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圣经库 > 62约翰一书 > 正文

约翰一书 04--SDA圣经注释

第 四 章

提要:1 约翰警告他们不要相信所有自称属灵的教师,而要用普遍真理的标准来试验他们:7 用许多理由权勉信徒彼此相爱。

1 亲爱的弟兄啊,一切的灵,你们不可都信,总要试验那些灵是出于上帝的不是,因为世上有许多假先知已经出来了。

  亲爱的。参约壹3:2注释。

灵。使徒嘱咐他的听众要有批判的眼光,不要轻信,以为一切灵界的活动都来自上帝。可见这些灵已经藉着那些声称自己的教训具有神圣权威的人在活动,其实他们的教训乃是假道。使徒作为一名良牧,警告他的羊群抵制似是而非的欺骗。第三节揭露这种欺骗的本质。

不可都信。暗示许多人正在听从各样的灵。

  试验。dokimazō(见罗2:18,腓1:10注释;其相关的词dokimē见罗5:4;林后9:13注释)。上帝不希望信徒上当受骗。祂赐给教会辨别诸灵真假的恩赐(见林前12:10注释)。自称上帝授权之假教师的信息,必须受上帝之道的试验。庇哩亚人喜欢听保罗讲道,但他们也查考圣经,要晓得他所传的是不是真理(见徒17:11注释)。保罗劝其他信徒也要这样作(见帖前5:21注释)。每一个信徒都有责任用先知和使徒的灵感著作来审查他们所读到和所听到的。只有这样,教会才能抵制假道的侵袭;只有这样,每一个信徒才能把信心建立在上帝身上,而不是人身上(彼前3:15)。

  出于上帝。即从上帝而来(参约壹3:10)。

因为。约翰说明他劝勉的理由,提出他的读者所熟悉的事实。

世上。kosmos(见约壹2:15注释),指人和事的有序安排。这里似乎不像约壹2:15-17那样,将世界和教会进行对比,因为假教师正在教内外进行活动。

  假先知。见太24:11,24-26注释;参约壹7:15注释。约翰这里显然是指假教师,就是约壹2:18-22的“敌基督”者和启2:2的假使徒,或至少是他们的同伙。

  已经出来了。他们的影响依然存在。作者本节所用的动词“出来”与约壹2:19的“出来”显然有不同的含义(见约壹2:19注释,那是指背道)。他只是在这里说明假先知出现的事实。关于约翰时代假先知活动的其他《新约》证据,见徒13:6;启2:2注释。

2 凡灵认耶稣基督是成了肉身来的,就是出于上帝的;从此你们可以认出上帝的灵来。

  凡灵。约翰所用的是一个广义词。他准备承认所有符合条件的灵。

  认。homologeō(见约壹1:9注释;参太10:32注释)。在这里似乎有两层意思:一,承认上帝的儿子道成肉身的真理;二,在生活中显示信仰这道的效果。最完美的解释不仅要口头上同意某一项道理,更要有基督所充满的生活。

  耶稣基督。见太1:1;腓2:5;约壹2:22;3:23注释。

  成了肉身。一些否认基督人性的人,声称“道”在人子耶稣受洗时临到祂身上,在祂钉十字架之前又离开了祂。约翰却驳斥这种说法。

  在世界历史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当时代所需要强调的真理,但各世代所强调的真理是不同的。五旬节以后悔改的犹太人,为了作基督徒,需要接受耶稣为所盼望的弥赛亚。当时所强调的是基督的神性。稍后诺斯替派所否认的不是基督的神性,而是祂的人性。他们愿意相信神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向人类显现自己,但否认“道成了肉身”(见本册注释625,626页)。所以约翰强调道成肉身,在当时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但是约翰所阐述的真理在各时代都需要强调,尤其是今天。在这个世人挖空心思想要否认上帝神迹的时代,我们需要清楚地宣扬上帝的儿子道成肉身拯救世人的事实(见太1:23;路1:35注释)。我们需要亲自认识道成肉身的真理,记住成就这个神迹的上帝完全能够施行我们得救所需要的任何神迹。我们接受祂的计划,顺从祂的引导,可以作为我们信仰的表白:“耶稣基督道成肉身”。这样的见证没有上帝的帮助是作不出来的,因为“若不是被圣灵感动的,也没有能说‘耶稣是主’的”(林前12:3)。

就是出于上帝的。见1节注释。承认耶稣基督道成肉身,就证明上帝的灵在他里面运行。

来的。暗示基督道成肉身以前就已经存在。祂离开原来的状态来到地上。原文的动词形式可以理解为救主不是暂时以肉身样式来临然后离开,而是依旧保持着神人二性。祂虽是三一真神中的一位神,却在天上作人类的代表(见约1:14注释)。

从此。指本节前面所说的试验(参约壹2:3)。

  你们可以认出。原文既可译为祈使句,也可译为陈述句。 陈述句较符合约翰的用法,如约壹2:3,5;3:16等。使徒提到信徒的认识,而不是劝他们得到这种知识。

上帝的灵。这是约翰著作中唯一一次这样称呼。这个希腊语形式(参林前2:14;3:16)在《新约》中十分罕见。约翰希望基督徒检验确定来自上帝的灵。任何教训若不先经过检验,都不能认定具有神圣的来源或权威。圣经提供了检验一切主张的可靠标准。凡出于灵感的信息都必与主所已经显示的真理相和谐(见彼后1:20,21注释)。

