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名称: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病理: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药物、毒素、感染导致或继发于其他疾病引起血小板减少所致的皮肤疾病。临床可有其原发病表现,发病前有用药、感染、输血史等,并伴皮肤黏膜出血症及血小板减少,根据起病缓急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
原因:
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按照发病机制可分为:
1.血小板生成减少
(1)药物对巨核细胞毒性作用:常见药物如苯、抗肿瘤药物、蛇毒、氮芥等。
(2)再生障碍性贫血。
(3)骨髓纤维化症。
(4)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
(5)骨髓占位性病变:如恶性淋巴瘤、白血病、癌转移等。
(6)病毒感染。
2.血小板破坏过多
(1)药物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常见药物有奎宁、青霉素、苯妥英钠、苯巴比妥、磺胺类、地高辛、安眠药、抗结核药、解热镇痛药等。
(2)各种原因引起的脾功能亢进:如地中海贫血、霍奇金淋巴瘤、戈谢病、班替综合征等。
(3)多种细菌或病毒感染:如风疹、伤寒、结核、麻疹、猩红热、水痘、病毒性肝炎、流感等。
(4)其他疾病:如巨大血管瘤、系统性红斑狼疮、溶血性尿毒症、心肺复苏术、淋巴瘤、伊文思综合征等。
3.血小板消耗过度
常见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反复输血后溶血反应、卡萨巴赫-梅里特综合征。
4.血小板分布异常
见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脾大。
5.血小板稀释
见于大量输入库存血或血浆,输入的血中血小板被破坏,输血后体内血小板被稀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