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圣经库 > 42路加福音 > 正文

路加福音11--SDA圣经注释

第 11 章

提要:1 基督教导如何祷告,以及祷告要迫切。11 保证上帝愿意将好东西赐给我们。14祂赶出一个哑巴鬼,斥责亵渎的法利赛人。 28 显示谁是有福的。29 向众人宣讲。37 责备法利赛人,文士和律法师外表炫耀的圣洁。

[ 关于祷告的指示:路11:1-13 ]。

1 耶稣在一个地方祷告;祷告完了,有个门徒对他说:“求主教导我们祷告,象约翰教导他的门徒。”

  耶稣在一个地方祷告。路加没有记载这件事明确的时间和地点。如果路加这里是遵循时间的顺序,那就可能发生在访问伯大尼(路10:38-42)之后不久。若是这样,离耶稣去耶路撒冷参加奉献节就不远了。那时人们试图要拿石头打祂(《历代愿望》470页;见路17:1;约10:22,31,33注释)。这件事可能发生在耶路撒冷。如果不在耶路撒冷,它也可能发生在比哩亚的某个地方。关于这段时间所发生的事,详见太19:1注释。祷告的时间应该是清晨。这是耶稣经常做这种祷告的时间(《基督比喻实训》139页)。门徒暂时不在祂身边(《基督比喻实训》140页),可能奉差遣出去了(见路10:1注释),也可能回家作短暂的探访(见《历代愿望》259页)。关于耶稣个人的祷告生活,见可1:35;3:13注释。

  教导我们祷告。耶稣祷告的方式给门徒留下了极深的印象。祂亲密地与天父交通,好像朋友之间谈话一样。祂的祷告不同于当时的宗教领袖,事实上,与他们听过的任何祷告都不同。正式的祷告充满了套话,好像是说给一位离得极远而没有感情的上帝听的,这类祷告缺乏表现祷告者特色的真实和生命力。门徒们想,如果他们能像耶稣那样祷告,那他们作为门徒的果效必将大大增加。考虑到耶稣曾用言语(太6:7-15)和实例(路9:29)教导过门徒如何祷告,这次要求耶稣教他们祷告的人可能是过去在类似场合没有与耶稣在一起的门徒。“门徒”不限于十二门徒。这些门徒可能属于那七十个人。耶稣接受了门徒“教导我们祷告”的要求,出了一个祷告的实例,一个阐释祷告精神的比喻,还有一些鼓励祷告中信心和殷勤的劝勉(路11:2-13)。

  像约翰教导。圣经没有在其他地方提约翰教导他的门徒祷告。约翰的门徒加入耶稣的门徒之后(见可6:29注释),他们似乎自然会提起从原先老师那里学得的东西。

2 耶稣说:“你们祷告的时候,要说:我们在天上的父(有古卷作“父啊”: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有古卷无愿你的旨意云云)。

  说。这个祷告称为门徒的祷告更加合适,因为它完全不是耶稣祷告的类型。它似乎更适合于易犯错误的人类。例如,耶稣并不需要祈求赦免罪恶。关于耶稣在先前的场合所教导的祷告,见太6:9-13注释(见《基督比喻实训》140页)。

  我们在天上的的父。这是耶稣教导人对上帝的一个新的称呼,为的是加强他们的信心,并将他们有权在与祂的友谊中所享受的亲密关系深深地印刻在他们的心中(《基督比喻实训》141,142页)。

3 我们日用的饮食,天天赐给我们。

4 赦免我们的罪,因为我们也赦免凡亏欠我们的人。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有古卷无末句)。”

5 耶稣又说:“你们中间谁有一个朋友半夜到他那里去,说:‘朋友!请借给我三个饼;

  你们中间谁。关于耶稣从这个比喻中所引发的教训,见第8节注释。关于耶稣讲这个比喻的背景,见第1节注释。关于耶稣比喻的教训和解释比喻的原则,见本卷注释第203-207页。

  半夜。在东方国家里,炎热季节的旅行一般都是在夜间进行的。另外,这个来访的朋友(第6节)可能在旅途中意外而不得已耽搁了。

6 因为我有一个朋友行路,来到我这里,我没有什么给他摆上。’

  我有一个朋友。这是故事的要点。他不是为自己求,而是为有需要的朋友求(见第8节注释)。

  我没有什么。这个人自己没有什么食物,所以才半夜来求助。同样,我们意识到自己不能做什么(约15:5),所以就来到属灵食物的伟大源泉(见约6:27-58)。那些帮助别人、使他们认识全人类伟大朋友的人经常感到自己缺乏天上的粮食。他们急于把天粮分给别人。

