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圣经库 > 07士师记 > 正文

士师记05--SDA圣经注释

第 5 章

提要:底波拉和巴拉之歌。

1 那时,底波拉和亚比挪庵的儿子巴拉作歌,说:

  许多民族都非常喜欢用战歌来欢庆国家的胜利。许多国家的国歌都能说明第五章诗歌的类型。在教科书稀少或不存在的日子里,这首歌无疑是保存以色列人战胜耶宾之故事的最有效手段。它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军事诗篇之一。

  文中说底波拉和巴拉作歌,有人认为这首诗歌是底波拉原创的二重唱,底波拉先唱,巴拉回应。但不知道事实究竟是不是这样。

  这首歌是整部圣经中最难翻译的段落之一。它含有许多后来已不用的希伯来词汇,因此,这些词汇的意思难以确定。这首歌可能未加改动的由原作传下来,经历了很长时间后,在《士师记》写作时编入其中。就象今天的情况一样,古时的语言经历了变化,在几个世纪的过程中,需多词汇已不通用了。

  诗歌的开始是为胜利而颂赞上帝(2-5节),接着是描述争战前的情况(6-8节)。诗歌充分地赞美参加起义的支派,同时斥责那些未能在危机时响应的支派(14-17节)。然后描述争战的场景(18-22节),西西拉死在雅亿手中(24-27节),西西拉的母亲焦急地等待他从战场回来(28-31节)。

2 因为以色列中有军长率领,百姓也甘心牺牲自己,你们应当颂赞耶和华!

  军长率领。希伯来词peroa` 和pera`oth。这两个词的词根都是para。

3 君王啊,要听!王子啊,要侧耳而听!我要向耶和华歌唱;我要歌颂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

  君王啊,要听!王子啊,要侧耳而听!这一节显然是希伯来诗歌典型的平行句,分为两个部分,每一部分两次表述同样的概念,只是用词稍有不同。希伯来语的“歌唱”和“歌颂”是两个不同的词。后者表示弦乐伴奏的歌唱。

4 耶和华啊,你从西珥出来,由以东地行走。那时地震天漏,云也落雨。

  西珥。从盐海东面向南延伸至红海的多山地区。提到西珥山似乎是为了表明在以色列人去迦南的行程中,上帝与他们同在。上帝以神奇的方式与他们同在。比如衪用超自然的方式供应食物和水;基督藉着火柱和云柱与他们同在。古时这样奇妙工作的上帝,再次神奇地为衪的子民工作和施行干预。这次衪创建伟业的地点不是西珥,而是他泊山。

5 山见耶和华的面就震动,西奈山见耶和华以色列上帝的面也是如此。

  震动。指颁布律法时西奈山的震动。记念这个神奇的事件也是要说明上帝的大能。

6 在亚拿之子珊迦的时候,又在雅亿的日子,大道无人行走,都是绕道而行。

  珊迦的时候。见士3:31注释。

  大道无人行走。本节和后面两节描述了在迦南人统治下的可悲状况。战争破坏了通行和商业,大道荒废,人们不得不走乡村人迹罕至的小道,通行的中断是因迦南守军沿着主要道路驻守战略要地。迦南人能够从这些要地阻挡希伯来人的行动,防止他们的游击战,同时也使商贸活动中断。

7 以色列中的官长停职,直到我底波拉兴起,等我兴起作以色列的母。

  官长停职。有文本为“村庄消失”,意思是居住在无围墙的村落的人离弃居所,住到有城墙的城邑里,以避免被迦南人或乱世当中兴起的强盗肆意抢掠。

8 以色列人选择新神,争战的事就临到城门。那时,以色列四万人中岂能见盾牌枪矛呢?

  选择新神。这句话似乎解释了以色列人沦落到这种状况的原因。

  战争的事就临到。希伯来人得不到和平。迦南人开始进攻以色列人的城邑,包围他们。迦南人显然如同后来的非利士人,禁止在希伯来人中金属和所有军事装备的买卖,以至于在以色列四万人中几乎没有盾牌和枪矛。这个策略有效地根除了希伯来人反击的危险。

9 我心倾向以色列的首领,他们在民中甘心牺牲自己。你们应当颂赞耶和华!

