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圣经库 > 44使徒行传 > 正文

使徒行传03--SDA圣经注释

第 3 章

提要:1 彼得对来看瘸子痊愈的人讲道。12 彼得说,医治不是靠他或约翰自己的能力或虔诚,而是靠上帝和祂儿子耶稣,藉着信祂的名。13 他再次谴责他们将耶稣钉十字架。17 他们这样做是出于无知,应验了上帝所定的旨意和圣经的话。19 彼得劝他们悔改相信,使罪得以涂抹,靠着耶稣得救。

1 申初祷告的时候,彼得、约翰上圣殿去。

  申初祷告的时候。下午三点钟左右(见徒2:15注释;见本卷注释第50页)。这是献晚祭的时候(见约瑟弗斯《犹太古代史》第十四卷.4.3 [65]),被称为“祷告的时候”或“烧香的时候”(见路1:9,10)。巳初和申初(大约在上午9:00 和下午3:00)早晚两次献祭时都要烧香。这时虔诚的人就要在圣殿的院内祈祷。中午祈祷似乎也是一种惯例,至少某些人是这样(见诗55:17;见但6:10;徒10:9注释)。据说在公元二世纪,每天第三次祈祷是在大约日落的时候,这可能是先前的惯例。拉比的著作表明,这是祈祷的确切时间允许有一些变通。基督教每天祈祷三次的惯例,必定早在二世纪就出现了,大概直接来自犹太的会堂(《十二使徒遗训》第8章)。在公元三世纪初期,显然有许多基督徒遵守每天祈祷三个小时的习惯(见亚历山大的克雷芒《The Stromata》第七章7)。

原文在本节的开头还有“现在”(de)。暗示与上文的逻辑联系,而不是时间联系。从五旬节到现在究竟间隔了多少时间,并没有记载。徒2:42-47大概归纳了逐渐发展的过程,期间没有发生特别的事件,可能是几个月的时间。路加在《路加福音》十分强调时间的数据(路3:1;6:1),但在本书却很少提供。显然引导他写作的圣灵,觉得有必要启示他这些有关日期的问题。

  彼得、约翰。这对使徒使福音书的记载《使徒行传》的记载巧妙地衔接起来。他们两位长期亲密相伴。他们曾经是加利利海上打鱼的伙伴(见路5:10)。彼得,约翰和雅各与主有更加亲密的关系(见可5:37;9:2;13:3;14:33)。彼得和约翰曾奉命预备逾越节的晚餐。耶稣希望与众门徒一同享用(见路22:8)。耶稣受审的夜里,约翰因认识大祭司家里的人,便带着彼得进了大祭司的官邸(约18:15,16)。后来彼得和约翰奉命去帮助腓利在撒玛利亚传道(徒8:14)。他们和雅各认可了保罗和巴拿巴在外邦人中的工作(加2:9)。因此,彼得和约翰在本节同时出现,表现了这两位使徒合作同工的典型特征。

  上…去。或“正在去”。这件事发生在两位使徒前往圣殿敬拜的路上。

  圣殿。hieron,不仅包括圣所,还包括外院以及整个建筑群(见太4:5注释)。使徒们“常在殿里称颂上帝”(路24:53;见徒2:46)。改信基督教的犹太人没有聚会的场所。他们还不明白圣殿的侍奉对基督徒来说不再有特殊的属灵意义。

2 有一个人,生来是瘸腿的,天天被人抬来,放在殿的一个门口(那门名叫美门),要求进殿的人周济。

  生来是瘸腿的。详细记录这个人患病的时间反映了路加的特征(见徒9:33;14:8)。这位瘸子得蒙医治的时候大约四十岁(见徒4:22注释)。

  被人抬来。或“正被人抬着”,“常被人抬着”。原文可以理解为这瘸子向使徒们求助时,正被人抬往他乞讨的地方,也可以理解为彼得和约翰出现时,他已经坐在那里乞讨。那时没有医院,也没有贫民院。这位瘸子要得到别人的帮助,就必须被人抬到有同情心的人能看到他苦境的地方(见可10:46;路16:20;18:35)。前往圣殿的群众,因当时的宗教情感,一定愿意出手相助。

