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 章
提要:1 基督是羊的门,也是好牧人。19 关于祂的争议。24 耶稣用行动证明祂是基督,是上帝的儿子。 39 祂逃脱犹太人的手,40 又往约旦河外去,那里有许多人信祂。
[好牧人:约10:1-21]。
1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人进羊圈,不从门进去,倒从别处爬进去,那人就是贼,就是强盗。
实实在在地。见太5:18;约1:51注释。本段接续医治瞎子的记叙。法利赛人作为以色列公认的牧人,没有忠心于自己的职责。他们将一个向弥赛亚表示忠心的人赶了出去(约9:34)。
羊圈。aulē,一个环绕房屋、四面圈上篱笆、没有顶棚的围场,就像个院子(见太26:58节注释)。常用作羊圈。有些学者认为这是指乡下一种没有顶的棚子。
贼。kleptēs,就像犹大从公共钱包里盗窃那样(约12:6)。做这样事的人或许使用暴力或许不使用。暴力的概念更适合于“强盗”( lēste?s),比如巴拉巴(约18:40)。一个人翻墙进入羊圈,这种行为就证明了他不是羊的主人。他可能是个鬼鬼祟祟的毛贼,趁着夜色前来偷窃,也可能是个强盗,使用暴力来抢夺别人的财物。但不论从哪方面来说,他都是个假牧人。
耶稣这里所说的贼和强盗特别指法利赛人,这些人宣称他们是以色列的牧者。他们能决定谁可以留下,谁将要被赶出。他们“正当人前,把天国的门关了”,正要进去的人,他们也不容他们进去(太23:13)。他们走遍海洋陆地,勾引一个人入教,既入了教,却使他作地狱之子,比他们还加倍(太23:15)。他们把“知识的钥匙”夺了去(路11:52),因为他们对经文虚假的解释阻挡了许多人认识并接受那光。
贼和强盗就是那些为人提供耶稣基督以外得救方法的人(徒4:12)。这个世界过去和将来都有假弥赛亚出现。他们不是通过基督耶稣这道门进来的(约10:9)。他们的主张是虚假的,他们精心策划的诡计终必破产。
2 从门进去的,才是羊的牧人。
羊的牧人。真牧人从门进入羊圈。他靠近他的羊,领它们出来,在日光之下放牧。这里牧人和门是有区别的。后面耶稣称祂自己是“门”(第9节)和“牧人”(第14节)。
圣经中经常使用牧人的比喻。耶和华被称为神圣的牧人(诗第23篇;赛40:11),而以色列那些不忠心的领袖被称为假牧人(结34:1-10;参耶23:14)。在弗4:11中牧人被称为“牧师”。
3 看门的就给他开门;羊也听他的声音。他按着名叫自己的羊,把羊领出来。
看门的。直译是“守门人”。这个词的阴性形式译为“看门的使女”(约18:16)。“看门的”在夜间照管羊群。到了早晨,牧人回来,按着名字呼唤他的羊,引领它们到牧场上。
自己的羊。暗示除了他自己的羊群之外,还有别的羊群。可能是两到三个羊群同在一个牧场之内。但只有那属于那个牧人的羊才会回应他的呼唤。至今东方的土地上,夜间仍有数个羊群在一起露营,到了早晨,每个羊群的牧人从不同的地方赶来,带出他的羊群。
把羊领出来。参民27:17的话。
4 既放出自己的羊来,就在前头走,羊也跟着他,因为认得他的声音。
羊也跟着他。东方国家牧人的生活与他的羊群非常紧密。当最后一只羊被聚拢了来,牧人站在羊群的前头,羊就跟着他走,没有丝毫的勉强。《米德拉西》描述这种习惯说:“‘你曾引导你的百姓,好像羊群一般’(诗77:20)。就像羊群只要看见牧人在前头走就会跟从,同样,只要摩西和亚伦指示以色列人前行的道路,他们就会跟从”(拉巴,民33:1节注释,第865页)。“这对于那些像赶牲口一样驱使教会的牧人来说是何等大的教训啊,真牧人是在爱中,在言语上,在行为里引导他的羊群的”(罗卜逊)。
5 羊不跟着生人;因为不认得他的声音。必要逃跑。”
生人。特指第1节中提到的贼和强盗,当然,也包括其他羊群的牧人。
羊不跟着。希腊原文表达强烈的否定。伴随着牧人熟悉声音的是保护、引导和牧草,而陌生的声音则是一种危险的警报。
