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圣经库 > 43约翰福音 > 正文

约翰福音09--SDA圣经注释

第 9 章

提要:1 一个生来瞎眼的人重见光明。8 这人被带到法利赛人那里。13 法利赛人因这事发怒并将那人赶了出去: 35 那人被耶稣收纳并承认耶稣是上帝的儿子。39 谁是基督光照的人。

[生来瞎眼的人:约9:1-41。见本卷注释222页地图;231页图表;关于神迹见第208-213页]。

1 耶稣过去的时候,看见一个人生来是瞎眼的。

  耶稣过去。关于这件事的时间,见太19:1注释。这件医病的神迹发生在安息日(约9:14),可能是住棚节后的那个安息日,就是第7、8两章所记之事之后的那个安息日(见约7:2;8:2注释)。然而,这件神迹也可能发生在第8章的教训数月之后。若是这样,这件事的发生便与几个月后耶稣上耶路撒冷参加修殿节(直译为:奉献节)有关(见约10:22注释)。

  生来是瞎眼的。瞎眼是由不同原因造成的,特别是沙眼,这种病至今在东方还很普遍。福音书中提到的神迹只有这一例说病症是生来就有的。

2 门徒问耶稣说:“拉比,这人生来是瞎眼的,是谁犯了罪?是这人呢?是他父母呢?”

是谁犯了罪?犹太人教训说今生的痛苦是上帝对犯罪的惩罚。根据《塔木德》宋西诺版“没有罪就没有死亡,没有过犯就没有痛苦”(Shabbath55a,第255页)。“一个病人,除非他的罪全部得到赦免,否则他决不能恢复健康”(Nedarim41a,第130页)。拉比们进一步教训说,上帝根据规则很注意让人的罪得到其应有的刑罚,毫厘不爽。《密西拿》举了几个例子:“一个人怎样待别人,也要怎样待他。”“参孙随从自己(眼目的情欲),因此非利士人就挖出他的眼睛。……押沙龙以他的头发为傲,因此头发被挂在树上。因为他与他父亲的十个嫔妃同居,因此被十把短枪扎刺。……因为他欺骗了三颗心,他父亲的心,法庭的心以及全以色列的心,……所以他被三根短枪刺穿了身体”(Sotah 1. 7,8,《塔木德》宋西诺版第37,41页)。犹太人认为每一宗罪都有它相对应的刑罚。他们还相信,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根据一个人所受的痛苦来决定一个人的罪。圣殿被毁、犹太人的公会以及他们的行政权结束之后,拉比约瑟夫教导说,上帝鉴察那些该死之人应得的灾难:“有被判处用石头打死的,同样也有从房顶跌落的,有被野兽践踏的。有被判处火刑的,也有掉到火里的,有被毒蛇咬的。有被判处斩首的,也有被交付衙门的,有被强盗拿住的。有被判处绞刑的,也有在河里溺水的,有窒息而死的”(《塔木德》松奇诺版Kethuboth30a,30b,第167页)。

  尽管这些话出现在耶稣以后的时代,但它们的确反映了祂那个时代犹太人的思想。耶稣门徒关于这件事所提的问题以及祂在路13:2,4节中关于这方面内容所发的反问都显明了犹太人的这种思想。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上述思想代表了犹太人的主流观点,但他们还是为他们所谓的爱的惩罚做了规定。他们相信这是上帝用来试验并洁净他们的。他们认为这种惩罚与律法的学习以及祷告丝毫没有冲突。甘心顺服这些惩罚的人必会得到丰厚的回报。但他们还是认为这种爱的惩罚是普遍原则中的例外,普遍的原则是,有痛苦的地方就有罪。

