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圣经库 > 46哥林多前书 > 正文

哥林多前书11--SDA圣经注释

第 十一 章

提要:1保罗责备他们,因为在圣会中,4他们的男人祷告时蒙头,6女人祷告却不蒙头,17因为他们的聚会通常不是受益、而是召损,21以自己吃饭时的不恭敬态度领受圣餐。23最后保罗呼吁他们注意主当初的吩咐。

1 你们该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样。

  效法。mimētai,“模仿”。英语的“mimics”(“模仿”)即源于该词。本节与其说是第11章的引言,倒不如说是第10章的结语。保罗在要求哥林多信徒为了可能误解他们动机的人而放弃自己的欲望和爱好时,他只是要求他们做他自己所做的事。他首先用自己的榜样告诉他们应该如何对待上帝的旨意;然后他用本节的话语来总结有关吃祭偶像之物与参加偶像筵席的事(见罗15:1-3;林前8:13;林前9:12,19,22,23)。

  像我。每一个耶稣基督福音的执事都应能叫他的听众效法他跟随主的榜样。如果他做不到,他就有充分的理由省察自己的心,并恳求上帝使他能在凡事上为主而活,而不是为自己而活。保罗以基督为他的榜样,因此他完全能够奉劝哥林多信徒效法他的榜样。基督是全人类伟大的榜样。基督徒应当仰望祂的引导,只接受完全符合祂教训与榜样的事(见太16:24)。

2 我称赞你们,因你们凡事记念我,又坚守我所传给你们的。

  称赞。保罗总是尽可能地设法称赞信徒(见弗1:15,16;腓1:3-5;西1:3,4;帖前1:2-4,7,8;2:19,20)。有些事情保罗必须对他们讲,而他们又可能不接受。于是保罗在劝勉之前总是尽可能地称赞他们。虽然哥林多人在效法使徒的克己与协调的行为方面有些迟缓,但一般还是能小心遵守所教导他们的基督徒行为准则。然而保罗所指的可能是哥林多人来信中的某段文字,例如说我们旨在听从你的教导,所以希望征求你有关妇女在公共礼拜中蒙头问题的意见。

记念。关于教会中的某些做法,他们中间产生了不同的意见,因此一致同意请教他们的教师。

传。paradidōmi,是paradoseis的动词形式(见下条注释)。

  给你们的。paradoseis,“规则”,“原则”,“指示”,其他地方译为“遗传”(加1:14;太15:2等),直译是“传下来的东西”,不一定是世代相传的意思。保罗指的是他所教导哥林多信徒有关公共礼拜和个人行为的规则。他并没有在传给他们福音之后任凭他们自己制定有关教会秩序和社会生活的规则。他对他所建立的教会做了充分的工作,教导他们,使新的基督徒能有充分的把握在敬拜和日常生活中遵循主的旨意(见林前4:17;7:17;帖后2:15)。他这样做,给所有福音的执事树立了效法的榜样。要在教会各方面活动和社会家庭生活的事务上充分教育悔改信主的人,使他们满有把握地在涉及他们各方面福利的事上实行上帝的旨意(见《布道论》337-339页)。

3 我愿意你们知道,基督是各人的头;男人是女人的头;上帝是基督的头。

  我愿意你们知道。在答复有关女人蒙头的问题之前,保罗提请他们注意某些能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这个问题的事情。

  头。这里指“主”。

  男人。anēr,以别于女人。这里提到了三个层面的顺服。男人要承认基督为他的主;女人在承认基督为万有之主的同时,在家庭生活中也要承认她受男人的指导和保护。基督虽与父平等(见《约翰福音》第一章补充注释),这里仍说祂承认上帝为头。在平等之中仍有一个头。委员会中平等的委员们要选出一位主席。有人认为这是指基督在实施救赎计划中自愿降卑。详见林前15:25-28注释。丈夫的权柄和尊严取决于他在他的头基督面前的地位,因此妻子依赖她的丈夫实际上就是藉着丈夫而依靠基督。妻子依赖她的丈夫是上帝为了双方的好处而安排的计划(见《先祖与先知》58,59页)。但这种依赖丝毫没有降格的意思。正如教会不会因依赖基督而屈辱(见弗1:18-23;3:17-19;4:13,15,16),女人也不会因依赖男人而屈辱。

4 凡男人祷告或是讲道(或作“说预言”;下同),若蒙着头,就羞辱自己的头。

  凡男人。保罗在4-16节中讨论蒙头的题目,特别是与宗教礼拜有关的蒙头。我们从一开始就要说明,这是彼得所说保罗的“信中有些难明白的”(彼后3:16)段落之一。解经家一般都承认自己的不甚理解保罗的论述,及其应用的范围。他们似乎都认同保罗在这里是根据他写信时代和对象的风俗习惯,探讨礼仪,宗教礼节,与得体的基本原则。

  这个基本原则的某些方面无疑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表达方式,甚至在同一个地方也会随着时代而变化。《旧约》为此提供了很好的例证。当摩西来到燃烧的荆棘前时,上帝命令他:“当把你脚上的鞋脱下来,因为你所站之地是圣地”(出3:5)。这显然是当地的习俗,现在还是如此,通常用脱鞋来表示对圣地的尊敬。因此上帝要求摩西对圣地表现出通常的尊敬。然而并没有解经家下结论说,上帝给摩西的这条明令为全世界的宗教礼拜立下了先例,特别是东方国家。尊敬的原则依然是不可侵犯的,但表达尊敬的方式是随着地域和时代而变化的。

  同样,我们也可以把保罗在林前11:4-16中对哥林多人信徒的论述,理解为在当时特殊风俗的背景下,礼貌和宗教礼仪的原则。虽然我们没有古代的文献提供确凿的证据,证实哥林多或其他地方的蒙头习俗,但显然当时的习俗认定不蒙头对于男人是合适的,对于女人则是不合宜的。我们说的是“显然”,否则保罗的论据就没有意义了。根据合理的假设,保罗在这里探讨的是把一条原则应用到当时当地的风俗。我们只需按字面理解他的话的意义,不必下结论说他当时对原则的特别应用,要求我们今日也这样实行。这样的结论所依据的前提,即当时的风俗,将之作为他大量论述的基础是不合逻辑的。以这种前提来坚持这样的结论,就等于搬掉大楼的根基而利用悬空的建筑。

