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二 章
提要:1 亚达薛西理解了尼希米伤心的原因,赐给他诏书,派他前往耶路撒冷。9 尼希米来到耶路撒冷,令敌人恼怒。12 他秘密调查城墙被毁的情况。17 他鼓励犹太人建造圣殿,不管仇敌的反对。
1 亚达薛西王二十年尼散月,在王面前摆酒,我拿起酒来奉给王。我素来在王面前没有愁容。
亚达薛西王。《尼希米记》中的亚达薛西是波斯国王亚达薛西一世,是以斯拉回耶路撒冷时的那个国王,有厄勒番丁岛的纸莎草纸文献为证(见本章后的补充注释)。
尼散月。根据第108页的表格,亚达薛西一世二十年的尼散月,是从公元前444年4月2日开始。对照尼1:1,表明尼希米是按照始于秋天的犹太民用历计算波斯王执政年份的(见本书102,103页;又见本书卷二110,116页)。
奇怪的是尼希米在得到耶路撒冷的消息以后,等了四个月才向国王提出要求。这种耽搁可能有好几个理由。原因之一是国王可能不在首都。即使他在首都,因他的性格反复无常(见《以斯拉记》第四章补充注释),需要等待恰当的机会,才能向他提出要求。在这段时间里,尼希米设法掩盖自己的真情,在国王面前强装笑容。
2 王对我说:“你既没有病,为什么面带愁容呢?这不是别的,必是你心中愁烦。”于是我甚惧怕。
为什么面带愁容呢?这个国王对自己卑微的仆人提出这个善意的问题,说明他比历史学家对他的一般评价要好一些。他在历史上被认为是一个软弱的统治者,常常不顾王室的尊严与背逆者妥协,然后有背信弃义,污辱了王室的威仪。他虽然软弱,偶尔也会表现出柔情善意。很少有波斯的国王会关心下属,注意到他们的悲伤,表示同情的就更少了。薛西斯在这种情况下可能立刻下达死刑的命令,亚达薛西则会表现出恻隐之心,愿意减轻他仆人的悲伤。
甚惧怕。尽管国王的话里有仁慈和同情,尼希米仍意识到危险。他在国王面前表显出悲伤,还要请求离开宫廷,这两点都有悖于波斯宫廷生活的基本规则。沐浴在国王的荣颜之下,应感到无限的幸福才是。国王会不会生气,拒绝他的要求,解除他的职务,把他关起来呢?还是会原谅他表面上的无礼,答应他的请求呢?
3 我对王说:“愿王万岁!我列祖坟墓所在的那城荒凉,城门被火焚烧,我岂能面无愁容吗?”
愿王万岁。东方人对国王致辞的一种普通方式(王上1:31;但2:4;3:9等)。
我列祖坟墓所在的。说明尼希米的家族原先住在耶路撒冷。波斯人和其他古代民族一样,十分注重祖坟,不愿意祖坟遭到侵犯。尼希米聪明地斟酌了言辞,争取亚达薛西同情自己有关祖坟所在之城的请求。
4 王问我说:“你要求什么?”于是我默祷天上的上帝。
尼希米是一个祈祷的人。在一切患难和危险之中,他随时会献上祷告(尼4:4,9;5:19;6:14;13:14;等)。在现在这样的紧急时刻,他是采用默祷的方式。
5 我对王说:“仆人若在王眼前蒙恩,王若喜欢,求王差遣我往犹大,到我列祖坟墓所在的那城去,我好重新建造。”
6 那时王后坐在王的旁边。王问我说:“你去要多少日子?几时回来?”我就定了日期。于是王喜欢差遣我去。
王后。据古代历史学家说,在国王决策的时候,妇女人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据说薛西斯是他的妻妾手中的玩物。比起政治和管理国家来,他更喜欢沾花惹草和留恋后宫。大利乌王二世则完全被他阴险残忍的妻子帕里萨提斯所控制。她也是他的妹妹,据说权欲特别强烈。
