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圣经库 > 42路加福音 > 正文

路加福音02--SDA圣经注释

第 2 章

提要:1 奥古斯都要全体罗马帝国的人民报名上册。6 基督的降生。8 一位天使将这件事告诉牧羊人:13 众天军为此赞美上帝。21 基督受割礼。22 马利亚得洁净。28 西面和亚拿关于基督的预言:40 基督智慧的增长,46 在圣殿里与教师们的问答,51 顺从祂的父母。

[ 耶稣降生:路2:1-7。见本卷注释214页地图;227,234页图表 ]。

1 当那些日子,凯撒奥古斯都有旨意下来,叫天下人民都报名上册。

当那些日子。即施洗约翰出生后不久。耶稣大概比约翰小六个月(见路1:26,56,57)。

凯撒.奥古斯都。公元前27年到公元14年的罗马皇帝(见本册注释第37,38,238页;228,234页图表)。奥古斯都(一个称号;名叫屋大维),公元前44年遭暗杀的凯撒.朱利叶斯的侄孙。以他的名义发出的旨意即便不是他亲自颁布的也须由他的批准。

  旨意。这道“旨意”是由罗马帝国发布的(《历代愿望》44页)。由于当时代的非宗教历史学家没有提到这道旨意,批评派的学者一直认为路加是搞错了。但是最近,蒲纸的文献和碑铭都证明了本章第1-3节所述事件的真实性。从奥古斯都的官方记载(Res Gestae Divi Augusti i。8)来看,他至少在任期之内进行了三次全国性的人口普查,分别在公元前28年,公元前8年,和公元14年。这三个时间似乎没有一个与路加所指的吻合,但以下这种情况是完全可能的,即,当时巴勒斯坦紧张的政治局势以及犹太人对罗马征税的强硬抵抗导致了皇家法令推迟执行。事实上,罗马帝国其他地方也有类似的普查或调查在上面所记的时间里没有如期进行,比如说公元前12年在高卢的普查。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异教的批评者还是犹太的批评者,比如说塞尔苏斯和波菲利,都不怀疑路加在这一点上的准确性。即便是那些不接受路加是受圣灵感动之作者的人,都承认他是一位有能力的、值得信任的历史学者(见路1:1-4注释)。一位如此认真的作者怎么可能误表当时著名的历史事件而让自己陷于批评之中呢?见本卷注释第241,242页;以及227,228,234页图表。

  天下。oikoumenē,“有人居住的世界”,理解为“文明世界”可能更准确,以别于未开化的或非罗马的世界。各罗马作者,比如波利比奥斯和普鲁塔克,都使用oikoumenē的这个意思。

  报名上册。apographō,“写成”,“抄写”,“注册”,或“登记”(见《历代愿望》44页,那里用的就是“登记”)。Apographō一般不用于税收,而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人口普查。然而在古代,人口普查除了姓名登记外,通常还包括家产的登记,这种登记经常成为征收财产税的依据。该词虽然没有明说,但暗示了征税的意思。

2 这是居里扭作叙利亚巡抚的时候,头一次行报名上册的事。

居里扭。塞提乌斯·萨图宁在公元前9至6年担任罗马帝国叙利亚行省的巡抚。他的继任者是昆克提尼鲁斯·瓦鲁斯,一直任职到公元前4年4月希律去世。塞瑞扭(居里扭)于公元6年开始任职(约瑟弗斯《犹太古代史》xviii. 1.1),他之前的一段时期由谁担任叙利亚巡抚不得而知。见本卷注释第241页。

  头一次。prōtos,有时用proteros,“较早的”(见约1:15,30;15:18;约壹4:19等)。尽管语法上有一些难点,但prōtos在这里的意思显然是“较早的”。路加用它的副词形式prōton来表示“头一次”事是在另一件事“之前”发生(见路6:42;9:59;21:9等)。

  然而,我们却不能因此怀疑路加对这次发生在奥古斯都统治时全罗马帝国的报名上册或税收之记述的真实性。路加就这样显明自己是一个记述准确的历史学者。《国际评经注释》解释本节说:“路加福音的记述非常准确。我们将其中的任何一句话作为一个错误拒绝之前,必须有非常充分的证据”。

3 众人各归各城,报名上册。

在罗马人中,每土个男性公民都可以在他们所住的城市登记,而不用回到他们的故乡。但众所周知,罗马各城市“登记”的做法并不一定为外省所效仿。例如,高卢人的“登记”就是按照部落进行的。在一道现存的罗马帝国在埃及进行普查的谕旨中,要求百姓在他们的出生地进行登记(见本卷注释第265页Caird条目)。鉴于支派谱系对犹太人来说意义重大,大希律很可能决定按照支派进行“登记”,来作为他境内国民登记的最好方式。无论如何,提到这一点间接地证明了希律就是那位在犹太地执行罗马谕旨的人,也证明了路加叙述的可靠性。

4 约瑟也从加利利的拿撒勒城上犹太去,到了大卫的城,名叫伯利恒,因他本是大卫一族一家的人,

  约瑟也……去。约瑟和马利亚有没有意识到预言中所说伯利恒要作为弥赛亚出生的地方,圣灵对于这个事实没有指示(见第5节注释)。路加只是简单指出对奥古斯都旨意的顺从是他们此行的原因。

  大卫的城。这样说是因为伯利恒是大卫的老家(见撒上17:12,58注释)。他是这里最著名的人。

  伯利恒。见创35:19;太2:1注释。这座城在耶路撒冷以南8公里处,和拿撒勒一样,现在它主要的居民是阿拉伯裔的基督徒。它现代的名字叫作Beit Lahm。

  一族一家。尽管这里是专指约瑟,但马利亚显然也是大卫“一族一家”的人(见太1:16,18;路1:27注释;参《历代愿望》44页)。

5 要和他所聘之妻马利亚一同报名上册。那时马利亚的身孕已经重了。

妻。有文本无“妻”字。如果马利亚和约瑟没有结婚,他们是不会一起旅行的。马太暗示约瑟在天使指示他如何做之后很快就娶了马利亚(太1:24)。这发生在前往伯利恒之前(见太2:1注释)。

  马利亚。马利亚陪约瑟同去的原因并没有说明。罗马和犹太当局都没有要求她前往。根据罗马的法律女性也要纳税,但不需亲自到场。或许是马利亚意识到她的孩子即将出生,并且她了解伯利恒要作为这个孩子出生地的预言(弥5:2),故此有意陪约瑟一同前去。他们也许是有意在伯利恒住下的(见《历代愿望》66页)。此外,她的前往是受圣灵指示的。他们在伯利恒找不到一个落脚之处,这说明他们在那没有产业。在路2:39节中,拿撒勒被称为“(他们)自己的城”。他们两人在伯利恒城中都是异乡人,“没有家”,“不为人所知也不被人尊重”(《历代愿望》44页)。

6 他们在那里的时候,马利亚的产期到了,

  产期到了。这是根据天使对马利亚的应许(路1:31)。在约翰出生后大概已有六个月(路1:36,39,56,57;见路1:39注释)。基督出生的准确年份和时节不得而知。关于年份,见本卷注释第240-242页,关于年份的时间,见路1:57;2:8注释。

7 就生了头胎的儿子,用布包起来,放在马槽里,因为客店里没有地方。

  头胎的。prōtotokos(见太1:18,25注释;参路1:35注释)。虽然耶稣在十字架上将祂的母亲托付给约翰照顾,这似乎让人觉得那时候马利亚没有别的孩子在世(见约19:26注释),但对于马利亚生下耶稣后,是否还生育了其他的孩子,经上却没有给出直接的证据(见太1:25注释)。

  布。用“缠裹的布”更好一些。希伯来人的孩子出生时要用水洗,用盐擦,用“缠裹的布”包裹(见结16:4注释)。这些布条要轻轻地缠裹住婴儿的身体和四肢。根据当时的习俗,孩子要斜对角地放在一块四方的布上,布的两个角对折盖住孩子的身体,一个角盖住他的脚,另一个角遮盖他的头。这样缠裹方便用手抱着出去走动。

