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圣经库 > 42路加福音 > 正文

路加福音05--SDA圣经注释

第 5 章

提要:1 基督在彼得的船上教训众人。 4 从捕鱼的神迹上显示祂将如何使他们得人如得鱼:。12 洁净麻风病人:。 16 在旷野祷告:。18 治好一个瘫子: 27 呼召税吏马太。 29 作为灵魂的医师,和罪人一同吃饭。 34 预言使徒在祂升天之后的禁食和痛苦。 36 将胆怯、软弱的门徒比作破衣服和旧皮袋。

[海边的呼召:路5:1-11=太4:18-22=可1:16-20。注释主要在《路加福音》。见本卷注释218页地图;231页图表;关于神迹,见208-213页] 。

1 耶稣站在革尼撒勒湖边,众人拥挤祂,要听上帝的道。

路加记录了彼得,安得烈,雅各和约翰在加利利湖边的蒙召,不是按自然的顺序。从时间上说,这段记录(第1-11节)属于路4:32与33之间(见太4:23注释)。路加这样安排显然是想将两次会堂中的讲道放在一起,一次是在拿撒勒(路4:16-30),另一次是在迦百农(31-37),并将呼召门徒(路5:1-11)和第一次加利利布道之旅(12-15)联系起来。

革尼撒勒。附近是肥沃的革尼撒勒平原,该湖可能因此而得名(见太14:34;可6:53)。这片平原在山峦和湖泊之间,迦百农在北,抹大拉在南,如今它名叫古韦尔(el-Ghuweir)。这片平原长约5公里,宽约2.4公里。由于它的亚热带气候,当地生产胡桃,无花果,橄榄和葡萄。革尼撒勒湖在旧约时代通常被称为基尼烈海(民34:11;书12:3等)。在基督的时代加利利海(或革尼撒勒湖)与全巴勒斯坦最富庶、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毗邻。加利利人口主要是犹太人,尽管这里与犹太教的中心耶路撒冷还有相当远的路程(见路2:42,44注释)。加利利在某种程度上没有犹太教的偏见和仇恨,因此在很多方面都是基督开展工作的一个理想地方。

湖。limnē,“一片水”。路加游历广泛,见过地中海,因此不会将加利利这片水域称作“海”,(thalassa),而是坚持使用limnē(“湖”)。但其他福音书作者总是称它为thalassa(“海”)。

  拥挤。鉴于这里所记录的事件和约21:1-17的记载的存在明显相似之处,一些解经家下结论说这两段是同一事件的不同版本。然而对上下文进行仔细研究之后就排除了这种可能性(另见《历代愿望》809-817页)。

  耶稣海边行走乃是清晨,但百姓仍挤在祂身边。这证明了祂的“名声”,即使是在祂下一个安息日施行神迹之前(路4:31-41)。

  上帝的道。即耶稣在讲道和教训时所说的。祂的话满有恩典(见路4:22),含有赐生命的能力(见约6:63,68),百姓都渴望听祂的话。他们的心灵在听祂──上帝的道成为肉身(见约1:1-3注释)──讲述时将会受到何等大的震撼啊!

2 祂见有两只船湾在湖边;打鱼的人却离开船洗网去了。

  船。这里提到的两只船,一只属于彼得和安得烈,另一只属于雅各和约翰。

  打鱼的人。直译是“海上的人”。这四个很快就要成为得人的渔夫,他们和西庇太以及另外两个或更多的“雇工人”(见可1:20)刚整夜捕鱼回来(见路5:5)。

  洗网。在挂起晾干之前。“撒网”(见太4:18;可1:16)只是指人在捕鱼,也可理解为这个行业的任何阶段。护理渔网实际上和用它们打鱼一样重要。他们中的另一些人在“补”网(见太4:21;可1:19),即为下一次捕鱼作准备。如果“撒”和“补”都按它们的一般意思来考虑,不同的记录之间就没有什么矛盾了(见《马太福音》第3章补充注释二;参可5:2;10:46;路7:3注释;《路加福音》第7章补充注释)。