希伯来语shegal 通常译为“王后”,仅在这里和诗45:9中使用,意思是“妾”。其词根是shagal(“强奸”,“性交”)。 如七十士译本的尼2:6所准确翻译的。这里所记录的讨论是在“王后”面前进行的,尼希米也许认为是一个提出请求的好机会,可能会得到对他有好感的亚达薛西之妾的支持。
我就定了日期。没有说尼希米要求多长时间,但不会超过两三年,因为这已经足够往返和完成工作了。据尼5:14,尼希米缺席宫廷达十二年之久,远远超过原计划。他可能多次得到延长的许可。尼希米不大可能请十二年的假,因为这么长时间是不可能批准的。
7 我又对王说:“王若喜欢,求王赐我诏书,通知大河西的省长准我经过,直到犹大;
尼希米没有请求下达苏沙和亚兰北部省长们的诏书。他一定认为这一部分路程比较安全,不需要特别的保护。但他的敌人在撒玛利亚,亚扪和其他犹大周围的省份,属于“河西”地区。他要求得到这一段旅程的特殊保护和受权此行的王室文件。见本章末补充注释一。
8 又赐诏书,通知管理王园林的亚萨,使他给我木料,做属殿营楼之门的横梁和城墙,与我自己房屋使用的。”王就允准我,因我上帝施恩的手帮助我。
园林(pardes)。是波斯外来语。在希腊语中,该词变成了paradeisos(乐园)。在波斯语中,该词指王室公园,而不是森林。
尼希米提到木材的三个用途:一,“属殿营楼之门”。“殿”无疑是圣殿,“营楼”是圣殿西北的堡垒。这个堡垒控制和保护着圣殿,似乎建于所罗巴伯时代和尼希米回来的公元前444年之间,显然是约瑟弗斯(《上古史》xv.11.4)所记载希律建造的安东尼亚堡垒的前身。原名巴里斯(Baris),接近于希伯来语birah(营楼),尼希米在这里所用的就是这个词。二,“城墙”,主要是城门;三,“与我自己房屋使用的”。尼希米可能想修复他毁损了的老家,或造一个新的住所。他显然推断他所要求的权力包括被任命为犹大省长。以这样的地位他打算建造一座合适的房屋。
王就允准我。如此易变的国王毫无保留地答应尼希米的一切要求,这只能解释为上帝的影响。尼希米认识到这一点,就将他的成功归荣耀于上帝(见拉8:18注释)。
9 王派了军长和马兵护送我。我到了河西的省长那里,将王的诏书交给他们。
关于前往耶路撒冷的路程,他只提到访问了延途的省长,特别“河西” 省长。在这个过程中,他遇到了犹太人的敌人。他们以后要成为他的死敌。他持有国王的诏书,又有波斯军队的护送,因此在路上没有遭遇困难和危险。
10 和伦人参巴拉,并为奴的亚扪人多比雅,听见有人来为以色列人求好处,就甚恼怒。
和伦人。尼希米没有提参巴拉的官职,只称他为“和伦人”,不知道是否出于蔑视,也不知道这是否暗示参巴拉来自摩押城市何罗念(耶48:34,该城的位置尚未确定),或者来自离耶路撒冷西北约十二英里的两座伯和仑城市中的一座(书16:3,5等,现名上拜特欧尔和下拜特欧尔,在尼希米的时代属于撒玛利亚)。有些注释者认为尼希米看不起参巴拉是因为他来自摩押,算不上真正的撒玛利亚人。
参巴拉。学者们过去一直凭着尼希米的一些话(见尼4:1,2)推测参巴拉是撒玛利亚的省长。现在有一份厄勒番丁岛的纸萨草纸文献(考利《阿拉姆语纸莎草纸文献》第30号),写于公元前407年,直接称参巴拉是“撒玛利亚的省长”,澄清了这个问题。所以他是尼希米的非常危险的仇敌。他不是普通的百姓,手中掌握着军队(尼4:2)。他的地位可以带来很大的危害。他决心破坏尼希米的计划。
