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圣经库 > 49以弗所书 > 正文

以弗所书 02--SDA圣经注释

第 二 章

提要:1 保罗把我们先前3 出于本性的状态,5 与现在出于恩典的状态进行比较;10他宣称我们是被造是为了行善,13并藉着耶稣亲近上帝,不可11 像从前的外人 12 或客旅那样生活,19而是与圣徒同国,作上帝家里的人。

1 你们死在过犯罪恶之中,祂叫你们活过来。

  死。人类所遭受的,不仅是社交的障碍或苦恼,更是处在属灵死亡的状态。未悔改的状态就像肉身的死亡一样。肉身的死亡是因缺乏成长与活力所必需的生命要素。属灵的死亡也是这样(弗5:14;约6:53;约壹3:14;5:12;启3:1)

过犯罪恶。这两个同义词的并列是为了强调罪恶的不同方面。

活过来。该词是外加的。希腊原文到第5节才出现动词。但这里的动词如果不加添,句子就很难理解。关于“活过来”,见第5节注释。

2 那时,你们在其中行事为人,随从今世的风俗,顺服空中掌权者的首领,就是现今在悖逆之子心中运行的邪灵。

  那时。就是悔改以前。

  行事为人。peripateō.意为“行走”,喻指“过活”等。该词在《新约》里主要是指“行事为人”,保罗和约翰用得最多。参希伯来词halak的用法(见创5:22注释)。关于《以弗所书》中“行事为人”的意思,参弗2:10;4:1;5:8,15。这里把在“过犯罪恶”中不悔改之人的生活,与悔改的人“行善”(弗2:10)的“为人”进行对比。

  今世。kosmos(见太4:8注释)。有时与aiōn(参林前3:19和林前2:6)基本同义,但仍有区别。Aiōn指一段时期,是从其显著的特征来考虑的;kosmos则是指那个时期的世界。

  风俗。Aiōn.直译为“世代”(见太13:39注释)。但是aiōn不但指“时间”,也可以指那个世代与上帝离心离德的生活方式。

空中。可能指大气层。也许是要强调魔鬼是看不见的,生活在我们周围的空气中。

  首领。就是魔鬼。耶稣称他为“世界的王”(约12:31)。理性主义认为撒但是虚构的。魔鬼跟喜欢人们相信他不存在。但圣经清楚地指出,魔鬼是真实存在的(见太4:3注释)。

  悖逆之子。就是不顺从的百姓。他们生来是悖逆的,本性就不顺服,因此只能被定罪(弗5:6)。人的本性是与上帝为敌的,处在悖逆的状态中(诗68:6;赛1:2;63:10等)。

3 我们从前也都在他们中间,放纵肉体的私欲,随着肉体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本为可怒之子,和别人一样。

  我们从也都。保罗在弗2:1-2中对外邦人进行论述之后,把他们的状况与犹太人的状况进行比较,证明他和他的犹太同胞们都属于“悖逆之子”(见罗2:1;参罗3:20)。始祖的堕落使全人类都降到同一个水平之上(罗3:9,23;加3:22)。

  放纵。anastrephō.直译是“忽此忽彼”,指“行为”。 Anastrephō不是指言语,除非把言语作为一个人行为的许多方面之一。

  肉体的私欲。指低级本能的冲动(见罗7:5;8:4-7注释)。

  随着肉体和心所喜好。就是随从肉体与未悔改之心的欲望。罪恶深埋在人的本性之中,包括低级的动物本能和未经控制的思维。

  可怒之子。关于上帝的愤怒,见罗1:18注释。关于亚当的罪如何使他的后代成为“可怒之子”,见罗5:12注释。参“可怒的器皿”(见罗9:22注释)。

4 然而,上帝既有丰富的怜悯,因祂爱我们的大爱,

  然而上帝。弗2:2-3是一幅阴郁的画面,展示了不可避免的厄运。现在保罗开始从另一方面进行论述。

  丰富的怜悯。上帝不但有怜悯;而且对求告祂的人有丰富的怜悯(见罗10:12),不是因为他们配得怜悯,而是因为上帝乐意施怜悯(多3:5,彼前1:3)。

  大爱。上帝的爱不只是同情,而且引发祂不变的仁慈之举。上帝“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见罗5:8注释)就爱我们,并且永不止息。这爱促使祂进行救赎的工作(约3:16)。爱是祂品格的主要特征(约壹4:8),充分表现在基督身上。上帝怜悯我们,因为我们是罪人。祂爱我们,因为我们是祂所造的。祂为人类所作的大工不只是慈善或屈尊之举,而是祂爱的行为。关于“爱”(agapē),见太5:43;林前13:1注释。

