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圣经库 > 44使徒行传 > 正文

使徒行传11--SDA圣经注释

第 11 章

提要:1 彼得因为接近外邦人而受到指责。5 他为自己辩护。18 众人接受他的解释。19 福音传到腓尼基、塞浦路斯和安提阿;巴拿巴奉差遣坚固那里的信徒。26 门徒最早在安提阿被称为基督徒。27 他们在饥荒时接济犹太的弟兄。

1 使徒和在犹太的众弟兄听说外邦人也领受了上帝的道。

  在犹太。或“整个犹太”。上下文暗示彼得留在凯撒利亚时,他与哥尼流来往的消息已广泛传开,可能先传到了约帕和吕大,然后传到耶路撒冷。

  外邦人。这个消息一定让耶路撒冷教会震惊。这是迄今未受割礼的外邦人第一次受洗礼加入教会。

2 及至彼得上了耶路撒冷,那些奉割礼的门徒和他争辩说:

  上了耶路撒冷。耶路撒冷依然是教会的总部(见徒8:14注释)。

  奉割礼的。没有迹象表明该词是指一等特殊的犹太籍基督徒,因为在这些事发生的时候,所有的基督徒不是犹太人就是皈依犹太教的人。所以抗议可能是来自整个教会。但路加的记叙的是在后来写的。那时“奉割礼之人”已形成一派;他们的影响在基督教中产生了分裂。因此路加用这个词一定是有意义的。见第3节注释。

  那些生来是犹太人的人,要么没有听说彼得的异象,要么没有看到圣灵倾降在哥尼流及其家人身上。所以他们的顾忌使他们质疑彼得的行为,这是可以原谅的。他们听了事情的经过,就感到满足了(见第18节)。但是有许多其他地方的犹太籍基督徒,继续为此争辩(见徒15:1;加2:11-14)。

  争辩。diakrinō,“分开”,“怀疑”,“犹豫”,“区别”,“歧视”,“反对”,“斗争”(见徒10:20;11:12;15:9)。这里指他们对彼得抱有敌意,反对他,与他争辩。他们认为应当保持犹太人与外邦人之间的区别。也就是说,基督徒只能与那些皈依犹太教、遵守仪文律法的人来往。哥尼流还没有被凯撒利亚的犹太人所接纳(见徒10:2注释);教会中强烈的犹太教观念妨碍了他被基督教团体所接受。这种偏见藉着一代又一代遵守礼仪而在犹太人中间滋生,所以不难理解。整个民族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急剧改变对外邦人的态度。

  顺便说一下,彼得既能受到强烈的质疑,就说明他并没有被视为教会的元首,也不是“使徒的首领”。有绝不可能不会犯错。

3 “你进入未受割礼之人的家和他们一同吃饭了。”

  进入。见徒10:28注释。

  未受割礼之人。犹太人用该词表示嘲讽。它透露出针对彼得的强烈情绪。与彼得交往的人没有被称为外邦人,而是被称为“未受割礼之人”。这个称呼出自虔诚的犹太人之口,表示严厉的谴责。

  和他们一同吃饭。彼得同这些人吃饭。这些人一般并不在意吃什么食物,以什么方式烹饪。但犹太人却非常在意。所指责的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参法利赛人对耶稣基督的指控(路5:30;15:1,2等)。可能写于公元前三世纪末的《禧年书》,有一段明确表达了犹太人对于同外邦人吃饭的态度:

  “我的儿子雅各,你要记住我的话,

   并要遵守你父亚伯拉罕的命令:

   与那些民族分开,

   不可同他们吃饭。”(22:16;R. H. 查尔斯,《旧约次经与伪经》第二卷第46页)

4 彼得就开口把这事挨次给他们讲解说:

  本章几乎逐字重述了第10章的故事,初看上去,似乎与路加的写作风格不合。有些注释家解释说:路加的第一份材料来自他在凯撒利亚所遇见的门徒,第二份材料则来自耶路撒冷的门徒。两份材料的相似性证实了故事的真实性。路加在各次叙述保罗在大马士革路上的经历时,也采用了这种方法(徒9;22;26章)。它们之间稍有差异,证明不是同一次讲述,就象是来自不同证人的证词。

