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书库 > 但以理书的研究-乌利亚斯密 > 正文

第012章 历史达到高潮

第十二章 历史达到高潮

但12:1那时,保佑你本国之民的天使长(原文作大君)米迦勒必站起来,并且有大艰难,从有国以来直到此时,没有这样的。你本国的民中,凡名录在册上的,必得拯救。

   在这节经文中指明了一个特定的时间,但是并没有具体指出其年、月、日,然而这一时间还是可以根据与之相连的特定事件的发生进行确定。“那时”。我们被带到了上一章北方王要在荣美的圣山设立它的帐幕的时期,当这个事件发生的时候,他就到了自己的结局,根据这节经文,我们渴望大君王米迦勒站起来。

米迦勒必站起来 谁是米迦勒?他站起来是什么意思?米迦勒在犹大书第九节被称为天使长,这就意味他是天使的元首、众天使的头,只有一位,他是谁呢?他就是在死人复活时从天上发声的那位(帖前4:16)。谁的声音与那事有关呢?是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的声音(约翰5:28节),以这个事实为基础追溯证据,我们得到以下的结论:上帝儿子的声音就是天使长的声音,天使长肯定是上帝的儿子,但是天使长被称为米迦勒,所以米迦勒必是上帝儿子之名。在第一节中“保佑你本国之民的大君米迦勒必站起来”就足以说明这里所讲到的人类的一位救主,他是“生命的主”是“ 君王、救主”(徒3:15,5:31),他是这位大君。

他“保佑本国之民” 他屈尊成为上帝的仆人,取了人的形象降到尘世,救他们成为他未来之国的人民。他保佑我们这相信的人。他的民对他将来的目的是非常重要的,是被救赎的产业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们将成为基督所预先看到的喜乐,以致使他忍受了所有的牺牲和痛苦,这标志着他为堕落人类的代求。何等奇妙的荣耀!因他对我们的屈尊和怜悯,愿以永远的感激回报他,愿国度,权柄,荣耀永远归给他!

   我们现在到了第二个问题,米迦勒站起来是什么意思呢?但以理书11:2-3给了我们一把解释这句话的钥匙:“ 波斯还有三王兴起”、“必有一勇敢的王兴起”。(译者释:兴起与站起来是同一个词)毫无疑问,这就是在这些场合中所表达的意思。这就意味着他们将要得国或者统治,而在这节经文中,其所表达的意思一定是一样的。米迦勒站起来的时候就要得国,开始施行统治。

   基督不是现在就已统管吗?是的,他与他的父在统管宇宙的宝座上。(弗1:20-22,启3:21),但他在降世的时候放弃了这个宝座或国度。(林前15:24)他再一次开始统管的时间,在经文中可以看到,就是当他站起来的时候,他就得了自己的国度,是在很久之前就已应许给他的他父大卫的位,在宝座上建立的一个没有穷尽的统治。(路1:32-33)

   世上的国度将成为“我主和主基督的国”,他要脱去祭司的服装换上王袍。怜悯的工作就要终止,人类的恩典时期终结了,那污秽的就再没有得到洁净的指望,那圣洁的也不再有陷入堕落的危险,一切案件永远决定了。从那时直到基督驾云降临,列国要被铁杖打碎,如同窑户的器皿被打碎一样,是以前所没有的灾难,将有一系列神圣的审判要临到那些抗拒上帝的人,那时我们的主耶稣基督要从天上显现,“报应那不认识上帝和那不听从我主耶稣福音的人。”帖后1:8(参启11:15,22:11,12)

   由米迦勒站起来而引起的是极重大的事件。他站起来得了国度,在他亲自回到地上之前还有一段时间。因此,我们了解他所在的位置,追寻他工作的进展是何等的重要,当这激动人心的时刻临近,他为人类的代求要就终止,各人永远的命运就要决定了。

   但是,我们怎么知道这些事呢?我们如何确定在天上的圣所中将要发生的事呢?上帝是如此良善,将得知这些事的方法交到了我们手中。他告诉我们,当某些大事在地上成就的同时,天庭中也要做出重要的决断。这样,我们借着所见的事而得知所不见的事。我们借“研究自然界而认识自然界的上帝”。所以通过地上的这些现象和事件,我们便可追查天国中的伟大运动。当北方王在海和荣美的圣山之间设立他如宫殿的帐幕之时,米迦勒就要站起来。从他父那里得到国度,预备返回地上。也可以用这样的话来表达:那时我们的主停止了他大祭司的工作,世界的恩典时期终止了。2300日的伟大预言向我们指出在天上圣所中最后工作的开始。在我们眼前的经文为我们提供了信息,借此我们可以大致晓得这时期的终止。

患难的时期 有一段前所未有的患难时期,与米迦勒站起来联系在一起,在马太福音24:21,我们读到有一段患难的时期是从前没有,以后也必没有的。这种患难在教皇的权势对教会的压迫和屠杀中应验了,根据我们的观点,但以理12:1的大患难仍在将来。怎么会有间隔多年的两个患难时期,而这两个时期都是从前没有,以后也必没有的呢?