5 当我们死在过犯中的时候,便叫我们与基督一同活过来。(你们得救是本乎恩。)

  死在过犯中。可与前面“爱我们”连接,使我们关注上帝“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罗5:8)对于我们的大爱。

  与基督。我们与祂同钉十字架,与祂同死,一同复活,一同活着,一同作王;我们与祂同作后嗣,同受苦难,同享荣耀(见罗6:3-8;8:17;西2:20)。救恩的成就,不是靠教育或道德的训诫,而是靠信徒凭信心进入从基督身上涌流出来的活泼生命。

一同活过来。suzōopoieō(见第1节注释)。该词在《新约》中只出现在本节和西2:13。其简略形式zōopoieō(“使活过来”)在《新约》中共出现14次,指出死入生,重生或新生。基督怎样从坟墓里复活,人也要从属灵的死亡中活过来。上帝的旨意是要把人带进一个新的领域,并依据新的原则,建立新的关系。

  你们得救是本乎恩。见第8节注释。使徒经常想到靠恩得救的问题,所以就在这里插了进去,以强调上帝奇妙的作为。动词的形式表示过去的行为导致现在的状况。得救有三个方面:过去,现在和将来(见罗8:24注释)。

6 祂又叫我们与基督耶稣一同复活,一同坐在天上,

叫我们…复活。参罗6:5;腓3:10。我们靠上帝恩典的大能复活,在基督耶稣里过新生活。

与基督耶稣。这是本段的关键词,与“死在过犯中”形成鲜明的对比(见第5节注释)。

  一同坐在。基督在天上坐在上帝的右边(弗1:20;西3:1)。我们藉着接受祂为我们伟大的代表,在属灵的意义上也可以与祂同坐天上的宝座。

  天上。见弗1:3注释。凡看见基督坐在上帝右边的人,在地上也能住在天国的气氛之中。信徒现在是天国的公民。基督升到天庭,就是保证所有接受救恩的人也能进去。地上的属灵生活是天上生活的预尝。基督藉着圣灵与我们同在(太28:20)。祂视我们已经与祂同住了。

  7 要将祂极丰富的恩典,就是祂在基督耶稣里向我们所施的恩慈,显明给后来的世代看。

  极丰富。要显明上帝一切丰富的恩典,一辈子或一个世代的光阴是不够的;所以需要永恒的时间。在永恒的岁月中,赎民将要显明“祂极丰富的恩典”(参弗1:6注释)。

恩慈。基督是上帝向人类显示祂恩慈的特殊通道。“这就是上帝在基督里,叫世人与自己和好”(林后5:19)。

显明。本节表明了恩典工作的仁慈目的。

后来的世代。或“永恒的岁月”。保罗视永恒为无限延续的时间,而不是没有时间概念。

8 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上帝所赐的;

  本乎恩,也因着信。就是上帝的恩典和人的信。信心接受上帝的恩赐。我们得救是藉着把自己交托给祂。信心不是我们得救的手段,而是得救的通道(见罗4:3注释)。关于“恩典”,见罗3:24注释。关于“信心”与得救的关系,见罗4:3注释。

  并不是出于自己。即得救不是靠人的努力。

  上帝所赐的。得救是白白的恩赐,“不用银钱,不用价值”(见赛55:1;约4:14;林后9:15;约壹5:11)。

9 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

  也不是出于行为。见加2:16注释;参罗4:4注释。行为不是得救的理由,而是得救的结果(见罗3:31注释)。

  自夸。没有人可以自夸说:“我已经赚得救恩了。”救恩计划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在永恒的岁月里显明上帝丰盛的恩典(弗1:7),所以人没有任何自夸的余地。

10 我们原是祂的工作,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为要叫我们行善,就是上帝所预备叫我们行的。

  祂的工作。Poiēma.即“作品”,“所造之物”。指上帝对人在属灵上的再造。我们被祂所再造,是为了“行善”。

  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人无法靠自己行善。他必须在基督里进行属灵的再造,才能照着上帝的旨意行善。只有经过意志,感情和宗旨的转变,人才有藉着好行为作见证的的特权和责任(太5:14-16)。

