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书库 > 营养学系统学习 > 正文

第031章 管养与肥胖症

第三十一章 管养与肥胖症

   (-)肥胖症的涵义和危害

   一般正常成年人(30岁左右)的体脂是比较恒定的,男性 约占体重的15%,女性约占22%O当人们长期摄入的能量超 过机体消耗的能量,那么多余的能量就会转化为脂肪贮存在 皮下组织或围绕于脏器的周围,使体脂比例增大。肥胖症就 是人体内脂肪积累过多而导致体重过重的一种病症。若男性 体重超过理想体重(ideal weight)20% ,女性超过30%,就可 诊断为肥胖症。超过40%为过度肥胖,超过50%为重度肥 胖,超过10%只称为超重。

   肥胖症患者由于脂肪大量堆积,而脂肪又多贮存于腹部, 使横膈膜上升,压迫心脏,加重心脏负担,影响呼吸和心率,使 人容易产生疲劳,不能承受较重的体力劳动,并常感到头痛、容项悸、腹胀等。肥胖的人还往往容易患糖尿病、高血压、 冠心病、肝胆疾病、关节炎、肾脏病以及中风等,因此平均寿命 较短。

    (二)肥胖的原因

    肥胖症的病因是复杂的,可能是由三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1) 遗传因素。调查资料表明,有些肥胖症患者的进食量 与正常人并无明显的差别,甚至他的食量比正常人还少,但仍 然出现肥胖。这种人如果未检查岀其他的病症,大多与遗传 有关。据统计资料发现,父母双方均为肥胖者,其子女有 80%可能肥胖;父母一方肥胖者,其子女有40%可能肥胖。

   (2) 内分泌腺机能紊乱。内分泌腺是人体分泌激素(Hormone 荷尔蒙)的腺体,其分泌的激素参与调节机体的生理机 能和物质代谢。例如,甲状腺、性腺、肾上腺、垂体等所分泌的 激素直接或间接地调节物质代谢。如果内分泌腺机能失调, 或滥用激素药物,则引起脂肪代谢异常而导致脂肪堆积,出现 肥胖。这种肥胖可通过调整内分泌腺机能和慎用或停用激素 药物而恢复正常。

   (3) 膳食囱素。膳食中营养素的供给量与肥胖关系最为 密切。在经济发达地区,群众生活逐步改善,如果不注意合理 控制膳食,营养可能成为肥胖的重要因素。从营养学的角度 看,机体摄入的能量超过其消耗的能量,多余的能量必然转化 为据肪贮存起来,使体脂增加。假设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忽 视维持能量平衡,每天多摄入418千焦(10。千卡)能量,即相 当于25克糖,一年就可增加体重4千克多。因此,肥胖症是 一种营养失调性的常见病。

    在发达国家,由于机械化程度高,人们体力劳动大大减轻,而营养又比较丰盛,比较容易由能量摄入过量而导致肥 胖。美国在2亿2000万人口中就有5000万肥胖者。我国随 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肥胖人的数量也逐渐增多。目 前(1994年)中小学生体重超过20%的胖墩儿占5%~8%, 体重超过10%的更多。北京成人体重超过标准的胖子高达 31 %,美国在1975年全国成年人体重超标准的男性为15.3%, 女性为20.7%,说明我国局部地区肥胖的人数甚至超过美 国,应该引起警惕。

    (三)肥胖症的防治

   肥胖症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极大,应该积极防治,而防治的 方法要根据不同的病因采取不同的对策。内分泌紊乱所引起 的肥胖首先应治愈内分泌的疾病,才能根本消除肥胖症。营 养性的肥胖则必须通过营养的途径进行防治。通常可以采用 下面几种措施。

    1 .饮食防治

营养性肥胖最有效和最安全的防治方法是控制饮食。总 的原则如下:

    (1)控制总热量的摄入

要设法使机体动用贮存的体脂产热。在保持和增加体力 活动的前提下,首先要降低产能食品的供给。按照我国人民 膳食结构的特点,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禁忌甜食和适当减少 主粮。如每日减少主粮200克,即可减少摄入热能约2929千 焦(700千卡),以每克脂肪组织的产热约31.4千焦(7. 5千 卡)计,每周可能减轻体重约600克。若按每千克体重计,成 年营养性肥胖症的患者热能日供给址应为:

轻体力劳动者 84-105千焦(20~25千卡)

中等体力劳动者 125.5千焦(30千卡) 了按鷲能供应尚不能达到减肥,则应再降低每日的热能供 度;心的原则是要使每日的热能供给处于不足的状态,使机 T动用体脂促使体脂下降。应该强调的是减轻体重必须是缓 慢而有计划地进行,切忌操之过急。以每周减轻体重不超过 100°克为宜,使之逐渐达到标准体重,并经常重视维持能量 平衡,防止再度肥胖。

   (2)控制脂肪的摄入量

   每日除烹调用油外,应尽量减少油腻食品,少食动物油, 多进食植物油,每日食油的摄入量应占总热量的25%以下。

   (3)蛋白质要保证

 减肥期间要保证蛋白质摄入量。

   (4)膳食纤维素要提高

   控制热能供给期间要多进食低热能、体积大的蔬菜、水 果。这些食物由于含膳食纤维素多,增加饱腹感,又可提供丰 富的维生素和无机盐。

   (5)饮食要清淡

   要控制食盐摄入,以防止潴留水分,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6克以下。

   2 .预防

   肥胖症的防治应树立以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止肥胖必须 从儿童抓起。幼年儿童过度肥胖常可导致成年的肥胖症,因 为脂肪组织的増长是依赖于脂肪细胞数目的增加和体积的增 大。肥胖儿童的脂肪细胞数目比正常同龄儿童多2~3倍,脂 肪细胞的体积也比普通儿童大30%o 20岁以后肥胖者的脂 肪细胞数目并没有増加,只是细胞体积不断增大。如果儿童 时期开始肥胖,从小就造成脂肪细胞数过多,脂肪细胞的体积 也相应增大。肥胖的儿童到了壮年之后很容易堆积大量脂 肪,形成体态臃肿的肥胖病。因此,肥胖病的预防不仅是中老 年的事,更重要的是从幼儿开始就要注意合理的营养,促进幼 儿健康成长。

   既然单纯营养性肥胖症的主要原因在于机体的摄入能量 大于消耗的能量,那么防治的方法除了合理地限制能量摄入 之外,在日常生活中适当地增加体力劳动,积极开展经常性的 体育锻炼,促进机体能量的消耗,也是防止肥胖症发生的极为 有效的方法。.

 第三十二章 营养与心血管病和脑血管病

   (一)心血管病和脑血管病的病因

   心血管病和脑血管病包括心脏病、高血压和中风等,其病 因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指在动脉内膜上有 脂质、复合多糖与血液中的固体物沉积并伴有纤维组织形成 和钙化等,变成黄色蜡样斑块。斑块中央发生坏死而崩解。 这些崩解组织与脂质混合形成粥麋样物质,故称粥样硬化.

    高血压的病因比较复杂,有一部分(10% 15%)是由某 些疾病引起的,如肾病或主动脉狭窄等,称继发性高血压;而 绝大部分(85% ~90%)并非由其他疾病引起的,称为原发性 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与遗传因素、年龄、营养和环境 有关。在遗传因素中,种族的因素非常重要,据美国调查的资 料表明黑人的高血压发病率明显高于白人。在年龄方面,一 般在20 40岁的成年人,血压比较稳定;45岁以上的人血压 会有变化。环境因素中,如过度紧张、情绪不稳定、大悲、大 喜、大怒、非常激烈的运动,以及某些不良的环境都会引起高 血压。在营养上,高热能、高盐等都可能导致高血压。