  还有一点可能与本段的论述有关。保罗宣扬福音新的光荣自由。这样的宣讲撒下了一颗基督教原则的种子,就是女性的尊严以及她们摆脱异教国家所有妇女的卑微地位。他宣布:“并不分犹太人,希腊人,为奴的,或男或女。因为你们在基督耶稣里都成为一了”(加3:28)。显而易见,一些皈依基督教的妇女歪曲和滥用了她们在福音里的自由,给教会带来羞辱。当基督教广泛传播引起人的嫉恨时,就产生了一种没有依据的诬告,说基督徒道德败坏。在保罗的时代,这种指责确实已经传开了。所以基督徒是多么需要“各样的恶事要禁戒不做”(帖前5:22),多么需要记住保罗的深刻劝勉,就是有些事虽然可行但不一定有益(林前6:12)。

  11:4-16中的所有论述都应依据这条总的引言来理解,免得我们一方面让今日许多地方的妇女承担她们所不应承担的痛苦担子,另一方面却使保罗显得不合时宜,没有为本世纪的读者提供信息。

  祷告或是讲道。这些是公共礼拜的重要内容。崇拜者在祷告时是会众的代表,代他们向上帝献上感谢,祈求,代祷。他在讲道时是圣灵的代表,向上帝的教会传达祂的信息。这里所提到的讲道无疑指受圣灵感东的人公开的宣讲和教训,因为先知就是在圣灵的感动下代表上帝说话的(见林前12:10,29;14:1,4,22;帖前5:20;参彼后1:21)。

  蒙着头。kata kephalēs echōn,直译为“披在头上的”。有人认为这里指的是犹太人参加崇拜在祷告或讲话时用四角巾遮头的行为。这种披巾在敬拜者进入会堂时戴在他们的头上。但不知这种习俗在保罗的时代是否已经形成。使徒不一定暗示哥林多教会的男人在祷告或讲道时要蒙着头。他提到这种情况似乎仅仅作为责备女人的背景。她们显然认为可以不蒙头而参加这里所提到的公共属灵活动。

  自己的头。既指“各人”的头基督(第3节),也按字面指男人的头,会因蒙头而羞辱。男人既为他主的仆人,若公开拒绝尊敬基督,就既羞辱了他的主也羞辱了他自己的头。哥林多是一个希腊城市,出于对希腊风俗的考虑,保罗教导说,在那里敬拜上帝的男人应当依照表示敬重的习俗,在上级面前拿掉头巾。男人不能像女人那样做。

5 凡女人祷告或是讲道,若不蒙着头,就羞辱自己的头,因为这就如同剃了头发一样。

  女人。本节根据当时的风俗说明在参加教会活动时两性的区别。

  讲道。《旧约》有好几处记载上帝赐给女人说预言的恩赐,让她们担任女先知服侍教会(出15:20;士4:4;王下22:14;尼6:14)。在新约时期,教会中也有女人说预言(路2:36,37;徒21:9)。哥林多的女人或许提出,她们既有祷告和讲道的属灵恩赐,就当和男人一样不蒙头(林前11:4)。有人也可能推论,福音的自由(见加3:28)已经解除了表明性别差异不同标志的义务。保罗揭露了这种推理的虚伪。

  不蒙。akatakaluptos,直译为“没有戴头巾”。用头巾遮头是女人的习俗,证明她们已婚,并表示谦卑。

  羞辱。鉴于古代妇女不蒙头就不外出,她若在公众场合不载头巾,特别是主持礼拜的时候,就会被认为是她和她丈夫的耻辱。哥林多女子不戴头巾公开参加教会的礼拜,给人的印象就是她不知羞耻、不谦卑,不以廉耻、自守为装饰(见提前2:9)。保罗似乎推论说,这样揭去象征她性别和地位的头巾,表明她不尊敬丈夫、父亲、一般女性和基督。

  剃了头发。短发有时是坏名声女人的标志。哥林多女子不戴头巾参加教会的公共礼拜,就可能被视为降格到低级下流女人的水准。

6 女人若不蒙着头,就该剪了头发;女人若以剪发、剃发为羞愧,就该蒙着头。

  就该剪了头发。这不大可能是一道正面的命令;意思似乎是:“她最好还是剪了头发”。换一句话说,女人如果想要像男人一样行事,为了相称起见,她就应该像男人那样把头发剪了。但这种做法被视为是耻辱,所以她还是蒙头为宜。

7 男人本不该蒙着头,因为他是上帝的形像和荣耀;但女人是男人的荣耀。

  形像。指男人受造时的状况(见创1:26,27)。如果男人戴着头巾或其他遮头的东西,那就是为奴或地位低下的标志。他戴着这样的标志是不恰当的。他的装束不应隐瞒他为上帝所指定作祂在地上代表的伟大事实。

  荣耀。doxa。原意是“意见”,“声望”,“承认”。根据它在七十士译本中的用法,《新约》的作者采用了doxa“荣耀”,“光明”,“辉煌”或“品格”,“所以表现的品质”(参约1:14注释;罗3:23)的意思。这里“上帝的荣耀”的意思似乎是只要男人在指派他的范围里行事符合上帝的原则,他本身就代表了上帝的荣耀,伟大和品格的形象。我们在这里看到上帝赋予男人的崇高职责。上帝使他作这个新造世界的头,“管理……全地”(创1:2)。上帝就这样计划藉着男人在宇宙前显示祂的智慧、仁慈、父母般的关爱,以及祂的保护和引导(见《基督教育之研究》33页;《先祖与先知》45页)。即使人类堕落并因此而丧失了主权,上帝仍计划让男人领导家庭的事务(见创3:16;《先祖与先知》58,59页)。圣经中并没有暗示从那时起这个秩序发生了变化,但哥林多教会的一些女人似乎想要改变它。