马槽。再没有什么地方比放置婴儿耶稣的地方更卑微的了;谁也不能说自己人生的开始不比耶稣更幸运的了。约瑟和马利亚在这个世界的财富方面是贫穷的(见第24节注释),然而,他们在信心上是富足的。几个世纪后出现了一种传统说法,说耶稣诞生的地方是伯利恒附近的一个山洞。然而,实际上这却是个“粗陋的棚子”,牲畜“栖息”的地方(《历代愿望》44页)。据说画家们受了赛1:3节的启示,常常在耶稣诞生的图画中画上牛和驴。

客店。kataluma,“住宿的地方”,或“客栈”。可能指一家简陋的客栈或旅馆,通常中间是一个院子,由一间间正对着有顶的走廊的客房环绕而成。旅客们或者住在一间房子里,或者占用走廊下一小块地方。牲畜和旅客的行李都放在院子中。

没有地方。原因很简单,客店已经被旅客住满了。这里没有暗示客店主人的冷淡或无礼。可能此时巴勒斯坦的犹太居民大多数都是犹大、便雅悯或利未的子孙。因此整个犹太地客店的住宿都很紧张。

[ 对牧羊人宣告:路2:8-20。见本卷注释214页地图]。

8 在伯利恒之野地里有牧羊的人,夜间按着更次看守羊群。

  牧羊的人。这些卑微但敬虔的人在夜晚寂静的时刻,互相谈论应许的弥赛亚,为祂的到来而祷告(见《历代愿望》47页)。他们显然是属于那群数目虽少,但忠心等候“以色列的安慰者”(第25节),“盼望耶路撒冷得救赎”(路2:38;见太1:18;路2:25,26,38注释)的人。上天总是赐给这样的人光明与真理。

  只有“饥渴慕义的”人才能得“饱足”(太5:6)。只有寻找光明与真理的人才能找到(见太7:7;来9:28)。无论我们在生活中的地位是多么卑微,最重要的事就是在我们的心中保存“所盼望的福”(多2:13)。

  以色列的领袖没有忠于他们的责任,所以恩惠越过他们,临到一群卑微但敬虔的牧羊人。甚至当耶路撒冷城内的祭司和拉比听说了天使向牧羊人显现的事,他们还是不信。他们没有像牧羊人那样去伯利恒调查,就擅下结论说这是一个荒唐的传说(见《历代愿望》63页)。

  按着更次。按照往常的习惯,牧羊人要昼夜住在野地里的。这说明是在四月雨季之后和十一月雨季之前(见《SDA圣经本注释》卷二册108,110页),这段时间的羊群都是在野外放养的。犹太山区的冬天寒冷潮湿,如果当时是在冬季,那牧羊人会为自己和他们的羊群寻找地方躲避风雨。考虑到所有关于耶稣出生时间的证据,将他的出生时间定在当年的秋季似乎最符合上下文的年代。但这不排除祂在其他季节出生的可能性。见路1:57注释。

  直到公元4世纪,12月25日才被定成基督出生的日子去遵守。这一天在公历中是冬至,从这一天起太阳就开始向北转了。在异教国家中,这个时节通常会有节日庆祝,比如说罗马著名的农神节,这一天是为了庆祝各太阳神的生日。在西方的教会中,基督的生日首次与这个异教的节日结合起来。

  看守。原文的复数可能指牧人轮班看守。这些草场是当年大卫看守他父亲羊群的地方(见《历代愿望》47页)。在伯利恒附近有“以得台”,直译是“羊群的台”(见创35:21注释;参弥4:8)。根据传统说法,这是在耶路撒冷圣殿用来献祭之羊群集中的地方。天使向之显现的牧人所“看守”的羊群也可能是为此目的而分别出来的。

9 有主的使者站在他们旁边,主的荣光四面照着他们;牧羊的人就甚惧怕。

  使者。“一位天使”更准确些。这个重要的使命交付给天使长加百列,可能是最合适的(见《历代愿望》780页;见路1:19注释)。

  站在他们旁边。天使可能在牧羊人上方稍高一点的空中。牧羊人可能于天使忽然出现在眼前时才注意到他的到来。

  荣光。doxa,或许可以与后来基督变像时的荣光相比(路9:31,32)。见罗3:23注释。

  牧羊的人就甚惧怕。这是看不见之世界的帷幕揭开时人的自然反应。在旧约时代天使向人显现,有时会被人当作死亡的预兆(士6:22,13:21,22)。而这个天使是来宣布解放与喜乐的(见路2:10)。

10 那天使对他们说:“不要惧怕!我报给你们大喜的信息,是关乎万民的;

  不要惧怕。见路1:13注释。

  报给你们大喜的信息。euaggaelizō,“宣布好消息”或“宣告快乐的信息”。英语的“传福音者”,和“传福音”的动词和名词,都源于这个希腊词语。从这个意义上说,福音书的作者就是“传福音者”。基督教从一开始就宣扬“好的信息”或“福音”,就是救赎之爱和救恩的“好消息”或“福音”。

  关乎万民。根据使徒的使命,门徒们要将救恩的福音传给“万民”(太28:19)。

11 因今天在大卫的城里,为你们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

  大卫的城。见第4节注释。基督在正确的时间(见加4:4)和地点(见弥5:2注释)降生了。

  救主。Sōtēr,这个称号和“耶稣”名字的含义是相同的(见太1:1,21注释)。

  主基督。马利亚的孩子虽然不再披戴天国的荣耀,而是包在“缠裹的布”(第7,12节)里,但仍然是“主基督”(参来1:6)。这个称呼把基督和旧约时代的“主”视为一体(见《先祖与先知》366页;《历代愿望》52页;见路1:76注释),相当于弥赛亚耶和华(见太1:1注释;见《SDA圣经注释》卷一第172页)。

12 你们要看见一个婴孩,包着布,卧在马槽里,那就是记号了。”

布。见第7节注释。

  记号。“记号”在圣经里不一定代表神迹(见赛7:14注释)。给牧羊人的“记号”是一种识别的方法。伯利恒婴孩的外表将与牧羊人的期望相反。他们所想望的弥赛亚是高贵的。

13 忽然,有一大队天兵同那天使赞美上帝说:

  忽然。数不清的天使聚集在伯利恒山的上空,等待关于救主降生的宣告。

  兵。stratia,“军队”,“队伍”,这是一个常用的军事术语,这里指天军的队伍(见诗24:10;书5:14注释)。

14 在至高之处荣耀归与上帝!在地上平安归与祂所喜悦的人(有古卷作“喜悦归与人”)!

  荣耀归与上帝。救赎计划源于上帝,人和天使都应将荣耀和赞美归于祂。在天使的这首歌中,“荣耀”与“平安”,“上帝”与“人”,“至高”与“地上”并列。救赎计划使人与上帝和好,把平安带给人,将荣耀归于上帝。只有当上帝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太6:10)时,平安才会到来。

  平安归与祂所喜悦的人。有文本为“平安在善意的人中”,就是那些对上帝和他们的同胞心存善意的人(见弥6:8;太22:36-40注释)。有文本指上帝对人所表达的善意;也有文本指上帝在人心中所运行的有效的“善意”。

  基督是上帝道成肉身的“善意”。祂是“和平的君”(赛9:6)。祂宣告“我留下平安给你们,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也不要胆怯”(约14:27)。由于祂的到来,我们便有权“得与上帝相和”(罗5:1)。“祂是我们的和睦”(弗2:14)。正是“上帝所赐……的平安”,在“基督耶稣里保守”我们的“心怀意念”(腓4:7)。

15 众天使离开他们,升天去了。牧羊的人彼此说:“我们往伯利恒去,看看所成的事,就是主所指示我们的。”

  牧羊人显然对天使加百列所报告的信息深信不疑。他们立即行动。他们的信心与撒迦利亚的怀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见路1:18,20注释)。

16 他们急忙去了,就寻见马利亚和约瑟,又有那婴孩卧在马槽里;

