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圣经库 > 42路加福音 > 正文

路加福音12--SDA圣经注释

第 12 章

提要:1 基督教导祂的门徒在宣扬祂的教训时要防止假冒为善和惧怕。 13 用财主建造更大仓房的比喻警告众人不要贪心。22 我们一定不能过于关注地上的事情。31 要寻求上帝的国。33 要施舍。36 预备好,随时等候我们的主来叩门。41 基督的管家要留心照管所交付他们的。49 预期逼迫。54 人们必须留重视这个恩典的时期,58 因为还没有和解就死亡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 针对法利赛人的警告:路12:1-12]。

1 这时,有几万人聚集,甚至彼此践踏。耶稣开讲,先对门徒说:“你们要防备法利赛人的酵,就是假冒为善。

  这时。这个过渡词将第12章的讲道与第11章所记载在一个法利赛人家中的事联系起来。尽管耶稣在以前的场合中曾发表过第12章的大部分教训(见《历代愿望》408,488页),但从其整体而言,这一章似乎是一个连贯的讲章,是在法利赛人家里的事件结束之后立即发出的(见路11:53,54注释)。此时离耶稣地上传道的结束还有几个月(《基督比喻实训》258页)。路12:2-9,51-53与太10:26-36的内容相似,都是对十二门徒的吩咐。路12:22-34,57-59与太6:25-34,19-21;5:25,26相似。路12:39-46与太24:43-51相似。路12:54-56与太16:2,3相似。《路加福音》第12章全篇的主题是真诚和奉献。这正是真正跟从耶稣之人的特征,与假冒为善的法利赛人形成对比。

  几万人。muriades;因此泛指任何庞大的数目(见徒21:20)。英语的“myriad(无数)”就来自murias(复数形式是muriades)。

  彼此践踏。这个形象的细节强调了聚集群众的规模。

  先。接下来的话主要是对门徒的,但也是对“几万”群众将的。“先”不要和“防备”联系起来,而要在“对门徒说”前面。

  你们要防备。见太16:5-9注释。在那个法利赛人家里的时候,门徒们就已经看到法利赛人工作的酵了(见路11:37-54)。

  假冒为善。先前耶稣曾将法利赛人的“酵”解释为他们的“教训”(见太16:12),即他们所表白自己相信的以及他们所教导的。这里的“酵”主要是指他们的生活方式。无论在理论(“教训”)上,还是在实际(“假冒为善”)上,也无论是通过教训,还是通过实例,法利赛人的影响都使人转离了上帝和真理。关于“假冒为善”,见太6:2;23:13注释。

2 掩盖的事没有不露出来的;隐藏的事,没有不被人知道的。

  关于第2-9节,见太10:27-33注释。

3 因此,你们在暗中所说的,将要在明处被人听见;在内室附耳所说的,将要在房上被人宣扬。”

  内室。通常是存放货物的地方。

4 “我的朋友,我对你们说,那杀身体以后不能再做什么的,不要怕他们。

5 我要指示你们当怕的是谁:当怕那杀了以后又有权柄丢在地狱里的。我实在告诉你们,正要怕他。

  地狱。geena(见太5:22;耶19:2注释)。

6 五个麻雀不是卖二分银子吗?但在上帝面前,一个也不忘记;

  五个麻雀。在《马太福音》的相应段落里(太10:29)提到,两个麻雀卖“一分银子”。

  分。assaria(见本卷注释第49页;见太10:29注释)。

7 就是你们的头发,也都被数过了。不要惧怕,你们比许多麻雀还贵重!”