  殿的一个门口(那门名叫美门)。圣经其他地方和犹太人的文献都没有提到这个门的名字。一些学者认为它是圣殿区域东边最外墙上的书珊门。也有学者认为是从外邦人的院子通往女院的尼卡诺门。有人认为尼卡诺门在女院和男院之间。美门究竟是外墙的一部分,还是在院子之间,似乎取决于据本章的记叙所推定使徒们行走的路线。路加记载他们来到殿门口,医治了那人,进入圣殿。他们似乎在献上祈祷之后,在所罗门廊子遇到了一大群被使徒的神迹所吸引的人。因为所罗门廊就在圣殿的东外墙里面(见11节注释),美门可能就是外面的书珊门,因为如果它是院子之间的内门,使徒们就必须再经过它才能到达所罗门廊子。然而要解释彼得和约翰一开始就经过这扇门的原因似乎很难,因为这门朝橄榄山,使徒们住在耶路撒冷里,几乎不可能从那个方向进圣殿。与其他那些直接从城里通往圣殿的门相比,这个门一定很少使用,而且不大可能成为乞丐讨乞的地点。由于这些明显的困难,许多学者认为,使徒在所罗门廊子里遇到群众之前并没有再经过美门,这个美门可能就是外邦人的院子和女院之间的尼卡诺门。约瑟弗斯曾描述这个门“在圣所外面,用哥林多铜制作,价值远远超过镀银嵌金的门”(《犹太战争史》第五章5.3 [201])。论到这个门,《密西拿》说:“除了尼卡诺门之外,起初所有的门都换成金门了,因为有神迹显给它们;然而有人说,是因其上的铜在闪烁(像黄金)”(《密西拿》Niddoth.2.3,松奇诺版《塔木德》第7,8页)。因此归纳所有的证据,美门似乎就是尼卡诺门。

  要求进殿的人周济。圣殿的入口,就象现在的清真寺和许多欧洲大教堂的门口那样,无疑有许多瞎眼的、瘸腿的、残疾的人、和各种乞丐

3 他看见彼得、约翰将要进殿,就求他们周济。

  要进殿。根据使徒即将进圣殿礼拜的神态,瘸子无疑认为他们是虔诚之人,有可能从他们那里获得周济。

  就求他们周济。瘸子在需要的时候所看到的,没有超越看可见的物质。即使瘸子医好后成了最虔诚的人(第8节),也有可能因眼下物质的需要而看不到神圣的源头。彼得和约翰没有外在的证据证明他们是神圣能力的媒介。在另一方面,这位瘸子每天目睹圣殿的崇拜,也许听到了其中的流言。他不大可能对围绕着最近耶稣被钉和复活的轰动事件一无所知。

4 彼得约翰定睛看他;彼得说:“你看我们!”

  定睛看他。或“凝视之后”(见徒1:10;路4:20注释)。

  你看我们。彼得和约翰并没有暗示让这位瘸腿之人认为他们自己有医治他的能力(见第6节)。然而他们试图把他的注意力引到他们身上,他们再向他指出基督。

5 那人就留意看他们,指望得着什么。

  指望。这个瘸子只希望得到一点钱,暂时解决身体的需要。

6 彼得说:“金银我都没有,只把我所有的给你:我奉拿撒勒人耶稣基督的名,叫你起来行走!”

  金银。徒2:45;5:2的记录说明,教会团体中慷慨捐献给教会领袖的资金是由使徒来管理的。我们不难理解,使徒彼得和约翰没有属于自己的钱,但是,他们为什么不用教会库中的钱来帮助瘸子呢?也许他们当时身边没有带钱,也者因为某些原因,他们认为这笔钱财应该保存起来,为基督教会的成员谋求利益。但他们可以提供比金钱更宝贵的礼物,这礼物是后来教会的财富中所没有的。一个著名的轶事提到了托玛斯.阿奎那在拜访教皇英诺森四世的时候,教皇面前的桌子上正摆着大笔的金钱。教皇对他说:“你看,托玛斯,如今的教会再不会像初期教会那样说‘金银我都没有’了。”阿奎那回答说:“是的,圣父,但是我们也不能像彼得那样对瘸子说‘起来行走’了”。

  我所有的。路加已经提到此前使徒们所行的“神迹和奇事”(徒2:43);所以这不是五旬节以来彼得所行的第一个神迹。本段显明彼得说话是满有把握的。在这件大事面前,每一位基督徒都应扪心自问,我能给别人什么呢?我们不能把自己所没有领受的东西给别人,也无法从一颗不充实的心中拿出东西来。我们没有得到基督,就无法把基督介绍给别人。但当我们得到了基督,认识了祂,就会迫不及待地将这宝贵的恩赐与别人分享。