  这些牧羊人非要亲眼看到证实天使话语的“记号”才满足。

17 既然看见,就把天使论这孩子的话传开了。

  如果让牧羊人隐藏照射在他们心中的亮光,还不如让太阳停止发出它的光辉呢。这个好消息过于美好,他们是不能隐藏的。天使向牧人显现的消息最终传到了耶路撒冷祭司,长老和拉比们的耳中,但他们对此不屑一顾(《历代愿望》62页)。这些领袖觉得上帝一定不会越过他们这些国家的宗教教师,去恩顾一群粗野而被人轻视的牧羊人(见太2:4注释)!今天所有发现基督在他们心中重生的人,都会像伯利恒的牧人一样,将这好消息传给别人听。

18 凡听见的,就诧异牧羊之人对他们所说的话。

19 马利亚却把这一切的事存在心里,反复思想。

  存。就是她将这些事生动地保留在自己的记忆中。但她与那些牧羊人不同,没有去四处传扬发生在她身上的奇异的事。

  反复思想。直译是“将它们放在一起”。马利亚沉思默想与基督出生有关的各样事情,将每一件事与其他的几件事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理解所有事情的含义。她不但将加百列的话语清晰地存记在心,还将它们与牧羊人的报告进行比较。

20 牧羊的人回去了,因所听见所看见的一切事,正如天使向他们所说的,就归荣耀与上帝,赞美祂。

[割礼:路2:21]。

21 满了八天,就给孩子行割礼,与祂起名叫耶稣;这就是没有成胎以前,天使所起的名。

  八天。加上出生的那一天,在第八天(见路1:59注释)。

  割礼。“割礼的记号”是亚伯拉罕“因信称义”的“印证”(罗4:11)。割礼象征承认立约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它是一种顺从的誓言。现在基督作为这约和它可见之记号──割礼──的创始者(《先祖与先知》373,396页),经历了这个仪式,因此也就进入这个仪式所代表的约中。祂生在“律法以下”(加4:4)并顺服它的要求。

起名叫耶稣。见太1:1注释。男孩是在受割礼时起名的(见路1:59-66)。天使加百列曾告诉马利亚和约瑟,要将孩子起名叫耶稣(太1:21;路1:31)。

[ 在圣殿里奉献:路2:22-38。见本卷注释215页地图 ]。

22 按摩西律法满了洁净的日子,他们带着孩子上耶路撒冷去,要把祂献与主。

按摩西律法。基督生在“律法以下”(加4:4)。祂遵守了自己在一千五百年前传给摩西的律法(《先祖与先知》366,373页;见路2:21注释)。作为人类的替身,基督必须“在各方面依从律法”(《历代愿望》50页)。值得注意的是,“律法”一词在本章中出现五次(第22,23,24,27,39节),而在《路加福音》其他地方仅出现过四次。

  洁净。有文本为“她的洁净”。也有文本为“他们的洁净”。“他们”要么指耶稣和马利亚,要么指约瑟和马利亚。如果“他们”包括耶稣,那么祂在圣殿中被献与马利亚的洁净可能存在很密切的联系。如果“他们”包括约瑟,就表明约瑟作为一家之首,要为马利亚完成礼节所涉及的要求而负责。这里的“他们”指约瑟,马利亚和耶稣是最自然的。摩西的律法规定母亲生男孩“不洁净”四十天,生女孩是八十天(见利12章注释)。在此期间她要待在家里,不参加公开的宗教活动。是母亲,而不是孩子,需要“洁净”。母亲和孩子都要前往圣殿,一个为“洁净”,一个为奉献。因此,约瑟、马利亚和耶稣从八公里外的伯利恒前往耶路撒冷,是出于双重的目的。他们前往耶路撒冷显然是在东方博士的拜访之前,因为后来约瑟和马利亚一定不敢再去耶路撒冷了。此外,他们在东方博士的到访之后,几乎马上离开伯利恒前往埃及(见太2:12-15)。

  把祂献。每一个头生的男孩都要献给耶和华。这样做是要承认上帝应许赐下祂的长子来救赎世人,并纪念和感谢上帝在出埃及时对以色列中头生者的拯救(见出13:2,12;民3:12,13注释)。头生的要被赎回,或被买回,约定的金额是五舍客勒银子(民18:15,16)。这个金额大致相当于二十罗马第纳里,或一个工人二十天的工钱(见本卷注释第49页)。

23 (正如主的律法上所记:“凡头生的男子必称圣归主;”)

  正如……所记。见出13:2,12,15节。

  凡……男子。见第22节注释。

24 又要照主的律法上所说,或用一对斑鸠,或用两只雏鸽献祭。

斑鸠。一种鸽子。如果约瑟和马利亚的条件好一些,他们就会带羊羔来献燔祭(见利12:6)。而现在他们带来的是穷人的祭物,一只为燔祭,一只为赎罪祭(见利12:8;见利1:14;5:7注释)。

  祭。为马利亚的“洁净”献祭(见第22节注释)。

25 在耶路撒冷有一个人,名叫西面;这人又公义又虔诚,素常盼望以色列的安慰者来到,又有圣灵在他身上。

  西面。据传这位年迈的圣徒就是希列的儿子、迦玛列的父亲拉比西面。但这种说法没有根据。拉比西面在公元13年成为犹太公会的主席,这是在耶稣出生17或18年之后。但《路加福音》第2章中的西面显然已经年纪老迈(第26,29节)。他得到保证会在有生之年看见弥赛亚证明了这一点。

  又公义又虔诚。西面是“虔诚”的,或心里是敬虔的,这是从他对上帝的职责来说的;他是“公义”的,这是从他对他同胞的行为上说的(见对弥6:8;太22:36-40的注释)。

  盼望。西面显然属于那群谦卑敬虔殷勤研究圣经的人,如撒迦利亚和以利莎白(路1:6,67),约瑟(太1:19),马利亚(路1:28),牧羊人(《历代愿望》47页),亚拿(路2:37),东方的博士(太2:11;《历代愿望》59页),亚利马太的约瑟(可15:43)以及其他一些人(路2:38)。上天正是将弥赛亚显现给这些忠心寻找祂的人(参来9:28)。今天我们也有特权寻求“所盼望的福”,以及“至大的上帝和我们救主耶稣基督的荣耀显现”(多2:13)。

  以色列的安慰者。这是犹太人常用祷告的一部分:“愿我看见以色列的安慰者”,意思是“愿我活着看见弥赛亚”。“以色列的安慰者”反映了《旧约》论及弥赛亚盼望之“安慰”的预言(见赛12:1;40:1;49:13;51:3;61:2;66:13等)。

26 他得了圣灵的启示,知道自己未死以前,必看见主所立的基督。

  未死以前。在每个世代中都有敬虔的人珍藏着活着见到弥赛亚应许实现的盼望。上帝定意这希望要在祂忠心的儿女心中燃烧,再没有什么比这指望更能引导人洁净他们的生活(见约壹3:2,3)。然而,在西面的时候,那些敬虔的人已从预言中得到证据,他们的世代将要看到弥赛亚。

  主所立的基督。或“耶和华的受膏者”(见太1:1注释),这是基督教以前犹太人对弥赛亚的称呼。

27 他受了圣灵的感动,进入圣殿,正遇见耶稣的父母抱着孩子进来,要照律法的规矩办理。

  西面“公义又虔诚”(第25节),在上天照耀他路途的光明中行走。他的眼得以看见更大的光。而那当时怀抱着婴孩耶稣的祭司是何等的不同啊(见《历代愿望》52页)!就像许多同为祭司的人一样,他研究经文却无所得(见《历代愿望》30页),主要是因为他不愿意遵行其中所显示的原则(见何4:6)。结果,当他面对面看见生命的光时(见约1:7-11),他属灵的眼睛已经完全瞎了。他不接受已启示的亮光,就不能为更大的亮光做好准备。

28 西面就用手接过祂来,称颂上帝说:

  称颂上帝。参路1:64。关于“称颂上帝”在《旧约》中的意思,见诗63:4注释。

29 主啊!如今可以照你的话,释放仆人安然去世;

