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书库 > 启示录书的研究-乌利亚斯密斯 > 正文

第002章:耶稣给众教会的信

第二章:耶稣给众教会的信

  在第一章中,先知概述了七教会的主题,由七个金灯台所代表,七星代表教会的牧者,他现在要特别详细地介绍每一教会,记下了给每一教会的信息,详述了传给教会使者或牧者的每一个细节。

启2:1你要写信给以弗所教会的使者,说:“那右手拿着七星、在七个金灯台中间行走的,说:2我知道你的行为、劳碌、忍耐,也知道你不能容忍恶人。你也曾试验那自称为使徒却不是使徒的,看出他们是假的来。3你也能忍耐,曾为我的名劳苦,并不乏倦。4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责备你,就是你把起初的爱心离弃了。5所以,应当回想你是从哪里坠落的,并要悔改,行起初所行的事。你若不悔改,我就临到你那里,把你的灯台从原处挪去。6然而你还有一件可取的事,就是你恨恶尼哥拉一党人的行为,这也是我所恨恶的。7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凡有耳的,就应当听!得胜的,我必将上帝乐园中生命树的果子赐给他吃。”

以弗所教会 给七教会的信应当被认为是一种预言性的,原因在于这些信息涵盖了基督教时代中的七个不同阶段,这一点在启1:4的注释中已经讨论过了。这里,还可再补充一点,托马斯牛顿说:“许多人,包括莫尔和维丁加在内,都认为这七封信所描述的时期乃是从开头直到最终的结局,若干延续不断的预言时期或阶段。”[1]

   托马斯斯科特说:“许多解经家都认为这些信是写给七个不同时期之教会的神秘预言,整个时期涵盖了从使徒时代直到世界末了的若干不同的阶段。”[2]

   虽然牛顿和斯科特有着各自不同的观点,但他们的见证却很好地说明了许多解经学家们的观点。其中有两种观点分别是:

   “流传下来的最早关于这个启示的注释由维克索利斯佩塔乌主教所著,他在主后303年殉道。他与伊勒内是同一时代的人,他为人敬虔,在解释圣经的教导方面非常殷勤,满有力量,充满对神圣作者所写意义的感知。他的著作大部分已经失传,只留下了少数几部作品的残卷。他对启示录的注释,虽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纯正,但也充分阐明了他的观点所具有的本质。在对启示录所包含之启示的注释中,他说约翰对一个教会所说的话就是对众教会所说的。保罗是第一个教导在世界上有七个教会的人,而这七教会被赋予的名字意味着普世教会。约翰看到了相同的模式,所以并没有使教会的数目超过七。”

   “维克多利斯的意思是,保罗写信给七个教会,并且只有七个,保罗是叫人明白,所有时代的教会都包括在这七个教会中。同样,启示录中的七教会也包括世界上的所有教会,也就是说,所有时代中的普世教会。这也是四世纪的提切尼乌斯、六世纪加帕多家的艾瑞莎和亚底米顿的普力马西安的观点,同样也是维特佳、米德、摩尔、戈尔德斯通等大批在其后时期中的神学家的观点。”[3]

   “米德认为七封信就是针对七个时代之教会的预言,为了所有教会的益处而预言了这些教会以及罗马的罪恶(见特伦奇的作品第228页)。之后维克索利斯也认为这些书信本着相同的原则,他写道(32-36页):“大公教会的七个阶段将一直延续到主的圣灵显现,亚细亚七教会的数目象征他乃是主,并用加在教会之上的预言来予以证明。”

  “米德(作品集第十章第905页)更加完整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如果我们认为教会的数目‘七’表示的是一种时代更迭变迁的次数,亦或是我们觉得为什么圣灵并没有选择所有的教会,或是去选择像安提阿、亚历山大、罗马这样著名的教会……若将这些都考虑在内,我们就不会按照字面的意思只看到七个教会,而应当将这些视为大公教会在从开始到结束的各个时代中所具有的模式或类型。这样,七教会对我们来说就应当是一种预言性的象征,标志着有形的教会将要经历的七个首尾相接的时代。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第一个教会就是以弗所。…就第一个和最后一个而言…提到了假犹太人和撒但一会,等等。中间的五个教会应当属于从兽到巴比伦的时代。尤其是第六个教会所具有的特征与其在预言中所处的位置非常相称。也就是说,兽正在倾覆,而在他的一部分毁灭之后,新耶路撒冷就会降临。”[4]