  奉拿撒勒人耶稣基督的名。就是那位受膏之救主的名,包括这位神圣之主的个性与品德。恭敬地祈求这名会导致祂能力的彰显。《使徒行传》多次记录承认和祈求这名的事(见徒4:10,12;9:14;16:18;19:5,13;22:16)。彼得在医治病人时满怀信心地提说基督的名,表明了他对他夫子应许的单纯信心(可16:18)。见徒3:16注释。

  拿撒勒人耶稣基督。这个名字对这位瘸子来说可能已经不陌生了。曾有一位盲人在西罗亚池子边获得医治(约9:7,8)。他可能也知道毕士大池子旁瘫子医好的事(约5:2-9)。他们患的是类似的病。

  拿撒勒是一个名声欠佳的地方(见约1:46)。根据约翰的记载,“拿撒勒人”写在十字架的牌子上(约19:19)。耶稣不仅有加利利的背景(约7:40-42),还是拿撒勒人,这就成了犹太人的绊脚石。对于瘸子来说,响应彼得的呼召乃是信心的一个大考验。就在几周前,名叫耶稣的那一位被当作骗子耻辱地死在十字架上。然而凭着信心提说祂的名,就打开了上帝能力运作的门路。“只要亲切温柔地提起耶稣的名,上帝的天使就会前来软化和驯服人心”(《文字布道》第112页)。

  起来行走。有文本只是 “行走”!这个人生来是瘸子,非常虚弱,从来没有行走过,(第2节)。顺从彼得的吩咐是要靠上帝的大能,不考虑条件如何。凭着信心顺从意味着痊愈。

7 于是拉着他的右手,扶他起来;他的脚和踝子骨立刻健壮了,

  扶起他来。彼得的动作像是对孩子般无助之人仁慈的扶助,也许是要引发这位瘸子的信心。这是一个过渡期的援助,从瘸子最后无助的时刻,瞬间跨到了他凭信心接受奇迹成就在他身上的第一刻。彼得怎样,上帝的儿女也该怎样:“你们要使软弱的手坚壮,无力的膝稳固”(赛35:3)。

  踝子骨。路加是医生(西4:14)。这位作者有医学经验,能准确地描述瘸子的病症。

  健壮了。软弱松弛的筋脉和肌肉都结实并活跃起来了。

8 就跳起来,站着,又行走,同他们进了殿,走着,跳着,赞美上帝。

  跳起来,站着,又行走。“行走”也许译为“开始走”更好。当能力临到这个人的时候,他跳了起来;然后他发现自己生平第一次能站立,就一步一步地行走,心中充满喜悦,变换着脚步。

  进了殿。这个人多年以来一定非常渴望能自由地象其他人一样进入圣殿敬拜。如今,他能这样做了,他就立即进入圣殿。现在是祷告的时辰,圣殿的院子里挤满了敬拜者。当会众看到他“走着、跳着、赞美上帝”时,他们该多么惊讶啊!

9 百姓都看见他行走,赞美上帝;

  百姓都看到他。这个神迹不是在“角落”里行的。许多人目睹了医治的过程,而且他们中有不少人多年以来一直知道他是个瘸子。对此犹太领袖们也是承认的(徒4:16)。

  路加这里的详细记录,读起来很有说服力。他依据的无疑是他所采访目击证人的证词,并得到圣灵的证实。上帝所创造的,祂能再造,并且祂能随自己的意思这么做。

10 认得他是那素常坐在殿的美门口求周济的,就因他所遇着的事满心希奇、惊讶。

  认得他。人们都知道这个人原来确实是瘸腿的,不是骗子。他们也确知如今他医好了。他们可以看到他走进圣殿,健康地欢欣跳跃,赞美上帝。

  在殿的美门。见第2节注释。

11 那人正在称为所罗门的廊下,拉着彼得、约翰;众百姓一齐跑到他们那里,很觉希奇。

  廊。stoa,“柱廊”,“回廊”。在第一圣殿建造的原始记录中,没有提到一个被称作“所罗门的廊” 的廊子。约瑟弗斯(《犹太古代史》第二十章9.7)记载这廊子在圣殿区域的东侧。他说(《犹太战争史》第五章5.2 [190])这廊子由两排柱子组成,大约有10.6米高。这个廊子被称为所罗门廊,大概是因为它包括一些所罗巴伯时代古建筑的遗迹。亚基帕希律一世完成他祖父的工作后,人们想说服他拆倒这个廊子重建,但他不同意。

