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圣经库 > 58希伯来书 > 正文

希伯来书 01--SDA圣经注释

第一章

提要:1 基督在这末世从天父那里降临我们。4 祂的身份和职位超过众天使。

1 上帝既在古时藉着众先知多次多方地晓谕列祖,

上帝。这封书信没有通常的开头问候语,就直接开始讨论教义(见其他《新约》书信的开头语;见《SDA圣经注释》卷七387页,《希伯来书》序言)。希腊原文中“多次”放在“上帝”之前。见下面“晓谕”注释。

既在古时。无疑指《旧约》的全部启示。

众先知。见太11:9注释。

多次。来自上帝宝座的充足亮光不能一下子都照耀在人身上,而是一点一点根据人的接受能力逐步赐下的。

多方。上帝藉着口头和书面的语言,采用比喻和其他形象的手段说话。不论用什么方式,都是上帝在说话(见下面“晓谕”注释)。

晓谕。作者强调是上帝藉着众先知说话。一卷圣书可以冠上以赛亚,阿摩斯或但以理的名字,但上帝是真正的作者(参约5:46,47)。上帝藉着旧约时代的先知进行启示,并不排除祂以后在需要的时候可能还有更大的启示。在旧约时代,藉着在祭坛上献羊羔表达对将来之救赎主的信心,是非常恰当的。但是在基督降临以后,继续这样的献祭就不合适了。这样做非但不能表示信心,反而表现出不信。预表基督来临的仪式和礼节必须予以取消,代之以其他表达相信基督已经来临的方式。为了使相信上帝的人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天上来的新启示。

基督教要求以色列人放弃日久岁深的繁文缛节,接受在外表不能与旧仪式相比的新礼节,切断与圣殿庄严崇祀的联系,这对许多人来说,无疑不仅意味着放弃过去所有的经验和启示,而且是他们宗教生活的结束。第一世纪的犹太人和他们的父辈一直是献祭的。上帝也接纳了他们的崇拜。继续进行上天所如此祝福的仪式难道有什么坏处吗?他们记得上帝曾如何指示摩西建造圣所。上帝如何让火从天降下,点燃祭坛上的木头,从而嘉纳了圣所的奉献礼。这个宗教既然对亚伯拉罕,摩西和以利亚大有好处,那也一定对他们是有好处的。

要改变千百年形成的习惯是很困难的。要在几年的时间里彻底改掉一个民族的习俗是难上加难。从犹太教到基督教的过渡特别困难,因为变化必须通过领导人来完成。而这些人在大多数人看来,是不与坚持习俗的人格格不入的。所以转化期是一个非常困难的时期。需要很多的智慧和智慧的劝导。无疑经常会有人发问:既然上帝现在不要求献祭,不悦纳祭祀,为什么古代伟大的义人将献祭的制度教导以色列人?他们难道没有献祭吗?他们难道不是遵循上帝的特别指示吗?保罗和其他使徒算什么,竟然要改变古代的习俗和制度呢?犹太人可能尖锐地责问使徒,他们是否认为自己比古代的先祖与先知更加伟大(参约4:12)?

《希伯来书》一开始就回答了这些问题。古代伟大的领袖们并没有错。他们是受上帝所引导的。他们是上帝的仆人。他们说话是代表上帝的。他们没有随从人的花言巧语。《希伯来书》采取这样的立场,自然会得到人们的信任。因为他们认为古代的伟人和先知是上帝所引导的。

列祖。指“祖先”,“先辈”。

2 就在这末世藉着祂儿子晓谕我们;又早已立祂为承受万有的,也曾藉着祂创造诸世界。

这末世。即“当代”。圣经作者有时把与基督第一次降临有关的事件说成是发生在“末世”的(见徒2:17;来9:26;彼前1:5注释)。

藉着祂儿子。参但7:13;启1:13;约1:1注释。

早已立祂。上帝的旨意是永恒的。所以很难确定这件事在历史上所发生的时间,但有可能是在祂“坐在高天至大者的右边”时生效。

第1节说到圣父。第2节说到圣子。《希伯来书》的作者说到圣子,就牵涉到他的主题。基督既然要取代摩西所设立的祭司制度,就必须证明祂比摩西伟大,否则祂就无权废除摩西所设立的制度。所以这里指出基督为上帝。

