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圣经库 > 44使徒行传 > 正文

使徒行传14--SDA圣经注释

第 14 章

提要:1 保罗和巴拿巴在以哥念受到迫害。8 保罗在路司得医好了一位生来瘸腿的人,他们被众人视为神。19 保罗被石头打。21 他们访问好几个城市,坚固门徒的信心和耐心。26 他们返回到安提阿,报告上帝藉着他们所行的事。

1 二人在以哥念同进犹太人的会堂,在那里讲的,叫犹太人和希腊人信的很多。

二人…同。显然不是指保罗和巴拿巴某一次进会堂与犹太人会面,而是指多次。

  以哥念。保罗和巴拿巴前往以哥念的旅程,路加只匆匆带过,可能是因为路上没有什么工作的机会。以哥念位于安提阿东南约145公里,在几条重要道路的交汇处。一些古代作者称它属弗吕家;还有一些称它属吕高尼。这个城市的面积和地位足可使它被称为吕高尼的大马士革,在后来基督教的传说中以保罗和他所劝化的塞克拉的故事而闻名。在中世纪,以哥念上升为赛尔柱苏丹的首都,使用另一个简化了的名字科尼亚。至今它依然是土耳其的一座繁华的城市。见本卷注释280,33页地图。

  进犹太人的会堂。就像往常一样,保罗开始在犹太人和敬畏上帝的外邦人中的工作,与他们在崇拜的地方见面。访问这些会堂显然在安息日(见徒13:14,44注释)。

  在那里讲的。他们多次讲论。在场的有时不仅有犹太人,也有外邦人(见下面“希腊人”注释)。

希腊人。Hellēnes,路加用该词指外邦人,与Hellēnistai(讲希腊语的犹太人)形成对照(见徒11:20注释)。显然这里与安提阿一样,有“相信”的外邦人进入会堂(参徒13:16)。再者,使徒们在以哥念停留了多日(见徒14:3),无疑还在会堂以外的地方传福音。

信的很多。正如他们在叙利亚的安提阿讲道一样(见徒11:21,24),在这里传福音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功。

2 但那不顺从的犹太人耸动外邦人,叫他们心里恼恨弟兄。

  不顺从的犹太人。或“不信的犹太人”,说明不信导致背逆,准确描述了迫害保罗和巴拿巴的犹太人的品格。

  耸动外邦人。《使徒行传》所记载的大部分逼迫都是犹太人的敌意引起的。底米丢的事例(徒19:24)可能是唯一的例外。但即使在这件事上,犹太人似乎也对这个希腊工匠的恶毒反应负有责任。许久之后,约在公元二世纪后期,犹太人积极参与杀害士每拿的波利卡普(《坡旅甲的殉道》第13页;优西比乌斯《教会史》第四章15.29)。公元三世纪初期,德尔图良称当时的犹太会堂为“迫害的源头”( Scorpiace10).

  恼恨弟兄。指新信徒,与“不顺从的犹太人”形成对比。

3 二人在那里住了多日,倚靠主放胆讲道;主藉他们的手施行神迹奇事,证明祂的恩道。

  多日。可能是几个月。因为有许多新信徒,所以要在那里停留许久,以坚固他们的信心。

  放胆讲道。他们的勇气在于充分宣扬上帝恩典的福音,与皈依犹太教的外邦人所熟悉的狭隘的犹太教主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见徒9:27-29。如此的胆量与神奇的行为,以及奉耶稣的名所行的其他神迹奇事有密切的关系。

神迹奇事。这不是信心的基础,而是信心的凭据。这里没有具体说明所行的“神迹”。

证明。衪藉着赐给保罗和巴拿巴能力施行神迹,证明他们是衪的使者,传扬衪的真理。

衪的恩道。指上帝救恩的信息,福音的快乐信息。保罗的讲论总是述说上帝白白赐下的救恩(见弗2:5,8;罗5:1,2)。

4 城里的众人就分了党,有附从犹太人的,有附从使徒的。

  分了党。在当地人中,基督徒和非基督徒明确地分成派别,非基督徒还怀着仇恨的精神。路加显然是指大批的外邦人。皈依基督教的人无疑仅占少数,并来自社会底层。这是初期教会的普遍现象(见林前1:26-28)。正如彼西底的安提阿那样,城里的权贵都反对他们(见徒13:50)。