6 耶稣将这比喻告诉他们,但他们不明白所说的是什么意思。
比喻。paroimia,不是通常用来指“寓言”的parabolē,定义见本卷注释第203页。在七十士译本中,paroimia和parabolē都是译自希伯来文词语mashal。关于mashal的定义见《SDA圣经注释》卷三第945页。Paroimia在新约中只出现过五次:本节,约16:25中两次,第29节一次,彼后2:22中一次。它在彼后2:22中的意思是“俗语”,但这种定义不适合它在《约翰福音》中的用法。约翰用这个词描述一种象征性的、比喻性的、也许还带有神秘性的格言。第10章的讲话不同于一般的比喻,因为它没有把外表的事实与理想的真理完全分开,象真正的比喻那样。
他们不明白。即他们没有理解耶稣话中的真义。他们只理解了祂话语的表面意思,而其中所蕴涵的属灵真理对他们来说还是隐藏的。他们在属灵上是瞎眼的(约9:40,41)。
7 所以,耶稣又对他们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我就是羊的门。
实实在在地。见太5:18;约1:51注释。
羊的门。这是羊进出的门。后面耶稣说祂也是好牧人(第11节)。现在祂宣称祂是进出属灵牧场唯一的真门(参见第9节)。只有通过祂才能进入属灵的国度。那些教训说还有其他办法进到上帝面前的人都是假牧人,假师傅。这些话是对法利赛人说的。他们坚持认为只要遵守律法救恩就会临到他们(见太19:16注释)。他们拒绝了耶稣,就是拒绝了“道路、真理、生命”(约14:6),他们还想要阻止别人──比如第9章里那个被治好的瞎子──接受祂。
8 凡在我以先来的都是贼,是强盗;羊却不听他们。
是贼,是强盗。见第1节注释。
9 我就是门;凡从我进来的,必然得救,并且出入得草吃。
我就是门。见第7节注释。
凡从我进来的。祂的呼召非常广泛。这门为所有愿意进来的人敞开(参启22:17)。
出入。凡进到基督里的人将要享受真救赎所能提供的一切特权──保护,安宁,以及为他的心灵预备的属灵粮食。
10 盗贼来,无非要偷窃,杀害,毁坏;我来了,是要叫羊(或作“人“)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
盗贼。见第1节注释。牧人总是不断地进出照顾他的羊,但盗贼只是偶尔到来,纯粹是出于自私的目的,且要毁灭羊群。
我。“我”在希腊文中是强调的,与盗贼形成对比。
生命。zōē,这里用它的神学意义,等同于永生。亚当和夏娃在被造之初就拥有zōē,但当他们犯罪时就失去了。他们肉体的生命或许暂时存留,但他们已经不是不朽的了(见创2:17注释)。耶稣来就是要恢复亚当所失去的zōē(见约8:51注释)。
更丰盛。“生命”包括灵、智、体三方面。肉体生命的丰盛在于身体充满精力,完全健康。耶稣所行的医治肉体的神迹使那些生命力量正在消退的人重新获得强盛的精力。但是人肉体上精力和健康的恢复并不能完全实现耶稣的使命。人还有智力和属灵的生命,这两部分也必须活跃强盛起来,因为“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耶和华口里所出的一切话”(申8:3)。就像肉体和智力两方面对于一个均衡饱满之生命的重要性一样,一个人的生命若想完全,他的属灵本性也需得到培养。
11 我是好牧人;好牧人为羊舍命。
好牧人。关于牧人的比喻,见第2节注释。耶稣作为牧人的形象已经深深地烙印在教会的记忆中,在它的文学、艺术、音乐和雕刻中都体现出来。形容词“好”(kalos)表示一个人行使职责尽善尽美,是一个非常杰出、优秀和不一般的人。kalos在提前4:6节中描述一个好执事,在提后2:3中描述一个好士兵。
将弥赛亚比作牧人,这对于犹太人来说并不感到新鲜。大致写于公元前一世纪中叶的《所罗门诗篇》这样描述受膏者:“(祂将要)忠心正直地牧养耶和华的羊群,祂使它们在草地上不失脚。祂正确地引导它们,它们中间没有骄傲,在它们中间也没有受欺压的”(17:45,46)。
