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8章名称:慢性肝炎
病理:
慢性肝炎是指由不同病因引起的,病程至少持续超过6个月以上的肝脏坏死和炎症,如感染肝炎病毒(乙肝病毒,丙肝病毒),长期饮酒,服用肝毒性药物等。临床上可有相应的症状、体征和肝生化检查异常,也可以无明显临床症状,仅有肝组织的坏死和炎症。病程呈波动性或持续进行性,如不进行适当的治疗,部分患者可进展为肝硬化。
慢性肝炎轻、中度:典型慢性肝炎的早期症状轻微且缺乏特异性,呈波动性间歇性,甚至多年没有任何症状。最常见的就是容易疲劳和胃部不适,容易被忽略,也容易被误认为是胃病;临床上经常见到隐匿性肝硬化患者,在出现肝硬化之前,没有感觉到明显不适,也没有进行常规的体检,在不知不觉中逐步发展成为肝硬化;偶有患者出现恶心,腹胀、黄疸,尿色深,但依据症状不能判断出慢性肝炎的严重程度。
慢性肝炎重度及慢性重型肝炎:当患者尿色进行性加深,皮肤巩膜黄染进行性加深,乏力食欲下降越来越明显时,提示病情恶化,尤其需要警惕慢性重型肝炎的发生,慢性重型肝炎是肝衰竭的表现,可表现为高度乏力,高度腹胀,高度黄疸以及高度食欲不振,可出现低蛋白血症,腹水胸水,腹腔感染,凝血功能下降,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临床上死亡率较高,需要积极救治。
原因:
依据病因可以将慢性肝炎做如下分类:
⑴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⑵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
⑶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
⑷慢性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
⑸药物性肝病:又称药物性肝损害(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DILI)
依据病情轻重,可以将慢性肝炎分为轻、中、重度以及慢性重型肝炎
慢性肝炎的共同特点,即为:不同程度的肝组织坏死和炎症反应,随后发生肝纤维化,最终可发展为肝硬化。目前评估肝脏的慢性损伤程度,仍然主要依靠肝组织活检,即通常所说的肝穿来实现。慢性肝炎的病理改变分为肝组织炎症活动坏死程度的分级(G)和纤维化程度的分期(S)。炎症活动度分级(Grade, G)为4级(G1~4).G1为轻微活动,G2轻度活动,G3中度活动,G4重度活动. G1-2 为肝脏有轻度炎症活动,G3-4提示肝脏坏死严重; 纤维化程度分期(Stage, S)为4期(S1~4)。S1期:肝小叶汇管区纤维化,病变较轻,S4期为肝硬化,病变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