  有附从犹太人的。和后来保罗在帖撒罗尼迦传道时一样(徒17:4,5)。耶稣曾预言传扬衪的道会导致这种分裂(路12:51-53)。

5 那时,外邦人和犹太人,并他们的官长,一齐拥上来,要凌辱使徒,用石头打他们。

官长。指保罗和巴拿巴开始在以哥念传道时所进入的犹太会堂中的官长。

  拥上来。hormē,“袭击”或“攻击”。不是直接袭击,因为实际上并没有发生(见第6节)。犹太人怂恿和煽动他们的异教同伙,希望发生暴力行为。

  要凌辱使徒。他们遭遇蛮横的侮辱和暴力。这说明所策划的是暴民闹事。保罗用一个极其相似的词语描述他自己作为逼迫者的行为(提前1:13)。

  用石头打他们。石刑是犹太人惩罚亵渎的手段(利24:14-16)。他们显然认为使徒犯了亵渎的罪。他们实施这些计划,似乎没有合法的手续;他们只是决定“凌辱使徒”(见徒7:58注释;参约10:31)。

6 使徒知道了,就逃往吕高尼的路司得、特庇两个城和周围地方去,

  知道了。无疑有一些站在使徒一边的人与反对派有密切的接触,知道了他们的阴谋。路加没有想夸张基督传道士所受的苦难,对这次幸免于石刑只作了简单的讲述,没有详细刻画。

逃往。使徒遵照耶稣的吩咐:“有人在这城逼迫你们,就逃到那城里去”(见太10:23注释)。

吕高尼。吕高尼不是一个罗马行省,而是一个民族区域,西部属罗马的加拉太行省,东部属于哥玛基的安条克王国。保罗和巴拿巴显然留在加拉太省境内。在《新约》时期,以哥念属于弗吕家,因此使徒进入路司得和特庇,就算到了一个新的地区。

  路司得。直到公元1885年才知道路司得的准确位置。那一年发现了一个碑铭,证明路司得就是现在的佐尔德。从以哥念向西南行驶,到这里大约需要六个小时旅程。使徒们从以哥念出发,要爬过一些山,才到达路司得所在的高原。尽管在古典文学中吕高尼是一个野蛮未开化的地区,但碑铭的证据却表明路司得在奥古斯都治下是罗马的殖民地,无疑享有比周围地区更高的文明。作为一个罗马的商业中心,路司得的人口中必定有犹太人。但《使徒行传》的记载并没有提到这里有犹太会堂;保罗似乎主要与外邦人接触。甚至提摩太虽然有一个虔诚犹太母亲,但他仍可能是路司得人,自小没有受割礼(见徒16:1,3注释)。见本卷注释第280页地图。

  特庇。特庇的地点是在1956年发现的。当时有一块碑铭中提到在以哥念(现在的科尼埃)东南83公里处的克蒂许于克发现了特庇。近年发现了另一块碑铭,确定了这个结论。后来与保罗同行的该犹,就是特庇人(徒20:4)。见本卷注释第280页地图。

