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圣经库 > 41马可福音 > 正文

马可福音11--SDA圣经注释

第 11 章

提要:1 基督骑驴光荣地进入耶路撒冷:12 咒诅不结果子的无花果树:15 洁净圣殿:20 劝勉祂的门徒坚持信心,并饶恕他们的敌人:27 藉着上帝所派来的人──约翰的见证,为自己行动的合法性辩护。

[ 耶稣光荣地进入圣城:可11:1-11=太21:1-11=路19:29-44=约12:12-19。注释主要在《马太福音》] 。

1 耶稣和门徒将近耶路撒冷,到了伯法其和伯大尼,在橄榄山那里;耶稣就打发两个门徒,

2 对他们说:“你们往对面村子里去,一进去的时候,必看见一匹驴驹拴在那里,是从来没有人骑过的,可以解开,牵来。

  从来没有人骑过。作为神圣或王室用途的东西,“新”被视为一个重要的品质(见出13:2;23:19;利21:13,14;民19:2;撒上6:7)。

3 若有人对你们说:‘为什么做这事?’你们就说:‘主要用它。’那人必立时让你们牵来。”

4 他们去了,便看见一匹驴驹拴在门外街道上,就把它解开。

  栓在门外。许多东方的住所都是正方形的,当中是一个露天的院子,有一条过道通到街上。驴和驴驹一般是栓在院子里,而不是门外的街上。

  街道。amphodon,“一条围绕某处的道路”,“一个街区”,或“一个居民区”。但该词在这里的意思不太明白。Amphodon源于两个希腊词语:amphi(“两边”)和hodos(“一条路”)。有人认为本节的amphodon可能指的是一条小道,或一条迂回的路。见本卷注释224页地图。

5 在那里站着的人,有几个说:“你们解驴驹做什么?”

6 门徒照着耶稣所说的回答,那些人就任凭他们牵去了。

7 他们把驴驹牵到耶稣那里,把自己的衣服搭在上面,耶稣就骑上。

8 有许多人把衣服铺在路上,也有人把田间的树枝砍下来,铺在路上。

9 前行后随的人都喊着说:和散那(“和散那”原有求救的意思,在此乃是称颂的话)!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

10 那将要来的我祖大卫之国是应当称颂的!高高在上和散那!

11 耶稣进了耶路撒冷,入了圣殿,周围看了各样物件。天色已晚,就和十二个门徒出城,往伯大尼去了。

  入了圣殿。这是犹太人国家和宗教生活的中心,弥赛亚王加冕的合乎情理的地点,也是祂的权威应首先得到承认的地方。应该从这里发出正式的呼吁,要人们接受祂的主权(见卷四,第27-30页)。以色列的祭司和长老们本该是承认祂权威的人。然而“祂到自己的地方来,自己的人倒不接待祂”(见约1:11注释)。

  周围看了。圣殿是耶稣的家。祂在圣殿的庭院四处行走,视察属于祂的产业,但那些受托看守圣殿的人却将圣殿用于他们自己自私的目的(见太21:33-39)。

往伯大尼去了。当一大群人最终到达耶路撒冷时,他们来晚了。他们想找到耶稣,以便给祂加冕为王,却找不到(见《历代愿望》581页)。但是像以前在耶稣的使命面临危机时一样,祂用一整夜时间祷告(见可3:13注释;参《历代愿望》581页)。

[ 不结果子的无花果树:可11:12-14,20-26=太21:18-22。注释主要在《马可福音》。见本卷注释224页地图;233页图表;关于神迹,见本卷注释第208-213页]。

12 第二天,他们从伯大尼出来,耶稣饿了。

  第二天。这是耶稣光荣地进入圣城之后的“第二天”(见1-11节),所以是星期一早上。马可严格按时间顺序,在咒诅无花果树(12-14节)和发现它枯干了(20-26节)之间记录了洁净圣殿(15-19节)。马太常按主题而不是按时间顺序叙述(见本卷注释第274页),所以无花果树的全部经历是作为一个单元来叙述的,没有提到在那棵无花果树受到咒诅和发现它枯干了之间所相隔约24个小时。