8 “我又告诉你们,凡在人面前认我的,人子在上帝的使者面前也必认他;

  认。直译是“同意”,因此有“承认”的意思。

9 在人面前不认我的,人子在上帝的使者面前也必不认他;

10 凡说话干犯人子的,还可得赦免,惟独亵渎圣灵的,总不得赦免。

  话干犯。见太12:32注释。

  人子。见太1:1;可2:10注释。

11 人带你们到会堂,并官府和有权柄的人面前,不要思虑怎么分诉,说什么话;

  官府和有权柄的。关于第11,12节,见太10:19,20注释。

12 因为正在那时候,圣灵要指教你们当说的话。”

[ 财主的无知:路12:13-34。关于比喻,见本卷注释第203-207页 ]。

13 众人中有一个人对耶稣说:“夫子!请你吩咐我的兄长和我分开家业。”

  一个。就是在那位款待基督的法利赛人(见路11:37)家门外街上等候祂的“几万人”(见第1节)中的一个。这个向耶稣说话的人曾听见主对文士和法利赛人严厉的谴责(见路11:39-52;《基督比喻实训》253页)以及祂对门徒们在官长面前当如何做的指导(见路12:11;参《基督比喻实训》252页)。他想,如果耶稣用同样的权威对他的哥哥讲话,他哥哥是不敢违背的。在他心中,天国的福音无非就是一种增进他自私利益的手段。参行邪术的西门对待救恩的态度(徒8:9-24)。

  众人。ochlos。在第1节中译为“人”。关于这件事的时间背景,见第1节注释。

  吩咐我的兄长。弟兄两人显然都是贪心;否则他们之间不大可能爆发口角和冲突。

  分开家业。根据摩西律法中关于家产的规定,长子要继承父亲的双份家产,余下的弟兄或弟兄们每人继承一份(见申21:17注释)。这件事中的弟弟或许就是来恳求耶稣来劝阻他哥哥根据律法继承双份产业。

14 耶稣说:“你这个人!谁立我作你们断事的官,给你们分家业呢?”

  你这个人。这种称呼含有严厉的语气(见路22:58,60;罗2:1;9:20)。

  断事的官,给你们分家业。耶稣来传扬的国“不属这世界”(见约18:36)。祂从未委托祂的门徒去作社会仲裁的代理人,同样重要的是,无论何时祂都没有想着去在人与人之间进行裁判(见约8:3-11)。就像古代的先知一样(弥6:8等),耶稣清楚地发出了应当用于管束人与他同胞之关系的原则(见太5:38-47;6:14,15;7:1-6,12;22:39等注释),但却将民事审判的职责单独交给了国家当局。在任何情况下祂都没有违反过这条原则,那些奉祂的名说话的人,应该在这方面以及其他方面很好地跟从祂的榜样(《基督比喻实训》第254页)。

15 于是对众人说:“你们要谨慎自守,免去一切的贪心,因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丰富。”

  贪心。pleonexia(见可7:22注释)。贪婪的定义是对生活中的物质有过分的感追求,特别是对那些属于别人的东西。那个对耶稣说话的人并不需要更多的财富;他所需要的是从自己心中去除贪婪,之后他就不那么挂心财物了。如果心中没有贪婪,也就没有需要裁定的纠纷了。像往常一样,耶稣直指问题的根源,祂提出的解决办法可以防止将来生活中再出现类似的问题。祂没有像现在的社会福音那样提供临时性的万灵药。人最需要的不是更高的工资和更丰厚的收益,而是心灵和思想的改变,好引导他们“先求祂的国和祂的义”,并完全相信他们生活的必需品将要“加给”他们(见太6:33注释)。

  家道丰富。见太6:24-34注释。物质主义是当今世界许多主要问题的根源。它是大多数政治和经济哲学的理论基础,因此也是大多数摧残人类阶级与阶级、国家与国家之间争端的罪魁祸首。不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这使得人生发出一种欲望要获得更多,但人又不肯通过自己诚实辛劳的努力去达到这一目的,于是便强迫其他人放弃全部或部分他们所拥有的,来满足自己的欲望。世界上许多无法解决的问题,原因就是贪婪。