  周围的地方。说明路司得和特庇是小城市;保罗和巴拿巴在那里传道的时间很短。他们既在周围的乡村工作,所遇到的应该全是外邦人。

7 在那里传福音。

  传福音。euaggelizō(见徒13:32注释)。

8 路司得城里坐着一个两脚无力的人,生来是瘸腿的,从来没有走过。

  生来。这是路加作为一名医生记录病情细节的一个例子(见徒3:7;9:33注释)。

9 他听保罗讲道,保罗定睛看他,见他有信心,可得痊愈,

  听。或“过去听”。

  定睛看。atenizō(见徒13:9;23:1注释)。这位瘸腿之人的信心无疑在他的面容上表显出来。保罗看到这个人的治愈,能成为路司得人眼前的神迹。

  他有信心。信心是医治奇迹的先决条件(见太9:22;可9:23)。

10 就大声说:“你起来,两脚站直!”那人就跳起来,而且行走。

  大声说。保罗提高了嗓门,超过他平时对百姓说话的声音。

  两脚站直。凡没有藉着信心预备好迈出常人经验界限的人,会把这个吩咐当作嘲笑。这位瘸子愿意凭着信心行事。这个神迹与太9:6,7的瘫子(太9:6,7),毕士大池子旁边的瘸子(约5:11,14),以及美门口的瘸子(徒3:6-8)得医治的情况相似,属灵的恢复伴随着身体的医治。

  保罗在路司得治愈瘸子,与彼得在圣殿美门口医治瘸子(徒3:1-11)的情况相似。

  跳起来,而且行走。或“跳起来,开始行走”(见徒3:8注释)。

11 众人看见保罗所做的事,就用吕高尼的话大声说:“有神藉着人形降临在我们中间了。”

  吕高尼的话。虽然保罗说自己能讲多种方言(林前14:18),但这种恩赐显然并不包括明白吕高尼人的话。比较一致的意见是,他和巴拿巴不知道路司得人要拜他们。猜测他们故意让百姓策划把他们当作神来拜,以便在拒绝这种敬拜时表显出戏剧性的效果,这并不符合他们的性格。路司得人无疑是懂两种语言的。他们可以明白保罗和巴拿巴用希腊语说话。但当他们计划举行异教献祭时,这两位福音使者不能明白他们在说什么。吕高尼语言的特征我们不了解。

  神。在《新约》时代,不仅吕高尼人,而且一般信奉异教的人,不论城里的,还是乡下的,都相信神明会这样来到人间。在吕高尼有一个古老的神话,成为百姓试图敬拜保罗和巴拿巴的依据。根据这个神话,宙斯和赫耳墨斯(朱庇特和墨丘利)化装成人,受到老年夫妇腓力门和博西斯的款待;他们因此而获得了报赏(《变形记》第八卷第626-724页)。传说中神明居住过的地方,后来成了虔诚的崇拜者敬拜的一个庙宇。他们来到这里朝圣并献上祭物。

12 于是称巴拿巴为宙斯,称保罗为希耳米,因为他说话领首。

  宙斯…希耳米。Zeus… Hermēs。希腊的宙斯是众神之主。他的儿子希耳米(赫耳墨斯),是诸神的传令官和信使,也是口才的守护神。在罗马的万神殿中,这两位神被称为朱庇特和墨丘利。在路司得地区,敬拜宙斯和希耳米似乎十分盛行。在路司得附近发现了一个碑铭,上面记着一些吕高尼人的名字;他们把一座雕像献给宙斯。在路司得附近还发现了一座石坛,献与“祈祷的垂听者”,可能就是宙斯和希耳米。路司得的百姓自然相信,若有神存有善意来到他们中间的话,那就一定是朱庇特;他们为朱庇特在城门建了神庙(见第13节注释)。朱庇特是他们敬拜的主要对象。墨丘利被视为朱庇特的主要助手。巴拿巴给当地百姓的印象要比保罗更加深刻,所以被称为朱庇特。保罗讲得多,所以被称为墨丘利。

13 有城外宙斯庙的祭司牵着牛,拿着花圈,来到门前,要同众人向使徒献祭。

  宙斯庙的祭司。这句话的意思似乎是“城前当地宙斯庙的祭司”。所以说宙斯是路司得的守护神;宙斯的庙显然就建在城门口,似乎在守护着城市。当地百姓呼喊着跑向宙斯庙的祭司,带着献祭所用的一切物品,前往使徒所居住房屋的门口。