7 那人在里面回答说:‘不要搅扰我,门已经关闭,孩子们也同我在床上了,我不能起来给你。’

  不要搅扰我。显然他并不是缺乏,而是不愿意被打搅,所以才说出“不要搅扰我”的话。一旦这个人觉得不起床的麻烦比起床还大时,他就会给他夜间来访的朋友提供他所需要的一切食物了(第8节)。

  人有时会认为上帝更喜欢人不要来麻烦祂,但第9-13节告诉我们祂真实的品格。祂是一位关心我们、充满慈爱、慷慨大方的父亲。那个不情愿起来供给自己朋友需要的人决不能代表天父(见第13节)。这个比喻的教训是通过对照,而不是通过比较发挥出来的。

  关闭。他似乎是说:“就让它关着”。他不想再开门。古时把一扇门关紧不像今天这么容易。

  同我在床上了。东方许多地区甚至在今天,家庭所有的成员还睡在一间屋子里,经常是睡在地板上的一张“垫子”上,或者是在一张低矮的、凸起的台式床上。因此一个人起来很容易吵醒其他人。

  我不能。他实际上不愿意应允朋友的要求,而不是不能。

8 我告诉你们,虽不因他是朋友起来给他,但因他情词迫切的直求,就必起来照他所需用的给他。

  直求。Anaideia(“可耻”,或“鲁莽”)。房主一次又一次地拒绝了深夜访客的紧急呼求(见《基督比喻实训》143页),但是那个呼求者不接受被拒绝的结果。“真实的信心带有一种岁月和辛劳所无法磨灭的兴奋,不屈不挠的原则,和坚定不移的宗旨”(《基督比喻实训》147页)。同样,比喻在这里的教训也是通过对照,而不是通过比较发挥出来的(见第7节注释)。只要对祂地上的儿女有益的事,上帝不会不给他们成就。凡是好的事情,上帝不需要人的劝说或恭维,也会愿意或甘心去做。上帝知道我们的需要,祂完全能满足它们。祂愿意提供“超过我们所求所想的”(弗3:20)。

9 我又告诉你们,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

  祈求。关于第9-13节,见太7:7,11注释。祷告不是劝说上帝就一件事接受我们的意见,而是去寻求祂对这件事的旨意。祂在我们祈求之前就已经知道我们的需要了;不仅如此,祂还知道什么是对我们最好的。与此相反,我们经常不明白自己的需要。我们经常认为自己需要的东西其实是我们不需要甚至是于己有害的;我们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最大的需要(参《基督比喻实训》145页)。祷告会带领我们的心思以及我们的生活与上帝的旨意和谐(见《基督比喻实训》143页)。这是上天所指定的训练我们愿望的神圣方法。祷告的真实目的不是要改变上帝,而是要改变我们,好使我们渴望“立志行事……成就祂的美意”(腓2:13)。

  对于真诚祈祷之人在谦卑和信心中发出的每一呼求上帝总会给一个答案。或是“可以”,或是“不可以”,或是“等待”。有时对祈求的答复会迟延,这是因为在上帝回答它之前,我们的心里会发生变化(见《历代愿望》200页)。对于答复的祷告来说都有确定的条件,如果我们的祷告迟迟没有答案,我们就应该探询我们自己这里有什么不当的地方。如果我们还没有满足上帝垂听我们祈求的条件,就对祂不忍耐,这便是对上帝的冒犯。

  当然,这个比喻的中心教训是,祷告中的坚持。这个比喻也给我们主所建议坚持的要求下了定义──祷告者的目的是为了同胞的益处以及上帝之国的扩展。“基督向上帝所领受的一切,我们也能领受”(《基督比喻实训》149页)。反复无常的祷告是不讨上帝喜悦的,“在祂并没有改变,也没有转动的影儿”(雅1:17)。那在祷告中容易改变的人并不是真的期望从上帝那里得到任何东西。“那疑惑的人”不要“想从主那里得什么”(雅1:6,7)。

10 因为,凡祈求的,就得着;寻找的,就寻见;叩门的,就给他开门。

11 你们中间作父亲的,谁有儿子求饼,反给他石头呢?求鱼,反拿蛇当鱼给他呢?

12 求鸡蛋,反给他蝎子呢?