  关于以下5-17节的故事,详见徒10:9-48注释。在徒11:5-17的注释中,仅关注第10章所没有涉及的问题。第10章和第11章叙述的差异是微不足道的。

5 “我在约帕城里祷告的时候,魂游象外,看见异象,有一物降下,好象一块大布,系着四角,从天缒下,直来到我跟前。”

  彼得的回忆形象生动,说这块大布“来到我跟前”,不仅是降下来,而且是降到彼得跟前。

6 我定睛观看,见内中有地上四足的牲畜和野兽、昆虫,并天上的飞鸟。

  我定睛。或“我沉思”。这又是一个形象的细节。彼得回忆自己聚精会神地观察奇妙的异象。

7 我且听见有声音向我说:‘彼得,起来,宰了吃!’

8 我说:‘主啊,这是不可的!凡俗而不洁净的物从来没有入过我的口。’

9 第二次,有声音从天上说:上帝所洁净的,你不可当作俗物。

  你不可当作俗物。这个告戒涉及彼得对人的判断,而不是对动物的判断(见徒10:28注释)。

10 这样一连三次,就都收回天上去了。

  比徒10:16的相应描述更加形象。

11 正当那时,有三个人站在我们所住的房门前,是从凯撒利亚差来见我的。

  我们所住的。包括他的六个同伴。有文本为“我所住的”。

12 圣灵吩咐我和他们同去,不要疑惑(或作“不要分别等类”)。同着我去的,还有这六位弟兄;我们都进了那人的家,

  圣灵吩咐我。在圣灵的引导下,彼得没有象这些“奉割礼的门徒”那样争辩。他们是在质疑圣灵指引彼得所做的事。

  不要疑惑。有的文本无这几个字。

  还有这六位弟兄。他们和彼得一同到凯撒利亚。他还把他们带到耶路撒冷。他们的见证支持了彼得的讲述。他们可以把自己所目睹的告诉教会。

13 那人就告诉我们,他如何看见一位天使,站在他屋里,说:你打发人往约帕去,请那称呼彼得的西门来;’

14 他有话告诉你,可以叫你和你的全家得救。

  得救。在徒10:4-6天使对哥尼流所说的话中没有这个词,但却有暗示。哥尼流渴望得救。在天使答复他的祈祷,告诉他请人来指导时,他就知道自己会听到得救之道。

15 我一开讲,圣灵便降在他们身上,正象当初降在我们身上一样。

  我一开讲。一旦每一位参与者在心理和精神上做好准备接受即将发生的事时,圣灵就会降在哥尼流和他家人身上。彼得的开场白无疑(徒10:34-43)引导他的听众达到了这一点。当人预备好接受主时,圣灵就立时会祝福。

  正像当初。指五旬节。这些辩护的话是说给其他分享五旬节恩赐的使徒和门徒听的。彼得证明他在凯撒利亚所目睹的,与门徒正如当初他们在五旬节所经历的一样。

16 我就想起主的话说:‘约翰是用水施洗,但你们要受圣灵的洗。’

  我就想起。圣灵使他们想起基督对他们的教导,这是多么奇妙的经验啊!这是基督应许要发生的事(见约14:26)。

  主的话。所指的特别应许记载在徒1:5,涉及领受圣灵的洗。在发出这个应许的时候,门徒以为这应许只是赐给他们的。如今彼得从更宽广的视野中看到,圣灵的恩赐也是赐给非以色列人的。他们既已受了圣灵的洗,就理所当然也可以受水的洗礼。

17 上帝既然给他们恩赐,象在我们信主耶稣基督的时候给了我们一样;我是谁,能拦阻上帝呢!”

  像。他们像犹太籍基督徒一样领受了圣灵。

  信。即坚决完全地相信。既指“他们”,也指“我们”。两者是相同的,和第15节中一样。正如彼得和其他使徒在领受圣灵的恩赐之前就怀有的信心,哥尼流和他的同伴在领受圣灵的恩赐之前,也已具有一定程度的信心(见徒10:35注释)。他们信心的程度足以使他们领受更大的恩赐,接受洗礼,加入教会。

  我是谁。意思是,我怎么能拦阻上帝呢?

