时,众人都甚希奇,无疑是对那些目睹耶稣变像的人脸上残留荣光的痕迹所作的反应(参出34:29-35;《历代愿望》427页)。

16 耶稣问他们说:“你们和他们辩论的是什么?”

  耶稣走近时,文士们都沉默了。现场所弥漫的紧张气氛以及文士们的在场,无疑证明他们刚才在责难那九个门徒。

17 众人中间有一个人回答说:“夫子,我带了我的儿子到你这里来,他被哑巴鬼附着。

  众人中间有一个人。文士们过去每次想羞辱耶稣事都被祂驳得哑口无言羞愧难堪,所以就退出了争论(见可2:19;7:11-13;太16:1-4注释;参《历代愿望》427页)。这就给了被鬼附着的可怜孩子的父亲有机会提出他的请求。

  带到你这里来。路加说(路9:38)这位父亲求耶稣“看顾”他的儿子。在原文中,这是一个表示医疗检查的常用语。

  哑巴鬼。关于被鬼所附,见《马可福音》第1章补充注释。

18 无论在哪里,鬼捉弄他,把他摔倒,他就口中流沫,咬牙切齿,身体枯干。我请过你的门徒把鬼赶出去,他们却是不能。”

  枯干。xērainō。在雅1:11中,xērainō指草的枯干。父亲可能在这里描述男孩的身体每况愈下,或形容男孩病情发作时的僵硬阶段。

  他们却是不能。有文本在这句后面还加上“赶他出去”。请将门徒的经验与基哈西的经验进行比较(见王下4:31)。

19 耶稣说:“嗳!不信的世代啊,我在你们这里要到几时呢?我忍耐你们要到几时呢?把他带到我这里来吧。”

  不信。参摩西时代上帝对以色列人的评论(见民14:27;来3:17-19)。耶稣在说这句话时所想到的,似乎不是那个被鬼附着之孩子的父亲,因为父亲的信心不是孩子治疗的唯一障碍。问题主要出在门徒们身上(见可9:29注释)。救主似乎特别想到他们。但是祂不愿意当众责备他们,所以没有直接对他们说那句话。然而连门徒都“不信”,更何况众人呢!

  几时呢?这句话暗示耶稣此时以上帝的身份说话。祂只是暂时取了人形。

  忍受你们。摩西与以色列人在旷野相处时多次有这样的经验(见民20:10)。

20 他们就带了他来。他一见耶稣,鬼便叫他重重地抽疯,倒在地上,翻来复去,口中流沫。

  翻来复去。或“打滚”。这个孩子看上去十分可怜。

21 耶稣问他父亲说:“他得这病有多少日子呢?”回答说:“从小的时候。

  问他父亲。只有马可记录了这个细节。

  多少日子呢?这是记录耶稣明确询问祂所医治之人病史的唯一实例。这一次祂如此行的原因不很清楚。祂叫这位父亲描述病情,可能是为了让站在旁边的人充分意识到孩子的严重状态(见18节注释)。可能是为了这个原因,基督才允许污鬼在出来时使孩子抽风(见26节注释)。

22 鬼屡次把他扔在火里、水里,要灭他。你若能做什么,求你怜悯我们,帮助我们。”

  要灭他。这种状况已经很久了,所以在人看来,就更难治了。原文的“很苦”(见太17:15)通常描述人的医术已无法缓解的疾病。

  你若能作什么。见可1:40注释。

  帮助我们。父亲把孩子的病症视为自己的(参太15:22,25)。

23 耶稣对他说:“你若能信,在信的人,凡事都能。”

24 孩子的父亲立时喊着说(有古卷作“立时流泪地喊着说”):“我信!但我信不足,求主帮助。”

  我信不足。这位父亲如果没有一定的信心,就不会把孩子带来了(参约4:43-54注释)。

25 耶稣看见众人都跑上来,就斥责那污鬼说:“你这聋哑的鬼,我吩咐你从他里头出来,再不要进去!”