   为了避免这种难题,让我们仔细注意这其中的区别:在马太福音所说的患难是对教会说的,也就是基督对当时的门徒和将来的门徒所说。他们是遭受这些患难的人,因着他们的缘故,患难的日子被减少了。(马太24:22)。在但以理书中所提到的患难并非是一段宗教逼迫时期,而是世界性的灾难。是自有国以来,而不是有教会以来,从未有过这样的事。这是临到地上的最后一次灾难。在马太福音中提到了患难终结之后的时间,当患难过去,上帝的子民将永不再经受另一段与此类似的患难。而在但以理书中则没有提到艰难时期之后的时间,因为这段艰难时期成了世界历史的终结。它包括了启示录中的最后的七灾,在主耶稣驾着天云在烈火降临,毁灭他的仇敌中达到了高潮。在这次患难之外,每一位被救赎的人要被记在生命册上:“因为照耶和华所说的,在锡安山……在剩下的人中必有耶和华所召的。”

但12:2睡在尘埃中的,必有多人复醒。其中有得永生的,有受羞辱永远被憎恶的。

   这节经文揭示了米迦勒站起来或是基督开始统治的重要性,因为这时死人将会复活。在这里所给出的描述是基督复临时的普通复活,还是在基督得国与他在自己的荣耀里降临到地上(路21:27)之间的一次特殊的复活?

   为什么这不是前者?或为什么不是号筒末次吹响时发生的复活?因为在那个复活中,只有义人的份,没有一切恶人的份。那些在基督里睡了的人将要醒起,但其余的死人要在一千年之后复活。(启20:5) 因此所有人的复活被分为两大部分。普通的复活并非义人和恶人在同一时间复活。这两班人的复活有各自的时间,而在这两种人的复活之间很明显就是所说的一千年。

   然而在经文中我们所看到的很多时候都是义人和恶人一起上来。这样的话,第一次的复活不会仅限于义人,第二次的复活也是如此,都明显包含了恶人。如果经文中所说的是睡在尘埃中的,必有多人复醒,那么这里的“多人”所指的就应当是所有的义人,而这次复活就应当是在基督复临时。然而事实上,其中也有一些恶人要醒起受羞辱并被永远厌弃。经文就不能按照那种方式去应用了。

   那么,有什么地方提到一种特别的或者有限的复活呢?在主显现的时候,有没有其他迹象表明这样的事呢?当上帝的子民从世界历史终结的大患难中被拯救出来时,这里所预言的复活便发生了。从启示录22:11来看,似乎这种救恩是在主显现之前赐给的。当可怕的时候一到,不义的,叫他仍旧不义;污秽的,叫他仍旧污秽;为义的,叫他仍旧为义;圣洁的,叫他仍旧圣洁。所有人的案件要永远决定。当这话向那些义人宣布时。他们必得拯救,因为那时他们被置于所有危险、恐怖和邪恶所无法触及的地方。但那时主还没有显现,因为之后他立时接着说:“看哪,我必快来。”

   这项庄严的命令所宣告的是,义人盖印得到永生,恶人则进入永死。从上帝宝座有声音说:“成了!”(启16:17)这显然是上帝的声音,这些场景的描述经常间接地与末日联系在一起。“耶和华必从锡安吼叫,从耶路撒冷发声,天地就震动。耶和华却要作他百姓的避难所,作以色列人的保障。”(珥3:16)那时在人子来临之前上帝的声音从天上被听到,上帝是他百姓的避难所,也是他们的拯救,最后的一幕要在注定遭劫的世界面前展开。上帝给予惊恐之中的列国另一证据和他能力的保证就是将有许多在尘埃中长眠的人从死里复活。

   这样我们就看到了在但以理书12:2中所说的复活的时间和地点。在启示录中显得非常清楚,这种复活必要发生。“看哪,他驾云降临!(毫无疑问,这是第二次降临 )众目都要看见他,连刺他的人也要看见他,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他哀哭。这话是真实的。”(启1:7)那些将主钉在十字架上的恶人在这里属于一种特例,他们还要回到坟墓中,直到一千年完了出现在由恶人组成的广大人群中。

  但这里说到他们在主再来的时候要看见他,为此目的,必有一个特别的复活。当然,最合适的情况是:有些极其圣洁的人,曾为盼望救主的到来而劳苦受害,但却未能见到他就死了,他们会稍微提前一点复活,以见证主荣耀显现的一幕。同样的情形,在耶稣升天时很多人从坟墓中出来看见他复活的荣耀(太27:52-53),胜利地护送他回到至高上帝宝座的右边(以弗所书4:8)。也会有一些罪大恶极,极力羞辱基督,苦害他的事业,尤其是那些残忍地钉他十字架,在他临死的痛苦中讥诮他的人。他们要复活,作为被判受刑的一部分,在他们可能忍受的限度之内,看到得胜者享有极大的威严与荣耀,驾着天云降临。

   有人认为,这里的话提供了充足的证据,证明这些恶人永远有意识要感受到痛苦,因为这里提到这些人出来是要受羞辱永远被憎恶。除非他们永远有意识,不然,他们如何永远受到羞辱和憎恶呢?有人曾经说过这里的羞辱暗示他们是有意识的,但我们会注意到,这并不是永远的。我们可以看到这个限定词是被放置于憎恶一词之前,憎恶是他人对罪人的情感,而不是直接指罪人必定有意识。只要他们(恶人)还活着,就会感到邪恶与腐败所带来的羞辱,燃烧在他们有意识的心灵深处,他们因可憎的品格和罪恶要被死亡所吞灭,他们的行为只会激起所有义人的憎恶,直到他们不再被纪念。因此,这节经文并不是恶人要永远受苦的证明。