  首领。诗歌在描述了以色列人的困境之后,9节到11节转而要求各类希伯来人感谢那些帮助结束迦南人统治的人。首先是以色列的“首领”,直译是“立法者”或“执法者”。他们是像巴拉那样为以色列的胜利冒生命危险的人。他们是管理以色列的人,其职责是维护律法和国家秩序,在此时表现出他们值得信赖。底波拉能很好地呼召百姓为这些人打败迦南的敌人而感谢上帝。

  在今天的教会中有许多忠心的领袖,无论平信徒还是教牧人员,他们为了教会的福利,把人生最好的年华完全奉献出来,这样的人应当得到教会和社会的感激。我们应为他们和他们的辛勤劳动而称颂上帝,就如底波拉为赞扬那些怀着热情帮助发动起义反抗迦南人的领袖们所做的那样。

10 骑白驴的、坐绣花毯子的、行路的,你们都当传扬!

  骑白驴的。有坐骑的人是指富裕并有势力的人,只有这个阶层的的人才有条件选择坐骑。换一句话说,就是让坐绣花毯子的富人(这是“坐着审判的”另一种译法),以及那些现在能在人迹罕至的大道上行走的人,思考和述说上帝为衪的子民在这难忘的时刻带来的奇妙胜利。

11 在远离弓箭响声打水之处,人必述说耶和华公义的作为,就是他治理以色列公义的作为。那时耶和华的民下到城门。

  述说。此时生活在和平条件下的人,在他们安逸的环境中停止述说上帝的救恩,不再为上帝帮助他们打败敌人,重建和平而感恩。百姓此时毫无惧怕,追逐每天的享乐。可是他们应该记住,平静的生活是由于上帝的公义的作为。衪的能力帮助勇敢的以色列领袖摆脱了迦南人的奴役和压迫。

12 底波拉啊,兴起!兴起!你当兴起,兴起,唱歌。亚比挪庵的儿子巴拉啊,你当奋兴,掳掠你的敌人。

  兴起。诗歌的这个呼唤,既是唤醒底波拉自己,也是鼓动以色列各支派。

  唱歌。不是胜利的赞歌,而是激励各支派投入战斗的战歌。

  巴拉啊,你当奋兴。巴拉作为希伯来人公认的军事领袖,受到催促着发起战斗将掳掠者俘获。

13 那时有余剩的贵胄和百姓一同下来;耶和华降临,为我攻击勇士。

14 有根本在亚玛力人的地,从以法莲下来的;便雅悯在民中跟随你。有掌权的从玛吉下来;有持杖检点民数的从西布伦下来;

  以法莲。以前只有拿弗他利和西布伦支派集结跟从巴拉(士4:10)。这里表明有来自中部山区以法莲人,也有来自遥远南方的便雅悯人。

  玛吉。玛拿西的儿子,是该支派主要家庭的首领(创50:23),他们家在约旦河东岸的基列山接受了产业。然而,此处用玛吉的名字被认为是在诗歌中代表整个玛拿西支派(也见民32:40;申3:15)。

  持杖检点民数的。被认为指官员的权杖,其职责是召集军队,清点各地上报的人数。

15 以萨迦的首领与底波拉同来;以萨迦怎样,巴拉也怎样。众人都跟随巴拉冲下平原;在流便的溪水旁有心中定大志的。

  以萨迦。这是另外一个参与的支派。当底波拉和巴拉发出战斗的号召时,并不是所有的支派都集结响应,一些支派当即回绝参战,其他的犹豫不决,优柔寡断直至战斗结束。

  定大志的。当参战的号召到达约旦河对岸不远处流便各部族时,可能会发生什么呢?是急切地讨论和谋划该如何应对。各部族都在打探其他部族,看他们是否愿意让全支派投入战斗。他们在羊圈栅栏旁围坐不停的讨论,花很长时间思考行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但依然犹豫不决,不能定夺,并且一直讨论到胜利的消息传到他们那里。

