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圣经库 > 58希伯来书 > 正文

希伯来书 13--SDA圣经注释

第 十三 章

提要:1 各种劝诫,例如要相爱,4 诚实地生活,5 不要贪心,7 要尊敬传上帝道的人,9 要警惕奇谈怪论,10 要承认基督,16 要行善捐输,17 要顺服统治者,18 要为使徒祷告。20 结论。

1 你们务要常存弟兄相爱的心。

  弟兄相爱的心。见罗12:10注释。《希伯来书》的最后一章是一系列各种主题的一般性劝诫(第1-17节)和个人的问候(第18-25节)。

2 不可忘记用爱心接待客旅;因为曾有接待客旅的,不知不觉就接待了天使。

  忘记。许多人显然专注于自己的事,没有给同道以应有的关怀。随着教会人数的增长,危险也在增加。今日的状况也是如此。我们的邻舍就是任何需要友谊和接待的人。

接待客旅。客栈不多,陌生人又常常受到怀疑。如果没有个人来关心旅客,他们往往没有地方住宿。古时的接待需要向客人提供食宿。今天可能不再有那种程度的需要了,因为旅客提供的住宿设施译本都很充裕。然而原则还是不变的。基督徒应当千方百计表现出好客的精神,以满足现代的需要。

不知不觉。就是在起初邀请客人的时候。

  接待了天使。亚伯拉罕(创18:1-8),罗得(创19:1-3),基甸(士6:11-20),和玛挪亚(士13:2-4,9-21)曾得此殊荣。在后的审判中,将要考虑到忠心照顾客旅需要的事(见太25:35)。

3 你们要记念被捆绑的人,好象与他们同受捆绑;也要记念遭苦害的人,想到自己也在肉身之内。

  被捆绑的……好像同受捆绑。帮助在监牢里的人,是另一项其重要性足以在最后的审判中予以考虑的事项(见太25:36)。和圣经其他地方一样(见林前9:22),这里所提出的原则,即基督徒应该设身处地为在危难中需要帮助的人着想,是符合黄金律的(见太7:12注释)。

  遭苦害。直译是“遭到虐待。”

  自己也在肉身之内。要设身处地为那些遭受苦害的人着想,并照顾他们的需要。黄金律的原则再次应用到实际情况中去。基督徒不要问那些遭受苦难的人值不值得帮助。对于他而言,知道他们需要帮助就够了。

4 婚姻,人人都当尊重,床也不可污秽;因为苟合行淫的人,上帝必要审判。

  婚姻。关于基督徒婚姻关系的责任与特权,见林前7章注释;参太5:28-32;19:5-10注释。

  人人都当尊重。婚姻制度是智慧的创造主所设立的,为了给人类带来大福气。当创造主的旨意实现在家庭生活中时,就会产生不可估量的良好效果。只有当婚姻滥用于卑劣的目的时,才丧失了“当尊重”的特质。

  床也不可污秽。床有可能被污染,因此使徒劝告读者要保持床的洁净和尊重,不要堕落为满足低级情欲的工具。另一方面,有人认为婚姻生活的亲密行为是不名誉的,或有损于品格的高尚。这种观念乃是魔鬼的计谋,以侮辱创造主所设立并宣告为“好的”安排。见林前7:3-5注释。

  苟合。或“不道德的人。”见太5:32注释。

  行淫的人。见出20:14;太5:32注释。

  上帝必要审判。与所有其他在生活中顽固违犯祂圣律法原则的人,在末日一同受审(见启21:8注释)。

5 你们存心不可贪爱钱财,要以自己所有的为足;因为主曾说:‘我总不撇下你,也不丢弃你。’

  存心。tropos,“生活方式,”“思想倾向,”“行为,”“品格。”古英语中的“conversation”基本上是这些意思。

  贪爱钱财。见路12:13-34注释。

自己所有的。如果人学会了满足于自己所有的,不贪恋别人所有的,那么困扰人类的大部分问题自然就得到了解决。关于基督徒对待今生物质财富的态度,见太6:19-34注释。

为足。见腓4:11;提前6:6注释。

  主。就是上帝。引自七十士译本申31:6,8。

  总不撇下你。关于上帝仁慈地供应我们的需要,见太6:26-34注释。

6 所以我们可以放胆说:主是帮助我的,我必不惧怕;人能把我怎么样呢?

