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在上帝的宝座前
启4:1 此后,我观看,见天上有门开了。我初次听见好象吹号的声音,对我说:“你上到这里来,我要将以后必成的事指示你。”
在前三章,约翰写到他在异象中看见了人子。他描述了他的威严,并记下了他说话的声音好象众水的声音。现在在我们面前展开了一个新的画面。“此后”并不是指启示录第4章所记载的内容发生在前面三章所记之事以后。这仅仅表示先知记录了所见所闻之后,看到了他现在引入的新异象。
“天上有门开了” 大家可以看到约翰说:“天上有门开了,”这不是通往天国的大门。这句话希腊文的表达是,“看哪,天上开了一扇门。”在约翰心中,这并不是天国的门开了,就如同司提反的例子(徒7:56),而是说天上的某个地方在他面前敞开了,他可以由此看到里面所发生的事。约翰看见的那个敞开的地方就是天上的圣所,在这卷书的其它地方有清楚的体现。
“以后必成的事” 与启1:1相比,这个启示的大目标似乎是描述未来的事件,这些事将要告知、启发、安慰教会。
启4:2我立刻被圣灵感动,见有一个宝座安置在天上,又有一位坐在宝座上。3看那坐着的,好象碧玉和红宝石;又有虹围着宝座,好象绿宝石。4宝座的周围又有二十四个座位;其上坐着二十四位长老,身穿白衣,头上戴着金冠冕。5有闪电、声音、雷轰从宝座中发出;又有七盏火灯在宝座前点着;这七灯就是上帝的七灵。
“被圣灵感动” 在这卷书的前文有这样的表述:“当主日,我被圣灵感动。”(启1:10)这里陈述了约翰在安息日或者说是在真正的主日看到了一个异象。如果在那里所表述的是异象里的状态,那么在这里所指的也应当是相同的状态。因此,第一个异象在启示录第3章完毕,并在这里引入了一个新异象。从前人们对这个异象没有任何异议,因为我们从本章第一节知道,约翰正是在被圣灵感动的状态下,得以看到天上的门开了,并听见好象吹号的大声音使他与天上的景象更加接近。司提反曾经也被圣灵充满,看见天开了,人子站在上帝的右边。这里所说的被圣灵感动,就是处于一种更高的属灵状态。异象是在哪一天赐下的,我们不得而知。
在这又一次的异象中,约翰首先看见一个宝座安置在天上,又有一位圣者坐在其上。对这位圣者的形象是这样描述的,穿着光彩的衣袍,似乎立时叫人感到他是一位穿着王袍的君王。在宝座的周围有一道彩虹,使场面更加壮观,这也提醒我们,虽然坐在宝座上的是一位全能、至上的君王,但他仍然是守约的上帝。
二十四位长老 在这个荣耀宝座周围的二十四位是谁呢?我们可以看见他们身穿白衣,头上戴着金冠冕,这乃是争战完毕并且得胜的奖赏。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他们曾经参加过基督徒的争战,他们曾经也和所有圣徒一样走过人生的旅途;但他们已经得胜了,是众多被赎之人的先驱,他们如今在天国戴着得胜的冠冕。事实上,在颂赞羔羊的诗歌中,他们已经清楚的告诉我们:“他们唱新歌,说:你配拿书卷,配揭开七印;因为你曾被杀,用自己的血从各族、各方、各民、各国中买了人来,叫我们(译者释:作者使用的KJV圣经此处为我们,但中文错译为他们,以致误认为二十四位长老可能是天使或是星外人。)归于上帝。”(启5:9)这是在七印的预言被揭开之前所唱的歌;因为这歌唱出了羔羊手拿书卷、揭开七印的代价,他已救赎了他们。因此,在这里提到这些人并非出于预言的目的,而是对未来的阐述,这里所表达的乃是,唱这歌的人是历史中真实存在的,并且他们已经行完了一切当行的道。这班人是从地上被救出来的,就如其他从地上救出来的人一样,他们被赎都是因着基督的宝血。