18 众人听见这话,就不言语了,只归荣耀与上帝,说:“这样看来,上帝也赐恩给外邦人,叫他们悔改得生命了。”

  众人…就不言语,只归荣耀与上帝。这两个动词的原文在时态上的差异,说明他们先“闭口不言语了”,然后开始不住地赞美。但有的文本这两个动词的时态是一样的。哥尼流和他的家人领受上帝的圣灵,在保罗和犹太籍的基督徒不久后发生的争论这举足轻重(见徒15章;加2章)。圣灵藉着彼得的手,在允许外邦人加入教会的事上迈出了第一步。然后耶路撒冷的众使徒和其他犹太籍基督徒也予以正式认可。

  给外邦人。犹太人自命不凡,仿佛上帝的祝福是专门给他们的,与其他的民族无关。《以斯得拉书》中说:“你为我们的缘故创造了世界。至于其他民族,……你说过,他们算什么,不过像是口中的吐沫。……这些外邦人……被认为是没有价值的”(《以斯得拉下》6:55-57)。犹太人所期待的弥赛亚要拯救他们,使他们成为一个辉煌的民族,并消灭其他一切民族,或让这些民族的人作犹太人的奴隶。为了使成长中的教会摆脱这种傲慢,上帝让祂的灵在哥尼流和他的同伴身上非凡地显现。

  教会从哥尼流的经历中学到的教训是:上帝要拆毁犹太人和外邦人“中间隔断的墙”(弗2:14)。保罗知道基督的福音一定会成就这拆毁的工作。基督的死终止了象征性的礼仪。祂的救恩和神圣能力赐给相信的人,使他们能遵守律法,并除去律法对罪人的判决(罗8:1-4)。犹太人和外邦人都从中受益,没有区别:人人都被定了罪;相信的人都得蒙拯救(加3:27-29 西3:10,11)。他们都与上帝和好,与天父合而为一了(弗2:11-22)。

  这就是现在揭示的“奥秘”(弗3:1-12)。上帝的恩典曾临到肉身的以色列人身上。他们没有认识到这个恩典也要传个其他各民族。如今在基督里一切都清楚了。外邦人将明白义的奥秘(弗3:9)。这个奥秘把所有的人都包括在同一个伟大的救恩计划之中。

  悔改得生命。上帝赐给人悔改的心。信心是上帝的礼物(罗12:3),悔改是随之而来的(罗2:4;提后2:25)。上帝藉着祂的灵,不但给这些外邦人悔改的机会,也赐给他们悔改的经验。他们藉着内心的改变(参耶24:7;结11:19;36:26),悔改和赦罪而蒙上帝所接纳免。彼得又怎么能拦阻上帝呢?

19 那些因司提反的事遭患难四散的门徒直走到腓尼基和塞浦路斯,并安提阿;他们不向别人讲道,只向犹太人讲。

因司提反。徒8:1-4 的记载,这位殉道者死后,耶路撒冷的基督徒遭到了疯狂的迫害。结果许多信徒散到外地。腓利在撒玛利亚和凯撒利亚作工。其他人则到腓尼基,到推罗,西顿和多利买的城邑,可能帮助建立了徒21:3-7;27:3所提到的教会;在塞浦路斯,为巴拿巴和扫罗后来的工作预备了道路(见徒13:4-13)。见本卷注释264页地图。

遭患难。扫罗积极参与这次迫害(见徒8:1;9:1,2)。

  四散的。现在继续徒8:1-4的讲述。前面的话题曾转到腓利对撒玛利亚人和埃塞俄比亚太监作工,扫罗对基利家人作工,彼得对哥尼流及其家人作工,为下面希腊人信从福音的记叙作好准备。。