  放胆。或“放心。”引自七十士译本诗118:6(见该节注释)。

7 从前引导你们、传上帝之道给你们的人,你们要想念他们,效法他们的信心,留心看他们为人的结局。

  引导你们。直译是“向导,”“领袖,”这里指教会的领袖。关于对教会领导的忠诚,见帖前5:12,13注释。

传。这里指过去的领袖,可能现在已经在耶稣里安息了。

效法。或“随从。”

  他们的信心。来11章所提到的信心英雄都生活在很久以前。但现代也有忠心的人。他们的榜样完全值得效法。

为人。anastrophē,“生活方式,”“行为,”“举止”(见弗4:22注释)。

  结局。作者心中无疑想到一些人,但没有提他们的名字。

8 耶稣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远、是一样的。

  耶稣基督。关于这两个名字合用的意义,见太1:1注释。

  一样的。第8节的评论显然为第9节的警告预备道路。鉴于基督是永不改变的,有关祂的信息也是永不改变的。凡与过去所传的纯正福音不同的各种道理都要予以抛弃,无需进一步查验。见加1:6-8注释。

9 你们不要被那诸般怪异的教训勾引了去;因为人心靠恩得坚固才是好的,并不是靠饮食。那在饮食上专心的从来没有得着益处。

  不要被勾引了去。一些人很容易受新奇教训的影响。他们缺乏属灵的辨别力,不能将新教训与圣经比较,从而辨别真理与谬论。见弗4:14;西2:4,8注释。

  诸般。几是与已经接受的纯正福音信息不同。

  靠恩得坚固。就是不要被宗教和神学上的时尚“勾引了去。”基督恩典坚固的能力乃是基督徒防范错误教训的最佳保障。关于“恩典”,见罗1:7;3:24注释。

  不是靠饮食。一些追求时尚的信徒在饮食问题上超越了圣经的明白教训,把饮食的禁忌作为信仰的试石。关于饮食与宗教的关系,以及不要把饮食的时尚作为宗教义务的警告,见罗14:17;提前4:3注释。

  得着益处。即使那些热心鼓吹他们所倡导饮食时尚价值的人,也没有从中得到任何实际益处。这里无疑是指几个骚扰早期基督教会的犹太教派别,如伊比奥尼派和拿撒勒派(见《SDA圣经注释》卷六第53,54页)。

10 我们有一祭坛,上面的祭物是那些在帐幕中供职的人不可同吃的。

  我们有一祭坛。作者在这里指祭司和利未人奉命将祭牲的一些部分带到古时的圣所或圣殿(见利6:16-18;7:15,16,31-34;民18:8-10;申18:1,2;参林前9:13)。来13:9所提到的谬道可能强调基督徒必须遵行古时涉及饮食的犹太教礼仪,仿佛因此可以达到更圣洁状态。但是基督徒有一座祭坛,就是髑髅地的十字架,并有其价值和功效远超过古时祭牲的祭物(见来9:14,24-28;10:10,12,14注释),那就是“上帝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约1:29)。基督还呼吁信祂的人要吃祂的肉(见约6:33-58)。

  供职的人。就是祭司和利未人。

  不可同吃。在犹太人的宗教制度下,祭司和利未人享有尊贵的地位和特权。他们的地位虽然很高,但由于他们拒绝了耶稣,就不配享受所有真正基督徒的权利。保罗可能还想到了圣餐的饼和葡萄汁。在任何情况下,第9节所提到“诸般怪异的教训”自吹自擂的宗教体系都绝对比不上因信耶稣基督的得救之道。

11 原来牲畜的血被大祭司带入圣所作赎罪祭;牲畜的身子被烧在营外。

  牲畜。当赎罪祭的血被带进圣所时,如为受膏的祭司或全会众赎罪,祭司就不可吃祭肉,而要将它在营外烧掉(利6:30)。同样,耶稣“也就在城门外受苦”(来13:12;参约19:17),然后祂用自己的血在天上的圣所中供职(来9:12)。在古代的献祭制度中,祭司无权吃这种祭物通常属于他们的部分(来13:10),但是基督说:“拿去,吃: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擘开的”(林前11:24)。

