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圣经库 > 19诗篇 > 正文

诗篇001--SDA圣经注释

第一篇

  序言——《诗篇》第一篇属于智慧训诲类诗歌(见本书623页),类似格言诗《箴言》,与第二篇构成全部《诗篇》,尤其是第一卷的前言。它是《诗篇》的开篇。它没有标题或题记,也没有提供作者或写作背景的线索,所以是“匿名”诗歌。按其内容可起名为“两条道路”。

  这篇诗歌用简洁的诗歌语言表达了《诗篇》中经常出现的属灵规律:行义者成功,不义者失败。《旧约》的一个教训是:过完全献身上帝生活的人会得到幸福;有完全的毁灭等待着在生活上离弃上帝的人。这就是本篇的信念;这不是象其他一些诗歌里需要努力解决的问题。

  这首开篇诗就象精心抒写的十四行诗歌,分为两个形成对照的段落。1-3节描写义人的幸福。义人主动躲避罪恶,以上帝的律法为乐;它形象地描述了公义生活的结果,把义人比作一棵树,结出公义的果实。4-6节描写恶人的不幸,用糠枇作比喻,陈述这种生涯的结局,从而得出结论:上帝关心义人最终的胜利,恶人的结局则是毁灭。

1 不从恶人的计谋,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亵慢人的座位,2 惟喜爱耶和华的律法,昼夜思想,这人便为有福!

  有福!希伯来语是'ashre,在《诗篇》里共用了二十五次。按照现在的用法,该词似为感叹词。福气包容着物质上和精神上的,都是遵从上帝之道的结果。在登山宝训八福(太5:3-11)中的“有福”也是这个词(希腊语是makario)。诗篇以有福开始,以哈利路亚结束(见诗150篇)。

  不从……,不站……,不坐……。这三个词采用递进的顺序,描述了罪恶道路的步骤:一,朝着违背上帝之人的方向,随从世俗的习惯(见《证言》卷四587页);二,与那些受罪恶诱惑、屈从试探的叛逆者交往;三,决心与罪人同流合污,亵慢亮光。一位拉比说过:“两个人坐在一起,如果不谈论律法,就会亵慢人。有格言道:‘义人不与亵慢人同流。’”

  本诗先用否定词描述义人的生活。他们不与恶人交往,不受邪恶的污染,拒绝罪恶。他的生活是有准则的。

  恶人(resha`im)。是sedeq(义人)的反义词,表示刻意顽固地违犯上帝的命令。

  罪人(chatta'im)。其词根为chata'(没打中目标),或因疏忽,或因意志不坚强。

  亵慢人的座位。义人不会与那些故意选择罪恶,以对别人发挥有害的影响为乐的人同流。

本节是典型的综合平行句(见本卷注释24页)。

  喜爱(chephes)。意为“快乐”,“愿望”。16世纪科弗达尔版本(Coverdale)的圣经试图把这两个概念结合起来,译为“渴望的喜乐”。这里用肯定词描述义人的生活(见第1节)。真正的圣徒对义说“是”。他们因思考上帝的律法而得到不间断的喜乐。他们学习上帝的道是习惯性、有规律的,不会厌烦。诗人在诗119:16,35,47等中表达了个人快乐的体验。

  律法(torah)。其基本含义是“教诲”,“训诫”。还他“命令”,“法律”指意。总之,torah指上帝旨意成文的启示。

  思想(hagah)。直译是“低语”,引申为“小声读”,“默想”。诗人在诗119:15,148中表达了默想的体会。不过那里用了一个hagah的同义词(又见《服务真诠》503,504页;《证言》卷四539页)。参摩西在第二次演讲中对以色列人的劝告(申6:6-9),以及上帝在约书亚开始工作时对他的劝勉(书1:8)。有这样认识,怪不得义人会体验到诗1:3所描写的结果。晚上睡不着觉,最好用来默想上帝的道(见诗17:3;诗42:8;119:55;等)。

3 他要象一棵树栽在溪水旁,按时候结果子,叶子也不枯干。凡他所做的尽都顺利。

  像一棵树。诗人以果树(不只是观赏的)为比喻,说明了虔诚生活的结果。耶17:8也有类似的比喻。

  栽。喻指刻意把树栽在理想的地方,小心培育。

  溪水(pelagim)。指引水沟,人工渠道。进一步说明栽树的心血(见结31:3,4)。

  按时候。原文动词是非完成体,指重复的行为。

  不枯乾。义人热爱上帝的道,结果得到了三种福气。一,他们有效率的生活,结出圣灵的果实(见加5:22,23;来12:11);二,始终有充沛的精力(诗92:12,13);三,他们的努力最后取得了成功。正如树扎根在沃土里,从不竭的溪水中吸收水分,义人也在救恩的泉源里扎根和吸取养分。他非常稳定和牢固。虽然会遭遇苦难和试探,依然坚定不移;试炼越大,根就扎得越深,更坚定地依靠上帝。

  凡他所作的,尽都顺利。义人无论是做什么事,都必顺利。不管成败如何,他都相信上帝会使他从永恒的泉源中吸取生命最终达到自己的目标。

4 恶人并不是这样,乃象糠秕被风吹散。

  七十士译本用双重否定来进行强调:“不义的人并不是这样。”

  像糠秕。诗人以糠秕为比喻,指出罪恶生活的结果。伯21:18和赛17:13也有类似的比喻。与果树相比,糠秕没有根,不固定。无生命、枯干又无奈,完全受制于环境。恶人也没有依靠。他们不稳定,不耐久。在巴勒斯坦,打谷场设在平露天的地方,往往是在有风的山坡上。糠秕被风刮走以后,宝贵的谷粒留了下来。如果诗人生活在世界其他地区,他也许会以风滚草为比喻。

  被风吹散。两个比喻用了似非而是的修辞手法。从表面上看,果树受到了限制;但实际上它却自由生长,结出果实。糠秕表面上很自由,其实是环境的奴隶。基督徒依靠他们生命和力量的来源上帝生长结果。糠秕则没有依靠,与力量的泉源隔开,不会结果子。糠秕的自由是没有价值的。参阅耶稣关于两所房子的比喻(太7:24-27)。

5 因此,当审判的时候恶人必站立不住;罪人在义人的会中也是如此。

  特别是在最后审判的时候。那时按照每个人所行的,恶人与义人分离出来(见太25:31-46)。

6 因为耶和华知道义人的道路;恶人的道路却必灭亡。

  上帝关照义人,所以他们会顺利。本篇最后一节指出了两条道路不同结局的最后原因。上帝洞悉一切。祂会按照永恒的标准接纳或惩罚人。

  “只有一个教训和一段历史要明显地重复:世界是建立在某种道德基础之上的。从长远看,义人会得善终,恶人将遭厄运”(弗劳德引自《塔木德》的编者桑西诺《诗篇》的注释)。

(选段)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