3 有一只船是西门的,耶稣就上去,请他把船撑开,稍微离岸,就坐下,从船上教训众人。

  西门的。即西门彼得的(见第8节)。关于彼得与其他在这里整理渔网之人的关系,详见可3:16注释。

  坐下。教师通常都是坐着授课的。无论是在拉比学校中,还是拉比在耶路撒冷圣殿院落中公开发表教训时,情况都是这样的。那些在会堂里教导的人通常也都是坐着的(见对路4:20的注释)。

4 讲完了,对西门说:“把船开到水深之处,下网打鱼。”

  下。chalaō,用来形容卸货或放下船。在徒27:17中用该词指落下风帆,在第30节中指放下救生船。它还被用来指保罗被放在一个筐子里从大马士革的城墙上“缒下去”(徒9:25;林后11:33)。

5 西门说:“夫子,我们整夜劳力,并没有打着什么。但依从你的话,我就下网。”

  夫子。epistatēs,直译是“比(别人)站得高的人”;因此有了“监督者”或“管理者”的意思。路加是同观福音的作者中唯一将该词用在耶稣身上的人。一个更加常见的词──经常被路加和其他福音书作者使用的是didaskalos,直译是,“老师”(见约1:32注释)。实际上,彼得是这两对弟兄和他们所雇帮手从事捕鱼工作的epistatēs,即“管理者”(见可3:16注释)。

  整夜劳力。白天的鱼儿会看到网撒在清澈的加利利湖水中。最佳的捕鱼时间是在晚上。

  没有打着什么。加利利湖中盛产鱼儿,打鱼是当地一项普遍的行业。空手而归反倒是件很不正常的事。我们或许可以设想一下,是不是那稍后使他们满载而归的同一力量导致了现在整夜辛劳而无所收获呢?我们付出的努力有时会毫无结果,因为我们想要获得的结果只有在与更高的力量合作时才有保证。但有时,比如像在这里,上帝或许会干预我们的计划和努力,为的是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与祂合作的意义和需要。

  但。彼得可能从小就开始打鱼了。很明显,他在这方面是相当成功的,因为有一群人和他在这工作上联合。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渔夫,彼得很可能会想,他自己打鱼的本领要高过耶稣这个木匠。但是,彼得爱他的主,他坚信自己过去所看到的耶稣所行的事,所以就和他的同伴顺从了耶稣的要求。无论如何他们再也不能比那天晚上做的更差劲了。

  回想起之前整夜辛劳而没有收获,彼得和他的同伴无疑有些沮丧。在夜里漫长的守候中,彼得,很可能还有他的同伴,想到了施洗约翰的命运,他已在监狱里度过了六个月痛苦的时光(见路3:20注释)。或许他们还想到基督在过去的这一年中所遭遇的失败──犹太的领袖们既不信任祂,也不支持祂,可祂还将自己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了犹太地。耶稣最近在拿撒勒的经历可能也出现在了他们的头脑中──他家乡的人都想要杀祂。辛劳疲乏却没有收获,他们的心被怀疑的恶魔所试探所煎熬,彼得和他的同伴──就像很久以前的雅各──无疑准备从心底里发出呐喊,“这些事都归到我身上了”(见创42:36)。尽管如此,整夜失望的经验马上就要被另一种经验所代替了,这种经验将向彼得这个渔夫完全、彻底地证明基督的神性。同样,耶稣在犹太和拿撒勒失望的经历马上就要被在加利利荣耀的成功所替代了。不久之后人群将要拥到祂的身边,以至于有时祂不得不从他们面前躲开,好去吃点饭并休息一下。

6 他们下了网,就圈住许多鱼,网险些裂开,

  他们。就是彼得和安得烈。雅各和约翰显然还在湖岸上继续整理他们的渔网(见第7节)。

  许多。稍早的时候他们没有打着什么;现在与耶稣合作,他们的成功便超出了他们最乐观的预期。即便是基督,当祂作为一个人生活在世人中间时,也不凭自己做什么(见约5:19,30;8:28),因此那些跟随祂、成了得人渔夫的人必须知道,他们离了祂就不能做什么(约15:5)。人的努力只有与上帝的能力合作,特别是在得人的工作,其结果才会更加有效并持久。请将这次与大约一年半之后那次类似捕着大量鱼的情况(见约21:11)进行比较。

