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圣经库 > 44使徒行传 > 正文

使徒行传20--SDA圣经注释

第 20 章

提要:1 保罗前往马其顿。7 他举行圣餐并传道。9 犹推古摔死,10 复活。17 在米利都召集众长老,告诉他们他所面临的事,28 把上帝的羊群交托他们,29 警告他们提防假教师,32 把他们交托给上帝,36 同他们在一起祈祷,然后上路。

1 乱定之后,保罗请门徒来,劝勉他们,就辞别起行,往马其顿去。

  乱。thorubos,“吵闹”,“骚乱”。该词还用来描述耶稣受审(太26:5;27:24;可14:2),睚鲁女儿的复活(可5:38)和保罗在耶路撒冷遭到攻击(徒21:34;24:18)。

  请门徒来,劝勉他们。保罗召集教会的信徒开会,与他们辞别。有文本无“劝勉他们”。

  辞别。(参徒21:6)。保罗显然留在以弗所直到教会安定下来。他在以弗所花了大约三年时间(约在公元54-57年;见本卷注释第102页)。

  往马其顿去。《使徒行传》的叙述在这里的缺口可以用保罗致哥林多教会的书信来填补。在这次马其顿之行中,保罗写了《哥林多后书》(见林后2:12,13;7:5;9:2)。

2 走遍了那一带地方,用许多话劝勉门徒(或作“众人”),然后来到希腊。

  走遍了那一带地方。保罗无疑希望再次访问他在帖撒罗尼迦和庇哩亚,以及腓立比所建立的教会。他肯定沿着罗马大道穿过马其顿,往西来到了亚得里亚海岸,并第一次在以利哩古传道(见罗15:19;见本卷注释366页地图)。

  希腊。Hellas。路加用Hellas作为南方亚该亚省的同义词。保罗在这次旅行中来到哥林多。那里有许多事情需要整顿。哥林多教会的信徒已经收到了他的两封书信。在发自以弗所的第一封信中,他认为需要责备教会中结党的精神。保罗还责备信徒在领圣餐上的混乱现象,并表明对于乱伦之罪的态度。保罗所面临的牧养任务,使他在这个地区停留的三个月里没有什么休息,即便他的全部时间都是在哥林多。

  在哥林多,保罗可能没有见到他的许多朋友。革老丢的法令可能撤消或不再实施了。亚居拉和百基拉似乎已从以弗所回到罗马(参徒18:18,19;罗16:3)。保罗在哥林多所认识的其他一些人也走了(见罗16章)。这一切都坚定了他前往罗马的愿望(徒19:21;罗1:10,11)。保罗在希腊的工作完成了。他感得有一种不是出于人的吸引力驱使他西行。所以他要赶快到耶路撒冷作短暂的访问,留下外邦教会的捐款,然后马上前往罗马和西班牙(罗15:24-28)。《使徒行传》剩下的章节显示摆在他面前的,是一条多么不同的道路啊!

3 在那里住了三个月,将要坐船往叙利亚去,犹太人设计要害他,他就定意从马其顿回去。

在那里住了三个月。原文与下面的话相连的。

坐船往叙利亚去。保罗可能作好了准备,甚至已经上了船,但在启航之前得到了警告。

  犹太人设计要害他。保罗上一次访问哥林多时,犹太人就曾试图纠缠迦流对保罗实施打击。如今他们想秘密地对保罗进行报复。他们的目的无疑是杀害保罗。保罗听说这个阴谋之后,就改变了计划,与他的同伴前往马其顿,挫败了策划阴谋的人。

  从马其顿回去。如果保罗启程前往叙利亚,谋害他的计划显然就会实施。但保罗迅速改变了计划往北走,阴谋只得调整以适应新的环境。

4 同他到亚细亚去的,有庇哩亚人毕罗斯的儿子所巴特,帖撒罗尼迦人亚里达古和西公都,还有特庇人该犹,并提摩太,又有亚细亚人推基古和特罗非摩。

  同他。提摩太,可能还有所巴特,曾在哥林多陪伴保罗(见罗16:21)。保罗随行的人这么多,是因为要携带大量捐款给犹太的教会。保罗从奉献区带来一些证人,可以避免人对他造谣诽谤(林后8:19-21)。代表们选自主要的教会,可以证明保罗处理事务是无可指摘的。保罗的团队有八个人,包括路加(见第5节注释)。

  到亚细亚。或“远至亚细亚”。有文本无“到亚细亚”。

5 这些人先走,在特罗亚等候我们。

  这里突然转变为第一人称复数是告诉我们,从来不提自己名字的路加,加入了保罗的队伍。他可能是腓立比教会的代表,也可能是保罗的朋友和医生。这次等待使保罗在腓立比过逾越节。“过了除酵的日子”,他从那里起程(第6节)。先走的门徒会通知特罗亚教会保罗的来到。这样,在保罗到达的时候,信徒们就会举行聚会。

6 过了除酵的日子,我们从腓立比开船,五天到了特罗亚,和他们相会,在那里住了七天。

  除酵的日子。保罗似乎因犹太人的节期而有意留在腓立比。作为一名犹太人和法利赛人,保罗依然对逾越节充满宗教感情(徒23:6)。也许基督徒还开始认为,逾越节是基督受难和复活的纪念(参林前5:7,8)。