  从伯大尼。祂在那里过夜(见11节注释)。

  耶稣饿了。可能光荣地进入圣城的环境(见11节注释)使耶稣不便吃饭,至少不便吃一顿丰富而有营养的饭。这里没有提门徒们饿了,似乎暗示他们已经吃过了。

13 远远地看见一棵无花果树,树上有叶子,就往那里去,或者在树上可以找着什么。到了树下,竟找不着什么,不过有叶子,因为不是收无花果的时候。

远远地。耶稣在到达这棵树之前远远就看见了它。这棵特殊的树显然长在路边(见太21:19)。

  看见一颗无花果树。耶稣前一天光荣地进入圣城,可能走从伯大尼到耶路撒冷的直线路程,上到橄榄山东面的缓坡,并从较陡的西坡下来,穿过汲沦谷进入了耶路撒冷(见太21:1;路19:41注释)。这棵无花果树显眼的原因是园中只有它长满叶子(参《历代愿望》581页)。

  有叶子。长满叶子的无花果树让人指望不一定成熟但已经长好的果子。另一方面,没有叶子的树像园中其余的树一样,不会给人以能在上面找到果子的虚假盼望,所以就不会引起失望。

  在这个动作性比喻中(见14节注释),长满叶子的无花果树代表犹太国,其它的树代表外邦列国。外邦人确实没有结果子,但那时没有人指望他们结果子,因为他们没有自称结了果子(见《SDA圣经注释》卷四,第26,27页)。然而这棵早熟的无花果树,却长满预示着无花果的叶子。

  竟找不着什么,不过有叶子。这是没有履行的承诺。在所有的罪恶中,耶稣认为最可恶的是伪善(见太6:2;23:13注释)。像这棵不结果子的无花果树一样,犹太的宗教也没有结果子。它充满形式和礼仪,却缺少真实的敬虔(见可7:2,3注释;见《SDA圣经注释》卷四,第30-33页)。

  收无花果的时候。在巴勒斯坦,早熟的无花果一般是在六月收成,晚熟的无花果在九月收成。现在接近逾越节,可能是在四月,所以离早熟的收成只有几周了。虽然不大可能指望在这么早就找到无花果,但一棵长满了叶子的无花果树会令人确信它有快要成熟的果子。还要注意的是,在东方,未成熟的青果子常常被吃掉(见赛28:4注释)。

14 耶稣就对树说:“从今以后,永没有人吃你的果子。” 祂的门徒也听见了。

  耶稣就对树说。祂所针对的,只是这棵无花果树长满了叶子却不结果子的状态。

  从今以后,永没有人吃你的果子。原文的双重否定强调这个禁令。这棵树不结果子,象征以色列没有出产,那就是耶稣在次日所要宣布的咒诅和判决──“你的家成为荒场留给你们”(见太23:38注释)。也是在那一天,耶稣严厉斥责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伪善骄傲(见太23:13-33)。

这个实例性比喻是要让门徒们的心对以后几天发生的事有准备。在那几天中,犹太领袖们会坚定他们对耶稣的拒绝。实例性比喻往往比单用话语更能使人作有效的思考。关于其它实例性比喻,见赛20:2-6;结4:1 至 5:17。

[ 第二次洁净圣殿:可11:15-19=太21:12-17=路19:45-48。注释主要在《马太福音》] 。

15 他们来到耶路撒冷。耶稣进入圣殿,赶出殿里做买卖的人,推倒兑换银钱之人的桌子,和卖鸽子之人的凳子;

16 也不许人拿着器具从殿里经过;

  从殿里经过。就是经过圣殿的院子。这里的圣殿是hieron,指圣殿区域内所有的庭院和建筑,而不是naos,那是指圣殿本身。人在进入圣殿的神圣区域时,作为尊敬的标志,要放下背负的任何担子。背负担子的人经过圣殿的院子显然是为了抄近路,免得绕道(见《密西拿》Berakoth 9. 5,《塔木德》宋西诺版第328页)。

17 便教训他们说:“经上不是记着说:我的殿必称为万国祷告的殿吗?你们倒使它成为贼窝了。”

  万国祷告的。耶稣显然站在为相信真神之外邦信徒指定的区域。圣殿官员把这里变成一个圣殿市场。

  贼。或“强盗”,就是有组织的盗贼,而不是小偷。

18 祭司长和文士听见这话,就想法子要除灭耶稣,却又怕祂,因为众人都希奇祂的教训。

  他们怕祂。特别是因为祂对百姓的强大影响。这在前一天祂光荣地进入圣城时得到了显著的证明。

  教训。“教导”(见太7:28注释)。

19 每天晚上,耶稣出城去。

20 早晨,他们从那里经过,看见无花果树连根都枯干了。

  早晨。就是洁净圣殿的第二天,星期二的早晨。从星期一早上以来,门徒们有进一步的机会目睹犹太官长对耶稣的顽固仇恨。在那一天结束之前,他们还会看到更多。耶稣和十二门徒在这个重大的一天所遇到的第一件事就是看见那棵无花果树枯干了。