但12:3智慧人必发光如同天上的光;那使多人归义的,必发光如星,直到永远远远。

   一份荣耀的产业。有的旁注用“教师”代替了“智慧人”。教师将发光如天上的光。这当然是指那些教导真理,在前一节经文中记录的事件发生之前,便引导他人了解这事必然成就的知识。按照世界对得失的计算,在那些日子里,真理的教师损失了很多,可能会付出名誉、安逸,并会经常损失财产,也包括劳苦、十字架、牺牲、失去朋友、被嘲笑,并经常遭遇逼迫。

   人们经常被问到这样的问题,你怎么可能承受得起遵守真安息日的代价?可能会失去地位、减少收入、甚至会威胁到您的财产。唉,何等目光短浅,顺从上帝的要求竟然要用金钱去衡量!与那些不爱惜自己生命而甘愿死亡的高贵殉道者有着何等的不同!当上帝命令时,我们付不起不顺从的代价,当我们被询问的时候,你是如何担负得起遵守安息日并尽到其它相关真理的义务呢?我只能反问,你如何付得起不去行的代价呢?

   在要来的日子中,那些试图拯救他们性命的人会失去性命,那些愿意为了真理的缘故和他们的主失去一切的人,会得到经文中所应许的荣耀的奖赏,他们要兴起来在穹苍中发光,正如不灭的星要发光直到永远,那些看起来是聪明的人,已经做出了瞎眼和愚蠢的选择,那些恶人和世俗之徒视基督徒为愚蠢和疯癫,庆贺他们躲开了所谓的愚蠢而避免了自己的损失。我们不需要进行任何回应,因为现在作出这样选择的人快要后悔,并在一种徒劳的恳求中陷入困境。

   与此同时,基督徒的特权就是去思考在这奇妙应许中的安慰。那些将要如星发光直到永永远远之仁义的教师是谁呢?在这个比较中,又有多么光明、多么宏伟,发光多久呢?

   那些使多人归义的,必发光如星象太阳一样。他们必使救主的心喜乐。他们的年日要延长到永永远远。

但12:4但以理啊,你要隐藏这话,封闭这书,直到末时。必有多人来往奔跑(或作:切心研究),知识就必增长。

但以理书被封闭 这里的“话”和“书”毫无疑问是指着在这个预言中所显示给但以理的事。这些事要被封闭起来直到末了。也就是说,在此之前这些事不会被特别的研究,或被深透的理解,直到末时。关于末时,正如已经讨论过的,始于1798年。既然这卷书会被一直封闭到那个时候,那么一个很简单的推论就是,到那个时候,或从那时起,这卷书将被开启。人们就能更好地理解它,他们的注意力会被特别引向这一蒙启示的话语。从那时起,没有必要提醒读者预言的主题是什么。这些预言,尤其是但以理书的预言,只要是有文明之光播撒的地方,就会有圣经的学者对其进行研究。正如这节经文最后的部分所预言的末时到来之后将发生的事情,

必有多人来往奔跑(或作:切心研究),知识就必增长 (译者释:天国的使者要往来奔跑于世界各地,将从切心研究但以理书的预言而得的严肃真理信息急切的传给世人。这节经文既可理解为切心研究预言又可理解为往来奔跑,二者兼有。以下引用预言之灵和圣经注释作以简略解释:

  “那封闭的书卷不是《启示录》,而是《但以理书》中关乎末日预言的那部分。圣经说:“但以理啊,你要隐藏这话,封闭这书,直到末时。必有多人来往奔跑,知识就必增长”(但12:4)。当那书卷打开时,便宣告说:“不再有时日了”(见启10:6)。《但以理书》现在开启了,而且基督给约翰的启示将要临到地上一切的居民。藉着知识的增长,要预备好一班人在末日站立。”《文稿汇编1》

  “在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世界各地广泛对《但以理书》和《启示录》的预言产生了新的兴趣。这些预言的研究使人们普遍相信基督快要复临近。英国的许多注释家,中东的约瑟伍尔夫,南美的曼纽尔拉昆萨,美国的威廉米勒耳,以及许多研究预言的人都宣称,根据他们对但以理预言的研究,基督复临已迫在眉睫了。今天,这种信念已成了一场世界性运动的动力。”《安息日会圣经注释》

  这个信息在以前的世代中一直没有传过。照以上所述,保罗没有传过这个信息;他向弟兄们指示说,主降临的时日还在遥远的将来,历代的宗教改革家也没有传过这个信息。马丁路德曾说,从他那时算起,还要经过三百年左右,才到审判的时候。但在一七九八年之后,但以理书被启封,人们对于预言的知识增长了,许多人便传开审判已近的严肃信息。《善恶之争》)

知识的增长 将其理解为圣经知识的增长,我们只需要去看过去150年之间照在圣经之上的奇妙亮光就足够了。预言已明显应验在历史中了。运用更完美的原则所得出的解释无可争议地表明万物的结局已经临近。是的,封着的印已经从书卷上被揭开,有关上帝的知识已经在他的话语中显示出来,奇妙地得以增长。我们认为在这一方面,预言已经更加准确地应验了。