  直走到腓尼基。这个地区有推罗和西顿等重要城市(见《SDA圣经注释》卷二第67-69页)。

  塞浦路斯。见徒13:4注释。

  安提阿。这是第一次提到初期教会与叙利亚首府的联系。除了罗马,亚历山大和以弗所之外,安提阿是当时罗马帝国中最大的城市,也是长时间基督教的主要中心。也许“进犹太教的安提阿人尼哥拉”(徒6:5)回去宣扬他的新信仰。基督教进入这里是非常重要的。安提阿坐落在奥龙特斯河边,离塞流西亚港约20公里,是公元前300年左右由塞琉古一世所建,按他父亲的名字“安条克”命名的。它的财富和地位逐渐提高,直至成了亚细亚的主要城市。它的作家和文学举世闻名。西塞罗曾为其中的一位——阿基亚斯发表过一个著名的演讲。朱韦纳尔承认安提阿对罗马人生活和品味的影响。他说:“我们的糟粕中有哪些是来自希腊的呢?叙利亚的奥龙特斯河长期以来流入台伯河,带来方言和礼节,长笛和竖琴弦”(《讽刺》第三章第62-64页;洛伯版,第37页)。

  安提阿居住着大批犹太人。希律为他们建造了一条大理石柱廊,贯穿全城。安提阿是叙利亚罗马长官的总部。基督教在安提阿比在耶路撒冷和凯撒利亚更与希腊文化接近。教会在那里遇到了异教中最诱人,最下流的仪式。在丛林中举行的达芙妮崇拜以淫荡和偶像礼仪著称。教会能把安提阿变成其总部之一,这是一个惊人的胜利。

  不向别人讲道,只向犹太人讲。当然这是指哥尼流悔改之前,或这个消息传开之前离开耶路撒冷的门徒。他们还没有象彼得那样得到指示,说彻底执行基督预言性命令的时候已经来到(徒1:8)。这里列出犹太人,显然是要与前面彼得与哥尼流的故事,以及下面的福音工作形成鲜明的对比。

20 但内中有塞浦路斯和古利奈人,他们到了安提阿也向希腊人传讲主耶稣(有古卷作“也向说希腊话的犹太人传讲主耶稣”)。

  内中有塞浦路斯和古利奈人。这些人鉴于其散居各地的背景,比巴勒斯坦的犹太人更容易与外邦人融合。巴勒斯坦是犹太民族的家园,以及他们民族偏见的堡垒。我们可以推测这些人中有古利奈人路求,在徒13:1他被列为先知之中;还可能有古利奈人西门;我们有理由认定他是基督的门徒(见太27:32注释;见可15:21)。究竟是谁创建了安提阿教会,至今还是一个谜。

  安提阿。见第19节注释。

  讲。原文动词的时态暗示他们开始说话,并不住地讲。

希腊人。有文本为“说希腊话的犹太人”,指传道人不是对一般犹太人(其中有许多住在叙利亚,讲亚兰语),而主要是对说希腊语的犹太人以及皈依犹太教的人宣讲。若是这样,他们是随从了司提反的脚踪,间接地为保罗预备了道路;因为这些人作为一个群体,是介于犹太民族和外邦人之间的。

但也证据支持这里是指希腊人。理由如下:(1)由于“说希腊话的犹太人”是犹太人,路加自然会把他们列到本章19节的犹太人中,在第20节再提到就产生不了对比。路加不大可能是指向说希腊话的犹太人传道,因为在耶路撒冷教会中已经有大批这样的人(见徒6:1)。可能这些希腊和塞浦路斯的教师本身就是说希腊话的犹太人。路加特别提到他们开始向安提阿的希腊人(外邦人)传道,是合乎情理的。(2)在犹太人和希腊人之间进行对比是非常自然的(见徒14:1;18:4),如果是指希腊人的话,这是对发展的必要关注。后来的记录清楚地说明,叙利亚的安提阿教会有外邦的基督徒(见徒15:1,28-31;参《使徒行述》155-161,188页)。(3)再者,如果他们是希腊人,在他们悔改之时,他们可能不完全是异教拜偶像之人。也许像哥尼流一样,他们中有些已经敬畏上帝(见徒10:2注释),参与犹太会堂中的礼拜(参《哥林多前后书》,徒18:4)。