拉着彼得、约翰。有文本为“彼得和约翰出来时,他一路拉着他们;惊奇的人们站在称为所罗门的廊下”。这个译文有助于解决美门所处的位置问题,虽然可能不是最早的文字,但似乎作为一个早期的证据,可以说明美门就是尼卡诺门(见第2节注释)。

  很觉希奇。就在几个月之前修殿节的时候(约10:22,23),耶稣在所罗门的廊下向百姓宣讲上帝的作为。这两个门徒一定还记得耶稣所说的话。百姓抱怨耶稣,因为祂没有坦然告诉他们自己是不是基督(约10:24-26)。当祂宣布自己与父原为一时,犹太人就要拿起石头打祂(约10:30-33)。如今他们听到使徒宣称祂是“圣洁公义者”,“生命的主”,是基督,是预言中的弥赛亚(徒3:14,15,18)。

12 彼得看见,就对百姓说:“以色列人哪,为什么把这事当作希奇呢?为什么定睛看我们,以为我们凭自己的能力和虔诚使这人行走呢?

  为什么把这事当作希奇呢?这句话与天使的问题很相似,“为什么站着望天呢”(徒1:11)?在这两处都是表示神迹的目击者不应该为面前发生的事惊讶。

  为什么定睛看我们。(见徒1:10注释)。神迹归功于上帝的能力,而不是彼得和约翰这样的凡人。

  虔诚。彼得的话使人想起一种流行的理论,即如果一个人足够虔诚,上帝就会听他,并能产生很大的效果(见约9:31)。使徒在这里否定了这种观点。彼得自己的虔诚起不了作用,只有奉拿撒勒人耶稣的名而彰显的上帝大能,才能施行这样的工作。

13 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上帝,就是我们列祖的上帝,已经荣耀了祂的仆人(或作“儿子”)耶稣;你们却把祂交付彼拉多。彼拉多定意要释放祂,你们竟在彼拉多面前弃绝了祂。

  亚伯拉罕…的上帝。这里反映了我们主自己的教训和用语(见太22:32),尽管它来自《旧约》(出3:6,15)。藉着宣称耶稣为亚伯拉罕所侍奉之上帝的儿子,彼得再次向他的犹太听众保证,他不是传一位新的上帝,而是把耶稣与他们先祖是上帝联系在一起。

  仆人(或作“儿子”)。pais,七十士译本的《以赛亚书》后几章用了“仆人”的意思,称“耶和华的仆人”。事实上这一段使人想起了赛52:13。在《新约》中pais指基督,见太12:18;徒3:26;4:27,30。这些段落表明,马太和路加都明白以赛亚所说受难的仆人就是指基督。见赛41:8注释。

交付。或作“移交”。彼得大胆坦率地将致耶稣于死地的罪归到犹太人身上。使徒们以后也经常这样说。

定意。彼拉多曾正确地决定释放无辜的耶稣(约19:4),然而犹太人更为无耻罪恶地竭力要彼拉多定耶稣死罪。

  弃绝了祂。见约19:15注释。

14 你们弃绝了那圣洁公义者,反求着释放一个凶手给你们。

  圣洁…者。这是一个显眼的称呼,对于彼得的听众来说,可能并不新鲜,因为它经常出现在两约之间的犹太人文献中(见约6:69注释)。被污鬼附着人曾以此称呼基督(可1:24)。耶稣在受审时被发现一切指控的罪都是虚构的(可15:10;路23:4)。彼拉多和他的妻子曾强调耶稣的无辜(太27:19,24)。悔改的强盗(路23:41)和那位百夫长(路23:47)也是如此。见徒2:27注释。

  公义。见彼前3:18;约壹2:1;见徒7:52注释。

  求着释放一个凶手。就是指巴拿巴(见可15:7;路23:19)。

15 你们杀了那生命的主,上帝却叫祂从死里复活了;我们都是为这事作见证。

  生命的主。archēgos tēs zōēs,译作“生命的创造者”更好(参来12:2;来2:10,其中的archēgos分别译作“创始”及“元帅”)。基督是生命的创造者。“在基督里有生命。这生命是祂自己本来就有的”(《历代愿望》530页)。因此“生命的主”,“救他们的元帅”(来2:10),就是赐生命和救恩的主。基督显然彰显为一切生命的创造者。祂自己也经常这样强调(见约3:14,15;5:26,40;6:48,51)。犹太人已经选择要释放一个杀人的凶手,而将创造生命,赐予生命的主置于死地。