为奴的(`ebed)。该词有时在圣经和其他文献中指政府的高级官员(王下24:10,11;哀5:8)。所以多比雅可能是外约旦亚扪省一个高级官员。多比雅家族后来成为外约旦最有影响的家族之一。他的一个后代于托勒密初期在亚扪有一个堡垒,给埃及国王提供野驴、马和狗。他在`Ar?k el-Emir城堡的废墟,现在仍能看到,位于耶利哥和阿曼中间,有多比雅的名字刻在一个洞穴入口的外墙上。
就甚恼怒。所罗巴伯重建圣殿的时候拒绝与撒玛利亚人合作(拉4:3),使这两个民族之间的敌意不断加深,直到耶路撒冷被提多所毁灭。怀有敌意的也许还有附近的其他民族,如亚扪人和阿拉伯人(见尼2:19;4:7),特别是在以斯拉的改革时期(拉9,10章)。他们了解到尼希米的来意,意识到他是为了增进犹大人的利益时,也许就向他表示他们在耶路撒冷的拥有很大的影响力(尼13:4-8,28)。所以尼希米到达以后谨慎而秘密地进行他最初调查。
11 我到了耶路撒冷,在那里住了三日。
三日。参拉8:32。长途跋涉以后需要休息几天。
12 我夜间起来,有几个人也一同起来;但上帝使我心里要为耶路撒冷做什么事,我并没有告诉人。除了我骑的牲口以外,也没有别的牲口在我那里。
到目前为止,尼希米还没有把他的目的告诉波斯国王以外的人。他料到会有阻碍,就决定尽可能先掩盖自己的真实计划,以便迷惑他的对手。他夜间勘察城墙,避免被人看到。所以他只带几个随从,一个坐骑。他急于要亲眼看看城墙的破坏情况,以及需要什么程度的修复。他还要尽量不引人注意。
13 当夜我出了谷门,往野狗井去(野狗:或作龙),到了粪厂门,察看耶路撒冷的城墙,见城墙拆毁,城门被火焚烧。
谷门。描述耶路撒冷的地形特征,有助于理解尼希米的夜间勘查(第13-15节),重建过程中(尼3章),以及奉献典礼时(尼12:27-43)城墙的不同部分。见《尼希米记》第三章的补充注释和本书406页《尼希米时代的耶路撒冷城墙》。
那些认为尼希米时代的耶路撒冷包括西山的人,把谷门定在耶路撒冷的西南角附近,欣嫩谷对面。而那些认为当时的耶路撒冷仅限于东部两个山的人,则把谷门定在西墙的中间。乌西雅在两个世纪之前所加固的城门可能就包括谷门(代下26:9)。后一种可能性大一些。英国考古队于1927年发现了其废墟,是经蒂洛泊伊安(Tyropoeon)谷通向城内的。
往野狗井去(野狗:或作龙)。 “龙井”在圣经其他地方没有出现。一般被认为是“隐罗结”(书15:7),现名约伯井,或尼希米井,位于欣嫩谷和汲沦溪的交汇处。这个定位的前提是希伯来语'el-pene(KJV版被译为“之前”)理解为“朝……方向”。但这无法确定。然而如果把该词理解为“旁边”或者“对面”,那龙井在尼希米时代以后就一定干涸了。若是这样,它要么位于欣嫩谷西部,要么位于推罗波安(Tyropoeon)谷中部,根据对尼希米时代耶路撒冷规模的理解来定。
粪厂门。离谷门一千肘(尼3:13,444.4米)。该城门的来历显然是因为城市的垃圾都是经它运到欣嫩谷。
察看耶路撒冷的城墙。尼希米通过谷门出了城,从城外观察城墙,以便确定这部分城墙损坏的程度。城市北部的城墙,尼希米在到达耶路撒冷以后,访问圣殿和官员的时候,可能已悄悄观察过了。他们显然都住在城市北部。
14 我又往前,到了泉门和王池,但所骑的牲口没有地方过去。
泉门。位于该城东南角,在隐罗结井对面,现名约伯井,或尼希米井。