  连根都枯干了。只有马可提到这个细节。这可以说是耶稣唯一带来伤害的一个神迹。批评家们认为耶稣是在怒火中宣布咒诅无花果树的。但是在耶稣的一生中,没有一件事说明祂曾恣意给人、动物、或祂手所造的其他生物带来伤害或痛苦,或出于微不足道的动机这样做。耶稣行这个神迹的背景,充分而令人满意地解释了祂这个独特举动的目的。就在这一天,犹太国的领袖们决定拒绝耶稣为弥赛亚。祂也要宣布他们被上天所拒绝(见太23:38注释)。门徒们没有真正明白这一切。耶稣无疑要让他们为这个不幸事件作好准备,才咒诅这棵无花果树。

21 彼得想起耶稣的话来,就对祂说:“拉比,请看!你所咒诅的无花果树,已经枯干了。”

  彼得。只有马可说彼得是发言人(见太14:28注释)。

  枯干了。枯干的过程发生在过去的24个小时,而且是彻底地枯干,连根都干了(见20节)。

22 耶稣回答说:“你们当信服上帝。

  信服上帝。可以预料,门徒们对这个实例性比喻的神奇性质所产生的反应是惊讶。他们显然还没有认识到它的重要意义。所以当他们的注意力还集中在这个神迹本身而不是其意义的时候,耶稣就利用他们的兴致指出了真信心所能上升的高度(22-24节),并且补充了一个教训,说明祷告蒙应允的条件(可11:25;见太17:20注释)。

23 我实在告诉你们,无论何人对这座山说:‘你挪开此地,投在海里!’他若心里不疑惑,只信他所说的必成,就必给他成了。

  实在。见太5:18注释。

  这座山。耶稣和门徒们这时正站在橄榄山坡上。除了汲沦谷以外,橄榄山占据了耶路撒冷到伯大尼之间的大部分空间(见太21:1注释;见本卷注释224页地图;545页彩图)。

  你挪开此地。见太17:20注释。耶稣自己从来没有移动过真正的山。祂也无意要祂的门徒去思考他们这样做的必要性。耶稣在这里是用山比喻困难。

  疑惑。diakarinō,“(彼此)分开”,“区别对待”,“分辨”。参Diakrinō在雅1:6中(见雅1:6-8注释)。

24 所以我告诉你们,凡你们祷告祈求的,无论是什么,只要信是得着的,就必得着。

  信。见太7:7注释。

25 你们站着祷告的时候,若想起有人得罪你们,就当饶恕他,好叫你们在天上的父也饶恕你们的过犯。

  站着祷告。关于站着祷告的姿势,见路18:11注释,可能指早晨或傍晚祷告时站在圣殿的院子里。

  饶恕。见太6:14,15注释。

26 你们若不饶恕人,你们在天上的父也不饶恕你们的过犯。(有古卷无此节)”

有文本无此节,但大部分手稿都含有太18:35的观念。我们不愿意饶恕,上帝就无法垂听和应允我们的祷告。

[领袖们质疑耶稣的权威:可11:27-33=太21:23-27=路20:1-8。注释主要在《马太福音》] 。

27 他们又来到耶路撒冷。耶稣在殿里行走的时候,祭司长和文士并长老进前来,

28 问他说:“你仗着什么权柄做这些事?给你这权柄的是谁呢?”

29 耶稣对他们说:“我要问你们一句话,你们回答我,我就告诉你们我仗着什么权柄做这些事。

  回答我。只有马可记录了耶稣用这句坦率的话要求一个回答。关于耶稣的提问,见太21:24注释。

30 约翰的洗礼是从天上来的?是从人间来的呢?你们可以回答我。”

31 他们彼此商议说:“我们若说‘从天上来’,他必说:‘这样,你们为什么不信他呢?’

32 若说‘从人间来’,却又怕百姓,因为众人真以约翰为先知。”

33 于是回答耶稣说:“我们不知道。”耶稣说:“我也不告诉你们我仗着什么权柄做这些事。”

(选段)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