3 凡灵不认耶稣,就不是出于上帝;这是那敌基督者的灵。你们从前听见他要来,现在已经在世上了。

  不认。约翰现在用否定句来试验真假教师。他所看到的只有两等人:承认基督的和不承认基督的。

  耶稣。有文本在“耶稣”后面还加上“基督成了肉身而来”。“认”是强调个人的承认,而不是一个信条。那些教师不尊荣兼有神人二性的耶稣。

  就不是出于上帝。见本章1,2节注释。在善恶大斗争中没有中立地带。凡听到基督的神性和人性信息的宣告,却故意拒绝和反对道成肉身真理的人,无论他们觉得自己有多么自由,都是属于那恶者并受他控制的(见太12:30;约壹3:10注释)。

这。就是不承认耶稣。

敌基督者。见约壹2:18-23注释。

  灵。可以理解为:一,住在敌基督者里面不承认耶稣的灵;二,敌基督者的典型特征是不承认耶稣。可能二种意思兼而有之。

  你们从前听见。使徒提醒读者,他们已经得到有关敌基督者的许多教训(参约壹2:18注释)。

  他要来。这个动词形式还出现在约壹2:18。约翰向信徒强调,有关敌基督者的预言已经应验了。

4 小子们哪,你们是属上帝的,并且胜了他们;因为那在你们里面的,比那在世界上的更大。

小子们。见约壹2:1。

  你们。原文强调约翰所致信的信徒和他上面提到的假教师之间的对比(3节)。战线已经划定。约翰的读者站在基督一边。那些不积极支持正义的人则站在仇敌的一边,即使他们没有公开站在他黑暗的旗帜之下。

  是属上帝的。见约壹3:9,10;4:1,2注释。

  胜了。nikaō(见约壹2:13注释)。约翰在约壹2:13,14中写信给年轻人的时候,承认他们“已经胜了那恶者”。他在这里是指信徒战胜假先知。他虽然没有具体说明他们是怎样得胜的,却把他们的得胜与“属上帝”联系起来。他们因与天父的亲密关系而拒绝了假教师的道理。他们已经接受了赋予真知识的神圣恩膏(约壹2:20,27),并显然在与谬道的斗争中使用这恩膏。上帝所有的儿女都可以获得这样的胜利。

在世界上的。就是魔鬼(参约12:31;16:33注释;《先知与君王》175,513页;《善恶之争》530页)。人们以为约翰会说“在假教师中的”,但他却用了更广义的“在世界上的”,因为这些假先知的精神,就是撒但控制世界的自私精神。作者通过阐述更广泛的真理,在上帝的无穷能力和假道创始者的有限资源之间进行更加鲜明的对比。

更大。使徒说明基督徒得胜的内在原因,就是上帝住在他们心中(约壹2:14;3:24),使他们比任何仇敌都更加强大。我们需要不断地提醒自己这个事实,凭着来自经验的属灵信心行动起来。

5 他们是属世界的,所以论世界的事,世人也听从他们。

  他们。“他们”的原文是强调的。参第4节中的对“你们”的强调(见该节注释),这里指假先知。撒但企图通过假先知的欺骗来控制基督的教会。

  是属世界的。直译是“出自世界的”,和“属上帝的”即“出自上帝的”(1,2节)形成对比。虽然假教师宣称自己代表上帝对教会传达信息,但他们的灵感来自撒但,而他们的工作方法则是堕落世界的首领典型的方法。

  论世界的事。直译是“世俗的讲论”,而不是“讲论世界的事”。他们的思想源头是世界,因为他们自己就是世界的一部分,是在与上帝为敌的环境中成长的。他们的讲论只能是俗世的。他们只有完全重生,归入上帝的家庭,而不是世界的家庭,才能说出属灵的话语。

  听从他们。世人自然愿意听从那些与他们观念相同的人。他们觉得假先知的话很合他们的口味。听符合自己观念的理论总是一件愉快的事。

6 我们是属上帝的,认识上帝的就听从我们;不属上帝的就不听从我们。从此我们可以认出真理的灵和谬妄的灵来。

  我们。就是使徒或他们的同工,与“你们”(4节)和“他们”(5节)相对应。这里的“我们”和4,5节的“你们”,“他们”一样,都是强调的。作者已经说到信徒是“属上帝的”(4节),现在他毫不夸张地说自己和他的同工是“属上帝的”。

  认识上帝的。与“是属上帝的”相对应,但强调个人与上帝的交往。

  就听从我们。“属上帝”的教师与认识上帝人自然是和谐的。听众将急于聆听那些与天父已有亲密关系的人所发的教训。约翰提醒读者这一事实,也记录了真正基督徒信仰的试验方法:认识上帝的人将留心听从上帝真使者的信息。