   似乎正是因着上面提到的这些作者的观点才导致现代的解经家放弃了将七教会视为是预言性信息的看法,而相应地产生了最近那种没有圣经根据的现世千禧年的教义。他们认为在启3:15-17所描述的是教会的最后阶段,这种辉煌阶段中的事物要在这个并不与之相配的地上存在一千年,全世界都要归向上帝。

   因此,正如很多其它的情况一样,这种观点生出了妥协的精神,进而更加取悦人心,就如古时一样,他们是喜欢更轻松的宗教,他们的耳朵愿意向预言平安的人敞开。

   第一个教会名为以弗所,根据这里对经文的应用,此教会包含的是第一个教会或者使徒时代的教会。“以弗所”一词的意思是“可羡慕的”,这个词可以很好的用来表达教会初期的特征和状况,那些早期的基督徒接受了基督纯洁的教义。他们享受了圣灵恩赐的益处和祝福。他们因自己的行为、劳苦和忍耐而闻名,忠于基督所教导的纯洁原则,他们不能容忍那些作恶的人,他们试验了那些自称是使徒的假先知,察出了他们的真面目,发现他们是说谎话的。我们没有确据证明以弗所的教会比那时代的其它教会行的更多。当时的教会全体都是这样工作的,(参考徒15:2,林后 11:13)

教会的使者 教会的使者必是那个教会的牧者或信使,因为每一个教会所涵盖的是一段时期。每一个教会的使者必定代表那个教会的牧人或者那个教会所含时期基督的执事,虽然信是写给牧者的,但不能认为这信仅适用于他们,将这信当作向全教会所发出的宣告更为恰当。

责备的原因 基督说:“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责备你,就是你把起初的爱心离弃了。”责备的原因并非离弃了基本教导或圣经道理,这里指责的话并不是因从恩典中坠落了,也不是说爱心消失了,而是爱心减少了。热心,苦难都不能弥补起初的爱心。[5]如果有人被问到他最爱基督的时期是什么时候,他竟然无法说出“正是现在。”这样的事本不应当在基督徒的经历中出现。如果人正在经历这样的时刻,他就该记着他是何时坠落的,要回想、仔细地回想他以前是如何被上帝接纳的,要快快的悔改,使他的脚回到可羡慕的地位,爱心与信心一样是在行为中显明出来的,当获得了起初的爱心总是带来相应的行为。

劝勉 “你若不悔改,我就临到你那里,把你的灯台从原处挪去”,这里所说的临到必是预表,代表审判,因为这是有条件的,挪去灯台象征着挪去教会的亮光和福音的特权,把这些特权转交他人之手。除非教会更好地作成所托付给他们的责任,否则基督就要拒绝接受他们作为将亮光和福音传遍世界的代理人。这种警告不仅适用于个人,也适用于全体教会。有多少口头基督徒在那时要被拒绝,我们不知道,但毫无疑问这个数目必是很多。这样的情行还要持续下去,有些人一直是坚定的,但有些人却退后不再作世上的传光者了。新悔改者要补充那些死去或背道者的空缺,直到教会在新的经验中进入新时期,另一新信息的到来标志着教会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尼哥拉一党的人 基督早已准备好要称赞他百姓一切的好行为,若有任何可赞许的事,他首先就提到了,在给以弗所的信中,他首先称赞了他们的美善行为,然后才责备他们的过失,主并不是不看他们的好行为,他说:他们恨恶尼哥拉一党人的行为,这也是他所恨恶的,在15节中他也谴责了与此类似的教义。看起来他们是一群行为和教义都被上天所憎恶的人,关于他们的来源,有不同的观点。有人说他们的起源是七执事之一的安提阿人尼哥拉。(徒6:5),有人认为他们只是把这道理的来源归在他的头上,为的是利用他的名望,其他人则认为这个宗派是从后来的一个名叫尼哥拉的人来的。这个说法可能是最近乎准确的了,关于他们的教义和规矩,似乎他们愿意共妻,把奸淫看为无关紧要,允许吃祭偶像之物。(参考克拉克、基托等人的注释。)