  这人。如果这人眼瞎是因为自己的罪,那他必定在出生前就犯罪了,因为他生来就是瞎子。拉比们的文学作品中有一些关于犹太人认为人生前之罪累及将来或至少存在这种可能的暗示。比如,《米德拉西拉巴》关于创25:22的解释(第559,560页)就,说以扫不但在他出生时,甚至在他出生前就已经犯罪了。然而,犹太人的主流观点还是认为孩子不能为其生前的任何错误担罪。《米德拉西拉巴》关于利22:27的解释(第350页),讲述了一个故事:一位母亲将她犯罪的儿子交到法官那里。当她看到法官判处一些人鞭刑时。她开始担心如果她揭发自己儿子的罪行,他有可能被判处死刑。轮到她时她没有提起她儿子所犯的罪,而是控告说她的儿子出生前在她的肚腹中(像一头不受控制的野兽一样)踢她。法官问,他还做了什么没有?她回答说,没有。法官说,你的儿子无罪。法官的回答反映了犹太人关于孩子生前所谓罪行的普遍看法。

  门徒显然是听到了拉比们关于这个令人困惑的问题的过于细节化的争论,因此在听耶稣谈起这个问题时感到焦虑不安。

  他父母。门徒们这个问题至少还有些经文基础,诫命上说:“恨我的,我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出20:5)。子女们经常因父母罪恶的结果受苦,但他们决不会因父母的罪而受到惩罚(见结18:1,2注释;参《先祖与先知》306页)。

  有些拉比教训说,癫痫、跛足、聋哑都是违犯细微传统律例的结果(见《塔木德》宋西诺版Pesahim 112b,第579页;Gittin70a,第333页;Nedarim20a,20b,第57,58页)。

  他们这种关于痛苦的错误哲学是从撒但来的,因为“罪和罪一切结果的创始者撒但,已经令人看疾病和死亡是从上帝那里来的──是上帝因罪而任意独断地加在人身上的刑罚(《历代愿望》471页)。他们没有从《约伯记》中学到教训:“痛苦是撒但加在人身上的。但上帝本着怜爱的宗旨,予以掌管”(《历代愿望》471页;见诗38:3注释)。

3 耶稣回答说:“也不是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显出上帝的作为来。

  也不是……也不是。这样的教训与当时犹太人普遍持有的观点截然相反(见第2节注释)。

  显出。这句话经常被人理解为、或更准确地说,被人误解为是在教训说:瞎眼临到一个无辜的婴孩,就是为了等到三十八年后上帝可以显出祂的权能。本句中的“要”(希腊语作hina),经常引导目的状语从句,但还可以引导结果状语从句,比如路9:45;加5:17;帖前5:4;见太1:22注释。如果约9:3中的hina解释成表达一种结果,本节中的问题就不复存在了,这一节可以意译为:“也不是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他受痛苦的结果,是上帝的作为在他身上显出来。”所以耶稣“没有说明那人受苦的原因,只告诉他们将要有的结果”(《历代愿望》471页)。对于爱上帝的人,上帝的一切作为,包括从仇敌而来的痛苦,都是为了他们的益处(罗8:28)。在上帝权能的掌管之下,仇敌所加给我们的痛苦也成了我们的益处。

4 趁着白日,我们必须作那差我来者的工;黑夜将到,就没有人能做工了。

趁着白日。即做工的时间(诗104:23)。这个短语强调了时间的紧迫。《密西拿》有一个类似的比喻,拉比塔冯论到人生的白天说,“白天短暂,(要做的)工却很多;工人懒惰,报酬却很多;这家的主人心如火烧”(Aboth 2. 15,《塔木德》宋西诺版第24页)。

  我们必须作……工。强调的是门徒在耶稣的工作上与祂联合。有文本为“我必须作工”

  那差我来者的。这是约翰经常使用的一个短语(见约4:34;5:24;6:38等;见约3:17注释)。

  黑夜将到。对耶稣来说黑夜已不远了(见约7:33)。祂短暂的“白日”就是祂在地上服务的时间;祂黑夜的到来就是祂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见约9:5)。

5 我在世上的时候,是世上的光。”

  我在世上的时候。这并不意味着耶稣只在祂寄居于世时是世界的光,祂永远是这世界的光。祂在这里特指祂作为“光”行走在世人中间能被他们看见的时候。希腊文里“光”前面没有冠词,也不专指代词“我”,如在“我是世界的光”(约8:12)中。关于这个比喻的意义,见约1:4,5注释;参《历代愿望》464,465页。