  主。despotēs,意思是“绝对的统治者”。Despotēs原意并没有说明“绝对的统治者”是好是坏。但是将绝对的权力放在任何一个人的手中都是非常危险的。一个人的品格会在这种权力的使用中迅速暴露出来。他滥用这种权力的程度就显示出他邪恶的程度。人性是这样的,绝对的权力带来的通常是恶,而不是善;因此英语中的“暴君(despot)”,“暴虐的(despotic)”,“专制主义(despotism)”都源于despotēs。这些词都反映了对权力专制而邪恶的使用。但despotēs用来指上帝就表达了一种不同的概念。上帝作为“绝对的统治者”,将会在祂的政权中反映出祂自己品格的完全。Despotēs不经常用在耶和华身上(徒4:24;犹第4节;启6:10)。而是表示仆人的“主人”(提前6:1,2;提后2:21;多2:9;彼前2:18)。《新约》中用于主(耶和华)或主人的词是kurios,只是指一个上级,没有特别指明他优越的程度。Kurios通常只是一种表示尊敬的头衔,相当于英语的“先生”(Sir)

  西面在第29,30节中说到弥赛亚对于他本人的意义;在第31,32节中他的思想转向了弥赛亚对于全人类的意义。

  释放……去世。西面已经达成了他的心愿。他已经活着见到了那盼望的一位。他心里再没有什么遗憾和要求。他已经准备好从劳苦中得释放,迎接死亡带来的安息。见第26节注释。

  安然。西面意识到他心中的渴望,凭借信心,他在婴孩耶稣身上看到了《旧约》弥赛亚应许的实现。除了耶稣,无人能满足世人心中的空虚和渴望。我们应该像西面一样,不凭借着信心看到我们的“主基督”就决不罢休。

30 因为我的眼睛已经看见你的救恩,

  救恩。sōtērion(见第11节注释)。在七十士译本中sōtērion经常用来表示希伯来文词语shelem,“感恩祭”或“平安祭”(见《SDA圣经注释》卷一第700页)。

31 就是你在万民面前所预备的:

万民。直译是“所有的人”。路加再次注意到了福音信息的普世性(见《SDA圣经注释》卷四第28-30页)。

  预备。或“准备好”。

32 是照亮外邦人的光,又是你民以色列的荣耀。

  照亮。直译是“启示”。“遮蔽万国蒙脸的帕子”(赛25:7)将要除去(见赛60:1-3)。

外邦人。在很早的时候,希伯来人就受到教导说,他们命定要在地上万国面前代表真神。这项重要的事实早在向亚伯拉罕所发的第一个应许中就清楚指明了(创12:3),后来又向以撒(创26:4)和雅各(创28:14)重申。在以色列民族出埃及准备进入应许之地时,这同一项真理更加清晰地向他们宣布(见申4:6-8;28:10等)。历世历代的先知在百姓面前不断高举他们所受之神圣责任的普世意义(见诗98:3;赛42:6;49:6;53:10;56:6,7;60:1-3;61:9;62:2;亚2:11;8:22等)。基督反复指出祂的使命不仅包括犹太人也包括外邦人(见太12:18,21;约12:32等)。见《SDA圣经注释》卷四第26-30页。

光。见路1:78,79注释。

民。laos,《新约》的作者始终用个词指他们自己的民族,或他们同胞中的基督信徒。“外邦人”一词来源于ethnos,“生活在一起的众人”,因此有“民族”的意思。ethnos在《新约》中总是译为“民族”或“外邦人”。

  荣耀。犹太人所得到的特权远超过其他民族,为的是要他们在地上万国面前更好地作真神的代表(见《SDA圣经注释》卷四第28-30页)。上天选择他们不是因为他们比其他民族更有智慧或者更好,而是因为上帝乐意让他们作祂光明与真理的特别使者(见申7:7,8)。他们的祖先亚伯拉罕热诚寻求真理,顺服上帝的引导。主时刻准备与那些愿意接受祂引领的人合作。犹太民族的特别优势主要在于他们是真理的领受者,保管者和传扬者(见罗3:1,2;9:4,5)。

33 孩子的父母因这论耶稣的话就希奇。

  父。有文本为“约瑟”,不一定意味着否认童女生子。路加已清楚地阐述了这件事(路1:26-35;参太1:18-25)。路加这里是从法律和一般的意义上,而不是从字面和肉体的意义上看约瑟的(见太1:21,24注释)。某种特定的意义上,约瑟作为马利亚的丈夫,在耶稣出生时就成为了他的父亲。后来,或至少从在圣殿中登记名字开始,按照当时的语言习惯,约瑟也被看作是耶稣的父亲(见路3:23;4:22;约6:42)。作为耶稣法律上的父亲,约瑟的第一个责任就是给祂起名字(见太1:21)。后来,藉着神圣的指引,约瑟担当了那个角色(见太2:13,19-22)。从这个意义上说约瑟是耶稣的父亲是合适的,因为显然马利亚她自己也用过这个称呼(路2:48)。另外路加在第27节中将约瑟包括在耶稣的“父母”中,肯定不是从字面意义上,而是从一般意义上说的(见《历代愿望》82页)。

  希奇。不是惊讶,因为天使已经将相似的信息告诉约瑟(太1:20)和马利亚(路1:26,27)。此外,伊利莎白向马利亚所说的话显然是受圣灵感动的(路1:41-45)。同时约瑟和马利亚也听到了牧羊人的报告(路2:20)。他们希奇是因为婴孩耶稣弥赛亚身份的证据接连出现,祂在天上的父藉圣灵不断显明指定给祂的工作。他们或许奇怪一个陌生人竟知道这样一个大秘密。

34 ,35 西面给他们祝福,又对孩子的母亲马利亚说:“这孩子被立,是要叫以色列中许多人跌倒,许多人兴起;又要作毁谤的话柄,叫许多人心里的意念显露出来;你自己的心也要被刀刺透。”

  又对孩子的母亲马利亚说。西面藉着圣灵的启示似乎明白了童女生子的事实。他似乎完全忽略了约瑟。

  许多人跌倒,许多人兴起。基督说自己是“匠人所弃的石头”(太21:42;见诗118:22注释)。“我们必须掉在这磐石上,并要跌碎,然后才能在基督里被高举起来”(《历代愿望》57页)。

  基督是历代以来最大的磁石,将那些心中谦卑痛悔的人吸引到祂这里来。像马太,撒该,抹大拉的马利亚,这些别人眼中的“税吏和罪人”,感到自己奇妙地被吸引到大医师这里来,而祂使他们残破的生活得以完全。其他人,像文士和法利赛人,认为自己不需要上天的医师,因自己属灵上的刚愎从救主那里被赶逐出去。

话柄。sēmeion,“记号”,“标志”或“象征”。作为上天的代表,基督是救赎的象征。基督是天父之爱活的记号和见证。[ 回拿撒勒:路2:39,40=太2:19-23。注释主要在《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见本卷注释215页地图]。对世人的服务为这爱提供了无可辩驳的证据(见约3:16;《历代愿望》19页)。

显露出来。直译是“没有覆盖的”或“揭开的”。

你自己的心。马利亚肯定像所有的犹太人一样,希望耶稣荣登大卫属世的宝座(参路1:32)。这种期待──甚至基督的门徒也有──只能使十字架的失望更加剧烈而已。但上帝按着祂的慈悲给了她这暗示,让她的心里有所准备。

  刀。rhomphaia,指一种大刀,比如色雷斯人的刀。Rhomphaia和《新约》中通常用来表示刀的machaira有所区别,后者表示一种短的罗马剑。Rhomphaia在七十士译本中用来表示歌利亚的刀。可能rhomphaia是一种比machaira更为可怕的武器,用在这里喻指耶稣钉十字架时马利亚心中的痛苦(见约19:25;《历代愿望》744,752页)。按时间顺序,这是《新约》第一次暗示基督受难,反映了赛52:14;53:12的预言。西面这些神秘的话语像一股寒流掠过马利亚的心头,使她有了不详的预感。此外西面对马利亚所说的话似乎也暗示了约瑟将不会看到髑髅地的场景。