  本章所记希腊人的悔改,是在百夫长哥尼流悔改之前还是之后,我们无法得知,因为没有足够的资料可以提供准确的答案。安提阿的圣工似乎在讲希腊语的犹太人和其他犹太人中进行了好多个月。哥尼流悔改之后来到的塞浦路斯和古利奈人,积极推动了打破向非犹太人传福音的限制。

  传。见徒10:36注释。

21 主与他们同在,信而归主的人就很多了。

  主。有文本为“主的手”。该词在《旧约》常表示上帝对世界事务的直接干涉。见出14:31:“以色列人看见耶和华向埃及人所行的大事(希伯来原文是yad,“手”),就敬畏耶和华”。参埃及术士的话:“这是上帝的手段”(出8:19)。该词形象地反映了有位格的上帝。

  信而归主的人就很多了。这里更一步记录了教会的显著增长。见徒2:47;4:4;5:14;6:7;8:6,12;见徒9:31;11:24注释。

22 这风声传到耶路撒冷教会人的耳中,他们就打发巴拿巴出去,走到安提阿为止。

  这风声。指安提阿的这些信徒。如果他们是指外邦人的话,耶路撒冷教会欣然接受他们悔改的消息,无疑是由于教会已经接受了哥尼流。

  耶路撒冷教会。见徒8:14注释。

  就打发巴拿巴去。为了加强安提阿的工作,宣告耶路撒冷教会的认可,并给予指导,就象彼得和约翰被派往撒玛利亚一样(徒8:14)。选巴拿巴也许是因为大家知道他关心安提阿的圣工。他是扫罗的朋友,曾把扫罗介绍给耶路撒冷的一些门徒(徒9:27)。他一定清楚保罗对外邦人的信念和盼望,十分愿意从事同样的工作。他与安提阿的一些传道人都来自同一个国家,这使他更有资格前去。

  走到安提阿为止。巴拿巴在前往安提阿的途中,访问了其他的会堂。

23 他到了那里,看见上帝所赐的恩就欢喜,劝勉众人,立定心志,恒久靠主。

  上帝所赐的恩。见罗3:24注释。

  就欢喜。巴拿巴在这个新的工作中只看到了令他高兴的事情。更多的信徒加入教会是他深感欢喜的源头。事实上在整个基督徒的经验和进程中,应该始终有不间断、不削弱的喜乐。

  劝勉众人。或“开始劝勉”。动词的进行时态可以理解为开始了连续性的动作。

  立定心志。巴拿巴希望他们与诗人同说:“我心坚定”(诗57:7;诗108:1)。

  恒久靠主。要忠于耶稣基督,要“立定心志”靠祂。巴拿巴看到了上帝的恩典在安提阿信徒身上运行的结果。但是他象每一位真牧人那样知道,人的意志,或缺乏意志,会阻挠这种恩典。“一次得救,就永远得救”并不真实,因为人会退后或背道。成圣工作的完成,需要人意志的配合。

24 这巴拿巴原是个好人,被圣灵充满,大有信心。于是有许多人归服了主。

  好。或“良善的”(见路18:18,19)。这是对巴拿巴的高度赞扬,无疑表达了路加个人对他的看法。路加在赞扬巴拿巴时一定十分谨慎,因为他不久就要叙述巴拿巴与他的朋友及同工、大数人扫罗的争论;这场争论导致他们的分开(徒15:39)。

  被圣灵充满。具有像巴拿巴这样品行的人,在安提阿讲希腊语的犹太人中非常突出,对城里的犹太人和希腊人,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圣经也是这样描写司提反的(徒6:5)。由于司提反的殉道所导致的迫害,传道人们来到了安提阿。他们中有一些可能是讲希腊话的犹太人,积极从事司提反所为之殉身的工作。