  花圈。在古代的雕塑中,这种花环十分常见,通常是白色羊毛制作的,有时还装饰上树叶和鲜花。祭司,侍从,门,祭坛,祭牲,通常都是这样装饰的。

  门前。pulōnes,可以指房屋的门(见徒12:14),其他建筑的门,或城门(见启22:14)。一些人认为这里是指保罗和巴拿巴所居住房屋的门。但理解为城门或宙斯庙宇的门可能更好(见上面“宙斯庙的祭司”注释)。

  献祭。献祭可能包括割断牛的颈项,并把它们的血倒在坛上。

14 巴拿巴、保罗二使徒听见,就撕开衣裳,跳进众人中间,喊着说:

  巴拿巴、保罗二使徒。献祭的精心准备自然引起使徒的怀疑。

  撕开衣裳。犹太人以此表示极其惊恐,尤其是表示对亵渎话语的抵触(见太26:65注释)。保罗和巴拿巴意识到路司得的异教百姓即将在无知这中犯下这种罪。使徒的这种行动有多少为路司得百姓所理解,我们不得而知。但这如此烈的反应一定让他们吃惊,并阻止了他们。

  跳进。ekpēdaō,“跳出来”,“冲出”。门徒可能跑到城门口百姓聚集献祭的地方,也许是“在城外”(见第13节注释)宙斯的庙宇前。

15 “诸君,为什么做这事呢?我们也是人,性情和你们一样。我们传福音给你们,是叫你们离弃这些虚妄,归向那创造天、地、海、和其中万物的永生上帝。

  性情和你们一样。该词既表示通常所说的“性情”(见雅5:17),也涉及人类生活中比较消极的情感。保罗和巴拿巴这里所说的话与彼得对哥尼流所说的话惊人地相似(徒10:26)。

  传福音给你们。直译为“给你们带来好信息”(见徒13:32注释)。对于拜偶像的人来说,指出永生的上帝以代替不能言语的偶像,实在是“好消息”。特别是自从耶稣基督道成肉身,成为人类的救主以来。

  这些虚妄。指即将发生的异教祭祀,以及一切含义。这样的词语常用来描述异教崇拜的空虚和无价值(弗4:17;彼前1:18)。

  天、地、海。与外邦流行的宗教形成鲜明的对比,因为异教把天、地、海分为不同的神。保罗宣布只有一位上帝创造了这一切并管理它们。

圣经经常提出上帝的创造。这是上帝与宇宙全部关系史的开端(创第1章),也是最后警告世界之福音的基础(启14:7)。

永生上帝。与他们的偶像崇拜形成对比。使徒呼吁路司得百姓归向上帝。祂永远活着,不断行动,创造了天地,赐予一切美好的恩赐,必审判万民。以赛亚曾强调这种对比(赛40:6-31;41:18-29;44:6-28)。

16祂在从前的世代,任凭万国各行其道;

  万国。ethnē,《新约》常用该词指外邦人。这里第一次呈现了所谓保罗的历史哲学。保罗在雅典的演讲中也提出了相似的思想(徒17:30)。他说:“世人蒙昧无知的时候,上帝并不监察”。生活在那时的人会受到公平的对待,根据他们有限的认识接受审判。他在罗1;2 中展开了这种哲学。外邦人的无知和罪恶会允许存在一段时间,作为上帝整体计划的一部分,以便引导外邦人认识到救赎的需要,预备他们接受拯救。

17 然而为自己未尝不显出证据来,就如常施恩惠,从天降雨,赏赐丰年,叫你们饮食饱足,满心喜乐。”

  不显出证据来。在外邦人中,比如在路司得的外邦人中,上帝不会不留下见证。这又是一句纲要,以后将在罗1:19,20中展开,尽管他在那里的观点是外邦人没有理由推委。在本节中,保罗强调上帝慈爱的证据显在大自然中,是他的听众可以不断看到的。后来保罗在对雅典的哲学家说话的时候,宣称“我们生活、动作、存留都在乎祂”(徒17:28;参罗2:14,15)。