13 你们虽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东西给儿女;何况天父,岂不更将圣灵给求祂的人吗?”

[ 一个被鬼附着又瞎又哑的人;不得赦免的罪:路11:14-32=太12:22-45=可3:20-30。注释主要在《马太福音》]。

14 耶稣赶出一个叫人哑巴的鬼,鬼出去了,哑巴就说出话来;众人都希奇。

  如果路加这里叙述的事件以及随后的谈话被认为与《马太福音中》相对应的段落相同──这似乎也是可能的──那显然路加没有严格遵循时间的顺序。路加记载这件事的上下文所表明的时间比马太所记载的要晚将近一年半(见太12:22;路11:1注释)。除路11:16,27,28以外,两处的叙述几乎是一致的,再联系在比哩亚的传道(见第1节注释),这似乎就证实了路加和马太所记载的是同一件事。如果描述的是两件事情,那也应该是相似的,包括后面的谈话。

15 内中却有人说:“祂是靠着鬼王别西卜赶鬼。”

16 又有人试探耶稣,向祂求从天上来的神迹。

  又有人试探耶稣。见太12:38-42;16:1注释。

17 祂晓得他们的意念,便对他们说:“凡一国自相纷争,就成为荒场;凡一家自相纷争,就必败落。

18 若撒但自相纷争,他的国怎能站得住呢?因为你们说我是靠着别西卜赶鬼。

19 我若靠着别西卜赶鬼,你们的子弟赶鬼又靠着谁呢?这样,他们就要断定你们的是非。

20 我若靠着上帝的能力赶鬼,这就是上帝的国临到你们了。

21 壮士披挂整齐,看守自己的住宅,他所有的都平安无事;

22 但有一个比他更壮的来,胜过他,就夺去他所倚靠的盔甲兵器,又分了他的赃。

23 不与我相合的,就是敌我的;不同我收聚的,就是分散的。”

24 “污鬼离了人身,就在无水之地过来过去,寻求安歇之处;既寻不着,便说:‘我要回到我所出来的屋里去。’

  污鬼。见太12:43-45注释。

25 到了,就看见里面打扫干净,修饰好了,

26 便去另带了七个比自己更恶的鬼来,都进去住在那里。那人末后的景况比先前更不好了。”

27 耶稣正说这话的时候,众人中间有一个女人大声说:“怀你胎的和乳养你的有福了!”

  有一个女人。她是在“众人中间”,即显然是在听刚才讨论的人中间。此外,“这话”将第27,28节的事件和前面数节中的讨论联系在一起。马太在这里说到了耶稣母亲和兄弟的到来(太12:46),而路加把这件事记在8:19-21中。或许是他们的到来促使这个女人说出这里记载的话。

28 耶稣说:“是,却还不如听上帝之道而遵守的人有福。”

  却还不如。耶稣并没有否认那个女人对他母亲马利亚的颂扬;像每一位好母亲一样,马利亚配得尊荣,也配与她高贵儿子的荣耀有份。耶稣而是指出说话者就天国而言,她认识的不足。耶稣既不赞成也不反对她所说的。如果耶稣想要祂的门徒或基督徒普遍地将特殊的尊荣给予马利亚,那么这个陌生人归赞美荣耀给她的话,将会是祂发出这样一个教训的理想机会,或者至少对她所说的话表示一种善意的赞同,就像祂在彼得承认祂是上帝的儿子时所作的一样(见太16:17注释)。根据经文,基督徒对耶稣神性的承认是很重要很关键的,而将特别的荣耀给予马利亚,这样的观念在经文中甚至连暗示都没有(见太1:18,25;12:48,50;路1:28,47注释)。在太12:46-50中,耶稣似乎否定了祂母亲有任何特别的重要性,至少就基督教的信徒而言。

29 当众人聚集的时候,耶稣开讲说:“这世代是一个邪恶的世代。他们求看神迹,除了约拿的神迹以外,再没有神迹给他们看。

  邪恶的世代。关于第29-32节,见太12:38-42的注释。不清楚这是否应该被视为是路加叙述记载在太12:38-42中的事件,或者是后来与比哩亚传道有关的事件(见《历代愿望》488页;见路11:1,33注释)。

30 约拿怎样为尼尼微人成了神迹,人子也要照样为这世代的人成了神迹。

31 当审判的时候,南方的女王要起来定这世代的罪;因为她从地极而来,要听所罗门的智慧话。看哪!在这里有一人比所罗门更大。

32 当审判的时候,尼尼微人要起来定这世代的罪,因为尼尼微人听了约拿所传的就悔改了。看哪!在这里有一人比约拿更大。”

