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圣经库 > 41马可福音 > 正文

马可福音01--SDA圣经注释

第 一 章

提要:1 施洗约翰的工作。9 耶稣受洗,12 受试探,14 传道:16 宣召彼得,安得烈,雅各和约翰:23 医好被污鬼附着的人,29 医好彼得的岳母,32 医好许多病人,40 洁净大麻风患者。

1 上帝的儿子,耶稣基督福音的起头。

上帝的儿子。有文本无“上帝的儿子”。关于耶稣是“上帝的儿子”,见路1:35注释。

耶稣基督。见太1:1注释。

福音。euaggelion,“好消息”。原指弥赛亚按照众先知的预言降世的“好消息”。后来指讲述耶稣的生平,再后指记录耶稣生平的各种文件或福音书。本节可能指它最初的含义。

  起头。(施洗约翰的工作,见可1:1-8;太3:1-12;路3:1-18。详见《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 马太和路加是从耶稣的早年开始讲述的,马可则是从耶稣公开传道开始记录的。圣灵的降下和约翰宣布耶稣为弥赛亚,准确无误地证明祂的受洗为祂公开传道的开始。马可说,关于耶稣基督的福音即“好消息”,是从祂受洗说应验《旧约》的预言开始的(2-11节)。

2 正如先知以赛亚(有古卷无“以赛亚”三字)书上记着说:看哪,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你前面,预备道路。

  正如。为了证实拿撒勒人耶稣是弥赛亚,马可提出《旧约》预言(路24:25,27,44)准确应验作为的明证,正如耶稣本人和《新约》的作者所普遍证实的那样。圣经预言应验的见证乃是基督教真理最有力的证据之一(见赛41:21-23;44:7;46:9,10;见《历代愿望》799页)。马可的引文(可1:2,3)源于玛3:1和赛40:3,主要依据七十士译本,而非希伯来原文。

  先知以赛亚。见太3:3注释。有文本无“以赛亚”(参本册注释第146页)。引文源于《玛拉基书》和《以赛亚书》。参《马太福音》笼统提到“先知所说”之话的应验(见太2:23注释)。

  使者。施洗约翰是以赛亚和玛拉基所预言的使者。他的信息宣布“立约的使者”(玛3:1)弥赛亚已经显现。

  在你面前。见太3:3注释。耶稣后来也差遣七十个人“在祂前面,往自己所要到的各城、各地方去”(路10:1)。

3 在旷野有人声喊着说:预备主的道,修直他的路。

  人声。见太3:3注释;参约1:23。

4 照这话,约翰来了,在旷野施洗,传悔改的洗礼,使罪得赦。

  悔改。见太3:2注释。约翰的洗礼是“悔改的洗礼”,因为它是以悔改为特征的。洗礼不是悔改和赦免的保证。但如果没有悔改和赦免的经验,洗礼就不是出于真心的。

  得赦。见太3:6注释。

5 犹太全地和耶路撒冷的人都出去到约翰那里,承认他们的罪,在约但河里受他的洗。

  在约旦河里。只有马可提供了这个细节。

6 约翰穿骆驼毛的衣服,腰束皮带,吃的是蝗虫、野蜜。

7 他传道说:“有一位在我以后来的,能力比我更大,我就是弯腰给祂解鞋带也是不配的。

  传道。施洗约翰的传道是以宣告弥赛亚为特征的。

弯腰。该词只有马可使用,强调谦卑。见太3:11注释。

鞋带。“鞋”实际上指只有鞋底的便鞋(见太3:11注释)。“鞋带”指把鞋绑在脚上的带子。

8 我是用水给你们施洗,祂却要用圣灵给你们施洗。”

9 那时,耶稣从加利利的拿撒勒来,在约但河里受了约翰的洗。

  那时。(洗礼见可1:9-11;太3:13-17和路3:21-23上半节。详见《马太福音》)。就是在约翰传道的日子里。

  在约旦河里。见第5节注释。马可指出,洗礼是“在约旦河里”进行的。礼毕,受洗人就“从水里上来”(10节)。这有力地证明了约翰的洗礼是浸礼。

10 祂从水里一上来,就看见天裂开了,圣灵仿佛鸽子,降在祂身上。

  就。ehtheōs,“立刻”。马可喜欢用这个词。如果按一般的说法,认为马可是在彼得的协助下写《马可福音》的话(见本册注释第564页),这个特征可能反映了彼得生动活泼有力的讲话风格。

  裂开了。schizō,比其他福音书作者用词的语气更强,意为“撕开”。

11 又有声音从天上来,说:“你是我的爱子,我喜悦你。”

12 圣灵就把耶稣催到旷野里去。

  耶稣受试探见可1:12,13;太4:1-11和路4:1-13。详见《马太福音》。

13 祂在旷野四十天,受撒但的试探,并与野兽同在一处,且有天使来伺候祂。

  与野兽同在一处。如巴勒斯坦的狼,野猪,鬣狗,豺和豹等。提到野兽可能是为了形象地衬托旷野的荒凉,孤独和危险。

14 约翰下监以后,耶稣来到加利利,宣传上帝的福音,

  以后。耶稣加利利开始传道,见可1:14,15;太4:12和路4:14,15。详见《马太福音》。]见《路加福音》第4章补充注释和本册注释229页插图。

15 说:“日期满了,上帝的国近了。你们当悔改,信福音!”

