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书库 > 营养学系统学习 > 正文

第003章 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第三章 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等消化器官 和牙齿、舌、唾液腺、肝、胆囊、胰腺等附属腺体和组织(图1 一 2)o正常成年人从口腔到肛门的整条消化管道长度7.5~9 米,与身高成比例。

   1.口腔与咽

   口腔为消化管的起始部位,有吸吮、咀嚼、吞咽、辨味和初 步消化食物等功能。通过咀嚼、辨味、吞咽等一系列活动构成 进食的乐趣,促进食欲。食物在口腔内以机械性消化为主,即 通过咀嚼使食物磨碎。咀嚼是咀嚼肌群的有序收缩、牙的咬 切和研磨、舌的搅拌,使食物与唾液混合形成食物团的过程。 经过咀嚼的食物便于吞咽,且有利于化学性消化的进行。咀 嚼不仅对食物进彳亍机械加工,而且还能引起消化管下段胃腺、 胰腺、肝等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和胃、肠道的蠕动,为食物的进 一步消化做好准备。

   2.胃

   胃是消化管中一个袋状的膨大部分。初生儿的胃容积约 为7毫升,至1周岁时可增至300毫升。成年人的胃可容纳 3升食物和水。胃壁含有胃腺,分泌胃液。胃壁由三种 细胞 组成:

   (1)主细胞,又称胃酶细胞,能分泌胃蛋白酶原。胃蛋白 酶原没有活性,它受盐酸激活后变成有活性的胃蛋白酶 胃 蛋白酶能将蛋白质进行初步的水解,生成辟、脏、肽和少量的氨基酸。

   (2)壁细胞,也叫盐酸细胞,能分泌盐酸,常称胃酸盐,它可激活胃蛋白酶原变成有活性的酶,并为胃蛋白酶创造适宜的酸性环境;盐酸还可以防御病菌侵袭的作用儷酸进入小肠后可刺激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盐酸造成的酸性环境还有助于小肠的

吸收的;单糖、氨基酸和脂肪酸等则通过小肠上皮细胞膜的某 些物质转运作用而吸收的,称为主动吸收。

   4 .大肠

   大肠上接回肠,终于肛门,长约1.5米。大肠的主要功能 是吸收水分,把食物残渣形成粪便并排出体外。大肠可分为 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盲肠连接阑 尾。大肠结构上的特点是:表面上有三条纵行的结肠带;各结 肠带附近有许多大小不等的脂肪垂,各带间有由横沟隔成的 囊状结肠袋。

   大肠壁结构与小肠不同,粘膜无绒毛及皱裝。大肠上皮 有很多杯状细胞,肠腺较发达。杯状细胞和肠腺可分泌粘液, 以滑润肠腔,保护肠粘膜。

   食物经过小肠的充分消化吸收后,剩下的残渣进入大肠。 大肠液中不含或仅含少量的消化酶,因此没有明显的消化作 用。大肠主要是吸收食物残渣中残余的水分,每天重吸收水 分约3升,并暂时贮存粪便。

大肠由于酸碱度和温度适宜,细菌可大量繁殖。大肠内 细菌所含的酶能把食物残渣和纤维素分解,对其中的糖类和 脂肪分解产生乳酸、二氧化碳、甲烷、脂肪酸等;对蛋白质进行 腐败式的分解,其产物包括有硫化氢、胺和呼噪等有臭味和毒 性物质。这些物质如被吸收则需运至肝脏进行解毒后再排出 体外,有些细菌还能利用大肠的内含物合成维生素Bq、维生 素K,对补充机体的营养素有一定的生理意义。经细菌分解 后的食物残渣及其分解产物、肠粘膜分泌物和肠上皮细胞以 及大世的细菌组成粪便。此外,粪便中还包含肝脏排出的胆 色素的術生物,这些物质决定着粪便的顔色。

   大肠蠕动缓慢,这与其暂时贮存粪便的机能相适应。通 常从横结肠开始还有一种强烈的蠕动。这种蠕动速度快,移 行距离远,把大肠内含物迅速推进到降结肠或乙状结肠'甚至 推到直肠,引起排便的感觉。这种蠕动每日3~4次,多发生 于饭后。粪便到达肛门时的推动力可达。 73千帕(55毫米 汞柱)。

   排便是一种反射活动。当粪便进入直肠,对直肠壁的感 受器产生压力刺激,通过传入神经传到低级排便中枢,并上达 大脑皮层引起便意。如环境条件许可,则进行排便。养成定 时排便的习惯对于维持正常消化道功能非常重要。