  常施恩惠。说明祂为了人类不断地彰显祂慈爱的证据(见太5:45)。保罗提到了“从天降雨”,与被奉为雨神的朱庇特形成了对照。

18 二人说了这些话,仅仅地拦住众人不献祭与他们。

  仅仅地拦住。百姓急于敬拜他们。一些人被阻止的人,无疑从“虚妄”转向侍奉永生的上帝。保罗显然在路司得工作到建立起一个教会。犹太人罗以和她的女儿友尼基,以及外孙提摩太肯定列在第一批信徒之中(提后1:5;见徒16:1注释)。

  不献祭。指“放弃了献祭”。

19 但有些犹太人从安提阿和以哥念来,挑唆众人,就用石头打保罗,以为他是死了,便拖到城外。

  犹太人从安提阿…来。根据上下文,显然是指彼西底的安提阿(见徒13:14注释)。安提阿犹太人敌意之强烈,表现在安提阿和以哥念犹太人联合行动,表现在安提阿的犹太人走了160多公里路,来阻挠使徒的工作。

  在一座安提阿雕像上所发现的碑铭,说明了安提阿人和路司得人之间的密切关系。碑铭上说这座纪念的雕像是路司得人特为安提阿人建立起来的。

  这些犹太人知道保罗和巴拿巴是他们的同族,就对他们怒火中烧,可能是因他们认为使徒取消了他们所如此看重的律法要求。然而这些在路司得控告的犹太人也许使用了其他的控词,煽动外邦人反对使徒。医治瘸子的神迹证明了使徒能力的真实性,但没有证明能力的来源。如今犹太人可能将之归诸邪恶的势力,以便影响外邦人(参耶稣的相同经历,太12:24-27)。

  挑唆众人。路司得人态度的突然改变,就像耶路撒冷群众的“和散那”转变为“把祂钉十字架”那样(太21:9;27:22)。像吕高尼人这样迷信的群众情绪变幻无常是不难理解的。他们素来被称为靠不住的人。在马耳他的异教居民中,也有过相似的态度转变,但方向是相反的(徒28:3-6)。路司得的百姓推测,既然保罗和巴拿巴拥有如此神奇的能力,而又不是化为人形的神,那么他们必定是巫师,甚至可能是魔鬼。犹太人可能煽起这种情绪,唆使百姓采取野蛮的行动。

  用石头打保罗。这是犹太人的惩罚方式。犹太人无疑是煽动者,又得到路司得居民的帮助。保罗生涯中受这种形式的迫害,这是记录下来的一次(见林后11:25)。在以哥念,保罗刚刚逃过了犹太人的石头(徒14:5,6)。这两件事路加都有记录,但是使徒只一次提到自己被石头砸。路司得的这次经历在保罗的记忆中十分清晰,直至他生命的最后(提后3:11,12)。

  拖到城外。希伯来人的律法规定,石刑要在营外或城外执行(利24:14)。但由于路司得是一个外邦城市,石刑是暴徒行为的结果,石刑似乎是在城里发生的。所以保罗的身体被拖到城外。

20 门徒正围着他,他就起来,走进城去。第二天,同巴拿巴往特庇去,

  门徒。指新信徒。他们显然无法预先阻止袭击,但他们跟到保罗受难的地方,看到他不醒人事,被人拖着,心里十分悲伤,可能在想如何举行恭敬的葬礼。我们有理由相信提摩太目睹使徒被石头砸(见《使徒行述》184,185页)。保罗痛苦的经历对于他来说既是服务的挑战,也是献身的榜样。罗以和友尼基可能也在人群中,先是悲哀,后因发现自己敬爱的老师没有死而高兴。

  他就起来。保罗从昏迷中醒来,马上热情勇敢地回城,应该被看作一个奇迹。一人被凶残的暴徒用石头所砸,以为死了而被拖到城外的人,居然醒了,而且行若无事地行走,这是上帝能力的证据,比瘫子痊愈更令人瞩目。