舍命。这里是和盗贼进行对比,盗贼来是要“偷窃,杀害,毁坏”(第10节)。《旧约》中没有关于牧人真正为他的羊牺牲性命的记载,但撒上17:34-37反映了这个职业的危险。那种引导牧人为他的羊群甘冒生命危险的自我牺牲精神在好牧者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即便地上只有一个人需要拯救,祂也会舍弃祂的生命(见《历代愿望》483页)。
12 若是雇工,不是牧人,羊也不是他自己的,他看见狼来,就撇下羊逃走;狼抓住羊,赶散了羊群。
雇工。《密西拿》列举了四种受托人(监护人):“无偿的监护人,借用的监护人,雇佣的监护人,租来的监护人。一个无偿的监护人必须为一切东西起誓(如果托付物丢失或损坏,除了监护人的过失之外,无偿的监护人必须为所发生的事起誓,就可以免除责任)。借用的监护人必须赔付所有的损失。雇佣的监护人或租来的监护人必须为受伤的,或(在抢劫中)被掳掠或死亡的牲畜起誓;但他必须为丢失和偷窃承担责任”(Baba Mezi'a7. 8,《塔木德》松奇诺版,第537页)。《密西拿》还列举了监护人所要承担的责任:“(如果)一只狼(攻击),这不是不可避免的事件;如果两只(攻击),这是不可避免的事件。……两只狗的(攻击)不是不可避免的。……一个强盗的(攻击)是不可避免的。狮子,熊,豹,蛇造成的(损失)列为不可避免的事件。什么时候是这种情况呢?当这些猛兽和蛇自己前来并(攻击)的时候。但如果他(牧人)将羊群引到猛兽经常出没的地方,那就不是不可避免的事件了”(出处同上7. 9,《塔木德》松奇诺版,第540页)。
雇工关心他的工资过于关心羊群。他个人的利益并不在羊群中(参彼前5:2)。危险的时刻将把他和真牧人区别开来。
狼抓住羊。根据《密西拿》,如果只有一只狼攻击羊群,那么牧人要为羊群负责;如果有两只,就算作不可避免的意外事故(见上面“雇工”注释)。但是真牧人却会不惜自己的生命去保护羊群。将这里和太10:6;徒20:29进行比较。
赶散了羊群。将这里与亚13:7进行比较。
13 雇工逃走,因他是雇工,并不顾念羊。
雇工逃走。原文的证据(参见第146页)倾向于删去这句话。然而这句话对于整个句子的完整还是需要的。关于雇工,见第12节注释。
14 我是好牧人;我认识我的羊,我的羊也认识我,
好牧人。见第11节注释。
认识我的羊。祂按着名字认识祂的羊(第3节)。他们不仅认得祂的声音(第4节),他们还认识祂。认识导致行动。认识祂羊群中羊的好牧人以个人的慈爱照顾他们;反过来,羊也了解他们牧人的品格,完全信赖祂的保护并向祂表现出可爱的、毫无怀疑的顺从。见《历代愿望》479页。
15 正如父认识我,我也认识父一样;并且我为羊舍命。
父认识我。关于天父和祂爱子的亲密关系,见太11:27;约1:1,18注释;参约7:29;约8:55。
舍命。见第11节注释。
16 我另外有羊,不是这圈里的;我必须领他们来,他们也要听我的声音,并且要合成一群,归一个牧人了。
另外有羊。指外邦人,以赛亚曾预言弥赛亚要“作外邦人的光”(赛42:6;参赛49:6)。耶稣宣称祂就是那光(太12:16-21)。祂不仅是犹太人的光,更是全世界的光(约8:12)。“上帝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约3:16)。将来外邦人要进那属灵的国度,而许多犹太人却要被拒绝(太8:11,12;罗11:1-26)。尽管人们还没有清楚地理解,但耶稣在这个问题上的教训是明显的。外邦人在早期教会中的真实地位是一个讨论较多的问题(见徒15:1注释)。
听我的声音。就像别的羊一样(第3节)。
一群。有文本为“一栏”。任何希腊文手稿中都找不到“一栏”。它是哲罗姆引进来的。他将aulē(栏)和poimnē(群)都译成拉丁语的ovile(栏)。哲罗姆的译法符合罗马天主教说他们教会是唯一的真羊栏的独断主张。另一方面,这里也没有暗示许多改正教的注释家所解释的,说有许多羊栏供一群羊居住。