  五天到了特罗亚。从特罗亚乘船向西到腓立比(见徒16:11,12注释)只化了三天。但现在是向东行驶,必然遇到来自达达尼尔海峡的西南水流,也许还遇到春天在群岛海地区常见的东北风(见本卷注释366页地图)。当年保罗,路加和提摩太在特罗亚的时候,保罗曾见到马其顿呼声的异象,要他前往欧洲。所巴特,亚哩达古和西公就是上帝赐给他们在马其顿工作的部分果实。

  七天。保罗和路加在特罗亚停留了七天。他们可能是过了安息日才上岸的,结束了他们穿越爱琴海的五天。他们在特罗亚的“七天”或一整周,是在安息日结束的。第二天,也就是七日的第一日,保罗打算步行到亚朔(第13节),而他团队的其他人则继续乘船到亚朔。从安息日结束到他们第二天清晨离开,传道人们利用一周第一天的夜晚,即安息日过后的晚上,与特罗亚教会进行长时间的聚会。

7 七日的第一日,我们聚会擘饼的时候,保罗因为要次日起行,就与他们讲论,直讲到半夜。

  七日的第一日。原文与太28:1(见该节注释)的相同,通常无疑指星期日。但解经家对于这次聚会是在星期日过后的晚上还是在星期日之前的晚上举行,存在不同的意见。赞成在星期日晚上举行的解经家指出,可能身为外邦人的路加,大概会采用罗马人的计时方法,从午夜开始一天的时间。按照这种算法,每周第一天晚上的聚会只能是在星期日的晚上。他们还指出本节的时间顺序举行,“七日的第一日”,“次日”,暗示保罗的起程是在七日的第二日;如果这样,聚会一定是在星期日的晚上。我们还注意到,约翰称星期日晚上为“七日的第一日”(约20:19),然而按照犹太人的算法,这已经是在一周的第二日了(见《SDA圣经注释》卷二第101页)。可能路加在这里采用了相同的意义。

  其他解经家,包括埃利科特,科尼比尔,豪森和A. T. 罗伯逊,则认为聚会是在星期日之前的晚上举行的。由于犹太人的日子是从日落开始计算的,七日第一日的晚上就应该指星期日之前的晚上,即我们所说的星期六晚上。这种算法在基督徒中延续了好几个世纪。我们有理由认为,路加不管是不是外邦人,在他的记录中都会使用这种算法。所以保罗在特罗亚的聚会应该从安息日日落后的晚上开始,持续了一整夜。第二天,也就是星期日,保罗步行到亚朔。

  一些作者依据本节,认为早期基督徒是遵守星期日的。路加采用的是犹太人的计时法还是罗马人的计时法,在这个问题上并不重要,因为他明确指出聚会是在“七日的第一日”。如果他使用犹太人的计时法,那么星期日之前的晚上就被认为是一周的第一天。如果他采用了罗马人的计时法,星期日的晚上依然被视为七日的第一日。关于早期基督徒是否遵守星期日的问题,关键在于这次七日第一日的聚会究竟是基督徒的惯例,还是因保罗的来访碰巧遇上七日的头一日。

  综合整段经文的考虑,并不支持保罗特别因七日的第一日而举行这次聚会的观点。他在特罗亚七天时间,一定不止一次与那里的信徒会面。现在他要离开了,按理要举行告别聚会,并一起领受圣餐。路加说这件事发生在七日的第一日,不是宣告遵守星期日,而是与他记录这次旅程的一系列时间相吻合的(见徒20:3,6,7,15,16;21:1,4,5,7,8,10,15)。所以这段话最简单的解释是:聚会不是为星期日,而是为保罗 “起行”(徒20:7)而举行的。路加记录这次聚会是为犹推古的事。他提到“七日的第一日”,只是他记录旅程一连串时间的一个部分。在评价这段经文是否可以作为早期基督徒遵守星期日的证据时,著名的教会历史学家奥古斯都·尼安德说:

  “这段经文完全没有说服力,因为使徒在即将离开之前,可能与这个小教会会聚,举行友好的会餐,使徒在这个场合下要发表最后的致辞,但这次决不是特别庆祝星期日”(《基督的宗教和教会的历史》亨利·约翰·罗斯,第一册第337页)。

  讲论。dialegomai,“谈话”,“讨论”。在《新约》中,除了本节和第9节,这个动词在其他地方都译成“辩论”,“推论”,有一次译成“讲话”。这次会面显然不像平日教会的聚会,有人讲道,而是非正式地探讨和交谈,回答问题,解决特罗亚基督徒的困难,予以指导。

直讲到半夜。他们聚集进行晚间告别礼拜,但基督徒欢聚的快乐和使徒的即将离开,使谈论大大超出了平日的习惯。弟兄们无疑非常喜欢保罗在离别之前,为他们摆设非正式的属灵筵席。

8 我们聚会的那座楼上,有好些灯烛。

楼上。在古代东方,屋子的楼上常用来社交或礼拜。路加以目击者的口吻,进行生动详细的描写。

  有好些灯烛。提到“灯”或烧油的“火把”(参太25:1,3)无疑有两个理由,(1)说明屋子闷热,充满烟雾,解释犹推古困倦的原因。(2)间接回答了一种指控,说基督徒夜间举行聚集,做见不得人的事情(德尔图良《护教书》第8页)。在讲话的人旁边自然放几盏灯。