  男人的荣耀。对于女人,只用了“荣耀”一词,省略了“形象”,尽管她也是按照上帝的形象造的(见27节)。这里所说的是女人和男人的关系,而不是她与上帝的关系。女人愉快地接受上帝对于人类家庭的计划,从而反映了她丈夫的荣耀,并藉着她的丈夫而彰显上帝的荣耀。上帝为人类作出了这个智慧的安排(见《教会证言》卷三第483,484页)。女人是从男人而造的,是他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她所有的魅力,美丽和纯洁,都反映了男人的尊严和荣耀(见创2:22,23)。如果我们正确地理解保罗的意思,就应该保持这种关系。在哥林多教会,女人按着习俗蒙头出现在公众场合,就是体现了这种关系。

8 起初,男人不是由女人而出,女人乃是由男人而出。

  由女人而出。上帝先造了亚当,然后造了夏娃作他理想的伴侣(创2:20-23)。亚当是单独被造的;女人却不是这样。她是从男人而造的,被男人承认为他身体的一部分(见创2:23)。女人是由男人骨肉造的,是为他而造的,不是独立于他,管辖他的,乃是站在他旁边作他的“助手”。这是男人荣耀的一部分。

9 并且男人不是为女人造的;女人乃是为男人造的。

  为男人造的。本节重申第8节的真理。亚当和夏娃被造的记录,说明女人被造是对男人的补足。没有夏娃,亚当就有缺憾,因为他没有一个同类可以倾诉和分享生活的经历,所以上帝造了女人满足这个需要。她被造是为了男人的快乐和安慰。她不是奴隶而是伴侣;不应被视为下等,而应视为男人生活中的朋友和安慰者,分担他的忧伤,增进他的快乐,特别是在人类堕落以后归属于他(见创2:18-22;3:16;弗5:22-25,33;彼前3:5-7)。丈夫要成为家中的头和管理者;妻子要帮助他履行职责,在他痛苦时安慰他,并分享他的喜乐。她的地位肯定是光荣的,在某些方面因为她的服从而更加光荣。由于她的从属地位,她需要她丈夫的照顾和保护。

10 因此,女人为天使的缘故,应当在头上有服权柄的记号。

  因此。鉴于上帝在创造女人时所表达的旨意,以及祂有关夫妻关系的明令,她应当遵守在公众场合蒙头的惯例(见创2:18;3:16;林前14:34;弗5:22-24;提前2:11,12;多2:5;彼前3:1,5,6)。

为天使的缘故。这句话有不同的理解。有以下出于想象的解释:一,天使代表主持教会工作的长老或监督;二,天使代表基督徒聚会时在场的探子;他们如果看见女人在这种场合不戴头巾,就会散布对教会不利的消息;三,天使代表那些会迷恋不蒙头女人之美貌的恶天使。最简单的解释似乎是,保罗指在公共礼拜中在场的好天使;女人在他们面前应有合宜的装束和举止。对上帝的威严和伟大有着崇高认识的天使,在提说上帝的名时尚且敬畏地蒙着脸(见《传道良助》178页)。在基督徒聚会礼拜时任何不恭不敬的表现,不但是侮辱了创造主,也是冒犯了天使。天使乐意尊敬上帝,遵行祂的命令,承认祂的伟大和荣耀(诗103:20;参赛6:2,3;启4:8)。人类需要深得多地感受上帝的圣洁和伟大,以恭敬的态度接近祂,在凡事上严格遵行祂所显明的旨意(见诗29:1,2)。女人既然要遵从惯例,穿戴表示顺服的装束,以免冒犯天使,他们岂不更要提防冒犯天使所服从的万有创造主吗?

权柄。exousia,“权威”。可能指丈夫权威的标志,即头巾。女人戴着头巾,就是公开承认她们服从丈夫的权威。乐意遵从这个风俗乃是一个光荣的特权,表明一个女人在社会中受尊敬的地位;因为她属于他人,她可以要求得到她所属之人的支持和保护。

11 然而照主的安排,女也不是无男,男也不是无女。

  然而。保罗写下11,12节的话,是防止他在7-10节中所说遭到可能的误解。男人不要尝试把自己高举在女人之上,女人也不要设法让自己退居幕后。在基督徒的生活中,男女两性是相互依靠的。保罗到说男人为女人之首,及其在公共礼拜等事宜上的表现方式,他并不是说男人可以独立于女人。男人和女人是彼此为伴的。教会不只有男性,也有女性。他们同为上帝的儿女;在祂里面“并不分……或男或女”(加3:28)。男人和女人都不是独立的;他们并肩而立,相互依靠。这里说他们相互依赖,免得男人自视过高,看女人只为自己取乐,视她为下等,不给她应有的尊敬。

  照主的安排。两性之间的这种关系乃是依照上帝的安排和指示。上帝的旨意和命令是他们应当互相依靠,关心和促进对方的利益和快乐。每个人都是对方的福利所不可少的。他们在相处中应始终承认这个事实。男人离不开女人,女人也离不开男人。没有一方,另一方就不完整。这足以防止男人夸口。

12 因为女人原是由男人而出,男人也是由女人而出;但万有都是出乎上帝。

  由男人而出。指女人的起源,是从男人的肋骨而出的,成为他的助手,同伴和配偶(见创2:18,21,22)。人类违背上帝要求的致命之举,导致全世界的堕落。在此之前,上帝的计划是让女人与男人完全平等。但罪恶改变了这个计划,置女人于从属男人的地位(见创3:16;《先祖与先知》46,58,59页)。

  由女人而出。第一个男人亚当是上帝所直接创造的,女人并没有参与。但是以的每一个男人都是靠女人来到这个世界的。上帝选择用这个方法使人类繁衍。这应使男人敬重人类繁殖的过程。上帝在这个过程中使用男人和女人产生了另一个人。上帝会把感情投到那个人身上,使他有机会承受永生的赏赐(见创1:28;9:1,7;约3:16;约壹5:11;提后4:8)。