对呼召的留意 “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凡有耳的,都应当听。”这是主以一种严肃的方式呼召全地的人都要留意这最严肃的大事。对七个教会全都说了这样的话。当基督在世上的时候,他曾以同样的方式呼召人们要注意他最重要的教训,提到约翰的使命(马太11:15),撒种的比喻(马太13:9),稗子的比喻,世界末了的开始(马太13:43),他都说了这样的话。同样的话也在启13:9中,与预言的应验有关。

给予得胜者的应许 对得胜者的应许是将伊甸园中生命树的果子赐给他吃。伊甸园在什么地方呢?是在第三层天上,保罗在哥林多后书12章2节中写到,他认识一个人(指着他自己)曾被提到三层天上。在第四节中他说,他被提到“乐园里”,这样,就可得出惟一的结论。乐园就是第三层天,生命树应当就是在这个乐园里的,在圣经中可以看到,只有一棵生命树,共提到了六次,在创世记中提到了三次,在启示录中提到了三次。(在起初的伊甸园中用了“园中”,约翰在启示录中讲到了在天堂中的生命树。如果只有一棵(生命)树,起初又在地上,人们可能要问:这树是如何到了天堂的?答案是,这树必是被提到了天上。毫无疑问,除非被移去,否则一物不能存在于一处同时又存在于另一处。所以有理由相信这树是从地上被转移到了天上的。关于这一点,一位解经家指出:

   “上帝安设一位基路伯把守通往伊甸园中生命树的道路。(创3:24)不仅是暗示了审判的严肃性,也传达一道充满安慰的应许。世人从蒙福之地被驱逐,那里既没有被毁灭,也没有因被废弃而破败,而是从地上和人那里挪去,上帝完美的创造被保存起来,以便最终可以还给蒙救赎的人类。(启22:2)这个上帝栽种并装饰的乐园并没有与地上其它的地方一样落在咒诅之下,而是在天上的天堂中得以幸免并交给了基路伯看管。虽然真实的(理想的)乐园现在移到了不可见的世界,但至少还有一个副本在会幕中的至圣所中被建立起来。圣所早已赐给了以色列百姓,照着摩西在山上所见的样式(出埃及21:10)。而那个原本,作为得赎之人更新的居所,将在基督再来时临到。(启21:10)”[6]

   对于得胜者,所赐的乃是一个得蒙恢复的应许,并且远超了亚当所失去的,这不只是赐给当时教会得胜者的应许,而是赐给每一时代所有得胜者的应许,因为天国最大的应许是没有限制的,读者们,要尽力作得胜者,因为能得享上帝园中生命树上果子的人,不再有死亡。

教会的时代 这个教会所涵盖的时期是从基督复活到一世纪末,或者是最后使徒去世。

启2:8你要写信给士每拿教会的使者,说:“那首先的、末后的、死过又活的,说:9我知道你的患难,你的贫穷(你却是富足的),也知道那自称是犹太人所说的毁谤话,其实他们不是犹太人,乃是撒但一会的人。10你将要受的苦你不用怕。魔鬼要把你们中间几个人下在监里,叫你们被试炼,你们必受患难十日。你务要至死忠心,我就赐给你那生命的冠冕。11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凡有耳的,就应当听!得胜的,必不受第二次死的害。”

士每拿教会 我们注意到,主在向每一个教会说明自己的时候,都要提到他的某些特征,这些特征十分符合他所要作的见证。士每拿教会要经历严酷的逼迫,主所彰显出的乃是,他曾死过,现在又活了。他们被召就是要用自己的血印证自己的见证。他们要记住看顾他们的那位也有相同的命运,但他胜过了死亡,还要把他们从殉道者的坟墓领出来。