  所预备。或“事先准备”。上帝在创世以前就计划让靠恩得救的人藉着好行为来为得救作见证。这个程序写在属灵的法典,作为人生活的准则。

  叫我们行的。关于《新约》中“行”的含义,见弗2:2注释。这里的行为是与第二节的行为相对照的。好行为应该出于自然,而不是出于勉强,是信徒受造新生命的自然流露。如果有人没有好行为,那就有理由问他是否接受了恩典。宇宙的设计师也是心灵的设计师。祂是为永恒的目的而工作的(弗1:4)。上帝不但提供了行善的机会,也提供了行善的方法(约15:16;提后 2:21)。

11 所以你们应当记念:你们从前按肉体是外邦人,是称为没受割礼的;这名原是那些凭人手在肉身上称为受割礼之人所起的。

  所你们应当记念。基督徒回顾从前的状况是有好处的。令犹太人和外邦人都感到惊奇的是,他们是藉着同样的方法与弥赛亚建立新约关系的,尽管犹太人有首先接受上帝圣言的便利(罗3:1,2)。

  按肉体是外邦人。指着他们未受割礼。

  没受割礼…受割礼。分别指外邦人和犹太人(见罗2:25-29;西5:6注释)。

12 那时,你们与基督无关,在以色列国民以外,在所应许的诸约上是局外人,并且活在世上没有指望,没有上帝。

  与基督无关。或“离开基督”,与祂分离。这里不是给外邦人定罪,而只是说明一个事实:他们没有与弥赛亚联合,就没有悔改的力量。“与基督无关”与保罗所经常提到的“在基督里”(见弗1:1注释)恰好相反。这是很不幸的。

  在以色列国民以外。即“成了外人”(参弗2:19;西1:21)。

  局外人。上帝曾与亚伯拉罕及其后裔立约(创12:3;22:18)。以色列人应当帮助外邦人也得到圣约的特权,并邀请他们参加敬拜真神(见《SDA圣经注释》卷四,28-30页)。但他们没有执行上帝的计划。外邦人仍然是“外人”和“局外人”。在基督降临之前,“应许的诸约”几乎只有犹太人知道。

  没有指望。外邦人没有弥赛亚的盼望,因此就无法得到祂所赐的福气。在罗马的地下墓穴中,“盼望”两字经常刻在基督徒的碑文上,但从来没有刻在外邦人坟墓的碑文里。

  没有上帝。atheōi.在本节中可能指“不认识上帝”。这是非常不幸和亏损的。外邦人并不是无神论者,因为他们有许多的神。但是他们不认识圣洁、慈爱、公义与怜悯的真神。

13 你们从前远离上帝的人,如今却在基督耶稣里,靠着祂的血,已经得亲近了。

  远离…亲近。基督教会的蒙召(见《SDA圣经注释》卷四,第35页),使福音传给了外邦人(见罗11:12注释)。许多外邦人接受了福音,得以“亲近”上帝。

如今却。保罗在这里再次用对比来进行强调(参第4节)。

  靠着祂的血。我们靠着祂的血与上帝和好(罗5:10;林后5:19),靠着祂的血救蒙救赎(西1:14),靠着祂的血称义(罗5:9),靠着祂的血得洁净(约壹1:7)。基督的血证实了上帝的美名和慈爱。据说经典圣诗《万古磐石》的作者托普雷狄,就是 在谷仓里听了一个工人讲论弗2:13而悔改的。耶稣的血与救恩的关系,见罗3:25注释。

14 因祂使我们和睦(原文作:因他是我们的和睦),将两下合而为一,拆毁了中间隔断的墙;

  祂是我们的和睦。“祂”的原文是强调的。基督不但使人和睦,祂自己就是和睦,是联合与平安的保证。在祂里面,所有人为的界限都取消了。在《旧约》中,“和平”常常与“弥赛亚”联系在一起(赛9:6;参弥5:5)。基督在上帝面前成为人类的和睦,从而在犹太人个外邦人之间缔结和平。

  将两下合而为一。不再分犹太人和外邦人,为奴的和自主的了(加3:28)。

中间隔断的墙。原指圣殿中把外邦人和犹太人隔开的墙(见《SDA圣经注释》卷四,第67页)。外邦人是不敢越过这道墙的。

15 而且以自己的身体废掉冤仇,就是那记在律法上的规条,为要将两下藉着自己造成一个新人,如此便成就了和睦。

以自己的身体。就是用祂的身体钉在十字架上的牺牲。

  废掉。katargeō.“取消”,“废除”。用来指“白占”(katargeō)地土的不结果子的无花果树(路13:7),也指“废掉”上帝之信的不信者(见罗3:3注释)。