  不属上帝的。见3节注释。

  就不听从我们。如果一个人抗拒圣灵的感化力,就不可能听从上帝仆人的话。如果这种抗拒是故意的,这样的人往往就不让上帝的仆人对他说话,像拒绝圣灵那样拒绝他们。于是就不能直接为他们作什么了(见林前2:14注释)。但是有许多人受骗敌挡真理,并不知道自己行为的严重后果。撒但的诡辩蒙蔽了他们的悟性,使他们把上帝的真理视为无稽之谈。对于这样的人,有许多工作可以作。“属上帝的”在生活中所彰显的基督徒信仰,往往会引起兴趣。真正悔改的人所默默表现的信心,会感化那些对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所规划的前途感到失望的人。

  从此。似乎但指第六节,而不是整个四至六节的内容。但是把上面所说的试验用在更大的范围,并不违背约翰的原意。从对上帝所派仆人之教导的反应中,可以看出控制一个人的是什么精神。

  我们可以认出。既可能指使徒等教师(见上面“我们”注释),也可能指读者,或两者兼而有之。

  真理的灵。许多人认为是指圣灵,上帝的灵(参2节;约14:17注释),因为约翰在本章中谈论的是敌对的灵(1-3节)。圣灵是信徒寻求真理的动力。信徒通过对照圣灵所教导的真理,认识到什么是正确的。羊群能从好牧人差来的人所说的话中认出好牧人的声音(约10:27)。

也有人认为“真理的灵”泛指激励人传讲真理的心态(参罗8:15注释)。

谬妄。planē,“迷失”(见太18:12注释)。谬妄可能因为无知,但谬妄的灵故意引诱人离开真理的道路。

的灵。如果“谬妄的灵”为与“真理的灵”相对的,那么就可以视之为撒但的灵,敌基督的精神,或传谬道之人的态度(参罗8:15注释)。

7 亲爱的弟兄啊,我们应当彼此相爱,因为爱是从上帝来的。凡有爱心的,都是由上帝而生,并且认识上帝。

  亲爱的。约翰现在介绍他主题的另一个方面(参1节)。从探讨辨别诸灵转到需要爱,似乎有些突然,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使徒是在继续讨论“属上帝”之人的特征(2节)。从上帝而生的人需要有识别假教师的能力,但约翰现在说明爱也是一样重要的。在信仰上,承认道成肉身与否是测试的主要标准(2,3节),同样,有没有真正的爱,是自称属上帝的人道德品质的测试标准,因为上帝的灵和仇恨的精神不能存在同一颗心里。

  我们应当。约翰是对所有的信徒说话,而不只是对教师们,即第6节的“我们”说话。

  彼此相爱。见约壹3:11注释。“亲爱的”与“彼此相爱”的关系是醒目的。可理解为“蒙爱的人要爱别人”。约翰所致信的信徒接受了传道人的爱,他们要回应这爱,将之与他人分享。

  我们如何爱那些并不心仪的人?我们所应当爱的人不一定都可爱。我们很容易放弃他们,而去爱那些与我们意气相投的人。但上帝和基督给我们树立了博爱的榜样(见太5:43-45;约3:16;罗5:8注释),赐给信徒恩典去爱所有的人,甚至爱那些表面上不可爱的人。为我们所不爱的人祷告,会把上帝的爱带到我们心中,使我们关心弟兄的利益。我们了解他人,就会理解他们,进而同情他们,再由同情变为爱。我们就这样学会在似乎最困难的情况下去爱别人。关于这里所吩咐之爱的范例,见太5:43,44注释。

  爱是从上帝而来的。这是约翰主张弟兄彼此相爱的理由。一切真爱都来自上帝。祂是爱的唯一源头。凡“从上帝而来的”(见2节注释),因来自上帝,就会彰显从他们天父而来的爱。

  凡有爱心的。参约壹3:6注释。“爱”或“继续爱”。约翰在这里不是说爱的行为导致了重生,因为那就像指望果实生成结出它的树一般,不符合使徒所记载重生的教训(见约3:3-5注释)。他是说凡不断存有爱心的人,证明自己已经重生了。

  都是由上帝而生。见约壹2:29;3:9注释。只有那些由上帝而生的人,才能真正实践基督教概念中的爱。

  认识上帝。参约壹2:3,4注释。

8 没有爱心的,就不认识上帝,因为上帝就是爱。

  没有爱心的。约翰在前面的肯定句之后又加上一句否定句(参约壹1:5,6等注释)。自称认识上帝的基督徒若不爱弟兄,就是说谎了(参约壹2:4,9;3:6)。

  就不认识上帝。不开始去爱同胞,就不可能认识上帝(见约壹3:10,11注释)。约翰本来可以说,没有爱心的人不是从上帝而生的。但他强调这样的人不认识上帝,从而指出他不是从上帝而生的。

  上帝就是爱。爱是上帝的特性。“上帝就是爱”,证明没有爱心的人不认识上帝。没有爱心的人表明他不认识上帝的基本特性。约翰精辟的论述阐明了基督教信仰的本质。在异教徒的眼中,至高的神一点儿也不关心敬拜者的利益。在他们的周围,有许多的恶灵。他们忽略天上的上帝,却设法去安抚鬼魔。在一些东方的宗教中,神无所不在,却不关心人类的需要。人们把希望集中于在普遍的虚无中变为虚无。名义上的基督徒,往往视上帝为恼怒的暴君,需要用祈祷,忏悔,或祂儿子的恳求来安抚。