  日期。kairos。指特别吉祥的时间(见太13:30;16:3;21:34;26:18;路19:44;约7:6;罗5:6;弗1:10),本节指弥赛亚的来临和祂国度的建立。该词似乎也常用来特指弥赛亚的来临和世界的末日(见可13:33;路21:8;弗1:10;启1:3)。耶稣宣布:“日期满了,上帝的国近了!”和施洗约翰的信息是一样的(见太3:2)。百姓认为这就是宣告弥赛亚的国度即将建立。在百姓乃至于施洗约翰的心目中,这是等于犹太人属世国度的建立,然后战胜她所有的敌人(见《历代愿望》103页)。耶稣在地上传道的时候,虽然多次藉着比喻教导说,祂首先是来建立属灵的国度(见太4:17;5:3注释;参太13:1-52),这种误解继续存在;直到祂复活以后,祂的门徒才最终纠正这种误解(见路24:13-32;徒1:6,7)。

  耶稣宣布:“日期满了”,指的是但9:24-27七十个七的预言。到了这段时期结束的时候,“受膏者”要“与许多人坚定盟约”并“被剪除”(见《历代愿望》233页;《善恶之争》327页)。在基督的时代,至少有一部分人知道但以理所预言的时期即将结束(《历代愿望》31。33,34页)。“及至时候满足,上帝就差遣祂的儿子”来到世界(加4:4)。耶稣开始传道的时候,建立祂国度的时机已经成熟(见《历代愿望》32,36,37页)。

16 耶稣顺着加利利的海边走,看见西门和西门的兄弟安得烈在海边撒网;他们本是打鱼的。

  耶稣……行走。海边的呼召,见可1:16-20;太4:18-22和路5:1-11。详见《路加福音》。直译是“祂经过时”。

17 耶稣对他们说:“来跟从我,我要叫你们得人如得鱼一样。”

  叫你们得人如得鱼一样。把普通的渔夫转变成得人的渔夫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彼得、安得烈、雅各和约翰都是专业的渔夫,但他们现在要学习新的技术。

18 他们就立刻舍了网,跟从了祂。

19 耶稣稍往前走,又见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约翰在船上补网。

20 耶稣随即招呼他们,他们就把父亲西庇太和雇工人留在船上,跟从耶稣去了。

  雇工人。没有让西庇太独自留下来工作。接受作耶稣门徒的呼召,并不意味着四人因此就忽略了作子女的义务。“雇工人”的存在说明他们生产的规模很大,而且很成功。只有马可记录了这个有趣的细节。

21 到了迦百农,耶稣就在安息日进了会堂教训人。

  到了。(关于会堂里被鬼附着的人,见可1:21-28和路4:31-37。详见《马可福音》。参本册注释218,231页插图。关于神迹,见本册注释第208-213页)。直译是“他们去”。马可经常用现在时态来增加叙述的形象性和真实感。“他们”包括耶稣和祂已经呼召的四个门徒。

  迦百农。见路4:31注释。

  在安息日。见路4:16,31注释。不要依据马可叙述的形象敏捷来推断四位门徒在安息日仍然打鱼。这里只是指可1:16-20所述事件后的第一个安息日。

  会堂。关于古代犹太会堂及其崇拜,见本册注释第56,57页。

22 众人很希奇祂的教训;因为祂教训他们,正象有权柄的人,不象文士。

  很希奇。见太4:13注释。

  祂的教训。就是“祂的道理”。

  有权柄的人。这个特征使基督的教训与文士的教训形成鲜明的对照。凡听见祂讲道的人一再这样评论祂(见太7:29;可1:27等)。祂讲道不以先人的思想和著作为权威。祂说话本身就直接带着来自圣父的权柄。文士们习惯说某某拉比怎么说的。耶稣却宣称:“我告诉你们”(太5:21,22)。如今也是如此,只有在属灵上明确的教训才能医治人患有罪病的心灵。

  文士。律法和遗传的正式教师。他们大多是法利赛人。这些口传和成文法的专业解释者常与耶稣辩论(见太22:34-46;23:13,14)。他们经常表现出苛刻的律法主义,甚至对生活的细节也作出规定。他们解释圣经,往往把圣经的意义弄得更加模糊,而不是更加清楚。他们热中于祖先的遗传,视之等同于甚至高于圣经,以致淡化了上帝的律法。他们就这样将“难担的担子”放在人的肩上,自己却连一个指头都不肯动(路11:46)。见本册注释第55页;见太2:4注释。

23 在会堂里,有一个人被污鬼附着。他喊叫说:

  污鬼。pneuma akatharton。在福音书里与daimonion(参太10:1和路9:1)同义。daimonion指一种比高于人类的灵,在《新约》中都是指邪灵或魔鬼。福音书记录了六个污鬼附身的实例:一,迦百农会堂里的人(见可1:12-28注释);二,一个被鬼附身的哑巴(见太9:32-34注释);三,格拉森两个被鬼附身的人(见可5:1-20注释);四,一个叙利腓尼基妇人的女儿(见太15:21-28注释);五,某个不明身份之人的儿子(见可9:14-29注释);六,马利亚(可16:9)。除了这些具体事例之外,福音书还经常提到耶稣和祂的门徒治好了被污鬼所害的人。关于《新约》时代鬼魔附身的现象,见本章补充注释。

  他喊叫说。基督正在讲论祂要释放受罪恶和撒但奴役之人的使命(见《服务真诠》91页;参路4:18注释),就再次面对祂在旷野的试探中所打败的仇敌(见《历代愿望》256页)。人们正热切地聆听基督所传的信息,撒但却故意转移他们的注意力,阻扰真理的种子播撒在一些好土里。

24 “拿撒勒人耶稣,我们与你有什么相干?你来灭我们吗?我知道你是谁,乃是上帝的圣者。”

  耶稣。附在人身上的鬼魔一般都承认耶稣是上帝的儿子(见可3:11,12;5:7)。依照雅各所说:“鬼魔也信,却是战惊”(见雅2:19)。他们对上帝旨意的了解必定远远超过人类。

  我们与你有什么相干。这是典型的希伯来习语(见士11:12;撒下16:10),意为“我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呢?”后来在加大拉被鬼所附的人也是这样说的(见太8:29;见约2:4注释)。可1:23,25,26暗示似乎只有一个邪灵附在这个人身上。“我们”可能泛指所有的鬼魔。这个邪灵承认自己是其中的一个。

  灭我们。这个鬼魔显然恐惧地预期上帝审判的大日(见结28:16-19;太8:29)。他肯定知道那“为魔鬼和他的使者所预备的永火”(太25:41),并且意识到基督即将对他执行上帝的审判(见彼后2:4;犹6)。

  上帝的圣者。邪灵称耶稣与上帝有特别密切的关系。鬼魔在其他场合称祂为“上帝的儿子”(太8:29;路8:28)。这个称呼使犹太领袖们对祂动了杀机(约5:17,18),并最终定了祂的罪(见太26:63-68;参约10:30-36)。

25 耶稣责备他说:“不要作声!从这人身上出来吧。”

  责备。epitimaō,直译是“评价”。在《新约》中指“指责”,“斥责”,“告诫”。耶稣“责备”这个邪灵,但没有“用毁谤的话罪责”他(见犹9)。责备的原因似乎是这个邪灵称祂为弥赛亚。耶稣很清楚,此时公开自己的弥赛亚身份会引起许多人对祂的偏见。况且在巴勒斯坦动荡的政治局面中出现了许多假弥赛亚,要率领同胞起义反对罗马(见徒5:36,37;参《历代愿望》30,733页)。耶稣努力避免被大众视为从事政治活动的弥赛亚。否则人们会看不到祂使命的真实性质,给当局以制止祂工作的口实。

  耶稣避免自称是弥赛亚还更深的原因。祂希望人们通过个人经验认识到祂是弥赛亚——藉着观察祂完全的生活,听聆祂述说真理的话语,目睹祂施行大事,从中看到《旧约》预言的应验。耶稣在回答施洗约翰门徒的时候,显然想到这一点(太11:2-6)。

  不要作声。意为“住口”。

26 污鬼叫那人抽了一阵疯,大声喊叫,就出来了。

  抽了一阵风。sparassō,古代医书的作者用该词来表示恶心时的胃痉挛。本节可译为“打击”或“抽筋”,可能指那人被摔倒在地。该词多次用来指被鬼附身的人发作时的症状(可9:20,26;路9:39)。魔鬼可能想用这样的攻击来置这个不幸的受害人于死地。这与以后所恢复自制的正常状态形成了惊人的对比。

27 众人都惊讶,以致彼此对问说:“这是什么事?是个新道理啊!祂用权柄吩咐污鬼,连污鬼也听从了祂。”

  用权柄。耶稣不仅讲道带着权柄(太7:29;可1:22),作事也带着权柄。犹太的赶鬼者用符咒和其它迷信的方法赶鬼。但耶稣只一句话,魔鬼就立即离开了。邪灵和世人都承认上帝儿子的权威。

  大臣儿子的医治曾使迦百农全城轰动(见约4:53注释)。现在该城的百姓目睹了上帝能力更大的显示。

28 耶稣的名声就传遍了加利利的四方。

  名声。akoē。耶稣很快就在加利利遐迩闻名了(又见路4:14,15,37;5:15,17)。

29 他们一出会堂,就同着雅各、约翰,进了西门和安得烈的家。

就。eutheōs;见第10节注释。彼得岳母和傍晚治病的故事,见可1:29-34;太8:14-17和路4:38-41。详见《马可福音》。

西门的家。耶稣在加利利传道期间,曾多次住在西门彼得的家里(参《历代愿望》259,267页)。祂劝十二个门徒在进入一座城的时候,要住在人家里(可6:10)。这显然与祂自己的作法是一致的。