6 耶稣说了这话,就吐唾沫在地上,用唾沫和泥抹在瞎子的眼睛上,

  就吐唾沫在地上。古代人认为唾液中含有能治病的物质(例子见《他勒目》之宋西诺版Baba Bathra 126b,第526页)。然而,这种想象中的疗效并不是耶稣使用它的原因,除非是为了加强人们的信心。还有两次使用唾液施行神迹的例子(见可7:33注释;参可8:23)。

  预备湿泥显然触犯了拉比们关于安息日的严格规定(见约9:14;见约5:10,16;7:22-24注释)。抟和、搅拌这种行为在安息日是特别被禁止的(见《密西拿》安息日Shabbath 7. 2,《塔木德》松奇诺版第349页)。比如,人可以将水倒在麦麸上给牲畜预备饲料,但决不能“搅拌它”(《密西拿》安息日 24. 3,《塔木德》松奇诺版第794页)。见约5:16;9:16注释。

  抹在……眼睛上。这里耶稣同样干犯了拉比们的遗传,这种涂抹的行为在平常是允许的,但在安息日任何特殊的涂抹都是被禁止的(见上面“吐唾沫在地上”)。例如,古人用醋来缓解牙痛。但一个牙疼的人在安息日就不能将醋吸到牙齿之间,然而他却可以把醋放在饭里来达到缓解牙痛的目的(《密西拿》安息日 14.4,《塔木德》松奇诺版第539页)。

7 对他说:“你往西罗亚池子里去洗(西罗亚翻出来就是奉差遣)。他去一洗,回头就看见了。

  西罗亚池。耶路撒冷南部的一个水池(见赛8:6注释;见本卷注释545页地图;约瑟弗斯《犹太战争史》4. 1,2 [136-141页];9. 4 [409-411忒]。

  西罗亚翻出来就是奉差遣。西罗亚是希伯来语Shiloach在希腊文中的音译,Shiloach源于动词shalach(“差遣”)。《约翰福音》的特色之一就是将希伯来文名称的含义写出来,供希腊语读者参考(见约1:38,42)。命令那人到西罗亚池中去洗,决不是因为那池水有任何医治之能,而是要试验那人的信心如何。将这里与王下5:10进行比较。

8 他的邻舍和那素常见他是讨饭的,就说:“这不是那从前坐着讨饭的人吗?”

坐着讨饭。这是他的习惯。《密西拿》列举了几例乞丐讨饭时常说的话:“‘可怜我对你也是有益的’”(拉巴,利25:25节注释,第432页),“‘给我一些施舍吧’”(出处同上[131a])。《塔木德》松奇诺版中有以下的话:“‘先生,’她向他说,‘给我一点钱吧’”(Kethuboth 66b,第405页)。

  这不是那……人吗?希腊原文的结构表明指望肯定的回答。他们肯定这就是那人。

9 有人说:“是他”;又有人说;“不是,却是象他。”他自己说:“是我。”

  却是像他。那人的外貌无疑是大大改变了。他那明亮的双眼现在使他整个脸上容光焕发。众人对于这是不是他产生了剧烈的争论,但这人自己却给出了肯定的答案:“是我。”

10 他们对他说:“你的眼睛是怎么开的呢?”

  你的眼睛是怎么开的呢。这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问题了。他的邻居们并不像后来法利赛人那样(第18节)置疑这个神迹的真实性。

11 他回答说:“有一个人,名叫耶稣,祂和泥抹我的眼睛,对我说:‘你往西罗亚池子去洗。’我去一洗,就看见了。”

  名叫耶稣。显然耶稣只将自己的名字告诉了那人。他并不知道耶稣就是弥赛亚(见第35-38节)。他从未见过耶稣,因为当他去耶路撒冷南部的西罗亚池去洗时他还不能看见。

12 他们说:“那个人在哪里?”他说:“我不知道。”