   从启10:1-2可以看出,我们正身处末时之中。在那里看见一位大能的天使从天降下,他手中有展开的小书卷,那时这卷预言书不再被封闭。它要被展开,要被理解。可以证实这里的小书卷就是但以理书,这卷书在但以理写成的时候还是关闭并封上的,而天使则将这信息带给了这个世代。(详见启10:2的注释)

但12:5-7我但以理观看,见另有两个人站立:一个在河这边,一个在河那边。有一个问那站在河水以上、穿细麻衣的说:这奇异的事要到几时才应验呢?我听见那站在河水以上,穿细麻衣的,向天举起右手,指着活到永远的主起誓说:“要到一载,两载,半载,打破圣民权力的时候,这一切事就都应验了。”

这事到几时才能应验?这里的问题是:“这奇异的事要到几时才应验呢?”毫无疑问是指前面所提到的一切,包括了米迦勒站起来,大患难时期,上帝的百姓蒙拯救,在第二节里的特别复活。答案似乎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一段特定的预言时期,之后是在这些事尚未成就之前的一段不确定的时期。就如在但以理书8:13-14中一样。那里提出的问题是:“这……将圣所与军旅践踏的异象,要到几时才应验呢?”这里的回答提到了一段明确的2300日的时期,紧随洁净圣所之后的就是一段不明确的时期。所以,在我们面前的经文中,有一段明确的一载、二载、半载的时期,接下来就是在一切得以圆满之前一段打破圣民权力的不确定的延续时期。

   1260年标志着教皇权柄至高无上的时期,为什么要在这里引入了这段时期呢?因为这个势力比世界历史上的其它任何势力都更加倾心于打破圣民的权力或逼迫上帝的教会。然而我们应当怎么理解“当他打破圣民权力的时候”这种表达呢?这里的代词“他”指的是什么呢?(译者释:英文KJV圣经直译为“当他打破圣民权力的时候”)根据这节经文的语法,这个先行词乍一看可能会被视为“活到永远的主”,也就是耶和华。然而,正如一位杰出的预言注释家那严谨的注解所说,就圣经中的代词而言,我们应当以实际情况为依据去进行解释,因此必须按照先行词所指的某些已经表达清楚的名词去对词义进行理解。在这里,小角或大罪人,在被引入之后,特别提到了他1260年的统治时期,所以小角可能就是代词“他”所指的势力。因为在1260年,他残酷地逼迫教会,或打破圣民的权力。在小角的权势被夺去之后,他对真理及真理的拥护者的敌对仍然存在。他的权势在某种程度上仍能感觉出来,他极尽所能地继续他的逼迫工作。直到何时呢?直到第一节所说上帝的子民蒙拯救的最后事件,当他们被释放的时候,逼迫的权势就不复存在,不能再行欺压,圣民的权力不会再被打破了,这个伟大的预言所描述的奇事实现了,其中所有的预言都成就了。

   在没有特别改变含意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认为代词“他”指的是第7节经文中被指着起誓的“活到永远的主”,也就是上帝。因为他使用地上权势作为代理人刑罚或熬炼他的百姓,在这种意义上可以说他要打破圣民的权力。他借着先知讲到了以色列国,“我要将这国倾覆,倾覆,而又倾覆;这国也必不再有,直等到那应得的人来到。”(结21:27)又说:“耶路撒冷要被外邦人践踏,直到外邦人的日期满了。”(路21:24)同样重要的还有但以理书中的预言:“这……将圣所与军旅践踏的异象,要到几时才应验呢?”谁让我们陷入此种境况呢?上帝。为什么?去熬炼,去“清净洁白”他的百姓。要到几时呢?直到圣所被洁净。

但12:8-10我听见这话,却不明白,就说:“我主啊,这些事的结局是怎么样呢?”他说:“但以理啊,你只管去;因为这话已经隐藏封闭,直到末时。必有许多人使自己清净洁白,惟独智慧人能明白。”

   这卷书会一直封闭到末时。当看到但以理恳求要完全明白显给他的一切时,我们不禁想到彼得说过的话,当论及先知殷勤询问并查考以求明白证明基督受苦难,后来得荣耀的预言时,其实这一切“不是为自己,乃是为你们。”(彼前1:12)先知被允许明白他自己所写的是何等有限啊!然而只要这是上帝的要求,他们知道,到了时候他会看到自己的子民从这些作品中受益。

   所以,在这里对但以理所讲的话就相当于在告诉他,及至时候满足,智慧人必能明白他所写的意思从而获益。末时是上帝的灵打开这卷书上封印的时候。在这段时期中,智慧人必能明白,而恶人却对永恒真理的价值失去认知,在罪中变得麻木刚硬,越久越恶,耳聋瞎眼,恶人不能明白。智慧人为了明白而付出的努力,却被恶人称为愚昧和猜想,并轻蔑的问说:“他要来的应许在哪里呢?”这个问题应当被提出来吗?先知所说的是什么时候,又是什么世代呢?那庄严的回答就是,就在这个时候,就是我们此刻眼前的世代。先知的话如今已最惊人的应验了。

   第十节的经文似乎更加特别:“必有许多人使自己清净洁白,且被熬炼”。人们可能会问到,他们如何得以清净洁白,且被熬炼呢?(正如这里的预言所暗示的),熬炼何时来到,使他们清净洁白呢?这里的语言毫无疑问描述了一个会在那些人身上多次重复的过程。在这段时期中,直到他们为主的再来承受他的国度做好准备。