贫穷和富足 “我知道你的贫穷,”基督对他们说:“你却是富足的”。初看这似乎是个奇怪的矛盾。但谁是这世上真正富足的人呢?是那些在“信仰”上富足的人,是那些“天国之子”,这世上的财富,正如许多人渴望竭力追求的,常失掉了今生的幸福和将来无尽的生活,一位作家说的好:“有许多富足的穷人,有许多贫穷的富人。”

  “他们自称是犹太人,其实他们不是犹太人。”这里所说的犹太人很明显不是字面的意思。它代表那些具有与福音的标准相合之品格的人。在这一点上,保罗的话是很明确的。他说:“因为外面作犹太人的,不是真犹太人;外面肉身的割礼,也不是真割礼。惟有里面作的,才是真犹太人;真割礼也是心里的,在乎灵,不在乎仪文,这人的称赞不是从人来的,乃是从上帝来的。”(罗2:28-29)他又说:“这不是说上帝的话落了空。因为从以色列生的,不都是以色列人,也不因为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就都作他的儿女,惟独从以撒生的才要称为你的后裔。”(罗9:6-7)在加拉太书3章28-29节,保罗进一步告诉我们在基督里不分犹太人和外邦人,但我们若在基督里,我们就是伯拉罕的后裔(在真正的意义上),是照着应许称为后嗣的。然而有些人说,犹太人这个词从来都不应当用在基督徒的身上,这与保罗明确的宣告是相互冲突的,也与那诚实的见证者给士每拿教会的见证相冲突。有些人在基督教中假装是犹太人,但他们并不具备任何应有的特征,他们是撒但一会的人。

受患难十日 正如这道信息是预言性的,在这里所提到的时间也必是预言性的,因为预言中的一日代表实际的一年,十日的意思必然就是十年,从公元303年到313年,以戴克里先为始,基督教会遭受了持续十年的血腥大逼迫。是一件极其瞩目的事实。

   如果不照预言的方式解释这信,那么就极难作出说明。如果解释成仅是一个教会受患难十日,那是不合理的。如果不将这封信看作是预表,那么十日短渐的逼迫就没有提及的必要。

   另外,如果将这个逼迫仅仅应用在那个时代中一个有名之人身上,又怎么能说这是一个教会的命运呢?因为众教会都受了苦难。这样又怎能单独将一个特定的群体从众教会中挑选出来,而将其它的教会都排除在外,并认为只有这些人才经历了这些患难呢?

劝勉 “你务要至死忠心”。有些人因着这里使用的词是“至”而不是“到”就对这节经文进行批判,认为这里并没有涉及时间的概念。(译者释:这里讨论的词汇问题所针对的是英文KJV版本圣经,有些问题在中文里并不存在或并不明显。)但是在原文中,“至”是希腊语“achri”,在这里应当翻译为“到”,主要表达的是“一直到死亡之前”。然而毫无疑问的是,就此处死亡所具有的含意,我们仍然缺乏有力的论据,因为并没有任何地方可以确定冠冕是在死亡时立刻就被赐下的。我们必须在圣经其它的经文中寻找究竟是何时赐下生命的冠冕,在其它的经文中,有更加全面的答案。保罗说这个冠冕是在基督显现的时候赐下的(提后4:8)。在末次号筒吹响的时候(林前15:51-54),当主亲自从天降临的时候(帖后4:16-17),彼得说是当牧长显现的时候(彼前5:4),基督说是在义人复活的时候(路14:14),当他回来接他的百姓到为他们所预备的地方去的时候,他们就要与主永远同在(约14:3)。“你务要至死忠心”,要忠心到底,当上帝的子民得奖赏的时候来到,你就要得到生命的冠冕。

给得胜者的应许 “必不受第二次死的害”。基督在教导门徒时的话是一个很好的总结,他说:“那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的,不要怕他们,惟有能把身体和灵魂灭在地狱里的,正要怕他。”(太10:28.)士每拿教会的信徒可能被置于死地,但那要赐给他们的将来的生命,是人所不能夺去的,上帝也不夺去。他们不用惧怕,所以他们不用惧怕那杀身体的,无论何事都不用惧怕,因为他们永恒的存在得到了保证。

