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4章名称:运动性血红蛋白尿
病理:
运动性血红蛋白尿是一种运动后暂时性血管内溶血超过肾阈值所致游离血红蛋白随尿排出的少见病症。
本病起病急骤,多发于军事训练和竞技运动中,亦有发生在手掌拍击物体后。溶血为一过性,多能在停止运动后自行消失。
1.运动后出现尿色改变
本病起病急骤,运动后尿液呈褐色、酱油色或红葡萄酒色,通常持续3~4小时,可出现乏力、四肢酸软、轻度头晕、恶心等(多不伴其他主诉和症状)。多在运动后第1次和第2次排尿时出现,第3次排尿外观多数已恢复正常。
2.运动性贫血
持续高强度训练使溶血过程加重时,血中游离血红蛋白浓度升高,超出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多余的游离血红蛋白由肾脏排出。在此期间,如有造血原料供应不足则机体动员红细胞生成的过程不能补偿红细胞破坏,可造成贫血。一般少见。
3.急性肾损伤
严重的血红蛋白尿可因在肾小管内形成管型而堵塞肾小管以及直接造成肾脏毒性,可引起急性肾损伤。
原因:
1.局部红细胞机械性损伤引起的局部溶血
运动过程可因撞击(如打沙袋、行军、击掌等)的机械性损伤或由于肌肉的极度收缩、挤压、牵伸造成相应部位微细血管的溶血或红细胞破坏增多,长跑和超长跑运动容易造成足部毛细血管的溶血而使红细胞破坏增加,致使血中的血红蛋白含量猛增。
2.运动中机体代谢因素
随着温度升高、血酸度增加、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可引起红细胞膜滤过性和变形性改变,加速了网状内皮系统对红细胞的破坏。
3.血浆中的珠蛋白含量降低或缺乏
因红细胞溶血后所产生的血红蛋白与血浆中的珠蛋白结合形成分子较大的蛋白物质不能从肾小球滤出,大量溶血或珠蛋白不足时血浆中部分未被珠蛋白结合的血红蛋白可被滤出到尿液中形成血红蛋白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