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圣经库 > 58希伯来书 > 正文

希伯来书 05--SDA圣经注释

第 五 章

提要:1 我们救主担任祭司的权威和尊荣。11 责备人疏忽这方面认识。

1 凡从人间挑选的大祭司,是奉派替人办理属上帝的事,为要献上礼物和赎罪祭(或作“要为罪献上礼物和祭物”)。

从人间挑选的。修饰 “大祭司”。作者在这里讨论人间的大祭司。然后(第5-10节)讨论基督作大祭司。

大祭司。这里指出担任大祭司的必要资格(第1-4节),说明基督有这些资格(第5-10节)。

  奉派。kathisetēmi,“任命,”“委任。”这是上帝委任的(见第4节)。

  替人。大祭司的工作是为了人类,作人与上帝之间的中保。

  属上帝的事。见来2:17注释。

  为要献上。这无疑是大祭司最重要的职任。

  礼物。dōra,在七十士译本中特指“素祭”(希伯来词语minchoth,单数形式是minchah,见利2:1注释),但在创4:4中,该词用来指亚伯的供物。

赎罪。礼物和祭物都与百姓的罪有关。仪文制度的目的就是告诉人上帝憎恨罪,以及祂处理罪恶的计划。

祭。thusiai,在七十士译本中一般指流血的祭物,但不是没有例外。在创4:5中,thusiai用来指该隐不流血的祭物。不知是否要对dōra和thusiai进行区别。这两个词用在一起可能泛指犹太教仪文制度所涉及的所有供物和祭物。

2 他能体谅那愚蒙的和失迷的人,因为他自己也是被软弱所困。

  他能。因为他自己也有软弱的人性。

  体谅。metriopatheō,“缓解人的情绪,”“温和地对待,”“温柔地探索。”

  愚蒙。agnoeō,“不知道”,“不明白,”“无知,”“作错,”“出于无知的犯罪。”最后一种意思似乎特别适合于本节。要温柔地对待那些因无知而犯罪的人,因为他们犯罪不是故意的。他们需要启发和鼓励。他们是在无意中犯罪的人,不应与明知故犯的人同样对待。

  失迷。或“被诱入歧途的人,”“受骗的人。”

  被软弱所困。大祭司和他的百姓经受一样的磨难,对肉体的软弱和试探有亲身的体验,使他能体谅别人的软弱和失败,并劝勉和帮助那些受试探的人。参来2:17;4:15注释。

3 故此,他理当为百姓和自己献祭赎罪。

  故此。由于他自己也被软弱所困,他和他的百姓同样有犯罪的倾向。古时的仪文制度要求他为自己的罪献祭。

  理当。opheilō。基于仪文律法的要求(见利16:6;参来4:3)。要求大祭司为自己的罪献祭,这使他能同情百姓。他自己既犯了同样的或可能更严重的错误时,他怎么能责备别人呢?他需要保持谦卑的态度,以深切的同情看待那些失败的人。当一个人想到自己的软弱时,就不会无情地责备别人了。参加6:1。

  为百姓。可能指赎罪日。那时大祭司要“为以色列人赎罪”(利16:34)。

  和自己。见上面“理当”注释。

4 这大祭司的尊荣,没有人自取。惟要蒙上帝所召,象亚伦一样。

  尊荣。timē,“荣誉,”“尊敬,”“尊位,”“职位。”这里用“职位”或“尊位”的意思比较合适。大祭司的职位乃是一个尊位。

  上帝所召。大祭司的职位是上帝所任命的。是上帝拣选亚伦担任这个职位(出28:1)。本节暗示亚伦家族的继承人也是上帝所任命的。在以色列的历史中,曾有许多不配的人担任祭司,但作者在这里并没有考虑这一点。他的目的是要指出上帝的任命乃是真正大祭司的一个重要资格,说明基督既符合其他要求,也符合这个要求(来5:5-10)。

5 如此,基督也不是自取荣耀作大祭司,乃是在乎向祂说“你是我的儿子,我今日生你”的那一位;

  如此,基督也不是。5-10节说明基督符合1-4节所列大祭司的资格,那就是:一,大祭司必须具有人性(第1-3节);二,有必须由上帝所任命(第4节)。

  自取荣耀。基督并没有擅取大祭司职务的尊荣。任命祂的乃是上帝。参约8:54。

  你是我的儿子。见来1:5注释。这段引文是要证明基督的崇高职位是祂的父所任命的。见徒13:32,33注释。

6 就如经上又有一处说:“你是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永远为祭司。”

  又有一处说。就是第5节中说话的上帝说。

麦基洗德。Melchisedek,源于希伯来语Malki-edeqs。“Melchizedek”(创14:18)的拼法来自希伯来语。关于麦基洗德的身份,见来7:2注释。

等次。taxis,“继任,”“顺序,”“职位,”“性质,”“品质,”“岗位,”“等级。”在这里“继任”或“次序”的意思似乎并不适合,因为麦基洗德并没有继任者的家系。比较合适的定义是“品质”“性质”或“方式。”这句话可译为:“按照麦基洗德的性质。”在诗110:4中,“等次”的希伯来语是dibrah,意为“方式”说明这里所指的并不是继任。