  出乎上帝。宇宙的万物都是上帝所创造和规划的,是为了祂的快乐而存在的(见赛43:7;启4:11)。罪恶破坏了上帝原来的计划;人丧失了被造时美丽和完善的形象与品质(见创1:26,27;《先祖与先知》64,65页)。救恩的计划是要恢复人起初的完美(弥4:8;《先祖与先知》68页)。男人和女人既知道上帝的手掌管万有,祂正在世上实行祂的旨意,就不可对上帝安排事务的方式有任的埋怨或不满。女人既认识到上帝引导的手,承认祂的智慧和慈爱,就会满足于上帝安排她的位置。作为回报,男人会谦卑地承认当前世界的不完美状况是罪的结果;他不会有任何虚伪的优越感。双方都应明白上帝是万物之源,女人因男人而存在,男人因女人而存在,都是出于上帝。这样明智而乐意地接受上帝所定的计划,有助于夫妻达到永不分离的理想,就象基督与教会的结合一样(见创2:24;弗5:22,23)。

13 你们自己审察,女人祷告上帝,不蒙着头是合宜的吗?

  你们自己。保罗探讨了上帝关于两性关系中谁为首的计划之后,再一次谈到女人在公共礼拜中不蒙头的是非问题。这里要求信徒查究自己的良心,不考虑可能影响他们思维的外在权威。

  合宜的。prepon,“相称的”,“合适的”,“恰当的”。 女人在公共礼拜中不蒙头,与圣会严肃的气氛不相称。即使只是因为当地的风俗,没有其他的原因,她也会分散其他崇拜者的注意力。她还会在可能目睹礼拜的异教徒心中留下错误的印象。

14 你们的本性不也指示你们,男人若有长头发,便是他的羞辱吗?

  本性。这里指事物的常规,就是人们所普遍接受的惯例。在保罗的时代,犹太,希腊和罗马的男子习惯留短发。在以色列人中,男人留长发被视为耻辱,除非是他发誓做拿细耳人(见民6:1-5;士13:5;16:17;撒上1:11;见民6:2注释)。

15 但女人有长头发,乃是她的荣耀,因为这头发是给她作盖头的。

  荣耀。保罗推论说,人出自本能地认为(见第14节注释)长发是女人的装饰,正如短发是男人的装饰一样。

  盖头。peribolaion,直译为“围着的”。保罗并没有说女人留了长发就可以不戴头巾。第6节清楚地表明不蒙头的女人仍留有长发。保罗说女人若不蒙着头,就该剪了头发。他似乎主张长发本身就是要蒙头的理由。

16 若有人想要辩驳,我们却没有这样的规矩,上帝的众教会也是没有的。

  辩驳。philoneikos,“喜欢争论的”。讲完有关这个题目的所有话语之后,哥林多教会中可能仍有人觉得自己有权拒绝女人蒙头的教训,或把与保罗的劝诫相反的教训强加于教会。这样的人应该认识到上帝在带领着全体教会,而不是带领个别的人。当信徒的团体遵照上帝灵感的指示行动的时候,个人的主张应当服从教会的声音(见《给传道人的证言》第30,476页;《教会证言》卷五第534,535页;《教会证言》卷四第239,256,257页;《教会证言》卷九第257,258页)。这并不是排斥个人私下单独地学习和研究真理;反之,是鼓励信徒“查考圣经”,装备自己,为真理作见证。但如果有人产生了不符合圣经的观点,那就该放弃,因为他知道凡与圣经矛盾的信念或观点是没有光明的(见赛8:20;约5:39;提后2:15)。

  我们。就是众使徒,即上帝所任命的教会领袖。

  没有这样的规矩。众使徒从来没有教导或认可女人在公共礼拜中不用蒙头。其他地方的基督教会,特别是在犹大,女人不蒙头是不参加礼拜的。这一点应解决了有关哥林多女人的问题。不遵守其他教会的惯例会造成误解或冒犯。应当尊重大多数信徒的观点和做法,不要受少数固执己见的哥林多信徒所影响。这条原则总是正确的;一个人或几个人不应认为自己的意见高于全体教会的意见,企图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大多数人,而不顾圣经的教训和教会的惯例(见徒15:5,6,22-29;《教会证言》卷九第260,261页)。

17 我现今吩咐你们的话,不是称赞你们;因为你们聚会不是受益,乃是招损。

  我现今吩咐你们的话。指下面有关圣餐礼合宜举止的话。

  不是称赞你们。保罗不能称赞他们,因为他们态度固执,礼拜的装束不合宜,特别是参加圣餐礼的时候。教会中的纷争说明有人希望获得超过上帝所能提供给祂子民的自由。坚持个人意见的根源往往是人的骄傲。这是撒但的精神。他在天上发动战争,就是为了证明他是对的,上帝是错的(见赛14:12-15;启12:7-10)。

  不是受益。信徒定期聚集是为了在属灵上提高,并鼓励参与的人以更大的信心和盼望去面对人生的战斗。使徒非但没有表扬他们的行为和他们对教会礼节的遵守,却发现需要责备他们。他开门见山地指出他们的聚会不是受益,乃是招损。接着他解释这句话,说明他们如何因错误的行为而剥夺了圣餐礼的神圣性和属灵性。

18 第一,我听说,你们聚会的时候彼此分门别类,我也稍微的信这话。

  第一。保罗已经讨论了哥林多教会因信仰和做法的差异而引起的结党纷争(见1:10-12)。他在本节可能是指分派举行圣餐的聚会习惯。这种分派是首先要责备的。他在第12和14章中讨论了第二个需要纠正的问题,就是对不同属灵恩赐的性质和用处的误解。