12 所以,耶稣要用自己的血叫百姓成圣,也就在城门外受苦。

  叫百姓成圣。基督在耶路撒冷“城门外受苦”,是为了用祂自己的血为悔改的罪人在天上的圣所中服务。

13 这样,我们也当出到营外,就了祂去,忍受祂所受的凌辱。

  我们也当……就了祂去。犹太籍的基督徒们不必再从犹太教的礼仪中寻求救恩。他们仍是以色列人,从寓意上说,他们也是耶路撒冷的居民。但是如果他们要跟从弥赛亚,就必须随祂到耶路撒冷城外去。在《希伯来书》的背景中,这种情况就成了对犹太籍基督徒的呼吁,劝他们将视线转离犹太教的礼仪,注视耶稣基督以及祂在天上圣所中作我们的大祭司(见《SDA圣经注释》卷七第389页)。

  忍受祂所受的凌辱。当耶稣作为被定了罪的犯人前往各各他时,那些同情祂的人与祂同受“凌辱”。犹太籍的基督徒拥护基督教会招致他们犹太同胞的仇恨。对于他们来说,转离犹太人作为得救手段的献祭制度,会招致背道和叛国的指控。

14 我们在这里本没有常存的城,乃是寻求那将来的城。

  没有常存的城。犹太人视耶路撒冷为“常存的城。”他们认为上帝的计划与这座城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她一定会永远坚立。他们觉得在耶路撒冷的范围之内是安全的。但是基督徒并没有这种“常存的城。”他们的期盼和愿望与地上的任何城市或宗教制度无关。这对于希伯来籍基督徒是多么重要啊!他们不久将目睹耶路撒冷的毁灭!

  寻求那将来的城。就是新耶路撒冷(参来12:22)。参先祖亚伯拉罕的经验(来11:10)。

15 我们应当靠着耶稣,常常以颂赞为祭献给上帝,这就是那承认主名之人嘴唇的果子。

  靠着耶稣。就是靠着基督,或靠着祂在耶路撒冷“城门外”为我们献上的赎罪祭。

  以颂赞为祭。我们不是按摩西律法的规定,带着感谢祭到圣殿去(见利7:12-14),而是不断地“以颂赞为祭”献给主。

16 只是不可忘记行善和捐输的事;因为这样的祭,是上帝所喜悦的。

不可忘记。有人可能在这方面疏忽了。

  行善。就是服务他人的需要。上帝不喜悦公牛和山羊的血(见来10:5-8注释)。它们是没有用处的。但是祂喜欢为他人服务的牺牲精神(见太25:24-40注释)。那“清洁没有玷污的虔诚”(雅1:27)在祂眼中永远是值得悦纳的。

  捐输。或“捐献。”

  上帝所喜悦的。外表的礼仪对于上帝而言是没有意义的。祂要人用“心灵和诚实”来敬拜祂(约4:23),那就是藉着反映祂的品格,在服务他人的生活中表明他们对祂的爱和献身。