  上帝却叫祂从死里复活。《新约》多次提到是天父使基督从死里复活(徒2:24;罗6:4;8:11)。同时耶稣也宣布祂的生命祂“有权柄舍了,也有权柄取回来”(约10:18)。关于复活的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尽管基督自己里面有生命,但是道成肉身的人子“取了奴仆的形象”(腓2:7),“凭着自己不能做什么”(约5:19)。祂只在有天父允许的情况下,才施行祂的神能。虽然“我们的救主凭着祂自己的生命从坟墓中出来”(《历代愿望》785页),但祂还是听从天父的召唤。

  为这事。就是“为祂”。彼得再次证明一个重要的事实:使徒们知道自己说的是什么。他们认识他们的主,曾看见祂受死,也看见了祂复活。

16 我们因信祂的名,祂的名便叫你们所看见所认识的这人健壮了;正是祂所赐的信心,叫这人在你们众人面前全然好了。

  祂的名。耶稣的名在《新约》中一再出现,尤其是在《使徒行传》中,作为施行奇迹,获得救恩(徒3:6;4:10,12,17,18;16:18;可9:38;路10:17)的依靠。本段使用“名”,应当按照它在《新约》中的丰富内涵来理解。见徒2:21注释。

  学者们指出,古时某些名字被视为具有特殊的神圣性和特别的功效。所以在被掳回归后的犹太人中间,上帝的名字Yahweh(耶和华)是保密的,只为大祭司所知,它真正的发音最终失传了。还有一些名字的宣告被视为在施行神迹上特别有效。约瑟弗斯(《犹太古代史》第八章2.5 [46-49])记载见到过一个名叫以利亚撒的人,据说他用所罗门的名字赶鬼。在以弗所,士瓦基的七个儿子尝试用耶稣的名字赶鬼(徒19:13,14)。他们以为,只要使用这个名字,就有神奇的能力。无疑许多人目睹了耶稣的门徒们奉耶稣的名字施行神迹,就以为这些神迹的功效只是因为使用了这个带有神奇能力的名字。见《SDA圣经注释》卷一第170-173页。

  但门徒在奉耶溯的名施行神迹时,显然根本没有想到念这个名字会有什么魔力。在《旧约》中,希伯来语的shem(“名字”),有时用来指品格(见耶14:7,21),或几乎相当于这个人(见诗18:49)。《旧约》中有大量例子说明名字与品格之间的密切关系,表达了具有该名之人的品行,以及父母对儿女人品的期待。“名字”代表“品格”,在次经里也有看到。比如《以诺书》48:7论到人子说:“因着祂的名,他们(义人)得救了”。

  在新约时代,这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希腊文中的“名”(onoma)可以代表“人”。所以在公元13年的一张埃及蒲纸上有这样的话:“从以下所写的名字中”,即“从下面签名的人中”。这种用法还出现在徒1:15;启3:4;11:18中。

  这一切都表明,使徒们在施行神迹奇事,宣扬救恩的时候奉耶稣的名。他们宣布医治和拯救的大能是与耶稣基督的人格与品德有重要关系的。彼得在本段宣称:“祂(耶稣)的名……便叫这人健壮了”,主张施行神迹的是基督本身,不是什么妖术的咒语盲目地临到了这个瘸子。人人都可以获得基督的能力,但是必须凭着对祂的信心才能领受。

  你们所看见、所认识的。这里非常明确,没有任何骗局。也没有健康的人来冒充,伪称瘸子痊愈了。每一个人都知道这个人是瘸的,如今他们看到他痊愈了。

  祂所赐的。或“藉着祂”,就是基督。见彼前1:21。医治者彼得的信心和被医治者的信心,都出于基督能力的运作。彼得凭着信心领受了上帝的大能。那个瘸子也领受了信心,使他能获得身体的医治。医治的信心本身就是一种恩赐(罗12:3;林前12:9)。

  全然好了。或‘痊愈了”。

17 弟兄们,我晓得你们作这事是出于不知,你们的官长也是如此。

  出于不知。在属灵的事上和其他的事上,无知都是很危险的。人们可能会因为无知而犯罪,正如这里的例子一样。但是无知并不能作为一个人减轻罪恶的借口。即使在人间的政府,对于法律的无知也不能作为犯罪的借口。无知的罪和其他的罪一样,都需要诚恳的悔改。那些让偏见和情感妨碍他们认识理智和良知的见证而致无知的人,罪孽特别深重。参路23:34。