  我听说。直译为“我正听说”或“我不断听说”。保罗无疑一再得到报告。他的心为他所帮助建立的教会负着重担。凡破坏他们秩序的任何事情都使他伤心(见加3:1;4:19;参腓1:7,8;西1:24)。

  分门别类。schismata(见林前1:10注释)。圣徒聚会时本应存在的团结和谐的精神消失了(见上述“第一”词条)。

  稍微。这个词缓和了保罗对他们这方面行为的批评,表明他对他们评价较高,没有完全相信有关他们纷争情况的报告。

19 在你们中间不免有分门结党的事,好叫那些有经验的人显明出来。

  分门结党的事。haireseis,单数是hairesis。Hairesis原意为“选择”,后有“选择的”、“见解”之意,再后表示一群有特殊见解的人,一个宗派,或一个党派。该词在本节可能指各种见解,并无贬义。当一批不同背景的人组合成基督徒团体的时候,他们对真理的见解肯定有所不同。这种对福音原则不同程度的理解会导致辩论。辩论有可能产生良好的影响,不一定导致分裂。

  有经验的人。就是乐意顺从上帝并与祂合作的人。教会的分派暴露了那些不安分、有野心、心怀不满的人,就是那些不愿受圣灵引导,我行我素,固执己见,不愿为教会的平安和谐而放弃自己见解的人。要躲避这种人(见罗16:17注释)。另一方面,也有人承认自己本性的罪恶、不愿意信任自己的任何见解,且认识到被未悔改之肉体的愿望,欲念和倾向影响的危险。这些教会的信徒宣称自己愿意平安快乐地遵守上帝的一切教导(见罗8:14;加5:16,17,19-26)。当震撼世界的大事导致世界历史的结束时,所有的人都要表明自己效忠的对象。那时许多平时不起眼的效忠真理的人将要象黑夜中的明星那样发光(见《教会证言》卷五第80,81页)。

  显明。哥林多教会中存在一些不与基督同心的人,必然造成信仰上公开的分歧,从而激发信徒更热切地追求认识上帝的旨意,并导致暴露拒绝接受圣灵引导的人(见路2:34,35;约壹2:18,19)。教义分歧的存在,以及有关教会工作正确方法的不同见解,就这样成为教会的筛子,把糠皮和麦子分离开来。

20 你们聚会的时候,算不得吃主的晚餐;

  聚会。指圣餐礼。

  算不得吃。即无论目的如何,在这种情况下是不可能遵守圣餐礼的。他们是聚餐而不是吃圣餐。不是因为缺乏设备,而是因为缺乏必要的属灵气氛,和正确认识圣餐礼意义的属灵眼光。哥林多信徒不该以为在这样的时刻允许这种行为是与圣餐礼相和谐的。贪婪、自私和放纵与基督的精神是截然不同的。祂为拯救罪人曾离开天庭的快乐,放弃自己的一切(见林前11:21,22;约3:16;腓2:6-8)。

  主的晚餐。kuriakon deipnon,指奉献与主的晚餐或主所设立的晚餐,或兼指二者。早期的基督徒习惯在圣餐之前先举行所谓的“爱宴”,即agape。其整个过程就这样成了对最后逾越节晚餐的纪念,也就是基督所设立的圣餐礼(见太26:17-21,26-28;林前11:23-26)。“爱宴”就是人人都贡献食物与其他信徒分享,表明基督教会里的爱的团契,不分社会等级,人人平等。聚餐之后举行圣餐,表明所有的人都分享上帝给祂子民的恩赐,既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大家都一视同仁。这种习俗在教会里一直延续到第4世纪末,才发现有必要将爱宴与圣餐分开。见《SDA圣经注释》卷六第45页。

21 因为吃的时候,各人先吃自己的饭,甚至这个饥饿,那个酒醉。

  自己的饭。由于哥林多教会内部发生的分门结党,作为基督真门徒特征的相爱精神和兄弟情谊在某种程度上消失了。这种不幸的状况也表现在圣餐礼的聚餐上。每一个参加的人带来自己的食物,各吃各的,不想与别人分享。富人吃大餐,穷人则往往没有什么吃的。这个为纪念爱的最高表现而设立的晚餐,竟变成私人的宴席,毫无意义,就像各人在自己家里所行的。这就给神圣的圣餐礼带来了耻辱。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教会内部的分裂。各派的人可能因为自己的骄傲而分开吃,不肯在主的桌前分享,降卑自己。

  饥饿。指望富足弟兄爱心的穷苦信徒,来赴宴时原相信自己的需要能得到满足,但富人的自私和非基督化骄傲使他们失望了。

  酒醉。methuo,表示滥用酒精而失去自制。保罗指出哥林多信徒在这些聚餐中吃喝过度,结果他们所谓的圣餐纪念礼成了一场闹剧。

  人们可能会奇怪,生活在使徒时代的基督徒,曾受到保罗的亲自教导,居然会歪曲圣餐的性质和宗旨,模仿他们从前的异教娱乐。要记住哥林多信徒放弃异教并不久。他们曾习惯于在崇拜假神时狂宴滥饮。他们很容易想象主的圣餐也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庆祝。分门结党破坏了他们的属灵经验,蒙蔽了他们的眼睛,败坏了他们举行圣餐的的礼节。哥林多信徒的这种经历表明新的基督徒需要长期谨慎的教诲,和智慧合宜的领导与监督,直到他们牢牢地扎根于福音的基本真理上。与非基督教的信念和行为妥协,一定会导致离开福音的纯洁和朴素(见申7:1-4;18:9-14;林后6:14-17)。

22 你们要吃喝,难道没有家吗?还是藐视上帝的教会,叫那没有的羞愧呢?我向你们可怎么说呢?可因此称赞你们吗?我不称赞!

  难道没有家吗?如果他们聚集只是为了领受自己的饮食,倒不如在他们自己的家里吃了,免得羞辱上帝的圣工。

  藐视。你们为满足自己派别的骄傲和自私的食欲而置原则于不顾,难道你们就这样藐视各地所有信徒的普遍做法吗?