30 西门的岳母正害热病躺着,就有人告诉耶稣。

  西门的岳母。在十二个门徒中,只有特别提到彼得已婚。由于大多数犹太人都会结婚,因而其他门徒即使不是全部,也大都已婚。

  这是三部同观福音书都记载的第一个神迹。马可的记录提供了其它福音中没有的几个细节。

  害热病。puressō,源于pur(“火”)。医生路加说她“害热病甚重”(见路4:38注释)。迦百农离沼泽地不远,属于亚热带气候,所以有可能患疟疾。

  就。eutheōs(见第10节注释)。耶稣的门徒在遇到病患时立刻来找祂,说明他们信靠祂。

31 耶稣进前拉着她的手,扶她起来,热就退了,她就服事他们。

  拉着她的手。这是出于仁爱同情的触摸,是耶稣经常使用的(见太9:25;可5:41;8:23;9:27)。这位妇人凭着信心接触了上帝的能力,就痊愈了。患有罪病的心灵也需要体验温暖同情之手的触摸。

  有文本这里还有“立即”。路4:39也说彼得的岳母“立刻起来”了。三部福音书都记载她在日落前服侍他们,这说明她很快就痊愈了。病人经过长期发热通常会十分虚弱,恢复体力需要一段时间。但这位妇人似乎是立时痊愈的。

32 天晚日落的时候,有人带着一切害病的,和被鬼附的,来到耶稣跟前。

  天晚日落的时候。犹太人“天晚”的概念不明确,所以马可进一步解释说是“日落的时候”。有些注释家认为这是同义词重复,但由于“天晚”的含义较模糊,故不大可能是同义词重复。

  马可指出了城里的人把病人带到彼得门前的准确时间,可能是因为除了紧急情况之外,拉比的律法禁止人在安息日看病(见约5:10;7:23;9:14注释)。如果不是生命处于危急之中,治病也被视为是做工,是安息日所不允许的(见路13:10-17注释)。

  三位同观福音书的作者都比较详尽地记录了这件事,说明所有的门徒都认为这是一个重要事件。此前,十二位门徒曾因耶稣传道所受到的冷遇而失望,特别是在犹大和拿撒勒时。这次公众对耶稣的信任大大增强了他们的信心。

33 合城的人都聚集在门前。

  合城的人。只有马可提到这个形象的细节。并不是说迦百农每个人都来到彼得的家。这只是强调人数之多。

34 耶稣治好了许多害各样病的人,又赶出许多鬼,不许鬼说话,因为鬼认识祂。

  许多鬼。daimonion(见第23节注释;和本章补充注释)。

  不许。原因见第25节注释。

35 次日早晨,天未亮的时候,耶稣起来,到旷野地方去,在那里祷告。

  早晨。prōi,通常指夜里最后一个更次,约从凌晨三点到六点(见可16:2,9;约20:1)。这是在初夏,根据迦百农的位置,太阳在五点左右升起,而第一道曙光约在三点半出现。见本册注释50页。关于耶稣第一次加利利之行,见可1:35-39;太4:23-25;路4:42-44。详见《马可福音》。见本册注释218,231页插图。

  天未亮的时候。原文指深夜,在本节指晨更之初。耶稣睡得很少,因为彼得家门前的病人直到深夜才散去(见《历代愿望》259页)。

  旷野地方。耶稣想要独处,不让群众找到(参《历代愿望》259页)。

  祷告。见可3:13注释。基督生平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经常而有效的祈祷。祂在世时常常指出:“子凭着自己不能做什么”(约5:19;参30节)。祂行神迹是凭着天父的能力(见《历代愿望》143页)。祂所说的话是天父赐给祂的(约8:28)。耶稣降世之前,知道自己一生计划的每一个细节,“但当祂来到人间以后,却要接受天父旨意的逐步引导”(《历代愿望》147页;见路2:49注释)。祂生活的计划是逐日向祂展示的(见《历代愿望》208页)。

36 西门和同伴追了祂去,

  西门。提彼得的名字可能因为他在这班人中是为首的,也可能如一般人所认为的,即马可的记录是彼得告诉他的(见本册注释第563页)。

  同伴。至少可能包括他的兄弟安得烈,还有雅各和约翰。迄今只有这四个人是耶稣正式的门徒。前一天在彼得家提过他们的名字(29节)。

  追了祂去。katadiōkō。不是无目的地寻找耶稣。祂的门徒无疑急于要把他们行奇事的夫子带回到聚集的人群那里,好扩大祂的名声。他们似乎觉得耶稣正在丧失赢得跟从者和促进祂事业的宝贵机会。可是他们的动机与耶稣行神迹的目的并不一致。见本卷注释第209页;见38节注释。

37 遇见了就对祂说:“众人都找你。”

  众人。就是迦百农的百姓(见33节注释)。

38 耶稣对他们说:“我们可以往别处去,到邻近的乡村,我也好在那里传道,因为我是为这事出来的。”

  我们可以往别处去。耶稣想要在名声的浪潮突然袭来,淹没祂传道的真实目的之前隐退。加入百姓盲目的喧闹害多益少。祂不愿意被套住。耶稣认为自己的神迹只是一种手段,为要引导人明白他们的心灵需要医治,但是群众只看神迹本身。这种短浅的目光使他们把手段当作目的。但没有目标的手段只能使他们更加远离基督来所宣布的国度。如果不消除对祂工作的误解,基督所有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见36节注释。