18 但上帝曾藉众先知的口,预言基督将要受害,就这样应验了。

  众先知。见路24:25-27。和徒1:16;2:23一样,彼得在这里还强调《旧约》的先知预言了基督的工作。一切经文的目的都是要阐明藉着基督的挽回祭而拯救人类的计划。从第一个福音的应许开始(创3:15),在《旧约》中就有一条见证的线索,指出耶稣基督的赎罪牺牲。在《旧约》有关弥赛亚的经文中,特别重要的有诗22:18(见太27:35);但9:26;亚11:13(见太27:9,10);《以赛亚书》53章。

  基督将要受害。我们知道,犹太人从来没有把以赛亚关于受苦仆人的预言用在弥赛亚身上。受苦之弥赛亚的道理,与使徒时代犹太人的观点大相径庭,连基督的门徒在祂复活之前也都很难领悟。当耶稣坦率地告诉门徒祂将要受的苦难时,彼得当即反对,结果受到了严厉的责备,因为他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前景(太16:21-23)。本节表明彼得的见解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如今他肯定基督的受苦符合上帝的计划。耶稣复活之后在给门徒的教训中,以及五旬节圣灵启示中,无疑给过他们这方面的亮光(见路24:44-48)。彼得后来写信论到背负罪孽的救主时,再次阐明了这个基本道理(彼前2:23,24)。

  就这样应验了。这是彼得讲论的高潮,也是他呼吁悔改的基础。他逻辑的力量在于他传讲应验了的预言。

19 所以,你们当悔改归正,使你们的罪得以涂抹,这样,那安舒的日子就必从主面前来到;

  悔改。metanoeō(“改变思想”)。是属灵意义上的“悔改”(见太3:2注释)。这个悔改的呼吁是彼得严厉责备他听众在逻辑上的高潮。如果不是为了引人悔改,这样的责备就没有意义的了。所有的福音讲道都应该这样。

  归正。epistrephō(“回转”)。在七十士译本中经常用该词来翻译希伯来语的shub(“回归”)。这个词常带有属灵的含义,指回归上帝(见结18:30注释)。希腊语Epistrephō是一个十分恰当的词,表达一个人在接受耶稣基督为救主、为君王之时的改变。路加经常使用该词的这个意思(见徒9:35;11:21;26:20)。归正是真实基督徒经验的基础。它与重生(约3:3,5)的区别在于归正可以被视为人转离犯罪旧生活的行动,而重生则是在一个人回转的过程中圣灵在人心中的工作。这两方面的经验的实现都离不开圣灵行。但是一个人若不愿意让上帝掌控他的生活,圣灵就无法运行(见启3:20)。

  涂抹。圣经多次把赦罪比作清洗(见约13:10;启1:5;见启22:14注释)。涂抹罪恶的概念也是一样。引起这句话的意象似乎是一份忏悔者的罪状,被天父赦罪之爱取消了(见赛43:25;西2:14;见太1:21;3:6;26:28;路3:3注释)。

  接受彼得悔改呼吁的人,罪孽立刻会得蒙赦免。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涂抹他们的罪可以被视为立时发生的。但是从根本的意义上讲,罪恶的最终赦免是发生在基督复临之前,祂大祭司的工作结束之时(见下面“这样”的注释)。具体的罪行是在认罪赦免之时取消的;当审判的时候,这些罪恶行要从记录上删除(参结3:20;18:24;33:13;《善恶之争》485页)。

  这样。hopōs an,“因此”。词典编纂家和语法学家一致认为,hopōs an是表示目的,而不是时间。不论Hopōs加还是不加an,意思没有区别,在《新约》中共出现过56次,有各种译法,参太22:15;路24:20;路16:26;徒20:16),但最常见的是表示目的(徒8:15;9:12,17,24;罗3:4等)。本节译为“这样”是十分符合原文意思的。

  罪人的悔改会产生一种能力,加速实现上帝的旨意,从而催促祂完美国度的来临。

  虽然本段经文没有包括时间因素,但通过研究相关经文可以看出:彼得在这里提出了一个时间的顺序。他呼吁他的听众要“悔改”“归正”。他说,在这些行为之后,就会有(1)涂抹他们的罪,(2)“安舒的日子来到”,(3)耶稣基督荣耀降临。