16 你为何坐在羊圈内听群中吹笛的声音呢?在流便的溪水旁有心中设大谋的。

17 基列人安居在约旦河外。但人为何等在船上?亚设人在海口静坐,在港口安居。

  基列人。约旦河对岸,加利利海东面和南部的乡村地区,这里似乎把他们说成是一个支派。作者显然用“基列”代表居住在这个地区的迦得支派。

  等在船上。《士师记》18章所记载但人迁移到北方,显然发生在底波拉时期以前。这句话暗示但人与航海的腓尼基人有一定程度的融合,或至少与他们一定程度的联合,所以但人对他们的以色列兄弟重获独立的努力失去了兴趣。

  亚设人。亚设人显然也经历了与迦南人以及推罗和西顿航海的腓尼基人的融合,所以不愿参加希伯来人的起义。与世界联合,追求它的精神和目标,使许多基督徒不愿意参加与黑暗之军的战斗。当他们的弟兄在基督徒的传道工作中积极努力时,他们却无动于衷,袖手旁观。

  在港口。直译是“在他登陆的地方”,被解释为描写码头的外观或“它们之间缺口”。

18 西布伦人是拚命敢死的;拿弗他利人在田野的高处也是如此。

  高处。可能指稍高之处或小山丘,西西拉的军队在此努力重组,守卫他的防线。据士4:10,西布伦和拿弗他利支派组成了以色列的主力,显然袭击了这个抵抗的中心,将西西拉强大的军队彻底击溃。

19 君王都来争战。那时迦南诸王在米吉多水旁的他纳争战,却未得掳掠银钱。

  迦南诸王。西西拉的军队可能包括邻近的加强迦南城防如他纳和米吉多的王。这两个城市在河的南岸,但西布伦人和拿弗他利人的勇敢进攻显然在战斗的混乱中摧毁了这些据点。

  未得。这些王帮助西西拉打仗,非但没有缴获战利品,还丧失了城池和性命。

20 星宿从天上争战,从其轨道攻击西西拉。

  星宿。就是自然的力量,在字面和诗意上都代表上帝的能力。衪掌控着自然的力量。

21 基顺古河把敌人冲没;我的灵啊,应当努力前行。

  把敌人冲没。见士 4:15注释。

22 那时壮马驰驱,踢跳,奔腾。

  壮马驰骋。溃退中的恐怖和混乱显然致使马在草原上踢跳,弄伤了脚蹄,使得马足变跛,马就无用了。

23 耶和华的使者说:应当咒诅米罗斯,大大咒诅其中的居民;因为他们不来帮助耶和华,不来帮助耶和华攻击勇士。

米罗斯。我们不能明确肯定,但米罗斯显然是在战场附近。与其他支派敢于反对迦南人的爱国而勇敢的人形成鲜明的对照,米罗斯的以色列居民,在西西拉撤退的途中,拒绝以任何形式提供帮助。如果有这些人的帮助,以色列人大概就能防备迦南人,甚至西西拉从战场逃跑。由于他们拒绝帮助,耶和华的使者给他们发出了一个咒诅。他们所犯的,不是主动的罪,而是疏忽的罪。他们这次的过错是在需要帮助的时候袖手旁观,因此上帝的咒诅临到他们。

在《士师记》中没有别的经节像这节经文那样严厉地警告今天教会的成员。这节经文咒诅那些在危机时刻拒绝帮助的人。面对需要工人的呼吁,许多自称为基督徒的人满足于自己闲懒和自私的行为,拒绝帮助上帝的教会与撒但作战。他们说教会的工作应该由传道人来做,他们自己没有任何责任。米罗斯的咒诅会临到这些不忠心的基督徒身上,除非他们改变冷漠的态度。

24 愿基尼人希百的妻雅亿比众妇人多得福气,比住帐棚的妇人更蒙福祉。

  比众妇人多得福气。这里的“福气”一词,常常有“赞美”“赞扬”“表扬”之意。与米罗斯居民拒绝帮助同胞形成对照的是雅亿。她在种族上不属以色列人。她实际上在政治方面是与以色列的敌人结盟的。