  有许多人。暗示本章21节的工作所带来人数的剧增。耶路撒冷教会对工作的支持,表现在“劝慰子”巴拿巴的喜乐和鼓励上,会增强这些基督真工人的热心。

25 他又往大数去找扫罗,

  他又往大数。这件事非常重要。它预示扫罗将支持在安提阿开展的工作,并说明巴拿巴相信扫罗是协助这项工作的合适人选,也说明扫罗离开耶路撒冷之后,一直通过书信或信使与教会保持联系。据推断扫罗可能留在大数和附近,以及基利家的周边城镇中宣扬福音(见本卷注释第101,102页;见徒15:41注释)。

  去找扫罗。主曾向扫罗显现,称他为所“拣选的器皿”(徒9:15),要将基督的名传给外邦人。如今他受到邀请,要与巴拿巴一同从事向安提阿的外邦人传扬福音的新工作。无疑扫罗听到了上帝在那里大能的作为,就接受了邀请。

26 找着了,就带他到安提阿去。他们足有一年的工夫和教会一同聚集,教训了许多人。门徒称为“基督徒”是从安提阿起首。

  足有一年。不象以前的例子,这里给出了一个准确的时间长度。扫罗曾冒着生命的危险在大马士革和耶路撒冷传道。但他在安提阿教会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安宁和大量的工作机会,来发挥他的热诚。

  和教会一同聚集。或“在教会中”。不是在教会的教堂里──教会直到公元三世纪才拥有教堂──而是在犹太人的会堂里。感兴趣的人与信徒相会。他们一接受福音的信息,就加入教会的团体。

  教训了许多人。见第21,24节注释。

  称为基督徒。相当于“受到基督徒的称号”。被称为“背道者”的罗马皇帝尤里安(公元361-363年),注意到起绰号是当时安提阿人一种嘲讽的嗜好。在基督教开始出现时,这种嗜好无疑也是盛行的。“基督徒”的第一个音节来自希腊语的Christos(“基督”),但结尾却是拉丁文,如Pompeiani指庞培的追随者,还有其他一些党派的名字。在福音书中也有类似的词,如希律党(太22:16),无疑是一个罗马的社团。这个称呼也可能是外邦人对基督徒的嘲讽,有点儿像十五个世纪之后路德追随者的敌人为嘲讽他们而称他们为“路德会”。

  显然这个名称不是基督的门徒自己起的。由于这个名称是暗示跟从弥赛亚基督的人,所以肯定也不是犹太人起的。发明这个新名称的原因很清楚。当这些新的外邦信徒加入安提阿教会的时候,先前的任何名称都不能表达这个普世性的团体。他们不只是拿撒勒人,加利利人或讲希腊语的犹太人。在安提阿人的眼中,他们是一个奇怪的混合体。所以一个合成词“基督徒”似乎适合他们。这是一个带拉丁词尾的希腊词。后来,这个起先带着嘲讽含义的名称,倒成了光荣的名称:“若为做基督徒受苦,却不要羞耻,倒要因这名归荣耀给上帝”(彼前4:16)。

  但根据传统说法,这个称呼源于安提阿教会的第一位主教优狄乌斯。优狄乌斯的继任者伊格内修斯经常使用这个名称。

27 当那些日子,有几位先知从耶路撒冷下到安提阿。

  当那些日子。见《使徒行传》第12章补充注释二。

  有几位先知从…到。这是约珥预言的应验;彼得在五旬节的讲道时曾提到(徒2:17),早期的教会要有先知存在(见徒13:1,2;弗2:20)。但我们不能从《新约》的记载中获得“先知”职能的清楚描述。他们拥有圣灵的恩赐,有时参与宣讲和解释上帝的道,有时预言将来的事件,正如亚迦布在这里所做的(见徒13:1;15:32;19:6;21:9,10;罗12:6;林前12:10,28,29;13:2;14:6,29-37)。这些先知的使命显然是进一步确认耶路撒冷教会对保罗和巴拿巴在安提阿工作的支持。

28 内中有一位,名叫亚迦布,站起来,藉着圣灵指明天下将有大饥荒(这事到革老丢年间果然有了。)