  在探讨彼得话语的时间顺序时,要记住两点:(1)彼得和其他的门徒一样,不知道“时候和日期”(徒1:7;参约21:20-23)。他对将来有一种缩短的观念,欢喜地盼望他的主能够早日降临(见《罗马书》13章补充注释)。(2)在上帝的启示下,彼得看到有关“末后的日子”的一些预言在他的时代里应验了。虽然他得到的启示确实会使他只看到这种立时的,并证明是有限的应验,但这一点对本段的讨论不重要。例如在五旬节,彼得宣称,先知约珥预言在“末后的日子”,上帝的圣灵要浇灌凡有血气的,彼得认为圣灵已经沛降在他们身上,所以就是末日了(徒2:14-18)。事实上,预言中神圣能力的倾降已在这里有限地实现。但如上所述,从某种意义上说,悔改之人的罪已经涂抹了,因为他们得到耶稣基督拯救宝血的遮盖。

  但是从上帝不断展示的计划,特别正在应验的预言来看,我们可以看出最真实、最完整意义上的“末日”就是我们现今的时代,我们现在完全有理由盼望基督的降临。同样,我们看到了上帝圣灵的倾降,伟大的“安舒的日子”特别属于我们今天,就是“晚雨”(见珥2:23注释)的日子。我们同样可以而且应该看到,涂抹罪恶也属于今天。为什么我们要将此事与彼得所说将要发生的其他两件事远远隔开呢?当我们以基督在天上圣所的服务为背景研究涂抹罪恶的题目时,(见但8:14注释),我们会发现,真正涂抹罪恶要发生在世界历史最后的日子,基督再来之前(见《先祖与先知》357,358页;《善恶之争》421,422页;见结18:24注释)。这三个件事——悔改归正,罪得涂抹,安舒的日子——是联系在一起的。

  由此可见,彼得的话(第19节)从总体上看,包括一个非常明确的时间要素。彼得显然是在圣灵的感动下讲话的,这就超越了他自己有限的理解力。他简要地指出地球末日的两件大事——(1)上帝圣灵的沛降,(2)义人罪恶的最后涂抹──是与第三件最重要的事件——基督复临联系在一起的。

  从主面前。“安舒”直接来自上帝的宝座。

20 主也必差遣所预定给你们的基督耶稣降临。

  主也必差遣。《新约》作者的主题是基督复临。见第19节注释。

  所预定给你们的。有文本为“以前已传给你们的”。在上帝的心目中,救赎人类的计划是从亘古就制定的(见太25:34;弗1:4;启13:8),是在撒但和罪人的抵制下实施的。它依然要求所涉及的对象藉着顺从满足它的条件(参路22:42;来10:7)。

21 天必留祂,等到万物复兴的时候,就是上帝从创世以来、藉着圣先知的口所说的。

  天必留祂。门徒们见证了耶稣基督的升天(徒1:9,10),知道祂必留在天上直到祂复临。耶稣曾经告诉祂的门徒,祂必须离开他们(约14:1-6)。但他们直到亲眼看见耶稣升天才得以明白,并知道自己必须等待祂的复临。

万物。有文本无“万”字。

复兴。或“恢复”。基督作为人类的救赎主受死,因此所应许的复兴是因着祂的被钉而实现的。

  彼得这里所酝酿的观点,在彼后3:7-13中得到充分和最明确地展开。那一段经文里的新天新地,摆脱了罪恶和堕落,得到恢复。人类坠入罪中所导致的罪恶与堕落,曾摧毁了原先创造的完美(见赛65:17-25;玛4:8注释)。

  这段经文并不是一些人所想象的,教导说所有的人最后都会得救。这不是圣经的应许。但它的确表明最后是由公义,而不是由罪恶,来统治得赎和再造的世界。为基督徒真正悔改归正的经验提供了一个最有价值的目标,并且提供了在来生智慧和圣洁得以增长的更为广泛的盼望,超越基督教界有时所要强调的。

  上帝…所说。这句话既可理解为指“复兴的时候”,就是先知所预言上帝恢复的行动,也可以理解为“万物”,指上帝藉着先知所发应许的实现。这里明确宣布先知的话是上帝的信息。是上帝藉着众先知说话(见彼后1:21)。本节实际上相当于路1:70。

  上帝从创世以来。或“自古以来”。包括众先知所说许多不变的应许,点亮了历代上帝子民的盼望。因着儿子约翰的出生,祭司撒迦利亚看到了这些应许开始应验(路1:70)。救恩的计划在“创世”之前就已设立(启13:8)。