为承受万有的。耶稣来到世界的时候,“脱下了王袍,摘下了王冠”(《证言》卷九68页)。“祂把权杖交还到圣父的手中,从宇宙的宝座上下来”(《历代愿望》22,23页)。祂升天以后,恢复了祂道成肉身之前与天父所共享的地位(见《使徒行述》38,39页;参《证言》卷八268,269页)。希伯来人应该明白圣子的真正地位。《旧约》的作者并没有清楚地分辨上帝的位格。以色列人曾得到教诲:“以色列啊,你要听!耶和华我们上帝是独一的主”(申6:4)。他们需要明白,弥赛亚与圣父是同坐宇宙宝座的。见《约翰福音》第一章补充注释;参林前15:24-27注释。

也曾藉着祂创造。这里说圣子是圣父的合作者,是创造大工的积极参与者(见约1:3;西1:16,17注释)。

诸世界。aiones.见太13:39注释。指藉着基督所创造的整个宇宙体系,就是“万有”(来1:3),包括“能看见的,不能看见的,或是有位的,主治的,执政的,掌权的”(西1:16;17)。

上帝藉着基督创造了诸世界。基督不是上帝的工具,而是上帝的同工。从这里可以看出,上帝是有分工的。将要成为人类救赎主的那一位也是人类的创造主。正因为祂是创造主,所以祂能使人成为“新造的人”(林后5:17)。

当我们想到上帝所创造的浩瀚宇宙,和围绕这个上帝宝座的无数星球时,我们不仅对上帝有了更宽阔的认识,而且会与诗人同说:“人算什么,你竟顾念他?世人算什么,你竟眷顾他?”(诗8:4)。我们上帝的智慧,知识和能力是奇妙的。祂的慈爱更是奇妙的。因为祂创造和托住万有,并邀请人与祂共享荣耀。

3 祂是上帝荣耀所发的光辉,是上帝本体的真像,常用祂权能的命令托住万有。祂洗净了人的罪,就坐在高天至大者的右边。

祂是。希腊语为on.表示永远存在(见启1:4注释)。相关的动词en在约1:1中表示同样的意思(见该节注释)。基督并不是“太初”才有的。祂本已存在。当祂来到这个世界时,这位原已存在的主成了肉身。祂原来并不是肉身的(见约1:14注释)。

荣耀。见罗3:23;林前11:7注释。上帝的荣耀是祂一切特性的汇总。有一次,摩西对上帝说:“求你显出你的荣耀给我看”(出33:18)。上帝回答说:“我要显我一切的恩慈,在你面前经过”(出33:19;参出34:5-7)。

上帝的荣耀就是祂的品格(见《历代愿望》20页;《先知与君王》312。313页;《传道良助》417页)。祂是昔在今在,以后永在之主(见约1:1注释;见《SDA圣经注释》卷五917页)。这是祂品性永恒的重要基础。

光辉。圣父与圣子是分不开的。圣子彰显圣父,反映了圣父的光辉。当我们瞻仰太阳的时候,我们所看到的不是太阳本身,而是太阳的光辉。同样,我们看不见圣父,只能看见圣子,因为圣父的看不见的,“住在人不能靠近的光里”(提前6:16)。

本体。与“想象”相对应,表示事物的本性和实质,也用来表示坚定,保证,信任。

说基督是上帝“本体的真像”,不单是指外表。祂是上帝本性的准确表达。圣父如何,圣子也如何。祂们本质一样,品格一样,志同道合。所以基督说:“人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约14:9)。“我与父原为一”(约10:30)。基督来到这个世界的目的之一就是向人展现天父的真实形象。

真像。charakter.原指雕刻和作记号的工具,后来表示雕像或记号本身。正如印章在蜡上留下了精确的印痕,基督也是上帝本体的真像。

用祂。指基督。

权能。Dunamis.能力,力量。

命令。rhema.或“话语”。来11:3说,“诸世界是藉着上帝的话(rhema)造成的”。参rhema在罗10:8,17,18;弗6:17;彼前1:25中的用法(中文译为“道”)。

托住。phero.这里可能还包括出于明确意图的行动,宗旨和引导之意。基督托住全宇宙的万有,使天体保持在各自的轨道上。参西1;17“万有也靠祂而立”。 Phero的含义比较广泛,有刻意运作和规划的意思,不是指单纯地维持着物质的宇宙,而是指智慧之神的亲自计划和运行。