王池。在圣经其他地方没有出现。不知道尼希米指的是西罗亚池(该池的水是西罗亚泉经希西家渠道引进的,见王下20:20注释),还是所罗门池。据照约瑟弗斯说(《战争史》v.4.2),所罗门池为于汲沦溪谷下面。如果是指西罗亚池子,尼希米一定再次通过泉门进城,但在这里看到大量的废墟,没有勘察完毕就回去了。如果是指所罗门池,那么尼希米过了泉门以后,就会在汲沦溪谷下面见到大量废墟挡住去路。
15 于是夜间沿溪而上,察看城墙,又转身进入谷门,就回来了。
溪。可能是汲沦溪谷。沿着该谷,尼希米能看见上方耶路撒冷被毁的城墙。这可能是在一个满月之夜。否则他就不可能看见这么多了。因为从南山悬崖的东墙到他所经过是汲沦溪谷之间有相当的距离。
转身。不知尼希米沿汲沦谷向北走了多远。他勘察城墙时,可能不包括圣殿以东的部分。他原先去过圣殿,可能知道那里损坏的程度。尼希米和几个随从(第12节)经原路回到谷门悄悄进城。
16 我往哪里去,我做什么事,官长都不知道。我还没有告诉犹大平民、祭司、贵胄、官长,和其余做工的人。
官长。尼希米到达耶路撒冷的时候,没有人在行使权威,只有一些被称为“官长”和“贵胄” 的人。不清楚两种人之间的区别。前者可能是所任命的官员,后者可能是家族的首领。
其余做工的人。指“官长”和“贵胄”以外的城市工作人员,或原来从事重建城墙的人。
17 以后,我对他们说:“我们所遭的难,耶路撒冷怎样荒凉,城门被火焚烧,你们都看见了。来吧,我们重建耶路撒冷的城墙,免得再受凌辱!”
尼希米很快就采取行动。他夜间勘察城墙后的第二天,就召集城镇和村庄的长老听他报告。他提到民族的耻辱,讲述了他在侍奉国王时上帝的帮助,以及自己的职权。他的讲话达到了理想的效果,在大家心中产生了热情,一致决定“起来建造”。
18 我告诉他们我上帝施恩的手怎样帮助我,并王对我所说的话。他们就说:“我们起来建造吧!”于是他们奋勇做这善工。
19 但和伦人参巴拉,并为奴的亚扪人多比雅和阿拉伯人基善听见就嗤笑我们,藐视我们,说:“你们做什么呢?要背叛王吗?”
参巴拉。关于参巴拉和多比雅,见第10节注释。
阿拉伯人基善。参巴拉显然是撒玛利亚省长(见第10节注释)。多比雅可能是亚扪省长,或至少是亚扪有影响的领导人。基善(或迦施慕,见尼6:6)可能是波斯帝国阿拉伯省长。阿拉伯省大概还包括以东,因为尼希米没有提到过以东。这个推测从最近发现的利晏人碑文上得到确证。利晏人于公元前五世纪取代了以东人。碑文中提到一个叫基善的人曾统治底但。
嗤笑我们,藐视我们。可能像西拿基立那样派遣使者(王下18:17-35),或通过正式的信函。
20 我回答他们说:“天上的上帝必使我们亨通。我们作他仆人的,要起来建造;你们却在耶路撒冷无分、无权、无纪念。”
我回答他们说。值得注意的是尼希米没有理会说他图谋造反的严重指控,也没有提到他所持有的王室许可,而是让他的敌人猜测他是凭着他自己的权威行事。他这样回答仇敌一定有他的理由。
天上的上帝。尼希米是一个虔诚的人,知道怎样信靠上帝。他没有提王室的谕旨,而是指出他所得到的许可来自那最高的权威。参考所罗巴伯对达乃的回答:“我们是天地之神的仆人,重建前多年所建造的殿”(拉5:11)。
无分。当年撒玛利亚人宣称有权参与犹太人的事务,主动前来帮助时(拉4:2,3)遭到了拒绝。现在他们的干预已充满敌意,所以受到更强烈和坚决的拒绝。尼希米告诉他们,耶路撒冷的工程与他们无关,他们在其居民中甚至不会留下任何记忆。尼希米说明他不希望他们的干涉。他们只须管好自己地区的事,不要干扰敬拜真神的人。此前,尼希米掩盖自己的计划回避反对,但是一旦出现对立,他就勇敢地去面对。
