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书库 > 病理学专业知识 > 正文

第009章、组织的修复

第九章、组织的修复

   修复(repair)是指细胞和组织损伤后,机体对缺损部分在结构和功能上进行恢复 的过程。修复是通过邻近健康细胞的再生实现的,因此,修复以细胞再生为基础,项再 生的结果则往往是损伤组织的修复。正确认识和运用修复的规律,对促进疾病的康复具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再生

   组织和细胞损伤后,周围存活的细胞进行增殖,以实现修复的过程称为再生(regeneration)。 再生可分为生理性再生和病理性再生。生理性再生是指在生命过程中,有 些细胞、组织不断老化、消耗,由新生的同种细胞不断补充,始终保持着原有的结构和 功能,维持着机体的完整与稳定。例如,表皮细胞脱落由表皮的基底细胞增生补充;消 化道上皮约1 2天就更新一次;月经期子宫内膜脱落可由基底细胞增生加以恢复;红 细胞平均寿命为120天,白细胞寿命长短不一,短的如中性粒细胞只存活1 3天,因 此不断地从淋巴造血器官输入大量的新生细胞进行补充。病理性再生是指病理状态下, 细胞、组织缺损后发生的再生。病理性再生可分为完全性再生和不完全性再生。组织受 损很轻,死亡细胞由同类细胞再生补充,完全恢复了原有的结构和功能称为完全性再 生。不完全性再生则是指缺损的组织不能由结构和功能完全相同的组织修复,而主要由 肉芽组织来代替,最后形成瘢痕。此种再生多发生于损伤严重,再生能力较弱或缺乏再 生能力的组织。

   1.各种组织的再生能力各种组织的再生能力不同,这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 的,是生物界进化过程中获得的自我防御机制。一般低等动物的再生能力比高等动物 强,分化低的组织比分化高的组织再生能力强,平时容易受损的组织及在生理条件下需 要经常更新的组织再生能力较强。按人体组织细胞再生能力的强弱可分为以下:再生力强的细胞:又称为不稳定细胞。有潜在较强再生能力的细胞:又称为稳定细胞。

再生能力微物或无再生生能力的细胞:乂称水久竹:细胞,此类细胞在岀生后即不 能分裂增生、如中枢神经细胞、神经节细胞、骨骼肌細胞,心肌细胞等,听其受損伤后 一般不能再生。但神经纤维受损后,在神经细胞存活的前提下,可以再生,损伤细胞能否完全再生,除了取决于细胞的冉生能力外,也与损伤的程度和范围有 关。

    2.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

   (1)上皮组织的再生:①被覆上皮的再生:皮肤被粗的复层鱗状上皮损伤后,其边 缘上皮组织的基底层细胞受刺激而迅速分裂、増生,形成単层上皮,并向缺损处延伸, 在此过程中细胞分化尚未成熟,如表皮细胞无角化,当覆盖完成时才开始分化为鳞状上 皮。粘膜上皮也以同样的方式修复。新生的粘膜上皮由扁平变为立方,坡后再形成柱状 上皮。②腺上皮的再生:腺体的上皮细胞受损,而基底膜未被破坏,由残留的上皮细胞 分裂补充,如果腺体包括基底膜完全破坏,其再生就难以实现。

   (2)血管的再生:①毛细血管的再生:毛细血管多以生芽的方式再生。首先在蛋白 分解酶的作用下,基底膜分解,该处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肥大,分裂增生,形成突起的 幼芽,幼芽不断增长形成实心的内皮细胞条索,在血流的冲击下,数小时后便可出现管 腔形成新的毛细血管,进而彼此吻合构成毛细血管网(图2-4)o为适应功能的需要, 一部分毛细血管关闭、消失,而一部分管壁增厚转变为小动脉或小静脉。②大血管的修 复:大血管断裂后,需进行手术吻合。吻合处两端的内皮细胞分裂、增生,互相连接覆 盖断裂处,可恢复原来内膜结构,而断裂的平滑肌层再生能力弱,由结缔组织增生 将 断端连接。

(1) ⑵ ⑶

图2-4毛细血管再生模式图

⑴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⑵增勢鴛细胞条索

(3)新生的毛细血管互相连接,沟通

  (3)结缔组织的再生:在损伤的刺激下,受损处的成纤维细胞进行分裂增生。成间叶细胞分化而来。

   第十章、创伤愈合

创伤愈合(wound healing)是指机体遭受外力作用,皮肤等组织出现离断或缺损后的愈复过程,损伤的程度及组织的再生能力决定修复的方式、愈合的时间及瘢痕的大小。机体的全身和局部因素,均可影响组织的再生修复。影响再生修复的因素包括全身因素及局部因素两方面。

  创伤愈合(wound healing)是指机体遭受外力作用,皮肤等组织出现离断或缺损后的愈复过程,包括了各种组织的再生和肉芽组织增生、瘢痕形成的复杂组合,表现出各种修复过程的协同作用。

  损伤的程度及组织的再生能力决定修复的方式、愈合的时间及瘢痕的大小。损伤组织的再生与修复是机体在生物进化过程中获得的,因此机体的全身和局部因素,均可影响组织的再生修复。影响再生修复的因素包括全身因素及局部因素两方面。

  全身因素

  1.年龄因素 儿童和青少年的组织再生能力较强,创伤愈合快。老年人则相反,组织再生力差,愈合慢,这与老年人血管硬化、血液供应减少有很大的关系。

  2.营养因素 严重的蛋白质缺乏,尤其是含硫氨基酸(如甲硫氨酸、胱氨酸)缺乏时,组织的再生能力降低,肉芽组织及胶原形成不良,伤口不易愈合。维生素C对愈合非常重要。维生素C缺乏时前胶原分子难以形成,影响了原纤维的形成。在微量元素中锌对创伤愈合有重要作用,锌缺乏的病人,创伤愈合缓慢。

  3.内分泌因素 机体的内分泌状态,对修复反应有着重要影响。例如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对修复具有抑制作用,而肾上腺盐皮质激素和甲状腺素则对修复有促进作用。

  局部因素

  1.感染与异物 感染可严重影响再生修复方式与时间。伤口感染后,渗出物增多,创口内的压力增大,常使伤口裂开,或者导致感染扩散加重损伤。因此,对感染的伤口,应及早引流,当感染被控制后,修复才能进行。此外,坏死组织及其他异物,也妨碍愈合并有利于感染。因此,伤口如有感染,或有较多的坏死组织及异物,常常是二期愈合。临床上对于创面较大、已被细菌污染但尚未发生明显感染的伤口,施行清创术以清除坏死组织、异物和细菌,并可在确保没有感染的前提下,缝合断裂的组织、修整创缘、缝合伤口以缩小创面。这样,可以使本来应是二期愈合的伤口,愈合时间缩短,甚至可能达到一期愈合。

  2.局部血液循环 良好的血液循环一方面保证组织再生所需的氧和营养,另一方面对坏死物质的吸收及控制局部感染也起重要作用。因此,局部血流供应良好时,则伤口愈合好,相反,如下肢血管有动脉粥样硬化或静脉曲张等病变时,则该处伤口愈合迟缓。局部应用某些药物或理疗,均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3.神经支配 完整的神经支配对损伤的修复有一定的作用,例如麻风引起的溃疡不易愈合,是因为神经受累的缘故。植物神经的损伤,使局部血液循环发生紊乱,对再生的影响更为明显。

  4.电离辐射 能破坏细胞、损伤血管、抑制组织再生。因此也能阻止瘢痕形成。

(选段)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