  众人。这件事大概发生在耶稣退出公共传道期间。在这段时期,耶稣竭力避免露面,以引起祂所不愿意满足的狂热(见太15:21注释)。所以祂就着手医治,没有再耽搁。

  斥责那污鬼。魔鬼使男孩的身体成了这个样子。病因既消除了,病症也就消失了(见路9:42)。

26 那鬼喊叫,使孩子大大地抽了一阵疯,就出来了。孩子好象死了一般。以致众人多半说:“他是死了。”

  大大地抽了一阵风。耶稣允许魔鬼能力这最后的一次表现,可能是为了使男孩的这种可怜状况与当他得救脱离魔鬼后的情形形成更明显的对照。

  好像死了一般。男孩因侵袭他的猛烈痉挛而筋疲力尽。

27 但耶稣拉着他的手,扶他起来,他就站起来了。

  耶稣拉着他的手。魔鬼已经离开了。现在耶稣的抚摸使男孩恢复了力气(见可5:27注释)。

28 耶稣进了屋子,门徒就暗暗的问他说:“我们为什么不能赶出他去呢?”

  屋子。原文的定冠词暗示这是基督认为是自己家的特别屋子,可能是彼得在迦百农的家(见可1:29;2:1注释),是耶稣留在加利利剩余日子暂时的家(参《历代愿望》432页)。

  我们为什么不能。十二使徒在他们第三次加利利旅行布道时曾赶过鬼(见可6:13)。他们不知道耶稣赐给他们的权威离开他们的原因。

29 耶稣说:“非用祷告(有古卷在此有“禁食”二字),这一类的鬼总不能出来(或作‘不能赶他出来’)。”

  非用祷告。基督在这里不是指与赶鬼有关的祷告。祂所关心的并不是暂时的祷告,而是祷告的生活。当彼得、雅各和约翰与基督不在的时候,那九个门徒一直在想自己的挫折和个人的委屈,怀着嫉妒的精神,因为觉得主对那三个不在的同伴特别宠爱(见《历代愿望》第427页)。他们的心态使上帝无法藉着他们作工。

禁食。见太6:16;可2:18注释。

这一类的。文士将九个门徒的无能为力归因于魔鬼有更高的能力,并断言耶稣只能控制能力较小的鬼魔(参《历代愿望》431页)。然而真正的麻烦并不在魔鬼的能力,而在于门徒属灵的软弱。

[ 耶稣暗中经过加利利:可9:30-32=太17:22,23=路 9:43b-45。注释主要在《马可福音》。见本卷注释221页地图]。

30 他们离开那地方,经过加利利;耶稣不愿意人知道。

  他们离开那地方。就是离开耶稣变像的山脚下。耶稣曾在那里医好那个受苦的孩子(见14节注释)。

  经过加利利。可能沿着一条迂回的路线最终到达迦百农(见太17:24注释)。这次秘密旅行大约花了几天时间,在公元30年夏末,约在基督被钉十字架之前七八个月。

  不愿意。耶稣在一个地方留久了,消息很快就会传开,于是群众就会聚集,而他们的到来会妨碍祂设法要传给门徒的重要指示。耶稣在加利利从一个地方走到另一个地方,可能避开了此前几个月曾目睹祂所行异能的城镇和乡村。绕过都市和城镇是防止人们知道祂行踪的有效办法。连门徒都没能充分受益于祂的教训,要是信徒的核心成员缺乏属灵的悟性,普通百姓就无法受益于基督当时所说的话。

31 于是教训门徒,说:“人子将要被交在人手里,他们要杀害祂;被杀以后,过三天祂要复活。”

  于是教训门徒。直译是“祂正在教训”,即祂继续教训。耶稣至少在三个特殊场合明确告诉门徒们祂要受难受死(参太16:21;20:17-19注释)。这是第二次。耶稣无疑在其他时候也给过他们类似的教训,如太16:21所暗示的。祂想与祂的门徒单独在一起,以便向他们传达这个信息。这似乎是耶稣暗中经过加利利的原因(见可9:30注释;参《历代愿望》432页)。

  人子。见太1:1;可2:10注释。

  第三日。见本卷注释第248-250页。

32 门徒却不明白这话,又不敢问祂。

  他们却不明白这话。尽管耶稣用明确的语言对门徒说话(见31节注释),他们还是误解了(见路9:45注释)。门徒们不明白的主要原因是他们不愿意相信弥赛亚必须受苦受死(见太16:22,23注释)。这种观念与他们对弥赛亚的先入之见迥然不同(见路4:19注释)。他们盼望基督最终作为一个属世的君王进行统治。他们不愿意放弃他们热切期望,就是在弥赛亚作王时与祂同享尊荣(参《历代愿望》415,417页;见路4:19注释)。