  因为我是为这事出来的。这里耶稣似乎指祂从迦百农城来到“旷野地方”(35节),而不是说祂从天上降到地上。但《路加福音》的相应段落(路4:43)却暗示耶稣在这里是指祂来到地上的使命。在其他场合,祂特别指出祂是从天父而来的,作为祂整体使命的一个部分(见约10:10;约18:37;路19:10)。

39 于是在加利利全地,进了会堂,传道,赶鬼。

  传道。马可就这样开始记录耶稣在加利利的第一次传道行程。这次行程可能从公元29年夏初开始(见《福山宝训》2,3页;见《路加福音》第4章补充注释)。约瑟弗斯在他的著作中提到了加利利200多个城镇和乡村的名字。这些地方提供了充足的机会,可以远离加利利湖西岸密集的大城市,而进行长时间大范围的活动。同观福音书的作者很少记录耶稣在犹太的早期活动。也许祂第一次的传道行程范围较大,时间较久,无法进行简要的叙述(见可2:1注释)。马可只记录了这次行程中的一个特别事件(可1:40-45)。但他对于行程的总结(45节)却指出这次长达数周,可能有两三个月的传道活动十分成功。

  进了会堂。见本册注释第56,57页。作为受欢迎的来访拉比,人们自然会要求耶稣参加礼拜并讲道,就像在拿撒勒(路4:16-27)和迦百农(可1:21,22)一样。

  在加利利全地。马太(太4:23-25)比较详细地述说了第一次传道行程的范围和影响。

  从公元27年的逾越节和公元30年的逾越节,耶稣共在加利利作了三次传道行程(见本册注释231页插图)。第一次行程中,除了耶稣加利利海边所呼召的四位门徒之外,不知有没有其他的人作伴(见可1:16-20)。本章29节只特别提到这四个人在耶稣离开迦百农的前一天与祂同在(29节)。其他的人可能在第一次行程中就已跟随祂了,因为正式设立十二使徒是在第二次行程开始之前(可3:13-19)。

  基督在第一次传道行程中宣布“上帝的国”(路4:43)不久将要建立。这是祂以后一切教训的基础。

40 有一个长大麻疯的来求耶稣,向祂跪下,说:“你若肯,必能叫我洁净了。”

  一个长大麻风的。(关于医好第一个麻风病人,见可1:40-45;太8:24;路5:12-16。详见《马可福音》。见本册注释218,231插图;关于神迹,见本册注释第208-213页。) 这件神迹是像马太所记载的发生在登山宝训后,还是如这里所记载发生在耶稣第一次加利利行程期间,存在不同的意见。马可的记载一般比较接近事件的时间顺序,而马太则经常脱离时间的顺序,按主题来编排事件。所以马可的顺序似乎更为可取。这一次医治可能是耶稣第一次加利利之行中唯一记录下来的事件。见本册注释第191,192,274页。

  太8:2-4和路5:12-16也记录了这个神迹。但马可的记录比较详细。后来耶稣还治愈过别的麻风病人(太26:6;路7:22;17:12-14;参《历代愿望》557页),并差遣祂的门徒也去医治麻风病人(太10:8)。

  关于古代麻风病的性质,见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圣经词典》相关条目。关于麻风病的诊断,隔离的法规,以及洁净的礼仪,见《利未记》13和14章。

  犹太人一般认为大麻风是上帝对罪恶的惩罚。他们也对生来瞎眼的人作这样的解释;见约9:2)。他们接受了一种古老的异教观念。一本古巴比伦的预兆书(Archiv für Orientforshung 18:62)提到了某些显然属于大麻风的症状,说是意味着被神和人抛弃的。所以他们不作任何努力来缓解和治疗病情,除了将病人隔离之外,根本不知道真正麻风病的疗法。甚至到20世纪中期以后,各地仍以隔离为治疗麻风病的标准程序,直到批准给病人施用新药之后,才不再视隔离为必要。

  你若肯。这个受苦的人可能心中想到三个大障碍,其中的任何一个都足以使他要么得不到医治,要么使痊愈的前景变得十分渺茫。首先,人们都知道,自从大约八百年前乃缦被治愈以来,再也没有麻风病获得医治的记录。第二个障碍更为严重,就是一般人都认为他是受上帝咒诅的。耶稣愿意医治他吗?第三个障碍涉及一个较为实际的问题。他怎样才能来到耶稣旁边提出请求呢?仪文律法严格禁止他与别人接近,而且耶稣无论到哪里去,都有成群的人聚集在祂的周围。这就使这个受苦的人很难来到耶稣面前。

  必能叫我洁净了。katharizō(“洁净”),而不是therapeuō(“医治”)。在旧约和新约时代,麻风病人都被说成是“不洁净的”,需要“洁净”,而没有说是需要“医治”的“病人”。用词的区别反映了仪文上洁净的观念。

41 耶稣动了慈心,就伸手摸他,说:“我肯,你洁净了吧!”