9 有一个少年人,名叫犹推古,坐在窗台上,困倦沉睡。保罗讲了多时,少年人睡熟了,就从三层楼上掉下去;扶起他来,已经死了。

少年人。neanias,严格地说,指24 岁至40岁。但可能范围更大,本节可能就是这样(见第12节注释)。

犹推古。意思是“幸运的”。这个名字和其他表示相似意义的名字,如腓力斯、费利西亚、费里西斯姆斯、福图拿塔斯、福斯图斯、腓力西塔斯和辛太克一样,经常出现在碑铭中。它显然是个普通的名字,尤其是在自由民中间。

  窗台上。大部分古代东方的房屋,窗户只是开在墙上的一个洞,可能没有框架,也没有护拦可以防止这里所说的意外。即或有框架,也是很不牢固的。

  困倦沉睡。无疑屋子里空气闷热,充满油烟,以致这位青年人再也抵御不住睡意了。

  三层楼。tristegos,“第三层楼”。或许是今日的第四层。

  已经死了。如果窗户有窗扇的话,那一定是打开的,为了给拥挤的房屋通风。这位青年人摔出去倒在地上,可能摔到在院子里。犹推古的康复算不算奇迹,他的“死”是否可理解为 “昏迷状态”,还存在很大的争议。但路加在本节和第12节的医学用语(“他们把那童子活活地领来”),似乎没有留下任何质疑的余地。犹推古摔下来丧失了性命,使徒通过祈祷让他复活,这就是故事的自然情节。

10 保罗下去,伏在他身上,抱着他,说:“你们不要发慌,他的灵魂还在身上。”

  保罗下去。东方的楼房通常外面有楼梯。保罗的举动使我们想起了以利亚(王上17:21)和以利沙先知(王下4:34)的举动。使徒无疑像旧约时代的先知一样呼求上帝。

  你们不要发慌。直译是“不要喧闹”,“不要伤心”。

11 保罗又上去,擘饼,吃了,谈论许久,直到天亮,这才走了。

  保罗又上去。使徒的话语和镇定,一定对慌乱的会众产生了影响。保罗回楼到上继续聚会。

  擘饼。“他们吃过圣餐”(《使徒行述》391页)。见太26:26-30;见徒2:46;林前11:23-30;见徒2:42注释。这是计划好的,但其他特征都表明这不是一次正式的聚会(见第7节注释)。

  谈论许久。原文暗示是友好的交流,不是正式的讲道。

  天亮。这个地区逾越节过后的日出是在早晨五、六点钟。

12 有人把那童子活活地领来,得的安慰不少。

  童子。pais,通常意为“孩子”,但也指青年人或任何年龄的奴仆。这里的“童子”可能是青少年,或年纪稍大一点(见第9节注释)。

  活活地。如果前面的“已经死了”(第9节)不是真的死了,就没有理由用这个词了。医生路加显然是在讲述一个从死里复活的神迹。

  得的安慰不小。这是否定式强调,意思是他们“得了很大的安慰”。

13 我们先上船,开往亚朔去,意思要在那里接保罗;因为他是这样安排的,他自己打算要步行。

  我们…开往。保罗的同伴(第4节)包括路加,他们在保罗步行从特罗亚出发之前乘船走。不清楚这些同伴有没有参加夜间的聚会。

  他自己打算。除了徒23:24之外,关于保罗出行的记录只说他乘船和步行,没有说他采用其他的交通工具。保罗无疑从特罗亚沿着罗马大道步行了约56公里,来到亚朔。

14 他既在亚朔与我们相会,我们就接他上船,来到米推利尼。

  来到米推利尼。曾名卡斯特罗,是莱斯博斯岛的首府,自然风光优美,不乏壮丽的建筑物。莱斯博斯是爱琴海最大的岛屿之一,面积在地中海一带位列第七,周长有270公里。

15 从那里开船,次日到了基阿的对面;又次日,在撒摩靠岸;又次日,来到米利都。

  到了基阿的对面。基阿或库斯的对面,是莱斯博斯岛和撒摩之间的一个岛屿。从米推利尼航行到这里需要一天。

  撒摩。是吕底亚海岸外面的一个岛屿。从基阿航行到这里还需要一天(见本卷注释366页地图)。有文本为“又次日,来到撒摩,在特罗基连靠岸”。特罗基连是吕底亚大陆海岸的一个城市,在以弗所和蜿蜒的迈安德河之间(见本卷注释366页地图)。

  米利都。是一个海港(见本卷注释366页和33页地图),很早有克里特岛的移民住在这里,然后这里成了一个活跃的殖民中心,和重要的政治及商业中心。它离以弗所约52公里。保罗的团队离开亚朔后三天来到这里。

16 乃因保罗早已定意越过以弗所,免得在亚细亚耽延,他急忙前走,巴不得赶五旬节能到耶路撒冷。

  越过以弗所。指乘船越过以弗所。如果在那里停留的话,所化的时间就要超出保罗的计划,因为他要在五旬节赶到耶路撒冷。

  五旬节。参徒2:1。没有记录保罗为什么如此迫切地希望到耶路撒冷过五旬节。也许那时巴勒斯坦各地的犹太籍基督徒都就聚集在这里,保罗可以更有效地分发他带到耶路撒冷的救济款。或许是因为上帝的圣灵曾在以前的一个五旬节沛降,于是这个节日在保罗的情感中占有特殊的位置。无论如何,保罗到逾越节时没有完成自己的旅程(徒20:6)。由于这次正好去耶路撒冷,所以他很自然希望赶上下一个节日。

17 保罗从米利都打发人往以弗所去,请教会的长老来。

  打发人。保罗不能不与以弗所教会接触就离开那个地区。他在以弗所曾受过许多苦(见林前15:32),并为他的主结出如此美好的果实。因此他召集那个教会的领袖到米利都来与他见面,讨论教会的问题。