   粪便在大肠中停留过久,因水分被吸收而变得干硬,更不 易排出,这是产生便秘的普遍原因。便秘患者由于肠内气体 不能及时排出体外,便产生胀气、头晕等症状。

   第四章 重视消化道保健,提高营养水平

   人的营养水平高低固然取决于食物中营养素的含量,然 而营养素的消化和吸收是在消化道内完成的,消化系统的健 康与否,极大地影响营养素的消化与吸收。为了使营养素能 最大限度地被机体吸收和利用,必须重视消化道的保健「消 化道保健的关键在于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要]求 做到下面几点:

   1.进食要细嚼慢咽

   咀嚼是口腔对食物进行消化的特殊方式。咀嚼过再中异 齿把食物撕碎或研磨成细小的颗粒,并借助舌头的富 物颗粒与唾液搀和成滑润的食团。有些人狼吞虎咽,尤其是吃坚硬或粗硬的食物时,食物在口腔内还未经 充分咀嚼即咽入食道,由于体积较大的食物块没有与唾液充 分混合而噎在柔软的食道中。当用力下咽时,可因压力增大 而引起食道急性破裂,致使粗糙食物进入胸腔,如不及时治 疗,可在短期内导致死亡。例如,有些人以赌食寻欢,由此造 成严重的恶果。有些人因快食急咽而遭噎,虽借助开水而勉 强咽下,但是,如果这种现象经常出现,则可因食道粘膜遭受 严重磨损而产生疾病。

   未经细嚼的粗糙食物进入胃内也加重胃的负担,既影响 消化,又会引发胃部疾病。仔细咀嚼食物,唾液能充分地溶解 食物中的各种成分,使舌头上的味蕾能够品尝出酸、甜、苦、辣 等风味,不但增加进食的乐趣,同时也可刺激胃肠消化液的分 泌,促进食欲,有利于食物在胃肠中的消化。

    2.三餐应定时定量

   在节日喜庆的日子亲朋好友聚会,丰盛的宴席上大量饮 酒和进食过多油腻的菜肴常造成严重的后果。一次大量饮酒 超过本人承受的能力,除了引起急性酒精中毒外,酒精还会刺 激胰脏分泌大量胰液。大量食进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等也 能刺激胰脏分泌胰液。胰液分泌过多,可从胰腺的管壁溢出, 先消化胰脏本身的组织,继而发生水肿、出血,甚至组织坏死。 这是导致发生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一个重要因素。胰脏是 消化系统的一个重要腺体,分泌多种酶和消化液。胰脏损伤, 严重地影响食物的消化。

   过量地摄入糖、脂肪和蛋白质会造成消化不良和吸收不 完全。这些不被吸收的营养素进入大肠后,在大肠内细歯的 作用下可分解成多种代谢产物。这个过程称为腐败作用。

   3.排便要定时

   粪便的成分主要包括未被吸收的食物残渣、脱落的肠上 皮细胞、肠粘液、由腐败作用产生的有毒物质和水分。养成定 时排便的习惯,把每天大肠内产生的有害物质及时排出体外, 减少或避免有害毒物对肠的伤害,有利于维持消化道正常机 能。有些人没有养成每天排便的习惯,使有毒物质积存在肠 内,一方面这些有毒物质直接刺激肠粘膜,另—方面有毒物质 可能被大肠吸收进入血液,作用于大脑引起头昏、抑郁 状。

   

  第五章 能量平衡的涵义

   人类在维持生命活动和从事各种劳动或社会活动的过膏 中都需要消耗能量。例如,大脑活动和神经传导、营养素的消 化与吸收、腺体分泌、体内物质的合成和肌肉收缩等都消耗大 量的能量。体内消耗的能量必须从外界摄入食物才得以补 偿,使机体消耗的和摄入的能量趋于相等,营养学上称为能量 平衡。摄入的能量来自食物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中的化学能。

   能量平衡是营养学中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人们在评价某 人群生活水平时,首先要调查他们是否吃得饱,即是否达到能 量平衡,然后才看他们是否吃得好,即摄入营养素的比例是否 合理。合理的营养应该是既要吃得饱,又要吃得好。

   能量平衡也并不是要求一个人每天消耗的和摄入的能量 都必须相等,而是要求成年人在5~7天内其消耗的与摄入的 能量的平均值趋于相等。如果一个人长时间内消耗的能量大 于摄入的能量,则会引起体重减轻,身体消瘦;反之,则 肪积累,身体超重,甚至患上营养性肥胖症。

   

(选段)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