  那个人在哪里?众人想见这个神迹施行者的心情也是正常的。参约7:11。

13 他们把从前瞎眼的人带到法利赛人那里。

  约翰叙述这件事形象生动。人们把他带到法利赛人那去的原因并没有详述。也许他们认为医病这件事干犯了传统的安息日律法(见第6节注释),因此他们得出结论这件事需要法利赛人的过问。

14 耶稣和泥开他眼睛的日子是安息日。

  安息日。既然那人的眼瞎不是急症,即他的生命没有处于危险之中,那么耶稣医治他就是干犯了犹太人遗传的律法(见约7:22-24注释)。这些律法还禁止和泥并用泥抹眼睛(见第6节注释)。

  犹太人是所谓的维护律法的先锋。他们根本不明白安息日的目的和用意(见可2:27,28注释)。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一天是为人类身、心、灵三方面的益处而分别为圣的。它的分别为圣并不是要禁止一切必要的、仁慈的工作,这些都是与它纪念创造的大工和谐一致的(见创2:1-3注释)。医治病人决不是破坏安息日的神圣律法。犹太人这样指责我们的主干犯安息日,表明他们对于自己所守律法的无知。

  七件有记载的神迹全都发生在安息日(见本卷注释第205-207页第 3,5,6,9,27,28,29点)。

15 法利赛人也问他是怎么得看见的。瞎子对他们说:“祂把泥抹在我的眼睛上,我去一洗,就看见了。”

  法利赛人也问他。这些宗教领袖们询问此事的真相。他们并不否认这个神迹。那个被医治的人给出了一个既简短又有礼貌的回答。

16 法利赛人中有的说:“这个人不是从上帝来的,因为祂不守安息日。”又有人说:“一个罪人怎能行这样的神迹呢?”他们就起了纷争。

  上帝。法利赛人承认了这个神迹的真实性,但他们暗示行这个神迹的能力是来自那恶者的(见太12:24注释)。

  不守安息日。这件医治的行为被认定违法是因为眼瞎是一种慢性病,不需要立即救治。他的生命没有处在危险之中(见第14节注释)。预备泥土并用泥抹眼也被认为是干犯了安息日的律法(见第6节注释)。

  又有人说。在法利赛人中也有善良和明白道理的人,比如尼哥底母(约3:1-21;7:50,51)和约瑟(见太27:57注释)。

  一个罪人。犹太人教训说,上帝只为那些配得的人施行神迹。《塔木德》里有这么一段有趣的讨论:“R.帕巴对阿贝耶说:先前世代的神迹是如何施行的呢?为什么神迹没有为我们施行呢?……当拉(比)犹大脱下一只鞋(准备禁食)时,雨就开始下了。现在我们折磨自己,大声哭泣,却没有丝毫的动静!阿贝耶回答说:过去世代的人随时准备为(上帝的)圣名牺牲性命;而我们却没有为(上帝的)圣名牺牲性命”(Berakoth20a,第119,120页)。参路7:4。

17 他们又对瞎子说:“祂既然开了你的眼睛,你说祂是怎样的人呢?”他说:“是个先知。”

  你说祂是怎样的人呢?这句话中的“你”是强调的。法利赛人中起了争论,他们用这个问题来掩盖他们之间的分歧。

  是个先知。在希腊文里“先知”前面没有冠词。这个被医好的人并不像先前吃饼得饱的群众那样承认耶稣就是“那先知”(见约6:14注释;参见约1:21)。但他意识到耶稣绝非常人。他确信那使他眼睛得以看见的能力是出自上帝,故此那施行此能力的人必是上帝那里来的使者。他的见证与法利赛人的正好相反:“这个人不是从上帝来的”(约9:16)。

18 犹太人不信他从前是瞎眼,后来能看见的,等到叫了他的父母来,

  不信。直到此时,这个神迹没有树到质疑。但是犹太人却不得不面对矛盾的情况:一个拥有如此大医治之能、明显是来自于上帝的人怎么能算是干犯安息日呢?于是他们就推测这个神迹是假的。他们想要寻得一个解决的办法并决意要盘问那人的父母。

19 问他们说:“这是你们的儿子吗?你们说他生来是瞎眼的,如今怎么能看见了呢?”