  第二天。尽管保罗在上帝的保佑下幸免于难,但他意识到百姓的态度并没有改变,因此最好暂时离开那座城市。他后来至少两次去访问路司得(见第21节;徒16:1)。

  同巴拿巴。巴拿巴没有特别受犹太人所嫉恨。尽管他是大有能力的“劝慰子”或“安慰者”(见徒4:36注释),但他的能力显然不如他的同工保罗。

  往特庇去。见第6节注释。

21 对那城里的人传了福音,使好些人作门徒,就回路司得、以哥念、安提阿去,

  传了福音。euaggelizō (见徒13:32注释)。

  使好些人作门徒。也许特庇的该犹是路加所提到保罗第二次传道旅程的同伴(见徒20:4)。该犹可能是这时悔改的。使徒所成就的工作说明他们在那里逗留了好几个月时间。

  就回。向东前往大数,和乘船回叙利亚的安提阿要容易得多。但保罗和巴拿巴选择了一条又长又疲惫的路。返回大海的路约有402公里。但是从原路返回,他们就有机会进一步播撒他们早先冒着个人生命危险所撒的真理种子。安提阿和以哥念犹太人的敌意一定减弱了,所以使徒们能重新访问这些城市而没有生命的危险。也许一些地方的城市官员任期已满,由其他人接替。见本卷注释280页地图。

22 坚固门徒的心,劝他们恒守所信的道;又说:“我们进入上帝的国,必须经历许多艰难。”

  坚固。或“加强”。这并不是指以后教会所常用的坚信礼。保罗这里的行动与耶稣对彼得的告诫一致:“你回头以后,要坚固你的弟兄”(路22:32)。保罗可以根据自己的试炼和如何从试炼中得救而进行警告和劝勉。

  所信的道。指所信所传的道,还出现在以后的使徒书信中(见提后4:7;犹3,20),意思可能相同。

我们。这句话显然直接引自保罗在这次访问中对教会所说的话。有人认为,路加用了“我们”表明他本人也在场听讲道。然而鉴于直到保罗第二次传道旅程到特罗亚时,才提到旅行的同人(徒16:10),我们最好把这里的“我们”理解为保罗的原话;他把自己与听众视为一体。他当然可以用自己所受的苦难,来说明他信息的真理。

上帝的国。见徒1:6注释。福音书常使用该词。它出现得很早,常出现在保罗教训的记录中(罗14:17;林前4:20;6:9;西4:11;帖后1:5)。对于保罗来说,这是一个真实的国度;基督是君王。

  必须经历许多艰难。保罗在写给路司得所召选的门徒提摩太的第二封书信中(见徒16:1-3),述说了感人的苦难经历。他提到了自己在安提阿,路司得和以哥念所受的迫害,并发表了一条格言:“凡立志在基督耶稣里敬虔度日的,都要受逼迫”(提后3:12;参启1:9;7:14)。

23 二人在各教会中选立了长老,又禁食祷告,就把他们交托所信的主。

  选立了。“cheirotoneō,”,直译是“伸手”。该词在希腊人中表示举手示意选举官员,故引申为泛指“选举”,而不是特指选举的方式(见林后8:19,cheirotoneō译为“挑选”);又据此进一步引申为用选举或其他方法“委任”(见徒10:41)。根据这个动词,一些学者认为路司得,以哥念和安提阿的长老是通过普选产生的。尽管在使徒时代的教会可能实行了某种选举的制度(见徒6:3;林后8:19),但这里是否使用了这种制度,尚存在很大的疑问。本节说明是保罗和巴拿巴,而不是教会进行选立,有鉴于此,广义的“选”和“立”似乎是最好的译文。尽管正式的按立无疑已经发生(见提前4:14;5:22;提后1:6),这里的动词不一定暗示这个意思。当地的环境可能让使徒们觉得在这些新建立的教会中直接任命职员要比普选更为明智。保罗似乎曾向提多推荐这样的程序(多1:5)。