  长老。见第28节;徒11:30;14:23注释。

18 他们来了,保罗就说:“你们知道,自从我到亚细亚的日子以来,在你们中间始终为人如何,

  保罗就说。以下是保罗最亲切的讲话。不像是说教,而是在劝勉,用他自己生活的自我牺牲和坚贞提醒听众,要求他们完全接受和忠心履行自己的职责。这些警告适用任何世代和地区的教会,回应了《以弗所书》第5,6章,特别是6:10-18的教诲。

  你们知道。他们是亲身体验的。原文的“你们”是强调的。保罗与他们相处了三年(第31节),在工作中“尽职”,正如他对以弗所教会一位后来的领袖所劝勉的那样(提后4:5)。提到他们与他相处的经历,是因为有人诽谤他的工作。

  自从我到…的日子以来。保罗留在以弗所期间,他的言行是始终如一的。

  亚细亚。见徒2:9注释。

  为人如何。保罗提到自己在他们中间的生活方式,以证明自己的属灵和使徒权威,证明自己是上帝所宣召和任命的。

  始终。指他在以弗所的全部工作期间。

19 服侍主,凡事谦卑,眼中流泪,又因犹太人的谋害,经历试炼。

  服侍。douleuō“(象奴仆那样)服侍”。保罗常用这个词和名词doulos(“仆人”,“奴仆”),来表示自己与基督的关系,说明他将自己的思想和意志都彻底交给他的主管理。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为基督他唯一的主服务。自己的私利或世界的利益,都比不上他所忠诚的基督。

  凡事谦卑。保罗只尊荣基督的十字架。因着这十字架,他就世界而论,已经被钉在十字架上了(加6:14)。他没有为自己的宣召和职务而感到骄傲和自满。他本可以凭肉体自夸,但他没有这样做(腓3:4-7)。他原可因自己的使徒经历和苦难而荣耀自己,但是他拒绝了(林后11:18-30)。保罗的谦卑是高尚基督徒的谦卑。他以基督的伟大和能力来对照自己的软弱和渺小。

眼中流泪。保罗像耶稣那样流泪(林后2:4;参约11:35)。他因犹太弟兄失去上帝的国而伤心(罗9:1-5;参路19:41,42),也为他们在真理的道路上设置障碍而痛心。他为一些人将要丧失灵魂而悲哀,为世人的心地刚硬而难过。因此基督教传道士也要为周围沦丧的人悲伤,因他们反对真理而激起神圣的热心。

谋害。见徒9:24注释。

  经历试炼。peirasmoi,“检验”,“考验”。参彼前4:12,该词译为“试验”。《使徒行传》19章列举了一些这样的试炼,是仇敌的反对所造成的。

20 你们也知道,凡与你们有益的,我没有一样避讳不说的,或在众人面前,或在各人家里,我都教导你们;

有益的。直译是“集中在一起的事”或“有价值的事”。福音的执事要像保罗那样,给羊群所需要的东西,只要有属灵的营养,不管是可口的还是不可口的。

  避讳不说。hupostellō,“放在下面”,引申为“隐藏”,“抑制”。该词原指卷起船帆。保罗不遗余力地工作,不错过任何机会,不避讳任何道理和劝戒,不隐瞒任何真理(参第27节)。

在各人家里。一种较为隐秘而个人化的传福音方法。对于保罗来说,个人之工并不代替公众布道。而只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伴侣(《教会证言》卷六第321-323页;《使徒行述》250,296页)。关于上帝的子民在末日挨家挨户的工作,见《善恶之争》612页。传道人若没有进行挨家挨户的探访,就无法充分照顾他的羊群。

教导。anaggellō,“通知”,“宣布”,常指在公众面前传扬福音。

21 又对犹太人和希腊人证明当向上帝悔改,信靠我主耶稣基督。

犹太人和希腊人。保罗总是先把福音传给他的犹太弟兄(见徒13:5,14;14:1;17:1,2;18:4;19:8;参罗1:16;2:9,10;3:1,2)。

  证明。指藉着教导和劝勉作见证,要求人过更好的的生活。该词在提前5:21,提后2:14中译为“责备”和“嘱咐”,表示力劝勉或严肃地恳劝。

  向上帝。我们“向上帝悔改”是因为(1)罪主要是得罪上帝;(2)虽然人能表现出宽恕的精神,但只有上帝能藉着承担罪孽的耶稣基督,以人的诚心认罪为基础,施行赦免(见林后5:21;彼前2:24)。

  悔改。Metanoia,关于该动词所派生的名词“悔改”的定义,见太3:2注释。

  信靠。我们只有凭着信心(见罗4:3注释),才能领受耶稣基督的赎罪之恩。我们“没有见过祂”,“却是爱祂”(彼前1:8)。“凡不出于信心的就是罪”(罗14:23)。罪人凭着信心(罗5:1,2),藉着耶稣基而与上帝和好。“人非有信,就不能得上帝的喜悦”(来11:6)。

22 现在我往耶路撒冷去,心甚迫切(原文作“心被捆绑”),不知道在那里要遇见什么事;