祂。有文本为“祂独自”。赛63:3说基督“独自踹酒酢”。

洗净了。基督藉着祂在十字架上的赎罪牺牲洗净了人类的罪孽,并最终从全宇宙中清除罪恶。祂还要洁净个人的罪。这项工作也是藉着十字架成就的,并正在进行之中,直到最后一个人得救。

基督在十字架上成为受害者和牺牲。祂流出了鲜血,“开了一个泉源,洗除罪恶与污秽(亚13:1)。但祂作为中保的工作还在继续。祂在天父面前为我们代求(见来7:25)。

基督战胜了每一种试探。虽然世界的罪恶摆在祂面前,祂却不受污染。祂抵制了一切诱惑。撒但在基督身上一无所获。他对基督发达了无数次袭击,却没有一次成功。

人的罪。或“我们的罪”。 基督确实洗净了我们的罪。但作者在这里着眼于更广泛的人群。

就坐在。正式就座任职。指就职和加冕典礼。这是一种授权,承认祂有权施行审判。这是祂从事特殊中保工作的开始,而不是结束。是上帝的印盖在祂中保的工作上。上帝让基督坐在祂右边,表示悦纳祂在地上所作的工作,指定祂为大祭司,授权祂从今以后按照麦基洗德的等次担任中保(来7:17)。

高天至大者右边的位置授与基督,是因为祂洗净了人的罪。祂在亚当失败之处取得了胜利,赢得了代表人类说话行动的权利。祂坐下来绝非休息,而是开始新的任务。就像地上的法官和会议的主席就座开始工作一样,基督也在上帝的右边就座,在大批群众面前得到正式的承认。祂的工作是上帝所任命和定旨的。

地上任职的祭司要献上百姓带到圣所里来的祭牲的血。基督作为“大祭司也必须有所献的”(来8:3)。“并不用山羊和牛犊的血,乃用自己的血”(来9:12)。这血要到祂在髑髅地受害时才献上。但祂一流出宝血,就开始了自己的服务。这是在祂任职后就马上进行的。祂现在永远为祭司,在天上的圣所为人类代求。

高天。就是在天上(参诗93:3)。

至大者。megalosune.该词在《新约》只出现在本节和来8:1;犹25。这里用上帝的属性来代替上帝的名字,无疑是出于修辞的目的。

右边。尊荣和权威的位置。无疑引自诗110:1。

4 祂所承受的名,既比天使的名更尊贵,就远超过天使。

祂所承受的名。基督“为承受万有的”(见第2节注释)。因此祂获得了“超乎万名之上的名”(见腓2:9注释)。

既比天使的名更尊贵。有人认为基督所承受的名就是耶稣。这是祂出生时所赐的,表示祂“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太1:21)。宣布这名的天使只是在执行上帝的命令。事实上是父上帝赐下了这个名字。也有人认为这个名指“祂儿子”。他们认为来1:5-8的《旧约》引文强调了这一名称。采用“儿子”的称呼特别体现道成肉身的事实(见路1:35注释)。天使只是“服役的灵”(来1:13,14);只有耶稣是“儿子”。

就。耶稣道成肉身,“成为比天使还小一点”(见来2:9注释)。现在祂得到了高举(来1:3)。

远超过。本章接下去讨论基督与天使的区别。作者证明基督从最高的意义上说就是上帝。既然基督能洁净人的罪孽,祂就一定是上帝。因为只有上帝能赦罪。天使虽然伟大,为犹太人所高度重视,但没有一个天使能作救主。所以作者开始说明基督“远超过天使”。

基督的神性是犹太人接受基督教道路上的绊脚石。千百年来,以色列人为只敬拜一位神而自豪。而外邦人则崇拜多神。以色列人以“我们上帝是独一的主”(申6:4),与他们异教的邻居针锋相对。犹太人需要明白上帝的性质。“独一的主”包括圣父,圣子和圣灵。

5 所有的天使,上帝从来对那一个说,你是我的儿子,我今日生你?又指着那一个说:我要作他的父,他要作我的子?