  后来,主教由和神职人员和信徒定期选举产生。罗马的费边就是这样由信徒在公元236年选举的(优西比乌斯《教会史》第六章29.2-4)。迦太基的西普里安(公元258年)曾说到“全体信徒的选举”(第六十七封书信.5;《尼西亚初期的教父》,第五册第371页)。《圣使徒章程》(可能写于第四世纪)记载,教会的领袖需要由“全体信徒选举”(第八章2.4;《尼西亚初期的教父》,第七册第481页)。从第四世纪开始,由附近的主教提名新主教,并由本教区的神职人员和平信徒批准通过,已成为既定的政策。在中世纪,平信徒当然是指贵族,而不是平民。

  长老。参徒11:30注释。藉着授于他们担任传道者的权力(见徒13:3),保罗和巴拿巴主持选立了长老。他们就这样在外邦教会中制定了一种已为耶路撒冷的基督徒所接受的组织形式。那是以会堂为基础,而不是以圣殿为基础的(见《SDA圣经注释》卷五第57页)。当会堂的成员成为基督徒以后不久,保罗就组织了这些教会,这说明组织对于维持教会的属灵生命和成长是很重要的。

  禁食祷告。程序与使徒们自己在安提阿被分派的时候一样(见徒13:3注释)。

  交托。说明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信任,把自己的财产交给他保管。该词在本节暗示了对上帝的绝对信靠。

24 二人经过彼西底,来到旁非利亚。

  彼西底。见徒13:14注释。

  旁非利亚。见徒13:13注释。

25 在别加讲了道,就下亚大利去,

  别加。马可就是从这个城市离开的(徒13:13)。没有提到使徒们以前曾在这里传道。如今他们回来了,做他们以前显然没有做的工作。

  亚大利。在进入该省的路上,使徒们显然是直接从帕弗到了别加,沿塞斯特鲁斯河而上(见徒13:13注释)。他们在返回的时候,绕道来到亚大利。这是卡塔尔哈茨河的一个港口。这座城市是别迦摩国王阿塔罗斯二世建造的(公元前159-138年)。没有任何在亚大利工作的记录。使徒可能只是来到这里的港口,乘船前往叙利亚。见本卷注释280页地图。

26 从那里坐船,往安提阿去。当初,他们被众人所托、蒙上帝之恩,要办现在所做之工,就是在这地方。

  安提阿。指叙利亚的安提阿。使徒们从这里出发。他们的船可能穿过基利家和塞浦路斯之间,要么在西流基靠岸,要么进入奥龙特斯河驶往安提阿。

  所托。安提阿教会在派遣保罗和巴拿巴的时候,将他们交托上帝的恩典,在工作中引领,保守和支持他们。

  他们…办…所做之工。保罗和巴拿巴奉安提阿教会委托去执行一项特殊的任务──传福音给外邦人。如今他们可以心满意足地返回自己的教会,因为他们的任务完成了。虽然他们才开始对外邦人传道,却做得很好。

27 到了那里,聚集了会众,就述说上帝藉他们所行的一切事,并上帝怎样为外邦人开了信道的门。

  会众。指安提阿的基督徒会众。他们曾受圣灵感动(徒13:2),差遣保罗和巴拿巴外出。如今使徒们回来向这个教会汇报他们第一次传道旅程的成果是很合适的。

  述说…一切事。使徒们外出传道期间,基督徒可能很少听到、甚至没有听到他们的消息。我们可以想象信徒当时聚集要听汇报的迫切心情。

  上帝…所行。他们所行的大事,事实上是上帝的作为。

  开了信道的门。这是保罗最喜爱用的比喻(见林前16:9;林后2:12;西4:3),出现在这里可能是他讲论的一部分。

  为外邦人。福音的特权赐给每一个相信的人。这种自由首先提供给安提阿的外邦人。在那里保罗帮助巴拿巴和其他人工作(徒11:20-26)。福音现在已经在大得多的领域里传给了外邦人。保罗正在履行他在对邦人的使命(徒22:21)。

28 二人就在那里同门徒住了多日。

  多日。对于保罗来说,安提阿自然比耶路撒冷吸引力更大,因为在这里首先建立了外邦人的教会,又是该教会任命他为外邦人的传道士。在这段时间里,两位使徒无疑继续吸引许多外邦人信主,除了先前悔改的外邦人以外。

(选段)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