  心甚迫切(原文作“心被捆绑”)。保罗这里可能指他心里因环境的影响而感到焦急,或者他被自己的意愿所驱使;或者指他受上帝的灵所催促。一些人根据第23节赞同第一种看法,说第23节的“圣”字暗示与本节的“心”相对比。其他人则支持后一种观点,认为第23节的“圣”既指该节的“灵”,也指本节的“心”。见徒16:6,7注释,圣灵阻止保罗采取某种行动。本节的动词是强调的,通常指被绳子或镣铐所束缚(太13:30;21:2),或寓指重大责任的压力(罗7:2),强烈的欲望或冲动(参该名词在《腓利门书》第13节中)。保罗是一个有强烈责任感的人。在圣灵引导的推动下,他的心情会非常迫切。职责必须履行。后果则交给上帝。

  不知…要遇见什么事。保罗知道他这次访问耶路撒冷,有危险等待着他(徒20:23;参罗15:30,31),但是他不知道危险的性质和严重性,或所面临的结局。但他已把自己的道路已交给上帝。不论是遇到什么危险,保罗都会顺从圣灵的引导。

23 但知道圣灵在各城里向我指证,说有捆锁与患难等待我。

  但。或“此外”。

  圣灵…指证。没有说“指证”是圣灵的直接启示(见徒16:6,7注释),还是藉着先知的预言,如徒21:4,11,还是藉着在保罗心中反复深刻的印象。

  有捆锁与患难。保罗深信患难即将临到他,但他并不知道患难的细节。

  等待。或“保留”。

24 我却不以性命为念,也不看为宝贵,只要行完我的路程,成就我从主耶稣所领受的职事,证明上帝恩惠的福音。

  不以性命为念。有文本为“所有这一切都动摇不了我”。保罗不把自己的事情看为有价值(见腓3:7,8)。这正是主屈尊道成肉身的态度(腓2:7,8)。

  不看为宝贵。任何个人的选择和愿望都不会使保罗离弃他艰难的传道工作。他不是自己的人,而是基督的仆人(罗1:1)。没有任何事情重要到使他疏忽自己的责任。这是我们救主和早基督徒的精神。

路程。dromos,“赛跑”,“跑道”,“寿命”或“任职期”,“生涯”。保罗已经将自己献为活祭(罗12:1),为了成功地走完摆在他面前的路程。在他告别的书信中,他宣称自己已走完这样的路程(提后4:7)。所以他劝勉希伯来信徒要“存心忍耐,奔那”摆在他们前面的“路程”(来12:1)。保罗希望这样奔走他生命的路程,最后不会后悔因粗心或疏忽而导致的失败。他希望以无愧的良心圆满结束自己的生涯。有文本为“高兴地行完我的路程”。

主耶稣。保罗强烈地意识到他所蒙传福音恩召的真实性,这是他独特悔改经历的结果,因为耶稣基督亲自藉着亚拿尼亚委托他所要做的工作(徒9:15-17;22:14,15;26:16-18)。保罗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的恩召,尽管其他人有怀疑(林后3:1-6;加1:10-24)。

  职事。diakonia,“服务”。这里不是指教会的职位,而是指对上帝的服侍。忠心服务是保罗的主导原则。他告戒他的“儿子”提摩太要作同样的献身(提后4:5)。

  证明。或“充分见证”。

  福音。见可1:1注释。对于罪人来说,福音是上帝藉着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的赎罪牺牲所传达慈怜的好信息。这样的见证只有那些知道自己是远离上帝的罪人,并藉着信心经历了耶稣基督拯救恩典和能力的人才能作出。

25 “我素常在你们中间来往,传讲上帝国的道;如今我晓得,你们以后都不得再见我的面了。

  国。见徒1:1;太4:17注释。这是保罗的盼望所寄托的国度。面对罗马帝国的专制,他冒着很大的危险宣扬这个国度。

  不得再见我的面了。保罗相信,因着他在这里没有说出的理由,这些以弗所的长老,无疑还有以弗所和米利都的教会,都永远也看不到他了。这可能是因为他知道前面等待着他的危险(徒20:22,23;罗15:30,31),或是因为他访问罗马和西班牙的坚定决心(徒19:21;罗15:23-28)。但在保罗第一次和第二次被囚罗马之间,曾返回马其顿和亚细亚,不过可能没有去米利都和以弗所(腓1:25-27;门22)。关于这一点,保罗此时没有领受上帝之灵的信息。

26 所以我今日向你们证明,你们中间无论何人死亡,罪不在我身上(原文作“我于众人的血是洁净的”)。

我今日向你们证明。就是我对你们严肃地宣告。

无论何人。或“所有的人”。保罗已传福音给犹太人和外邦人。他已经靠着圣灵的大能全力以赴。没有任何人可以指责他疏忽。他是鼓励和激发福音工作者的榜样。

罪。显然指结33:6所说守望者的责任。保罗已经卸下了对于以弗所人的责任。他显然重新表达了他在离开哥林多犹太人会堂时所说的话。保罗对他们已经尽力了。他们的血──就是因拒绝救人的福音信息而导致的死亡──必须归在他们自己身上(徒18:6;参太27:25)。

不在我身上。Katharos,“清白的”。保罗这里不是指基督徒品格的最后完善(见腓3:12-14),而是说在引领人归向基督得救的事上,他是清白的。

27 因为上帝的旨意,我并没有一样避讳不传给你们的。

上帝的旨意。指上帝救人的计划。保罗可能从司提反那里初次听到了这个计划(见徒7:54-58),然后又从基督那里领受了(徒9:4-6;加1:15-20)。他向人们说明基督死在十字架上,祂的复活和升天,祂在天上圣所中担任我们大祭司,以及祂应许在祂中保的工作结束时复临,接祂的子民到祂那里去的目的。这是保罗在《罗马书》中清楚描绘的计划。