  古时的犹太人有时把上帝误解为一个民族的神,只施恩给自己的子民。他们以为祂和他们一样野心勃勃,残忍无情。他们中的贤人达士虽然发现了圣经所显示的上帝,但往往并不真正认识上帝的本性。当上帝的儿子来到世上时,人们就看到了上帝就是爱。

  上帝就是爱,这是一个启示,因为人不可能自己发现这个事实。启示对于人的福利是非常重要的。上帝是个灵(约4:24),这一点固然重要,但它并没有提供我们与这样的灵快乐交往的可能性。“上帝就是光”(约壹1:5),这一点让人的思想豁然开朗。但想到一位圣洁全知的上帝,给我们的感觉可能是恐惧而不是安慰,因为按照我们的状况,这样的上帝能在我们身上发现什么优点呢?但当我们认识到上帝就是爱时,惧怕就会变为信靠。我们就会满怀信心地把自己交托在天父手里,知道祂顾念我们(彼前5:7)。

  上帝就是爱也意味着祂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没有爱心。祂的本性永不改变(见雅1:17注释)。爱在过去和将来都是祂的主要品性。我们可以亲自证明这一点,就像卫斯里在谈到他与上帝的关系时所说:“千秋万代证明你的本性和圣名就是爱”(《牛津基督教诗集》第332页)。

  上帝就是爱,对于理解救赎的计划具有无限的价值。只有慈爱的上帝才肯赋予受造的人类自由的意志,冒着罪恶给祂以及天使和堕落的人类带来痛苦的风险。只有慈爱的上帝希望得到出于甘心的快乐侍奉。在罪恶临到时,只有慈爱的上帝有耐心和意志制定计划,使宇宙充分认识善恶大斗争的基本事实,从而防止今后再发生出于自高和仇恨的反叛。在与罪恶所作的斗争中,慈爱的上帝只能用真理和爱的手段,而撒但却使用狡猾的谎言和残暴的武力。只有慈爱的上帝能设计救赎的计划,让圣子首先藉着祂在地上的生,死和复活,把人类从罪和罪的势力中救赎出来,然后让祂成为无罪新人类的元首(参9节注释)。上帝设计和实施这奇妙的计划,正是出于祂爱的本性(约3:16)。

9 上帝差祂独生子到世间来,使我们藉着祂得生,上帝爱我们的心在此就显明了。

  差。原文动词的形式表示过去动作的效果依然存在。值得注意的是,差遣的结果在基督是永久性的。祂继续作我们中的一员(见约1:14注释;见本注释卷五第917,918;1126-1131页)。不是父亲命令儿子承担一项艰难的使命,因为基督的牺牲是自愿的(见约10:17,18注释;见《历代愿望》22,23页)。祂乐意道成肉身,为罪人舍命(见诗40:8;腓2:5-8;启13:8;《先祖与先知》63页;《历代愿望》23页)。

  独生子。monogenēs(见约1:14注释)。该词只在约翰的著作中表示圣子,为《约翰福音》和约翰书信出于同一作者的观点提供了证据(见本注释第623页)。

  到世间来。上帝的儿子并没有在远处拯救人类,而是来到人世之间,同时又与天国保持联系(见约1:9,10注释)。祂身在世上,但从来不“属世界”,就像我们不可“属世界”一样(约17:14;约壹4:4,5)。

  使我们。或“在我们当中”。

  藉着祂。一切生命都从基督而来(见约1:3;西1:16,17;来1:3注释)。离开基督就没有生命。但是从特殊的意义上说,基督徒是“藉着祂”得生的。因为具有永久价值的永生只能藉着耶稣得到(参约10:10;约壹5:11,12注释)。

得生。这是上帝差遣祂的儿子降世的主要目的(参约3:16;10:10注释)。《约翰福音》通常用“有生命”,而不用这里的动词“得生”,但意思上没有区别。

爱。约翰崇尚爱绝无夸张。他把爱看作最高的原则,认为上帝本身就是爱(8节)。所以使徒在举例解释爱时,引证了爱的最高表现,就是上帝对人的无限慈爱。

  在此。(见第9节注释)。指下面的内容。

  就显明了。参约壹1:2注释,约翰在那里告诉我们,永生在基督里显明出来;参约壹3:5注释,那里该动词表示道成肉身。

10 不是我们爱上帝,乃是上帝爱我们,差祂的儿子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这就是爱了。

  不是我们爱上帝。在原文里“我们”是强调的,“祂”(上帝)也是强调的。约翰并没有否认他的读者爱上帝,而是强调人的爱不足以表达他对爱的崇高理念。人爱上帝是不足为怪的,因为这是对上帝所赐奇异恩典的自然回应(见19节)。

  上帝爱我们。“上帝”是强调的(见上面“不是我们爱上帝”解释)。上帝之爱的奇妙在于祂引发了爱的行动。祂爱人类不是出于更高的影响力。爱的愿望完全来自祂自己。想到那些接受这爱的人,这爱就更显得奇妙了,因为人类除了迫切的需要之外,没有任何可以承受上帝慈爱的理由。但从另外的角度来看,上帝的伟大行动也是不出意料的,因为约翰已经说明上帝就是爱(8节)。认识上帝本性的人,知道祂在对待人类悖逆的问题上会表现出高尚的品质(参罗5:8注释)。