   与先前的情景相比,他们要被净化得更加洁白,他们要再一次受到试炼,更大的考验要临要到他们身上。如果他们忍受了这些试炼,洁净品格的工作就会提升到更高的限度,直至他们的品格达到更纯洁的地步。当到了这个新的阶段,他们将被再次熬炼,得到进一步的清化变得更加洁白。因此,这个过程会一直进行下去,直至品格发展到可在审判大日站立得住,属灵的境况不需要再进一步的熬炼为止。

但12:11从除掉常献的燔祭,并设立那行毁坏可憎之物的时候,必有一千二百九十日。

1290日的预言 在这里引入了一个新的预言时期——1290日,根据圣经的权威,这个数目意味着相同的年数。就圣经文本来看,有人推论出这段时期开始于设立行毁坏可憎的,或罗马教廷的时间,即公元538年。因此这段时期就会延续到1828年,但我们没有发现1828年有什么可作为这段时期终结的标志事件。但我们却在旁注中找到了证据,(译者释:所说的旁注应当是作者使用的某版本圣经的旁注,作者主要使用的是KJV圣经)这个时期始于可憎的罗马教廷建立之前。旁注中所说的是,“到设立可憎的”。按照这种理解去读这段经文,就应当是:“从除掉常到设立(或为了设立)那行毁坏可憎的时候,必有一千二百九十日。”

主后508年 圣经并没有直接告知我们1290日完了时会有何事发生,但因为这时期是以预备设立罗马教廷为起点,那么就会很自然地得出结论,这段时期是以罗马教廷的统治权废止作为终了。

   从1798年后退1290年。我们就到了508年,这段时期毫无疑问地显明除掉常(献的燔祭)的时间,这是惟一的一处。因此,1290日和1260日这两段时期同时止于1798年,而后者始于主后538年,前者始于此年之前30年的主前508年。支持主后508年这一日期的历史引述如下:

   克洛维斯的受洗。“根据阿纳斯塔修斯的著作,……在一封写给法兰克国王克洛维斯的信中,恭贺他皈依基督教,因为克洛维斯是第一位基督教国王。他在主后496年的圣诞节受洗,根据有些人的说法,在这同一天,新的教皇被按立。”[3]

   托马斯霍奇金说:“这种仪式的结果是改变了高卢每一国家的政治关系。虽然法国是在莱茵河最西边的最野蛮没有文明的部族。作为天主教徒,他们在每一个城市中肯定都受到了来自天主教神职人员的欢迎,这些‘罗马的’乡下人,或者换句话说,这些讲拉丁语的俗人通常都会跟随那些神职人员的引领。克洛维斯受洗之后立刻收到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欢迎他加入真正的教会,这封信是由勃艮第王国最著名的维埃纳主教阿维图斯所写。”[4]

   克洛维斯是第一位天主教君王,“很明显,在公元496年,克洛维斯是当时已知世界的第一位天主教君王。东方的皇帝阿纳斯塔修斯,自称是一位优迪克主义者;西奥多里克是意大利东哥特人的国王;阿拉里克是西哥特人的国王以及整个西班牙和三分之一高卢的统治者;勃艮第人、苏威人,以及在高卢、西班牙和非洲的汪达尔人的诸王都是狂热的阿里乌斯主义者。至于其他定居于高卢的法兰克人的国王,仍然是异教徒。克洛维斯不仅是当时世界上惟一的一位天主教君主,也是有史以来第一位皈依天主教信仰的国王,这就使法国的国王被誉为“最敬虔的基督徒”和“教会的长子”。然而,让我们对比一下这位天主教的国王克洛维斯和这位阿里乌斯派国王西奥多里克的行为。

   这样的一种比较丝毫不会给天主教的信仰增添光彩。[5]教皇受到了阿里乌斯派诸王的威胁。前哈佛大学历史教授,以法莲埃默顿,说:

   “到了法兰克人展开斯特拉斯堡战役时,罗马城的主教们已经成为了西罗马帝国教会的领袖。他们被称为教皇,并试图像国王一样统治西方教会就象国王统治自己的臣民那样。我们可以看到,像利奥这样德高望重的教皇甚至可以命令像阿提拉和盖塞里克这样凶残的毁灭者去如此地尊敬他。现在这些教皇都是敬虔的天主教徒,不论在哪里出现阿里乌斯主义,他们就会予以反对。在法兰克人皈依的时候,他们不断受到来自刚刚在意大利站稳脚跟的东哥特人的威胁。西奥多里克并没有接受罗马的宗教,而一位新兴起的国王则试图将阿里乌斯主义推行至整个意大利。所以教皇在听说法兰克人最近皈依了自己的基督教信仰时才会如此欣喜若狂,只要这些人去对抗那些更加糟糕的阿里乌斯派异教徒,那么他就随时准备着去祝福他们,说他们做了上帝的工作。因此早在主后500年的时候,在罗马教廷和法兰克王国之间就有了一种讳莫如深的默契,当这种关系发展成一种亲密的联盟时,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欧洲未来的历史。”[6]

   克洛维斯的悔改对阿里乌斯派来说是一个打击,“这件事情加剧了所有阿里乌斯派诸王的恐惧,在这位皈依天主教的法兰克异教国王克洛维斯面前,他们所剩下的一点希望就是盼着自己是最后一个被消灭的。”[7]