[ 心里的光:路11:33-36。参太5:15注释 ]。

33 “没有人点灯放在地窨子里,或是斗底下,总是放在灯台上,使进来的人得见亮光。

  点灯。路加曾在海边讲道的叙述中记载了耶稣关于灯及其所发之光的教训(见路8:16注释)。这暗示了路11:33-36的题材是在后来表达出来的,可能是与比哩亚的传道有关。可以确定,耶稣在这段时期里重复了祂原先的许多教训(见《历代愿望》488页)。这些事或许也暗示第14-32节记载了发生在比哩亚的事件(见第14,29节注释)。

34 你眼睛就是身上的灯。你的眼睛若了亮,全身就光明;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

35 所以,你要省察,恐怕你里头的光或者黑暗了。

36 若是你全身光明,毫无黑暗,就必全然光明,如同灯的明光照亮你。”

[和一个法利赛人的领袖吃饭:路11:37-54。参太23:1-39;路20:45-47注释 ]。

37 说话的时候,有一个法利赛人请耶稣同他吃饭,耶稣就进去坐席。

  一个法利赛人。我们似乎有理由认为第37-54节中所提到的场合与太23:1-39;路20:45-47是完全不同的。“说话的时候”(路11:37)将本章的余剩部分与上一章的内容紧紧联系在一起。这次耶稣正在一个法利赛人的家里吃饭,而另一个次祂却在耶路撒冷圣殿的院落中(见太23:38;24:1注释)。这件事发生在耶稣传道结束之前“几个月”(《基督比喻实训》253页;见路12:1注释)。

  高等考证派的学者认为,路加依据的是各种原始资料。他不了解它们与耶稣生平中其他事件的关系,而就随意将其编排在一起。这种说法是没有事实根据的。现代的布道家也经常在不同场合使用相同的讲道材料,或多或少作些变化,我们并没有理由认为耶稣在传达祂的信息时不会这样做。事实上,在耶稣各个城镇乡村不同地区的传道过程中,如果祂从未重复过相同的普遍真理,那才是让人感到奇怪的。像上下文所表明的,在不同时间里说出的话语中,言辞上存在相似性是一点儿也不奇怪的。如果路加的言辞常与其他福音书的作者相似,甚至在基督生平不同事件的记录之中也都是相似,那就没有理由否认路加是受圣灵引导的。同时应当记住,福音书的作者们在讲述福音的故事时并不一定严格按时间顺序(见彼后1:21怀爱伦注释)。

  尽管路11:37-54所描述的事件与太23:1-39的记载不同,但内容方面极大的相似性使得将注释主要放在那里而不是这里也是可取的。

  同他吃饭。关于犹太人餐桌的习俗,见可2:15注释。

38 这法利赛人看见耶稣饭前不洗手便诧异。

  诧异。见太22:4注释。关于洗手礼节的意义和方式,见可7:1-8注释。关于耶稣在这方面的教训,见可7:9-23注释。

39 主对他说:“如今你们法利赛人洗净杯盘的外面,你们里面却满了勒索和邪恶。

  洗净……的外面。关于第39,40节,见太23:25注释。

  勒索。harpagē(“强夺”,“抢劫”,“掠夺”,或“盗取”)。来10:34将harpagē译为“被人抢去”。其形容词形式harpax,用来描写“残暴的”狼(见太7:15注释)和“勒索(者)”(见路18:11;林前5:10;6:10)。

40 无知的人哪,造外面的,不也造里面吗?

  无知的人哪。aphrones,“不省人事的(人)”或“愚蠢的(人们)。 Aphrōn是个形容词,相应的名词是aphrosunē(“愚蠢”)。

41 只要把里面的施舍给人,凡物于你们就都洁净了。

  只要……施舍给。参路12:33。第41节的意思有些模糊。ta enonta译出来是“你有的东西”,在《新约》其他地方没有出现过,我们不清楚耶稣用它来表示的意思。希腊文似乎可直译为“里面的东西”,即“杯”和“盘”面,或法利赛人自己的“里面”(见第39节)的东西。如果耶稣指的是“杯”和“盘”里的东西,那祂是在说,对穷人的慷慨是避免真污秽的更好方法,比一丝不苟地保持食物容器礼节性的洁净要好得多了。如果耶稣指的是法利赛人他们自己,那祂是在说,对于达到心灵的洁净,慷慨的精神和对穷人的关心,是比吹毛求疵地关心遗传的琐碎细节(见可7:7注释)更好的方法。将这里和耶稣给那富有的少年官之劝告进行比较(见路18:22,23注释)。