  摸他。耶稣在治病时经常摸病人(太8:15),但有时不摸(约4:49,50)。祂明知摸麻风病人意味着不洁净,还是大胆地摸了。

  你洁净了吧。由于当时的人治不了麻风病,耶稣医治麻风病就证明祂赋有上帝的能力。这就使百姓相信,祂也能洁净人心中的罪恶。耶稣来到世上,就是为了洁净罪人。他们属灵上的疾病比麻风病更为致命。

42 大麻疯即时离开他,他就洁净了。

  即时。这是神迹的重要部分。它发生于众目睽睽之下。病人的皮肉更新了,肌肉结实了,神经灵敏了(见《历代愿望》263页)。

43 耶稣严严地嘱咐他,就打发他走,

  严严地嘱咐。embrimaomai(“深受感动”,“严厉告诫”),在约11:33中译为“悲叹”,在可14:5中译为“生气”,语气均很强烈。四福音的作者只在另外两处把该词用在基督身上(见太9:30和约11:33,38)。耶稣很少采取严厉的态度(见太23:13-33;约2:13-17;参《历代愿望》第三十七章)。可1:45说明了耶稣在这里表面上严厉的原因。

44 对他说:“你要谨慎,什么话都不可告诉人,只要去把身体给祭司察看,又因为你洁净了,献上摩西所吩咐的礼物,对众人作证据。”

  什么话都不可告诉人。耶稣叫这个痊愈的人什么话都不可告诉人,并立即打发他去,(43节),把身体给祭司察看,可能有几个原因(43节)。首先,是为了让他在祭司们尚未得知是谁医治他之前到达。这样他才有望得到公正的判断。因为祭司们如果知道是耶稣医治了他,就有可能拒绝证明他的洁净。保持沉默和采取迅速的行动是了他自己的利益。

  况且当地有许多麻风病人如果听说耶稣能治疗麻风,无疑会蜂拥而至,使祂更难为一般百姓服务了。耶稣还要这个患者真正感觉自己的需要,并至少表达一定程度的信心(见可5:34;约4:49,50;参《历代愿望》264,267,258页)。

  叫他保持沉默的另一个原因是,祂不想让人以为祂只是一个行神迹的人。福音书的记录表明,祂不认为神迹是主要的。祂首要和最大的目标乃是拯救人的灵魂。基督总是呼吁人先寻求天国,完全相信他们的天父会在需要的时候赐给他们这些物质的福气(太6:33)。

  耶稣基于上述等原因叫人不要宣传祂所行奇事的例子,见太9:30;12:16;可5:43;7:36;8:26。

  把身体给祭司察看。根据摩西的律法,担任公共卫生官员的祭司要负责诊断麻风病和安排隔离。至少在旧约时代,还有其他的皮肤病被当作麻风病。检查人员有时判断不出哪些是可以治愈的。康复的病人要经过重新检查和洁净的仪式。可能还要获取证明之后,才能回家(利14)。

  祭司的这种证明就等于官方承认对这个医病神迹的承认(见《历代愿望》265页)。这个人成了发生之事的活见证。实际上许多祭司就是通过这件事和基督神性的其他证据而信服耶稣的(见《历代愿望》266页)。在基督复活之后,许多祭司亮明了对祂的信心(见徒6:7),加入了幼小的教会。

  耶稣吩咐那个痊愈的人服从律法的规定,表明祂并不反对摩西的律法。祂自己就是生在“律法以下”的(加4:4;参太23:2,3注释)。祂所激烈反对的,是但文士们强加于摩西律法上的遗传。他们藉着这些遗传,破坏了上帝赐给摩西之律法的字句和属灵意义(见太15:3;可7:8,9;参《历代愿望》395-398页)。基督打发这个人去见祭司,无疑是要向他们和百姓表明,祂承认自己在很久以前赐给摩西的律法。祂就是这样希望否定祭司们,就是律法的正式监护人所发的不实指控。于是他们中间的开明人士就能看出,说祂背叛摩西律法的指控是不符合事实的,并有可能被引导承认祂是弥赛亚(见《历代愿望》265页)。

  因为你洁净了,献上摩西所吩咐的礼物。见《SDA圣经注释》卷一707页,和《利未记》14章注释。

  对众人。不很清楚指的是祭司,还是包括祭司在内的全体百姓。但据上下文似乎是指祭司。摩西的律法吩咐把礼物献给他们“作证据”。百姓们已经看到眼前发生之神迹的证据,但祭司们还没有看见。然而这个痊愈的人遵守仪文律法,说明了基督要人注意的事项。当然,祭司的判断一旦列入官方记录,就会在全体百姓面前成为永久的法定证据。

作证据。就是证明耶稣的神能,和祂体谅人类的需要,尊重摩西的律法,和作为律法监护人与执行者的犹太领袖,最重要的,是证明祂能救人脱离罪与死亡。

45 那人出去,倒说许多的话,把这件事传扬开了,叫耶稣以后不得再明明的进城,只好在外边旷野地方。人从各处都就了祂来。

  倒说许多的话。或“只管说了出去”。 这个感恩的人没有意识到自己不听基督要他保持沉默的严厉嘱咐,会给祂的工作带来多大的妨碍。他以为耶稣只是因为谦虚才这样吩咐。于是他放胆传讲医治他之主的大能。