36 又有女先知,名叫亚拿,是亚设支派法内力的女儿,年纪已经老迈,从作童女出嫁的时候,同丈夫住了七年就寡居了,

女先知。预言的恩赐历世历代也降在敬虔的女子身上,正如降在男子身上一样。在这些女先知中有米利暗(出15:20),底波拉(士4:4),以赛亚的妻子(赛8:3),户勒大(王下22:14),以及腓利的四个贞洁的女儿(徒21:9)。

  亚拿。Hanna,来自希伯来文的Channah,“哈拿”(见撒上1:2注释)。这位年迈的圣徒与先知学校的创立者撒母耳的母亲同名。根据旁经福音书和后来教会所采纳的一种传统说法,马利亚在亚拿的护卫和引导下于圣殿中长大,据称亚拿是她的母亲。这只是一个传说。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她们从前见过面。亚拿时常在殿中侍奉上帝,说明了她对上帝的爱。路加记录了亚拿这样不出名的圣经人物的生平细节,证明其史料的可靠性。

  年纪老迈。亚拿至少有84岁(见第37节注释),可能已超过100岁。

37 现在已经八十四岁(或作“就寡居了八十四年”),并不离开圣殿,禁食祈求,昼夜事奉上帝。

  已经八十四岁(或作“就寡居了八十四年”)。从希腊文来看,“八十四岁”到底是指亚拿的年龄还是指她守寡的时间,并不十分明确。持这两种意见的解经家大致相当。有些译本理解为她的年纪,有些译本则理解为她守寡的时期。已知的细节和所用的措辞似乎表明八十四年最有可能指的是她守寡的时期。如果亚拿早年十五岁结婚,度过了七年的婚姻生活,自己寡居了八十四年,那她当时应该是一百零六岁了。尽管八十四岁的年纪对她来说已经是“年纪老迈”,但一百零六岁也并非不可能。

  不离开。一些人认为这里的意思是,亚拿或许和其他寡妇一起,作为圣殿所供养的人,在靠近圣殿区域的地方分得了一间房屋居住,作为回报,她奉献她的时间教导那些来圣殿寻求宗教教诲的年轻女子。基督时代是否有这样的供养还不得而知。其他人认为她“不离开圣殿”和门徒在基督升天之后“常在殿里称颂上帝”(见路24:53;徒2:46)是一个意思。显然,在后一种情况里路加并没有指在圣殿中居住的问题,而是指殿中经常性的宗教侍奉以及在聚集的百姓面前作见证(见徒3:1;5:12,20,21,25,42等)。

  昼夜。可能指早晚时辰的敬拜。无论这里与她的居住有什么关系(见前面的注释),亚拿显然忠心地参加早晚时辰的崇拜。她的生活完全投入到对上帝的服侍之中;其他任何事都不能分散她的注意力。保罗称赞这样的生活对于那些“真为寡妇”(见提前5:5)的人是极为合宜的。

38 正当那时,她进前来称谢上帝,将孩子的事对一切盼望耶路撒冷得救赎的人讲说。

  正当那时。就是正当西面说话的时候。听着西面所说关于耶稣之受圣灵感动的见证,亚拿的心也受到圣灵的感动,看出婴孩耶稣就是那应许的弥赛亚(见《历代愿望》55页;参太16:17)。因此在奉献耶稣的时候,两位受圣灵启示的见证人坚定了马利亚和约瑟已经知道的关于那孩子的事。

  称谢。原文暗示感谢或颂赞是为了回报所得到的礼物或恩典。因此很明显,路加所指亚拿的称谢是看到弥赛亚时喜悦的表达。

  盼望……的人。这里表明有一群人,尽管人数少,却是热诚研究预言并警醒留意“时候满足”(加4:4;参但9:24-27;《历代愿望》34页;见路2:25注释)的。

耶路撒冷。参第25节的“以色列的安慰者”。

讲说。据希腊文的时态,是指“不停地讲说”。她一直向人们讲说弥赛亚到来的预言,现在她可以从自身的经历告诉人们,弥赛亚已经来了。

[ 回拿撒勒:路2:39,40=太2:19-23。注释主要在《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见本卷注释215页地图]。

39 约瑟和马利亚照主的律法办完了一切的事,就回加利利,到自己的城拿撒勒去了。

  办完了一切的事。耶稣生在“律法以下”(加4:4),是一个犹太人,因此要满足“主的律法”一切的要求,比如这里所要求的摩西律法中关于洁净和奉献的律例(路2:22-24)。这些律法虽由摩西的手传给以色列人,却是起源于上帝(见申5:31-33)。只有十条诫命是上帝直接传给百姓的(见申5:22)。

  回。路加没有提东方博士的拜访和逃往埃及,这两件事都发生在返回拿撒勒之前(见太2:1-23)。一个类似的细节省略出现在徒9:26节中。那里路加暗示说,保罗从大马士革出发后立即回了耶路撒冷。但从加1:17,18节中很明显可以看出,在保罗回耶路撒冷之前有三年的间隔。东方博士的访问显然发生在圣殿奉献之后,因为约瑟不可能在得到躲避希律逃往埃及的警告之后还带着马利亚和耶稣前往耶路撒冷。当这家人回到拿撒勒的时候,希律已经死了,他的儿子亚基老接了他的位(见太2:19-23)。亚基老的统治时期是公元前4年至公元6年:因此他们返回拿撒勒一定是发生在这段时期内的,很可能是在亚基老即位后不久。

  拿撒勒。见太2:23注释。

40 孩子渐渐长大,强健起来,充满智慧,又有上帝的恩在祂身上。

  孩子渐渐长大。这句话概括了耶稣的童年,直到祂十二岁的时候(第42节),第51,52节概括了祂的少年和青年时期。耶稣基督的人性和性格是按正常速度发展的。祂一次也没有向罪屈服。祂在家庭范围内过着一种正常的儿童和少年过的生活。祂像人类中的每个分子一样度过这段时光,身体,智力,灵性,社交的发展都是与别人一样的(见第52节注释),只是在祂的成长过程中没有一点瑕疵和玷污。这段成长的过程清楚地见证了耶稣的人性,就像祂人性的完全见证了祂的神性一样。

  强健起来。“长大”和“强健起来”也用在施洗约翰身上(路1:80)。约翰和耶稣都是心灵真挚、身体强健的,在人格上是匀称发育的。

  充满智慧。智力的发育和体格的发育同步进行。这个短语总结了孩子智能、道德和属灵的发展(见第52节注释)。

恩。或“喜爱”,就是上帝的悦纳(见第52节注释)。参天父在基督受洗时直接为祂作的见证(路3:22)。

[第一次逾越节之旅:路2:41-50。见本卷注释215页地图]。

41 每年到逾越节,祂父母就上耶路撒冷去。

  逾越节。逾越节是年度三大节期的第一个,其他两个是五旬节和住棚节(见出23:14-17;利23:2注释)。逾越节是为了纪念上帝将希伯来人从埃及人的压迫下拯救出来,并使他们成为一个独立民族的过程中,所施行的一系列伟大神迹。希伯来人民即使认为其他节日上耶路撒冷去是不可能的,但通常逾越节是必须要前往参加的,这一事实证实了逾越节对他们是很重要的。逾越节是年度宗教活动的高潮,因为若没有这节期所纪念的那些神迹,他们将继续留在埃及人的奴役之下。不仅如此,逾越节还预表了弥赛亚(见林前5:7),就是那要来将民族团结起来并世世代代保持下去的盼望。

  祂父母。这里提到约瑟为耶稣“父母”里的一位并不是要否认童女生子,这一点路加已经清楚无误地记录了(路1:31-35)。耶稣在祂的童年时代受到了约瑟父亲般的照料和保护(见太1:24注释),后来到了少年时期也一直“顺从”他,像每个少年顺从自己的父亲一样(见路2:51)。在第48节中马利亚对耶稣提到约瑟时也说“你父亲”。

