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圣经库 > 42路加福音 > 正文

路加福音13--SDA圣经注释

第 13 章

提要:1 基督向加利利人和其他的人宣讲,不悔改就必受到刑罚。6 不结果子的无花果树不能存留。11 耶稣治好驼背的女人: 18 用芥菜种和面酵的比喻来说明祂所拣选之人心中所存话语的强大能力: 24 努力进窄门,31 责备希律和耶路撒冷。

[上帝的公义和怜悯:路13:1-9。关于比喻,见本卷注释第203-207页 ]。

1 正当那时,有人将彼拉多使加利利人的血搀杂在他们祭物中的事告诉耶稣。

正当那时。一个路加的常用语,表示本段与前面部分的紧密关系(见路12:1注释)。现在可能是公元30-31年冬天。耶稣刚刚说论了时兆。

  有人。或“有人来”。大屠杀刚刚发生(《基督比喻实训》212,213页),与耶稣说话的,也许是第一批带来这个消息的人。

  告诉耶稣。这些人的身份以及他们作此报告的动机都不清楚。他们的动机似乎并不是别有用心的。

  加利利人。这次特别的屠杀除了路加没有任何作者提到过,但约瑟弗斯提到过彼拉多和其他犹太省行政长官所犯下多次类似的屠杀(《犹太古代史》xvii. 9.3;xviii.3.2;xx.5.3;《犹太战争史》ii.2.5;9.4 [30;175-177])。几年之后的公元36年,基利心山上一场对撒玛利亚朝拜者的屠杀,导致了凯撒将彼拉多召回(《犹太古代史》xviii,4.1,2)。

  搀杂。他们是在献祭时被杀的。

2 耶稣说;“你们以为这些加利利人比众加利利人更有罪,所以受这害吗?

  比……更有罪。这个回答暗示,报信的人和聚集在耶稣身边的听众认为,这场屠杀是上帝对那些丧命之人的惩罚,至少在某种程度上说(参伯4:7;8:4,20;22:5;约9:1,2)。耶稣强烈地否定了这个结论。无论何时只要有机会,耶稣都会反对这种视苦难一定是犯罪之惩罚的流行观念。认为事故和不幸是一种“上帝的行为”,这种想法来自撒但的试探。他想借此让人视上帝为一个凶暴残忍的父亲。

3 我告诉你们,不是的!你们若不悔改,都要如此灭亡!

  悔改。原文的意思是:“悔改,不断地悔改”。对罪的刑罚是在最后审判大日发出的。耶稣既不定彼拉多的罪,也不定加利利人的罪。如果有犹太人想让耶稣说出对彼拉多谴责的话,他们注定是要失望的。只要愿意,基督徒总能在生活的各个经验中学到如何存一颗谦卑的心,更完全地行在上帝面前。失望,不幸和灾难,无论是眼见别人的还是自己经历的,总能教导上帝谦卑受教的儿女学得通过其他方法学不到的教训。

4 从前西罗亚楼倒塌了,压死十八个人;你们以为那些人比一切住在耶路撒冷的人更有罪吗?

  西罗亚楼。可能在西罗亚池旁边,它显然是耶路撒冷防御体系的一部分。关于西罗亚池,见《SDA圣经注释》卷一第120页;卷二第87页;王下20:20;尼3:15;约9:7注释。

  有罪。opheiletai,直译是“欠债的”。因此用在这里意为“违法者”;而不是第2节的hamartōloi(“有罪的人”,参太6:12;路7:41)。

5 我告诉你们,不是的!你们若不悔改,都要如此灭亡!”

  悔改。见第3节注释。

6 于是用比喻说:“一个人有一棵无花果树栽在葡萄园里。他来到树前找果子,却找不着。

  比喻。关于耶稣比喻的教训及其解释的原则,见本卷注释第203-207页。耶稣讲这个比喻是要说明上帝怜悯与公义之间的关系(《基督比喻实训》212页)。这里还说明上帝长久的忍耐与人适时悔改之间的关系。

  一棵无花果树。这棵无花果树恰当地说明了一个真理:上帝连那些不结果子的人都爱,但祂的怜悯总有耗尽的时候。这棵无花果树若不结出合宜的果子,就会被砍掉(参赛5:1-7)。在普遍意义上,这棵无花果树代表每一个人;在特殊意义上,它代表犹太民族。

  在葡萄园里。如今在巴勒斯坦的果园里常常可以看到在葡萄树中间长着无花果树。

  找不着。见可11:13注释。

7 就对管园的说:‘看哪,我这三年来到这无花果树前找果子,竟找不着,把它砍了吧,何必白占地土呢!’