  把这件事传扬开了。或“把消息传开了”。

  不得再。这个神迹或神迹的后果,似乎标志着基督第一次在加利利城镇乡村传道行程的结束。祂被迫暂时中止了祂的工作(见《历代愿望》265页)。

  城。泛指城镇。

  在旷野地方。或“在乡下”。没有说明耶稣退到什么地方。基督可能留在人口稠密的地区附近,也许是去了加利利海西面几公里以外的山区。过了一些日子,祂又来到了迦百农彼得的家(可2:1;见《历代愿望》267页)。

  人从各处就了祂来。原文动词的形式暗示百姓不断地前来。他们充满期待,群情激昂,但不幸的是,他们有热心却没有知识,误解了基督施行神迹的目的(见《SDA圣经注释》卷五第209页)。

第一章补充注释

  那些否认圣经的灵感,以及魔鬼和邪灵存在的人,把圣经所称魔鬼附身的现象,解释为自然的原因,特别是癫痫和神经错乱等身体和精神的病症。而那些相信福音书所说魔鬼附身现象的人,往往又忽略了相关生理和神经病症的性质和关系。本文设法解释从广义上说撒但控制恶人的生活,以及从狭义上说被魔鬼所附在身体上的表现问题。

  受圣灵所控制——基督藉着圣灵(林前3:16;6:19;林后6:16;弗2:22),住在那些凭着自由的选择愿意侍奉祂的人心里(林后5:14;加2:20;西1:27;等等;参《山边宝训》142页)。由于他们的配合,祂就在他们里面运行,使他们立志行事都成就祂的美意(腓2:13)。在天上能力支配之下,人天然的倾向就与上帝的原则相和谐了(罗8:29;加5:22,23;帖后2:14)。只有如此让上帝控制自己心灵的人,才会有充分的“谨守的心”,得享真实完全的稳定心智与感情(见提后1:7;参赛26:3,4)。凡选择侍奉上帝的人,决不会被撇在撒但的权下(《服务真诠》93页;参《历代愿望》38页)。他们既得到上帝能力的武装,就不怕撒但的攻击(《历代愿望》209,324页)。

  受邪灵所控制——在另一方面,凡拒绝或忽视真理的人,就是自愿效忠那恶者(《服务真诠》92页;《历代愿望》322,341页)。凡执意拒绝或忽视顺应圣灵的感动,接受撒但控制的人,品格会变德越来越像撒但(约8:34,41,44;《历代愿望》338,429页)。他们的良心和选择能力所确立的行为模式,是以撒但的原则为依据的(见罗6:12-16;《历代愿望》256页)。当人们这样逐渐脱离圣灵的影响和管束时(见弗4:30;见出4:21注释),他们终必完全受撒但的支配(《历代愿望》256,323,324页;参645,696页;约6:70)。他们既被一个比他们更强的意志所控制,就无法靠自己摆脱撒但的恶势力(《服务真诠》93页)。他们会情不自禁地按撒但的吩咐思维行动。灵感之笔多方指出,被魔鬼控制是错误的生活方式造成的(见《历代愿望》256页)。陶醉于世俗之乐的结局是绝望的黑暗,或“毁灭之心的疯狂”(《历代愿望》256页)。

  魔鬼控制的程度——品格是逐渐形成的,所以受圣灵或邪灵控制的程度也是有区别的(见罗12:2)。凡未能毫无保留地接受圣灵住在心中的人,都或多或少地受撒但所控制(见路11:23;罗6:12-16;彼后2:18,19;《历代愿望》324,341页)。每一件不符合上帝旨意的事情,每一个伤害别人的念头,每一种自私的表现,每一次纵容错误原则的企图,在某种意义上都是魔鬼控制人的证明(见《历代愿望》246,341页)。每一次屈从罪恶,都使身体更加虚弱,心地更加黑暗,灵性更加堕落(《历代愿望》341页)。然而在品格形成过程的任何阶段,“品格并不表现在偶然的善行或错行,而是表现在言行的习惯倾向”(《喜乐的泉源》57,58页)。偶尔接受撒但怂恿和长期接受撒但怂恿的主要区别,在于其程度,而不在于其性质。扫罗王的生活就是接受魔鬼控制的典型事例(撒上13:8-14;15:10-35;16:14-23;28:1-25;《先祖与先知》679-681页)。

  魔鬼控制的方式——被魔鬼控制有不同的程度,也有不同的方式。有时撒但让他的受害者保持健全的智力和体力,以及外表的虔诚,以便更有效地实施他恶毒的计划。有时魔鬼则让受害者身心堕落,明目张胆地犯罪作恶。那些部分受魔鬼控制的人,或没有表现出魔鬼附身症状的人,对于邪恶之君来说,往往比那些明显受魔鬼控制的人更为有用。控制迦百农疯子的邪灵,也控制着不信的犹太人(见约8:44;《历代愿望》256页;参323,733,746,749,760页)。犹大也是这样被鬼所附的(《历代愿望》294,645页;路22:3;约6:70,71;13:27;参太16:23)。在这些情况中,主要的区别在于鬼魔表现其存在和权能的方式。