  没有的。穷苦的人因教会中许多人在圣餐礼中冷漠的行为而雪上加霜。在这样的场合不供给穷人,不仅暴露了他们的窘境,而且表明这样行的人完全没有做好参加圣餐礼的准备。

  信徒如此藐视神圣崇高的圣餐礼,让嫉妒,贪食,骄傲和对穷人的冷漠占据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应当受到最严厉的责备。如此行的人表明他们完全没有耶稣的精神。祂爱所有的人,没有偏心。祂温柔地对待羊群中的不幸者(见利19:10;诗41:1;72:4;132:15;箴14:21;赛14:32;58:7;太26:11;路14:13;雅2:5)。藐视穷人,因他们缺乏今生物质的财富而忽视他们,这在上帝看来就是亏待祂。凡这样对待穷人的人,表明他们完全误解了上帝国度的原则(见太25:40-46;《教会证言》卷二第24-29,34-37页)。为穷苦,患疾和年老的人服务,乃是基督教的实际行动。

  不称赞。使徒百般寻索,仍没有从他们遵守圣餐礼的方式上发现有值得称赞的地方,反之他们却有许多需要指责之处,所以他要在后面的23-30节中对圣餐的宗旨进行说明。

23 我当日传给你们的,原是从主领受的,就是主耶稣被卖的那一夜,拿起饼来,

传。保罗曾忠心的把主所启示他有关遵守圣餐礼的方式传给他们。鉴于他们缺乏对圣餐礼真正意义的认识而导致现在的混乱,保罗阐述了耶稣和祂的门徒在耶路撒冷的楼房上第一次举行这礼节时的严肃状况(见路22:13,14)。

从主领受的。基督设立圣餐礼时保罗并不在场。但他不仅从其他的使徒或教会传统中得悉,而且直接从救主的一次启示中领受(见林后12:7;加1:12)。

  被卖。出卖基督的阴谋正在实施,但还没有实现。耶稣当时正在教导门徒遵守这纪念祂受死的礼节;祂的敌人正要实行抓捕祂的计划。圣餐礼上的庄严与感伤同哥林多信徒爱宴上的疏忽和轻率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基督在被卖的那个晚上遭遇了人类所忍受最痛苦的经历。在祂死敌手中的迫害和审讯本已难以承受,但所信任之朋友的背叛和离弃给祂带来更大的精神痛苦(见伯19:21;诗38:11;亚13:6;约13:21,26,27,30;《历代愿望》655页)。保罗藉着提醒哥林多教会那痛苦之夜的事件,无疑是要让他们认识到圣餐礼的神圣性质,从而教导他们,那以贪食醉酒和骄傲排他的形式来纪念圣餐礼是完全不合适的。为了深刻地理解圣餐礼的意义,我们需要思考当时的背景情况。其中一个自称是救主朋友的人对祂的背叛(见诗41:9),使我们的心对祂深表同情。

  拿起饼来。就是为逾越节晚餐所准备的饼(见太26:26注释)。

24 祝谢了,就擘开,说:“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舍(有古卷作“擘开”)的,你们应当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

  祝谢了。eucharisteo。“Eucharist”(圣餐)一词即源于此。有些神学家用“Eucharist”指圣餐,作为对上帝的所有恩赐的感恩祭。第二世纪一些教会的教父用该词指圣餐礼中的饼和杯。马可在圣餐礼的记录中用eulogeo表示“赞美”或“称颂”。《马太福音》用了eulogeo;《路加福音》在这里用了eucharisteo(见太26:26;可14:22;路22:19)。这两个词的意思相似,就是通过感谢承认上帝的怜悯和慈爱而奉献这饼。

  掰开。基督意味深长地掰开那饼,神秘地象征祂为人类所遭受的一切苦难,从那时起“直等到祂来”(26节)。掰饼之举主要表示祂即将为我们所受的苦难。

  这是我的身体。关于这个比喻的意义见太26:26注释。领受掰开之饼的属灵意义必须从人类起初完美的景况,他的的堕落和他藉耶稣基督的救赎来理解。人类本来是按照上帝的形象造的,在形体和品格上都像;他的思想与上帝的旨意相和谐(见创1:26,27;《先祖与先知》45页)。他直接与上帝和众天使交往,靠生命树的果子维持生命(见创2:15,16;《先祖与先知》47,50页)。但当他犯罪以后,这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他丧失了与上帝直接交通的特权;他不再与上帝的旨意和谐,思想扭曲了,恐惧代替了爱(见创3:8,10,12;赛59:2;耶17:9)。人类自己找不到回归上帝和幸福之路,他无法逃脱撒但的魔爪,注定要永远灭亡(见耶13:23;《先祖与先知》62页)。上帝本着祂无法理解的怜悯藉着祂的儿子显示祂自己,使人类身上能够恢复祂的形象(见诗2:7,12;40:7;约14:9-11;林后5:19)。

  天父本着祂的智慧通过祂的儿子与人类说话,所以圣子被称为上帝的道(见约1:1-3,14;《历代愿望》19,22,23页)。信徒通过研究和吸收上帝的道保持与上天的交通,过属灵的生活。耶稣把这样吸收祂的话语比作吃祂的肉和喝祂的血(见约6:47,48,51,54-58,63;《历代愿望》)。掰开的圣餐饼含有奇妙的真理。正如人类肉身的生命来自上帝,悔改相信的罪人也从上帝的道耶稣身上获得属灵的生命。肉身的食物是藉着上帝的能力和恩典供应全人类的。摄入人体的肉身食物通过消化的过程转变为大脑,肌肉,神经和骨骼等组织,也就是人体本身。人的身体就这样与他的食物同化。同样,通过研究而吸收上帝的道,并靠着上帝的能力使自己的生活与这道和谐的人,是从悖逆和不断违抗上帝,只为自己利益的人,变成有爱心而顺服的上帝儿女,其人生的宗旨就是反映他创造主的形象(见《历代愿望》660页)。人类的这个宝贵经验只有藉着耶稣身体的掰开才能实现。