不敢问。他们也许意识到自己与彼得最近表达的观点相同,若是要他们现在说,他们也只能表达同样的观点(见太16:22,23注释),所以他们保持沉默。太17:23说,他们“大大地忧愁”,就是“非常苦恼。”

[ 谦卑,和好与宽恕:可9:33-50=太18:1-35=路9:46-50。注释主要在《马太福音》和《马可福音》。见本卷注释221页地图;231页图表]。

33 他们来到迦百农,耶稣在屋里问门徒说:“你们在路上议论的是什么?”

  来到迦百农。关于这次回迦百农的背景,以及马可与马太记录之间的比较,见太18:1注释。

34 门徒不做声,因为他们在路上彼此争论谁为大。

  他们不作声。直译是“他们保持沉默”,不肯回答耶稣的问题(33节)。

  争论。dialegomai,或“辩论”。

35 耶稣坐下,叫十二个门徒来,说:“若有人愿意做首先的,他必做众人末后的,作众人的用人。”

  愿意作首先的。耶稣在这里谈到了问题的核心──十二使徒中的每一个人都希望在他们所期盼主不久要建立的国度里作“首先的”(见太18:1注释)。他们忘记了真正的伟大是在于不把“为首”作为生活的目标。一个人如果要为大,就证明了他心灵的狭小。参太23:8-12;可10:43,44;路22:24-26。

  用人。Diakonos。英语的“执事”(deacon;见腓1:1;提前3:8,12)源于该词。 一个用人(diakonos)服侍他人的需要或缺乏。他既可以是“奴隶”也可以是一个自由人。但该词暗示自愿的服务。另一个通常译为“仆人”的词doulos,是普通意义上的“奴隶”。在《新约》中,diakonos一般指福音的“执事”(见林前3:5;弗3:7;帖前3:2)。天国实质上是服侍上帝和同胞,而不是受其服侍。真正的爱实质上是付出爱而不是领受爱(见太5:43注释)。最爱上帝和同胞并最好地服侍他们的人,乃是最伟大的。

36 于是领过一个小孩子来,叫他站在门徒中间,又抱起他来,对他们说:

37 “凡为我名接待一个象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凡接待我的,不是接待我,乃是接待那差我来的。”

  不是接待我。见约12:44,45注释。

38 约翰对耶稣说:“夫子,我们看见一个人奉你的名赶鬼,我们就禁止他,因为他不跟从我们。”

  约翰对耶稣说。他不是提一个问题要耶稣回答,而是发表对耶稣上面话语的感想。耶稣的话使他怀疑自己与哥哥雅各以前有一次制止一个人奉耶稣的“名”工作是否正确(参《历代愿望》437页)。

  我们看见一个人。提到的事只涉及约翰和雅各,暗示可能发生在第三次加利利旅行布道之时。那时是这两兄弟是一同出去的(见太10:5;可3:14注释)。

我们就禁止他。此事以后不久的另一个场合,雅各和约翰所表现类似的偏狭态度,见路9:54注释。这一次,雅各和约翰以热中于夫子的尊荣为自己的行为辩护。实际上,他们是热中于自己的尊荣才这么做的(见《历代愿望》437页)。他们指责那人,是因为他在做他们认为只有他们自己才有权做的事(见太10:8注释)。然而即使雅各和约翰是门徒,手里拿着天国的“钥匙”(见太16:19;18:18注释),他们也无权向别人发号施令。他们的使命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他们应当热心执行交给他们的命令,但无权命令他人。是那恶者使宗教领袖们认为自己有责任强制他人遵守他们以为是正确的行为和信仰方式。