  裂开。彼得和安得烈正面临着丧失那一大网鱼的危险。网险些裂开暗示着这网鱼的数量真是超乎寻常,尤其是在白天这个时候。这里所显示的神能是不能被怀疑的,这个凭据也使岸上其他的渔夫大为震撼。

7 便招呼那只船上的同伴来帮助。他们就来,把鱼装满了两只船,甚至船要沉下去。

  招呼。可能彼得和安得烈驶得比较远,别人听不清他们的声音,但仍能看得到。

  同伴。metochoi,直译是“参与者”。这里可能指雅各和约翰(见第10节)。Metochoi在来3:1,14;12:8中译为“同”,“有份”,“共”,指我们与基督合作的关系。

8 西门彼得看见,就俯伏在耶稣膝前,说:“主啊!离开我,我是个罪人!”

  彼得看见。作为一个资深的渔夫,彼得在这片水域打鱼可能已经很多年了。他马上得出结论:这是一个神迹。彼得想,他是了解加利利海中鱼儿的习性的,但即便是他自己湖中的鱼,都明显地顺服耶稣。现在,他也准备好要去顺从那得人渔夫之主的呼召。见第6,9节注释。

俯伏。当那船还在湖上、其他人还在拣拾网中鱼儿的时候。基督显然此时仍在西门的船上(见第3节)。

主。Kurios,路加在他的福音书中经常用“主”来称呼耶稣(见路2:29注释)。

  离开我。彼得充分意识到自己不配与耶稣在一起。但他仍深深依恋着基督,这表明他的话只是反映出自己感觉到完全不配与耶稣在一起,而不是要和祂分开(见《历代愿望》246页)。

  罪人。当着警察的面,窃贼会不自在,即使警察不知道他的罪行。一个罪人在圣善的救主面前将会感到多么的羞愧和不配啊!这种不配的感觉是上帝通过祂的灵开始作工去改变人的生活和品格时,人心中的第一个反应。当以赛亚在异像中被引到上帝面前时,他也是这种感觉(赛6:5)。人不先感觉到自己需要救恩,上帝就不能为他做什么。只有那些饥渴慕义的人才得饱足(见对太5:3,6的注释)。彼得现在,或许是第一次,充分意识到了自己属灵上的需要。

9 他和一切同在的人都惊讶这一网所打的鱼。

  他……惊讶。直译是:“他完全陷在惊讶中”,或“惊奇将他包围”。收获的喜悦渐渐褪去,彼得和他的同伴清楚地在这神能的物质证据以外看到了这神迹对那不可见之真理所作的无声见证。

10 他的伙伴西庇太的儿子雅各、约翰,也是这样。耶稣对西门说:“不要怕!从今以后,你要得人了。”

伙伴。koinōnoi,或“同伴”。 Koinōnoi所指的关系比metochoi(见第7节注释)更为密切。

西庇太。见太4:21注释。

  雅各。这里提到了彼得三位同伴的名字。第9节已经提到他们,“他和一切同在的人”。路加就这样强调这四个人对那神迹都有类似的反应并认识到了它的意义。这里和别处,雅各的名字总是记在约翰前面,暗示他是约翰的哥哥(见《历代愿望》292页)。

  对西门。参太4:18-22;见可1:16注释。尽管耶稣这句话主要是对第一个理解了那神迹的意义并随之作出反应的彼得说的,但其他门徒知道他们也包括在这句话之内了(见路5:11)。

  得。zōgreō,来自zōos(“活的”)和agreuō(“抓住”);因此有“活捉”或“捕获”的意思。基督耶稣这位渔夫此时此刻“捕获”了彼得,安得烈,雅各和约翰。祂的“网”就是那神迹。祂“活着”“抓住”这些人的目的是让他们也“活着”“抓住”其他的人。这并非一个全新的比喻,很久以前先知耶利米曾说过类似的话(见耶16:16)。彼得,安得烈,雅各和约翰现在被福音的网抓住了;他们不能逃脱;实际上他们也无意逃脱(见路5:8,9注释)。