永远。与因为会死亡而暂时任职的地上大祭司不同。

为祭司。引自诗110:4,证明上帝任命祂的儿子担任祭司。下面几章充分论述了基督的祭司职任(来7-10)。

7 基督在肉体的时候,既大声哀哭,流泪祷告,恳求那能救祂免死的主,就因祂的虔诚蒙了应允。

基督。见第5节注释。这里的语法结构有点复杂。句子的主要动词是“学了”(第8节),主题思想是基督“学了顺从”。

在肉体的时候。就是祂在地上生活的时候(见约1:14注释)。

大声哀哭,流泪。似乎特指基督在客西马尼园的经历。虽然福音书作者没有提到救主在极其痛苦时流泪,但这是很容易想像得到的。有人认为作者是指基督在十字架上的经历。见太26:36-44;27:46;可14:32-41;15:34;路22:39-44;23:46。

  祷告。deēseis,“请求,”“恳求,”“祈祷,”源于动词deomai(“要求,”“求恩”)。 这句话是指耶稣因祷告恳求,蒙了应允而学了顺从。顺从是通过经验而学的,而不是随着经验而来的。

  恳求。hiketēriai,指恳求者手里拿着的橄榄枝。该词依据这个习俗表示恳切祈求。

  能救。圣父能救圣子免死,这使得考验更为严峻。上帝儿子的人性在与天父分离的恐惧面前畏缩了。虽然祂愿意独自满经过深水,但祂恳求免喝那杯,假如有另一条道路的话。但不存在其他的道路,于是祂喝了那杯。

免死。可能暗示基督要经历死亡,但上帝要救祂,让祂复活。

因祂的虔诚。apo tēs eulabeias,或“因祂的忧虑”。关于eulabeia究竟是指虔诚还是忧虑,注释家们有不同的意见。如果是指忧虑,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祂蒙了应允脱离了祂的忧虑。”但圣经对eulabeia及其相关词的用法支倾向于理解为“虔诚”或“敬畏”。例如eulabeia在来12:28中译为“虔诚敬畏”。参形容词eulabēs在路2:25;徒2:5;8:2的用法,以及动词eulabeomai在徒23:10;来11:7中的用法。

  蒙了应允。这句话有些难解,因为基督并没有免死,这里却说基督“蒙了应允”。如果按上面的解释理解“免死”,这句话就不难接受了。如果“免死”理解为基督不愿意经历死亡,下面解释就比较合适:这里并不是说基督恳求免死,而是求那能救祂免死的天父;同观福音书清楚地记载基督祷告说:“倘若可行,便叫那时候过去”(可14:35)。《马太福音》记载祂祷告说:“我父啊,这杯若不能离开我,必要我喝,就愿你的意旨成全”(太26:42)。这些话只能理解为如果可能并符合上帝旨意的话,基督希望免死。

  如果基督在祷告中贸然要求免死,那就得承认祂的要求被拒绝了。但基督并没有这样求。当祂加添了顺服的话“愿你的意旨成全”时,祂就为天父按自己的美意去作扫清了道路,并保证自己会接受天父的决定。因为基督的意思就是天父的意思。无论天父怎样决定,都是基督的决定。基督就这样蒙了应允;每一个达到上帝面前顺从祂旨意的祷告也这样蒙了应允。

  基督徒不要以为自己的祷告没有蒙应允。每一个恳切的祈祷都已蒙垂听,即使回答并不那么理想。回答既有肯定的,也有否定的。但上帝的回答往往既不肯定,也不否定,而是“等候”。顺从上帝的旨意乃是有效祈祷的大诀窍。

8 祂虽然为儿子,还是因所受的苦难学了顺从。

  祂虽然为儿子。这是指基督的神性。基督虽然取了人性,仍具有神性。这两种本性在祂身上神秘地结合在一起(见约1:14注释)。复活时特别宣布祂是上帝的儿子(见罗1:4注释),但祂在复活之前就已经是上帝的儿子(见路1:35注释)。这句话的意思是:祂虽为神圣之主,仍“因所受的苦难学了顺从。”

  学了。manthanō,“学习,”“开始明白,”“开始理解。”基督来要体验顺从的意义,所以祂必须受苦和受死。祂“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2:8)。祂来到这个世上,是要遵行上帝的旨意(来10:9),祂不能偏离这个目标。遵行祂父的旨意使祂处于不断的斗争中,但祂没有一次屈服试探。祂既亲身经历了人类顺从上帝旨意所涉及的一切情况,就能“搭救”那些受试探要离开顺从之路的人(来2:18)。