  避讳。见第20节注释。没有恐惧和对于声望无价值的追求──导致掩饰不受欢迎的真理──能破坏保罗的传道工作。传扬真理是不应有伪装和退缩。

28 圣灵立你们作全群的监督,你们就当为自己谨慎,也为全群谨慎,牧养上帝的教会,就是他用自己血所买来的(或作“救赎的”)。

圣灵。上帝的第三位。以弗所的长老无疑是在保罗的监督之下设立的(见徒14:23注释)。但保罗认为他们是圣灵藉着选举或任命的过程亲自选择的,并被圣灵所充满(参徒6:3)。这里又一次显示了在使徒时代,信徒们坚信上帝的圣灵在教会中间,并通过教会运行(见徒2:2-4;4:31;5:3,4;6:3,5;8:39;10:45;13:2;15:28;16:6,7)。

全群。教会是基督的身体(西12:12-27;弗4:12),上帝的殿(见林前3:16,17),她主的新娘(弗5:23-32)。但也是上帝亲密的羊群(约10:11-16;参彼前5:4;来13:20)。所以带领它们,不要驱赶它们(约10:26-30),要喂养它们,不要剥削它们(诗23;约10:7-14;彼前5:2)。

“牧师”Pastor(牧师)是一个拉丁词,来自动词pasco?(“我喂养”)。圣经所清楚呈现的这幅好牧人的感人画面,是福音使者的一个榜样。“全”指整个羊群,包括其中的每一部分,因为在教会里不应有偏见(雅2:1-9)。

监督。episkopoi,但在专业上是指“主教”。与第17节进行比较,表明在保罗的时代“长老”(presbuteroi)和“主教”(episkopoi)是一样的(见徒11:30注释;参徒1:20;多1:5-7)。这些职员被称为长老,在教会里担任“监督”。

  谨慎。鉴于保罗的离开和他即将告诉他们的话,长老们要谨慎看守,首先是为自己(见第30节),然后为羊群。有异常的危险和试探困扰着宗教领袖们。有个人行为方面的,有宗教教义稳定性和坚定性方面的,甚至还有来自外面的(参林后11:23-28)。随着时间向末日推移,这些事情会有增无减。

  牧养。poimainō,“照顾羊群”,“作牧羊人”。牧人的职责乃是照顾羊群并将它们带到好的牧场去。因此教会中的牧人也要用上帝之道的牧草喂养他的羊群。这也是主三次告戒彼得的话(约21:15-17)。后来彼得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他的信徒(见彼前5:2)。牧人的职责有五项:(1)、向上帝的羊群传上帝的道,使他们明白福音(林前2:4-7;弗3:8-11),体验真理的能力(约3:11;林后4:13),正确地对他们传达真理的道(提后2:15),从而谨慎地提高他们的属灵水准。(2)、为羊群祈祷(约17:9-17;罗1:9;弗1:16;帖前1:2;提后1:3)。(3)、在主的家中实施各种礼节,彰显它们深刻的属灵意义:如洗礼(罗6:3-6),洗脚礼(约13:3-17),主的圣餐(太26:26-30;林前11:23-30)。(4)、在教会里维护福音的真理(犹3;提前1:3,4;4:6,7,16;6:20;提后1:14;2:25;3:14-17)。(5)、设法引人悔改,加入羊群(徒2:47;11:24;参路14:23)。

  上帝的教会。有文本为 “主的教会”或“主上帝的教会”,把前两种说法结合起来。保罗常称耶稣基督为上帝(罗9:5;多2:13;参西1:15-20;2:9;腓2:5-11)。关于这个文本问题,见《圣经翻译问题》第205-208页。

用自己血。原文的意思比较含糊,还可译为“用祂自己(儿子)的血”。这种译文适合上面的“上帝的教会”。另一种译文或表达基督的神性(这种观念在其他地方已经说明),或适合“主的教会”的译法。“血就是生命”(申12:23)。血流出来时,生命就停止了。祭牲死了,它的血流在地上,预表基督为罪人而死。因此基督死在髑髅地的十字架上,有血和水从祂的心脏里流了出来。祂的心脏是因祂与天父分离而破裂的(太27:46;约19:34,35)。这血被称为救恩的血(林前1:17,18),赎罪的血(徒20:28),洁净的血(约一1:7)。由于基督的死是赎罪的祭,成就了救恩,教会应当有牧人全力以赴的照管。基督爱教会,为教会牺牲了自己,因此教会的牧人也要爱教会,牺牲自己为教会服务。

买来的。基督用自己的血买下了赎民,让他们组成了教会(参彼前1:18,19)。耶稣本是无罪的,却替我们成为罪(林后5:21)。祂将我们这些死在罪恶过犯中的人带到天国(见弗2:1-6)。我们是用“重价买来的”(林前6:20;7:23;参彼后2:1)。

29 我知道,我去之后必有凶暴的豺狼进入你们中间,不爱惜羊群。

  我知道。根据上帝是灵赐给他的亮光,以及他对人性的了解和自己的经验。

  我去之后。保罗一直监护着他所建立的教会。他离开之后,他们的危险必然增加。以色列人在约书亚和比他晚去世的众长老的时代,尚能保持忠诚(士2:7)。但以后他们就背道了。