17 我父爱我;因我将命舍去,好再取回来。
耶稣为救赎人类而甘愿放弃自己的生命,这种无私之爱也是天父爱他的原因。
再取回来。救赎计划在创造世界之前就已经定下了(启13:8;《先祖与先知》63页)。耶稣的复活和祂的被钉一样,都是这永恒计划中的一部分。耶稣要落在死亡的权下,但这段时间极其短暂(诗16:10;参徒2:31,32),之后就要在荣耀中复活,重得生命(约11:25),并要作人类的中保(来7:25)。祂谦卑的结果就是上帝将祂升为至高,又赐给祂那超乎万名之上的名(腓2:9)。
18 没有人夺我的命去,是我自己舍的。我有权柄舍了,也有权柄取回来。这是我从我父所受的命令。”
没有人。直译是“没有一个”,还可以包括超自然的生灵。耶稣为了救赎人类而放下自己的生命完全是出于自愿。祂的父一点也没有勉强祂(见第17节注释)。祂若不是自愿放下自己的生命,撒但也不能将祂怎么样。
夺。有文本为过去时态,可以理解为基督的死是“创世以前”(彼前1:20)就预定了。祂是“创世以来……被杀之羔羊”(启13:8)。但祂献出生命却是出于自愿。
权柄。exousia,“权威”,“权利”,“特权”,而不是能力或力量(见约1:12注释)。
从我父所受的。整件事的程序都和父上帝的旨意和谐一致。同时承担起这个责任也是基督自愿的选择,这是祂自由的行动。父与子的合作完全是按照创世以前(彼前1:20;《先祖与先知》63页)的约定进行的。
19 犹太人为这些话又起了纷争。
纷争。同法利赛人在那生来眼瞎之人的事上所起的争论一样(约9:16;参约7:43)。
20 内中有好些人说:“祂是被鬼附着,而且疯了,为什么听祂呢?”
祂是被鬼附着。还是那个老的的控告(约7:20;8:48;参可3:21,22)。关于被鬼附着的,见《马可福音》第1章补充注释。发疯被认为是鬼附身的一种表现。
21 又有人说:“这不是鬼附之人所说的话。鬼岂能叫瞎子的眼睛开了呢?”
鬼附之人。这部分人推论说耶稣的言行决不像被鬼附着的人。恶魔控制了一个人必然会使他的思想失常,搅乱并蒙蔽他的思维,外在的表现就是胡言乱语。一个被邪灵附着的人无论如何也不能行这样的神迹使一个天生瞎眼的人恢复视力。这一节证明,当前在公会里的确有一批主持正义的人。
[在修殿节上:约10:22-42。见本卷注释223页地图;231页图表]。
22 在耶路撒冷有修殿节,是冬天的时候。
修殿节。这个节期是犹大-马加比设立的,为的是纪念在安条克四世污秽圣殿之后圣殿的洁净以及圣殿崇拜的恢复(见但11:14注释)。根据《马加比上》4:59“随後,犹大和他的兄弟们以及以色列全体会众宣告,把每年基斯流月二十五日的连续八天作为庆祝圣坛重新供奉的幸福快乐的节期”。约瑟弗斯说这个节期叫作“灯光节”(《犹太古代史》 xii. 7.7 [325页])。它的庆祝方式和住棚节有些相似(《马加比下》10:6,7)。基斯流月处于我们现在公历的11/12月间(见《SDA圣经注释》卷二第116页)。在拉比们的文学作品中这个节期被称为哈奴卡,意思是“奉献”。
是冬天的时候。根据《塔木德》(Baba Mezi`a 106b,松奇诺版第608页),冬季是从基斯流月中旬开始,持续到细罢特月中旬(大概是十二月中旬到次年二月中旬)。用作冬天的这个词(cheimōn)可以是指冬季,也可以指潮湿多雨的天气。约翰这里的话只是在说耶稣因为天气的恶劣而在所罗门的廊下(第23节)。
23 耶稣在殿里所罗门的廊下行走。
所罗门的廊。这是圣殿东面的一道柱廊,它在公元前586年的浩劫中幸存下来,成为所罗门时代艺术技巧的象征(见约瑟弗斯《犹太古代史》 xx. 9. 7;《犹太战争史》5. 1 [185页])。徒3:11;5:12中也提到了这个走廊。
24 犹太人围着祂,说:“你叫我们犹疑不定到几时呢?你若是基督,就明明地告诉我们。”