   差祂的儿子。见第9节注释。这里希腊语的动词形式表示已经完成差遣的动作。第9节的“差”则是指该动作及其持续的结果。

  为我们的罪。(见约壹2:2注释)。

  挽回祭。hilasmos(见约壹2:2注释)。原文没有加冠词。

11 亲爱的弟兄啊,上帝既是这样爱我们,我们也当彼此相爱。

  亲爱的。这个亲热的称呼在本书信的最后一次出现,为了引出一段重要的话。参该称呼用于约壹3:2,21;4:1,7。

  上帝既是这样爱。参约3:16。约翰没有表示怀疑上帝对我们的爱,而是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到祂无限的爱,及其表现的方式上,以鼓励他们效法上帝的榜样。

  我们。原文是强调的(参10节)。

  当。opheilō(见约壹2:6注释)。

  彼此相爱。见约壹3:11注释。我们既认识到上帝对我们伟大无比的爱,就应当在与同胞相处的时候效法这爱。我们虽然不配,上帝还是这么爱我们,难道我们不该爱我们的弟兄,尽管我们觉得他们不配吗?不肯爱在上帝眼中与我们不相上下的弟兄,我们就成了忘恩负义的债户。主豁免了他永远还不出的大笔债务,他却出来逼迫那只欠他一点钱的同工(见太18:23-35注释)。约翰呼召我们彼此相爱。当每一个弟兄都设法帮助别人的时候,这种相互的爱就会不断增强。我们越彼此相爱,相互尊重(罗12:10),甚至愿意为弟兄舍命(约壹3:16),我们就越像上帝,我们的爱也就越像上帝的爱。上帝的子民在临近宽容时期的结束时,会发生显著的变化。他们的心会在爱中彼此契合,就像上帝爱我们一样。他们将坚定无畏地站在他们的仇敌面前(《给传道人的证言》第186,187页)。

12 从来没有人见过上帝,我们若彼此相爱,上帝就住在我们里面,爱祂的心在我们里面得以完全了。

  从来没有人见过上帝。参约1:18注释。原文的“上帝”没有冠词,和约1:18一样,说明约翰所指的是上帝的品格和特征,而不是祂的位格。两处经文中表示“见过”的希腊词语是不一样的。《约翰福音》用的是horaō,表示一般的“看见”;《约翰壹书》用的是theaomai,表示“凝视”(见约壹1:1注释)。

  我们若彼此相爱。约翰在《约翰福音》中解释说,唯有圣子能将圣父显明出来,因为在人间只有祂见过上帝。使徒在这里告诉我们,虽然我们看不见上帝,但藉着表现弟兄之爱,看不见的上帝就住在我们心里。

  住在。menō(见约壹2:6注释)。上帝永远居住在真正有爱的心中。亲自认识上帝,不比请祂经常到我们心中作客更好吗?当上帝真正住在信徒的心中时,凭肉眼看见上帝的愿望就成了次要的了。

  爱祂的心。指人对上帝的爱,或上帝对人的爱(见约壹2:5注释)。注释家对此有不同的见解(见下面“完全”的解释)。

  完全。见约壹2:5注释。这句话有各种解释:一,上帝救赎之爱的运作完全表现在信徒改变了的生命中。二,上帝向人类所显示的爱,表现在爱弟兄之人的生活中。三,我们爱上帝的心因我们对弟兄的爱而完全。

  这是约翰第二次讨论“完全”。第一次是在约壹2:5,指那些遵守主道的人。

13 上帝将祂的灵赐给我们,从此就知道我们是住在祂里面,祂也住在我们里面。

上帝将祂的灵赐给我们。参约壹3:24注释;该处讨论相同的标志。我们是否能够接受圣灵,圣灵是否能够使用我们,在于我们是否顺从祂的引导。我们的救主在所作的一切事上接受圣灵的引导(见太3:16;4:1;路4:18注释),所以祂能自己的所有言行都不是出于祂自己,而是出于天父藉着圣灵的引导(约5:19,30;14:10)。所以说祂领受圣灵是没有限量的(见约3:34注释)。基督在世上生活的时候,天父怎样藉着圣灵赐给祂能力,上帝也把圣灵赐给我们。但是我们也有自己的本分,就是要乐意接受圣灵,让祂来管理我们。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的愿望,上帝的恩赐就不会生效。约翰所致信的基督徒,已经敞开心门接受上帝的恩赐,不断地体验伴随着圣灵的福气。我们如果效法他们的榜样,就一定能分享他们的喜乐。

从此。或“因此”。

  就知道我们。约翰已经赐给我们一个标志,好认出上帝正在我们里面工作,那就是“我们若彼此相爱”。现在他又给我们一个标志,保证我们永远住在祂里面,祂也以我们为祂所居住的殿。当我们看见这个标志在我们的生命中运行的时候,我们的经验就会不断地告诉我们,那看不见的上帝已藉着祂的灵住在我们心中。

