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书库 > 病理学专题研究 > 正文

第533章名称:外耳道疔

第533章名称:外耳道疔

病理:

外耳道疖(waierdaojie)是外耳道软骨段皮肤的局限性急性化脓性炎症。致病菌多为葡萄球菌侵入毛囊、皮胳腺所致,是一种多发病,夏季更为多见。外耳道疖又名局限性外耳道炎,为外耳道软骨部毛囊感染所致。多为单个,亦可多发。主要症状为剧烈的、跳痛性耳痛,张口、咀嚼时尤甚,常向头部放射。全身多有不适感或体温升高。若疖肿较大阻塞外耳道时可有听力减退,疖肿破溃则症状减轻。

原因:

  皮肤擦伤和溃疡易致感染,挖耳是常见原因,糖尿病、慢性便秘和身体衰弱者易患本病和复发。

  高温和湿度可降低外耳道抗感染能力,故在夏季易发病,常为葡萄球菌感染。外耳道为绿脓杆菌寄生部位之一,故外耳道炎患者有70%以上可由绿脓杆菌引起。病理改变是急性化脓性炎症,有组织充血、渗出、中性粒细胞聚集等;继而细胞受损、组织破坏加以病菌体等形成胺性物质。因金黄葡萄球菌的毒性含凝固酶,脓栓形成是此菌感染病灶的一个特征。

  外耳道疖时耳痛剧烈,张口咀嚼时加重,并可放射至同侧头部。多感全身不适,体温或可微升。当肿胀严重堵塞外耳道时,可有耳鸣及听力减退。检查有耳廓牵引痛及耳屏压痛,外耳道软骨部皮肤有局限性红肿。红肿成熟破溃后,外耳道内积脓流出耳外,此时耳痛减轻。外耳道后壁疖肿严重者可使耳后沟及乳突区红肿,应注意与急性乳突炎鉴别。急性乳突炎者多有急性或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史,发热较明显,无耳廓牵拉痛,而有乳突部压痛;有鼓膜穿孔或鼓膜明显充血,脓液较多。

  弥漫性外耳道炎急性者表现为耳痛,可流出分泌物。检查亦有耳廓牵拉痛及耳屏压痛,外耳道皮肤弥漫性红肿,外耳道壁上可积聚分泌物,外耳道腔变窄,耳周淋巴结肿痛。慢性者耳发痒,少量渗出物。外耳道皮肤增厚、皲裂、脱屑,分泌物积存,甚至可造成外耳道狭窄。

(选段)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