叫我们犹疑不定。直译是“叫我们悬着心”。意思是“使我们处在悬念之中”或“使我们苦恼[焦急,忧虑]”。从犹太人的态度判断他们所显示出来的不是一种真诚的求问。
基督。就是弥赛亚(见太1:1注释)。耶稣避免用这个称呼称自己,主要可能是因为这个称呼的政治涵义(见路4:19注释)。
25 耶稣回答说:“我已经告诉你们,你们不信。我奉我父之名所行的事可以为我作见证;
我已经告诉你们。如果耶稣给犹太人一个直接肯定的答案,他们必要误解祂,因为祂不是他们期望中的弥赛亚(见路4:19节注释)。祂也不能给出一个否定的答案,如果那样,祂就否认了祂神圣的使命。就圣经的记载而言,耶稣还从来没有公开主张过自己弥赛亚的称号(参约4:26)。然而,祂曾多次肯定祂与父的亲缘关系,因此那些真诚寻求的人对耶稣的身份便不会再有疑惑(见约5:17-47;7:14-44;8:12-59)。
我我父之名所行的事。见约5:36注释。
26 只是你们不信,因为你们不是我的羊。
不是我的羊。信心和顺从是跟从真牧者之人的特征。犹太人的不信并不是他们不属于基督羊圈的结果,他们的不信只证明了他们不是他的羊。
27 我的羊听我的声音,我也认识他们,他们也跟着我。
听我的声音。见第4节注释。
28 我又赐给他们永生;他们永不灭亡,谁也不能从我手里把他们夺去。
我又赐给。用的是现在时态,表明恩典是现在赐下的(见约8:51;10:10注释)。
他们永不灭亡。这句话在希腊文中表达强烈的否定。这里的“灭亡”指的是最后的、不可避免的、第二次的死亡(启20:14;参太10:28;约3:16)。第一次的死只是一个短暂的睡眠(诗146:4;林后5:1-4;帖前4:13-18),一段“免了将来的祸患”(赛57:1,2)的休息,在这段时间里义人的生命要“与基督一同藏在上帝里面”(西3:3)。肉体的死亡既临到义人,也临到恶人,从这一点上来说,“羊”是不受保护的。然而,给他们的应许是,他们必不受第二次死的“害”(启2:11;参启20:6)。见约3:16;5:25-29注释。
谁。直译是“任何一个”,包括撒但在内。羊只有在一种情况下才会被从牧人手中夺去,那就是他们自愿离去。当羊完全是出于自愿离开时,他们除了自己谁都不能责备。他们不能将自己的背叛归因于撒但,因为撒但尽管能教唆引诱他们,但他决不能强迫人犯罪(见《教会证言》卷五第177页)。有人相信,人一朝得救便不可能失丧了,本节决没有支持这种致命的推断。如果羊执意偏行己路,非要离开牧人的照顾,便没有什么能阻拦它的了。
29 我父把羊赐给我,祂比万有都大,谁也不能从我父手里把他们夺去。
有文本是“羊比万有都大”。但这里讨论的重点显然是,天父超乎万有的权柄和尊荣是羊得安全的基础和保证,而不是在说羊是超乎万有的。
30 我与父原为一。”
原为一。原文的“一”是中性的,表明这里不是讨论位格一致的问题。耶稣不是这里讨论的重点。耶稣主张祂与父在意志、决心和目的上是一致的。耶稣的言行是天父旨意的彰显。除此之外,这句话还暗示着耶稣与天父的亲密关系。耶稣的话在犹太人看来就是祂主张自己是神(约10:32,33;参约5:18,19)。
31 犹太人又拿起石头来要打祂。
拿起石头来。他们大约两个月前住棚节时也这样做过(约8:59)。
32 耶稣对他们说:“我从父显出许多善事给你们看,你们是为哪一件拿石头打我呢?”
我从父。将这里与约5:19,36;9:4进行比较。
为哪一件。直译是“为哪一种”。
拿石头打。按照希腊文的意思,是企图拿石头去打。犹太人打算这样做,但还没有动手。
33 犹太人回答说:“我们不是为善事拿石头打你,是为你说僭妄的话;又为你是个人,反将自己当作上帝。”
为你说僭妄的话。犹太人感觉到了耶稣话中责备的力量,他们也承认耶稣的善行对他们来说不是没有意义的。尽管如此,事实却是祂的好行为反倒使他们的恶念变的更加强烈了。然而,他们还用一种高尚的动机来掩饰自己;他们冒充为上帝的荣耀大发热心。后来他们又在彼拉多面前控告耶稣犯了僭妄的罪(约19:7)。
34 耶稣说:“你们的律法上岂不是写着‘我曾说你们是神’吗?