  管园的。直译是“园里的工人”。

  这三年。葡萄园的主人认为这棵无花果树应该结果子的时间已经过去三年了。如果这棵果树从前结过果子,那么主人给它的机会已经是很充足的了。

  砍了吧。直译是“砍掉”,即“从葡萄园里”的葡萄树中砍掉。

  白占地土。原文前面尚有“还”字。换一句话说,这棵树除了不结果子之外,还占用了可以用作他途获益的土地。犹太民族已经到了这样的地步:不仅无用,没有完成上帝指定的任务;还成了救赎计划实现在别人身上的阻碍(《基督比喻实训》215页;见《SDA圣经注释》卷四第31-33页)。

8 管园的说:‘主啊,今年且留着,等我周围掘开土,加上粪;

  且留着。有人认为,这“三年”(第7节)喻指耶稣传道──包括第一年──的头三年。当前可能是那“三年”之后的恩典之年,因为现在距耶稣受洗(见太4:12注释)已经超过三年了,离钉十字架只剩几个月了(见路13:1注释)。上帝的怜悯仍然在等待,仍然在呼吁犹太民族悔改并接受耶稣作为弥赛亚。但是和怜悯的延长相联系的便是暗含的警告,即这次加增的机会是最后一次机会了。

  周围掘开土,加上粪。“管园的”(见第7节注释)给这无花果树的照顾无疑至少是和园中其他树木一样多的。但在这次试图帮助它结果的过程中,他似乎要为它付出比以前更多的努力(见赛5:1-4;见太21:37注释)。

9 以后若结果子便罢,不然再把它砍了。’”

若结果子便罢。“便罢”是后加的。原文用了一个不常见的修辞方式──顿绝法──意思突然中断。没有说关于实验的结果。

[ 驼背的女人:路13:10-17。关于神迹,见本卷注释第208-213页]。

10 安息日,耶稣在会堂里教训人。

安息日。原文是复数,与犹太的常用法一致,但意思是单数──它发生在一个特别的安息日。

  教训。可能是在比哩亚,钉十字架之前的几个月(见第1节注释)。这是福音书最后一次提到耶稣在会堂里教训人。关于会堂及其礼拜,见本卷注释第56,57页。关于上一次耶稣安息日在会堂中医病的权柄受到置疑,见可3:1-6注释。关于祂在其他会堂中的经历,见路4:16-30;可1:21-28。关于另一次在安息日医病,见约9:1-14。关于耶稣安息日所行的神迹,见本卷注释第210-212页。

11 有一个女人被鬼附着,病了十八年,腰弯得一点直不起来。

  弯得一点直不起来。sugkuptō(“弯下去”或“弯得叠在一起”),似乎是在重压之下。这个词还是希腊文医学术语,指脊柱弯曲。

12 耶稣看见,便叫过她来,对她说:“女人,你脱离这病了!”

  脱离。即“得释放”,就是释放得自由。

13 于是用两只手按着她;她立刻直起腰来,就归荣耀与上帝。

  两只手按着。见可1:31;7:33注释;参路4:40;5:13;8:54;22:51。

14 管会堂的因为耶稣在安息日治病,就气忿忿的对众人说:“有六日应当做工;那六日之内可以来求医,在安息日却不可。”

管会堂的。见本卷注释第56页;见可5:22注释。

对众人。管会堂的人对耶稣很生气,但他显然不敢直接攻击耶稣,于是就将他不满的话对众人讲了。

  说。没有谁对管会堂的人说话或提问。他是对那患病女人得医治作出反应。在这个意义上,他的话算是“回答”(见路14:3注释)。

  有六日。根据拉比的规条,病人若有紧急情况可以在安息日获得最低限度的照顾,但却不适用于慢性病。这个女人可能带“病”参加这个会堂的侍奉已经有整整十八年的时间了,因此她的病不能算作急性的。根据这种思路,她只能等到安息日结束(见可1:32,33;3:1-6;约5:16注释)。

15 主说:“假冒为善的人哪,难道你们各人在安息日不解开槽上的牛、驴,牵去饮吗?

  假冒为善的人哪。耶稣把管会堂的以及那些附和他、同情他的人都包括在这个范畴之内。关于“假冒为善”,见太7:5;6:2注释。

  槽。该词的原文在《新约》中只出现在这里和路2:7,12,16(见路2:7注释)。

16 况且这女人本是亚伯拉罕的后裔,被撒但捆绑了这十八年,不当在安息日解开她的绑吗?”