17 你们要依从那些引导你们的,且要顺服;因他们为你们的灵魂时刻警醒,好象那将来交账的人。你们要使他们交的时候有快乐,不至忧愁;若忧愁就与你们无益了。

  依从。见第7节注释。

  要顺服。上帝已经任命领袖牧羊祂的羊群。祂呼吁祂的羊群要顺服奉命管理他们的人,而这些领袖也要顺服主。这里指的是现在的领袖,而不是第7节所指从前的领袖。

为你们的灵魂。就是“为你们”(参来12:9,23注释)。

警醒。上帝所任命管理教会的领袖要为祂子民的福利而向祂负责。祂必严格地要求他们为管家的职责交账。

  交帐。管家要为受托照管的任何物品向主人交账,深知他必须对自己的管家职责负责。信徒与上帝所任命的领袖们合作,就能使他们更容易递交管家的忠心账目。

  有快乐。因为知道他们已经忠实地履行了他们的职责。参蒙召进来享受主人快乐的忠心仆人的经验(见太25:21)。

  不至忧愁。直译是“不至呻吟。”参不忠心的仆人的经验(太25:28-30)。

  无益。教会的信徒如果使上帝所任命的领袖交不出管家的好帐目,他们自己也得不到任何益处。双方要共尝交帐日子的“快乐”或“忧愁”。

18 请你们为我们祷告,因我们自觉良心无亏,愿意凡事按正道而行。

  为我们祷告。或“常为我们祷告。”参弗6:19;西4:12。虽然保罗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属灵伟人,他依然感激和寻求他基督里弟兄的祷告。每一位真正的领袖都会深深感激他为之服务的人所献出的关爱和祈祷。

  自觉。peithō,这里所用的词形意为“确信,”“确定。”

  良心无亏。就是清洁的良心。参保罗多次提到无亏的良心(见徒23:1;24:16;罗9:1;林后1:12;提后1:3)。

  愿意。作者的目的是要在自己的生活中充分反映福音的原则(参林前9:27)。

  凡事按正道而行。就是要有高尚的品行。

19 我更求你们为我祷告,使我快些回到你们那里去。

更。或“更加诚恳地”。

  求。作者恳求读者为他祷告,使他摆脱妨碍他到他们那里去的环境,其语气非常感人,反映了他个人对祈祷能的信心。

  回到你们那里去。第23节提到提摩太当时还在监狱中,似乎暗示《希伯来书》的作者是自由的。可能是其它环境因素,如生病或传道工作的压力妨碍保罗回到他的读者们那里去。

20 但愿赐平安的上帝,就是那凭永约之血、使群羊的大牧人我主耶稣从死里复活的上帝,

  但愿。第20,21节是使徒向《希伯来书》的读者所宣布的祝福。他向他们指出赐平安的上帝。

平安的上帝。见罗15:33注释。

永约。见来8:8-12注释。

血。藉以使永约批准生效。见来9:18-28注释。

群羊的大牧人。见诗23;约10:10,11注释;参彼前2:25。

  从死里复活。见罗4:24注释。在《新约》的书信中,基督的复活经常作为基督徒盼望和信心的中心。

21 在各样善事上成全你们,叫你们遵行祂的旨意;又藉着耶稣基督在你们心里行祂所喜悦的事。愿荣耀归给祂,直到永永远远。阿们!

善事。“善”是保罗期望他的读者所拥有并成为的,而不是他希望他们去行的。但“善事”的目的是使他们更有效地“遵行祂的旨意。”

成全你们。katartizō(见彼前5:10注释;参太5:48注释)。

藉着耶稣基督。见加2:20注释。

  在你们心里行。见腓2:13注释。

  愿荣耀归给祂。见加1:5注释。

  直到永永远远。见太25:41;启1:6注释。

  阿们。见太5:18;罗15:33注释。

22 弟兄们,我略略写信给你们,望你们听我劝勉的话。

略略写信。关于这个题目,他还有更多的话要说,但是篇幅不允许。

  听。或“忍受。”

  劝勉的话。就是《希伯来书》中的信息(见《SDA圣经注释》卷七第389页)。

23 你们该知道,我们的兄弟提摩太已经释放了;他若快来,我必同他去见你们。

  提摩太。见徒16:1注释。

  释放了。这里所说的囚禁在圣经其他地方没有提到。

  他若快来。关于这里所提到的访问,我们不知道进一步的情况。

24 请你们问引导你们的诸位和众圣徒安。从意大利来的人也问你们安。

  问安。或“致意”。

  引导你们的。指教会的领袖(见第7节注释)。

  从意大利来的人。就是基督的信徒。无法从这句话中确定这些信徒当时是在意大利,这封书信是从意大利带来的,还是这些人从意大利来,与作者同在另外一个地方。

25 愿恩惠常与你们众人同在。阿们!

  恩惠与你们众人同在。见多3:15注释。

  阿们。见太5:18;罗15:33注释。

  第25节后面的后记“从意大利藉提摩太写给希伯来人”在原信中是没有的,最初出现在第6世纪的一份文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