你们的律法。有文本无“你们的”。但即便保留“你们的律法”,也不能看作是耶稣否定祂亲自颁布的律法。“你们的”可以强调是你们自己承认为权威的律法说的。将这里与约8:17进行比较。这里的“律法”(nomos),就像在约12:34;15:25等一样,是指整个《旧约》而言的,并不像它经常被认为的那样(约1:17等),单指摩西五经。“律法”的这种用法还出现在拉比的文学作品中。例如,在回答妥拉(律法)在哪里证明死人将要复活的问题时,《塔木德》松奇诺版引用了诗84:4作为证据(Sanhedrin 91b,第614页)。
你们是神。这里引用诗82:6。这首诗是在指控不公正的法官,说他们是“神”(见《诗篇》第82篇前言和第1,6节注释)。拉比的遗传将“神”用在接受律法的人身上:“以色列人接受了律法,所以死亡的使者在他们身上没有权柄(诗82:6,7)”(《塔木德》松奇诺版`Abodah Zarah5a,第21页)。耶稣好像是在用他们遗传的话来回答他们(见35节注释)。然而,耶稣是“上帝”,与诗82:6的意思完全不同。
35 经上的话是不能废的;若那些承受上帝道的人尚且称为神,
废。luō,“解开”,“打破”,“废除”,“取消”(见太5:19注释)。这个原则犹太人还是承认的。因此基于这个原则的结论他们也必须承认。如果经上称以色列人是“神”,那么耶稣说自己是上帝的儿子,犹太人又怎能控告祂说了亵渎的话呢?
承受上帝道的。耶稣这时可能想到拉比们对诗82:6的解释(见34节注释),所以祂是泛指接受律法的以色列人。
36 父所分别为圣、又差到世间来的,他自称是上帝的儿子,你们还向他说‘你说僭妄的话’吗?
分别为圣。即,分别出来作特殊的用途(见创2:3注释)。
又差到世间来。见约3:17;20:21。耶稣来到世间绝对是出于甘心情愿。
上帝的儿子。祂没有直接说自己是神,而是通过暗示(见约2:16;5:19-30;10:30)。
37 我若不行我父的事,你们就不必信我;
就不必信我。“上帝从来没有要我们相信无凭无据的事”(《拾级就主》105页)。耶稣所行的神迹就是要为信心提供必要的基础(见本卷注释第209页)。此外,耶稣的品格与父完全和谐一致。同样,早期教会中使徒的工作以及圣灵赐给信徒的超自然的恩典也坚定了“基督的见证”(林前1:6)。
38 我若行了,你们纵然不信我,也当信这些事,叫你们又知道又明白父在我里面,我也在父里面。”
当信这些事。见第37节注释。
又知道又明白。有文本为“知道,而且相信”。
在我里面。耶稣再次主张祂与父的合一(见第30节注释)。
39 他们又要拿祂,祂却逃出他们的手走了。
又要拿祂。将这里与约7:30,32,44;8:20,59进行比较。
逃出。将这里与约8:59进行比较。
40 耶稣又往约但河外去,到了约翰起初施洗的地方,就住在那里。
约旦河外。关于耶稣在比哩亚传道,见太19:1注释。
约翰起初施洗的地方。见约1:28注释。
就住在那里。修殿节(见第22节注释)和几个月后逾越节之间的大部分时间,耶稣似乎都是在比哩亚度过的(见太19:1注释)。
41 有许多人来到祂那里。他们说:“约翰一件神迹没有行过,但约翰指着这人所说的一切话都是真的。”
有许多人来到祂那里。与在耶路撒冷遭到拒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39节)。
约翰一件神迹没有行过。与耶稣相比,耶稣在那里行过神迹(太19:2)。关于施洗约翰为自己所作的见证,见约1:19-28。约翰宣称自己只是一个声音。然而他的工作却在那地百姓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他们接受耶稣显然大部分要归因于他的工作。当地的百姓还记得那先锋的信息。
42 在那里,信耶稣的人就多了。
信耶稣的人就多了。这是《约翰福音》中常用的一句话(见约4:41;7:3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