所有的天使。以下是一系列《旧约》的引文,证明基督远胜过天使。

你是我的儿子。引自诗2:7(见该节注释)。关于用“儿子”来指基督,见路1:35注释;参罗1:4注释。作者在这里驳斥了一些人所提出基督是由天使提拔起来的说法。如果基督真的是天使提拔起来的,上帝就会对天使说:“你是我的儿子。”但上帝从来对哪一个天使这样说。

有人以伯1:6;2:1;38:7为据,证明圣经确实有称天使为上帝的儿子(见该处注释)。但要注意上述的“儿子”都是复数形式的。从来没有以单数的“儿子”来称呼天使,因为天使都是被造的。

我今日生你。关于本句的不同解释,见徒13:33注释;参罗1:4注释。

我要作他的父。引自撒下7:14注释(见该节注释)。这个预言原来是指所罗门。但这里是指弥赛亚。引用的目的是要强调基督的儿子身份,从而进一步确认祂超过天使。

6 再者,上帝使长子到世上来的时候((或作:上帝再使长子到世上来的时候)),就说:上帝的使者都要拜祂。

上帝使长子到世上来。显然是指基督的道成肉身,尽管其他地方没有记载这样的命令。有人认为不必强调时间的因素。因为基督在道成肉身之前,之中和之后都是上帝。在任何时候敬拜祂都是合适的。敬拜的命令证明了圣子的崇高地位。

长子。见罗8:29注释。

上帝的使者。综合了七十士译本中申32:43和诗97:7的意思。引文在希伯来语的圣经中是没有的。《希伯来书》经常引用七十士译本(见《SDA圣经注释》卷七388页,《希伯来书》序言)。敬拜基督的命令证实了祂的神性。天使的地位虽然高,但基督的地位要高得多。所以上帝命令天使敬拜祂。只有上帝是可以敬拜的,所以基督是上帝。

7 论到使者,又说:上帝以风为使者,以火焰为仆役;

风。引自诗104:4(见该节注释)。作者引用这句话的目的就是要证明天使只是仆役。上帝用他们 作为祂的使者。而圣子则是上帝。

火焰。参创3:24。

仆役。Leitourgoi(见罗13:6注释)。圣子是上帝,应该受敬拜。天使则是乐意遵行上帝旨意的仆役。他们从起初就参与上帝的计划,以各种方式进行服务。在人类犯罪以后,他们负责把守生命树(创3:24)。当最后的事件发生,基督再来时,他们要与祂同来(太25:31)。基督要差他们“将祂的选民从四方,从天这边到天那边,都招聚了来”(太24:31)。

历代以来,天使一直在保护着人类,“奉差遣为那将要承受救恩的人效力”(来1:14)。基督在地上服务的时候,经常有天使出现,从开始宣告祂的诞生到祂升上高天。虽然我们不可能看见天使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但我们可以确知自己是在天使爱心的守护之下的。

8 论到子却(说):上帝啊,你的宝座是永永远远的;你的国权是正直的。

论到子。参第7节“论到使者”。

上帝啊,你的宝座。引自诗45:6,7(见该处注释)。在这里圣父很尊敬地对圣子说话,称祂为上帝,可以视为基督地位和尊严的最高声明。没有什么比圣父对圣子的称呼更能证明基督的神性了。圣父亲自以最庄严的方式确认了基督的上帝身份。

人类的得救和整个救赎的计划都是以基督的神性为基础的。如果基督不是最高意义上的,拥有完全权柄的上帝,我们的信仰就是徒然的。我们就不可能得救。

许多犹太人曾见过成为肉身的基督。他们可能比后世的人更难相信基督是上帝。他们难道不认识祂的父母吗?祂家有一些人不是还活着吗?这个人怎么会是上帝呢?作者认为应该搬走这块拌脚石。所以他用圣经的见证来证实自己的立场。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希伯来书》才能展开其重要的话题。

综观使徒时代以来的教会历史,我们看到需要强调基督的神性。今日有许多人尊敬基督,以自己的方式重视祂,但不愿意接受祂为上帝。他们不明白基督的神性乃是救赎计划的中心,“因为在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我们可以靠着得救”(徒4:12)。

永永远远。参启11:15;14:11注释。

正直。请注意提到祂的宝座和国权。这是真实的,而不是潜在的权柄。所指的不是将来的国度,而是现在正在运作的国度。祂的宝座和国权是永恒的。国权的特征乃是正直。

9 你喜爱公义,恨恶罪恶;所以上帝,就是你的上帝,用喜乐油膏你,胜过膏你的同伴;

公义。dikaiosune(见太5:6注释)。特指基督在地上的生活。这是下面所提到祂受膏的基础。

喜爱公义胜过单单行义。许多真诚的基督徒积极参加各种善工,只是出于责任感,而不是出于对工作的热爱。一个传道人可以抱着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到需要的园地里去。但如果他没有爱上这份工作,真诚地爱他所服务的人,就不能达到上帝所定的标准。以爱为动机的工作,乃是一种更高的经验。