    心血管病和脑血管病是—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 从正常动脉到无症状的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狭窄往往需要十 几年到几十年的时间。但从无症状的动脉粥样硬化到有症状 的动脉粥样硬化,如冠心病或中风(脑溢血)可能只需几分钟, 很多病人在毫无思想准备和预防措施下发作,造成很高的死 亡率。这两种疾病给每个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带来极大的损 失,应该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

    (二)心血管病和脑血管病的防治

   心血管病和脑血管病的病因很复如从流行病学调査发

167 现这两种疾病与营养有密切的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 束,由于战时食物缺乏,在欧洲的心血管病和脑血管病的发病 率比战前低;战后经济逐渐恢复,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营养获 得改善,这两种疾病的发病率又升高,甚至高于战前的水平。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和乡村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 高,营养有很大的改善,膳食中肉类、禽蛋类、油脂和酒类有较 大幅度的增加。这样的膳食必然导致脂肪(特别是动物性脂 肪)、胆固醇、纯热量食物(酒、脂肪和精糖)增多,进而导致心、 脑血管疾病和肿瘤等现代慢性疾病的增多。据统计,这三种 疾病的死亡率占总死亡率的60%以上(占前三位)。这些资 料充分说明,心、脑血管病与营养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调整 膳食结构、改善营养状况是心、脑血管病防治的一条积极而有 效的途径。

   心、脑血管病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常常是同时发生或 互为因果的。例如动脉粥样硬化可以引起冠状动脉硬化心脏 病,高血压也可以引起高血压性心脏病,高血压容易并发动脉 粥样硬化。所以,这几种疾病在饮食防治上有共同之处。这 类病人饮食总的原则是:①要降低热能供给,防止肥胖,减轻 心脏负担;②要避免进食增加血压、助长动脉硬化和加重水潴 留的食品。饮食具体的要求如下:

    1.控制热能供给

   心、脑血管病患者往往伴有肥胖。肥胖者脂肪过多,压迫 心脏,增加心脏的负担,因此控制膳食的热能供应是一个重要 的措施,一般按理想体重每日每千克以105 126千焦(25~ 30千卡)为宜。体胖者可按下限标准供给,体瘦者可按上限 标准供给,原则上是以维持正常体重为度。

   2.控制脂肪摄入

   脂肪摄入量与冠心病的发病率有明显的相关性。长期多 量食用含饱和脂肪酸多的脂肪易诱发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肪 使血脂过高,阻碍氧的运输,妨碍对心肌氧的供应,加剧心肌 缺氧而诱发心绞痛。冠心病患者和中老年人应尽量控制脂肪 摄入,尤其是动物性脂肪。这类人群应以植物性脂肪为主,例 如玉米油、花生油、豆油等,这些脂肪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能 促进血浆胆固醇转化为胆酸,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总 之,脂肪的摄入要控制,既要满足机体需要,又要防止血脂过 高。每天脂肪摄入量一般控制在50克以下,植物性脂肪应在 1/2以上。

   3 ,限制胆固醇摄入

   心、脑血管病患者应避免经常食用高胆固醇食物,如各种 动物油、奶油、肥肉和动物内脏等,因为高胆固醇膳食使血液 胆固醇升高。高血胆固醇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重要因 素。流行病学调査表明,高血胆固醇与冠心病发病率有明显 的正相关(表IO-Do

近年,许多营养学家认为,血液中胆固醇含量的升高主要 表10-1高血胆固醇与冠心病发病率的关系

血清胆固醇

(mg/100mL) 冠心病发病率 (%) 相对危险率

<194 42.3 1

  194-218 58.7   1.4

  219-239 87.4   2.1

  240~270 110.0   2.6

>270 154.4   3.7

 来源于膳食中的脂肪,特别是动物性脂肪,而与食物中的胆固 醇的摄取量关系不大。同时从流行病学的调査发现,血液胆 固醇过低,能増高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特别是与脂肪代谢I 有关的结肠癌和乳腺癌。从生理生化角度来看,胆固醇是人 体细胞的组成成分,细胞膜有了胆固醇才能保持流动性,才能 发挥细胞膜的各种生理功能;胆固醇还是神经纤维进行传导 作用的必需物质;胆固醇又是体内许多重要物质如性激素、肾 上腺皮质素、胆酸等的前体。因此,限制胆固醇是否明智引起 不少争议。