住在祂里面。见约壹2:28注释。

14 父差子作世人的救主;这是我们所看见且作见证的。

  父差子。直译是“父已差遣”。原文动词的形式与第9节一样(见9节注释)。

世人。就是世界上的人。基督的工作最后还包括更新地球(启21:1,5)。祂的死使各族每一个人都有得救的可能(约3:16,17;12:32)。祂牺牲的效果不限于新约时代。基督是“创世以来被杀的羔羊”(启13:8;参创3:15;4:3,4;22:13;民21:9),是救赎人类的救主,不论他们生活在什么时代。

救主。耶稣不是奉差遣以后才成为世人救主的。祂道成肉身之前和以后都是世人的救主。虽然约翰大量讲述基督的救赎大工,但在约翰的著作中“救主”一词却只出现在本节和约4:42中(中文译为“救世主”)。关于“救主”的意义,见太1:21注释。

  我们。就是众使徒(参第6节注释)。他们亲眼见过上帝所差来的那一位。原文的“我们”是强调的。

所看见。theaomai“注视”“凝望”(见12节注释)。参约壹1:1注释。原文动词的形式表示过去动作的持久结果。使徒从来没有忘记他们在耶稣基督身上所见到的上帝启示。虽然他们和其他人一样从未见过上帝(12节),但他们见过祂的儿子,那就够了。

作见证。(参约壹1:2注释)。约翰和他的同工通过为主作见证来执行他们夫子的命令(徒1:8)。基督教会大都建立在门徒的见证上。他们曾研究过显示在救主生活中的上帝本性,把基督的生活与《旧约》中有关弥赛亚的预言进行比较。在早期的教会中,有许多人是因救主自己的工作而悔改的。许多人因五旬节的的见证而接受信仰。有数不清的人是因着使徒后来的见证。还有更多的人,包括我们在内,是依靠《新约》中的书面见证。

15 凡认耶稣为上帝儿子的,上帝就住在他里面,他也住在上帝里面。

  凡。见约3:16;约壹3:4,6;启22:17注释。

认。就是“承认”。见第2节注释。

耶稣。约翰用了救主的人名,无疑是为了强调要承认拿撒勒人耶稣是上帝的儿子(见约壹1:3;3:23注释)。

  上帝儿子。见路1:35;约1:14注释。

  上帝就住在。当我们承认救主的时候,我们不只是“出于上帝的”(2节),上帝还住在我们心里,我们也住在祂里面。信徒承认耶稣,就这样成为又一个凭据,让人知道上帝住在他的里面(参12,13节;约壹2:5),他也在上帝里面。

  14节和15节之间的联系,在于信徒承认耶稣是上帝的儿子身份,乃是跟据使徒为基督在地上的生活所作的见证。我们从来没有见过基督,只是凭着信心的眼睛在圣经的记录中看到。而我们个人对上帝神性的见证,则基于我们自己与上帝的交往。这种见证往往比教义的巧妙表述更能争取他人来分享我们的快乐。当然,我们的生活如果要对他人产生价值,就必须与我们所表白的信仰一致。而我们与天父不断的交往,则保证了基督始终在我们身上显现出来(加2:20)。

  主已经展示了交流的方式。祂总是与上帝保持密切的交往,不断地将自己的意愿顺服天父的旨意(见诗40:8注释)。我们的这种经验则是断断续续的,因为不大有人会始终不住地顺服。我们可能让自己的生活摆脱救主的圣手,破坏我们与天父之间的连接。

  撒但非常清楚明这种与上天生灵的直接交往对人的巨大价值。他要竭尽剥夺我们的这一特权。而他自己则早已丧失了这种特权(启12:7-10)。但我们要识破他的阴谋,阻止他使我们与上帝隔绝的努力。因为承认主耶稣基督是上帝住在我们里面,我们住在上帝里面的标志。否认救主就破坏了这种交往。我们不承认祂,祂就不能再为我们代求(太10:32,33)。

16 上帝爱我们的心,我们也知道也信。上帝就是爱;住在爱里面的,就是住在上帝里面,上帝也住在他里面。

  爱我们的心。原文的动词形式强调上帝爱祂儿女的持续性。我们处在上帝所显示之爱的范围内。一个献身的基督徒是上帝慈爱果实最有说服力的展示。上帝的爱运行在罪人心中,把他变成圣徒。这种产生奇迹的爱,是那些体验过其运行和见证过其改变人心之大能的人所不能不承认的。上帝的爱就是这样藉着祂忠心儿女的生活为人所认识和相信。

  我们。可能指14节所提到的人,即众使徒,而不是指15节中凡认耶稣为上帝儿子的人。众使徒已多年被确认为基督徒。由于他们的这种特殊经历,他们的见证应该受到关注和尊重。

  也知道也信。原文的动词形式表明约翰和他的同工不仅知道和相信,而且继续这样作。知识和信心都是需要的。它们都是基督徒的重要经验。

  我们必须先认识上帝,才能相信祂。我们必须先了解救赎的计划,才能把我们的永生寄托于它。知识和信心都必须逐渐加深。当我们相信我们所学到的知识时,就作好准备学习更多的知识并且相信。认识和相信是没有止境的。我们将更多地学习和信靠,但永远探寻不尽上帝对人类之爱的深厚。