  魔鬼控制和人的神经系统——魔鬼控制人类不管程度和方式如何,都是通过感觉神经系统。撒但附在人身,是藉着心智的高级能力,就是良心、选择的能力和意志。恶者通过运动神经系统对他的子民实施控制。魔鬼的控制只能凭借神经系统,因为撒但通过神经系统进入人心,转而控制人体(参路8:2;《历代愿望》568页)。由于神经系统是最先受到影响的,故癫痫和各种精神病等神经病患,都可能与魔鬼的控制有关。这些病症往往是接受撒但某种影响或暗示的结果。然而这些病症不一定伴随着魔鬼附身,和聋哑一样,它们也不一定是魔鬼控制的标志。但魔鬼附身有时也伴有聋哑症状。

  《历代愿望》所描述每一桩魔鬼附身的病例都涉及某种形式的精神错乱,并指出这是魔鬼控制的结果。例如迦百农会堂里被鬼所附的人被称为“疯子”,他的症状是“疯狂”(《历代愿望》256页)。加大拉被鬼附的人被称为“疯子”,说他“精神错乱”(《历代愿望》341页;《善恶之争》514页)。在耶稣变像之山的山脚下,那个被鬼所附的男孩也被称作“疯子”(《历代愿望》429页;见可9:18)。所提到神经错乱的主要症状有面部扭曲,尖叫,摧残身体,瞪着眼睛,咬牙切齿,口中流沫,以及类似癫痫的抽风(见可1:26;9:18-26;路4:35;8:29;《历代愿望》256,337,429页)。每一次驱逐邪灵都伴随着即刻的明显变化——曾受到摧残的平静心态和健康身体回来了,智力恢复了(《历代愿望》第256,338页章),患者穿上了衣服,回过神来(可5:15;路8:35;《历代愿望》338页),理智也复元了(《历代愿望》429,568页)。

  可9:14-29被鬼所附的男孩特别值得关注。所描写的症状很像癫痫(见18-20节)。但是如果说他是癫痫,那就否定了圣经所明确指出那男孩是被鬼所附的。福音书的作者们清楚地描写了一个类似癫痫的病例,并称之为魔鬼附身。

  魔鬼控制与身体的病患——一些魔鬼附身的病例,还伴有某种身体的病患(见太9:32;12:22;可9:17)。值得注意的是特别提到了盲目或哑巴等身体病患,似乎涉及了患者的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魔鬼的控制还会造成其他身体的病症。那些在各种程度上受到撒但的影响或控制的人,生活在身体,理智和心灵贬损的状态之中(见《历代愿望》256,341页等)。

  魔鬼控制的识别标志——就圣经的描述而言,魔鬼附身在生理和精神上的症状,本身与出于自然原因的症状并无差别。它们的区别显然不在神经和身体的症状,而在于病患的来源。灵感之笔将这些症状归诸于邪灵的直接干预和操纵(见《善恶之争》514页)。但是身体和精神的各种病症本身,并不算福音书所说为魔鬼附身。它们只是魔鬼控制所造成的结果。

  一般人无疑把魔鬼控制的结果同魔鬼控制本身等同起来。但是,那种认为福音书的作者出于无知,把各种身体和精神病患误认为邪灵工作的看法是错误的,因为普通的身体病患和魔鬼的附身是有明显区别的(见太4:24;路6:17,18;7:21;8:2)。基督的指证和鬼魔自己藉着可怜受害者的承认,进一步证明了魔鬼附身现象的存在(可1:23,24;3:11,12; 5:7等)。鬼魔们承认当时一般人所不了解基督神性和最后审判,表明他们具有超自然的认识(太8:29;可1:24;3:11,12;5:7等)。

  我们可以合理地推定:魔鬼附身虽然常伴有神经或身体的病症,但仍有其特征;这些特征圣经可能没有说明。

  为什么魔鬼附身的现象如此普遍——鉴于福音书作者的局限性,我们有理由相信基督在地上传道时,魔鬼附身的现象远比如今普遍(见《历代愿望》257页)。也许上帝暂时允许撒但有较大的自由来展示他控制自愿侍奉他之人的后果。在耶稣变像的山上,门徒们看到人变为上帝的形象;在山脚,他们又看到人堕落成撒但的样式(《历代愿望》429页)。

  历代以来,魔鬼一直设法不受限制地控制人的身体和心灵,以便用罪恶和痛苦折磨他们,最终毁灭他们(《历代愿望》257页;《先祖与先知》688页)。所以当我们的主道成肉身生活在人间时,“原来为上帝居所而造的人体,竟成了魔鬼的巢穴。人的感官、神经、情感和器官都被邪灵所驱策,去放纵最低劣的情欲。人脸竟印上了鬼魔的烙印”(《历代愿望》36页)。在许多人的脸上,人性的形象似乎消失了,却反映了控制他们的鬼魔形象(参路8:27;《历代愿望》337页;《善恶之争》514页)。魔鬼附身非常真实地表现了随从撒但之人的堕落之深,并生动地说明了拒绝上帝怜悯的人在完全受撒但控制时会变成什么样子(《历代愿望》341页)。

(选段)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