  这是你们的儿子吗?这里有三个问题,犹太人想用这些话来迷惑那人的父母:这是你们的儿子吗?你们说他生来就是瞎的吗?你们怎么解释他现在能看见呢?

20 他父母回答说:“他是我们的儿子,生来就瞎眼,这是我们知道的。

  生来就瞎眼。这是犹太人希望否定的一个事实。他们想要掩盖那个神迹的企图失败了。

21 至于他如今怎么能看见,我们却不知道;是谁开了他的眼睛,我们也不知道。他已经成了人,你们问他吧,他自己必能说。”

  我们却不知道。这是一句谎话或者至少是推脱真相。他们儿子的眼睛被泥涂抹或去到池子中洗时他们好像并不在场,因此不能作证。但他们其实早从邻居那里听到自己的儿子得了医治并了解了全部情况(见第22节)。

  他已经成了人。犹太人规定成年的岁数是十三,女孩还要早一年。因此这个被治好的人一定是超过十三岁了,但到底多大,也只是推测而已。第1节只是说他是“一个人”(anthrōpos),人类家庭的一员。

22 他父母说这话,是怕犹太人;因为犹太人已经商议定了,若有认耶稣是基督的,要把他赶出会堂。

  怕犹太人。这句话证实了那人的父母了解他们儿子得医治的情况(见第21节注释)。害怕被赶出会堂导致他们遮掩真相。

  耶稣是基督。基督的意思就是弥赛亚(见太1:1注释;参约1:41注释)。说耶稣是基督就等于承认相信祂是预言所指的弥赛亚。许多犹太人(见约7:41)甚至官长(约7:50,51;见16节注释)都暗地里相信耶稣的确是上帝差来的那一位。

  赶出会堂。无疑是指犹太人规定的30-天禁令,适用于某些特定的案件,比如说对掌权者的毁谤性言辞(见《密西拿》`Eduyyoth 5. 6,《塔木德》松奇诺版第34,35页;《塔木德》松奇诺版Nedarim 50b,第158页;Mo`ed,Katan16a,第98页;Kiddushin70a,第354,355页)。关于这种禁令,见斯特拉克和比勒贝克,《新约注释》卷四第293-333页。

23 因此他父母说:“他已经成了人,你们问他吧。”

  成了人。见第21节注释。

24 所以法利赛人第二次叫了那从前瞎眼的人来,对他说:“你该将荣耀归给上帝,我们知道这人是个罪人。”

  将荣耀归给上帝。这是一句套话,要求对方采取适当的行动,归荣耀给上帝。上下文表明所期待的行动。在亚干的案例中,这句话是要他认罪(书7:19)。现在的这个要求暗示被医好之人的言语和行动没有将荣耀归给上帝。犹太人想要让他收回是耶稣医好他的声明,而改口为是上帝医治了他。

  罪人。即根据犹太人的规定,耶稣干犯了安息日(见第14节注释)。

25 他说:“祂是个罪人不是,我不知道;有一件事我知道,从前我是眼瞎的,如今能看见了。”

  我不知道。他并不像犹太人那样肯定。犹太人宣称他们“知道”(第24节)。然而,一方面他们无法提供充足的证据,另一方面他们也无法解释自己心中的矛盾,即,耶稣若真是个罪人,那祂怎能行这样的神迹呢(第16节)。

  有一件事我知道。那个被医好的人显得特别聪明。他拒绝用模棱两可的话说耶稣是否是个罪人,他只将自己的证言建立在无可辩驳的事实基础之上。

26 他们就问他说:“祂向你做什么?是怎么开了你的眼睛呢?”

  祂向你作什么?犹太人进一步的盘问显然是想迷惑那刚被医好的人,他们盼着能在他的话中找到一些错误和自相矛盾的地方。

27 他回答说:“我方才告诉你们,你们不听,为什么又要听呢?莫非你们也要作祂的门徒吗?”