  这是一个多么强烈的反差啊!他们一生都在捕鱼,其结果便是鱼儿的死亡;从今以后他们要捕获人,“人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约10:10;参路19:10)。

11 他们把两只船拢了岸,就撇下所有的,跟从了耶稣。

  他们……撇下所有的。这里是那四个伙伴,带着他们所捕获最大的一网鱼上了岸。他们在获得巨大物质成功的时候舍弃了自己的职业(见《历代愿望》273页)。即便考虑到那神迹的巨大意义,现在当他们要舍弃自己所选择的职业,而去跟从一个到目前为止,显然没有获得什么大成就的流动的教师,过一种漂泊无定的生活,这无疑还是需要很大的信心的(《历代愿望》245页)。但通过那一大网鱼,主耶稣已经给了他们证据。祂会供应跟随祂之人的需要,而他们也凭着谦卑的信心相信了。

  门徒没有丝毫的犹豫。他们明智而迅速地决定要舍弃打鱼的职业,与耶稣联合去从事一种更高的职业──得人的渔夫。他们无需考虑过多的事情,无需考虑如何供给家庭的需要(参太8:19-22)。他们像平常的渔夫一样将网撒向深水;当他们返回岸边时,他们凭着信心将网撒向基督现在呼召他们的地方,撒向这片“水深”之处来得人。他们终夜都在徒然寻找他们所认为能供给生活需要的东西;现在,为了基督的缘故,他们愿意舍弃生活所供应的一切,藉着这样做,他们进入了一种更富有、更丰盛的生活(见太10:39)。他们背起侍奉的十字架并跟从耶稣的脚踪(见对可3:14的注释)。

  像数年之后的保罗,他们也将自己所有属世的财物当作有损的,因为他们以“认识……基督耶稣”为至宝。那些先前似乎有益的事物现在显得一文不值了。从今以后他们的命运就是认识耶稣,与祂一同受苦,并将祂复活的大能晓谕万民(见腓3:8-10)。一旦发现了重价的珠子,他们就变卖了他们一切所有的──属世的财物和利益──来将自己全部的体力和智力资本都投入到天国的事业中(见太13:45,46)。

  跟从了耶稣。从此以后,四个人中至少有三个──彼得,安得烈和约翰──立即跟从了耶稣。两年前他们在约旦河边所接受的呼召是要他们承认耶稣是弥塞亚──上帝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见约1:35-50注释)。现在他们蒙召是要将自己的生活和命运与祂联合起来,不仅是要相信,还要学习并作工。在此之前他们中没有一个人彻底并长期地与耶稣联合(《历代愿望》246页)。他们过去是业余的门徒,一会儿顾今生,一会儿顾永生。从今往后他们的时间和才智要投入到全职的侍奉中去。这四人跟从耶稣非因懒惰不去谋生,也不是他们身体的劳力不能成功,而是因为他们的确相信。像其他基督呼召的人一样,他们在此之前都积极地工作,直到蒙召就舍弃一切所有的跟从祂。

  这四人在犹太学者眼中没有一个有资格成为一名教师。他们身份卑微,也没有念过书,但这些特点却正是成为门徒的先决条件。他们没有受过拉比们错误观念的教导,便更容易学习知识,使自己成为建设属天国度的熟练工人(见可3:15注释)。尽管有时他们在学习耶稣教导他们的事上很迟钝,但他们是真诚献身给祂的。耶稣的爱逐渐改变他们的心怀意念,其速度是按照他们个人顺从祂的程度而定的。当他们的训练时期结束后,他们便再不是没有文化或不学无术的了,而是具有敏锐观察力和良好判断的人了。他们那么像耶稣,实际上,其他人由此认出他们是跟过耶稣的(见徒4:13)。