对抗克洛维斯的蛮族联盟 “蛮族的国王……被邀请加入‘和平联盟’,以阻止威胁到他们所有人的克洛维斯的无法无天的侵略。”[8]

   “将所有老牌的阿里乌斯派国王都联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对抗这个威胁吞并他们所有人的崛起中的天主教国家,如今成了西奥多里克的首要目标。”[9]

   克洛维斯发动了一场宗教战争,“西奥多里克的外交活动无力改变战局,甚至可能更加刺激了克洛维斯的侵略步伐。他在507年早些时候的一次公民大会上(可能是‘三月营会’)气急败坏地说:‘那些阿里乌斯派占据了高卢的这么大一部分,我认为这就是个可悲的错误。让我们前去,在上帝的帮助下战胜他们,并将这土地归入我们的名下。’这句话让全体的人都跃跃欲试,之后便集结军队向南开进到了卢瓦尔河。”[10]

克洛维斯击败西哥特人 “法兰克国王下一场战役的重要性和取得的成功远超过去。他将赌注压在了年轻的西哥特国王之上,这个人性格软弱又缺乏自己罗马臣民的支持,便引诱他去入侵阿基坦。克洛维斯似乎精心挑选了阿里乌斯派的阿拉里克所实施的逼迫作为开战的理由,这位哥特国王像自己的父亲一样,对于天主教的臣民来说是一个恶主……主后507年,克洛维斯发动了对西哥特的战争。”[11]

   “开战的时间被推迟到主后507年的原因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法兰克国王是侵略的一方。他可以容易的找到借口发起战争,并以天主教的保护者自居,他可以容易的找到借口发起战争,并以天主教的保护者自居,去反对阿拉里克针对那些狡诈的正统神职人员所采取的绝对公正的措施。……主后507年春 ,他(克洛维斯)忽然跨过卢瓦尔河,向普瓦捷进军。……在此十英里之外,西哥特人扎好了自己的营寨。阿拉里克迟迟不肯开战,因为他在等待东哥特人的援军。然而他们在意大利的水域遭遇了出现在那里的拜占庭舰队的拦截。他们选择了战斗而不是逃跑,并认为这是明智之举。在短暂的交战之后,哥特人转身逃跑。在追击中,哥特人的国王被杀,据说是死在了克洛维斯的手上(主后507年)。借着这次胜利,西哥特人在高卢的统治被永远终结了。”[12]

   “很明显,从图尔斯格里高利的话中可以看出,这场在法兰克和西哥特之间的冲突被他自己的时代及其后世的正统一派视为一场宗教战争,天主教或阿里乌斯信条在西欧的流传有赖于人为的影响。”[13]

   “主后508年,就在这些事情过去之后不久,希腊皇帝阿纳斯塔修斯授予克洛维斯罗马贵族和执政官的头衔与荣誉,他这样做的动机似乎更多是因为对东哥特人西奥多里克的嫉妒和仇恨,而不是出于爱那贪得无厌攻城掠地的法兰克王。这些与罗马帝国任何部门都没有直接关系的老旧头衔所具有的意义从来就没有被充分解释过……罗马的太阳已经落下,但她的伟大所存留的余晖仍然笼罩着世界。日耳曼的国王和战士们欢欣鼓舞并倍感荣耀,这个头衔将他们和永恒之城(译者释:既罗马城)那普世性的统治、军事和艺术的技艺联系在了一起,在他们身边到处都有这一切留下的痕迹。”[14]

   “主后508年,克洛维斯在图尔从阿纳斯塔修斯那里接受了东罗马帝国的执政官勋章,但这个头衔完全是荣誉性的。克洛维斯的晚年在巴黎度过,他将那里设为自己国家的首都。”[15]

阿里乌斯派抵抗的终止 西哥特王国就这样被消灭了,但仍然残留着西奥多里克领导之下的阿里乌斯派联盟的势力。阿拉里克原本指望得到西奥多里克的帮助,但此人让他失望了。然而到了第二年,即主后508年,西奥多里克在与克洛维斯的对战中得了胜,但他却莫名其妙地与其和好了,阿里乌斯派势力的抵抗就此终止了。[16]

克洛维斯胜利的意义 克洛维斯在主后508年获得了意义重大的胜利,他的胜利对于欧洲和教会的未来具有极大的意义。历史学家们不得不大书特书。

   “他不过是一时的胜利。西哥特王国和勃艮第并入了法兰克王国。最终侵略者来了,他们将一直存在。哥特和德国未来的命运并非是由哥特人主导的,而是由法兰克人决定的,这些大国的主流宗教是天主教的信仰而非阿里乌斯的信仰。”[17]

   “克洛维斯是第一个将所有构成新社会秩序的元素统一起来的人,所谓的蛮族建立起了这个权势。他借着接受阿纳斯塔修斯皇帝授予的贵族和执政官的荣誉而向罗马文明表达敬意。最终,他与天主教会结成了成果丰硕的联盟,并一直延续到他的继任者那里。”[18]

   为政教联合铺平了道路。“克洛维斯见证了两种宗教和两个时代的世界。在他出生的时候,罗马世界仍然属于强权。他的死标志着中世纪的开始,他进入了东方皇帝空缺的位置,为查理大帝完成罗马和德意志文明的融合以及政教联合铺平了道路。”[19]