  不听。即,法利赛人不接受那人的见证。

  作祂的门徒。希腊原文的结构表明期待否定的回答。圣灵使这未受过教育的人做出如此勇敢的辩护(见太10:19注释)。

28 他们就骂他说:“你是祂的门徒;我们是摩西的门徒。

  摩西的门徒。这不是一个常用的名称,它出现在《塔木德》中,指法利赛派的学者(Yoma4a,第12页)。摩西的门徒与耶稣的门徒相对比。《密西拿》中还有一个类似的对比:亚伯拉罕的门徒和巴兰的门徒;这里巴兰的门徒指基督徒(Aboth 5. 19,《塔木德》宋西诺版第72,73页)。

29 上帝对摩西说话是我们知道的;只是这个人,我们不知道祂从哪里来!”

  上帝对摩西说话。这句话曾多次在《旧约》中出现(利4:1;6:1;8:1等;参出33:11;来1:1)。

  我们不知道。他们中间有些人曾声称知道耶稣从哪里来(约7:27)。耶稣曾明确地告诉犹太人祂是从上帝那里来的(约8:42),但他们就是不相信祂的见证。

30 那人回答说:“祂开了我的眼睛,你们竟不知道祂从哪里来,这真是奇怪!

  这真是奇怪。那些宗教领袖应该很清楚,能行这样神迹的人只有耶稣。祂在他们中间积极工作已达三年之久。许多的证据赐下来能激起他们的信心,但他们却用自己的本性抵挡这证据。他们故意选择无知,因此他们当下的出丑完全是咎由自取。

31 我们知道上帝不听罪人,惟有敬奉上帝、遵行祂旨意的,上帝才听他。

  上帝不听罪人。这人的话至少和法利赛人不同意见(见第16节注释)中的一方是吻合的。那被医治之人的推论是不能被驳倒的。如果,像有些法利赛人所认为的那样,上帝只为那些配得的人行神迹,那他们就不得不承认这个神迹的施行者一定是上帝,特别是考虑到这个神迹不一般的性质(第32节)。

  “上帝不听罪人”句话对于那些故意不悔改的罪人来说当然是真的。但上帝却总是倾听那些痛悔前非之人恳求赦免和怜悯的祈祷(见路18:13注释)。祂也经常倾听那些偏离义路之人的祷告,对于那些迷失的人祂决不轻易放弃。祂不断地继续赐福来引导他们回转。基于这个事实,“上帝不听罪人”这句话并不总是正确的。上帝垂听人的祷告并不一定意味着祂赞同此人的全部行为。一个人有了他的祷告蒙垂听的显著证据后,也不应欣欣然觉得自己已经称义或完全得蒙悦纳;他应该殷勤省察自己的内心好使自己更加合乎那神圣的模范。他决不应将上帝的赐福看作自己全部行为得到承认的证据。任何对已知之罪的故意留恋,都将致使罪人最终与上帝不可避免的分离(启22:11)。

  遵行祂旨意。将这里与约壹3:22进行比较;《拾级就主》第十一章。

32 从创世以来,未曾听见有人把生来是瞎子的眼睛开了。

  从创世以来。这个短语的意思和“从未”是一样的。历史上从来没有过天生的瞎子被治好的记录。

33 这人若不是从上帝来的,什么也不能做。”

  什么也不能作。有些法利赛人曾经提出过这一点(第16节)。尼哥底母也曾承认过这一点(约3:2)。那被医好的人获得了完全的胜利。他的逻辑无可辩驳。法利赛人顿时瞠目结舌哑口无言,他们既无言以对,便要采取恐吓谩骂的手段了。

34 他们回答说:“你全然生在罪孽中,还要教训我们吗?”于是把他赶出去了。

  生在罪孽中。法利赛人说那人过去的痛苦是他特殊罪恶的标记,他们或许是在暗示他出生之前就有罪恶(见第2节注释)。

  把他赶出去。这里应验了第22节所提到的威胁(见第22节注释)。

35 耶稣听说他们把他赶出去,后来遇见他,就说:“你信上帝的儿子吗?”