人在上帝事业中的作用并非取决于他的聪明和智慧,而是取决于他对基督以及手边工作的奉献。事实上,如果一个人将自己的聪明才智都奉献给上帝,那么他的影响范围将会更大(见《基督比喻实训》333页)。上帝可以不用人的聪明智慧而去与一颗仁爱的心,受教的思想和乐意的手合作。侍奉上帝最重要的便是,将自我放在一边,腾出地方来让圣灵在自己的心里作工(见《历代愿望》250页)。

[ 第一个大麻风病人:路5:12-16=太8:2-4=可1:40-45。注释主要在《马可福音》]。

12 有一回,耶稣在一个城里,有人满身长了大麻疯,看见祂,就俯伏在地,求他说:“主若肯,必能叫我洁净了。”

  在一个城里。直译是“在众多城中的一座”。

  满身长了大麻风。在福音书作者中,只有作为医生的路加注意这种病症的严重阶段。这种状况使治愈显得更为不凡。

13 耶稣伸手摸他,说:“我肯,你洁净了吧!”大麻疯立刻就离了他的身。

14 耶稣嘱咐他:“你切不可告诉人,只要去把身体给祭司察看,又要为你得了洁净,照摩西所吩咐的献上礼物,对众人作证据。”

15 但耶稣的名声越发传扬出去。有极多的人聚集来听道,也指望医治他们的病。

16 耶稣却退到旷野去祷告。

[ 从房顶缒下来的瘫子:路5:17-26=太9:2-8=可2:1-12。注释主要在《马可福音》 ]。

17 有一天,耶稣教训人,有法利赛人和教法师在旁边坐着;他们是从加利利各乡村和犹太并耶路撒冷来的。主的能力与耶稣同在,使祂能医治病人。

  有一天。直译是“那些日子里的一天”。

  法利赛人。这是《路加福音》第一次提到这个派别。关于法利赛人,见本卷注释第51,52页。

  教法师。直译是“教师”(见本卷注释第51,52页;见可1:22注释)。英文的“博士”一词最初的意思就是“教师”;实际上“教义(doctrine)”或“教训(teaching)”都源于拉丁语doctor(“教师”)。“doctor”表示医生是现代的用法。“教法师”在福音书中一般称作“文士”(见本卷注释第51,52页)。这些人的作用主要是解释国家书面和口头的律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他们大部分是法利赛人,因为只有法利赛人会特别关注律法中的细节。

  各乡村。根据约瑟弗斯的说法,加利利大概有两百个城市和乡镇。因此路加可能使用夸张的手法,他或许特别指那些基督最近加利利之行访问过的城镇。但是显然无论耶稣往哪里去,这些专业的律法教师都追踪而至,反对并阻碍祂对律法的阐释。他们似乎还聚集在迦百农和来自犹太与耶路撒冷的领袖商议,如何扭转对基督有利的民意,并重得他们失去的尊重(见可2:6注释)。

  耶路撒冷。路加专门在犹太之后提到耶路撒冷,证明他熟悉犹太人的习惯。他们将耶路撒冷在犹太地中看作是一个独立的区域(另见徒1:8;10:39)。耶路撒冷城是都市区,不在犹太的司法管辖范围之内。见路4:44注释。

  主的能力。即圣灵的能力(见《历代愿望》143,268页)。

  同在,使祂能医治。这个场合特别提到圣灵的同在并非暗示基督医治的能力是时有时无的。路加只是想通过预告祂即将施行的神迹而让人们注意到事而已。

18 有人用褥子抬着一个瘫子,要抬进去放在耶稣面前,

19 却因人多,寻不出法子抬进去,就上了房顶,从瓦间把他连褥子缒到当中,正在耶稣面前。

20 耶稣见他们的信心,就对瘫子说:“你的罪赦了。”

21 文士和法利赛人就议论说:“这说僭妄话的是谁?除了上帝以外,谁能赦罪呢?”

22 耶稣知道他们所议论的,就说:“你们心里议论的是什么呢?

23 或说‘你的罪赦了’,或说‘你起来行走’,哪一样容易呢?