第二章补充注释
注一:1954年发表了一批亚兰语文献(见本书80页),其中有一份类似于官方的护照,是埃及总督亚沙姆所签发。他当时在苏沙或巴比伦,发给手下人出差埃及所用。这个文书与尼希米从国王得到的无疑很相似,故有助于对它的了解。尽管文书没有标明日期,但它是属于尼希米的时代,因为阿沙姆是尼希米的同时代人,在公元前第五世纪的后半叶,曾当过许多年埃及的总督。
这个文书是写给波斯到埃及沿途省市官员的,要求他们向文书持有人提供食物。至于文书所提到的城市,我们只知道现在伊拉克北部的埃尔比勒,叙利亚的大马士革。
从这份文书中可以看出,尼希米奉亚达薛西之命前往犹大,是持有什么样的授权。以下是该文书的完整译文(见G.R.德来维《公元前第五世纪的亚兰语文献》,1954年,第20页):
1、阿沙姆致阿卡达的长官玛尔杜克、莱尔的长官拿布-达拉、亚束欣的长官丘突海、埃尔比勒的长官亚帕斯他巴、和撒拉姆的长官哈拉,玛提拉巴施和巴迦帕特,
2、大马士革的官长普拉帕达拿和古赞。我的官员尼提赫正前往埃及。你们要从我在你们省的资产中向他供应
3、每天两份精粮,三份粗粮,两份葡萄酒或啤酒,以及一只羊;他的十名侍从,
4、每人每天一份食物,以及马匹所食的干草;我的三人仆人,即两个基利家人,一名工匠,随他一同去埃及,
5、每人每天一份粮食;各省轮流供应他们食物,直至他们到达埃及;
6、如果他在任何地方多留一日,就不要为多余的日子提供食物。本命令报知巴加萨鲁。杜什为文书。
注二:关于《尼希米记》中的波斯国王是哪一位亚达薛西的问题,在厄勒番丁岛纸莎草纸文献发现以后,就基本上解决了。文献中的一些证据实际上可以确认尼希米在亚达薛西一世的治下担任犹大省长。
据两份厄勒番丁岛草纸文献(考利《纸萨草纸文献》第三十号和三十一号),约哈难在公元前410年是耶路撒冷的大祭司。在尼12:22,23中也提到了他(见拉10:6),为尼希米任职时的大祭司以利亚实的儿子(尼3:1)。但约瑟弗斯(《上古史》xi.7.1)说约哈难是以利亚实的孙子,这似乎又与尼12:22相符。这一节说耶何耶大是以利亚实和约哈难之间的大祭司。约哈难究竟是以利亚实的儿子还是孙子,与我们的讨论无关,因为我们关心的是根据圣经和约瑟弗斯这两种来源,确定尼希米时代的大祭司以利亚实,早于公元前410年的大祭司约哈难。这就需要将尼希米定在亚达薛西一世执政期间,因为亚达薛西二世是在这些文献以后才当政的。这是一些以利亚实儿子或孙子时代的文献。
下面这句话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撒玛利亚省长参巴拉的儿子第来雅和示利米雅。”(考利,第30号,第29行)。这说明尼希米的死敌参巴拉,在公元前407年写信时仍为撒玛利亚省长(见尼2:10注释)。信是写给参巴拉的儿子们的。这似乎表明老人已把行政权交给了儿子。参巴拉独自决定事务的时代似乎已经过去。尼希米的活动显然发生在参巴拉积极管理撒玛利亚事务期间,所以尼希米所侍奉的亚达薛西,只能是死于公元前423年的亚达薛西一世。
现在的学者均不怀疑《尼希米记》的亚达薛西就是亚达薛西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