   克洛维斯拯救教会脱离了异教和阿里乌斯主义,“他(克洛维斯 )在许多方面显示出自己是一个无情的恶棍,贪婪的征服者,嗜血的暴君。在他悔改之后,引导了天主教胜利的道路,他把天主教从异端邪说和异教中拯救了出来,将天主教建立为欧洲中心的磐石,使其教义和传统深入西方统治者们的心中。”[20]

中世纪教会的基础 “他们(法兰克人)占领高卢所带来的结果非常重要,他们建立的帝国,他们与教会结成的联盟,他们在法律观念和政治制度方面对未来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他们的历史应当被单独研究。……罗马帝国的政治遗产传到了他们这里,他们带着荣耀将这些传承下去,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种带着荣耀的延续与继承。虽然他们在范围和效力方面远不及罗马,但他们确实一直在进行着罗马人所进行的政治工作。只有他们代表了罗马曾经建立的统一,就其所保持的统一而言,这乃是法兰克人所维护的。……直到五世纪末,他们的事业才真正开始,之后就象很多类似的事件一样,一位天才般的人物,一位伟大的领袖,创建了国家……克洛维斯……带着最伟大的创造精神为历史潮流指明了新的方向……克洛维斯还将采取第三个步骤,这在(政教合一的)联盟之中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就这种制度而言,在德国人步入古代世界之前就已经产生了,并一直保持着蓬勃的生命力和广泛的影响力,在混乱的时期中不断变革,其所具有的影响力缓慢增长。这种制度在未来将成为一个更加强大的力量,甚至比法兰克人的联盟所具有的影响力更加广泛而持久。……这就是罗马的教会,将成为未来最强大的教会势力。因此最根本的问题是,法兰克人为了使自己在未来成长为一个强大的政治势力,应当与另外一个势力(罗马教廷)联盟呢,还是应当与之对立……”

   “在克洛维斯开始自己的帝王生涯后不久,通过皈依天主教解决了这个问题……因此,从三个方面来说,克洛维斯的做法创造性地影响了未来。他把罗马人和日耳曼人平等地联合在一起,每一个人都将圣经视为自己的力量之源,并形成了一个新的文明。他所建立的政权几乎将整个大陆都联合在了一起,并将侵略战争的时期带向终结。他建立了在未来两股强大势力之间的紧密联盟,由罗马创造出的政治帝国和教会帝国这两大帝国之间保持了统一。”[21]

   因此,在主后508年,对抗罗马教廷发展的联合抵抗走向了终结。法兰克与哥特之间的争霸问题和天主教与阿里乌斯宗教之间的争霸问题,都已经按照有利于天主教的方式解决了。

但12:12-13等到一千三百三十五日的,那人便为有福。你且去等候结局,因为你必安歇。到了末期,你必起来,享受你的福分。

1335日的预言时期 在这里又引入了另外一段预言时期,即1335年。我们能讲出这段时间的开始和终了吗?要解决这个问题,事实上我惟一的线索就是这段时期与上文提到的从主后508年开始的1290年所具有的直接关系。先知说,从那时起必有1290日。而下一节经文就是“等到一千三百三十五日的,那人便为有福。”从何时起始呢?

   毫无疑问,这段时期与1290年的时期开始于同一时间,即主后508年。若不从这个时间点算起,就无法确定这个时期,那么这段时期就必须从但以理书的预言中被排除了,我们用基督的话来说就是:“读这经的人需要会意”。(太24:15)从那个起点开始,这段时期会延伸到1843年,因为1335年加上508就是1843年,从前一年的春天开始,到下一年的春天终止。

   有人会问,这个时期是如何终止的?因为在这时期终止的时候,但以理必起来享受自己的福分,有些人认为这是指他从死里复活。这个解释建立在两个方面的误解上:第一,但以理享受他的福分乃是在1335日末了的时候。第二,但以理起来享受福分所指的是他的复活。在1335日未了所应许的惟一事情是对那些等候之人的祝福,也就是那些当时活着的人,什么样的祝福呢?看一下1843年,我们看见什么了?我们看到预言在传扬基督再来的运动中惊人的应验了。在此之前的45年(注 1798年),末时开始了,启19:1中的书卷展开了,亮光增多了。大约在1843年,有极大的亮光照耀在预言的主题上。宣教的工作带着能力前进。上帝的国度即将建立这条新颖而令人振奋的教义震撼了世界。基督真实的门徒得到了新的生命。不信的人被定罪,教会被试炼,属灵的复兴是前所未有的。

   这是祝福吗?聆听救主的话语,他对门徒说:“你们的眼睛是有福的,因为看见了,你们的耳朵也是有福的,因为听见了。” (太13:16)他再次告诉他的门徒,他们看见了众先知和君王渴望看到但却未能看到的。他对他们说:“看见你们所看见的,那眼睛就有福了。”(路10:23-24)如果一个新的荣耀的真理对于基督时代的人来说是一项祝福的话,为什么1843年不也是祝福呢?