  有时人们会问,基督既是完全的,并且时时刻刻都是完全的,为什么还说祂需要学习顺从呢?以下两点可以帮助解答这个问题:一,基督在地上的生命是和别人一样逐渐发育的。祂的“智慧和身量,并上帝和人喜爱他的心,都一齐增长”(见路2:52注释)。祂与别人一样通过观察和经验学习。二,基督虽然在道成肉身之前是无所不知的上帝,但祂并没有从经验上了解人寻求顺从上帝时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基督藉着成为人,并象人那样面对生活的种种试探,而获得了这方面的知识。这样,祂就满足了担任大祭司的一个重要资格,被任命者必须属于人类的家庭(见来5:1-3注释)。

9 祂既得以完全,就为凡顺从祂的人成了永远得救的根源、

  既得以完全。teleioō(见来2:10注释)。说明已经达到了一个目标,完成了一项任务。基督藉着人性完成了祂所开始的工作。祂证明自己顺从至死,达到完全的地步。祂现在有资格担任大祭司了(见来5:1-3注释)。

凡顺从祂的人。顺从与救恩的计划有直接的关系。但救恩不是靠顺从赚来的。顺从是信心的结果。关于信心与行为的关系,见罗3:31注释。

根源。aitios,“原因,”“来源”,“作者”。 祂成为得救的根源,是因为祂执行了创世以前就已经制定的有关祂道成肉身,生,死,复活和得荣耀的计划。见徒4:12。

10 并蒙上帝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称祂为大祭司。

麦基洗德的等次。见第6节注释。

  称。prosagoreuō,“问候,”“致敬,”“提名,”“叫作。”该词在《新约》中只出现在这里。“称”的常用词是kaleō,在第4节中用出现过。Prosagoreuō指基督被上帝正式任命为大祭司。

  大祭司。基督教界一般都了解基督是“除去世人罪孽的”“上帝的羔羊”(约1:29)。他们知道基督是被钉十字架的主,为拯救我们而舍己。但并不是所有的基督徒都知道基督作为大祭司用自己的血在天上的圣所中服务。然而如果没有这种服务,救恩的计划就无效。上帝在埃及设立逾越节时曾吩咐以色列人不单要宰杀羊羔,还要将羊羔的血涂在门框上(见出12:7-13)。照样在原型中,我们逾越节的羔羊基督的血(林前5:7)不仅要流出来,而且要由我们的大祭司在天上为我们供奉,作为上帝拯救我们计划的一个重要部分。

11 论到麦基洗德,我们有好些话,并且难以解明,因为你们听不进去。

  论到麦基洗德。或“论到他。”原文既可理解为指作者讲了好多话的麦基洗德(见来第7章),也可理解为照着麦基洗德的方式作大祭司的基督。

  难以解明。作者意识到他话题的困难之处,以及教会在这方面需要属灵的悟性。他显然很了解自己的读者,否则他就不敢这样对他们说了。

  听不进去。或“听得迟钝。”这种状况使作者很难阐明他的主题。他的困难在于主题和迟钝的听众两个方面。学生的局限就是老师的局限。

12 看你们学习的工夫,本该作师傅,谁知还得有人将上帝圣言小学的开端另教导你们,并且成了那必须吃奶,不能吃干粮的人。

  工夫。或“所化的时间。”

本该作师傅。他们不是新信徒,否则就不该这样说了。但他们显然没有象他们本来有特权作到的那样,取得迅速而长足的进步。

圣言。logia(见徒7:38;罗3:2注释)。

开端。stoicheia,“(学习的)原理,”“基本原理”(见加4:3;西2:8注释)。

  另教导你们。他们曾受过教,但是他们忘记了所学的教训,需要重新受教。今日也有这种情况。人们都把时间化在次要的事上,没有利用自己的机会。他们需要重新学习基督教的基本原理。这是一种可悲的状况。

  奶……干粮。比喻福音的基本原理和高级原理。关于这个比喻,见林前3:1,2注释。上帝希望大家都长大成人,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此后不再作小孩子,被一切异教之风摇动,飘来飘去”(见弗4:14注释)。

13 凡只能吃奶的都不熟练仁义的道理,因为他是婴孩;

  不熟练。apeiros,“不熟悉,”“不熟练。”一个熟练的人不一定完全不知道仁义的道理,但他的认识是有限,属灵的发育迟缓。人怎样需要在某一个行业上熟练起来,上帝也希望我们在运用圣道方面熟练而富有经验。

  仁义的道理。无疑泛指“福音”。

  婴孩。比喻发育不全(参弗4:14注释)。

12 惟独长大成人的才能吃干粮;他们的心窍习练得通达,就能分辨好歹了。

长大成人。teleioi,“成熟”(见太5:48注释)。

  干粮。见第12节注释。作者预备他的读者接受有关基督真地位的高级教训。他想激发读者对他即将传播的信息产生更大的兴趣。他认为时候已到,他们应该更前进一步,摆脱他们婴儿的习性,长大成人。

心窍。aisthētēria,直译是“感官,”指能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这句话可译为:“练好本领就能辨别是非。”

  习练。gumnazō,“训练,”“练习。”英语的“gymnasium”(健身房)就来自这个词根(参彼后2:14注释)。hexis,“练习,”“实践。”

(选段)    复制