我们在其他地方见过这类被赎的人吗?我们认为保罗提到的就是这一类的人,在他给以弗所教会的信中这样写道:“所以经上说:他[基督]升上高天的时候,掳掠了仇敌,将各样的恩赐赏给人。”(弗4:8)这节经文的旁注中说他掳掠了“众多被掳的人。”我们回想基督受难和复活的事,可以看到:“坟墓也开了,已睡圣徒的身体多有起来的。到耶稣复活以后,他们从坟墓里出来,进了圣城,向许多人显现。”(太27:52-53)所以我们的问题就从这神圣的一页中得到了准确无误的答案。这些人在耶稣复活的时候,从坟墓里出来;在耶稣得胜死亡升上高天时,这些与最为杰出者同列的人物、死亡之阴间的俘虏,耶稣带领他们出来了。马太记录了他们的复活,保罗记录了他们的升天,约翰在天上看见了他们,他们复活为要履行他们神圣的职责。
关于这一点,我们的见解并非标新立异。约翰卫斯理论到二十四位长老说:“‘身穿白衣’和‘头上戴着金冠冕’表明他们已经行完了当行的道,并且成了天国的子民,各居其位。他们没有被称作灵魂,因此,他们很可能已经得到了荣耀的身体。请对比太27:52.”[1]
需要引起特别注意的是,关于二十四位长老坐在宝座上的说法。我们手中译本的翻译是“座位”,而在希腊文中这个词是throni,就是宝座,这个词在第2和第3节中用了3次,在第4节中用了一次。因此,修改后的版本是“宝座的周围又有二十四个宝座,其上坐着二十四位长老。”所以,这段经文为但7:9带来了新的亮光,那里说,“我观看,见有宝座设立。”这两处经文提到的乃是相同的宝座,而正如在那段经文中所阐述的解释,这里表达的意思并不是宝座被掀翻或被推倒,这句话只是按照一般的意义表达宝座被设立或安放。这是按照东方人招待贵宾坐席时放置坐垫或座位的习俗来进行布置的。这二十四位长老(见启示录第5章的释义)显然是基督在天上圣所中做中保工作的助手。根据但7:9的见证,当在天上的至圣所中开始审判工作的时候,他们的宝座就设立在那里了。
七盏火灯 这些火灯是天上圣所中金灯台的原型(本体),其上有七盏长明不熄的灯。这灯台按照上帝的旨意放置在圣所的第一层。(出25:31-32、37;26:35;27:20)当约翰告诉我们天上有一扇门开了的时候,里面的物件就向他敞开了,他看到了地上圣所中灯台的原型,这就充分证明他上面看到的就是圣所的第一层。
启4:6-宝座前好象一个玻璃海,如同水晶。宝座中和宝座周围有四个活物,前后遍体都满了眼睛。7第一个活物象狮子,第二个象牛犊,第三个脸面象人,第四个象飞鹰。8四活物各有六个翅膀,遍体内外都满了眼睛。他们昼夜不住的说:圣哉!圣哉!圣哉!主上帝是昔在、今在、以后永在的全能者。9每逢四活物将荣耀、尊贵、感谢归给那坐在宝座上、活到永永远远者的时候,10那二十四位长老就俯伏在坐宝座的面前敬拜那活到永永远远的,又把他们的冠冕放在宝座前,说:11我们的主,我们的上帝,你是配得荣耀、尊贵、权柄的;因为你创造了万物,并且万物是因你的旨意被创造而有的。
玻璃海 这海并不是玻璃的,而是好象玻璃的广阔平面,就如詹姆斯斯特朗在他的希腊字典中所说的“好象玻璃,是明透的”。这一观点因如同水晶的比喻而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这里的含意是“象冰或玻璃一样有形而明透的物体”。这个海所处的位置表明其与古时预表性的侍奉中所使用的洗濯盆毫无相似之处。这海一直向下延伸,并成为宝座和城的根基。玻璃海再次出现于启15:2,在那里我们看到,在最终胜利的极大喜乐中,得胜者将站在这玻璃海上。在那里,我们要赞美使我们得胜的主。