  上耶路撒冷去。原文时态显示约瑟和马利亚有前往耶路撒冷参加那里举行的年度宗教节期的习惯(见利23:2注释)。约瑟认为参加三大节期是律法的要求(见出23:14-17;申16:16注释)。马利亚习惯性陪同前往证明了她对属灵之事的热诚,因为尽管鼓励女子参加宗教节期,但并不作要求。

42 当祂十二岁的时候,他们按着节期的规矩上去。

  十二岁。根据犹太人的计算方法,耶稣在达到十一岁生日的时候就被认为是十二岁了(见创5:32;太2:16注释),并且到祂十二岁的生日为止都是“十二岁”。犹太男孩要到十二岁才被确定为“律法之子”,(《历代愿望》75页)并开始有义务亲自遵守各种的宗教礼节。十二岁标志着从孩童到青年的转变。根据摩西律法的规定,犹太男孩在三岁时就要穿着带繸子的衣服(见民15:38-41;申22:12注释),在五岁时就要求他们背诵一部分律法。十二岁即将结束时,尽管并非根据摩西律法,但根据拉比的遗传,他们祷告时要在手上、额上佩戴经文(见出13:9注释)。耶稣从不遵从这些遗传(见《历代愿望》84页;参太23:5)。根据密西拿(Aboth 5. 21,《塔木德》第75页),希伯来男孩在十三岁时──即过完了他们人生的第十二年──就有个人义务遵守诫命了。如果耶稣出生在公元前第5年的秋天,这似乎是很有可能的(见本卷注释第241页),那么根据犹太人的计算方法,祂人生的第十二年应该是从公元第7年的秋天到公元第8年的秋天,祂过的第一个逾越节应该是下一年的,即公元第9年。见本卷注释227页图表。

  他们……上去。见第41节注释。在基督的时代,犹太人行走在加利利和犹太地之间,因为和撒玛利亚人之间的矛盾,就尽可能地不从他们的土地上直接穿过(见《历代愿望》487页)。因此,很可能耶稣和祂的父母取道约旦河谷,这为他们提供了另一条路线。耶稣当时已经“十二岁”了,祂要参加祂的第一次逾越节。这很可能是祂在圣殿中被献之后第一次访问耶路撒冷,因此是祂第一次参观圣殿(见《历代愿望》78页)。

  按着……规矩。忠实地顺从律法的全部要求是约瑟和马利亚的特点(见太1:19;路2:21-24注释)。

43 守满了节期,他们回去,孩童耶稣仍旧在耶路撒冷。祂的父母并不知道,

  守满了节期。逾越节的羔羊通常都是在尼散月十四日下午较晚的时候宰杀的,吃这羊羔的肉是在日落之后的同一个夜晚,此时已经是第十五日了(见《马太福音》第26章补充注释一)。第十五日也是除酵节的第一天,除酵节要一直延续到第二十一日,尼散月的第十五日和第二十一日无论是一周中的第几日都要如安息日一般地遵守(见出12:16;利23:6,7注释)。第十六日要在耶和华面前献上摇祭。第十四日到十六日的节期仪式被认为是最重要的,第十七日那些上到耶路撒冷来守节的人就可以自愿选择是否要回去了。路加叙述的一个情况(见第46节注释)让许多评论家认为马利亚和约瑟是在这个时候离开的。然而他们遵守仪文律法的热诚(见第41,42节注释)似乎应该使他们守完整个节期,而不是拉比要求的最短期限。见本卷注释233页图表。

  孩童。pais,“男孩”,或“少年”。第40节中“孩子”源于paidon,它是pais加上表示“小”的后缀构成的。

  耶稣仍旧在。基督即便作为一个孩子,祂顺从的精神也给了约瑟和马利亚充分的理由信任祂。“祂的智力是活泼而深刻的,其审慎和智慧,远非祂的年纪所能及”(见《历代愿望》68,69页),这使得祂的顺从不是盲目的,而是理智的。耶稣虽然是个孩子,但祂总是注意到并照顾祂父母的需要(见《历代愿望》60页)。祂总是知道该做什么并忠实地去做;这次约瑟和马利亚自然认为耶稣会像过去一样。

  耶稣这次访问耶路撒冷第一次意识到在特殊意义上自己是上帝的儿子(见《历代愿望》75页),祂在这个世界上的使命也开始吸引他的思想。祂真诚地想要进一步明白那指定给祂的工作的性质,于是就流连在圣殿──祂天上的父在地上的居所(见约2:16)──中,与祂作更深入的交流。

  上帝命定孩子在少年时期就要学会自己思考和行动,学着为自己的选择负起责任。在年纪较小的时候,他们在这些事上大半必须依靠自己的父母;但当少年时期即将结束的时候,他们必须担当起成熟的角色。从一开始父母就应该寻求发展他们孩子理智选择的能力,让他们意识到个人的责任。一从儿童期进入少年期时,父母就应有意识地对孩子加强引导,使孩子尽快地承担起更加成熟的责任。当孩子们表现出他们能够聪明做事的能力时,他们就应该被允许独立,而做出自己的选择和行动。一个少年在儿童阶段是完全依靠自己父母的选择和行动,但进入少年期却还如此,就没有什么比这更为可悲的了。没有人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承担那随成熟而来的责任。同时,也应教导少年要重视并认真思考父母的建议和监督,并要在一生中从别人的经验和智慧里寻求助益(见第51节注释)。

44 以为祂在同行的人中间,走了一天的路程,就在亲族和熟识的人中找祂,

  以为。耶稣没有做什么使他父母忧虑的事。他们以为祂会知道与“同行的人”一起返回的计划,但耶稣却知道什么时候应该离开。

  同行的人。sunodia,“一队客旅”或“商旅”,源于sun,“和……在一起”,以及hodos(“一条道路”。为了做伴和安全起见,那些参加耶路撒冷年度各种宗教节期的人通常都大群结伴旅行。所有从乡村和城镇出来的人都会凑在一起结成队伍。在大队人群离开的喧嚷之中,约瑟和马利亚很难询问他们所有的亲戚朋友,以查看耶稣在哪里。此外,人们习惯女子在队伍中走在男子的前面,因此很可能约瑟和马利亚在他们出发上路之后不久就分开了,或许他们各自想着耶稣在对方那里。

  一天的路程。返回拿撒勒的行程对于这样的队伍来说至多也就是几天的时间(见第42节注释)。如果他们沿着约旦河谷的路线走,第一天最远会到达离耶路撒冷24公里的耶利哥。

  找。他们的寻找既恒切又彻底。我们可以想象约瑟和马利亚在“一天的路程”结束天色将晚的时候,开始在队伍的宿营地亲戚朋友中间到处找寻耶稣之时不断加深的忧虑。这样的寻找必定持续到深夜,但他们的努力终究归于徒然,哪里也找不到耶稣!