  住帐棚的妇人。指雅亿是所有游牧民族中最杰出的妇女。

25 西西拉求水,雅亿给他奶子,用宝贵的盘子给他奶油。

  宝贵的盘子。可能是来自克利特的一种精致的碗,为有身份的人所使用。

26 雅亿左手拿着帐棚的橛子,右手拿着匠人的锤子,击打西西拉,打伤他的头,把他的鬓角打破穿通。

  结合这首诗歌和士4:21对雅亿的记载,呈现出以下的画面:西西拉熟睡之后,雅亿悄悄地靠近,并拿锤子猛击他,打碎了他的头。他虽然受了致命的伤,但还能挣扎起来。据士5:27,西西拉在雅亿脚前曲身扑倒(希伯来语是kara),接着曲身倒卧(直译是“以暴力对待”)。然后雅亿用钉帐棚的木橛把他钉在地上。但我们仍然很难具体地明白这首诗所用的语言。

27 西西拉在她脚前曲身仆倒,在她脚前曲身倒卧;在那里曲身,就在那里死亡。

28 西西拉的母亲从窗户里往外观看,从窗棂中呼叫说:他的战车为何耽延不来呢?他的车轮为何行得慢呢?

  有人说得好,这一句有生动的讽刺意味,描述西西拉母亲的焦虑和担忧,很可能是一位妇女所写的。与一位妇女令人高兴的行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一位妇女的痛苦;她徒劳地压抑灾难的预感。当西西拉蒙受屈辱的死亡时,在他遥远的都城,他的母亲焦虑而迷茫,他为何耽延不来。她满心担忧,朝窗外遥望道路远处缭绕的尘埃,是否宣告她儿子的归回。她凝望而聆听,但听不到战车的凯旋,这使她的心充满恐惧。

29 聪明的宫女安慰她(原文作“回答她”),她也自言自语地说:

30 他们莫非得财而分?每人得了一两个女子?西西拉得了彩衣为掳物,得绣花的彩衣为掠物。这彩衣两面绣花,乃是披在被掳之人颈项上的。

  聪明的宫女为了安慰西西拉母亲的不祥预感就给出了推断。他母亲也这样聊以自慰,心想他们的军队因收缴战利品而被耽延了。他们描绘出一幅美好的图景,穿着绣花彩衣,掳掠了女子,他们的男人因带着掳物,所以在返回的路上耽延了。称之为“聪明的宫女”显然是反讽之语,因为他们的推测与事实距离甚远。诗歌的作者没有形象地描述这些骄傲妇女的失望,而让了解故事真相的读者去想象西西拉战败的消息传到时的情景──没有战利品,没有胜利,英雄死了,军队溃散,全然失败。

31 耶和华啊,愿你的仇敌都这样灭亡!愿爱你的人如日头出现,光辉烈烈!这样,国中太平四十年。

  都这样灭亡。我们再一次看到了整幅的画面:迦南人的刚愎自用,以色列人的猛烈进攻,敌人的可怕溃败,西西拉的逃跑,他死在一个妇女手中,他母亲的焦虑。这首诗歌的最后表达了这样的愿望:上帝所有的敌人都会灭亡。这是他们的最终下场。

  本章所描述对敌人的可怕杀戮,必须根据事件发生的时代来理解。详见对申14:26注释。

  如日头。这里所展示爱上帝并侍奉衪之人的光荣画面,是先知以赛亚(赛60:1),但以理(但12:3)和玛拉基(基4:2;参《善恶之争》632页)所曾描述的。基督自己也曾用相似的语言描写了那些成为天国公民的人(太13:43)。约翰曾看见一位天使好象太阳从东方上来,拿着上帝的印,给那些准备接受的人盖上(启7:2,3)。被天使盖上印的人“好像太阳才从云中照出来,射在他们脸上,使他们焕发胜利的光彩,好像他们即将获得完全的胜利似的”(《早期著作》89页)。

  国中太平。倘如在这太平年间百姓都行在耶和华的道路上,那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对今天上帝的教会也有一个教训。在此相对和平的年代,一个极大的挑战,就是我们要在生命中发出真理的光芒,照耀他人,从而促进上帝圣工的完成,余民的光荣前景就会实现。

(选段)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