冤仇。可以视为“中间隔断的墙”或“律法上的规条”的同位语。原文似乎是指前者,但后者也不是不可能的,且与上下文更加相符。两种解释并非没有关联。基督藉着废除“律法上的规条”,废掉了冤仇。

记在。“记”是外加的。这句可译为“由规条所构成的律法”。

律法。Dogmata.“条令”,“法规”。在路2:1中,指凯撒奥古斯都的法令:“叫天下人民都报名上册”,在徒17:7中泛指凯撒的命令,在徒16:4中指耶路撒冷会议的“条规”,在本节中指犹太律法的规条。

  规条。一般认为这里是指仪文律法。仪文律法确实在十字架上就废除了。但要记住上帝所赐的仪文制度并不会造成保罗本节所说的冤仇。冤仇的产生缘于犹太人对仪文律法的解释,他们所外加的条款,以及他们所抱排外和敌意的态度。外加的条款及其解释,改变了原来命令的作用和功能,或使它们大大失效。凡希望加入“以色列国民”(弗2:12)的外邦人都要面对一个复杂的律法体制。这个体制显然对他们没有什么吸引力;他们会觉得制订这个体制的上帝并不爱他们。犹太的制度就这样成了一堵难以逾越的屏障或隔墙,妨碍外邦人接受对真神的崇拜。犹太人厌恶他们的外邦邻舍;外邦人也讨厌和藐视他们的犹太邻舍。

  上帝曾将“上帝的圣言”(罗3:2)交托给犹太人。他们在世界上要作真宗教的正式代表。在基督教建立之前,上帝并没有指示寻求救恩的人去找其他人。论到“坐在摩西的位上”的文士和法利赛人,耶稣劝勉人说:“他们所吩咐你们的,你们都要谨守遵行”(太23:3)。犹太人拒绝了基督以后,他们作为真宗教正式代表的资格就被剥夺,而交给了基督教会(见太21:43注释)。基督钉十字架之后,上帝的子民就不再需要遵守犹太教的礼仪了(见加2:16注释)。基督教与犹太教的区别一开始还不太明显。许多犹太籍的信徒认为基督教只是犹太教加上相信耶稣是弥赛亚。他们主张外邦人除了接受耶稣基督以外,还要受割礼和遵守犹太人的律法制度。耶路撒冷会议解决了这个问题(徒15章)。这次会议否决了这些人的观点。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乐意接受会议的决定。一个强大的派别形成了,继续坚持外邦人应该同时接受犹太教和基督教。这个派别中的一些狂热分子在加拉太教会中制造混乱,于是保罗就写了《加拉太书》,指出犹太教的制度已经作废了。

  保罗本节的主题也是从犹太教到基督教这一转变。犹太教及其庞杂的条令都废除了。外邦人因接受基督,排除了障碍而从“远离”变为“亲近”。

  然而,犹太教的结束并不意味着上帝赐给犹太人的所有律法都废除了。预表基督的仪文律法自然随着基督的成全而结束。随着国家主权的丧失,犹太人的民法也大都废除了。但道德的律法是上帝品德的反映,和上帝本身一样是永恒的,绝不会废除。保罗在关于犹太教制度结束的教训中,都明确地强调道德律法并没有废除(见罗3:31注释)。他在论到割礼的制度结束时,小心地加上了“只要守上帝的诫命就是了”(见林前7:19注释)。详见加2:16注释。

两下。指犹太人和外邦人。

  造成。ktizō.即“创造”,参弗2:10。

  一个新人。不单指双方的融合。原文的“新”是指品质,而不是指时间。这里的“新”,与它的两个组分都不同(见弗4:24注释)。

  成就了和睦。解释了“祂是我们的和睦”(弗2:14)。

16 既在十字架上灭了冤仇,便藉这十字架使两下归为一体,与上帝和好了,

既。即“在其中”,或“在祂里面”。

  灭了冤仇。指基督的死消除了敌意(见西1:20注释)。家庭不和,政党之争,国际纠纷,教派偏见,个人冲突,都在人成为上帝儿女的时候消除了,在基督里“归为一体”。

藉这十字架。这是《以弗所书》中唯一的一次提到十字架,指合一的途径和消除冤仇的的地方。在十字架面前人人平等。它是人类共同的准则,因为基督为众人而死,除此之外别无得救之法。