四活物 这节经文中出现了“兽”这个词,是不愉快的翻译。(译者释:英文KJV圣经,此处将其译为“兽”,但我们的中文和合本圣经则译为“活物”,中文此处的翻译是恰当的)希腊文zoon比较恰当的含意是“有生命的活物”。布洛姆菲尔德在他的注释中说:“‘四活物’(不是兽)海尔就是这样翻译的
…我认为现在一般的解经家都能认同这种修正。这个词与therion(兽)大不相同,后者在启示录13章及其之后的章节中被用来描述预言中的兽。(斯科菲尔德)补充说明,伯克利引证了若干关于zoon的例子,这个词仅指活物,而不能指人,特别是奥利金,他曾用这个词来描述我们的主耶稣。”[2]
在以西结书第一章有相似的形象出现。这些形象的特质应当是象征着力量,毅力,理智及履行职责的要求时所需的敏捷的感情和毅力,在理解上帝旨意时所需的理智,和敏捷的顺从。这些活物与二十四位长老相比,与宝座的联系更紧密,活物在宝座之间和宝座的周围(参见第6节)。与那些长老一样,这些活物在唱给主的羔羊之歌中,称赞救主从地上救赎了自己。因此,它们同属一个集体,代表广大会众的一部分,正如前面已经描述过的(参见第4节),他们已经从死亡的囚牢中被提到高处。关于救赎他们的目的,参见启5:8的注解。
他们昼夜不住 “啊,快乐不息!”约翰卫斯理惊叹不已地说。他们不断敬拜的主题是,“圣哉,圣哉,圣哉,主上帝是昔在、今在、以后永在的全能者!”从未有如此庄严有力的赞美从受造之物的口中发出。他们“昼夜”或不住重述着这句话,这个词汇所表示的仅是一种估算时间的习惯,因为在上帝的宝座那里是没有黑夜的。(参启21:23、25)
我们这些凡俗之人可能因这里不断重复为上帝的良善和怜悯所作的简单见证而感到厌烦。有时我们可能什么都不想说,因为我们不可能一直有新事讲说。这些活物不厌其烦地永远重复着“圣哉!圣哉!圣哉!主上帝…全能者”,难道我们不该从他们那里学到有益的教训吗?对于他们来说这些话永不陈旧,因为在他们的心中永远都闪耀着上帝圣洁、良善和慈爱的光辉。他们永不觉得这样的赞美单调乏味,因为他们每发出一声赞美,都使他们对全能者的本性生出新的认识。他们的视野在自己面前开展,他们的心思更加宽广,新的仰慕之情使他们发出新的赞美,甚至这样的赞美对于他们自己来说也是新的,“圣哉!圣哉!圣哉!主上帝…全能者!”
所以,即或在此世,我们一再重述上帝的良善、怜悯和慈爱、上帝真理的宝贵,以及天国荣耀的吸引,这一切的事,我们永听不厌。我们都当提升自己的生命,以新的视角去看待这些光辉的主题所蕴含的祝福。
“我们的主,我们的上帝,你是配得荣耀、尊贵、权柄的。” 我们也许永远无法理解这些圣洁的活物所发言语之可贵,除非我们变成不朽的,“无暇无疵…站在他荣耀之前”。(犹24)
“你创造了万物” 创造之工是归荣耀、尊贵、权柄于上帝奠定的根基。“万物是因你的旨意(或你通过的旨意,希腊文为dia to thelema sou)被创造而有的。”上帝发出旨意,万物从无到有,也是这相同的能力,万物得以保存和延续。
参考文献:
[1] 约翰卫斯理,《新约圣经注释》,695页,启4:4注释。
[2] S. T. 布洛姆菲尔德,《英文注释希腊文圣经》第二卷,574页,启4:6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