他不跟从我们。他不是正式公认的门徒之一。

39 耶稣说:“不要禁止他;因为没有人奉我名行异能,反倒轻易毁谤我。

不要禁止他。我们无权强迫别人依从我们的思想和意见,或随从我们的工作方法(见《历代愿望》438页;参民11:27-29)。

奉我的名。彼得(见徒3:6-8),保罗(见徒16:16-18)和可能其他所有的使徒,在行异能的时候,都是奉耶稣的“名”而行的。

  异能。dunamis(见本卷注释第208面)。

  轻易。tachu,“很快”,“迅速”,“立即”或“不耽搁”。奉耶稣的名行神迹就会承认祂的能力和权威。奉基督的名行异能的人,不会轻易反对他所依靠行异能的特别能力。

40 不敌挡我们的,就是帮助我们的。

  不敌挡我们的。参《马太福音》从相反的角度对这个真理的论述(见太12:30)。两者并不互斥,而是相互补充的。一个人显然不可能同时既支持又反对耶稣。如果雅各和约翰所责备的人正在做与耶稣相同的工作,并且奉耶稣的名去做,那么必是上帝与他同工并藉着他作工。

  帮助我们的。就是支持为我们,站在我们一边的。

41 凡因你们是属基督,给你们一杯水喝的,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不能不得赏赐。”

  因你们是属基督。见太5:11;10:18,42注释。行为的性质是由动机来决定的。

  一杯水。见太10:42注释。

  实在。amēn(见太5:18注释)。

  他不能不得赏赐。见太5:12;19:29注释。

42 “凡使这信我的一个小子跌倒的,倒不如把大磨石拴在这人的颈项上,扔在海里。

  凡使……跌倒的。见太18:6注释。

43 倘若你一只手叫你跌倒,就把它砍下来;

  倘若你一只手叫你跌倒。见太5:29,30;18:8注释。

44 你缺了肢体进入永生,强如有两只手落到地狱,入那不灭的火里去。

不灭的。见赛66:24;太3:12注释。《马太福音》的相应经文中是“永火”(见太18:8;见太5:22注释)。

  有文本的44和46节为“在那里,虫是不死的”。是48节的重复。见48节注释。

45 倘若你一只脚叫你跌倒,就把它砍下来;

  倘若你一只脚叫你跌倒。见太5:29,30;18:8注释。

46 你瘸腿进入永生,强如有两只脚被丢在地狱里。

见44,48节注释。

47 倘若你一只眼叫你跌倒,就去掉它;你只有一只眼进入上帝的国,强如有两只眼被丢在地狱里。

  倘若你一只眼叫你跌倒。见太5:29,30;18:8,9注释。

  上帝的国。见太3:2;4:17;5:3;路4:19注释。

48 在那里,虫是不死的,火是不灭的。

  虫。skōlēx,“蛆”或“蠕虫”。梅杰,曼森和赖特(《耶稣的使命和信息》,第123页)解释说,“不死的虫并不象征不灭的灵魂,而是象征无法净化的腐败。”在44节中,“永生”与“不灭的火”形成对比。在罗6:23和其他许多经文中,“生”总是与“死”相对的。在约3:16中,“永生”与“灭亡”相对照。耶稣在这里显然要进行同样的对比。“火是不灭的”与“虫是不死的”是同位关系,表达相同的意思。然而虫似乎不宜在火中进行工作。skōlēx(“虫”)这个词,即使是牵强附会,也无法认可等同于“灵魂”这种流行的解释(见赛66:24),这是几乎所有的注释者都承认的,不论他们个人对人死后的状态有什么看法。

49 因为必用火当盐腌各人。(有古卷在此有:“凡祭物必用盐腌”。)

  用盐腌。关于盐的保存作用,见太5:13注释。火可以被视为一种净化剂,或象征最后的审判(见太3:10注释)。这句隐语的意义不很清楚,完全取决于上下文来作出满意的解释。“用盐腌”可能指“各人”要么在今生经历苦难和净化的火(见约23:10注释),要么经过末日的火。火或者除掉今生的渣滓,或者在最后的大日毁灭生命本身。盐所保存的是好东西(见可9:50注释)。

  凡祭物。古时圣所的崇祀中祭物都要加盐(见利2:13注释)。加盐象征只有基督的义才能使祭物蒙上帝悦纳(参《历代愿望》439页)。

50 盐本是好的,若失了味,可用什么叫它再咸呢?你们里头应当有盐,彼此和睦。”

  盐本是好的。见太5:13注释。

  你们里头应当有盐。门徒如果有“立约的盐”(利2:13),就不会争论在天国里谁为大了。

  彼此和睦。这是本次讲道十分合适的高潮,告诫人不要再争论这个题目,警告人不要嫉妒和相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