  归为一体。都是指教会,就是15节的“新人”和弗1:23的“身体”。基督则是这个身体的头(参弗1:22)。

  和好。apokatalassō,是katalassō的强调形式(见罗5:10注释)。

17 并且来传和平的福音给你们远处的人,也给那近处的人。

  来。可能指祂升天以后藉着圣灵莅临。和平的福音是藉着圣灵传给犹太人与外邦人的。

  传和平。对人和平与善意始终是传扬福音的结果。参“祂是我们的和睦”(见14节注释)。祂不仅是我们平安的保证,祂自己就是我们的平安。

  远处的人……近处的人。见13节注释。可能源于赛57:19。犹太人和外邦人一样需要和平,因为他们虽然认识上帝的知识,却因他们的遗传和罪孽而与祂隔绝(赛59:2;加1:14;4:9;彼前1:18)。基督死时圣殿幔子的裂开,不但意味着表号遇到了实体,而且标志着仪文制度的结束,象征着犹太人与外邦人之间隔墙的拆除(见《早期著作》209页)。参罗3:30。

18 因为我们两下藉着祂被一个圣灵所感,得以进到父面前。

  被一个圣灵。犹太人和外邦人所得到的,是同一个圣灵。

  父。“父“的含义对于“远处的”的人来说特别深长。外邦人厌倦了自己的神明,寻求“未识之神”(徒17:23),所以慈爱的天父对他们有强烈的吸引力。

  进到。prosagōgē.“接近”,“进入”(见罗5:2注释)。耶稣论到祂自己说:“我就是门;凡从我进来的,必然得救”(约10:9)。所有宗教的真正目的就是要进到神那里。上帝的三个位格在本节都提到了:祂(基督),圣灵,父。

19 这样,你们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与圣徒同国,是上帝家里的人了;

外人和客旅。参弗2:12。外人(xenoi)指外邦人。客旅(paroikoi)指侨民。他们是没有公民权利的居民,称为“寄居者”(见徒7:6,29)更为恰当。

圣徒。见弗1:1注释。包括犹太籍基督徒和外邦基督徒,构成了弗1:23;2:16的“身体”。

  同国。接受基督的外邦人拥有基督教会新国度的全部公民权利(参弗2:12)。

  家里的人。他们有得到保护,供养和交际的权利(参加6:10)。上帝立即成为公民的国王和家里的父亲。他们不再是外人或客旅,而是永久的居民(弗3:15)。

20 并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稣自己为房角石,

使徒和先知。可以看作“根基”的同位语,解读为“根基,就是使徒和先知”。有人认为这里的“先知”仅限于新约的先知(弗3:5;4:11;参林前12:10)。也有人认为是指旧约的先知,因为他们实际上奠定了弥赛亚工作的基础。上帝启示祂丰盛恩典的先知,和传扬这恩典的特殊使者使徒,共同构成了根基。其他基督徒则构成了整个建筑。本节并没有说教会是建立在一位使徒彼得之上的,而是建立在所有的使徒和房角石基督之上的。

  根基。保罗善于设喻。他从 “家中的人”转到房屋的建筑。本节和林前3:11不同。林前3:11把基督比作根基。

  房角的头块石头。这个词组只出现在本节和彼前2:6,彼前2:6说建筑是由活石所构成的。比喻是要说明,房角石是整个建筑的基础。基督把灵宫的各部分结合成型。该比喻源于诗118:22。基督曾把它用在自己身上(太21:42)。

21 各(或作:全)房靠祂联络得合式,渐渐成为主的圣殿。

  靠祂。就是耶稣基督。这是《以弗所书》的关键词(见弗1:1注释),表达了一种神秘而真实的经历,就像本节最后的“主的”一样。基督徒的成长发生在“祂”里面。

  联络得合式。sunarmologeō.该词出现在《新约》另一处的是弗4:16。教会不是随意堆放的一堆石头,而是井然有序的。每一块石头都有合适的位置。建筑的牢固取决于精心的设计。

  成为。因为有新的成员加入教会。

  圣殿。或“圣所”。 圣所是上帝临格与显现的特殊场所。照样,上帝的教会也是祂所居住的圣殿。上帝所抚摩和光临的任何事物都是圣洁的,因此祂的圣所或“圣殿”就是祂的临格之处。

22 你们也靠祂同被建造,成为上帝藉着圣灵居住的所在。

  你们也。指外邦人。注意这里所描写的经验与他们以前“死在过犯罪恶之中”(弗2:1)的对比。

同被建造。表示一个持续的过程,因为有新的成员加入教会。

(选段)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