  这个人要求耶稣承担起裁判他哥哥行为的角色,这同一种精神如今也在引导一些实业家不择手段地攫取更多的利润,也引导着工人们不管自己对财富创造贡献的大小以及他们雇主的支付能力而不断地要求涨工资。同样,这种精神引导着一个利益集团去寻求对自己有利的法律,而不管这种法律对国中别的团体或阶层会有什么影响;它引导一个国家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其他民族,却不顾其他民族的愿望和这些民族百姓的利益。这种精神导致家庭破裂,青少年犯罪,以及无数的刑事案件。

  对于物质的东西,上帝呼召所有愿意爱祂、跟随祂的人以其真实的价值看待它们,将它们放在具有永恒价值的事物之下(见太6:24-34;约6:27注释)。与大多数人所持的观点相反,更多的“家道”并不一定意味着更大的幸福。幸福并不依赖于“家道”,而是依赖于一个人心灵和思想的状态(见传2:1-11注释)。

16 就用比喻对他们说:“有一个财主田产丰盛;

  比喻。关于耶稣比喻的教训及其解释的原则,见本卷注释第203-207页。这个只有路加记载的比喻,说明了第15节中指出的原则,物质的“家道”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目标(另见太19:16-22注释)。这个比喻完全可以取标题为“将生命奉献给获取财物的愚蠢”。

  田产。人将种子撒在土中并尽其所能地照料,但那使种子生长的确是上帝(见可4:26-29注释)。人能为种子成长的过程做什么呢?使其生长的乃是上帝(见林前3:6,7)。是上帝赐下阳光雨水(见太5:45注释)并用“丰年”(见徒14:17)赐福人的劳动。在以色列人进入应许之地之前,上帝警告他们不要忘记是祂赐给他们“得货财的力量”(申8:11-18)。但人总是易于将上帝赐给他的归功于自己,心里说,“这货财是我力量、我能力得来的”(申8:17)。这是多么致命的自欺啊!那心里不感谢上帝的人,“思念”将变为“虚妄”,他“无知的心”也就“昏暗”了(见罗1:21)。他幻想自己充满智慧,但在上帝眼中却是一个愚拙的人(见罗1:22)。他如果一直这样,最终会把上帝从他的思想中彻底排除出去并完全醉心于属世的福分和肉体的享乐(见罗1:23-32)。他爱宴乐,而不爱上帝(提后3:4)。

17 自己心里思想说:‘我的出产没有地方收藏,怎么办呢?’

  心里思想。即反复琢磨这件事。他“思想”这件事,似乎要得出一个符合逻辑的结论。

  我……没有地方。意识到这个事实应该使他想到那些需要的人。上帝如此丰盛赐给他的东西正是这些人所需要的。但自私自利却弄瞎了他的眼睛,使他看不到同胞的需要(见路16:19-31注释)。

  收藏。直译是“收存”。

18 又说:‘我要这么办:要把我的仓房拆了,另盖更大的,在那里好收藏我一切的粮食和财物,

  我的粮食。请注意他的占有欲:“我的粮食“,“我的仓房”,“我的……财物”,“我的灵魂”(参何2:5)。他的思想全都是自我。他显然没有意识到“怜悯贫穷的,就是借给耶和华”(箴19:17)。

19 然后要对我的灵魂说:“灵魂哪,你有许多财物积存,可作多年的费用,只管安安逸逸地吃喝快乐吧!’

  灵魂。见太10:28注释。

  安安逸逸地。他已经发了财,准备退休了。他不想继续生产,而是一心享受人生的美好事物。

  吃喝快乐吧。他深信自己的财富已经足可以使他度过奢侈放荡的余生了,他好像那个身在异乡的浪子,忘记了上帝和他的同胞(见路15:13注释;参传8:15)。

20 上帝却对他说:‘无知的人哪,今夜必要你的灵魂;你所预备的要归谁呢?’