    4 .调整膳食中蛋白质的构成

   据研究资料报导,动物性蛋白摄入量越高,冠心病的死亡 率越高;植物性蛋白摄入量越高,则冠心病的死亡率相对较 低。有人认为动物性蛋白质对冠心病的影响可能不是蛋白质 本身,而是由于与动物性蛋白质伴随存在的脂肪所致。多数 学者认为蛋白质总摄取量中适当降低动物性蛋白质,对心、脑 血管病者是有益的。在每日蛋白质的摄入量占总热量的 10% 15%中,植物性蛋白质应占2/30许多营养学家认为, 大豆是心、脑血管病人理想的蛋白质来源。

    5.增加维生素和无机盐的供给

   心、脑血管病患者保证有充分的维生素和无机盐的供给 是十分重要的。维生素C能提高胆固醇转变为胆酸的速度, 促进胆固醇的代谢;维生素C能増强血管弹性、韧性,降低脆 性,防止血管壁岀血。烟酸具有扩张末梢血管的作用,促进血I 栓溶解,降低甘油三酯在血中的含址。维生素R在体内可促I 进亚油酸转变为花生四烯酸,花生四烯酸可促进胆固醇氧化] 为胆酸,使其排岀体外。维生素岛与其他不饱和脂肪酸协同。

 维生素E可保护不饱和脂 驻鷲 嗯氧化脂质。膳食中提供充足的蔬菜、水果 聲满予心、脑血管病人维生素的需要,同时也提供病人所需 要的无机盐和膳食纤维素。

   无机盐中的镁对心、脑血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实验证 明服用尊镁膳食(镁含量1142毫克/日)的患者,血清胆固醇 和甘油三酯及死亡率明显低于服用低镁膳食(镁含量438毫 克/日)的患者,可见镁对心、脑血管病患者的重要意义。含镁 丰富的食物有花生、芝麻、各种坚果、酵母、猪肉、谷类(在皮和 芽中)、绿色蔬菜等。钾具有保护心脏的作用;锌能适当抑制 血脂上升;碘能减少胆固醇在动脉壁上沉积。这些元素对心、 脑血管病的防治都有积极的作用。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钠的摄入要适当限制,因为钠有 保水的作用。钠摄入过多,增加水的潴留,增大血容,增加心 脏的负担。每日食盐的摄入量一般应控制在5克以下。

    6 .保证膳食纤维素供给,减少精制糖摄入

   膳食纤维素的供给对心、脑血管病人极为重要。膳食纤 维素可促进粪便的排泄,这样既可减少膳食中胆固醇的吸收, 又可促进胆酸的排出。胆酸是胆固醇的代谢产物。由于胆酸 的排出增加,需要更多的胆固醇补充,从而降低血中胆固醇的 含量。高膳食纤维素的膳食中还可增加悔腹感,可避免饮食 过量而产生高血糖和高血脂。高血糖和高血脂不断沉积在血 管壁上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食用糖的种类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有密切关系。据 调査结果表明,日本人冠心病发病率的上升与精制的蔗糖消 贸盘逐年上升有关,因此减少精制糖的扱入也是防治心、脑血

 管病的一个值得重视的措施。

   7.限制剌激性食物

   烟、酒、浓茶和辣椒等对心脏和血管有刺激作用应该少 吃或不吃。胀气的食物如生萝卜、生黄瓜、洋葱和干豆等尽量 少吃,以免产生胃胀气,影响心脏的活动。

(选段)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