24 但要叫你们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权柄。”就对瘫子说:“我吩咐你,起来,拿你的褥子回家去吧!”

  权柄。直译是“权力”。

25 那人当众人面前立刻起来,拿着他所躺卧的褥子回家去,归荣耀与上帝。

26 众人都惊奇,也归荣耀与上帝,并且满心惧怕,说:“我们今日看见非常的事了。”

非常的事。paradoxa,来自para(这里的意思是“相反”)和doxa(“[流行的]观点”,即“出人意料的”,或“不可思议的”)。英语的“paradox(“似非而是的隽语”),就是来自这个希腊词语,有相似的意思。在三个同观福音的作者中,只有路加提到了百姓对这个神迹反应的全部三个方面──惊奇,惧怕,归荣耀与上帝。见本卷注释第208页。

[ 呼召利未马太:路5:27,28=太9:9=可2:13,14。注释主要在《马可福音》]。

27 这事以后,耶稣出去,看见一个税吏,名叫利未,坐在税关上,就对他说:“你跟从我来。”

  看见。theaomai,“看”或“用心注视”。基督用心观察着马太,好像在研究他的品格。

28 他就撇下所有的,起来,跟从了耶稣。

他就撇下所有的。只有路加记录了这个细节。马太没有,实际上也不可能像彼得,安得烈和约翰在约旦河边遇见基督之后一年半时间里那样,间歇地回到他原来所从事的职业(见约1:35-45注释)。

[ 马太的筵席:路5:29-32=太9:10-13=可2:15-17。注释主要在《马可福音》]。

29 利未在自己家里为耶稣大摆筵席,有许多税吏和别人与他们一同坐席。

  大摆筵席。直译是“一个盛宴”。路加在路14:13中再次使用这个希腊词语,该词在《新约》中只出现在这两处。

30 法利赛人和文士就向耶稣的门徒发怨言说:“你们为什么和税吏并罪人一同吃喝呢?”

  发怨言。gogguzō,这是一个模仿斑鸠或鸽子咕咕叫的拟声词,就好像在为一件事不断地争论。

  税吏和罪人。原文中这两个词只用一个定冠词,因此属同一概念。在法利赛人的观念中,这两者并无差别。“税吏”自然就是“罪人”(见路3:12注释)。

31 耶稣对他们说:“无病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

32 我来本不是召义人悔改,乃是召罪人悔改。”

[ 禁食问题:路5:33-39=太9:14-17=可2:18-22。注释主要在《马可福音》] 。

33 他们说:“约翰的门徒屡次禁食祈祷,法利赛人的门徒也是这样;惟独你的门徒又吃又喝。”

34 耶稣对他们说:“新郎和陪伴之人同在的时候,岂能叫陪伴之人禁食呢?

35 但日子将到,新郎要离开他们,那日他们就要禁食了。”

36 耶稣又设一个比喻,对他们说:“没有人把新衣服撕下一块来补在旧衣服上;若是这样,就把新的撕破了,并且所撕下来的那块新的和旧的也不相称。

  没有人把新衣服撕下一块来补在旧衣服上。有文本无 “撕”字。

  把新的撕破了。有文本是“他要撕破”。新衣服撕破了,因为从它上面撕下一块布来。旧衣服也没有实质的改观,因为补上去的布料不同。

  不相称。只有路加记录了这一点,即布料与旧衣服上是不一样的,破坏了衣服的外观。

37 也没有人把新酒装在旧皮袋里;若是这样,新酒必将皮袋裂开,酒便漏出来,皮袋也就坏了。

38 但新酒必须装在新皮袋里。

39 没有人喝了陈酒又想喝新的;他总说陈的好。”

  没有人。只有路加记录了耶稣的这句后来的话。

  陈的好。有文本是“陈的更好”。陈的酒柔和爽口。习惯喝陈酒的人认为陈酒比新酒醇香,因此更加喜爱。基督说,一个习惯喝陈酒的人觉得陈酒适合他的口味;陈酒既适合他,这就足够了。他并不改变他旧有的习惯。这个比喻说明了法利赛人根深蒂固的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