  舍。有文本为“擘开”。

  记念我。这句话表明祂今后将不再同祂的门徒吃这个晚餐。为了让人认识到悖逆的可怕性质,上帝要希伯来人献祭。但是这些祭牲本身不能改变献祭之罪人的品格;它们只是向他指出将来的救赎主,要用自己的身体作出伟大的牺牲,使人与上帝和好的。设立圣餐礼替代纪念出埃及的逾越节,不是作为祭牲,而是要形象地提醒信徒,上帝儿子这个人类伟大的牺牲为他所成就的一切(见来9:25-28;10:3-12,14)。

  基督的牺牲是完全的,所以只能一次献上。但为了使祂的牺牲在一切藉着祂寻求赦免的人身上生效,耶稣复活以后就在天上成为人类的大祭司,呈献祂为悔改的罪人身体掰开所作牺牲的功劳,“直等到祂来”(林前11:26;来4:14-16;7:24,25;8:1,6;9:11,12,14,24)。当救主在天上为我们供职,在天父面前提出祂完全的牺牲时,祂要求祂在地上的子民遵守圣餐的礼节,将救赎的奥秘时常摆在他们面前。

25 饭后,也照样拿起杯来,说:“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约,你们每逢喝的时候,要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

  饭后。无法确定这个新礼节出自逾越节礼节的哪一点(见约13:2注释)。这将是一个全新的礼节,不是逾越节筵席的延续。逾越节在基督受死时就失去了意义。

  照样。即抱着同样严肃的态度和同样的宗旨,教导同样的伟大真理;也表明主邀请门徒喝这杯时也是先祝谢的(见太26:27;可14:23;路22:17)。

这杯。用容器来代表其中的东西。杯里装的是逾越节“没有发酵的”酒(见太26:27注释)。

用我的血。按《旧约》的惯例,双方的协议要藉着宰杀一只动物而确认和生效。有时动物被切成块,立约的各方在切开的动物中间走过,表明他们立誓效忠约中的条款(创15:9-18;耶34:18,19)。上帝和以色列人所立的旧约就是藉着动物的血确立的(出24:3-8)。上帝和人所立的新约,完全依赖上帝的应许,是藉着耶稣的血生效的(见来10:12,14,16,20;《先祖与先知》371页)。悔改并接受上帝救赎的计划的人因而进入了新约。他藉着喝圣餐的酒,表明自己以感恩的心接受了救赎的计划。这酒代表代表基督确立新约的血。

  约。diathēke,“契约”,“协议”,“安排”。在本节中diathēke指上帝与人所立的约。藉着基督的牺牲受死所达成的和解,上帝要将永生赐给一切相信基督的人(见约3:16,36;5:24;约一5:12)。这种拯救人类的安排显然在耶稣降世之前就已经实行。亚伯拉罕等人就是因为相信所应许的救赎主而得救的(罗4:3,16-22;来11:39,40)。那么为什么说是“新”约呢?这不是指订立的时间,而是指藉着基督的血而生效的时间。关于旧约与新约的关系,见结16:60注释。

  每逢。上帝已经规定了遵守逾越节的时间和次数(出12:1-20),但圣餐却没有这样的规定。庆祝的次数由信徒自行选择。那些爱上帝并知道自己始终非常需要祂的人,自然乐意经常参加这个礼节。

  为的是记念我。在珍视永生的人心中,决不可忘记髑髅地的伟大事实及其所有的意义。赎民将千秋万代学习救恩的科学。真正的基督徒在等候他们的主再来的时候,将愿意多加思考这无穷的主题(见《教育论》126页;《历代愿望》659页)。

26 你们每逢吃这饼,喝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祂来。

  每逢。见第25节注释。

  表明。kataggello,“宣布”,“声明”。基督徒藉着参加圣餐礼向世人宣布,他们相信基督的救赎工作和祂的复临。救主所说“直到我在我父的国里同你们喝新的那日子”(太26:29)的话,鼓励跟从祂的人透过试炼与患难,展望那荣耀的日子。那时祂将回来接祂的子民离开这罪恶的世界,到那永远快乐和平安的居所(见《历代愿望》659页)。这句表明救主之死的话意味着圣餐不应秘密举行。公开遵守往往会给在场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节表明在圣餐礼时所有的信徒都要吃饼喝杯。饼和杯不能只由主持的人领受。信徒藉着吃喝象征性的饼与杯,宣布他们相信基督流出的血和掰开的身体所实现的完全和解,相信祂会回到这个世界接祂的子民到祂那里去(约14:1-3)。只要世界存在一天,全体信徒都要遵守圣餐礼,直到所有的信徒与耶稣面对面相见。那时不再需要举行什么仪式来纪念祂,因为大家已经看见祂的真体(约壹3:2;启22:4)。就如在摩西时代的会幕中和后来在耶路撒冷的圣殿中所献的祭,多世纪以来一直预表耶稣的死,直到基督第一次降临,举行圣餐礼是要宣告祂为人类的罪所付出了代价,“直等到祂来”。

27 所以,无论何人,不按理吃主的饼,喝主的杯,就是干犯主的身、主的血了。

  所以。鉴于上面所说圣餐礼的宗旨。

  不按理。对所纪念受苦牺牲的救主缺乏应有的尊敬。不按理指不适当的举动(见21节),或对基督的赎罪牺牲缺乏活泼积极的信心

  干犯。凡不认识自己无限亏负救主,轻忽地对待纪念基督之死的圣餐礼的人,就是犯了对祂不尊敬的罪。这种态度就像那些定主的罪并把祂钉十字架的人。对圣餐礼表现出这种态度的人,就是拒绝他的主,因而与那些钉祂十字架的人同罪。