  上帝就是爱。见本章第8节注释。这句话紧接着一句肯定句,而第8节中,它与一个否定句连在一起。上帝就是爱,始终是约翰论述的背景和他结论的前提。

  住在爱里面的。只要我们留在爱的气氛中,我们就会被留在上帝面前。我们住在爱中,就是住在上帝里面。上帝就是爱(8节)。

  要继续住在爱上帝和爱同胞的氛围里,抵制敌对的影响力,就需要有属灵的耐力。这种耐力只能靠与主的不断交往才能维持。关于保持我们与上帝之间必要交往的困难,见15节注释。

  上帝也住在他里面。凡如此体验过与慈爱的上帝同居之乐的人,都知道争取这种奖赏的努力是值得付出的。撒但也知道这一点。他很聪明,并不直接否认其价值,而是将许多次要的东西涂上绚丽的色彩,以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即使是短短的一刻。他一旦把我们的注意力从上帝身上转移,就会让我们产生对自己和别人都有害的思想。在我们还未意识到自己的危险之前,就有了怨恨的念头,结果把爱和上帝从我们心中排斥出去了。这是一个老套的伎俩,但依然有效

  我们最好的保障,就是不住地思考我们在上帝手中所享受的福气(诗63:6;139:17,18)。当我们把自己的快乐告诉别人时,我们就会更多地记念上帝为我们所作的一切,并思考与祂交往的意义。这样的见证会激励我们的弟兄,加强我们的决心,来保持我们与上天的联系(玛3:16;《服务真诠》100页)。

17 这样,爱在我们里面得以完全,我们就可以在审判的日子坦然无惧。因为祂如何,我们在这世上也如何。

  这样。可能指16节,或下面“我们就可以在审判的日子坦然无惧”。两种解释都有道理,但根据约翰在这封书信中的风格,前一种解释似乎更合理。

  爱在我们里面。可以指上帝对我们的爱,也可以指我们对上帝的爱。这两种爱都可以说在我们里面、即我们改变了的生命中得以完全。如果“这样”是指16节,那么“在我们里面”就是指我们住在爱里面;如果“这样”是指后面,那么约翰的意思可能是:当我们坦然面对审判的日子时,爱就完全了。

  得以完全。teleioō(见约壹2:5注释)。

  我们就可以。这里指出了爱的伟大目标之一。上帝对人的爱和人对上帝的爱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使人作好准备,坦然面对审判的日子。由于审判的标准是律法(雅2:12),爱完全了律法(罗13:10),我们的爱达到完全就成了一个重要的过程。

  审判的日子。在《新约》的原文中,这是“审判的日子”唯一使用两个冠词的场合。用冠词是为了强调有一个明确的日子或时间,有一场大审判要审理和决定所有的案子。这里不讨论审判的两个阶段(见启14:7;20:11-15注释)。约翰正等待来到基督的审判台前(参林后5:10注释),也在帮助他的读者为那可怕的时辰作好准备。见徒17:31;彼后2:9注释。

  坦然无惧。parrēsia(见约壹2:28注释)。

  因为。指基督徒面对审判的日子坦然无惧的最重要的原因。他充满信心是因为他像基督。

  祂。ekeinos,在这封书信里显然指基督(约壹2:6;3:3,5,7,16),虽然根据上下文也有可能指父上帝。约翰想到基督无疑是因为祂的工作与审判的联系(见约5:22,27;罗2:16注释)。

  我们这世上也如何。约翰已经强调了基督徒与救主的相像(见约壹3:1-3注释),现在他再次强调这种相似,给他面对审判的读者带来保证。真正像审判者的人不必害怕审判。信徒信心的依据不是自己的缺欠,而是他救主基督无瑕疵的品格和祂所献的挽回祭(见腓3:9;提多3:5等注释)。

  这世上。kosmos(见约壹2:15注释)。虽然约翰想到审判的日子,但他主要关注基督徒在这个世界上的品行。他和所有的《新约》作者一样,坚决否定把与基督相像推迟到无定期的将来,而坚持认为它在今生实现的可能性(见约壹3:2,9注释)。他在这里宣称,耶稣怎样在祂的环境中永久保持公义,我们在自己的环境中也能保持公义。“这世上”暗示我们寄居世上的暂时性,也说明我们生活在世上时是基督在代表。但要注意,我们在世上像基督,是以我们住在爱和上帝里面为前提的(16节)。是爱心把我们和主相连,变得像祂(约壹2:7-10;3:10-18)。有人认为这样的话不宜用在教会信徒的个人身上,因为没有人能永远住在无私的爱中。他们声称这样的话只适用于教会整体。但是如果不是所有的信徒都住在爱中,整体教会在世上就不能算像基督。上帝住在信徒个人心中引导他们。祂通过个人在地上建立祂的教会(弗2:19-22)。

18 爱里没有惧怕;爱既完全,就把惧怕除去。因为惧怕里含着刑罚,惧怕的人在爱里未得完全。

没有惧怕。约翰在这里是指害怕(见罗8:15注释),而不是一切信徒所应有的“敬畏上帝”(见徒9:31;林后5:11;7:1注释)。“惧怕”是与“坦然无惧”(约壹4:17)相反的,不应该在基督徒的心目中占有位置。正如布鲁克在解释本节时所说:“惧怕实质上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在爱里没有惧怕。完全的爱就会完全的顺服。爱和惧怕是不能并存的”(《约翰书信国际注释》第124,125页)。