教会的含意和时间 士每拿的意思是“没药”,合适的表示上帝的教会经历了烈火般的试炼,证明自己是一股“馨香之气”。但很快到了君士坦丁的时代,教会进入了新的时期,就要用新名来代表,并赐给另一道适合其历史的信息。根据前文对经文的应用,士每拿教会的时期是公元100-323年。

启2:12你要写信给别迦摩教会的使者,说:“那有两刃利剑的,说:13我知道你的居所,就是有撒但座位之处;当我忠心的见证人安提帕在你们中间、撒但所住的地方被杀之时,你还坚守我的名,没有弃绝我的道。14然而,有几件事我要责备你:因为在你那里有人服从了巴兰的教训;这巴兰曾教导巴勒将绊脚石放在以色列人面前,叫他们吃祭偶像之物,行奸淫的事。15你那里也有人照样服从了尼哥拉一党人的教训。16所以,你当悔改;若不悔改,我就快临到你那里,用我口中的剑攻击他们。17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凡有耳的,就应当听!得胜的,我必将那隐藏的吗哪赐给他,并赐他一块白石,石上写着新名;除了那领受的以外,没有人能认识。”

别迦摩教会 与前面提到的教会相比,这里没有丝毫赞许的话。逼迫可以用来保持教会的洁净,使教会中的教友纯洁敬虔,但现在到了别迦摩教会的时代,错误和邪恶的影响进了教会。

   “别迦摩”的意思是“高升、提拔”。这个时期,面对世俗的政策、骄傲以及那些口称跟从基督之人的喜好,还有不法的隐意所带来的有害影响,上帝的真仆人必须与之作艰难的斗争。而这不法的隐意最终发展产生了被称为“大罪人”的教皇权势。(帖后2:3)

评价 “撒但的座位”,基督知道这个时期临到他百姓的不利环境。这里所使用的词并不单指某一地点,而是指撒但在众信徒中作工。撒但必有一个时期带着特别的能力进行工作,别迦摩教会就是处于这样的一段时期。在这期间,基督的教训被败坏了。不法的隐意已经发动,撒但在奠定阴险背道的教皇制度的基础,保罗在贴后2:3节中已经预言了这个背道。

   有趣的是,别迦摩城竟变为古巴比伦敬拜太阳神的宝座。迦勒底的术士在巴比伦享受了长期的繁荣。一位被任命为主教的在这里管理着72所学院……(在玛代波斯占领巴比伦之后),战败的迦勒底人逃到了小亚细亚,并在别迦摩开办了中央学院,还将巴比伦的守护神,就是那个三棱的石柱也带了来。在这里他们不受国家管制,继续着自己的工作和宗教崇拜,并密谋反叛破坏波斯帝国的和平,为了达成这个目的,还与希腊人结成了同盟。[7]

   安提帕这个名字代表一群人,不只是一个人。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这一点,因为并没有发现有关这个人的真实信息。针对这一点,威廉米勒尔这样说:

   “安提帕并不是一个人,而是抵挡主教或者教皇权柄的一群人,安提帕是由“反对”和“父亲”或者“教皇”这两个词组成的。他们中有许多人在君士坦丁堡和罗马时代殉道,主教和教皇开始在那里行使权柄,很快地上众王就臣服于他了。就我个人而言,我看不到任何理由不去这样解释这节经文中的安提帕这个词。因为在那个历史时代中,实在找不到名叫安提帕的人。”[8]

   沃森圣经词典中说:“古代教会的历史没有为安提帕提供任何解释。”[9]亚当克拉克提到了一本存留至今的著作,名为《安提帕的作为》,但是我们要知道,这本书不具备权威性。[10]