  凶暴的豺狼。保罗在这里引申基督好牧人的比喻。雇工不会去对付豺狼(约10:12)。但真牧人却要保护羊群。基督知道这些猛烈袭击的危险,所以发出警告(太7:15)。以弗所的长老应当保护羊群,抵御豺狼。保罗预见豺狼将要从教会之外侵入羊圈。他对这些长老的警告并不是孤立的。他曾信给帖撒罗尼迦信徒,提到将有大背道发生(帖后2:1-12),后来还写信给提摩太,警告他提防将要来临的同样危险(提前.4:1-3;提后3:1-15)。使徒约翰在第一世纪的最后时刻,看到背道是当时的一大危险(约一4:1),并在《启示录》中讲述了所见到的一些异象,涉及教会惊人的腐败和异教化(启2:12-24;6:3-11;17;18)。见本卷注释第64-67页。

30 就是你们中间,也必有人起来说悖谬的话,要引诱门徒跟从他们。

  就是你们中间。上一节的豺狼是从外部来袭击羊群的,代表犹太化和异教化的影响,到公元400年,彻底改变了流行的基督教。现在保罗警告来自内部背道的影响,如底马(提后4:10),许米乃和腓理图(提后2:17)。他们的“话如同毒疮,越烂越大”,“败坏好些人的信心”。

  引诱。apospaō,“抽出”,“拉走”。这些教会的信徒自己堕落了,还拉着别人与他们一同背道。

31 所以你们应当警醒,记念我三年之久昼夜不住的流泪、劝戒你们各人。

  应当警醒。似乎是颇有意义地重复了主的劝戒(太24:42;25:13)。保罗一定意识到这一点。对以弗所的长老说这样的话特别合适。保罗刚才称他们为“监督”(见徒20:28注释)。他强调警醒是引导和牧养教会之人的特征。

  三年。保罗在三年时间里为以弗所教会树立了警醒的榜样。《使徒行传》记录他在会堂里传了三个月的道(徒19:8),在推喇奴学房里有两年(同上第10节),加上底米丢骚乱前后没有明确记录的一段时间。这一点以及犹太人著名的包含首尾计时法(见《SDA圣经注释》卷一第182页)足以解释保罗所说的“三年之久”。见本卷注释第101,102页。

流泪。直译是“同情”。保罗在他的著作中经常表达深切的同情(见徒20:19;林后11:29)。保罗在这里高度评价自己作为牧者的功效和牵挂。但没有一个长老对此提出异议。

劝戒。noutheteō,直译是“告戒”,“劝告”,“责备”。保罗把危险和责任清楚地摆在他们前面。

32 如今我把你们交托上帝和祂恩惠的道;这道能建立你们,叫你们和一切成圣的人同得基业。

  交托。paratithēmi,“放在旁边”,“委托”(参彼前4:19)。保罗要教师们将自己所领受的真理“交托”他人(参提后1:14),使之成为信心的“委托”(parathēkē)(提后1:12),直到基督的日子。

  上帝。有文本为“交托给主”。两种说法在属灵意义上是一样的。

  祂恩惠的道。与之相对应的是 “祂权能的命令”(见来1:3)。祂权能的命令能托住万有。同样,“祂恩惠的道”能成就相信祂之人的救恩(见犹24)。“恩惠”(charis)经常与“能力”(dunamis)用在一起,如林后12:9。这里的“道”(logos)没有人格化来表示耶稣基督。但当祂说话时,祂的话充满恩惠和能力(参雅1:21;来4:12;耶23:29)。关于“恩惠”charis,见参罗3:24注释。

  这道能建立你们。上帝是伟大的建造者。根基是耶稣基督(林前3:11)。运行在人心中的圣灵恩赐,就是为了这种“建造”(弗2:20;4:11-13)。结果就是成全教会或圣徒共聚的总会(彼前2:5,9,10;来12:22-24;弗5:27),以及每一个相信祂之人身上耶稣基督的品格(腓3:8-14;弗3:14-21;彼后1:3-8)。

  一切成圣的人。上帝子民的成圣是要在基督里完成,然后才能最后承受基业。成圣就是成为圣徒(罗1:7;林前1:2;林后1:1),包括信徒的整个身心。“成圣乃是一生的工作”(《基督比喻实训》65页)。但由于没有人知道自己的寿命,信徒应毫不犹豫地立即进行成圣的工作。成圣掌握在上帝的手里(出31:13;结37:28;帖前5:23;犹1),要按照祂的旨意(来10:10),在基督里(林前1:2;6:11;弗5:26;来13:12),藉着圣灵(林前6:11;罗15:16),藉着上帝的道(约17:17)来成就。

基业。指以色列人土地的分配(书14-19)。但上帝的子民因缺乏信心,未能成功地占领他们的土地(士1;2;来3;4)。上帝子民的基业与分配给希伯来人的土地一样明确的,需要在基督确实获得。参保罗在《以弗所书》中对于基业概念的引申。“得基业的凭据”(弗1:14)是圣灵所带来的救恩保证。“圣徒的基业”(弗1:18)是基督徒现在的属灵产业;“承受上帝的国”(弗5:5)乃是在基督复临之时(太25:34;路12:32)。基督复临的时候,上帝的圣徒将进入天国,作王1000年(帖前4:16,17;启20:4,5),然后居住在更新的地球上(启21:1-4)。