  亚伯拉罕的后裔。她不仅是无疑比牲畜重要得多的人,还是那受眷爱之民族中的一员。这个理由很可能使在场的众人大受感动,并使管会堂的人哑口无言(见第17节),尽管不一定使他从心里认识到自己错了。

  被撒但捆绑了。参赛61:1-3。以赛亚说,弥赛亚将要释放撒但的俘虏。这里并不是一定暗示这个女人就是撒但一个特别攻击的对象。耶稣这里可能只是指出,撒但最终是要为一切疾病负责的。

17 耶稣说这话,祂的敌人都惭愧了;众人因祂所行一切荣耀的事,就都欢喜了。

众人……就都欢喜了。耶稣对这女人的关怀,对那管会堂的人来说是一个默默的责备,这十八年以来他竟没有为她的“病”作任何事情。他“气忿忿”(第14节)地看着耶稣,而众人则欢喜地注视着耶稣。

[ 天国的成长:路13:18-30。参太13:31-33注释。关于比喻,见本卷注释第203-207页]。

18 耶稣说:“上帝的国好象什么?我拿什么来比较呢?

  上帝的国。见太3:2;5:2,3;可3:14;路4:19注释。

19 好象一粒芥菜种,有人拿去种在园子里,长大成树,天上的飞鸟宿在它的枝上。”

  一粒芥菜种。这里耶稣重复了将近一年半之前祂在加利利湖边说过的一个比喻(见《历代愿望》;488页;见太13:31,32注释)。

20 又说:“我拿什么来比上帝的国呢?

21 好比面酵,有妇人拿来藏在三斗面里,直等全团都发起来。”

  面酵。这是耶稣在不同场合经常讲的另一个比喻(见太13:33注释)。

22 耶稣往耶路撒冷去,在所经过的各城各乡教训人。

  往耶路撒冷去。见太19:1注释。从加利利经撒玛利亚和比哩亚到耶路撒冷的长途旅行,或稍后从比哩亚到耶路撒冷的旅行,这里所提到的是否属于这两次旅程中的一部分,我们不清楚。最后离开加利利可能发生在这之前的一个时候,因此,这应该是一次单独的旅行。虽然耶稣的活动在祂传道最后六个月里集中在比哩亚和撒玛利亚,但祂的确在不同的时间访问过伯大尼和耶路撒冷,但因为犹太领袖的仇恨,每次访问的时间都很短暂。见路9:51注释。

23 有一个人问祂说:“主啊,得救的人少吗?”

  有一个人问祂说。这个说话的人身份不明。

  得救的人少。据说拉比们很爱讨论这个抽象、理论的神学问题。

24 耶稣对众人说:“你们要努力进窄门。我告诉你们,将来有许多人想要进去,却是不能。

  努力。agōnizomai,与名词agōn(“竞争”,“努力”,“奋斗”)和agōnia(“惧怕”,“痛苦”)同源。英语的“agony(痛苦)”就来源于agōnia。Agōnizomai起初是指竞争者在运动会上为夺取奖赏而作出的努力,因此泛指“奋斗”或“努力”。Agōnizomai有时用在《新约》中表示基督徒为进入天国而作出的努力(林前9:25;西1:29)。它在提前6:12中译为“打”,“仗”,指打信心美好的仗(见提后4:7)。它在约18:36中也是这个意思:“我的臣仆必要争战”。见太7:13,14注释。

  耶稣没有直接回答这个人的问题(第23节)。祂的回答建立在我们应当首要关注的真理上,不是多少人将要得救,而是我们自己怎么办。耶稣在芥菜种的比喻中告诉我们,将有许多人进入天国(见太13:31,32注释),在面酵的比喻中,祂强调了在一个人预备进入天国的过程中,福音在改变生活方面所起的作用(见太13:33注释)。

25 及至家主起来关了门,你们站在外面叩门,说:‘主啊,给我们开门!’他就回答说:‘我不认识你们,不晓得你们是哪里来的!’

  关了门。见太25:1-13注释。关于“关了门”的意义,见太25:7注释。

  我不认识你们。见太7:23;25:12注释。

26 那时,你们要说:‘我们在你面前吃过喝过,你也在我们的街上教训过人。’

  在……街上教训。见太7:22注释。

27 他要说:‘我告诉你们,我不晓得你们是哪里来的。你们这一切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

  离开我去吧。见太7:23注释。

  你们这……作恶的人。见太7:21-28注释。

28 你们要看见亚伯拉罕、以撒、雅各,和众先知都在上帝的国里,你们却被赶到外面,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