  爱既完全。“爱”在本节出现了三次。使徒说的是基督徒已经达到“完全”的爱(17节)。

  就把惧怕除去。完全的爱是以上帝为中心的,不容忍也不需要为奴者的惧怕,因为“上帝若帮助我们,谁能抵挡我们呢”(见罗8:31-39注释)?真正有爱的人不惧怕上帝,也不需要惧怕世人的诡计(太10:28;来13:6)。

  刑罚。kolasis,意思是“处罚”,“惩罚”。惧怕缘于犯罪的生活,除了将来的刑罚之外,还会有立时的报应(参来10:26,27注释)。

  惧怕的人。指不敬虔的惧怕,而不是真正的崇拜对创造主的敬畏。

  未得完全。因为在爱里没有惧怕。惧怕的人表明他还没有在使徒所说爱的高尚形式上达到完全。幸亏我们还有完善的可能性。当我们学习认识上帝的时候,我们就开始爱祂。我们从惧怕一位大能和复仇的上帝,转变到“洁净”(诗19:9)的担心,就是不想让一位朋友失望。我们越在爱中成长,就越少惧怕。当我们的爱在达到完全时,就摆脱了一切自私,于是我们就不再怕上帝或世人了。我们将不惧怕上帝,因为我们知道祂就是爱。我们将不惧怕世人,因为我们知道,我们亲爱的朋友不会让任何不利于我们的事临到我们。不论我们走在什么试炼和危险的道路上,祂都随时与我们同在(赛43:1-7;罗8:28;《教育论》255页)。

19 我们爱,因为上帝先爱我们。

我们爱。有文本为“我们爱祂”。“我们爱”比“我们爱祂”的含义更加广阔。爱一个爱我们的人的并不稀罕,但约翰说上帝对我们的爱不仅自然导致我们对祂的爱,而且使我们产生一种博爱。我们会不间断地爱上帝和一切受造者,因为我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已经体验到上帝最高的爱。

  先。上帝是一切良善的源头(雅1:17)。人的一切优良品质都来自上帝。若不是上帝先爱我们,我们就没有爱,而被抛弃在罪恶之中,生出仇恨,而不是生出爱心。约翰不住地赞叹他天父大爱,并想让他的读者也明白这爱的奇妙(参罗5:8;林后5:18-19)。

20 人若说“我爱上帝”,却恨他的弟兄,就是说谎话的;不爱他所看见的弟兄,就不能爱没有看见的上帝(有古卷作“怎能爱没有看见的上帝呢”)。

人若说。约翰现在用假设来表达委婉的批评(见约壹1:6)。他也可能是指假教师(参约壹2:4注释)。

  我爱上帝。口头上这样说是很容易的,但使徒说,证实这样的表白并不容易。口头表达是自然的,也是必要的(参罗10:9),但这还不够,需要由表白者对待同胞的态度来证实。考察一个人对弟兄的爱,将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他对上帝之爱的真实性。

  恨他的弟兄。约翰在本节后半部分说明“不爱”就是“恨”。圣经其他地方说,恨就是自视超人一等,或没有对别人表达应有的爱心(见路14:26注释)。

  说谎话的。约翰提出了一个明确的准则,让我们知道自己是否爱上帝。我们若不符合这个准则,却仍说自己符合,那就真是故意撒谎了(见约壹2:4注释)。

  不爱。就是恨。恨是不爱的主动形表现(见约壹3:14,15注释)。

  所看见。按照人类有限的思维,爱看得见的东西要比爱看不见的东西容易得多。

  就不能爱。有文本为“怎么能爱呢?”没有爱弟兄经验的人,就无法对看不见的上帝有高尚的爱。反之,爱弟兄的人正在帮助有自己爱上帝。他是在操炼自己表现上帝高贵特征的的品质(约壹4:8)。这并不是说,爱人是最重要,始终要摆在首位。上帝就是爱。祂如果不住我们心中,我们就不能爱弟兄。爱上帝比爱弟兄更为重要。但是约翰推论说,主要的离不开次要的,次要的也离不开主要的。我们既爱上帝又爱人,但我们对人的态度比对上帝的态度更容易表明我们的爱。

  没有看见的。见12节注释。

21 爱上帝的,也当爱弟兄,这是我们从上帝所受的命令。

爱弟兄。使徒已经说明,恨弟兄和爱上帝是水火不相容的(20节)。他强调爱人实际上就是爱上帝的人遵行了祂的命令。

从上帝。有文本无“从祂”。但在这封书信中,约翰也经常说到“从圣子”(见约壹2:27注释)。

约翰援引基督一条特别命令的权威,就像保罗就婚姻问题对哥林多信徒进行劝勉时所作的一样。他在一个地方说:“我说这话,原是准你们的”。在另一个地方说:“我吩咐他们,其实不是我吩咐,乃是主吩咐说”(见林前7:6,10注释)。

  命令。作者已经说明,不爱弟兄的人也不会爱上帝(20节)。现在他又从正面表达他的思想(参约壹1:5,6等)。圣经其他地方的明文虽然没有这样的命令。但约翰所指的可能是基督对第一、第二条诫命(可12:29-31)所下的定义,引自申6:4,5和利19:18。他也可能依据自己对救主教导的回忆(约13:35;15: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