   有人会质疑,那些参加这场运动的人在他们的盼望中感受到了失望,基督的门徒在他第一次来临的时候也是同样如此,当他骑驴进入耶路撒冷的时候,他们欢呼跳跃,盼望他在那时得国,然而,他要走的是十字架的路,并非在王宫中被拥戴为王。他躺在约瑟的新坟里没有气息。然而,他们却因为所听到的真理被“祝福”。

    有人进一步质疑,这并不是预言所标明之时期的一个完全的祝福。为什么不是呢?因为由这段预言时期引入的时期乃是末期?因为我们的主在太24:14中所说的伟大的预言时期成为这项运动的特别宣告?因为在启14:6-7中进一步在飞在空中之天使的预表之下特别地宣告了这永远的福音要传给地上的居民?圣经明显对这项运动给予了极大的重视。

   还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在13节中所提到的末期是什么?但以理享受自己的福分指的是什么?那些称末期是1335日的人在对这节经文进行应用的时候应当被引导去看前面那节提到1335日的经文,因为将末期这种并没有明确说明的日期进行应用,就需要将预言的整个范围都考虑在内,但以理书8章一定会涉猎其中。但以理书9,10,11和12章包含了但以理书8章异象的延续和解释。因此,我们可以说,但以理书8章的异象中,就其所展开的内容和解释而言,包含了四个预言时期:2300日、1260日、1290日和1335日。第一个是最基本也是最长的时期,其它所有的时期属于这个时期之中的一部分或是这时期的一个阶段。在这里,当天使总结他的指教时告诉但以理说他在末期必起来享受自己的福分,而并没有明确指出这段时期是什么,但以理的思想难道就不会很自然地转向那个最基本也是最长的时期2300日,却不会认为这是指那个时期的某些阶段吗?如果是这样的话,2300日就是所指的时期。圣经的经文应当是直接指向了这个方向:“你且去等候结局,因为你必安歇。到了末期,你必起来,享受你的福分。”这显然会将我们的思想带回到第一个异象中的那个最长的时期,之后给出的指示都于此有关。

   2300日,正如我们已经解明的那样,终止于1844年,将我们带到了洁净圣所,但以理那时如何起来享受自己的福分呢?我们的大祭司以中保的身份将义人的案件呈给天父,使义人蒙悦纳。这里被翻成“福分”的词语,是指一块房地产,或“大块”土地的意思,而是“机会的决定”或者 “天意的决定”。在末期,“福分”就是所说的“抽签”,换句话说,要决定哪些人配得在天上的产业。当但以理的案件被审查时,他被显为义,便得了自己的福分(签),就是在天上迦南的基业。

   当以色列快要进入应许之地时,就拈阄(抽签)分配了每个支派所得为业之地。各支派在真正进入所得之地很久之前就已经享受到自己的福分(英文圣经直译为“站在自己的签上”)。洁净圣所的时候和以色列历史中的这一段是一致的。我们现在就站在天上迦南的边界之上,决定正在被做出,在永恒的国度中为一些人分派位置,而另一些人则被永远排除在外。在但以理的案件的判决中,但以理在永恒产业中的份肯定是给他的,所有忠心的人和他站在一起。上帝的这位忠心仆人,一生中充满了对他的创造主最忠心的服务事迹,虽然曾经担负了今生的最沉重的担子,会因着他的善行得到他的奖赏,我们也和他一起进入安息。

    我们对这个预言的研究到此为止,伴着所感受到的极大喜悦,我们付出时间研究这奇妙的预言,并思考着这位最蒙爱、最杰出之先知的品格。上帝看中的不是人的外貌,像但以理那样的品格现在也将会获得上帝的喜悦。让我们效法他的美德,若我们像他一样,如今就会得到上帝的悦纳,并在漫漫的来世里居住于他无限荣耀的创造中。

参考书籍

[1] 詹姆斯H琼斯,《在他们路程中的星》,第165页。

[2]伊诺克费奇布尔,《试观此人》,第136页。

[3] 阿奇博尔德鲍尔:《教皇的历史》,第一卷,第295页。

[4] 托马斯霍奇金,《哥特人西奥多里克》,第190、191页。

[5] 阿奇博尔德鲍尔,《教皇的历史》,第一卷,第296页,脚注。另见,亨利哈特米尔曼,《拉丁基督教史》,第一卷,第381-388页。

[6] 以法莲埃默顿,《中世纪研究导论》,第65、66页。

[7] 托马斯霍奇金,《哥特人西奥多里克》,第186页。

[8] 同上,第198、199页。

[9] 同上,第194页。

[10] 同上,第199页。

[11] 查尔斯阿曼,《黑暗时代》,第62页。

[12] 剑桥中世纪史,第一卷,第286页。经美国麦克米兰出版公司授权。

[13]沃尔特C佩里,《法兰克人——从他们在历史上的首次登场到佩平国王的去世》,第85页。

[14] 同上,第88、89页。

[15] 大英百科全书,第11版,第六卷,第563页,“克洛维斯”。

[16] 见托马斯霍奇金《哥特人西奥多里克》第202、203页。

[17] 《鲁滨逊的世界历史》第一卷,第75-79、81、82页.

[18] 理查德W丘奇,《中世纪的开始》,38、39页。

[18]维克多杜伊《中世纪历史》,第32页。

[19] 朱略斯冯普弗拉格-哈东,《各国的历史》,第七卷,第27页。

[20] 沃尔特C佩里,《法兰克人——从他们在历史上的首次登场到佩平国王的去世》,第97页。

[21] 乔治伯顿亚当斯,《中世纪文明》,137-144页。

(选段)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