一些人接受教会的教义,服从上帝的命令,只是因为真理折服人心的逻辑及其有力的表述。但如果他们“不领受爱真理的心,使他们得救”(帖后2:10),最终仍可能显出亏欠。

爱是上帝的动机。“上帝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约3:16)。“基督爱教会,为教会舍己”(弗5:25)。保罗说自己“比众使徒格外劳苦”(林前15:10),见证“基督的爱激励我们”(林后5:14)。

罪恶。anomia.“违法”。“喜爱”是基督徒的主要美德。但也得强调“恨恶”的品质。上帝称赞基督既喜爱公义,也恨恶罪恶。

我们可以抵制罪恶,但不真正恨恶罪恶。一个人可能不会放纵某一种罪,因而没有这方面的试探。但他们喜欢其他的罪,只是因为明知是罪,怕被发现,才不敢去犯。我们不知道天上的册子上会如何记录这样的人。但我们知道,单单因为恐惧被发现后会毁了名声,绝不是不犯罪的正确动机。只有真正学会恨恶罪恶的人才是安全的。那些忍住不犯罪,但仍喜爱罪恶,留恋罪恶魅力的人并不安全。他们需要学会恨恶罪恶。圣经曾表扬以弗所教会恨恶尼哥拉一党人的行为(启2:6)。在上帝的册子上不仅记录我们的爱,也记录我们的恨。

用喜乐油膏你。膏象征福气和喜乐(见申28:40;诗23:5;92:10)。

同伴。在原来的预言中,“同伴”无疑指其他天上的生灵。但这句话用于基督时,有人认为代表所有的生灵,有人认为是指基督在救恩计划中的同工。他们是得救的人,与祂同作后嗣。

10 又说:主啊,你起初立了地的根基;天也是你手所造的。

又说:主啊。10-12节引用诗102:25-27。一再引用七十士译本,是为了确凿无疑地证明基督的神性。第8节称基督为上帝。本节则称祂为主。耶稣既是上帝又是主(参徒2:36注释)。

地的根基。上面已经提到基督积极参与创造的工作(见第2节注释)。这里引用犹太人认为指上帝的经文来指基督。

11 天地都要灭没,你却要长存。天地都要像衣服渐渐旧了;

天地都要灭没。指我们世界的天地将要发生根本的变化。

你却要长存。这里说基督是永恒的。基督作为创造主,在万物之先就已经存在(西1:17)。世界的天地毁灭以后,祂依然存在。

12 你要将天地卷起来,像一件外衣,天地就都改变了。惟有你永不改变;你的年数没有穷尽。

像一件外衣。形象地说明世界天地的暂时性和必亡性(见11节注释)。

你永不改变。证明基督的不变性。上帝的所有属性都是重要的。我们强调祂的爱,祂的仁慈和祂的公义。但祂的不变性也一样重要,尽管我们不一定认识到这一点。我们相信“耶稣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远、是一样的”(来13:8),这是多么有福的事情。

永恒与不变意味着牢靠与永久,“如同灵魂的锚,又坚固又牢靠”(来6:19)。在这个动荡的年代里,人们需要有牢固的建筑基础,需要有永不动摇的锚。

13 所有的天使,上帝从来对那一个说:你坐在我的右边,等我使你仇敌作你的脚凳?

所有的天使。这个问题的答案(参第5节)是:“上帝从来不称天使为儿子,也不邀请他们坐到祂的右边,分享祂的地位和特权”。

你坐在我的右边。引自诗110:1。见来1:3注释。

使你仇敌作你的脚凳。一种东方的习俗。胜利者要把脚踩在仇敌的脖子上,作为制服对方的标志。参耶稣引用《诗篇》的这句话(路20:42,42)。

14 天使岂不都是服役的灵、奉差遣为那将要承受救恩的人效力吗?

服役。leitourgiko,与leitourgos有关。Leitourgos的复数在第7节中译为“仆役”。关于动词leitourgeo,见徒13:2注释。

效力。eis diakonian.关于diakonia,见罗12:7注释。

作者论述基督超越天使,并没有轻视这些上帝使者的意思。他们的地位很高(见第7节注释)。犹太人很看重天使,所以本章的论点十分引人注目。

(选段)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