责备的原因 这种不利的处境不能作为教会走向错谬的借口。虽然此时的教会处于撒但大行迷惑的时代,但教会的责任就是要保守他们脱离邪恶的教义,所以他们才因在自己中间有人服从了巴兰和尼哥拉一党的教训而受到责备。(参第6节对尼哥拉的注释。)这里揭露了巴兰的一部分教义。他教导巴勒在以色列人面前放了一块绊脚石。(民22:25;31:13-16中对其作为及所带来之结果的完整叙述)巴兰因切望从巴勒那里得到钱财而咒诅以色列人,但主却不许,他便以别的手段作成了同样的事。因此他给巴勒出谋献策,借摩押女子引诱以色列人,使他们参与拜偶像的仪式和行奸淫的事,这个计划获得了成功。拜偶像的可憎之事很快在以色列的营中蔓延开来,因他们的罪恶,上帝的咒诅就临到了他们身上,死了的人有两万四千。

    别迦摩教会在教义上的倾向与此十分相似,进而导致属灵的偶像敬拜以及教会与世界之间不法的联合。在这种精神之下,国家和教会的联合最终产生了教皇权势。

劝勉 基督宣告他们若不悔改,他就要将这事放在自己的手中,并在(审判中)临到他们,与他们(那些持守邪恶教义的人)争战,而全教会都要为那些在他们中间持守错谬教义的人担负责任。

对得胜者的应许 给得胜者的应许是:他必吃隐藏的吗哪,从主那里得到一块白石,在上面刻着宝贵的新名。许多解经学家把吗哪,白石,新名解释为在今生享受的属灵祝福。然而,与其它赐给得胜者的祝福一样,这个应许毫无疑问指着将来,就是圣徒领受奖赏的时候。下面的评注应当在某些方面使人满意:

   “很多解经家普遍认为,这里涉及了一种古老的司法习俗,将一块黑石投进陶罐的时候,囚犯就要被判有罪,而将一块白石投进陶罐的时候,便宣布囚犯无罪。然而这种规则和我们在圣经前文中读到的描述截然不同。我们大都认为这里所指的是一种非常的习俗,而对于古代的读者来说并不陌生,与我们所读到的情况极为契合。在原始的年代,因接待场所的稀少,以致旅行非常艰难,接待客旅大多是由个人之间彼此联络的,我们常能看到接待客旅的人,这种事情在历史中也有迹可循,尤其是在旧约圣经中。接受款待的人和提供款待的人常常达成一些友谊的习俗,并彼此遵守。在希腊人和罗马人之间,款待客人食宿有一种约定的习俗,他们给客人一个信物,这信物可以父子相传,以确保无论何时只要提出请求,都可受到友善的款待。这个信物通常是一块小石或鹅卵石。石头被分为两半,主人和客人都将自己的名字写在上面,然后相互交换信物。这种信物对确保他们后代的友谊十分重要,每当他们再一次同道旅行的时候,这些石头需要保存妥当,并将其上的名字遮盖起来,以免被那些他们所不期望的人夺了自己应当享有的特权。”

   “因此,这种习俗出现在经文中是多么自然。‘我必将那隐藏的吗哪赐给他,并赐他一块白石,石上写着新名;除了那领受的以外,没有人能认识。’我要将友谊的保证赐给他,就是那神圣不可侵犯的友谊,只让他自己知道。”[11]

关于新名 约翰卫斯理非常恰当地说:“雅各在得胜之后,得了以色列的新名,你知道你的新名吗?得知新名的方法就是得胜,在得胜之前求问都是徒劳的,到了那时你在白石上就看见了。”[12]