  于你们就都洁净了。见可7:19的注释。这里的意思显然是:“你在上帝眼中就洁净了”。当发生这种状况时就没有什么能让你挂虑的了。但有人认为这里是反话,当你施舍时“你[在你自己眼中]就洁净了”。

42 “你们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将薄荷、芸香并各样菜蔬献上十分之一,那公义和爱上帝的事反倒不行了。这原是你们当行的;那也是不可不行的。

  你们……有祸了。见太23:13注释。

  薄荷、芸香。见太23:23注释。

43 你们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喜爱会堂里的首位,又喜爱人在街市上问你们的安。

  首位。见太23:6注释。

44 你们有祸了!因为你们如同不显露的坟墓,走在上面的人并不知道。”

  法利赛人。关于文士和法利赛人,见本卷注释第51,52页。

  不显露的坟墓。时间抹去了坟墓任何外表的痕迹,“走在上面的人并不知道”。与死人接触会带来礼仪上的玷污。

45 律法师中有一个回答耶稣说:“夫子!你这样说也把我们糟蹋了。”

  律法师中有一个。路加的这个特殊的细节并没有出现在太23:27相应的段落里。“律法师”是“文士”。路加是为外邦人写作的,他们可能会误解“文士”这个词所特有的希伯来语含义,所以路加就用“律法师”来代替了“文士”。

  你这样说也把我们糟蹋了。文士中大部分是法利赛人。法利赛人是一个宗教派别;文士或“律法师”则是专业解释律法的人。在《马太福音》第23章相应的段落中,耶稣从一开始就将法利赛人和文士相提并论。这也说明路加这里所记载的与马太所记的不是同一次,尽管它们很相似(见第37节注释)。

46 耶稣说:“你们律法师也有祸了!因为你们把难担的担子放在人身上,自己一个指头却不肯动。

  放在人身上。见太23:4注释。

47 你们有祸了!因为你们修造先知的坟墓,那先知正是你们的祖宗所杀的。

  修造……坟墓。关于第47,48节,见太23:29,30注释。

48 可见你们祖宗所作的事,你们又证明又喜欢;因为他们杀了先知,你们修造先知的坟墓。

49 所以,上帝用智慧(“用智慧”或作“的智者”)曾说:‘我要差遣先知和使徒到他们那里去,有的他们要杀害,有的他们要逼迫,’

  上帝用智慧。有文本为“上帝的智慧”。见太23:34注释。根据林前1:24,30节,耶稣自己是“上帝的智慧”成为肉身,但不知道耶稣这里是否指祂自己。祂的意思更有可能是,“上帝用智慧”。世界上没有书是以这个词组作为书名的。

50 使创世以来所流众先知血的罪都要问在这世代的人身上,

  众先知。关于第50,51节,见太23:35,36注释。

  创世。见太13:35;25:34;启13:8。

  这世代。见太12:39;23:36;24:34注释。

51 就是从亚伯的血起,直到被杀在坛和殿中间撒迦利亚的血为止。我实在告诉你们,这都要问在这世代的人身上。

52 你们律法师有祸了!因为你们把知识的钥匙夺了去,自己不进去,正要进去的人你们也阻挡他们。”

  知识的钥匙。参太23:13注释。上下文及太23:13表明,这里所说的知识就是救恩的知识。关于“钥匙”的类似用法,见太16:19注释。

53 耶稣从那里出来,文士和法利赛人就极力的催逼他,引动他多说话,

  耶稣从那里出来。有文本为“祂说了这些话”。

  文士和法利赛人。关于文士和法利赛人,见本卷注释第51,52页。关于他们先前阻碍耶稣工作的努力,见太4:12;可2:24;路6:6,7,11等注释。

54 私下窥听,要拿祂的话柄。

  有文本无“要拿祂的话柄”。两年以来,在加利利和犹太,耶稣无论往哪里去,公会派来的探子都不停地尾随着祂的脚踪(《历代愿望》213页;见第53节注释)。现在他们比以往更活跃了。但是他们一点儿也得不到控告耶稣的把柄,除了凭空捏造和歪曲误传之外(见太26:59-63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