33 我未曾贪图一个人的金、银、衣服。

  我未曾贪图。参撒母耳对百姓的倾诉(撒上12:3-5)。撒母耳和保罗作这样的辩解,看似不必要,但有着特殊的理由。撒母耳的儿子们失去了诚实,变腐败了(见撒上8:3)。保罗则被人指控“贪心”(帖前2:5;参林后7:2;12:17,18)。保罗有权得到福音工作的补偿(林前9:13,14),但是他没有这样做,免得被人指控为贪婪(林前9:12,15)。凭着他对信徒的非凡影响(参加4:13-15),他可以获得物质方面的利益,发财致富。但是他没有这样做。他知道“怎样处卑贱”,“怎样处丰富”(腓4:12)。他学得了“无论在什么景况都可以知足”(腓4:11)。他从来没有“占过”哥林多信徒的“便宜”(林后12:17)。他不要求腓立比信徒的“馈送”(腓4:17)。他不但没有接受别人的支援,反而自己亲手劳动谋生。他在下一节中提到这个事实为自己辩护,因为有人指控他传福音是为了贪图别人的财富。

  金、银、衣服。东方的财富往往是用这些东西来衡量的。乃缦(王下5:5)和其他人(创24:53;45:22;王下7:8;参太6:19;雅5:2,3)就是这样。

34 我这两只手常供给我和同人的需用,这是你们自己知道的。

  这两只手常供给。说明他劳动自养的习惯,也是他对贪婪的指控所作辩护的一部分。保罗在哥林多曾与百基拉和亚居拉从事帐篷的制作(徒18:1-3)。以前他在以弗所(林前4:12)和帖撒罗尼迦(帖前2:9;帖后3:8)也曾劳动。本节证明他在以弗所这样操劳。他不仅劳动自养,还供给他的同伴和需要帮助的人,也许包括提摩太,因为他“屡次患病”(提前5:23)。在教会还没有学会要供养传道人的时候,保罗丝毫没有感到自己在传福音的同时还要劳动,以维持自己的生活是一件耻辱的事。

需用。chreiai,“需要”,“必需品”。当保罗和他的同伴四处奔波,将上帝丰富的恩典传给别人的时候,他们自己的需要只须勉强得到供应就满足了。他们不指望这个世界会给他们提供什么奢侈。

你们自己知道的。保罗与以弗所信徒长期亲密接触,所以他们知道他所说关于自己的话都是真的。

35 我凡事给你们作榜样,叫你们知道应当这样劳苦,扶助软弱的人,又当记念主耶稣的话,说:‘施比受更为有福。’”

凡事。保罗对以弗所信徒的指示不仅涉及教义,还涉及实际的敬虔──自力更生,信靠上帝和基督徒的慈善。

  作榜样。hupodeiknumi,“示范”。

  扶助。antilambanō,“握住”,“对立面”,形像地表达了“帮助”的概念。劝勉来自保罗为他人劳碌的背景。

  软弱的人。或“病人”,“受苦的人”,可以指“信心软弱的”人(罗14:1)。但由于保罗刚刚提到体力劳动(徒20:34,35),这里“软弱的人”必然是指贫穷体弱的人。本节剩下部分也导致相同的结论。使徒时代教会的信徒,比以后的世代更加乐意尽这份责任(见徒6:1,2注释)。

  记念。保罗引用一句其他地方没有记载的主的话语,进一步劝勉长老们要关照顾贫穷的人。保罗以圣灵所感动的使徒权威所引用的这句话,不能说出于托基督之名的几份传说。这里没有说保罗是从其他人那里听说的,还是出于耶稣在对他的一次直接启示。“记念”暗示这句话已经流传。这句话属于福音书所没有记载的,“耶稣所行的事还有许多”中的一件(约21:25)。

  说。直译是“祂自己说”。原文是强调的。

  有福。这是双向的福气。领受的人得到福气和快乐,满足了属灵上或是身体上的需要。但更大的福气要临到施舍的人。在施舍中有快乐。施舍的人放弃了自己的利益,展现本性中更好的一面,得到了上帝的悦纳(太25:34-40)。由于上帝是无限的供应者(创22:8-13;诗23;约3:16,34),施舍就是与上帝相似的行为。

36 保罗说完了这话,就跪下同众人祷告。

  就跪下。祈祷的普通姿势(诗95:6;见但6:10),作为在神圣之主面前祈祷一种谦卑的标志,特别是在严肃的时刻(代下6:13;王上8:54;路22:41)。保罗在与推罗的弟兄道别时也是跪在岸上祷告的(见徒21:5;参弗3:14)。

  同众人祷告。路加虽然充分摘录了保罗的公众讲话甚至谈话,却没有记录他与以弗所众长老的祈祷。祷告的主题可以从弗3:14-21中看出。关于保罗为同伴和信徒祈祷的责任,见徒28:8;罗1:9,10;弗1:16-19;腓1:4,5;帖前1:2;提后1:3;以及门4-6。

37 众人痛哭,抱着保罗的颈项,和他亲嘴。

  众人痛哭。这是他们表达尊重和爱戴的最感人的证据了。

  抱着保罗的颈项。这是东方人会面和分手时拥抱的方式(见创33:4;45:14;46:29;路15:20)。保罗的朋友都爱他。

38 叫他们最伤心的,就是他说:“以后不能再见我的面”那句话,于是送他上船去了。

  伤心。或“痛苦”,“难过”,“忧伤”。

  不能再见我的面。见第25节注释。

  送他。参徒15:3和21:5。以弗所的众长老想尽可能久地与保罗在一起,就送他到他所要乘的船上。见徒15:3注释。

(选段)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