28 人应当自己省察,然后吃这饼、喝这杯。

  自己省察。在领受圣餐之前,信徒应当藉着祷告认真省察自己的基督徒经验,确认预备好领受圣餐向一切与上帝有良好关系的人所提供的福气。他要扪心自问,有没有天天经历向罪死和在主里新生,在与罪恶所作的斗争中获得胜利,对别人的态度是否正确。要省察个人献身的习惯,以及言语,思想和行为,包括一切影响获得反映耶稣形象之品格的事情(见林后13:5;加6:4)。基督徒虽然每天需要自省,放弃一切违背上帝旨意的事物(见路9:23;林前15:31;《教会证言》卷七第252页),但圣餐礼却是公开表明新决心的特殊场合。关于洗脚礼如何帮助信徒做好必要的准备,见约13:4-17注释。

  然后。信徒在仔细省察了自己的生活与救主的关系之后,可以带着喜乐感恩的心来到圣餐桌前,领受被钉的救主对于他的全部意义。

29 因为人吃喝,若不分辨是主的身体,就是吃喝自己的罪了。

若不分辨是主的身体。有文本在本句前面还有“不按理。”

罪。krima,“惩罚”,不一定指恶人将来最后的惩罚。如30,32节所提到的,不按理领受圣餐的人会招惹上帝的不悦和惩罚。

  分辨。diakrino,“区分”,“区别”。这里可能指哥林多信徒不辨别普通的饭食和神圣的圣餐礼节,不区分日常的饮食和特别提醒他们基督赎罪牺牲的圣餐。纪念历史的普通事件与纪念使罪人重得上帝悦纳的牺牲是大不相同的。信徒不可把圣餐礼只看作对某一历史事件的纪念。它确是一个纪念,但意义不止如此。它提醒人类上帝为罪所付出的代价,以及人类对救赎主的亏欠,也意味着信徒有责任时刻牢记要公开见证他信仰上帝儿子的赎罪牺牲(见《历代愿望》656页)。

30 因此,在你们中间有好些软弱的与患病的,死(原文作“睡”)的也不少。

  软弱的,与患病的。解经家通常认为这些形容词是描写肉体的疾病和痛苦。在哥林多圣餐礼之前爱宴上的放纵和贪食,可能导致了这里所说的疾病。罪就是不顺从,会产生苦难和死亡。

  死(原文作“睡”)。koimaomai。圣经常常用睡来表示死亡(约11:11,12;徒7:60;林前7:39;15:51;帖前4:13-15)。贪食醉酒会带来报应的,就是疾病和死亡。这个警告适用于哥林多信徒在爱宴上所表现异教性质的放纵,但也适用于所有类似放纵的情况。这句话的应用还止于此。它与遵守圣餐礼本身的疏忽是分不开的。人在圣餐礼上的轻忽,表明他缺乏对基督苦难的尊重,因而失去了上帝希望给他的福气。他还可能忽视上帝的其他命令,从而为自己带来疾病和苦难,甚至死亡。

31 我们若是先分辨自己,就不至于受审。

  分辨。diakrino,“区分”,“区别”。参29节。该词表示自我判断,按照上帝的标准分析自己的道德状况。如果信徒抱着敬畏的态度严格省察自己参加圣餐礼的态度和举止,就不会被上帝定罪了。

  受审。指受上帝审判。正确的自省能救信徒免受上帝的审判。哥林多信徒的经验记在圣经上是为了让我们学习。如果基督徒能记住早期教会的这个经验,谨慎省察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动机,他们就会从参加圣餐礼中获得更大的福气,免得招惹上帝的不悦。

32 我们受审的时候,乃是被主惩治,免得我们和世人一同定罪。

  受审。救主允许苦难临到哥林多人信徒,是因为他们在圣餐礼上的疏忽。这是主对他们失败的一种怜悯。管教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他们继续犯这样的罪。今生“被主惩治”对我们是有好处的,会把我们从不符合上帝旨意的道路引到蒙祂悦纳的道路上,而不是继续在罪中以致永远沦丧(见林前5:5;提前1:20)。苦难会洁净和提炼真信徒的生命(见来12:5-11)。

  和世人一同定罪。这是指最后定罪的审判,不再有宽容的时期。“世人”包括一切不肯悔改罪行,在上帝面前自卑,接受耶稣为他们救主的人。这些人被判处永远的死亡(见诗34:16;结18:24;玛4:1,2;帖后1:8,9)。

33 所以我弟兄们,你们聚会吃的时候,要彼此等待。

  等待。关于本节有两种看法,似乎都合理。有的解经家认为这是指哥林多教会在圣餐礼(见45页)以前的爱宴。其他人则认为这只是指圣餐礼本身。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是对已经发生的混乱与自私现象的警告。有些人醉酒,有些人忽视穷人,这都是与基督的精神相违的(见21,22节)。在与敬拜上帝有关的每一件事上,祂都要求秩序和属天的精神(见14:33,40)。圣餐礼是教会中最严肃的礼节,不可有骄傲、自私、贪婪或放纵的痕迹。信徒的思想必须集中在基督和祂的牺牲上,不可被任何肉体的思想和行为所占据。

34 若有人饥饿,可以在家里先吃,免得你们聚会,自己取罪。其余的事,我来的时候再安排。

  饥饿。指平时对肉身食物的需要,而不是指在属灵上对生命之粮的需求。圣餐礼不是为了满足人肉体的饥饿,而是为了纪念世界上最伟大最严肃的事件。它不是一个宴席。如果所有的信徒都能谨慎遵从本章有关圣餐礼的教导,这个礼节就会充满安慰和高尚圣洁的喜乐(见《历代愿望》660,661页)。

  其余的事。哥林多信徒显然还提出了其他问题。保罗觉得这些问题最好还是等他到哥林多以后再解决。这句话表明他打算再次访问哥林多,他是去了,但那是在他写另一封信之后(见《SDA圣经注释》卷六102-104,822页)。

  本章强调在所有与崇拜上帝有关的事上需要非常谨慎。崇拜者应当带着纯洁的动机和良心来到祂面前,愿意荣耀祂并接受祂等着要赐予的福气(见诗24:3-5;29:2;95:2,3,6;100:4;约4:23,24)。

(选段)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