教会的时期 这段时期始于君士坦丁的时代,就是他口头上悔改归依基督教的年代一一公元323年直到主后538年罗马教廷的建立。

启2:18你要写信给推雅推喇教会的使者,说:“那眼目如火焰、脚象光明铜的上帝之子说:19我知道你的行为、爱心、信心、勤劳、忍耐,又知道你末后所行的善事,比起初所行的更多。20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责备你,就是你容让那自称是先知的妇人耶洗别教导我的仆人,引诱他们行奸淫,吃祭偶像之物21我曾给她悔改的机会,她却不肯悔改她的淫行。22看哪,我要叫她病卧在床。那些与她行淫的人,若不悔改所行的,我也要叫他们同受大患难。23我又要杀死她的党类(原文作儿女),叫众教会知道,我是那察看人肺腑心肠的,并要照你们的行为报应你们各人。24至于你们推雅推喇其余的人,就是一切不从那教训、不晓得他们素常所说撒但深奥之理的人,我告诉你们,我不将别的担子放在你们身上。25但你们已经有的,总要持守,直等到我来。26那得胜又遵守我命令到底的,我要赐给他权柄制伏列国;27他必用铁杖辖管(辖管:原文作牧)他们,将他们如同窑户的瓦器打得粉碎,象我从我父领受的权柄一样。28我又要把晨星赐给他。29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凡有耳的,就应当听!”

   如果别迦摩教会所涵盖的时期终止于公元538年罗马教廷的设立,推雅推拉教会时代的划分自然是从公元538年起到公元1798年为止,这个至高无上的权势持续了1260年的时间。

推雅推拉教会 推雅推拉象征“劳苦的甜密”或者“懊悔的牺牲“。这很合适地表达了耶稣基督的教会在教皇长期得胜期间所受的逼迫。对于教会来说,这是一个充满可怕苦难的时期,从来没有这样的灾难(太24-21)。所以因他们的慷慨,服务,信心,忍耐,他们受到了那位眼目如火焰者的赞扬。他们所做的工被再次提到,就如得了双倍的奖赏一样,而且后一次比前一次还要丰盛。他们在自己的状况中提升,在恩典中长进,在基督里各方都有增长。在这种境况下能取得如此的进步,就得到了主的赞扬。

   这是惟一一个在属灵方面得到称赞的教会。但在别迦摩教会中,不利的处境不应作为错谬教义的借口,所以在这个教会中,再多的做工,奉献,服务,信心,忍耐都不能弥补罪恶。所以他们受到了责备,因为撒但的代理者在他们中间。

责备的原因 “耶洗别”正如上文提到的安提帕,这个词并不是指一个人,而是一群人。所以,毫无疑问,耶洗别可以理解为同样的意思。沃森圣经词典中说:“耶洗别的名字众所周知。(启2:20)”[13]威廉米勒耳是这样说的:

   “耶洗别是个象征性的名字,她借亚哈之妻的地位,杀了主的先知,引诱丈夫敬拜偶像。在她自己的桌子上供养假先知,没有比她的名字更合适的词汇用来描述教皇的可憎(王上18:19,21)。历史非常清楚,正如在启示录这节经文中所描述的,基督的教会确实允许天主教的神父在他们中间传道教训人。”[14]

   关于第23节,有一种被广泛接受的评注:“这里提到的儿女(党类)的意思必是指某个教派或叛教者。”[15]

   这里,审判这个妇人的警告与这卷书中其它地方对那个由淫妇所代表的罗马天主教审判的警告如出一辙,她是世上的淫妇和一切可憎之物的母。(参考启示录17-19章)。这里所警告的死毫无疑问是第二次的死,在启示录20章一千年完了,那鉴察人心的要给所有义人以公义的报赏,并且宣告,“我要照各人所行的报应他。”这是给教会的一项证明,使其在预言中看到人最终都必照其所行的接受奖赏或遭受刑罚。

“叫众教会知道”。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这里所说的教会并不是指福音时代中某个教会相继出现的七个时期,而必是同时存在的教会。否则众教会不可能从耶洗别和她的儿女所受的审判而知晓基督乃是“鉴察人心”的。但这些教会是何时知道的呢?是当她的儿女被杀死的时候。如果这是临到所有恶人的第二次的死,“众教会”便将看到审判的刑罚,并知道无论是隐藏的恶行、还是心中的恶念和思想,都不能逃脱眼目如同火焰,鉴察人肺腑心肠的那位。

   “我不将别的担子放在你们身上”。我们相信这是指着一个稍做喘息的应许,那重担如此长久压在他们身上。“只是为选民,那日子必减少了。”(太24:22) 约翰说:“地却帮助妇人。”(启12:16)