  无知的人哪。见路11:40注释。耶稣并没有说上帝真的向那“无知的人”说了这些话,甚至也没有说上帝使他意识到这种称呼的意义,这就像我们的主所说财主和“祖亚伯拉罕”之间的一段对话(路16:24-31),实际上这段对话并没有发生。提供这两个对话的例子都是为了听众的益处,为要使他们看清这比喻所显示出来的神圣原则。参森林中树木的对话(士9:8-15)。

  你的灵魂。直译是“他们必要你的灵魂”。有人认为非人称的“他们”是拉比的含蓄说法,为了避免提上帝的圣名(见路15:7注释)。其他人则认为这个代词是指那“灭命的”(见伯33:22)。

21 凡为自己积财,在上帝面前却不富足的,也是这样。”

  为自己积财。任何人,若只为自己考虑打算,他在上帝眼中便是无知的(见路11:40注释)。天国的福音是要将人的思想从自身引导出来,使其向上注意上帝,并向外注意他的同胞。关于这里涉及的原则,见路12:15注释。

  在上帝面前。“无知的人”没有积攒财宝在天上(见太6:19-23注释)。

22 耶稣又对门徒说:“所以我告诉你们,不要为生命忧虑吃什么,为身体忧虑穿什么;

  又对……说。耶稣在回答了那打断他讲道的人之后,又重新开始对百姓和祂的门徒讲话(见第1,13节注释)。

  不要……忧虑。(见太6:25注释)。关于路12:22-34,见太6:19-21,25-33注释。

23 因为生命胜于饮食,身体胜于衣裳。

  饮食。trophē,“食物”,“粮食”,“食品”(见太3:4注释)。

24 你想乌鸦,也不种也不收,又没有仓又没有库,上帝尚且养活它。你们比飞鸟是何等的贵重呢!

25 你们哪一个能用思虑使寿数多加一刻呢(或作“使身量多加一肘呢”)?

  使身量多加。见太6:27注释。

26 这最小的事,你们尚且不能做,为什么还忧虑其余的事呢?

27 你想百合花怎么长起来;它也不劳苦,也不纺线。然而我告诉你们,就是所罗门极荣华的时候,他所穿戴的,还不如这花一朵呢!

28 你们这小信的人哪,野地里的草今天还在,明天就丢在炉里,上帝还给它这样的妆饰,何况你们呢!

29 你们不要求吃什么,喝什么,也不要挂心;

  你们不要求。原文的“你们”是强调的。

30 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们必须用这些东西,你们的父是知道的。

31 你们只要求祂的国,这些东西就必加给你们了。

32 你们这小群,不要惧怕,因为你们的父乐意把国赐给你们。

33 你们要变卖所有的周济人,为自己预备永不坏的钱囊,用不尽的财宝在天上,就是贼不能近、虫不能蛀的地方。

  钱囊。ballantia,“钱包”(见路10:4)。

34 因为,你们的财宝在哪里,你们的心也在那里。”

[ 等候主人的归来:路12:35-39。关于比喻,见本卷注释第203-207页]。

35 “你们腰里要束上带,灯也要点着,

  你们腰里要束上带。就是预备行动(见诗65:6注释)。警醒是这个简短比喻的主题。这是耶稣第一次公开教导祂的复临。祂在世的传道即将结束了。因此祂试图让人为祂的升天和带着能力在荣耀中复临作好准备。这个比喻强调了主的复临在望,我们应该正确地生活。

36 自己好象仆人等候主人从婚姻的筵席上回来。他来到,叩门,就立刻给他开门。

  等候。不是闲懒地,而是在警醒和真诚的预备之中。将这句话与十个童女的比喻进行比较(太25:1-12)。

37 主人来了,看见仆人警醒,那仆人就有福了。我实在告诉你们,主人必叫他们坐席,自己束上带,进前伺候他们。

  有福了。或“幸福的”(见太5:3注释)。

  实在。见太5:18注释。

  自己束上带。见诗65:6注释。即主人赏识他们对自己的忠诚。

38 或是二更天来,或是三更天来,看见仆人这样,那仆人就有福了。

  二更天。即大约晚上9点到午夜12点(见太14:25注释)。

  三更天。大约从午夜12点到凌晨3点。

39 家主若知道贼什么时候来,就必警醒,不容贼挖透房屋,这是你们所知道的。

  家主。oikodespotēs,“房屋的主人”(见路2:29注释)。见箴7:19注释。

  挖透。东方许多房屋的墙壁都是土制的,窃贼进入房屋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挖个洞(参结12:5,12)。

40 你们也要预备;因为你们想不到的时候,人子就来了。”

41 彼得说:“主啊,这比喻是为我们说的呢?还是为众人呢?”