45 既找不着,就回耶路撒冷去找祂。

46 过了三天,就遇见祂在殿里,坐在教师中间,一面听,一面问。

  过了三天。就是从他们初次意识到耶稣不在队伍中的时候起。约瑟和马利亚无疑第二天很早就起身返回耶路撒冷去。他们的心充满了不详的预感,因为他们回想起了当年希律要害祂性命的可怕往事。如果他们当时停在耶利哥(见第44节注释),现在就必须开始攀登通向耶路撒冷去的陡峭道路,此处的海拔超过了3,000英尺。他们在“第二”天中花了不少时间沿途找寻他们的儿子,因此延缓了前往耶路撒冷的脚步。但仍是徒然!这一天的找寻和前一天余下时间里的努力一样毫无结果。第三天他们继续努力。当他们在圣殿崇拜的人群中听到耶稣的声音时,他们的忧愁和悲痛就变为欢喜和快乐。根据犹太人的计时方式,他们是“第三”天在圣殿中找到耶稣的(见《历代愿望》81页)。根据这种包括头尾在内的计时体系,第一天和最后一天也包括在所化的时间内(见本卷注释第248-250页)。

  殿。hieron,整个圣殿建筑群,包括环绕圣殿神圣区域的院落和厅堂。圣殿建筑本身用naos来表示。拉比学校就在圣殿区域内的一间排房或厅堂中一间内举办,特别是在节期时会开门授课。

  坐。这是一个学生的姿势。参徒22:3。

  教师。就是在宗教著作和口头遗传方面博学的拉比和文士(见本卷注释第55页)。前一代“教师”中杰出的一位便是长老希列。他是一个有影响的犹太思想学派的创立者。与之不相上下的是煞买,一个更加保守的犹太律法教师。基督时代著名的“教师”有,保罗的老师迦玛列(见徒22:3),希列的儿子和继承人西面,尼哥底母(见约3:1,10注释),或许还有亚利马太的约瑟(见太27:57注释)。作为当时知名的活跃教师,这些人中的一个或多个可能就在当时的现场。平时,特别是安息日和宗教节期的日子,经常会发现这些人坐在圣殿院内的凳子上,地上围坐着他们的学生。一些评论家认为这里提到的“教师”暗示着除酵节还没有结束,即约瑟和马利亚是按照习俗所允许的提前离开了(见路2:43注释)。

  听。就是听他们对经文和遗传的讲解,听他们的问题,听他们对自己问题的回答。拉比教学的通常模式是,问,答,讨论。

  问。就是作为一个真诚而又尊敬老师的学习者。马利亚和约瑟希望藉着这次访问耶路撒冷,能够让耶稣与那些受人尊重又博学的拉比们接触,好使祂学会尊敬他们,并顺从他们拉比的要求。然而,耶稣很快就显明祂对预言的理解超过了那些拉比。祂智慧的问题使他们睁开眼睛注意受到忽略的有关弥赛亚使命的真理,以及当时证明弥赛亚的显现临近的预言的应验(见《历代愿望》78,80页;参33,55,212,234,257页)。

  这些事件无疑指公元第6年,当地的统治者亚基老王被废黜。犹太国第一次作为一个行省直接从属于叙利亚巡抚的罗马行政长官治理。犹太在连续的外国皇帝统治之下一直将自己看作是一个附属国,但他们却能够实现“自治”,犹太的首领或祭司(所罗巴伯、以斯拉、尼希米、以及后来的大祭司),马加比的祭司-国王,甚至后来在罗马的统治下,还有本地的希律王。现在这新的情况一定使很多犹太人感到,根据预言确实的话语,弥赛亚必定很快就要显现了。一千多年前先知曾经写到,“圭必不离犹大,杖必不离祂两脚之间,直等细罗来到”(见创49:10的注释;见《历代愿望》34,102,104页)。

47 凡听见祂的,都希奇祂的聪明和祂的应对。

  希奇。这些宗教领袖一时无法解释这个孩子为什么充满智慧。据他们所知耶稣并没有在拉比学校学习过(见《历代愿望》80页;见约7:15注释),竟能如此透彻地了解预言。上帝是祂的老师,通过马利亚的教导,通过耶稣自己对先知书卷的学习,现在当祂在圣殿的院落中沉思默想时真理又直接印刻在祂的心上(见《历代愿望》70,78页)。相反,拉比们的教训却是使真理晦暗而不是将其显明,是在鼓励愚昧而不是在传授知识(见《历代愿望》69页)。

  祂的聪明。就是对经文的了解,特别是对那些指着弥赛亚的到来,以色列对万国的使命,以及弥赛亚国度之建立的预言的了解。祂对上帝话语的理解没有被拉比和长老们错误的解释所蒙蔽。耶稣不仅熟悉经文的字句,也熟悉其内在的精神。祂不重视拉比的解释,没有什么能混淆祂的思想。

  应对。这些被人敬重的教师问耶稣问题是为了要知道祂对经文掌握的程度。他们很惊讶祂那清晰而又符合逻辑的回答,且祂的回答全是基于经文。以色列的领袖们想,如果说耶稣作为一个“没有学过”的孩子都能对律法和先知有如此深刻的了解,祂若是在他们的手中经过彻底而又系统的训练,将会是怎样呢?就像一个大歌唱家在一个未受训练但却天生优美的声音中识别出潜在的资质一样,这些宗教领袖无疑在耶稣身上看到了以色列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教师。

48 祂父母看见就很希奇。祂母亲对祂说:“我儿!为什么向我们这样行呢?看哪!你父亲和我伤心来找你!”

  祂父母看见。马利亚和约瑟听见耶稣和律法教师的谈话感到“希奇”。但更令他们感到惊奇的是耶稣的面容。“祂脸上发出一阵光辉,使他们甚为惊异。” 耶稣的神性”第一次“透过人性闪射出来”(《历代愿望》81页),证明人子正是上帝的儿子(见太1:1注释;见《约翰福音》第1章补充注释。

  你父亲和我。这是《路加福音》最后一次称约瑟是耶稣的“父亲”。耶稣既已意识到自己与天父的关系,祂地上的“父亲”就应该在福音的画面里淡出(见第51节注释)。经文从就不再有关于约瑟的记录,表明约瑟没有活到基督开始公开传道的时候(见《历代愿望》145页)。关于约瑟为耶稣的“父亲”,见第33节注释。

49 耶稣说:“为什么找我呢?岂不知我应当以我父的事为念吗(或作“岂不知我应当在我父的家里吗”)?”

  为什么找我呢。耶稣的话并不是埋怨祂父母对祂的牵挂,而是天真地惊讶于他们在寻找祂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困难与焦虑。他们为什么会有这么一段如此艰难寻找自己儿子的过程呢?他们在耶路撒冷除了圣殿还能指望在哪找到祂呢?他们知道耶稣对宗教事物的兴趣和热爱。那他们为什么还要为祂“伤心”呢?难道祂过去经常使他们操心挂虑吗?祂只是在他们离开时留在圣殿而已。那是他们丢下祂离开的地方(见《历代愿望》78页),也应该是他们期望能够找到祂的地方。此外,耶稣并没有从他们的身边跑开,是他们离开时没有带上祂。应该受责备的是祂的父母,他们不应该责怪祂。然而,耶稣虽意识到了祂与天父的关系,但并没有削弱祂对自己地上父母责任的意识(见第51节)。

  岂不知。你们不知道吗?但是“他们不明白”(第50节)。

  我应当在。或“我应当是”。耶稣不一直忠实于自己的责任吗?祂难道不是始终忠诚地对待分派给祂的工作吗?作为一个孩童,耶稣已经明白了那呼召祂去承担的使命,不是出于祂自己的意愿,乃是出于祂天父的旨意(见太7:21;26:39;约4:34)。

  我父的事。也可理解为在祂父的“殿”里。马利亚刚刚提到约瑟是耶稣的“父亲”(第48节)。耶稣没有直接否认这种关系,而是更加明确地声明,天上的上帝是祂的父。耶稣在祂的人生中第一次理解并宣布了祂圣子的身份。值得注意的是,耶稣第一次记载下来的话语明确了祂的神性。在耶稣的心中萌生出了对于自己到地上来之使命的理解(见《历代愿望》82页),但是“祂所说的这话,他们”却“不明白”(第50节)。

  在基督来这个世界之前,祂一生的计划都“详明地完全定好了”(《历代愿望》147页)。就像为道成肉身所设的时间(加4:4;《历代愿望》31页),“在祂的工作上,每一件事都有指定的时间”(《历代愿望》451页)。祂来到地上,行走在世人中间,每一步都有天父旨意的引导。天父的旨意天天向祂显明(《历代愿望》147页)。关于耶稣祷告的生活,关于上帝的引导在祂生活的实现,见可1:35;3:13注释。

  耶稣屡次表达这样的思想,“我的时候还没有到”(约7:6,8),但祂在最后一个逾越节上说:“我的时候快到了”(太26:18)。我们也有特权像基督一样使我们的生活顺服于天父,受祂的引导,完成我们在祂的伟大计划中所指定的那一部分工作(《历代愿望》209页;见约15:10)。