22 摩西曾说:‘主上帝要从你们弟兄中间给你们兴起一位先知象我,凡他向你们所说的,你们都要听从。

  摩西曾说。或“摩西确实说过”。此处和24节所暗示真先知的世系,展示了一位大先知来到的盼望。他要超过所有的先知。这可以从别人问施洗约翰的话中看出来:“你是那先知吗”(约1:21)?摩西以后的领袖没有一个“像”他(见申18:15;见下面“像我”注释)。他的工作标志着一个新的纪元:上帝的荣耀藉着神权体制,以及祂所设立的律法和崇拜仪式彰显。耶稣的来临又标志着另一个新纪元的开始。祂的国要在建立在个人的“新”心里(见耶31:31-34;来8:8-12)。

  像我。摩西引用了上帝对他的应许,就是将来会有一位先知兴起来“像你”(申18:18)。但这种相似之处到此为止,因为摩西即不是上帝的独生子,也不是代替人类受死的赎罪者,耶稣则是。

凡祂向你们所说的。这里彼得稍微变动了所引的申18:18,使之成为对听众的命令。

你们都要听从。即你们都要顺从祂(见约6:60注释)。

23 凡不听从那先知的,必要从民中全然灭绝。’

  必要从民中全然灭绝。彼得所引的《旧约》经文(申18:19),大致有这样的意思:“我必讨谁的罪”。彼得所替代的话是人们所熟悉的《旧约》字句:“那人就要从民中剪除”(见利17:4,9;参出12:15,19)。

24 从撒母耳以来的众先知,凡说预言的,也都说到这些日子。

  从撒母耳以来。这里提撒母耳的名字,可能是因为从他开始,以色列的先知才成批出现,尤其是与先知学校有关。在公元三世纪,《密西拿》的编者犹大哈拿西说撒母耳是“众先知的老师”(见斯特拉克和比勒贝克《新约注释》卷二第627页)。这可能充分代表了彼得时代流行的看法。

  到这些日子。不清楚彼得是在说“万物复兴的时候”(第21节),还是说他和听众生活的时代。他也许这两种想法并存,相信他所目睹的事件最终会导致末日的场景(参徒2:17)。

25 你们是先知的子孙,也承受上帝与你们祖宗所立的约,就是对亚伯拉罕说:‘地上万族都要因你的后裔得福。’

  先知的子孙。众先知带着他们的信息,特别是来到以色列人中的(见罗3:2)。

  所立的约。彼得在这里把亚伯拉罕的约(创12:3)与救恩的约等同起来,象保罗那样(加3:8)。尽管犹太人享有属灵的亮光和特权,但他们没能认出耶稣是弥赛亚。在各世代,尤其是现在,享有属灵特权的人也会有同样的失败。

  因你的后裔得福。引自创12:3。保罗称基督为亚伯拉罕的“子孙”,称所有忠心在基督里的人为亚伯拉罕的后裔(加3:16,29)。彼得的引言不那么明确,但是在引用时明显是指基督。

26 上帝既兴起祂的仆人(或作“儿子”),就先差祂到你们这里来,赐福给你们,叫你们各人回转,离开罪恶。”

  先差祂到你们这里来。犹太人领受福音的优先权是显而易见的。彼得还不明白福音传给外邦人的条件,但他的话说明他清楚信息首先是传给了犹太人的。保罗也采用这个顺序:“先是犹太人,后是希腊人”(罗1:16;参罗2:9,10)。他经常采用这种说法,以致它似乎成为一条公式(徒13:46;见徒9:19,20;14:1;17:1-3)。参《SDA圣经注释》卷四第29,30页。

  仆人(或作“儿子”)。pais(见第13节注释)。

  赐福给你们。这里所提到的福气伴随着基督的复活,涉及基督的大能。这种大能使人从罪恶转到基督里的新生命中。信徒的新生命是基督的复活所成就的(见弗2:4-6;西2:12,13)。

  回转,离开罪恶。原文动词是apostrephō,和与它相关的动词epistrephō一样,经常在七十士译本中翻译希伯来词shub(见第19节注释)。这句话不很明确。它既可以理解为基督使人从罪路回转,也可理解为基督祝福那些从罪路回转之人。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两种理解都是对的。救恩的福气只能来自圣灵恢复的大能、伴随着转离罪恶,悔改归正。

(选段)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