  彼得说。彼得照例自命为十二个门徒的发言人(见太14:28;16:16;17:14注释)。

  还是为众人。当时十二门徒和群众都在场(见第1节注释),彼得显然在想,耶稣关于警醒的教训是特别针对门徒──好像比喻中“主人”的“仆人”,说的呢?还是普遍适用于在场的众人呢?

42 主说:“谁是那忠心有见识的管家,主人派他管理家里的人,按时分粮给他们呢?

  那忠心有见识的管家。关于第42-46节,见太24:45-51注释。

43 主人来到,看见仆人这样行,那仆人就有福了。

44 我实在告诉你们,主人要派他管理一切所有的。

45 那仆人若心里说:‘我的主人必来得迟’,就动手打仆人和使女,并且吃喝醉酒;

46 在他想不到的日子,不知道的时辰,那仆人的主人要来,重重的处治他(或作:把他腰斩了),定他和不忠心的人同罪。

47 仆人知道主人的意思,却不预备,又不顺他的意思行,那仆人必多受责打;

  知道主人的意思。见太7:21-27注释。上帝是根据一个人对职责的认识程度来衡量他所应负之责任的,包括他应该知道却没有努力使自己知道的真理(见结3:18-21;18:2-32;33:12-20;路23:34;约15:22;提前1:13;雅4:17)。

48 惟有那不知道的,做了当受责打的事,必少受责打;因为多给谁,就向谁多取;多托谁,就向谁多要。”

49 “我来要把火丢在地上,倘若已经着起来,不也是我所愿意的吗?

  把火丢在。原文强调“火”。关于第49-53节,见太10:34-36注释。

  倘若已经着起来。第49节后半部分的意思不是很清楚。有文本为“我会怎么样呢?”

50 我有当受的洗还没有成就,我是何等的迫切呢?

  我有……洗。显然不是指耶稣在约翰手中受洗。现在已经过去三年多了,这里指的是祂死亡的“洗礼”(见太3:11注释)。“施洗”一词用作比喻时,是指“浸没”在使人面对死亡的状况中,正如一个人长时间浸没在水中的状况。

51 你们以为我来,是叫地上太平吗?我告诉你们,不是,乃是叫人纷争。

52 从今以后,一家五个人将要纷争:三个人和两个人相争,两个人和三个人相争;

53 父亲和儿子相争,儿子和父亲相争;母亲和女儿相争,女儿和母亲相争;婆婆和媳妇相争,媳妇和婆婆相争。”

54 耶稣又对众人说:“你们看见西边起了云彩,就说:‘要下一阵雨’;果然就有。

  你们看见……云彩。关于第54-56节,见太16:2,3注释。

55 起了南风,就说:‘将要燥热’;也就有了。

56 假冒为善的人哪,你们知道分辨天地的气色,怎么不知道分辨这时候呢?”

57 “你们又为何不自己审量什么是合理的呢?

  不自己审量。关于第57-59节,见太5:25,26注释。

58 你同告你的对头去见官,还在路上,务要尽力的和他了结;恐怕他拉你到官面前,官交付差役,差役把你下在监里。

  对头。antidikos,“(在诉讼的)对手”,因此有“敌人”或“对手”的意思。

  拉你。直译是,“将你[强行]拖下去”。

  官。收缴罚金的人。无力偿还就意味着监禁。关于古代因债坐牢的习俗,见太18:25注释。

59 我告诉你,若有半文钱没有还清,你断不能从那里出来。”

  文。lepton,一种面值很小的铜币(见本卷注释第49页;参路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