  主耶稣在永恒的岁月中与父是平等的(见约1:1-3注释),但在道成肉身时祂接受了一种从属于天父的地位(见《约翰福音》第1章补充注释;见路1:31,35;约1:14注释)。现在,当耶稣十二岁的时候,祂第一次明白了祂作为天父儿子的身份以及祂在人间作为一个人的角色。

50 祂所说的这话,他们不明白。

他们不明白。耶稣问祂的父母:“岂不知……”?但是“他们不明白”祂暗示否认约瑟是祂的父,并声明上帝是祂真正的父。马利亚“知道耶稣否认了祂与约瑟的血缘关系,声明自己为上帝儿子的身份”(《历代愿望》82页),但她没有完全明白祂话中的含义,特别是关于祂一生的工作。从现在开始,耶稣的行动对于祂的父母来说就是一个谜了(《历代愿望》89页)。这里的“他们”无疑是指马利亚和约瑟。连“他们”都不明白,那些律法教师和其他在场的人同样也是不明白的。

[ 耶稣青年和成年时期:路2:51,52。见本卷注释215页地图;227页图表 ]。

51 祂就同他们下去,回到拿撒勒,并且顺从他们。祂母亲把这一切的事都存在心里。

  顺从。尽管耶稣明确地否认了祂与约瑟的亲缘关系,但就像一个儿子对自己父亲所做的那样,只要约瑟还活着,祂还是尽心地顺从他。从耶稣意识到祂是上帝的儿子到祂离开家这之间有十八年时间,但在这十八年中祂对自己地上的监护人尽心尽意地履行了作为一个儿子应有的责任。作为上帝的儿子祂或许会认为自己可以超脱于人伦的管辖之外,但祂对自己人间父母的“顺从”却为所有的青少年树立了一个榜样。因此耶稣在第49节中的回答显然并不是对约瑟和马利亚权威的蔑视。

  这十八年中耶稣在祂乡邻的眼中就是一个拿撒勒的“木匠”(可6:3)和“木匠的儿子”(太13:55)。约瑟在这十八年中去世了,因为在这段时期即将结束的时候,提到那铺子“原先是约瑟的木匠铺”(《历代愿望》109页;参145页)。路2:51是基督生平的叙述中最后一处间接提到约瑟的地方(见第48节注释)。

  存。diate'reo',“仔细保存”。马利亚注意到这些“话”或“事”,并形象地保存在自己的记忆中(见第19节注释)。

52 耶稣的智慧和身量(或作“年纪”),并上帝和人喜爱祂的心,都一齐增长。

  耶稣……增长。耶稣的童年和青年阶段是祂灵,智,体均衡发展的时期(见《教育论》13页)。祂渴望追求的目标就是要完全反映祂天父的品格。这是恢复了上帝形象的完全的人性。在祂三年半的传道时期之前是三十年不息不倦的准备。第40节的话特指耶稣的童年,而第52节主要是指祂青少年时期。类似的话也曾用在撒母耳(撒上2:26)和施洗约翰(路1:80)身上。

  记载在基督教早期旁经福音中有关耶稣青少年时期的迷信传说与圣经庄严、优美而又具折服人心之能力的记述截然不同。关于这些传说的例子,见旁经《耶稣童年福音一书》7:1-35;13:1-13;15:1-7;16:1-16;18:1-19。耶稣在公开传道之前显然没有施行过任何神迹(参《历代愿望》72,74,92页)。

  智慧。sophia,“广泛充足的智力”;即最高超、最丰富的智力(见路1:17注释)。Sophia不仅包括知识,还包括在生活的各种情况和境遇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判断。理解基督在生活中如何解决面临的各种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这使我们认识到祂并非生来就有或被超自然地授予知识,悟性和智慧。祂的智慧是不断“增长”的。“每一个儿童都可以像耶稣一样获得知识”(《历代愿望》70页)。

  身量。耶稣参与的是最高形式的训练,有益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增进真实的体力并发展完全的机能。如此便能训练祂担负起生活的重担;这对祂是有益的,对别人也是一种福惠(《历代愿望》72页)。

  上帝……喜爱。从智力发展的开端,耶稣就在属灵的恩典和真理的知识上不断长进。祂的道德力量和理解力不断增长。祂经常在自然界中独处,特别是清晨时分,默想,查经,在祷告中寻求祂的父(见《历代愿望》90页)。在拿撒勒这个即便从当时弯曲的世代也以邪恶著称的地方,耶稣总是要面临试探并不得不时刻保护祂品格的纯洁(《历代愿望》71,116页)。

  在祂为传道而准备的时期即将届满之时,天父为祂作见证说,“你是我的爱子,我喜悦你”(路3:22)。耶稣是一个活的榜样,告诉我们什么是“你们要完全,像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太5:48;《历代愿望》72页)。

  关于耶稣面对并战胜试探,详见太4:1-11;26:38-41;路2:40;来2:17注释;路2:40怀爱伦注释。

  人。耶稣的性格以非凡的可爱(《历代愿望》68,254页)没有什么能够干扰的忍耐(《历代愿望》68,69页),无私礼貌的美德(《历代愿望》69页),欢快和机智(《历代愿望》73,64),同情和温柔(《历代愿望》74页),少年人的谦卑和朴实(《历代愿望》80页)而著称。从孩童时起,祂生活中的一个目的就是造福别人(《历代愿望》70,90,92页)。祂乐于助人的双手随时准备服侍他们(《历代愿望》86页)。祂忠诚地履行作为一个儿子,弟兄,朋友和公民的责任(《历代愿望》72,82页)。

  耶稣一生中最令人称奇的或许就是祂从婴孩到成年时期完美无罪品格的发展。这令人惊讶不已。想到耶稣确实从未享有上帝无意提供给我们孩子的特殊待遇(《历代愿望》70页),我们不禁要问,“怎能有这事呢?”(参约3:9)。

  首先,“耶稣竟接受了人类经过四千年的犯罪而败坏的体质。祂像亚当的每个儿女一样,承受了广泛的遗传律所造成的后果”(《历代愿望》49页)。“上帝让祂冒着失败和永远丧亡的危险,与每一个世人一样,应付人生的艰险,并参加每一个人间的儿童所必须参加的战斗”(《历代愿望》49页)。其次,作为孩童的耶稣没有获得其他普通孩子之上的超自然智慧。祂思想,说话,行动的智慧都是一个孩子的智慧(《历代愿望》70,71页;《基督比喻实训》83页)。“但祂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是完全的,并赋有无罪生活朴素自然的特色”(《基督比喻实训》83页)。再次,耶稣成长的环境──以邪恶著称的拿撒勒──使祂遭受了“我们所要应付的一切斗争”(《历代愿望》71页;参《历代愿望》116页),但祂即便在童年和青年时期也没有让一个错误的思想或行为污损祂的生活(《历代愿望》88页)。

  孩童的品格大半是由他们父母的榜样决定的。当孩童有幸见到他们父母的生活返照出上帝的温柔,公义和忍耐时,他们就会开始认识祂的品格了(《先祖与先知》308页)。培养孩童敬爱,信任,并顺从他们地上的父母就是在预备他们敬爱,信任,顺从他们在天上的父(见《先知与君王》245页;《教会证言》卷四第337页;见太1:16注释)。如果父母们今天谦卑地来到救主这里,愿意在教养孩童的事上接受祂的引导,他们就有充足恩典的应许,以塑造他们孩子的品格,像马利亚教养耶稣那样(见《历代愿望》69页;参512页)。

  那些希望看到他们孩子身上返照耶稣品格的父母,应该利用这个重要教训所带来之属灵劝勉,并殷勤而又忍耐地将其运用到家庭圈子里(见《基督比喻实训》80-89,325-365页;《历代愿望》68-74,84-92页;《服务真诠》349-394页)。他们要像亚伯拉罕那样用恩慈,忍耐和智慧(见弗6:4;西3:21),同时也要坚定地(见箴13:24;19:18注释)“吩咐”他们的孩童和眷属(见创18:19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