劝勉 “总要持守,直等到我来。”这是“人子”的话,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无条件的降临(来到)。对于以弗所和别迦摩的教会,降临是有条件的警告:“你若不悔改,我就临到你那里。”这里包括了审判的意思,但这里的降临(来到)有另一种不同的本质。这并非是刑罚的警告,而是无条件的释放。这在读者面前建立了希望,除了指主在荣耀中第二次降临之外,不可能是指别的。而那时基督徒的试炼以及为了存留性命而付出的挣扎都将完毕,他的奖赏就是公义的冠冕,而这个赏赐必将存到永远。

   这个教会把我们带到了基督即将再来的预兆更加直接应验的时代。1780年,在恩典时期结束之前的十八年,关于日头和月亮的预兆都应验了。(参考启6:12)对于这些预兆,救主说:“一有这些事,你们就当挺身昂首,因为你们得赎的日子近了。”(路21:28)在这个教会的历史中,我们到了与末日如此接近的时间点,人们的注意力被特别地吸引到基督曾经对他的门徒提起过的事:“你们去做生意,直等我回来。”(路19:13)而现在他说:“总要持守,直等到我来。”

给得胜者的应许 “到底”可以确定这是指着基督教时代的终结。基督说:“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太24:13)这同样的应许不也赐给那些守上帝诫命,行他喜悦之事,并持守对耶稣之信心的人吗?(启14:12)

“权柄制伏列国” 在这个恶人施行统治的世界,基督的仆人是不被尊重的,但时候将到,义人要被高举,所有不敬虔的人都要看见真光,用下面的事实和经文可以解释这个应许:国度要由父赐给子,他必用铁仗辖管他们,必将他们如同窑匠的瓦器打碎。(诗2:8-9),当基督进入自己工作的权柄和审判之时,与他同在的就是他的圣徒。(启3:21)。他们要与他一同做王一千年(启20:4)。在此期间,要对恶人和恶天使施行审判。(林前6:2-3)。这一千年完了,他们要与基督在执行审判中分享荣耀。(诗149:9)

晨星 在启示录22:16节中基督说他自己就是晨星,彼得后书也出现了这个词。与天发亮连在一起。在清晨时分,晨星出现,圣徒们终夜守望,有上帝的话照在他们的路上,但当晨星在他们心里出现或者是晨星被赐给那些得胜之人的时候,他们要被带领与基督亲密相联,他们的心就要被他的灵完全开启,行在光中。那时他们将不再需要今时更确的预言,犹如日光照在暗处。因为在那荣耀的时刻,天上的光将要照在忠心之人所行走的路上,永恒世界中那荣耀的光芒将使他们的旌旗熠熠生辉。

参考书籍

[1]托马斯牛顿,《预言论文集》,第二卷,第167页。

[2]汤姆斯司各特,《注释》第二卷,第754页,启2:1注释。 [3]约瑟夫塞斯,《启示录》,第一卷,第128-29页。

[4]库克编辑,《圣经注释——新约全书》第四卷,530-531页。 [5]奥古斯都C汤普森,《在拔摩的清晨时光》,,122-123页。

[6]约翰库尔茨,《神圣历史手册》,第50页。

[7]威廉巴克尔,《拉雷斯与佩纳茨》,232-233页。

[8]威廉米勒尔,《圣经与基督复临的历史》,135-136页。

[9] 理查德沃森,《圣经与神学词典》,第69页。条目:“安提帕”

[10]亚当克拉克,《新约圣经注释》,第二卷,第978页,启2:13。

[11]亨利布朗特,《致亚细亚七教会之书信的简述》,第116-119页。

[12] 约翰韦斯利,《新约注释》,第689页,启2:17注释。

[13]理查德沃森,《圣经与神学词典》,第535页。条目:“耶洗别”。

[14]威廉米勒尔,《圣经与基督复临的历史》,第139页。[15]威廉詹克斯,《注释大全》,第五卷,第657页,启2:23。

(选段)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