  亚迦布。他是后来在有关凯撒利亚的记录中出现的同一位先知(徒21:10,11)。

藉着圣灵指明。参徒21:11。

天下。oikoumenē,指有人居住的地方。在路2:1;4:5和《新约》其他地方是指罗马帝国。

  大饥荒。可能是约瑟弗斯所提到的那一次(《犹太古代史》第二十章2.5)。他说底格里斯河东的阿迪亚贝纳女王海伦娜在访问耶路撒冷的时候,曾帮助那里的人民从亚历山大获得粮食,从塞浦路斯获得无花果干。这次饥荒可以被视为耶稣太24:7预言的部分实现。关于这次饥荒在新约年代表中的时间。见本卷注释第98,100页;《使徒行传》第12章补充注释一。

  革老丢。有文本后面还有“凯撒”。革老丢的统治是从公元41年到公元54年。这段时期经常发生饥荒(苏埃托尼乌斯《革老丢生平》第十八章第2页;塔西图《编年史》第十二章第43页)。

29 于是门徒定意照各人的力量捐钱,送去供给住在犹太的弟兄。

  于是门徒。指安提阿教会。

  照着各人的力量。显然在先知预言之后、饥荒来到之前就开展募捐。扫罗和巴拿巴无疑积极鼓励外邦人支持这项慈善活动。这是第一次捐助“耶路撒冷圣徒中的穷人”(罗15:25,26)。这样的活动在保罗以后的工作中经常开展(参徒24:17;林前16:1;林后9;Gal.2:10)。使徒认为这是教会中犹太人和外邦人联合的一种纽带。耶路撒冷信徒在起初爱心的光荣日子所表现的慷慨(徒2:45),以及他们后来所遭受的迫害(徒8:1),可能使他们比其他大部分人都更加感受到贫穷的压力。因此当这次饥荒来临时,他们在很大的程度上依靠那些没有受到饥荒影响的教会的帮助。安提阿教会为其他教会树立了一个值得尊敬的榜样。

30 他们就这样行,把捐项托巴拿巴和扫罗送到众长老那里。

  众长老。presbuteroi,“长者”,引申为“长老”。这是第一次提到基督教会里的这种职务。他们可能不是使徒,因为在徒15:2,4,6中,使徒和长老是分开提的。此后他们在教会组织中担任重要职位。“长老”一词,以及在很大的程度上它所代表的教会职位,在外邦人和犹太人生活中都有其背景。埃及的纸草文献记载“长老”在当地村民的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有关土地的租赁和税金的缴纳要请教他们(见J. H. 莫尔顿和G. 米利根,《希腊新约词汇》第535页)。在小亚细亚,该词指一个社团的成员;在埃及,它指庙宇中的祭司(见A.戴斯曼,《圣经研究》,第156,233页)。在犹太人的生活中,“长老”(presbuteros)指当地会堂的领袖,正如在狄奥多图斯的碑铭上所显示的(见徒6:9注释)。它还指犹太公会中的非圣职成员(希伯来语是 zeqenim;见徒4:5注释)。因此基督教会用这个现成的词指在当地会堂中担任主要负责工作的职员。除了这些当地的职位之外,耶路撒冷教会长老的职位与犹太公会中的非圣职成员(zeqenim)有些相似。徒15章的记载,他们和使徒拥有一些超越本地会堂的权力。在本节中,安提阿教会所募集的捐款,经保罗和巴拿的手交给他们,以救济有需要的信徒。

  在初期教会,长老又被称为episkopos,意思是“监督”,在英语中成了“主教”。虽然从历史上说,至少从公元三世纪开始,“长老”和“主教”代表教会中两种不同的职务,但《新约》的证据表明,这两个词是指同一个职位(参提前3:2-7以及多1:5-9;见徒20:28注释;参腓1:1)。罗马的克雷芒(约公元96年)似乎把这两个词视为相同(《致哥林多人的信》第44页)。克里索斯托(约公元407年)说:“以前长老们被称为监督(或主教)和基督的执事,监督就是长老”(《哥林多前书讲论》第1页,米聂《革瑞卡教父学》第六十二册第183栏)。

  据《雅各书》,长老的职责之一是探访病人,求主帮助他们恢复健康,为治疗而用油抹病人(雅5:14)。关于长老和主教职位后来的发展,见本卷注释第26,38-4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