  哀哭切齿了。见太8:12;13:42注释。

  你们却被赶到外面。见太22:11-14注释;参路16:22,23。

29 从东、从西、从南、从北将有人来,在上帝的国里坐席。

  从东……来。这里耶稣部分引用了赛49:12,指外邦人聚集在上帝的家里(见《SDA圣经注释》卷四第26-33页)。

  坐席。直译是“斜倚“,筵席上常见的姿势(见可2:15注释)。在弥赛亚的国中坐席,是犹太人常用来指那国中欢乐的说法(见路14:15注释;参启19:9)。

30 只是有在后的,将要在前;有在前的,将要在后。”

有在前的,将要在后。耶稣在不同场合都重复过这个教训(见太19:30;20:16),作为对那些认为自己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就一定能进入弥赛亚国度之人的警告。那些有最好机会进入天国的人却没有利用好自己的机会(见《SDA圣经注释》卷四第26-33页),而是轻视所给予他们的有利条件(见路14:18-24注释)。犹太人所轻视并认为不配且没有资格进入天国的外邦人,在许多情况下,却更加肯定地在弥赛亚的筵席上获得了一席之地,原因很简单,他们善加利用了自己的机会,而犹太人却没有。

[ 预告上帝的审判:路13:31-35]。

31 正当那时,有几个法利赛人来对耶稣说:“离开这里去吧,因为希律想要杀你。”

  正当那时。有文本为“那一天”。路加一般用这个词来表示现在与之前叙述部分在时间上的紧密关系。关于当前的形势,见第1节注释。

  法利赛人。见本卷注释第51,52页。作为一个阶层,法利赛人现在是耶稣的死敌,他们正在预谋杀害祂。见太19:3;20:18,19注释。

  离开这里去吧。显然这件事发生在希律安提帕治理的区域内,包括加利利和比哩亚(见路3:1注释)。因为耶稣在此之前数周就离开了加利利(见太19:1,2注释),所以祂现在必然在比哩亚。

  希律想要杀你。约在此前一年,希律杀了施洗约翰(见可6:14-29注释)。考虑到希律对耶稣的敬畏(见太14:1,2注释)和他想见祂的愿望(见路23:8),他不太可能真的想要谋害耶稣的性命。法利赛人显然是用这个手段来恐吓耶稣,使祂离开比哩亚而进入犹太,在那他们就可以亲自下手害祂了。将近两年之前犹太领袖曾密谋要杀耶稣(见《历代愿望》213,401页;约11:53,54,57;见太15:21注释),最近犹太人两次试图要用石头打祂(见约8:59;10:31;11:8)。

32 耶稣说:“你们去告诉那个狐狸说:‘今天、明天我赶鬼治病,第三天我的事就成全了。’

  那个狐狸。这里强调的可能是希律的狡猾,而不是他的贪婪。见本卷注释第64页。

  今天、明天。耶稣的时候还没有到;祂还有工作要做。

  第三天。这里清楚地说明了东方所常用的把头尾计算在内的计时习惯。根据犹太人的算法,“第三天”就是“后天”(第33节)。关于把头尾计算在内的计时方法,详见《SDA圣经注释》卷一第182页;卷五第248-250页。然而基督这里是在象征性地说明祂的使命即将结束的时间。尽管不是马上,也为时不久了。

  成全了。teleioō(“完成”,“成就”,或“结束”,见太5:48注释)。耶稣这里可能是指祂即将到来的死亡,将要“成全”的,是祂在世上的使命。根据来2:10,耶稣要因受苦得以“完全”(参来5:9)。在耶稣进入客西马尼园之前所作的代祷中,祂宣称:“你所托付我的事,我已成全了(teleioō)”(约17:4)。关于为耶稣一生预定的计划,见路2:49注释。

33 虽然这样,今天、明天、后天,我必须前行,因为先知在耶路撒冷之外丧命是不能的。

  今天、明天、后天,我必须前行。见路2:49注释。祂必须继续做指定给祂的工作。祂的使命不会因为希律的缘故而终止。白天通常是走路和做工的时候。

  在耶路撒冷之外丧命。耶稣的意思并不是说耶路撒冷不能没有一个先知,而是说耶路撒冷是杀害先知的城邑,就像祂紧接着清楚解释的那样(第34节)。当耶稣在希律管辖之下的区域辛苦工作时,祂并不关心自己的安全。祂很清楚自己将在耶路撒冷被杀。

34 耶路撒冷啊!耶路撒冷啊!你常杀害先知,又用石头打死那奉差遣到你这里来的人。我多次愿意聚集你的儿女,好象母鸡把小鸡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们不愿意。

  耶路撒冷啊!耶路撒冷啊!。关于第34,35节,见太23:37-39注释。

35 看哪,你们的家成为荒场留给你们。我告诉你们,从今以后你们不得再见我,直等到你们说:‘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

(选段)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