  后来遇见他。以色列的牧人们将迷失的羊赶出,而好牧人却将他找到(约10:11;见路15:1-7注释)。耶稣离那些积极接受上帝感召的人从来就不远(罗10:8,9)。

  上帝的儿子。这是承认信心的通常用语(见约1:49;11:27;参太16:16;约1:34;20:31)。它与那被治好之人在法利赛人面前所作的见证(约9:30-33)更加一致。有文本为“人子”。“人子”的称号(见太1:1;可2:10注释)更加强调耶稣的人性,不太适合这里的意思。

36 他回答说:“主啊,谁是上帝的儿子,叫我信祂呢?”

  谁是上帝的儿子。那个被治好的人此前从没有见过耶稣。当主打发他到西罗亚池去洗的时候他还是个瞎子。他生来眼瞎,此前他从未见过任何人的面孔。当他注视着他父母和熟人的面容时他的内心是多么激动和兴奋啊!现在他看到了耶稣那慈祥可爱的面容,这和那些假冒为善的法利赛人眉头紧皱、布满阴云的脸孔相比是何等大的反差啊!耶稣说话的声音使他相信这就是那治好他的一位。

  主啊。kurios,这里可能一种尊称,相当于“先生”。

  叫我信祂呢?他已经准备相信弥赛亚,现在他感觉这个自己已经认为是先知的人(第17节)可以告诉他谁是弥赛亚。

37 耶稣说:“你已经看见祂,现在和你说话的就是祂。”

  你已经看见祂。这句话不是指原来那次遇见,而是指现在。他所看见的耶稣是有些眼明之人终其一生也没有看见的。最大的盲目莫过于那些不愿去看的人!参约6:36中犹太人的态度。

38 他说:“主啊,我信!”就拜耶稣。

  主啊。kurios,这里可能表达了敬意及其神圣含义(见第36节注释)。

  拜。形象地继续讲述那恢复了视力看见耶稣──世界的真光——的人。他不仅为自己恢复了肉体上的视力而欢喜快乐,他还能用心灵的眼睛看见。

39 耶稣说:“我为审判到这世上来,叫不能看见的,可以看见;能看见的,反瞎了眼。”

  审判。krima,指审判的结果,在这里的意思是筛选和分离,而不是krisis(审判的行动)。因此,本节与约3:17并无矛盾(参约8:15)。耶稣第一次降临的根本目的不是要审判世界,而是要拯救世界(参路19:10)。然而,基督的到来使光照进了世人心中的黑暗,人接受或拒绝这光,就宣布了对自己的判决。光本身并不审判人,而是借着光,那些被照亮的人要接受审判。西面曾预言过基督的这种使命(路2:34,35)。

  不能看见的。这句话包含两方面的意思,都是正确的。基督不仅医治了人肉体上的盲目(太11:5);祂还医治了人属灵上的瞎眼。祂的使命两方面的意义在这个神迹中都得到了体现。

  反瞎了眼。将这里与赛6:9,10;可4:11,12进行比较。当人喜爱黑暗过于喜爱光明(约3:19)他们终必将丧失他们属灵的辨别力。见太6:23;约壹2:11。

40 同祂在那里的法利赛人听见这话,就说:“难道我们也瞎了眼吗?”

  难道我们也瞎了眼吗?原文的结构期待否定的回答。“我们”是强调的,即我们这些宗教领袖当然不是瞎子!这不是一种谦卑恳切的询问。法利赛人显然明白主话中的含义,于是就以嘲笑的口吻说出了这句话。

41 耶稣对他们说:“你们若瞎了眼,就没有罪了;但如今你们说‘我们能看见’,所以你们的罪还在。”

  你们若瞎了眼。就是如果他们没有机会接受亮光和启示。上帝审判人是以他们接受的亮光为基础的或者说是以他们将所接受的亮光实行出来多少为基础的。见约15:22注释。

  我们能看见。他们对于现有知识的自满,导致上帝不能将更多的知识传授给他们。犹太人拒绝了耶稣,就拒绝了上天传光给他们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